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我国国土面积为960 万平方千米,名列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
3.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 个。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 个。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造成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原因是经度位置,造成海南岛和黑龙江季节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
6.省级行政区:分级,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位置▲(1)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2)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34 个省级行政单位:(以下为简称)7.①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②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③纬度位置最低的是海南;④最偏北、纬度位置最高、最偏东、最先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⑤完全在热带的是海南;⑥北回归线穿过的有云南、广东、广西和台湾。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2010 年,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二胎政策:2016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我国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密度为143人/ 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地区人口数(人)/ 该地区面积(平方千米)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大致以黑河- 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地区面占43%,人口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
人口东多西少(人口分布的特点)3、造成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地形;东部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海拔较高,以高原、山地为主。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上各种自然现象、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的科学。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研究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地球的构造。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深入了解地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地理学包括两个主要分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如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
它关注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地理现象,如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和文化等。
它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造地球。
二、地理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地理研究依赖于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工具。
地理学家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统计分析和模拟模型等。
实地考察是地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亲自到实地实地观察、测量和记录地理现象,可以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例如,地理学家会到河流、大海、山脉等地方进行观测,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变化。
实验研究是地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地理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原理和变化规律。
例如,地理学家可以通过模拟气候条件来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统计分析是地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地理学家可以通过对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人口分布和迁移的情况。
模拟模型是地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运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建立模拟模型来研究地理现象,可以预测未来的变化和趋势。
例如,地理学家可以通过气候模型来预测气候变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地理研究还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和技术,如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测绘仪器和地质勘探设备等。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帮助地理学家进行研究和分析。
三、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陆地、海洋和大气层组成的行星。
八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规律的学科。
地理学的分类: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考察、观察、测量、实验等。
第二单元:地球的构造和圈层结构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各圈层的特点及功能。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第三单元:板块构造和地震地球表面板块构造:构造板块、板块边界。
板块构造引发的地震。
地震的发生、成因和影响。
第四单元:火山和火山地貌火山的形成和类型。
火山爆发的原因和过程。
火山地貌:火山口、火山锥、火山喷发物。
火山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第五单元:内外力和风景形成内力:地壳运动。
外力:气候、水、风、生物等。
风化、侵蚀和沉积过程。
地貌的形成与变化。
第六单元:水资源和地下水水资源:分布、特点和利用。
地下水:形成、分布和利用。
水资源问题及其合理利用。
第七单元:气候和气候带气候:定义、要素、分类。
气候带的划分和特征。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第八单元: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等。
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和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法规。
以上是八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地势变化、气候状况、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并加以实践,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八年级上册 地理 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是海南岛。
5、我国分为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新,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级行政区,简称黑,广东省简称粤,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首都北京,简称京。
7、与我国陆上14个国家相邻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重点掌握俄罗斯、蒙古、印度、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
第二节人口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3、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均教育经费减少、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第三节民族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超过500万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全国的西北、东北、西南。
4、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我国少数民族习俗: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摔跤、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
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
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4.中国四至点: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端:海南省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3°N)。
5中国陆地国界线漫长,达2.2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14个陆上邻国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6中国是世界上紧张的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顺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7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广东省。
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初二上地理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地理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1. 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地球上共有五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另外还有七大洲,包括南极洲和大洋洲。
陆地面积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南极洲。
全球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其中太平洋是最广阔的海洋。
