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生物
高三生物地理高考知识点
![高三生物地理高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76fd6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6.png)
高三生物地理高考知识点生物地理,是生物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形态适应和相互关系。
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生物地理的知识点在高考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下面我将就高三生物地理高考知识点进行阐述。
一、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是生物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也是高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
生态环境包括各种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它们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高考中常考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
二、物种的多样性与区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地球上的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但人类的生活活动却给物种多样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高考中常考的物种多样性主要涉及到物种灭绝、物种丰富性的评价和保护措施等内容。
区系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具有相互关联的生物群落。
高考中常考的区系有东亚区系、新热带区系等。
三、生物地理的分异与适应生物地理的分异是指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涉及到物种的垂直分布、水平分布和时空分布等内容。
适应是生物对环境变化的生理、形态和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
高考中常考的适应性特征有高山适应、荒漠适应、珊瑚适应等。
四、人口与城市化人口与城市化是生物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知识点。
人口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总数,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涉及到人口密度、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等内容。
高考中常考的人口与城市化主要涉及到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人口政策等。
五、经济与环境问题经济与环境问题是生物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热点,也是高考中常常出现的知识点。
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涉及到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
高考中常考的经济与环境问题包括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污染等。
地理三轮复习微专题 生物(共15张PPT)
![地理三轮复习微专题 生物(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28f828c5da50e2524d7fb0.png)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
列要求。(8分)
驯鹿是珍稀动物,适
宜在寒冷的地带生活,
以积雪下面的苔藓为食,
善于在深山密林及沼泽
或深雪中行走。驯鹿最 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 一次长达数百千米的大
简析驯鹿每年春季向北迁徙的 原因。
迁移。春天一到,它们 便离开越冬的亚北极地 区的森林和草原,沿着 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往北 进发。边走边吃,日夜 兼程。
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 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祸动物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 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 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 的宣传工作等。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 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 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 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称,发现了这种中国特有的大闸蟹。 自此,这种"什么都吃"的八脚猛士
在欧陆江河横行,并对本土物种构
成严重的生存威胁,从而成为德国 地易区北唯河一地的处淡 温水 带蟹 海种洋。性大气闸候蟹区,"横水系发达,水面开阔,为 行大"闸的蟹区的域生集存中和在繁德殖国提的供易了北广河阔和的空间;河流中浮游生物 哈丰维富尔,河为。大闸蟹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易北河注入北海,河 (口1)处分半析咸大水闸水蟹域在适易宜北大河闸“横蟹行繁”殖的;水原质因较。好,环境污染较 小。
本微专题的内容:
1.影响生物生存及数量的因素 2.影响生物种类多少的原因 3.动物迁徙原因 4.外来物种入侵
生物地理高考技巧知识点
![生物地理高考技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83b5e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c.png)
生物地理高考技巧知识点在高中生物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知识点来应对高考,并且提升我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物地理高考技巧知识点,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记忆重点地理区域和生物地理分布图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在高考中,重点考察的是物种在各个地理区域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记忆一些重要的地理区域和生物的分布图。
例如,南极洲的特有动物有企鹅和海豹;热带雨林的典型动植物有大猩猩、热带雨林、棕榈树等。
记忆这些重点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答相关考题。
二、掌握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学的基本原则生物地理学是基于生物分类学的,因此,我们需要掌握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
生物的分类是按照物种的相似性和进化关系进行的。
分类学的等级从大到小分别是域、界、门、纲、目、科、属、种。
理解和掌握这些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地理学的知识点,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考试。
三、了解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生物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分布规律的学科,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地理和气候等信息来解释生物地理分布规律;我们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来分析和绘制生物地理分布图。
了解这些研究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地理学的知识,提升我们的学习效果。
四、掌握生物地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生物地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的分布规律,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
例如,通过研究物种的分布规律,我们可以预测和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研究资源的地理分布,我们可以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
