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29490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4)说明对象(5)说明顺序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文艺性说明文 平实性说明文 事理——事理说明文 事物——事物说明文 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 空间顺序 事物的内部结构 建筑物的方位、布局 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 从整体到部分 从原因到结果 从概括到具体 从特点到用途 认识顺序 由浅到深 由近到远 由已知到未知 由具体到抽象(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第一部分文知1、常用修辞方法:比;人;夸;排比;偶;引用;;反;借代;比;屡次;反。

(1)比:形象生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得详尽,使高妙的道理得浅易懂。

例 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房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人 (使事物拥有人的神、作、言、心理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 1:桃、杏、梨、你不我,我不你,都开了花赶趟儿。

(3)夸:揭穿事物的××本,烘托××气氛,加衬着力,引起者的烈共。

例1:白三千丈,愁似个。

例2:她没有端酒,就醉了。

(4)排比:可增言的气。

用来理,可把道理述得更密、更透;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得舒畅淋漓。

例1:漫漫路,有朝夕相的人,多少叮,多少呵,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构相同、意称的一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或周边意思的修辞方式。

使言工整。

形式上音整平均、奏感,拥有音律美;内容上凝集中,概括力。

例 1:皆秋景,山山唯落。

——王《野望》例2:晴川阳,芳草萋萋洲。

——崔《黄楼》(6)引用:明文、叙文:既增了服力,又使文章充情画意,兴趣盎然。

在文中,作据能够增言服力,使更加充足。

例 1:唐代人李白曾写道“ 家玉笛暗声,散入春洛城。

”(7) :作用:,引起人注意,启人思虑。

用在一段的开或尾,除引起思虑外,有承上启下的渡作用;用在文中,能使深入,脉清楚。

例 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起作用,增必定( 否定 )气。

例 1:毛主席都是这样,我有什么能够傲的呢?例2:“ 道不是我公众造了人世界?”(9)借代:以代繁,以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详尽、生的收效。

例 1:大胡子凶神煞地吼叫着。

例2:不拿公众一一。

例3:黄垂髫(借指老人和少儿),并怡然自。

中考语文文体知识(含文化知识)

中考语文文体知识(含文化知识)

7.诗歌 (1)诗这种文学样式, 偏重于抒情言志, 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 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感情,才能生动感人。情绪和感情是 诗的基础。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 诗歌又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叙事诗一般 取材于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杜甫的《石壕吏》 ,北朝民歌《木兰诗》 就是这样的叙事诗(故事诗)。
(3)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 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光是诗就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如王维的 《观猎》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格律严整,属于律诗 (近体诗); 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较宽,叫古风(古体诗)。 (4)抒情诗一般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而以直接抒发思想感情 来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如李 白的《秋浦歌》 。
6.戏剧 (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 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2)剧本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 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3)戏剧文学的特点 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 (小说语言的主 要性能是叙述和描写)。
二、现代文体常识(古诗词除外) 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说明文 (1)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 学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科学性、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 主要特征。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 种。
(2)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 ——总两种),一种是递进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 大都用后者。

初中语文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最全整理

初中语文重要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最全整理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

文体:文章的体裁。

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章:篇幅不很长的作品。

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

可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汇总第一部分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参考实用]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参考实用]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a.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b.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a. 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 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 (4)说明对象(5)说明顺序 (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 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 文艺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 事物——事物说明文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诠释、摹状貌等。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汇总(排版好)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1、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对比;反复;反语。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例1: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例2: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例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2: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1: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使语言简练工整。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例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例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崔颢《黄鹤楼》(6)引用:说明文、记叙文: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在议论文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例1: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设问:作用:强调问题,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例1: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或事物的来龙去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注
重情节的安排和时间顺序的组织,以描述事实真实性为要求。

2. 描写文:描写文是以描写人、物、景物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描写文注重细致
入微的描绘,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人物、物品、景物等产生直观感受。

3. 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解释或阐述事物的来龙去脉、原理、作用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
文体。

说明文通常采用分析、解释、举例等方法,使读者理解和掌握被说明的事物。

4. 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论述某一问题或主题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要有明确
的观点立场,使用有说服力的理由和证据,通过分析和比较等方法来论证观点。

