第一章 国际金融管理的宏观环境(国际金融管理-南京大学,于润)
国际金融管理(第一章)
![国际金融管理(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7330c12f2af90242a895e544.png)
2) 对间接标价法银行贱买 贵卖的理解一
伦敦外汇市场: 1=$1.7700 1=$1.7700伦敦外汇市场: £1=$1.7700-$1.7800 卖价 买价 英国某银行买美元, 1=$1.7800的 英国某银行买美元,按£1=$1.7800的 1=$1.7800 汇 如用£10万买美元,得到$17.8 10万买美元 $17.8万 率,如用 10万买美元,得到$17.8万;如将 $17.8万卖出 万卖出, 1=$1.77的汇率 $17.8万卖出,按£1=$1.77的汇率,收回 1=$1.77的汇率, £100565。 100565。 100565 £100565 - £10万= £565 10万 100565 10 565 贱买贵卖汇差收益) (贱买贵卖汇差收益)
第 一 章 传 统 的 外 汇 交 易
第一节 外汇市场交易概述
一、外汇与汇率
(二)外汇汇率
第 一 章 传 统 的 外 汇 交 易
第一节 外汇市场交易概述
一、外汇与汇率
(二)外汇汇率
第 一 章 传 统 的 外 汇 交 易
第一节 外汇市场交易概述
一、外汇与汇率
(二)外汇汇率
2.外汇汇率的标价法: 2.外汇汇率的标价法: 外汇汇率的标价法 ⑴ 直接标价法(价格标价法/应付标价法) 将一定单位外币表示为一定数额的本币。 如:US$1=¥7.5000 (人民币为本币) 汇率升高,即外币升值,本币贬值,反之 则反之。
第 一 章 传 统 的 外 汇 交 易
第一节 外汇市场交易概述
一、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
2.如何理解“外汇”静、动态含义: 如何理解“外汇” 如何理解 动态含义: 举例: 举例:中国甲公司从日本乙公司进口一 设备,以美元为结算货币。 设备,以美元为结算货币。 甲用人民币向银行买美元汇票, 甲用人民币向银行买美元汇票,付给 乙,乙以此兑换日元,债权债务清偿, 乙以此兑换日元,债权债务清偿, 买卖成交。 买卖成交。 双方的兑换环节,即动态外汇; 双方的兑换环节,即动态外汇; 具体的美元汇票,即静态外汇。 具体的美元汇票,即静态外汇。
第一章 《国际金融环境》
![第一章 《国际金融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727d0f20011ca300a6c39092.png)
4/13/2020
7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了IMF和 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国际金汇 兑本位制度。1948年马歇尔计划为西欧国 家经济恢复提供资金支援。1951年,欧洲 经济合作组织(OEEC)采纳了《自由化 法案》,成员国放弃规定的交易和支付现 在措施,以推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进一 步发展。然而,从战后到50年代后期,由 于各国面临资金短缺和通胀的压力,不得 不实行严格的外汇和金融管制,国际金融 环境仍然比较严峻。
4/13/2020
9
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被认为是真正全球性 金融市场,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渠道。
这一时期,尽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 对经常项目的外汇管制,但对资本项目管 制一直没有放松,主要是国际资本对一些 国家的国际收支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导 致逆差国发生货币贬值危机,而固定汇率 的维持使顺差国货币面临升值的巨大压力, 从而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公元13—17世纪,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早期的银行业也有 较大的发展。特点:家庭拥有并管理。
1579年,最早的近代银行:威尼斯银行,后来一些著名的
银行,米兰银行(1593年),阿姆斯特丹银行(1609年),
汉堡银行(1619年),斯德哥尔摩银行(1688年)和维也
纳银行(1703年)。
4/13/2020
环境的突出特点是各国政府的管理十分宽松,资 本可以完全自由地流动
4/13/2020
4
1897年,英、德、美、俄和其他资本主义 主要国家达成了将货币与黄金保持固定比 价的协议,建立了国际金本位制度,提高 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进一步促进了 资本的自由流动。
然而,由于通讯和交通不发达,早期的国 际金融活动具有浓厚的地区性特点,还未 形成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市场和银行网络。
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各章提要、习题答案、练习
![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各章提要、习题答案、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20669946c175f0e7dd13714.png)
《宏观经济学》考研复习指南第一部分各章提要、补充说明、习题选答及补充练习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一、本章提要本章是全书的导论部分,因此,它要告诉读者的首先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它力图要给出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大概轮廓。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需要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在短期内为何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在长期又是什么力量决定一国经济的增长。
经济运行中最常见的宏观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因此,宏观经济学必将以相当的篇幅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由于本书是以中国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教材,因此我们在导论中还特别描述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大概状况。