掌握生物地理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习内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多做真题和模拟考试最后一个技巧是多做真题和模拟考试。
高考中的生物地理题目多是基于真实情景和实例进行的,通过做真题和模拟考试,我们可以熟悉题型和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三轮复习微专题 生物(共15张PPT)
![地理三轮复习微专题 生物(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61f6ce802d276a200292e90.png)
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 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祸动物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 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 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 的宣传工作等。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 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 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 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3.动物迁徙或洄游的原因
迁徙或洄游的原因主要有: 繁殖:例如北美和俄罗斯的大规模鲑鱼洄游; 觅食:例如东非的角马大迁徙; 季节变化引起的迁徙:例如候鸟的迁徙; 重大自然灾害引起的迁徙。
迁徙或洄游途中数量减少的原因: 生存休憩空间的变化; 食物来源的变化; 天敌的猎杀; 自身原因(体弱、疾病或疲劳) 人类活动的影响(猎杀或污染);
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 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 (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 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 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 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 原因。
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
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右 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
图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 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
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 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4.外来物种入侵(分引入和侵入)
(1)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征: 生态适应能力强; 繁殖能力强; 传播能力强; 天敌少
(2)引入物种的原因:
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 齐斯河流域(图7)。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 水系的河流。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
高考地理二轮转复习+课件+微专题+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高考地理二轮转复习+课件+微专题+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ee33d4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7.png)
答案:(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 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 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北京雨燕越冬地主要集中在南非、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三国,核心区域为 三国交界处的喀拉哈里跨境国家公园及周边。这里主要的生境为稀树草原,专 家发现雨燕迁徙路线选择避免海洋,绕过天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高海拔地 区,迁徙路线的单程距离超过1.6万千米,全年迁徙距离约为3.8万千米,其一 生往返的旅程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类问题答题术语:
项目
水生动物(鱼类)
陆生动物
生 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
存 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 多样,适宜生存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
空 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 大,适宜生存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
址,因此又被称为“楼燕”。北京雨燕于春夏季在北京繁殖,每年7月中下旬开 始迁徙,次年4月归来。通过为北京雨燕安装光敏定位仪,专家们掌握了北京雨 燕的行踪。这种光敏定位仪重量仅0.65克,续航时间长达两年,通过记录周围 环境光照强度的周期性变化,来估测鸟类的地理位置,经度值由日出和日落时 间的中间点确定,纬度则由当天的日照长度计算得出。
天敌
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天敌少
人类活动 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少
(2014课标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2~3题。
高考地理关于“生物”的考点
![高考地理关于“生物”的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390d9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6.png)
高考地理关于“生物”的考点生物专题思维导图保护濒危物种一、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常见的新陈代谢过程影响大气及土壤的成分结构生物常见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等,这些过程对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如下:(1) 光合作用改造大气成分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
其意义有:一是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二是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把太阳投射到地球表面上的一部分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三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每年从光合作用中可以放出大约4700亿吨的游离态氧,这就把原先没有氧的地面改变成为有氧的环境,改变了大气成分。
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碳、甲烷、氢和氨,而不是氮和氧,后因生物生命活动的参与,氮和氧浓度大增,二氧化碳含量大减,逐渐变成现今空气的化学组成状况。
(2)呼吸作用保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平衡呼吸作用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其意义有:一是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促进生物的生长;二是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平衡。
(3)分解作用补充土壤肥力分解作用是有机物质的逐步降解过程,它由多种生物共同完成。
分解过程比较复杂,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机械作用阶段:由于物理的和生物的作用,动植物遗体被分解成为颗粒和碎屑,即碎裂。
二是生物异化作用阶段:腐生生物在酶的作用下,把有机物碎屑转变成为腐殖酸和其他可溶性有机物,即从聚合体变成单体,然后腐殖酸和其它可溶性有机物缓慢分解,逐步变成生产者可以重新利用的无机物。
三是淋溶过程:可溶性物质被水淋洗出来,进入土壤,为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补充土壤肥力。
高中地理与生物复习教案
