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考点归纳 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重要必修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地理重要必修知识点(汇总)1. 自然地理
1.1 大气与气候
1.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2.气象要素及其测量
3.气候带及其区划,带间过渡带的特征、分布及成因
4.中国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和分布
1.2 水文地理
1.溪流、江河、湖泊、冰川、水库的特性和分布规律
2.中国主要河流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3.不同类型水源地的保护和利用
1.3 地貌地理
1.岩石圈的组成、结构和运动
2.中国地貌类型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3.不同类型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 生态系统
1.生态环境概念和要素
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3.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与调节机制
4.中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及其分布规律
2. 人文地理
2.1 人口地理
1.全球人口分布及其原因
2.中国人口分布及其典型类型
3.人口变化规律与对策
2.2 城市地理
1.城市形成的条件和历史演变过程
2.中国城市体系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3.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2.3 农业地理
1.农业生产的组成和结构
2.中国不同类型农业及其主要分布区域
3.农业生产中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4 工业地理
1.工业生产的类型和分布
2.中国工业分布类型和区域特点
3.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及其对策
3. 地理实践
1.资源与环境问题
2.加强环保、节约能源、造福人民
3.科学发展观与地理实践
以上内容是八年级地理重要必修知识点的汇总,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以便在考试和实践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我们也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中国的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根底等。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为主)京津唐工业基地(综合型,北方)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综合型,全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⑴煤炭是我中第一能源。
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其次大能源。
大庆油田是我国的石油工业基地。
山东的成功油田;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
专家猜测,将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
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以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比拟集中。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①东部沿海:鞍山、本溪、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进展的有利条件:靠近矿产基地,靠近消费市场和交通便利,如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就是依靠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宽阔的消费市场进展起来的。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
(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汽车工业与产地:上海群众,上海别克,一汽群众(吉林),一汽奥迪(吉林),红旗(吉林长春),天津夏利,神龙富康(武汉),东风(湖北十堰、襄樊)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棉纺织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靠近棉花生产基地,如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毛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四大牧区。
丝纺织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以苏杭最知名。
7、高技术产业⑴产业构造:呈现多元化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制造业中的第一大部门。
⑵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兴旺、学问密集、人才聚拢等。
⑶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的大气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大规模运动。
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它们之间形成了传统的经典的风带划分。
了解大气环流对于理解气候和天气变化有重要意义。
2. 气候带气候带是地球上根据经纬度划分的不同气候类型的区域,主要有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大的气候带。
每个气候带都有其特有的气候特点和生态条件,对于研究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和生物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3. 地球运动地球运动有自转和公转两种。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形成了昼夜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变化。
了解地球运动有助于理解地球上的气候、天文现象等。
4. 地理坐标和地球的地理体貌地理坐标是指地球上的位置通过经度和纬度表示出来。
地球的地理体貌包括陆地、海洋、高山、大平原、河流、湖泊等地理要素。
了解地理坐标和地球的地理体貌有助于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和城市是人文地理学的两个重要研究对象。
了解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和人口流动对于解决人口问题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律、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有助于研究城市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2.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城市化进程是指人口不断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规划是指合理利用和布局城市空间资源,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了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区域差异是指地理空间范围内的各个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了解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地区发展的特点和各个地区的优势劣势,从而指导相关决策和实践。
4.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由自然力量引起的一系列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有助于有效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理八年级知识点
地理八年级知识点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八年级地理内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大气与天气、水文与水循环、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地貌与地理环境、人口与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从这些方面对八年级地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地球呈椭球体,分为南北半球。
地球上的地图通常用经线和纬线表示。
2. 地球的运动: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变化,公转导致地球四季变化。
3.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内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等层组成。
4. 地图的制图方法:地图有等经纬度网格图和投影图两种制图方法。
5. 地图上的标志与符号:地图上常用的标志与符号有颜色标注、图例、比例尺等,用以表示不同地理要素和属性。
二、大气与天气1. 大气的成分与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等。
2. 大气的运动: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旋转运动,形成气压和风系,影响天气的变化。
3.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和变化趋势,气象是短期的天气现象。
4. 气象因素与要素:气象因素有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等;气象要素有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
5. 天气预报和天气图: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要素和现象的观测进行的预测,天气图是用图示方式展示气象要素在地图上的分布情况。
三、水文与水循环1.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水循环是指水从大气、地表、地下经过蒸发、降水、径流、渗漏等过程的循环。
2. 地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是指地表的河流、湖泊、湿地等;地下水是指地下水层中的水。
3. 水资源与水利工程:水资源是指各种用途的水的总量,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需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等。