5. 诗歌:诗歌是一种具有韵律和格律的文学形式。

诗歌通过押韵、节奏和对比等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6.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自由写作方式和散文形式表达个人感受、思考和观
察的文体。

散文常常具有随笔性质,展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7. 寓言:寓言是一种常以动物、植物或无生命的事物为形象,通过谐趣、象征等手法,寓言故事中所包含的寓意可以启迪人们对社会生活和人生道理的思考。

这些是初中语文文体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不同文体的文本。

初中语文文体常识

初中语文文体常识

初中语文文体常识文学常识泛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时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典故和故事,以及一般知名的文学习惯。

古文化常识。

以下是边肖主编的初中语文文体常识。

我们来看看。

1、古体诗、近体诗唐代人把唐代流行的格律严格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代以前格律宽松、形式自由的诗称为古诗。

现在的律诗、绝句一般称为近体诗,其他统称为古诗。

古诗有四言五语七言杂语,《诗经》和《乐府》也属于古诗。

现代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五言和七言有区别。

律诗中有八句,分为四部分:一两句为首联,三四句为对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连句音位相等。

中间两副的上下句要注意对抗。

绝句有四句,除了上下句对仗不是很严格之外,格律要求一般与律诗相同。

2、辞、赋、骈文词是楚辞,属于诗。

长句、长句、错层句式、自由形式,“Xi”一词应用广泛,以抒情为主,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

赋,发源于战国末期,是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其句式大致用韵,散文句杂糅。

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整篇散文基本由对句组成,注意用典和辞藻华丽,因为大多用四句六句,也称“四六篇散文”,也是介于诗词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的《朱元思书》和《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风格。

3、词、曲词起源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是诗的发展,所以叫“诗盈”。

它有各种各样的警句,每一个警句都有自己固定的格式,包括字数、句子、押韵等等。

句子的长度各不相同,也称为长句和短句。

按字数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调(58字以下)。

屈,流行于元代,被称为“元曲”,也是一首配乐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剧,杂剧是表演。

散曲可分为小玲和套曲两大类,其中小玲由一首曲子组成,套曲又叫套曲,由几首曲子组成。

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是40%(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前奏),构图是主体(描写人物动作和舞台效果),客白(人物对话,独白等)。

初中语文基本文体知识梳理识记

初中语文基本文体知识梳理识记

初中语文基本文体知识梳理识记一、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四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二、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三、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识记基本文体常识
• 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说明、议论、抒情。 • 2、常见的文章体裁:按表达方式 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 类。 • 3、常见的文学作品样式:一般分 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种。
写作手法
• 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 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技巧) • 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拟人,悬 念,联想,想象,抑扬结合、动静 结合、情景交融、伏笔照应、托物 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 侧面、承上启下、烘托、渲染、虚 实相生,托物寓意等。
记叙文
•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2、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 3、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 面描写、细节描写。 •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说明文
• 1、说明中心:①看题目;②看关 、说明中心: 看题目; 键句; 概括公式: 说明中心= 键句;③概括公式:“说明中心 说明对象+特征 特征” 说明对象 特征”。 • 2、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2、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 •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作引用、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 作引用、作诠释、列图表、摹状貌。 • 说明方法作用分析公式:“作用 说明方法作用分析公式: 作用= 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极其特 方法本身的作用 说明对象极其特 征”。
• 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举例子,通 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举例子, 俗易懂;列数字,准确;打比方, 俗易懂;列数字,准确;打比方, 生动形象;作比较,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作比较,通俗易懂;分 类别,条理清晰;下定义, 类别,条理清晰;下定义,揭示本 质特征;作引用,引证事物特征, 质特征;作引用,引证事物特征, 有说服力。 有说服力。 • 4、说明语言特点:准确性,生动 、说明语言特点:准确性, 性。 • 准确性概括公式:“效果 词本身 准确性概括公式: 效果=词本身 的含义+句子的含义 句子的含义+(如果去掉, 的含义 句子的含义 (如果去掉, 句子的含义) 与事实不符 与事实不符, 句子的含义)+与事实不符,说明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 a.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 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 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最完整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最完整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中考文学常识复习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