宏观经济学存在意义,是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对宏观经济现象作出的有效的分析,然后判断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和趋势,从而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争构成了宏观经济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它们在市场机制能否保证使经济波动回复到均衡状态上面有着截然相反的哲学信念和观点,但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毕竟有着各个流派都遵循的规则和方法。
二、补充说明1.宏观经济学导读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短期看,是要解决实际总产出的决定问题以及为什么实际总产出会围绕潜在总产出发生波动;从长期看,是要探讨潜在总产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增长,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外的一些国家经济增长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概念,因为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当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也各自不同。
在短期里,宏观经济学假定潜在总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固定不变。
在这一假定之下来分析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与波动问题。
由于潜在总产出水平既定,因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总需求。
国际金融管理
![国际金融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071355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3a.png)
一、国际金融管理环境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指商品和服务贸易扩展到全球,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国经济持续一体化。
2.经济全球化的内容①贸易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 ②产品全球化 ③跨国公司的发展④国际经济联盟和协调组织的发展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金融全球化4.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联系的一个过程。
5.金融全球化的内容/表现①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核心资本跨国界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大幅上升;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以更有利的条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价格呈现趋同现象,利率波动具有明显的联动性。
②货币体系全球化:欧元化、美元化、人民币国际化③金融市场全球化:欧洲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④金融机构国际化:跨国银行发展、跨国银行兼并重组、巨型化趋势⑤金融协调与监管全球化IMF: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稳定、金融危机防范与救援。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资本充足率、监管评估、市场约束。
6.金融全球化的影响①有利影响为各国投融资活动提供了便利,弥补了资金不足。
促进在世界范围内需求高收益投资机会。
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推动各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金融抑制”、“贫困恶性循环”,竞争、发展提高服务水平②不利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尤其是大量投机性短期资本流动造成一些国家陷入经济动荡或危机中。
与金融全球化相伴随的传染效应,是一国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
使融入其中国家或多或少丧失宏观经济决策的独立性和对宏观经济的控制能力。
“蒙代尔三角”由于金融全球化规则多是发达国家制定的,所以发达处于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
二、国际汇率风险管理1.外汇期货交易与远期外汇交易的区别①交易市场不同。
外汇期货交易是在有形市场;远期外汇交易是在无形市场。
②合同标准不同。
外汇期货交易合约是标准化的;远期外汇交易合约由双方协商确定。
南京大学宏观课件 chap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南京大学宏观课件 chap06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4359c99312b3169a551a4af.png)
6.2.1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的主要 工具
• 减税
• 扩大 政府 支出
13
6.2.1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的主要 工具
14
美国财政收支状况
15
我国财政收入状况(2010,9)
16
我国财政支出状况(2010,9)
17
6.2.2 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 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具有的内在的自动稳定 功能。
20
6.2.3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21
6.2.4 功能财政与预算赤字