四、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1. 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内部分为固态的地核,液态的外核,弹性层的下地幔和上地幔,以及壳的地壳。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1. 自然地理要素:-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赤道和纬度、时间带- 大洲和洋:五大洲的名称和位置、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山脉和高原:世界著名山脉和高原的名称、对人类的影响 - 河流和湖泊:世界著名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对人类的影响 - 气候和天气:气候的形成原因、世界主要气候带的特点、天气要素和天气变化-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和对人类的影响2. 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原因、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物质生产方式: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定义和特点、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交通运输:陆路、水路和空路的特点和作用、世界主要交通枢纽和通道-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的定义和特点、城市化过程和影响、世界主要大城市- 区域合作与全球化:国际组织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全球化的特点和影响3. 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中国的位置、边界和面积、自然地理特点、长江、黄河等著名河流、四大平原、两大高原、自然灾害等- 亚洲地理:亚洲的位置、边界和面积、地形地势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河流和湖泊、主要经济活动等- 欧洲地理:欧洲的位置、边界和面积、地形地势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河流和湖泊、主要经济活动等- 非洲地理:非洲的位置、边界和面积、地形地势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河流和湖泊、主要经济活动等- 美洲地理:美洲的位置、边界和面积、地形地势特点、主要山脉和高原、主要河流和湖泊、主要经济活动等以上是八年级地理知识点的归纳,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一些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理要素的分布和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4. 社会地理要素:- 政治地理:国家和国界的形成和变化、政治制度、政治地理的影响等- 经济地理:经济活动的类型和特点、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和利用、贸易与全球经济等- 文化地理: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文化对地理的影响等- 环境地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等5. 地图阅读与地理技能:- 地图的类型和制图要素:平面图、等经纬度地球仪、气候图、人口密度图等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地图上的测量:地图比例尺、方位角、经纬度等地图测量方法和使用技巧- 地图上的信息提取:根据地图上的符号和图例,提取地理信息和进行地理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定义和运用、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GIS在地理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6.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水资源、能源、土地、大气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破坏的原因与后果- 污染与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不同类型的污染及其治理措施-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生态系统保护的方法与策略-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地球村的概念、低碳生活的意义与实践7. 地理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决策、城市发展的挑战与可能的解决方案- 水资源与农业: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与管理、灌溉农业的类型和发展- 工业发展与环境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工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与减轻措施- 旅游业与地理景观: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可持续旅游的原则与实践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提供了对地球及其各种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认识和理解。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通过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作为八年级的地理学习者,我们需要掌握并熟练应用各种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对八年级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汇总,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自然地理1.地球及其运动地球是我们所熟知的行星之一,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使得我们可以感知到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四季的更替。
2.水资源和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支撑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必须要素。
水的循环包括了蒸发、凝结、降水、流入河流、湖泊、地下水和海洋等过程。
3.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洪水、干旱和其它气象灾害等。
要掌握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方法,以保障人民的安全。
4.地球表面的形成和变化地球表面的形成和变化是地球自形成以来的一个漫长过程,包括板块构造、地貌形成、水平和垂直侵蚀等一系列自然现象和过程。
第二章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全球人口增长的速度是逐年增长的,城市人口比例也在增加。
了解人口变化和城市的特征、发展趋势等,是了解人类社会的重要方面。
2.文化与地理环境不同地域环境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与地形地貌、资源条件和气候等紧密相关。
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有助于拓宽我们的眼界,认识多元的世界。
3.经济与环境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4.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是一种结合了计算机技术与地理学原理的技术体系,可以用来分析、管理、处理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总结地理学是一门宏大的学科,涉及面广,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了解并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点,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适应并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1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认可风成说。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三种。
3、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见直立的陡崖。
4、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多空隙、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5、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多暴雨。
6、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垦、采矿、修路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7、一般来说,地面坡度越大,坡面越长,降水越多,降水强度越大,地面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减产;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输送了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0、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多发自然灾害。
11、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并引发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
12、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另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解决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是能源工业。
13、长江沿江地带西起攀枝花,东到上海,东西狭长的“带状”区域。
14、长江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受地形、气候影响,河密布,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还有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水产、耕地资源,资源丰富。
15、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16、长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
其中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的三维几何体。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过程,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公转。
3.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的地理坐标是指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球某一点在地球上的位置。
经度是指从本初子午线一直延伸到360°的线,纬度是从赤道起,向南北两极方向分成90°的线。
4.地图基本知识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缩小到平面上,以信息传递为目的的模型。
5.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理要素投射到平面地图上的方法,常用的投影方式有等角、等积、等距和圆锥投影等。
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可以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部分。
2.地球的构成和形成地球是由内向外分为固体地球、水圈和大气层三个部分,是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物质中形成的。
3.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的固体外壳部分,包括陆地壳和海洋壳。
4.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气象要素的平均表现,是受到大气、地形、水体、辐射和生态等要素的影响形成的。
5.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力量引起的一系列灾害,包括地震、海啸、火山喷发、龙卷风、暴雨、洪水和干旱等。
三、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国家、地区、省份或某一特定地区的居民人数。
城市是指人口密度较高,以工商业为主的聚居区。