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

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

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

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体知识
本文是关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体知识,感谢您的阅读!
一说到文体知识大多数同学可能不太了解吧,下面有老师来具体作解释。

文体知识
1.记叙文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人称:第一(我)、第二(你)、第三(他,他们)
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④中心:通过记人、叙事、状物、写景表达作者的思想。

⑤详略:与中心有关内容详写,要具体、生动。

与中心有关的次要内容略写。

2.说明文
①对象特征:事物的特征,事理的本质。

②说明的条理:层次结构;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说明的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3、议论文
①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②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③论证:论述层次,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

4、应用文
要重点了解几种常见应用文的格式。

学法指导对文体的知识既要掌握(不能死记硬背)又要运用,重点在运用这些文体知识,解决阅读、写作中的问题。

总结:文体知识包括四部分内容,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知识点。

这下同学们对文体知识了解了一些了吧。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一、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角度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

间接(侧面)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

3、顺序按照叙事的先后过程,予以确定。

顺叙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一直叙,先始后终的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叙以回忆的形式,先叙述发生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果,然后承接上文,再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插叙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中间插入与正文事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正文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

简洁地予以组合。

小说知识识记与阅读方法一、识记、理解小说常识及方法运用1、概念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叙述具体的故事情节为线索,描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为依托,揭示人物思想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2、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散文知识识记与阅读方法一、识记、理解散文常识及方法运用(一)明确概念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题、意境集中、鲜明。

(三)掌握方法1、如何把握散文的写作对象?散文的写作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自然景观。

人物主要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作者真挚的感情。

事件通过叙写具体生动的生活事件,深刻揭示生活意义、人生哲理,表现作者深挚的情感。

2、如何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寓理于事叙述事件,揭示其中的内在哲理。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3、如何辨析散文语言的表达作用?①掌握散文语言的特点。

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具体、详尽等。

②联系内容,深入发掘。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第五部分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第六部分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应用文应用文为特定需要服务,受到明确的写作目的、专门的阅读对象、一定的使用场合等条件的制约,因此,行文要注重得体:既要准确表达意思,又要适合对方的心理情感,适应特定的人际关系,适应传递信息的环境条件和其他条件。

遣词造句既要说得“明”,又要说得“雅”,因此,要学会正确使用一些习惯用语和少量惯用文言词语。

注意:应用文较之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与生活、社会联系更紧密,格式、行文习惯更有规矩。

我们无论使用哪种应用文,都必须按其各自规范化的约定俗成的格式来写,不能随意杜撰。

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包括书写要求、行款式样、结构形式、习惯用语,称谓和签署等,这是应用文写作训练的重点。

语言要简明得体,注重规范性。

1)简明。

简明是指语言简要、明确,不能象记叙文那样细致描述,也不能象说明文那样具体阐明,更不能象议论文那样逻辑推理。

2)得体。

得体是指语言的运用要注意语言环境。

这里主要指具体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及表达方式等。

语言得体首先要注意表达对象。

对领导、老师、父母及其他长辈,一般不能用“希”“望”,应该用“请”、“恳请”。

应用文中的某些公告,有告之于公的意思,所以表达上应十分客观,如合同、规则等,而有些则不同,如报告、请假条等,带有请示性质,语言应谦敬些,应用文中的书信,带有最重的主观色彩,给不同对象写信,更得强调语言的得体。

语言的得体还要注意表达方式。

有的应用文要用书面语表述,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告示等,有的则强调口语,如发言稿等;大部分应用文在表达方式上用记叙、说明和议论性文字,如果用抒情笔调来写,则显然不得体。

书信一般书信(包括请柬)包括五个部分:(1)称呼。

信纸第一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正文。

第二行空两格写起,转行顶格。

可有若干段落。

(3)结尾。

正文写完,如果正文最后一行空格比较多,可以接着写“此致”、“祝”等词语,否则,另起一行空两格或四格写“此致”、“祝”等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