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体知识要点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
初中(七到九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类一、文体知识文体知识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与朱元称“四六文”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
• 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举例子,通 俗易懂;列数字,准确;打比方, 生动形象;作比较,通俗易懂;分 类别,条理清晰;下定义,揭示本 质特征;作引用,引证事物特征, 有说服力。
• 4、说明语言特点:准确性,生动 性。
• 准确性概括公式:“效果=词本身 的含义+句子的含义+(如果去掉, 句子的含义)+与事实不符,说明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议论文
• 1、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 2、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 解和主张,多出现在文章开头,也 有出现在末尾和中间,论点要求准 确和鲜明。
• 3、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4、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散文
• 1、显著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 2、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想象、
•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说明文
• 1、说明中心:①看题目;②看关 键句;③概括公式:“说明中心= 说明对象+特征”。
• 2、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作引用、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
联想、象征、对比衬托(反衬)、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
小说
• 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 情节。
• 人物描写(见记叙文知识)
• 环境:自然环境(作用:渲染气 氛,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 展)、社会环境。
• 故事情节又可分为: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拟人,悬 念,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动静 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托物 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 侧面、承上启下、烘托、渲染、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初中语文必背常识
初中语文必背常识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
古文:古文大致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
韵是一种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碑文。
散文,包括历史传记、议论文、杂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重点讲解一下。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起源于战国末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一般用韵工整,散文句混杂。
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剧,杂剧是表演。
散曲可分为诗和套曲两大类,其中诗由一首歌组成,套曲又叫套曲,由多首歌组成。
杂剧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由主语(人物动作和舞台效果的描写)、宾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等)组成。
重点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常有文体知识识记基本文体知识1、常有的表达方式:记述、描绘、说明、谈论、抒怀。
2、常有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述文、说明文、谈论文等。
3、常有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烘托、借景抒怀、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述文一、记述文体知识1、观点作者主要运用记述、描绘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俗、揭露人生真理和社会实质、反应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因素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的因由、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次序正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绘对象人物描绘、环境描绘、场面描绘、细节描绘。
9、描绘方法相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态)、动作(行动)、心理。
10、记述线索叙事线索、抒怀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观点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述、描绘,抒怀、说明、谈论浸透此中。
记述表此刻事件的表达中,揭露事理,反应人物思想性格。
描绘表此刻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衬着氛围、烘托感情、推进情节发展。
抒怀表此刻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怀之别。
说明表此刻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详细形象的说明,使记述内容更详细充分。
谈论表此刻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真理性剖析表述,深入文章主题。
2、记述范围主假如表达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绘自然光景和社会相貌。
3、记述主题主要包含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俗、自然规律、人生真理、社会实质意义。
(二)辨析因素、人称、角度、次序、线索。
1、因素往常内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重点字词归纳归纳。
时间、地址文中表示详细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掌握主人公的形象特色及次要人物的烘托作用。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1、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对比;反复;反语。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例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1: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使语言简练工整。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例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例1: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最全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
小说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体裁。
举例:(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们”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叔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
小说三要素:①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②情节(作用: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背景设置;埋下伏笔);③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举例:(统编八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总——分——总”结构,作者在第一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接着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加以详细解释;最后一段对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他认为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举例:(统编九上)《故乡》一文,写作者回到故乡见到的闰土,已经不再是他记忆中的少年闰土了,由此而回忆起他与少年闰土在一起的欢乐场景是插叙。
倒叙
定义: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1个故事)
作用: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结构更加紧凑。
举例:(统编八上)《背影》一文,从不相见到不能忘,引出对背影的回忆,而文章最后又回到现实。
顺叙
定义: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
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初中语文必考知识点概述一、文学常识1. 作家与作品- 了解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的诗歌,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作者和内容概要。
- 掌握近现代作家如鲁迅、巴金、老舍等人的主要贡献及其代表作品。
- 熟悉部分外国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例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
2. 文体知识- 识别并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小说等。
- 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写作技巧和阅读方法。