2.交通与通讯交通是指人员和物资在地球表面上的移动方式,通讯是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
3.文化与生活文化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生活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人类活动,包括饮食、居住、交通、通讯、教育和娱乐等。
4.经济与发展经济是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活动,发展是使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得到全面加强和提高的过程。
5.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环保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四、世界地理1.地球的分区地球的分区是根据地球表面的自然规律和人文规律将地球划分成若干个地理区域。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全部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全部本文旨在对八年级地理重要知识点进行全面归纳,以便同学们更快地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章自然地理1. 大地形特征八年级地理学习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大地形特征。
地球上有许多山脉、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貌特征。
它们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形态和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们来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
2. 气候带地球上气候的变化是由于太阳和地球运动造成的。
太阳从不同高度照射地球,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湿度和风力等气候因素有所不同。
因此,地球可以被分为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四个气候带。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地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如地震、火山爆发、飓风、洪水等。
这些灾害在不同的地区和季节发生,造成的破坏程度也各不相同。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要了解这些灾害的原因、发生条件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灾害。
第二章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以及城市化现象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
2. 经济与贸易地球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贸易联系。
例如,欧美国家是发达国家,其经济主要以工业为主;而亚洲等地则以农业和轻工业居多。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模式以及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文化与语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是地球的重要特征之一,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语言。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风俗、语言、音乐等文化特点。
以上就是八年级地理中的重要知识点归纳。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础入门,同学们还需深入学习和了解更多内容。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归纳大全
八年级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归纳大全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重点):①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大体一至;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一、位置、气候、地形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4山环:由东北平原,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6.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初二地理必考重点知识
初二地理必考重点知识中国的自然资源第1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利用如:土地、阳光、水、森林、藏羚羊等(2)非可再生资源:相对人类历史来说,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如:煤、铁、石油、天然气、核能等(3)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正确做法:废物利用、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不用或少用贺卡等第2节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特点(1)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是: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2)土地资源分类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难以利用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3)我国难以利用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2.地区分布不均(1)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2)耕地和林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东北、西南和东南是我国三大林区(3)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问题尤为突出(2)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第3节水资源1.时空分布不均(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2)空间分布不均: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丰北缺。
华北和西北缺水更为严重(3)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2.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建水库(2)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跨流域调水(3)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的缺水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4)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5)南水北调三线西线:水质最好中线:丹江口水库-北京;自流北上;经过省区(鄂、豫、冀、京) 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水质差,可调水量最大(6)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水污染、水浪费(7)保护水资源农业:推广喷灌、滴灌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生活:一水多用,少用清洁剂。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一、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1. 地球与地理坐标:揭示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基本概念,介绍经纬度的作用。
2. 大气圈和气候: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及功能,认识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 水资源与利用:关注水资源问题、水循环以及保护河流湖泊等水域生态环境。
二、陆地与板块漂移1. 陆地起伏变化:了解大陆构造以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2. 地壳构造分布:探讨板块边界形式(如交汇边界、扩张边界)对土壤生成、资源储量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的影响。
三、人口与城市发展1. 世界人口格局:描述世界各大洲最新总数及分布特点,并重视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为主要考察方向之一。
2. 城市空间结构: 分析城市规模指标,研究国内外不同类型城市发展的差异。
3. 城市化进程与问题:介绍我国城镇化的现状和影响,分析土地利用、资源消耗和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带来的挑战。
四、经济与区域发展1. 农业特色与现代农业:探究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种植以及典型特色农业模式(如大田园综合体)。
2. 工商业分布与区域联系:研究工商业空间布局规律和重要产业基地之间形成的区域联系。
3. 区位优势与交通运输: 分析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具有显著区位优势的地理位置和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自然资源及可持续发展1. 能源资源开采利用: 探索不同能源类型, 如石油天然气, 核能, 可再生能源(如水电风电),并了解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可持续利用所起到的重要性。
2. 矿产资源调控: 介绍重要金属矿产在世界上分布情况,解释相关政策对矿产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调控措施。
3. 环境问题与治理: 讨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并就相关国际合作展开交流。
六、旅游资源与规划1. 旅游景区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比如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
2. 旅游资源保护:分析大力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提出保护既有资源与持续开发利用之间平衡的做法。
初二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二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的疆域
1. 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 领土四至:最北是53°N,最南是4°N,最东是135°E,最西是73°E。
3.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1.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2. 行政区划的三个层级:省-县-乡。
三、中国的地形地貌
1. 地形类型多样,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都有分布。
2.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
3. 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等。
四、中国的气候
1.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2. 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五、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 长江:中国最长河流,发源于青海,其干流先后流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