▪ 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 功能财政:反周期操作 ▪ 年度平衡预算 ▪ 周期平衡预算(瑞典预算,补偿性财政政策) ▪ 把原来争取年度预算平衡拓展成实现每个
经济周期的平衡。这就是说,萧条时期可以 留下预算赤字,但需要繁荣时期的预算盈余 来弥补,从而实现经济周期中的政府收支平 衡的做法。
▪ 一般有:
➢ 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 注意:只能减缓经济的波动而不能扭转总 趋势。
18
6.2.2 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案例:(美国)牛奶和牛奶制品行业很大,而且在 经济上和政治上十分重要。政府要制定牛奶的健康 标准,并对牛奶及奶制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必 要的干预。农业部的商品信贷公司是法律规定的购 买多余奶制品以保持政府控制的保护价格(价格下 限)的单位,它堆积了大量的黄油、奶酪以及无脂 干牛奶----大约是每年消费量的10%。目前的价格 下限是每磅13美分。
▪ 国际收支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就业、物 价和经济增长
9
6.2 财政政策
▪ 6.2.1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 ▪ 6.2.2 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 6.2.3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 6.2.4 功能预算和预算盈余 ▪ 6.2.5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 6.2.6 赤字与公债 ▪ 6.2.7 西方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
第一章金融市场总览
![第一章金融市场总览](https://img.taocdn.com/s3/m/315a832b2af90242a895e55e.png)
信息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
决定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决定了金融风险管理的能力
促使金融市场信息更加充分有效的条件
社会信用体系(信用法律体系和信用服
务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风险识别、监测与预警、 风险监管控制体系)
功能3: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担
风险:风险是从事后角度来看的由于不确定因
素而造成的损失。(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 大辞典) 你能归纳我们身边有可能出现哪些风险吗?并 指出你所列举的风险属于哪一类风险?
术性手段或方法来进行防范和化解(转移风险 损失、获取风险报酬)。
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区
别在于风险承担主体不同,非系统性风险的承 担主体是微观主体(金融机构、公司或个人 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承担主体是国家(政 府),受影响的是整个金融市场或金融体系, 或者说受影响的包括了市场内(体系内)所有 (或绝大多数)交易主体。
金融市场的概念
计划经济有无金融市场?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市场经济和建设完善
金融市场?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计 划 经 济
人 选 择 制 度
资源的所有权:单一性 资源配置的权力:高度集中 资源配置的方式:指令化 资源配置的规则:行政化 资源配置的信用:国家信用 资源配置的范围:一国之内
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是一个体制上的彻底的
改革,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渐进式的改革 意味着每一种制度改革都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 金融业的改革,就是要从制度上培育、健全完 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市场,这也是一个从 无到有的过程。 因此,在这个改革的年代,我们既需要研究成 熟市场经济的“金融市场”,也需要研究转型 经济的“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培训课件ppt课件
![国际金融培训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9dfcae83c4bb4cf7ecd1d5.png)
汇 率 概 述
汇率定义 汇率标价法
汇率种类
基本标价法
美元标价法
制定方法 银行买卖外汇 支付方式 交割时间 管制程度 使用范围 汇率制度 通货膨胀因素
一、汇率的概念
(foreign exchange rate)
1、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 货币的比率。
2、汇率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 货币的价格。
狭义外汇 支付手段
静态外汇
广义外汇
外币钞票 支付手段 有价证券 其他
国际汇兑:是指通过银行把一个国 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
1 币 ,并借助于各种信用工具(如
汇票等),将货币资金转移到另一 个国家,以清偿国际间由于贸易、 非贸易往来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的 专门性经营活动。
定义 :指以可兑换的外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
际 金 融 实
务
外汇交易实务
外汇交易概述 传统的外汇交易方式 外汇衍生工具交易方式
国际融资实务
国际融资概述 货币市场的短期融资业务 资本市场的中长期融资业务
外汇风险及防范实务
外汇风险概述 防范措施
外 汇 第与 一外 章汇 汇 率
外汇概述
外汇定义 外汇种类
外汇汇率
汇率定义 汇率标价
汇率种类
汇率的决定
外币1=本币x 除去英镑、
本币数额增加,
美元外
本币贬值
本币不变
本币1=外币x 英镑、美元
外币数额增加, 本币升值
美元不变
美元1=本币x 除去英镑
本币数额增加,
本币贬值
汇
三
率
种
类
制定方法 银行买卖外汇 支付方式 交割时间 管制程度 使用范围 汇率制度 通货膨胀因素