二、语言知识1. 词汇- 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俗语及其正确用法。
- 了解并正确使用同义词、反义词、褒贬义词等。
2. 语法- 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汉语语法规则,如句子成分、时态、语态、复句结构等。
- 能够辨析并纠正常见的语法错误。
3. 修辞- 识别并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 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三、阅读理解1. 文本理解- 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段落大意及细节信息。
- 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风格。
2. 推理判断-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断。
- 能够识别并分析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和深层主题。
四、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 掌握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发展和结尾。
- 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
2. 写作风格- 了解并尝试模仿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 能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写作实践- 练习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的文章。
-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古诗文赏析1. 古诗- 掌握古诗的基本形式,如律诗、绝句等。
- 能够赏析古诗的意境、情感和艺术手法。
2. 古文- 理解古文的基本句式和修辞特点。
- 能够阅读并理解常见的古文篇章。
六、现代文阅读1. 散文- 理解散文的特点,如自由灵活的行文、贴近生活的内容等。
- 能够赏析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
初中语文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 作家与作品- 了解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的诗歌,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 学习现代作家如鲁迅、巴金、老舍等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 掌握部分外国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
2. 文体知识- 认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等基本文体。
-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
3. 文化背景-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节日、习俗、历史故事等。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诗词名句。
二、语言知识1. 词汇- 积累一定数量的词汇,包括常用词语、成语、俗语等。
- 学习词语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2. 语法- 掌握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 学习并运用各种时态、语态、句式。
3. 修辞- 认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 学习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效果。
三、阅读理解1. 理解能力- 培养抓住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 提高理解文章层次结构、段落大意的能力。
2. 分析能力- 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 能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意图。
3. 评价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文章进行客观评价。
-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写作技巧1. 写作规范- 掌握作文的基本格式,如标题、开头、正文、结尾。
- 学习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标点符号。
2. 写作方法- 学习如何选材、构思、组织文章。
- 掌握写作中的过渡和衔接技巧。
3. 写作实践- 经常练习写作,提高写作速度和质量。
- 通过写作练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
五、古诗文鉴赏1. 古诗鉴赏- 学习古诗的基本形式,如律诗、绝句等。
- 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
2. 文言文阅读-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用词汇。
- 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或事物的来龙去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注
重情节的安排和时间顺序的组织,以描述事实真实性为要求。
2. 描写文:描写文是以描写人、物、景物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描写文注重细致
入微的描绘,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人物、物品、景物等产生直观感受。
3. 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解释或阐述事物的来龙去脉、原理、作用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
文体。
说明文通常采用分析、解释、举例等方法,使读者理解和掌握被说明的事物。
4. 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论述某一问题或主题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要有明确
的观点立场,使用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证据,通过分析和比较等方法来论证观点。
5. 诗歌:诗歌是一种具有韵律和格律的文学形式。
诗歌通过押韵、节奏和对比等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6.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自由写作方式和散文形式表达个人感受、思考和观
察的文体。
散文常常具有随笔性质,展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7. 寓言:寓言是一种常以动物、植物或无生命的事物为形象,通过谐趣、象征等手法,寓言故事中所包含的寓意可以启迪人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生道理的思考。
这些是初中语文文体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不同文体的文本。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
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大全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一、知识要点复习:内容涉及面较广泛。
一是文体知识: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说明文(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二是文学常识: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一)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常识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升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情节:(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散文的含义和特征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散文通常指除诗歌、小说、戏剧、曲艺等以外的其他所有文章。
狭义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章体裁。
近年来,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等已从散文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文学体裁,散文这一概念的外延逐步缩小。
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狭义范围内的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样式,有以下特征:(1)取材广泛散文的题材包罗万象,大千世界中具有认识意义、思想价值、美学意蕴的人、事、物、景,都能成为散文的题材范围。
散文的这一特点使它能够迅速地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
(2)形散神聚形散神聚又叫形散神不散,是大多数散文的基本的特征。
形散指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思路开阔,从内容到形式要散得开。
神聚指文章整体结构严谨,材料层次井然,有统一的主题。
散文贵“散”,但要散而不乱,思路清晰,首尾一贯,做到撒得开,收得拢。
(3)形式自由散文无定体,笔法无定格,凡写人、叙事、议论、抒情,兴之所至,挥洒自如,涉笔成趣。
这使得散文形式自由灵活,多种多样,随笔、游记、札记、访问记……都是散文家族的成员。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归纳总结文体是文学作品在形式上特定的体裁或类别。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根据题材、情感、视角等不同要素进行分类。
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文体知识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初中语文常见的文体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主要以散漫的方式进行叙述和描写。
它可以真实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传递思想。
散文常见的形式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
1. 记叙文:记叙文主要以叙述事件或故事为主,通过讲述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来传达主题。