2. 山脉、河流和湖泊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著名的河流有尼罗河、长江和亚马逊河。
著名的湖泊有美国的五大湖和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3.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根据地球纬度和纬度的差异,地球被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全球人口大约70亿。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
2. 工业和交通世界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东亚和北美,工业化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和日本等。
交通方式主要有陆路、水路和空路。
3. 城市和乡村世界上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东京、纽约和巴黎等地,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有北京、上海和孟买。
乡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比例较小,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比例较大。
三、地图阅读1. 地球的经纬度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呈现出昼夜和四季变化。
地球表面上的等温线是连接相同气温点的线,等压线是连接相同气压点的线。
2. 地图的投影和比例尺由于地球是近乎球体,将其展开在平面上时需要进行某种变形,这就是地图的投影。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图上距离与地球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以上内容就是初中地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_精华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海域广阔。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000(2.2万)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东邻朝鲜;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北邻俄罗斯和蒙古;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邻印度、尼泊尔、不丹。
6、领土四至:最北端(53〇N多):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4〇N附近):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135〇E多):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〇7、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北起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8、我国的领海范围是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
我国的领海面积是37万平方千米。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两个内海。
渤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琼州海峡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熟记课本第4页图1.3中国的疆域及邻国9、我国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属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
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10、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沿海地区有利于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便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框架第一章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一、地球表面形态1.地球表面形态概述o地球表面形态多样,主要有陆地和海洋。
o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o陆地和海洋的比例约为2:7。
2.陆地和海洋的分布o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o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o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3.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o陆地和海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o陆地上的河流将水流入海洋,海洋上的水汽蒸发到陆地上,形成降水。
o陆地上的植被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海洋上的洋流可以调节全球气候。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o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
o非洲:世界上面积第二大洲,人口第二多洲。
o北美洲:世界上面积第三大洲,人口第三多洲。
o南美洲:世界上面积第四大洲,人口第四多洲。
o南极洲:世界上面积第五大洲,人口最少的洲。
o欧洲:世界上面积第六大洲,人口第五多洲。
o大洋洲:世界上面积第七大洲,人口第六多洲。
2.四大洋o太平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
o大西洋: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洋。
o印度洋: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洋。
o北冰洋: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洋。
三、陆地地形1.地形的概念o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起伏形态。
o地形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2.主要地形类型o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
o山地:地势高耸,起伏很大。
o丘陵:地势起伏和缓,海拔较低。
o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是一个封闭的洼地。
3.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o地形影响气候、植被、水文等,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o例如,平原地区适合农业发展,山区地区适合林业发展。
四、世界主要地形区1.世界主要山脉o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o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
o落基山脉:北美洲西部的山脉,被称为“北美脊梁”。
o阿尔卑斯山脉:欧洲著名的山脉,拥有许多著名的滑雪胜地。
2.世界主要平原o亚马逊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整理八年级地理第一章主要围绕地球和地图展开,涵盖了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类型和使用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知识点的详细整理。
首先,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一结论是通过长期的观测和科学实验得出的。
例如,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和地球的卫星照片都证实了地球的球形特征。
其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地轴旋转,方向是从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而地球公转则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方向同样从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公转导致了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接着,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地图的种类繁多,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主要展示自然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地图则展示人类活动相关的地理信息,如交通、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
地图的阅读和使用也是本章的重点。
在阅读地图时,首先要识别图例和注记,了解它们代表的地理要素。
其次,要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它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此外,方向的判断也是地图使用中的重要技能,通常可以通过指向标、经纬网或“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来确定。
最后,地图的绘制和制作也是地理学科的一部分。
了解地图的制作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并且能够自己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
通过以上对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知识点的整理,我们不仅能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还能学会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笔记及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笔记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疆域1、我国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优势:纬度适中,光热充足;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和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2、我国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海陆位置特点: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海陆位置优势:濒临海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陆上邻国众多,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4、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该岛分布在东海;第二大岛:海南岛。