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1-8章)(1)
![南京大学-宏观经济学(1-8章)(1)](https://img.taocdn.com/s3/m/563577d25901020206409ce2.png)
傅红春『中美GDP增长率增长量比较分析:1980-2080』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2002,11,济南。
26
中美GDP的绝对差距(1美元=8.27人民币)
中国 1980年总量(亿美元) 1699 2001年总量(亿美元)11600
美国 53578 102081
绝对差距 51888 90481
18
• 七、价格因素 • 1.名义GNP • 2.GNP价格矫正指数 • 3.实际GNP • 4.通货膨胀率
19
八、宏观经济变量与核算概念的对应关系:
宏观经济变量
核算概念
总产出Y 总需求AD 物价水平P
……
国民生产总值GNP 总支出 GNP价格矫正指数
……
20
• 九、近年我国GNP(GDP)情况
6
•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 1.实证分析方法 •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 (2)经验实证与逻辑实证 • (3)经济理性主义假设 • (4)均衡分析 • 2、总量分析 • 3、事后分析与事前分析 • 4、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 • 5、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7
(6) 市场经济中的生活方式
对社会(别人) 利益的影响
53
消费之谜 C
长期消费函数 短期消费函数
Y
54
二、相对收入假说(杜生贝) 1.相对收入的含义 2.攀比效应 3.棘轮效应
5.例:二战以后,可支配收入下降,但消费需求增加, 这是攀比效应起作用。
55
相对收入假说: 攀比效应 C 示范效应
时期1 YA=YB=Y1
时期2 YA=Y2 YB=Y1
攀比效应
t T Y
m M Y
Y 1 G 1 c ct
第一章国际金融管理的宏观环境
![第一章国际金融管理的宏观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d5d80cb0844769eae009edcd.png)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国际金融管理的宏观环境
从现象层面定义
• 经济全球化是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
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 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
• 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不断加深
并遵循一定的共同规则。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国际金融管理的宏观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国际金融管理的宏观环境
因此,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随着产品 市场的开放到资本市场的开放,生产要 素在各国(地区)间的转移范围越来越 大,流动性越来越强,各国(地区)经 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同时,生产要素 是在各国(地区)认同的统一规则下转 移和流动的。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国际金融管理的宏观环境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国际金融管理的宏观环境
一体化
• 基于经济学的解释,一体化是将各个部分合并成为
一个整体。经济一体化分为六种类型,即:特惠关 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货币与 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 一体化的含义包括五个方面:(1)它是以共同利
益为基础,以部分和整体间利益交换为手段,从相 互独立的部分或个体整合为一个新系统或新个体的 过程和结果;(2)这个新系统或新个体不是原有 的各个独立部分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其各个组成部 分所不具有的新特征;(3)一体化可以是从动态 角度表示的从部分到整体转变的过程;也可以表述 这种从部分到整体转变的结果;(4)一体化存在 程度的差别;(5)一体化可以指不同的范围。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章国际金融管理的宏观环境
• 因此,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从全球
视角看,经济国际化是第一阶段,第一 阶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到20世纪 9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阶段,经 济全球化来势很快很猛,并带动和加速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使世界经济逐步 向三极化趋近,即欧洲一体化,美洲一 体化和亚洲一体化。
国际金融危机与监管
![国际金融危机与监管](https://img.taocdn.com/s3/m/a2c660174028915f814dc2d7.png)
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1929年10月29日,美国纽约股市50种主要 股票的平均价格暴跌了40%,其大崩溃一直持续 到1933年初。在这期间,30种工业股票从平均 365美元下降到63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从 平均142美元下降到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价格 从平均180元下降到28元。
1995年,世界十个最大股票市场的日平均交易量为 420亿美元,仅相当于外汇市场交易的3%。
可见赫斯塔特风险相当之大。
33
1994年12月,美国加州橙县进行结构证券投 机(structured securities)损失约16亿美 元;
1995年2月,英国巴林银行因其新加坡期货交 易员尼克▪里森从事日经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损 失约14亿美元;