2.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流经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
3. 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六、中国的自然资源
1. 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广阔,类型多样。
2.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3. 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4. 森林资源:面积广阔,但森林覆盖率不高。
5.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世界生物资源宝库”之称。
八年级所有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所有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它的周长大约是4万公里,直径大约是1.28亿米。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是一天的长度。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是一年的长度。
3.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的地理坐标是指用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的坐标系,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第二、自然环境知识点1. 地球的大气地球的大气是由氮、氧等气体组成的,它对地球的生物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气候和季风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数十年到数百年的天气状况。
季风是指定期到来的风,它在不同季节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它们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人文环境知识点1. 人类的定居和迁徙人类的定居和迁徙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的居民人口数量。
城市是人口相对集中、以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居住地区。
3. 农业与资源利用农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资源利用涉及到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第四、地图知识点1. 地图的种类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根据制图目的的不同,地图可分为政治地图、地形地图等。
2. 地图的图式地图的图式包括伟大圆、子午线、纬线、经线等。
3. 地图的制图标绘地图的制图标绘包括地图比例尺、图例、方位角、坐标等。
第五、区域知识点1. 亚洲地理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2. 欧洲地理欧洲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洲,它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洲。
3. 美洲地理美洲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以上就是八年级地理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初二地理重点知识归纳
初二地理重点知识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的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在初二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的归纳总结。
一、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固态岩石层,地核则是地球的核心部分。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
3.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气象是指短期的天气变化。
气候受纬度、海洋、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
4.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水。
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湿地等地表水体中,地下水则储存在地下水层中。
5.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
这些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危险。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居住的人的总数。
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与农村相对应。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从事的一种生产活动,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工业是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经济活动。
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柱。
3. 交通与通信:交通是指人们在空间上移动的活动,通信是指人们在时间上传递信息的活动。
交通和通信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交流和发展。
4.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形、气候、土壤等地理要素会影响人类的决策和行为。
以上是初二地理课程的重点知识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活动的规律,增加对世界的认知。
希望大家能够在地理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为我们的未来做出贡献。
八年级地理全册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全册必考知识点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
对于八
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全册必考的地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列举八年级地理全册必考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
好地备考。
1. 自然地理知识点
1.1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日、年的形成基础。
1.2 大气圈的组成和特征
大气圈主要由氮气、氧气等气体组成,其中水蒸气是大气圈中
比较重要的成分。
大气圈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变低、气压
逐渐变小。
1.3 地球的水循环
地球的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流向海洋和内陆等过程。
1.4 洋流的分类和作用
洋流分为赤道洋流、暖流、寒流和次表层流。
洋流对全球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人文地理知识点
2.1 人口与城市
全球人口分布格局的特点、城市的定义及城市与非城市地区的比较等方面。
2.2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的种类、作用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等。
2.3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发展的不平衡性及解决途径等。
2.4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分类并结合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介绍等。
以上就是八年级地理全册必考的知识点,同学们学习时可以结合教科书进行练习,加深印象。
希望同学们能够顺利通过地理课程的考核,取得好成绩。
地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地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一、地形与地势地形特征: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这种地形特征为我国的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导致了耕地资源不足和交通不便的问题。
地势特征: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这种地势特征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促进农业发展;同时,也使得江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
二、主要地形区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三、特殊地形区特点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多空隙、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加上不合理的开垦、采矿、修路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四、气候与季风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反之则为非季风区。
其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五、降水与地势的关系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这反映了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六、地理差异与界限秦岭-淮河一线:这是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冬季1月0℃等温线、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反映了中国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这与中国地形、气候、资源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七、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中国的饮食习俗也存在地区差异,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我国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为中心线,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新疆),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
3、我国东临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管辖的海域面积约 300万平方千米。
4、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
有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自北向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5、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首都,称为“祖国心脏”。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6、目前人口数为13.7亿。