![高中地理与生物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ebf1a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c.png)
高中地理与生物复习教案
主题:地球生物圈
一、地球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
地球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中的所
有生命体。
它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态环境之间的一个互相作用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1.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包括生物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等。
2. 生态系统具有生态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特点。
三、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
1. 森林生态系统:以植被为主体,包括森林、草原和湿地等。
2. 海洋生态系统:以海洋生物为主体,包括海洋、海岸带和海陆交错带等。
3. 湿地生态系统:以湿地植被为主体,包括河流、湖泊和沼泽等。
4. 人工生态系统:由人工干预形成的生态系统,如农田、城市和园林等。
四、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1.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2. 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包括食物链、食物网
和生态金字塔等。
五、生物圈中的生态问题与保护措施
1. 灾害性生态问题:包括森林火灾、水土流失和污染等。
2. 生态保护措施:包括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区设立等。
通过以上复习内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地球生物圈的概念、组成与特点,了解生态系统的种类与特点,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进而积极参与生态环
境保护的工作,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珊瑚和珊瑚礁-高考地理微专题课件
![珊瑚和珊瑚礁-高考地理微专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c9676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0.png)
【课堂练习】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部湾中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岛屿北部、东部 海岸主要为基岩岩滩,西部海岸以海蚀崖为主,该岛是全球珊瑚礁分布 的北缘,珊瑚主要生活在热带海域,其生长条件较苛刻,最适宜温度为 25℃—27℃之间,对水环境要求高。
推测涠洲岛西部和南部地区珊瑚 分布较少的原因。(4分)
西部风浪大,侵蚀强,水较深, 形成侵蚀海岸;南部为海湾,人类 活动密集,水体污染较严重,海底 以淤泥沉积物为主,不利珊瑚生长。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课堂练习】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 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 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C 5、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
说出防止珊瑚礁白化现象出现应 采取的措施。(8分)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优化能源消费结 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宣 传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发展清洁燃料技 术;回收利用CO2和CH4等温室气体;加强 国际合作;制定法律法规,实现达标排放。
02 珊瑚礁
一、珊瑚礁的概念和分类
1、珊瑚礁的概念
珊瑚礁是珊瑚骨骼在成百上千 年的生长中堆积形成的。经年累月 后,珊瑚群体内的骨骼累积量相当 可观,加上其他生物如:贝类、石 灰藻、有孔虫等也会分泌钙质骨骼, 胶结在一起便逐渐形成大块的礁体, 即所谓“珊瑚礁”。
【课堂练习】
风向对珊瑚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上风向有丰富的饵料和氧气,所以珊 瑚生长较快且密集。下图为我国南沙群岛部分珊瑚岛礁分布图。读图,完 成下面小题。
1、该地夏季的盛行风向最可能为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找关系——辨析整体性和差异性 微专题 生物多样性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找关系——辨析整体性和差异性 微专题 生物多样性](https://img.taocdn.com/s3/m/8592f03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c.png)
(1)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 (2)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3)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 物种及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 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 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第(2)题,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 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 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 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第(3)题,高强 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 原因。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 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 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存 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 境多样,适宜生存空间大;②环境空间
空 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 差别大,适宜生存空间小;③长期与大
间 ×××洄游产卵
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 环 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结 境 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域浅(纬度
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林 木 采 伐 区 ,20 世 纪 70 年 代 开始 先 后 有 多 家 森 工 企 业 在 该 区 内 进 行 采 伐 作 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 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 化的人为原因。 (2)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 保护的主要途径。
高考地理微专题:生物入侵
![高考地理微专题:生物入侵](https://img.taocdn.com/s3/m/32acac1048d7c1c709a1453b.png)
互花米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多生长于河口、 海湾等潮湿地带,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能够迅速在适宜的气候、滩涂 环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逐渐成为盐沼湿地的优势种群。互花米草作为保滩 护岸植物于1982年被引种到我国江苏沿海,目前江苏沿海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 互花米草分布区。读下图.
生长于河口、海湾等潮湿地带,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能 够迅速在适宜的气候、滩涂环境下立地扎根,快速蔓延,逐渐成为 盐沼湿地的优势种群。互花米草作为保滩护岸植物于1982年被引种 到我国江苏沿海,目前江苏沿海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互花米草分布 区。读下图.