记叙文一般有引子、承接、高潮、尾声等部分。
例如:在那个夏天的一天,我独自站在窗前,遥望着远方的大海……2. 描写文:描写文以文字描绘人、物、景等具体事物的外貌特征、情感和细节。
描写文常通过形象的语言和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
例如:夜幕降临,在街道上点亮的路灯下,一位老人佝偻着背,边行走边无助地寻找着方向。
3. 议论文:议论文主要通过陈述观点和提出论据来进行讨论和辩论。
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合理的论证结构和有力的论据支持。
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人应该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有人则主张人类可以逐渐征服自然。
二、诗歌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凝练的文体,主要通过韵律、节奏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对联等。
1. 绝句:绝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诗歌形式,每首四行,每行五个字或者七个字。
绝句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组成诗歌篇章。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对联:对联是指上下两行对仗工整,既完整表达含义又韵律和谐的文字。
对联常常用在节日祝贺、门联等场合。
例如:春风送暖气象新,年年岁岁花相似。
三、戏剧戏剧是一种以对话形式表现人物思想和情感的文体。
戏剧分为话剧、昆曲、京剧等不同形式。
戏剧除了以文字交流外,还包括表演、舞台布景等要素。
例如:《茶馆》是现代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通过茶馆老板贾天祥的遭遇,展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初中语文最全文体知识梳理
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举例:(统编七上)《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作用)。
拟人
[统编七上P9]
辨析: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举例:(统编七下)《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发出人生感悟:面对这一片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
06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手 法
作用及答题规范
比喻
[统编七上P5]
辨析:甲(本体)如、像、似的、若、犹、好像、仿佛(喻词)乙(喻体)。
作用:①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接受;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加深体会。
03线索
线索
时间线
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统编七下)《伟大的悲剧》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及其队员探险南极,从绝望而归到悲壮毁灭的全过程。
地点线
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如:(统编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活动地点为线索,先写“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再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
人物线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统编八上)《回忆我的母亲》以回忆“我”的母亲在“我”童年时对“我”的教育为线索。
初中语文部编版重点文体知识整理
“你”“你们”
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统编九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第二人称“你”对话,亲切自然,情感真挚。
第三人称“他”“他们”
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
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统编九上)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统编九下)鲁迅的《孔乙己》。
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整理1
记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
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故事情节。
举例
(统编八上)《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实物线
以某一件具体(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统编七上)《雨的四季》以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为线索,表现了四季的雨的不同形象和特征,描写四季的雨景和第一人称
“我”“我们”
①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
②叙述亲切自然;
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统编八上)朱自清的《背影》,(统编八下)鲁迅的《社戏》等,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举例:(统编七下)《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发出人生感悟:面对这一片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
表达方式
记叙
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作的叙说和交代。(中考真题多以记叙为主,尤其是把插叙、倒叙作为考查重点)
描写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详见“8.常见的描写方法”)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7-9年级重要文体知识及文学常识最全整理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文体知识
二、语文文体知识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
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
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
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
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
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
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记叙文一、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6、段落层次;7、中心思想;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11、剪裁详写、略写;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2、角度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直接正面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间接侧面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3、顺序按照叙事的先后过程,予以确定;顺叙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一直叙,先始后终的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叙以回忆的形式,先叙述发生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果,然后承接上文,再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插叙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中间插入与正文事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正文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三掌握方法,灵活运用;1、快速阅读全文,大致把握文章内容;2、审清文题,明确所问;3、回顾所学,正确解答;4、辨清题型,文章答案文章找;可找答案的题型有:记叙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要素;照应内容;指代内容;只要对照题目从文中找出相应词句即可;5、紧扣中心,深入理解,归纳概括;①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②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一般由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事件意义组成,所以可按照“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社会本质等”的模式予以概括;③怎样确定剪裁的详略联系记叙中心,与中心关系密切的事件需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略写;④怎样划分文章的段落和归纳其大意段落划分从叙述内容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着手解决,每叙述一个完整事件即为一个段落;大意归纳从本章节内容中,挑拣最能表现主要事件的词句,精练简洁地予以组合;⑤如何做到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呢1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而发;2语言要简而明;3议论抒情的表达要有层次,有深度;⑥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⑦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这种文体的作文往往运用具体、翔实、生动的记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用以表达文章的中心;在记叙文作文中,只有记叙、描写而没有议论、抒情,文章的中心就无法突出,再具体的内容也显苍白;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笔墨不需太多,运用要恰当;它在文中的结构方面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方面