5、我国四大海域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渤、黄、东、南海)6、两大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7、两大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8、领土四端点:最南端:南沙群岛曾母暗沙(海南省)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黑龙江省)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黑龙江省)最东边最早看到日出的原因:东西跨经度大,时间相差大(与自转有关)9、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10、领海宽度:12海里,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11、常考邻国:落实地图(1)面积最大邻国:俄罗斯(2)人口最多邻国:印度(3)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4)既是我国陆上邻国,同时大陆海岸线也与我国相连两个邻国:朝鲜和越南(5)蒙古、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1、我国分为三级行政区划依次是:省、县、乡(镇);我国共用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省级行政单位(全称):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省级行政单位简称:台、粤、桂、云/滇4、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省级行政单位行政中心(省会):台北、广州、南宁、昆明5、特殊省级行政单位(全称)、简称、行政中心(1)最早见到日出(最东、最北)的省级行政单位:(黑龙江省-黑-哈尔滨)(2)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云南省-云/滇-昆明)(3)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4)跨纬度最广、纬度最低的省级行政单位:(海南省-琼-海口)(5)面积最小、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6)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广东省-粤-广州)(7)同时濒临渤海和黄海的行政单位:(辽宁省-辽-沈阳山东省-鲁-济南)(8)面积最大、最西、邻国最多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9)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重庆市-渝-重庆)(10)人口密度最小省级行政单位:(西藏自治区-藏-拉萨)(11)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省级行政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12)同时与三个自治区相临省级行政单位:(甘肃省-甘/陇-兰州)第三节中国的人口1、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2、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较快3、人口分布特点:①人口分布不均匀②东部多,西部少(东南多,西北少)。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二、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⑴据2020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4、0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
2005年1月6日,为中国的13亿人口日。
⑵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⑶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⑴人口密度: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⑵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为界,东多西少。
⑶34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
23个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三、民族1、56个民族⑴人口数最多的是汉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⑵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⑶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⑷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民族的分布⑴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⑵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3单元重点知识
归纳
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
1.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
-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地幔、地壳
- 板块构造理论:构造地貌、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产生2.地球的外部形态和地表覆盖
- 地球的三个层次:地形、地貌、土地利用
- 现代自然地理条件下地表覆盖的特点与影响
3.各种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 暴雨、台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 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与方法
第二单元人口与城市
1.人口与人口问题
- 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等人口问题
- 人口政策、计划生育等人口控制措施
2.城市形态与城市发展
- 城市的定义、城市现代化、城市问题等城市形态与城市发展问题
-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等城市发展措施
3.城市的生产与生活
- 城市的产业结构、区位条件等城市生产问题
- 城市的居住环境、社区建设等城市生活问题
第三单元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的形成和类型
- 区域的概念、区域的形成与分类方法
- 不同区域类型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因素
2.区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 区域经济、区域合作、区域发展研究等相关概念- 区域发展的特点、规律、及主要作用因素
3.区域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目标与要求。
八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学科。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点和常用概念。
下面针对八年级地理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于各位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基础知识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一个自然日地球自转一周,一个回归年地球公转一周。
二、地球的形状和尺寸地球大体呈扁球体,其中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较大。
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
三、地球上的水文环境地球的水占总量的71%,主要分布在海洋和淡水水体中。
水循环是地球上大气、陆地、生物和水体之间的大规模循环过程。
四、地球上的岩石圈地球上的岩石圈由地壳和上部的地幔构成。
地壳是地球的外部硬壳层,由岩石和矿物质构成。
地幔是地球的内部大部分,由熔岩和半固态物质构成。
第二章人文地理环境基础知识一、地理人口地理人口是指居住在特定地理领域内的全部人口。
人口数量和分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十分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速较低,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速较快。
二、城市与乡村城市是指人口集中在市区居住,以非农业为主的居住地区;乡村是指以农业为主,人口分散,居住密度较低的地区。
中心城市、边缘城市和新兴城市是城市的主要类型。
三、文化与环境文化是指人类通过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一系列制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空间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素。
文化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方式。
四、经济活动与资源利用经济活动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必需和愉悦需求而进行的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资源是指人类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源。
经济活动与资源利用之间相互影响,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三章中国地理一、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地形较为复杂,主要由高山、高原和平原组成。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 千米。
-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1. 地球仪的概念: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地轴和两极:-地轴:地球自转轴,是一根假想的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3. 经线和纬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4. 经度和纬度:-经度:人们把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纬度:赤道的纬度为0°,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90°,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5.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三、经纬网1. 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 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八年级地理第一张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第一张章知识点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环境的学科,它关注的是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的物质和自然环境。
八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主要涵盖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和地球上的生命体系与生存环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一探讨。