(1)分析江苏中部沿海地区成为全国 最大的互花米草分布区的自然原因。 (2)简述互花米草在保滩护岸、促淤 围垦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机理。 (3)你是否赞同在我国其他沿海地区 继续大规模引种互花米草。请表明 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并说明理由。
某些物种的消亡可能引起整个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外来生物入侵直接破坏了生态系统。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与旅游的大幅度
增长,使外来物种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我国,对生 态环境和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害。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 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 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 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 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外来入侵物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因其导 致入侵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丧失,严重危害环境生 物安全,因此也被称为“生物污染”。
生物入侵的途径
有些外来物种正是由于缺乏天 敌的制约,往往呈现爆发式生长, 抢夺资源,压缩其他生物的生存空 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甚至危及 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安全。
自然入侵
自然入侵指通过风媒、水 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 的传 带,迁移到其他地区生存,并 造成生物危害。
高考地理生物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生物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4a84c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f.png)
高考地理生物知识点归纳在高考地理科目中,生物知识点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地理生物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世界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物种多样性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将对高考地理生物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首先,生态环境是地理生物知识点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环境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个方面。
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被视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对于气候调节、水资源保护和土壤保持等方面的功能至关重要。
草原生态系统则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对于畜牧业和食物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沙漠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典型生态系统,它对于世界的土地利用和自然资源分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指海洋和淡水环境。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覆盖了超过70%的地球表面,对于调节气候、供养人类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淡水生态系统主要指河流、湖泊和湿地等水体,它们为人类提供了饮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重要资源。
其次,地理生物知识点中的物种多样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它是衡量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物种多样性不仅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多样性正面临巨大的威胁。
过度的森林砍伐、过渡的农业和工业化进程,以及生境破坏等因素,都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减少。
因此,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区的设立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紧迫任务。
最后,地球上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地理生物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
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资源和服务,但也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
例如,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对土地、水资源和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土壤、生物与地理环境(课件)(全国通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 土壤、生物与地理环境(课件)(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b8b00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f.png)
5、土壤根据形态,可分为砂土、黏土、壤土。读表,比较它们的差异
类型 砂土 壤土
黏土
主要组成 砂粒
砂、 粉、黏粒 黏粒
空隙 多、大
兼有 少、小
水
肥
透水性强、 保水性差
易流失
透水、 保水
保肥
透水性差、 保肥 保水性强
气
通气 通气 通气差
热
土温较高 适中
土温较低
壤土:兼有砂土、黏土的特点,保水、保肥、透气性好,是农作物种植 的理想土壤。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 的肥沃土壤。图13示意某优质黑士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 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 成的影响。(4分)
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 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图4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 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
2.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生物多样性分析思路 水热条件好,具有多样性
【答题语言】1、山地纬地度形低、,气热候量多充样足,水降平水差多异,水热条件好; 23另区、 、:域地人水环形类平境复 活方的杂 动向多, 影植样相 响被性对 小丰高,富度影区,大响域可,时空能气间间是候短大经(,、、垂干海纬直扰陆度) 少兼跨垂差 ,备度直异 生,大差显 态位。异著 保置气, 护过候生 较渡湿存 好,热环 等地,境 。形物多复种样杂丰;多富样;等地 形多样(多山地、丘陵食等物)、;饵料 天敌、人类干扰、生物入侵等
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高三
![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高三](https://img.taocdn.com/s3/m/cbf6613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1.png)
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高三生物地理是生物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适应和互动关系。
对于高三生物地理学科的学习,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高三生物地理学科必背的知识点。