14 13亿美元 12
10
8
6
4
2.5亿美元
2
160万美元
0
1928
1931
1933
21
• 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西 方所有工业化国家,使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降低了 40%,退回到比1913年还低 10%的水平。
22
日本金融危机
1956-1973年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 9.3%,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1973年以后,虽然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但很快 就复苏并且在1989年达到高峰,日本人在纽约 购买了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在洛杉矶买下了 好莱坞的许多房地产;在80年代后期,世界10 大银行中几乎全部是日本的银行,日元升值和 高储蓄率形成过剩的资金,开始大量流向房地 产市场和证券市场,引发了房地产价格和股票 价格的暴涨。
12
从金融风险到金融危机
金融风险大规模积聚和放大的最后结果就 是爆发金融危机。
第一章 国际金融管理概述
![第一章 国际金融管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6bebe89dd3383c4ba4cd201.png)
(Adam Smith)和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提出的经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范畴。 跨国公司则成为各国在世界经济中传递竞争势力的主要途径。跨国公司与一般 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通过集中管理,在世界范围内协调资源的分配。从整个 公司利益出发,对市场进入、海外经营、研究与开发、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公司财 务进行统一部署。所以说,跨国公司强调的是公司整体利益而不是每一个子公司 的局部利益。
第四节 代理理论和环境差异
一、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主要分析和研究企业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我们可以
将管理者视为股东的代理人,因此,这就要求管理者所做出的一切决策都应从股 东的利益出发。为了确保管理者的一切行为都从股东利益出发,股东必须设立 一套监督和奖励机制。 当我们在讨论国际金融管理中涉及的问题时,基本假设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是基 本以企业股东利益为出发点的。然而,由于一些跨国公司的规模太大,因此很难 确定所有管理者做出的决策都围绕着企业的总经营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实
跨国公司财务经理的作用
一、进行财务计划与控制
财务计划与控制必须同步考虑。在进行财务控制方面,财务经理要建立财务预
算等标准,以将实际经营业绩与计划达到的经营水平进行比较。对这些预算所 做的准备是一个计划过程,但是,对预算的管理却是一个控制过程。 当跨国公司实施其财务预算与控制时,外汇市场和国际会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因此,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和控制与其日常业务经营的控制技术关系密切。正 确的财务报告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石,而对于跨国经营的企业而言,精确的 财务数据尤其重要。
第三节
国际金融管理的原理
一、市场的不完整性
不完全的各国市场为企业走出国门、从事国际商务创造了机遇,从而使它们能够 利用各国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以及金融资产市场的不完整性创造利润。 例如,日本汽车生产厂商可以通过在美国设立自己的子公司,就地生产、就地销 售,以此来躲避美国对进口外国汽车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经济时代的标志:机器大工业 新经济时代的标志: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 旧经济的特点:机器 + 电力 新经济的特点:电脑 + 互联网 马克思认为:机器有三大组成部分,即发动机、传 动机和工具机,其中只有发动机的产生才能形成新 的生产方式,电力发动机的产生使自然力代替了人 力。 新经济时代,电脑代替了人脑,互联网代替了传输 电力的电网。 互联网为新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持。
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应该涵盖这样几 个方面的内容:全球金融活动按照 同一规则运行;庞大的国际资本和
网络金融迅速发展促使全球金融一
体化;金融活动与风险发生机制联
系日益紧密。
一、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资本流动全球化 金融市场全球化 金融机构全球化 金融监管全球化
资本流动全球化
1950-1997年,世界生产增长了5倍,世界贸易扩 大了15倍,而国际资本规模膨胀了44倍。 根据IMF的统计,1983年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为3000 亿美元左右,1996年为18000亿美元,1999年达到 3.8万亿美元,同年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总额已 达到30多万亿美元;国际游资达7.5万亿美元。 到2001年底,世界上已经有60多个交易所可以进行 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衍生金融产品已经有2万多种; 在1996年至1997年一年间,仅有组织市场中的全球 金融衍生产品的余额就增长了1.5万亿美元,其交易 额则增长了25万亿美元。
第十章 国际证券投资风险
管理 第十一章 国际企业金融风 险管理
第一章 国际金融管理的宏观环境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概念及成因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表现形式及特征
第三节 全球化的利益与代价