一、地球的基本知识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其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而其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钟4秒。
3. 地球的公转: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公转运动,周期为365.24天。
4. 地球的倾角: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轴之间的夹角为23.5度。
5. 地球上的气候带:气候带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太阳辐射等因素造成的,主要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
二、地球上的生命体系与生存环境1. 生物圈:由于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形式构成的生物圈,也称为生物群系。
生物圈包括陆地、海洋和空气中的生命。
2. 环境问题:地球上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域污染等。
这些问题严重危害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包括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飓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应对和预防措施。
4. 全球化:全球化是一个多方面的概念,代表着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和交往。
全球化对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总之,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在八年级地理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
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并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增强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部编八年级上册地理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八年级上册地理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基本形状是椭球-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 地图的制作方法和常用图谱- 地球的地貌和自然地理区划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的内部运动和地壳板块理论- 地球的表面构造(山脉、平原、高原、盆地)- 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区划-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第三单元: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组成和功能-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原理和应用- 遥感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数字地图的制作和使用第四单元: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和人口变化-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人口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城市的规模和结构第五单元:工业与能源资源- 工业的分类和发展特点- 工业区位选择和布局- 能源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能源危机和节能减排-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六单元:交通运输与通信-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功能- 交通运输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交通运输的区位选择和布局- 交通运输的现状和问题-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第七单元:农业与农村- 农业的分类和发展特点- 农业区位选择和耕作方式- 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作物- 农业生产现状和问题- 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建设第八单元:市场与贸易-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市场的功能和特点- 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 贸易的分类和原则- 贸易的地位和问题第九单元:环境与保护-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 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第十单元: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 中国的气候和气候区划- 中国的水资源和水利设施- 中国的地理区域和区划以上是部编八年级上册地理各单元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一二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一二单元知识点八年级地理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元从世界看中国1.疆域与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领土面积与四至点:●领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
●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
●陆上疆界与邻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如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
●海岸线与隔海相里的国家:●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如韩国、日本、菲律宾等)。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首(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人口与民族●人口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人口塔长快。
●人口密度大。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民族构成:●共有56个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其他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第二元中国的自然环境1.地势与地形●地势特点:●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500米以下。
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_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同时,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具备海陆兼备的优越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南北跨纬度约50度,气候差异大,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a.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
b.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因湿润气流的影响而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c.沿海地区有许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与海外各国进行交往。
二、海陆兼备的大国1)我国领土四端:最北端为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西端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最东端为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读教材第4页图1.4和第5页图1.5可知:1)中国领土南北部的气候差异大,南北跨纬度约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千米。
2)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大,东西经度相差约62度,东西距离约为5000千米。
2)陆地领土面积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
3)疆界和陆上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4)海域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势与地形二、三级阶梯:地形海拔高度一级高原 4000米以上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级高原、盆地 1000米---2000米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三级平原、丘陵 500米以下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有着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面积广大。
第二,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第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碍印度洋暖湿气流伸入西北内陆,并且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从西向东流,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
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地势特征对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又反映到对土壤、植被、动物等的影响上。
地势特征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
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农工交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
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具有特色。
我国的山地类型我国的山地形态万千,依照海拔高度和切割的深度,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中国名山: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道教圣地: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我国主要山脉的形成山脉主要是由内力作用而形成的。
当地表岩层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力的作用时,会发生褶皱—断层,使有的地方隆起而成山。
