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初中)》学科知识竞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中学2012年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科知识竞赛

一、填空(每空2分,共计10分)

1、(①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2、语文课程的(②多重功能)和(③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④)能力、(⑤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判断: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语文教育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论”对我国语文教育曾有过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4、语文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从学习语音、语法知识和规则入手,逐渐训练阅读与写作,努力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语文教材应该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教师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余地。(√ )

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7、应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不可机械照搬一般评价方法和其他课程的评价方法。(√ )

8、《新课程标准》提出教材选文应具有规范性,富有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9、语文评价应注意整体性、开放性、重视定性评价、方式多样化。(√ )

10、在语文评价中要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学生的自评互评往往片面、偏激,仅供参考。(×)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C )

A.交流工具

B.实践工具

C.交际工具

D.学习工具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下面表达不属三个维度内容的是(C )

A.知识与能力

B.过程与方法

C.人生观与价值观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新型的语文教学方式应该是( C )

A.灌输、分析、讨论、训练的方式

B.讨论的方式

C.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网络教学的方式

5、语文评价的目的是(C)

A.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教的情况

B.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以便选拔与甄别

C.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改进教与学,促进学生发展

D.检验课程,以利用改进课程

6、《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建议主要是( A )

A.有广泛性和一定的阅读量,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B.广泛阅读,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C.多读古今中外文学经典,有一定的阅读量

D.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达到一定的阅读量

7、正确认识阅读的过程,它更应该是一个( B )的过程。

A.技术的过程

B.文化建构的过程

C.积累的过程培养技能的过程

D.培养语感的过程

8、下面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观点错误的是( A )

A.要进行比较系统集中的语文知识教学

B.了解语文知识的目的是帮助阅读和表达

C.语文知识应随文学习

D.对修辞和写作知识要进行系统集中的教学

9、现在中小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现象相当普遍,对策是( B )

A.让学生与不良环境隔绝,多作正确引导

B.解放学生,正确引导

C.多读好作品,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引导

D.多读好作文,提高写作技能,加强指导

10、语文综合性学习是( B )的课程

A.具有综合性,生活化,情感化,个性化

B.具有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个性化

C.具有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个性化

D.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开放性,生活化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参考答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哪三个维度设计的?“阶段目标”又是从哪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10分)

参考答案: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阶段目标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

3、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参考答案: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4、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哪几方面?

参考答案: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5分)

《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要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讲授初中语文课《我的叔叔于勒》的操作流程,请大家仔细阅读并谈谈自己对这位教师教学的一些看法。

第一课时:学生自读课文。谈阅读印象与初读感受。

第二课时:四步阅读法,完成小说赏读。

一、寻读,辨析主要人物。

亮点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谁?(于勒)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这种带着一个主问题进行阅读的方式叫做寻读,寻找发现,大家开始阅读,发现后做好记录,然后分组活动。并确定发言人。

2、学生寻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

3、分组活动,确定本组发言人。

4、确定四个小组开始交流汇报各组的发现。

5、教师归纳小结。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则是菲利普夫妇。

亮点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1、学生寻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

2、相互交流,明确: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们带着第一个问题阅读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小说的线索,这就是寻读的效果。

二、理读,体会精妙构思

刚才我们一起弄清楚了小说的线索,下面请大家据此梳理本文的情节,对课文进行梳理式阅读,就是理读。并通过理读情节,各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