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秦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秦腔
秦腔(Qinqiang Opera,或Qinqiang)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xx秦腔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是我国最古老的优秀剧种之一,和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一样,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和磨砺之后形成的经典剧种,堪称国粹。

秦腔自明朝中叶成熟以来,在近五百年时间里,便以它豪迈、粗犷、刚健的艺术风格风靡大西北,它把悲壮苍凉的韵味沉淀在西北人的血液里,成为西北人在黄土地上艰难生存挣扎的精神寄托,成长为这广袤、干旱、苦焦的厚土上一朵芳华勃郁的艺术奇葩。

几百年来,它的一些经典剧目如《铡美案》、《金沙滩》、《五典坡》、《游西湖》等甚至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在许多边远山区的小山村,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头老太张嘴也能吼两声秦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骏马、烈风、黄尘、莽原,大西北苍凉雄浑的山川孕育了豪放粗犷的黄土汉子,他们如烈酒一样燃烧的野性同样需要艺术的导引与释放,于是秦腔便产生了。

秦腔的演唱方式最震撼人心的便是那黑头大净高亢激越、苍凉雄壮的唱腔,那从胸腔里吼出来的钢音,或悲愤、或雄浑、或深沉,仿佛凝聚着摇天撼地的力量,将听众带进那苍凉广袤的黄土高原,生存挣扎的苦闷、黄沙卷地的苦情,都随着那秦声如烈风扫过荒原般远去,内心便如雪原般明净澄澈。

因此秦腔是黄土高原上长出的艺术之花,是西北人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的民风的反映,更是西北人抚慰心灵的一剂良药。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现在统计约三千个,题材多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往往大忠大奸、大善大恶、大喜大悲,泾渭分明,它潜移默化地滋养了西北人纯朴豪放、疾恶如仇的个性。

加之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表演唱做并佳,又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观者如潮,深受西北地区
人民的喜爱。

尤其是乾隆年间,秦腔名伶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后,秦腔更是轰动京师、风靡全国,创造了秦腔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乡村秦腔之忧
物换星移、春秋代序,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信息爆炸、娱乐多元化的时代已悄然来临,特别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视机、网络的普及,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多样化,秦腔和全国其他剧种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剧目萎缩、表演团体生存艰难、演员流失、观众锐减,往日的辉煌已成昨日黄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好秦腔的人们忧心忡忡,有人甚至发出“救救秦腔”的呐喊。

那么秦腔会不会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甚至消亡?在像会宁县白草塬乡树王村这样的贫困地区,秦腔的生存境遇如何?秦腔在人们的生活中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振兴秦腔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当地村民进行了采访。

刚开始采访的时候听到许多居民说我们是在完任务,但当我们求知认真的态度和他们交谈几分钟后,他们的笑容和热情否定了开始的看法,这让我们感到很自信。

这次采访使我们对秦腔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惊讶于它恒久的艺术魅力留在老百姓心中的深刻印记。

但由于生活压力的负担,许多人对秦腔只能可望而不可及了。

秦腔语言
秦腔独特的语言声腔和声腔美感,在全国众多的语言声腔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我们也不无忧地看到,秦腔语言发展到今天,已与时代前进的节奏不大合拍了,落后于其它艺术剧种,同时也让青年观众有点难以接受。

这种落后局面严重影响着秦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采访时,许多青少年都说不喜欢秦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听不懂。

他们说听起来唱的很卖力,但就是听不懂。

所以要使秦腔更好的发展,我们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其语言进行改革。

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全球化的时代,要使秦腔语言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其语言改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然而,语言土气、落后、杂乱无章,就会影响思想的交流,甚至会使交
流的过程延长以至中断。

所以只有与时俱进的对秦腔语言加以科学的规范,才能更上时代的步伐,也才能攀上与现代观众对话的平台。

1.其自身对语言的要求:
秦腔语音铿锵苍劲‘语气硬朗结实,语调高亢激昂,较多的保留着上古秦声激越昂扬的遗风。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要想前景光明,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

因此秦腔语言应该在保留自己语言特色的前提下向前发展,尽快使舞台语言向着大众的,高雅的艺术高度迈进。

2.社会发展对其语言的要求
秦腔语言作为传播乡土文化的工具,理应在信息链中发挥重要作用。

语言土气、杂乱、不为大众所接受,就会使信息传导发生阻滞,会影响文化的发挥,也就难以适应社会的潮流。

3.观众对其语言的要求
在社会开放的今天,秦腔不仅仅要面对本地的观众,而且还要面对其他广大地区的观众。

观众对语言的要求就是能让其很快听清听懂语言传达的信息,再进一步就是能听出美感。

所以,我们若从社会的发展趋势,即普通话广泛普及的大的语言环境和信息社会语言广泛交流的形势来看,秦腔目前的语言显得不合时宜了’所以必须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和规范。

使其不仅进入光的群众的生活圈子,而且要走向现代社会的比较广泛的语言环境。

乡村秦腔的传承及发展前景
1.传承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当地人对秦腔的传承并不重视,几乎没有这种传承的意识。

就是过春节时人们也很少唱了,但有时候年龄较大的伯伯在田间劳作或走路时还哼几句。

年轻一点的已经讨厌秦腔了,更别说让他们唱了。

所以秦腔的传承应该引起乡亲们的注意。

2.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和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文化市场的撞击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秦腔的兴衰也同样经受着这场竞争的洗礼,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新的选择。

在人们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审美心理等变化中,求新奇、求美、求知、求刺激这些欲望和愿望集中的表现在艺术鉴赏中。

尤其是大部分年轻人,受现代文化冲击的影响,不愿接受慢节奏的古老戏曲,使这一古老艺术发展产生困难,令人警觉和担忧。

历史进入了21世纪,人类迎来了信息时代。

瞬息万变的时代生活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社会模式,对秦腔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因此秦腔艺术要适应新时期历史赋予的使命,得到社会各阶层观众的认可,就要改革要创新,要和时代同步,要进行新的综合,实现新的和谐,以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