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在文中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对所叙述的对象的见解或判断、态度和感情,都直接以议论或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阅读这种类型的记叙文,必须把握住两点:一是议论和抒情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是对记叙的材料意蕴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是水到渠成之笔而不是空谷回旋之风;二是议论和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倾向,透露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阅读时认真领会作者的议论、抒情部分,是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一条途径;小说知识识记与阅读方法一、识记、理解小说常识及方法运用1、概念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叙述具体的故事情节为线索,描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为依托,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2、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散文知识识记与阅读方法一、识记、理解散文常识及方法运用一明确概念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理解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鲜明;三掌握方法1、如何把握散文的写作对象散文的写作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自然景观;人物主要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作者真挚的感情;事件通过叙写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件,深刻揭示生活意义、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深挚的情感;2、如何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寓理于事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3、如何体会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社会、人生或自然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①把握对象即紧扣作者所采用的材料,包括人物、事件、自然景象等;②把握特点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事件的内在意义、自然的特征规律等;③把握线索叙事线索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抒情线索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具体事物等;④把握意义即深入理解蕴涵材料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等主题意义;4、如何辨析散文语言的表达作用①掌握散文语言的特点;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具体、详尽等;②联系内容,深入发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要点
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 语言特点 , 生动 , 形象 .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 , 就是记叙文的中心 , 也叫中心思想 . 中心思想是依靠人 , 事 , 景 , 物这些材料来表的 . 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 , 做到中心明确 , 集中 .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 :顺叙 , 倒叙 , 插叙 .
顺叙 :按事件的发生 , 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 .
倒叙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 , 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 .
插叙 :在记叙过程中 , 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 , 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
情 .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 ; 与中心有关系 , 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 , 应该略写 ; 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 . 这样 , 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 , 鲜明 , 突出 .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 :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 . 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 . 记叙山川景物 , 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 , 传记 , 访问记等 . 它们共同特点是 :所写内
容必须真实 , 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 , 更不能编造虚构 , 即要有真实性 ; 对所
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 . 力求文章中心突出 , 形象鲜明 , 构思精巧。
(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 , 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 , 细致地加以描述 .
(7 传记一般分两类 :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
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
(1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说
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洁。
(2说明事物的前提是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3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有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作解释,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用数字,列图表。
(5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和内容分有:说明实体事物和说明抽象事理两大类。
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分有: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6 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在于:平实性说明文纯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语言朴实简明,内容具体,切实使人读了就能明白。
如自然科学的各类教科书。
科技信息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文艺性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辅以叙述,描写, 抒情等多种
表达方式,并常用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化地介绍事物或阐述事理, 使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这类说明文通常称知识小品或科学小品。
(7说明文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
a 目的不同:记叙文中的描写是为了“ 使人有所感, ” ;说明文的描写是为了“ 使人有所知” 。
b 记叙文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使用各种描写方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说明文的描写则只能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钟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征作一些必要的描绘,主要是起到使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具体,更形象。
c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以发挥艺术想象,可以夸张,渲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在务真求实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加工,做到既形象生动,又真实可信。
3 议论文文体的知识要点
(1生活中少不了议论,讲道理,发表意见就是议论。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就是议论文。
(2 议论总要提出看法或主张,这种看法或主张就是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为论据,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为论证过程。
(3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两大类:事实材料(事实论据即确凿的事例;史实; 统计数字等。
理论材料(道理论据即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科学原理;自然定律;马列毛泽东思想。
(4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所谓立论就是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驳论就是批驳错误的观点。
(5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借事发表议论,就事说明道理。
而从“ 事” 到议。
又必须理出并把握两者的联系点,才可顺理成章地展开议论,这事“ 一事一议” 的关键。
(6议论文常见的有几种样式:社论,评论,学术论文,专题讨论,杂感,随笔以及侧重于议论性的讲演词,书信等。
在以上样式中,有理论性较强的,有文艺性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