一、生态环境与区域生物地理学1. 生态因子:指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要素,包括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土壤、植被等。
2. 生态类型:根据不同生态因子的组合和作用,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生态类型,如林区、草原、沙漠等。
3. 气候类型:根据地表气温、降水和气候季节性变化的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4. 地理分布规律:不同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地理规律,如纬度梯度规律、海拔梯度规律等。
二、生物地理区域划分1. 洲际分布格局:将地球分为洲际和洋际两大区域,在洲际之间有着明显的生物地理障碍。
2. 生物地理界:根据物种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将地球划分为无界界、古北界、新北界、古新界、新新界等。
3. 洲际性区系:洲际性区系是指地球各洲上地理位置相近又有一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区域,如新热带区、热带区、温带区等。
三、生物地理分布规律1. 纬度梯度规律:随着纬度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减少,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呈现特定的分布格局。
2. 海拔梯度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也发生变化,不同植被带和动物群落呈现出特定的分布格局。
3. 水陆分布规律:水中和陆地上的生物在地理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水生植物集中分布在水域中,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集中分布在陆地各地。
四、生物地理分布类型1. 典型分布型: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特定生境条件下,一种或多种物种广泛分布,形成典型的分布型。
2. 零星分布型:指物种在地理区域内呈点状或零星分布,散布不均匀,如岛屿上特有的物种。
3. 分散分布型:指物种在地理区域内集中分布于某一生境或某几个生境,存在集群生长和繁殖的现象,如丛林中的热带植物。
高考复习微专题22-分析某地生物资源(动植物)丰富的原因PPT课件
![高考复习微专题22-分析某地生物资源(动植物)丰富的原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ef5b1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4.png)
背诵
探究一
北极熊的生存条件
阅读材料
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 物之一,体型巨大,凶猛。嗅觉极为灵 敏,皮肤呈黑色,可从北极熊的鼻头、 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看出 皮肤的原貌,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 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奔跑时最快速 度可达60 km/h,是非常出色的游泳健 将,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 的海域。它们主要捕食海豹,也捕捉海 象、白鲸、海鸟、鱼类、小型哺乳动物 等,在夏季它们偶尔也会吃点浆果或者 植物的根茎。
雪豹是我国珍稀的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生活海拔最高的动物之一,主要在夜间活动,大部分分布 在亚洲高山雪线附近陡峻的山地,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中外学者考察发现我国的雪豹 活动区域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重合率只有25%。因此,学者们认为藏族社区居民参与保护雪豹 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藏族居民十分喜爱和崇尚雪豹,国际山水自然保护组织的科学家号召牧民们学会摄 像,随时记录雪豹的行踪,并在雪豹经常出没地区安放红外夜视相机进行监视。
评分标准:
1. 厚脂肪御寒 2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皮肤黑色,吸收热量 2分
3. 毛是无色透明小管子,不易散热;
外观白色,躲避天敌
4分
4. 善游泳,捕食能力强
2分
秋 沙 鸭
自然条件
生长发育条件
人为条件
空间 食物、水源
空间大小--数量
背诵
自然条件差异大小--种类
孤立空间--特有
气候
气温、光照、降水等
其他环境要素
天敌、灾害等
(2)分析珲春自然保护区被认为是东北虎理 想栖息地的原因。
(2)珲春气候温和,生物资源丰富, 东北虎食物充足;森林繁茂,人为干扰少; 地貌类型多样,层峦叠嶂,利于东北虎栖 息和捕食。
高考地理生物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生物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549e0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3.png)
高考地理生物知识点汇总高考地理考试是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生物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地理中的生物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汇总。
一、生物地理基础知识1. 生物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生活习性、地理群落、生物多样性等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生物地理的分类根据研究内容和方法,生物地理可以分为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微生物地理学、人类生态地理学等。
3. 生物地理的研究方法生物地理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考察、野外调查、统计分析、实验研究等方法。
二、生物地理的热带雨林1. 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如亚马逊河流域、刚果河流域等。
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温度高、年降水量大。
2. 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拥有大量的物种和各种生态系统,是地球的“生态宝库”。
3. 热带雨林的生物适应策略由于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光照强烈,竞争激烈,生物们发展出了各种适应策略,如林冠层的光合作用、藤本与附生植物的生活方式等。
三、生物地理的草原和荒漠1. 草原的分布草原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大草原、草甸、盐碱草原等。
气候特点是干旱或干湿交替,降水量较少。
2. 草原的植被特点草原植被主要由禾草、灌木等组成,适应干旱环境,具有耐旱、耐寒等特点。
3. 荒漠的分布荒漠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干旱地区,包括沙漠、半沙漠等。
气候特点是降水量极少,干旱程度非常高。
4. 荒漠的适应策略荒漠生物们通过休眠、节水、降温等适应策略来适应恶劣的干旱环境,如仙人掌的凹凸表面、藏獒的夜行等。
四、生物地理的海洋环境1. 海洋的分布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主要分布在世界的洋体中。
地理上将海洋分为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2.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贝类、海藻等。
2020年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生物(共19张PPT)
![2020年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生物(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a792588bd63186bdebbc05.png)
土壤
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如茶树生长地 区的土壤为酸性。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 如水稻土的形成