第四节 全球化环境中的国际金融管理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概念及成因 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二、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
三、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因此,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从全球 视角看,经济国际化是第一阶段,第一 阶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到20世纪 9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阶段,经 济全球化来势很快很猛,并带动和加速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使世界经济逐步 向三极化趋近,即欧洲一体化,美洲一 体化和亚洲一体化。
二、导致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从制度层面定义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本身的普遍化,它 的社会关系、它的运动规则、它的矛盾的普 遍化;……商品经济、资本积累和追求最大 限度利润的逻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 方面” 。—[美]埃伦· 米柯辛斯· 伍德,1996年 经济全球化“是从国际经济向真正全球市场 经济的转变,前者被认为是运转方式和管理 方式各不相同的民族和地方经济的总和,后 者则是由统一的规则体系所控制的”。 —[德]阿兰· 伯努瓦,1996
从网络层面定义
经济全球化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 这个过程是网络化的增长。网络化过程主要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国(地区)相 互依存日益加深;二是生产要素转移的范围 越来越大;三是权力集中于少数国家。 经济全球化被说成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一种重 要发展趋势 ……各大洲、各民族都处于一个 联系紧密的生产、商贸、信息和通讯网络之 内,这种网络化主要指的是世界中心区域的 网络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 科技进步的推动 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
制度与政策的变革
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表现为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 变化。二战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世界整体 看,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需求规模的扩 大和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从以生活必需 品消费为主的需求结构转变为以耐用消费品和 服务品消费为主的需求结构,这种变化大大扩 展了全球市场的规模和改变了全球市场的需求 结构,强化了经济全球化的市场条件。同时, 由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全 球产业结构从一般制成品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 高新技术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
政策与制度的变革
政策与制度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推进贸易自由 化和金融自由化,积极地对外开放市场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转型经济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亚10+1和10+3 中国1978年以来持续的改革开放 WTO成员从23个到144个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表现形式及特征
一、金融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二、金融全球化的特征
从现象层面定义
经济全球化是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 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 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
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不断加深 并遵循一定的共同规则。
上述四个层面的定义虽然各有侧重,但大 体上描述了两方面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要素 转移范围的扩大和流动性的增强,使各国经济 的依存度明显提高了;二是生产要素是在世界 上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共同规则下在国家之间转 移和流动的,这个被认同的规则就是世界贸易 组织规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则等。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产品市场和对外贸 易的开放已经比较充分,最近10年来随着各国 资本市场的开放,国际资本流动的障碍迅速减 少了,从产品市场的开放到资本市场的开放, 存在着根本的差别,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一体化(integration)
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界使用频率最高的 词汇,而且往往被混淆使用,其实这三 个词各有特定的内涵。
国际化
从历史角度考察,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具 有不同的特征,当商品贸易最初跨越国界形成 国际贸易时,意味着世界经济发展步入国际经 济阶段(国际化阶段)。国际化的立足点是 “国”,行动主体是民族国家,“际”则是 “之间”的含义,国际经济是运转方式和管理 方式各不相同的民族和地方经济的总和,而经 济国际化就是一国经济跨越国界,在规模和范 围上延展,其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和贸易构成 的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时面对的是不同民 族国家的各不相同的法律和制度环境。