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是地壳运动时受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而形成的。
从板块运动的观点看,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是因亚欧板块南移,产生南北向的力的挤压而形成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受太平洋板块向西北方向挤压所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则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而产生的。
珠穆朗玛峰仍在不断增高。
山也是重要的分界线: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
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山区的优势与劣势: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上,山区具有我国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劣势:山区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
山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近年来开发强度偏高,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
山体灾害:泥石流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连续性降水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称为泥石流。
我国不少山区常有泥石流发生,其特征是暴发突然、来势凶猛,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奔腾咆哮而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1、冲进乡镇,摧毁房屋、工厂,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泥石流对公路、铁路的危害也很大,主要是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梁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甚至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3、泥石流还会造成冲毁水电站、摧毁矿山等等灾害。
泥石流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是指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谷便于水流汇集;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岩层破碎的地区,遇到暴雨或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便易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指不合理的开发,如滥伐乱垦,使植被破坏,山坡失去保护;修建铁路、公路、水渠及其他工程建筑时破坏了山坡表层;不合理的采石、开矿,大量弃土、弃渣堆积沟中,导致人为泥石流的发生。
由于我国泥石流的形成主要是受暴雨或连续性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
泥石流的发生还常受雨洪、地震的影响。
在我国,规模大、频率高、危害严重的泥石流多发地区,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东北山区,川西地区,陕南秦岭—大巴山区,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和辽东南山地。
对泥石流的预报,目前在世界上还是个难题,我国在这方面已初见成效。
加强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滑坡滑坡也是我国山区重要的自然灾害,常给山区的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是整体下滑,其堆积物呈有规律的分布,而崩落堆积物则杂乱无章。
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四省、区,是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表现为规模大、频率高、分布广、危害重。
此外,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南、中南地区的山地、丘陵区,以及秦岭—大巴山地区,也是我国滑坡、崩塌的主要分布地区。
人类工程活动及人类经济活动是诱发滑坡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不合理地开挖坡脚,采掘矿产时将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改变了坡体平衡状态等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
为了防止人为因素诱发滑坡,应避免或禁止在斜坡上修建路坝、厂矿、建筑物,以及大量爆破;严禁在山坡上不合理地开荒和乱砍滥挖;以及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和牧业管理方式,加强水土保持等措施。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方,黄土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再加上这里多暴雨、缺乏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图中所描绘的就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有宽广而平坦地面的黄土高平原被称为塬;有长条脊线的是梁;各自独立的丘状土山是峁。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型的杰作,这种特殊的“建筑”,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一定的高程内向纵深掘进,挖成拱形窑洞,施工技术和工具简单,也不需要贵重的建筑材料,就获得防风避雨、冬暖夏凉的功能。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内蒙古草原宽广辽阔,一望无际。
除镶嵌在东部边缘和内部几条不高的山脉外,其余大多为“远看似岗阜,近看成平地”的波状起伏高原。
这里的蒙古族同胞正是充分利用了内蒙古高原丰富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其中“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举世闻名的《敕勒歌》中的敕勒川指的就是阴山之南的草原地区。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1/4。
它的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青藏高原的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平缓。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因此,高原内部的山脉一般相对高度不大,“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云贵高原西南部高原。
在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哀牢山以东,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的边境地区。
由于受河流切割,加以石灰岩溶蚀地貌广布,高原地貌比较破碎。
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
四大盆地: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北至天山山脉南麓,南至昆仑山脉北麓,大致在北纬37°~42°的暖温带范围内。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之间,中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和各种金属矿藏,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是中国较大的油田。
北部的阿尔泰山区盛产黄金准噶尔盆地中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周围有昆仑山、祁连山等山脉。
海拔3000米左右,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宜农地面积大,农业高产,畜牧业发达。
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在巫山、大巴山等山脉的包围之中,地形封闭。
盆地西北部为成都平原。
盆地内的岩石、土壤呈紫色,有“紫色盆地”之称。
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度影响,南北气温呈现出一定差异,一月0℃等温线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以北,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三大火炉:最冷的地方时漠河镇,最热的地方是被称为“火洲”的吐鲁番。
根据年降水量,我国可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主要是在我国西北部。
降水量多少的影响:1、对农业类型的影响: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2、对农作物的影响:南方湿润地区,以耕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作为主3、对居民饮食习惯的影响:南方人喜食米饭,北方人喜食面食4、对民居的影响:甘肃年降水量较少,蒸发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很大,晾房通风效果较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窑洞,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
我国的气候条件不仅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而且还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西北严寒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夏季风蛀牙来自东部和南部广阔的海洋,以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为主。
划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河流和湖泊内流河与外流河,外流区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位于内流区的湖泊称为内流湖——咸水湖;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淡水湖我国的河流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外流区内,这里的河流多、长,夏季容易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河流结冰,普遍形成枯水期,一些河流甚至断流。
西北内陆河流少,一些为无流区。
这里的河流水源不丰,沿途多沙漠、戈壁,蒸发和渗漏严重,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道。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喝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每年7-9月是汛期,10月以后,水量大减。
黄河,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成巨大的“几”字形。
对黄河的治理关系到国计民生:1、利用上游丰富的谁能资源进行发电;2、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