东西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以东南人口密集,以西北人口稀少。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沿海、沿河湖、平原、盆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高原人口少;经济、交通、工业发达地区多城集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偏僻农牧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7、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8、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部地区。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9、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三级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10、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②交通: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③经济:许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第一级阶梯,水流湍急,产生巨大水能。
11、我国的主要山脉:(落实到课本24的地图上)东西走向: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秦岭③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
东北西南走向: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②长白山、武夷山③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12、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十八盘);西岳华山(绝壁);南岳衡山(忠烈祠);北岳恒山(悬空寺);中岳嵩(sōng)山(少林寺)1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长期水土流失,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14、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
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红色盆地”之称。
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
吐鲁番盆地中部有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中国陆地最低处。
15、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
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16、我国气温的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南方温暖,越向北越寒冷;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冬季最冷在黑龙江漠河附近,最热在海南岛、台湾岛南部。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最冷在青藏高原。
17、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我国从北→南可以划分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热带(一年三熟)。
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18、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风进退失常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19、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它们的植被依次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0、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复杂多样。
原因: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主要的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
2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季风气候显著。
是因为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更替着。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2、夏季风我国降水的影响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季节分布的影响: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着我国雨带的推移。
5月份,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我国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6月中旬,夏季风进一步增强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正值梅子成熟季节,称为“梅雨”。
7、8月份,雨带随夏季风北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
9月份,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随之迅速南移,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
23、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多旱涝灾害。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4、列表比较我国秦岭淮河南北河流水文特征:25、辽海、黄河、海河等河流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
26、我国内流河水文特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这是因为内流河多分布在西北内陆,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27、我国湖泊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多淡水湖)和青藏高原(多咸水湖)。
我国淡水湖泊最集中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东部平原)。
最大淡水湖是鄱阳湖。
最大湖泊是青海湖。
28、长江源自唐古拉山,注入东海。
干流先后流径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11个省(区、市)。
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亚洲最长、水量最大河流。
世界第三长河。
长江自古以来就有“黄金水道”的美誉和“水能宝库”之称。
长江流经了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和中游分界线:湖北宜昌;中游和下游分界线:江西湖口。
30、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干流先后流径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9个省(区),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点是:上游和中游分界线:内蒙古河口;中游和下游分界线:河南桃花峪。
31、黄河的奉献:(1)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2)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塞上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3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地上河。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泛滥成灾,但其根本原因是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给下游带来大量泥沙,所以治黄的关健是治沙。
治理措施:下游:加固大堤:(这是应急措施,是治标。
)中游:①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是治黄的根本措施,是治本);②打坝淤地,修筑梯田;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2)黄河断流。
形成的原因:自然(降水较少);人为(上游和中游人口增多,工业及农业用水量过大,超过了自然限度)。
解决措施:统一管理,计划调配。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3、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但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比重大,耕地、林地比重小。
34、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区;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草地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东部与南部。
35、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显著不均衡,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西北干旱地区缺水更严重。
华北平原耕地占全国38%以上,人口密、工业发达,需水多但水资源只占全国8%左右,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36、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措施:修建水库37、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②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③不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
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38、南水北调: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
(经过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终点北京、天津。
(经过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39、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
40、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以舟山渔场最大。
41、丰富的矿占资源: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的滨海砂矿储量十分丰富。
巨量的化学资源:我国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钾,镁,溴,典等化学元素。
北方以长芦盐场,淮北盐场最为著名,南方有莺歌海盐场和布袋盐场等。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4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主导力量,交通运输业具有先行发展的特征。
43、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中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种植则相对分散。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44、经济作物:我国油料作物主要以油菜为主,长江流域是油菜的最大产区。
山东、河南两省为花生主要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