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
跨国公司作为载体,凭借其雄厚的资金 实力和研究开发能力、以及积聚大批高 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将生产要素在全球 范围内优化配臵,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发挥主导作用。
到20世纪末,全球三分之一的生产、三分之二的贸 易、四分之三的国际投资、百分之九十的国际技术 转让,都是由跨国公司提供的;世界上100个最大 经济实体中,51个是跨国公司,49个是主权国家; 199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产值(1806亿美元) 超过波兰的国民生产总值GNP(1608亿美元),德 国奔驰汽车公司的产值(1501亿美元)相当于印尼 的GNP(1537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2001 年5月刊登的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美国拥有239 家,欧洲和日本拥有239家,各占48%;发展中国 家和转轨国家仅有22家,占4%,其中多数已在亚 洲金融危机后被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兼并,这说明 在全球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的跨国公司主要集中在 发达国家。
科技进步的推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互联网
技术、纳米技术、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高新 技术迅速转变为生产力,并加速了服务业的 快速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 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经济 全球化的关键动力,成为“新经济”的标志。
新经济与旧经济的区别
金融市场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业进行着广泛的技术 革命和制度变革,技术革命体现在信息技术和通讯技 术在金融业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金融交易在互联 网上进行,或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网络金融已成为现 代金融业的发展主流;技术革命还体现在金融工具的 创新方面,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层出不穷,大大提高 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拓展了市场广度和市场深 度。制度变革主要表现在多数国家持续地推进金融自 由化,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尤其是纷纷开放资本和金 融账户,加速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整合。在技术革命和 制度变革的作用下,国家之间的“物理边界”日趋模 糊,世界各主要金融机构和金融中心更紧密地连接在 一起,形成了一个全天24小时不间断营业的全球化的 金融市场。
全球化
相对于国际化而言,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 阶段,虽然从国际化到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在 全球化阶段,不但全球的产品市场和贸易已有了充分的 开放,而且全球资本市场开放加速,呈现资本流动全球 化特征,同时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生产要素是在越 来越多的国家认同的统一的规则(WTO规则和IMF规 则)框架下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这明显有别于经济国 际化阶段。根据这样的界定,自世界贸易组织前身—— 关贸总协定1993年12月15日结束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的 最终成果——把服务贸易(主要是金融服务业)纳入开 放市场的规则框架后,世界经济发展真正步入全球化阶 段,在短短的时间里,由于资本流动的障碍迅速减少和 资本流动规模的日益庞大,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 程。
因此,经济全球化表现为随着产品 市场的开放到资本市场的开放,生产要 素在各国(地区)间的转移范围越来越 大,流动性越来越强,各国(地区)经 济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同时,生产要素 是在各国(地区)认同的统一规则下转 移和流动的。
二、国际化、全球化和一体化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全球化(Globalization)
国际金融管理
南京大学金融学系 于润
国际金融管理课程的结构
宏观篇
第一章 国际金融管理的宏 观环境 微观篇 第七章 国际汇率风险管理 第八章 国际利率风险管理 第九章 国际银行风险管理
第二章 国际收支管理
第三章 外汇与汇率管理 第四章 国际储备管理 第五章 国际资本流动管理 第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监 管
特别是全球日外汇交易额增长迅速,据统计1985年 全球外汇市场日成交量为1900亿美元,到1998年 已超过1.5万亿美元,1992年至1995年年均增长速 度为9%,1996年至1998年达到14%,如果按9% 的速度估算,到2002年全球外汇市场日成交量可达 2.12万亿美元,如果按14%的增长速度估算,2002 年全球外汇市场日成交量可达2.53万亿美元。全球 外汇交易额大于世界市场进出口总价值100倍以上。 据德国学者阿兰.伯努瓦估计,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 流通的货币总量高于产品实际价值的15倍,使世界 经济变成了一个大赌场,其中实物交易不超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