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1、 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 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 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2、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 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 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3、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 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 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 阴植物,例如冷杉。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 植物争取生活条件的一种表现。
气候 条件下分布有不同的植被类型,根据气 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
候可判定该地区的植被类型。
差;增加降水量
水文
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 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特征直接 影响水生生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 响植被特征。
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 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 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 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
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5、由于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 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比如,铁芒萁 (qí)的生长反映了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而碱蓬的 生长则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 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水湿环境。可见,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许 多自然带的名称用植物分布类型的名称来表示,如热 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等,原因即在此。
高考地理微专题19 生物
![高考地理微专题19 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1e55bdaba8114431b80dd80f.png)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
3.阿尔泰山南坡(D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与环境 3、生长特性与地理环境
适应
3、生长特性与地理环境
典例1 :纳马夸兰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王国
重视。图示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分析瓦 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多种大型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
【答案】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类众多, 大型海洋动物食物充足;较封闭的海湾内风浪小, 为海洋动物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半岛人 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四、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不足1000只 小熊猫 濒临灭绝
河马 不足2000只 海豹
四、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分析该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 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 80%为特有种。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较贫穷的国 家之一。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2 000万,年增长率为3%。近年来, 马达加斯加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引起世界的关注。
微专题--生物
一、单一物种丰富的原因
丰年虾广泛分布于陆地上的盐田或盐湖中,以藻类为食,营养价 值极高。丰年虾对温度、盐度、酸碱值反溶氧的要求极强,最佳生 长温度为25 ℃~30 ℃,最佳生长盐度为30‰~50‰,最适宜生长 的pH为7.5~8.5,溶氧则以接近饱和溶氧为佳。伊朗西北部高原山 区的乌尔米耶湖(上图)属于内陆盐湖,丰年虾资源十分丰富。20世 纪80年代后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丰年虾产业规模不断缩小 。依据材料分析乌尔米耶湖丰年虾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必刷经典选择题 专题8 生物与土壤(逐题详解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必刷经典选择题 专题8 生物与土壤(逐题详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270f2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f.png)
专题8 生物与土壤1.水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基础是热量,大陆东岸由赤道到两极变化规律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大陆西岸由赤道到两极变化规律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①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基础是水分;由沿海到内陆自然带变化规律是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中纬度最为明显。
①水平自然带与气候有着对应关系,但有两种特殊情况,一是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气候类型不一样,但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两种自然带。
2.垂直自然带①分异基础是热量和水分;随着海拔的升高水分和热量也随之发生改变;山地垂直自然带大致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①垂直自然带的丰富程度取决与山脉的相对高度和纬度,纬度相同,山脉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越丰富;相对高度相等,纬度越低自然带越丰富。
①相同自然带阳坡分布的海拔高于阴坡;相同自然带纬度越高分布的海拔越低。
①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3.雪线①山脉积雪的下线,称为雪线;雪线的高低受到温度、降水以及坡度的影响。
①阳坡的雪线高于阴坡,背风坡的雪线高于迎风坡;若一个山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则雪线较低,以迎风坡为准。
坡度越大雪线越高。
4.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①纬度低,气温高,气候水热条件较好;①兼有多种气候,气候类型多,生物种类多;①地形较为复杂,气候类型复杂,生物种类繁多;①地形相对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差异大,生物种类繁多;①地形较为封闭人类干扰小;①地域面积较广,纬度跨度较大等。
5.土壤特征①我国土壤的分布特点及性质:东北地区黑土,较为肥沃;华北地区棕色土壤,较为深厚,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肥力欠佳;黄土高原为黄色土壤,较为深厚肥沃,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东南丘陵为红色土壤,土层较薄,呈酸性,肥力较差;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深厚肥沃,主要影响因素为人为原因;四川盆地为紫色土壤,富含钾元素,较为肥沃。
高三生物地理知识点高考
![高三生物地理知识点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1c1897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2.png)
高三生物地理知识点高考在高中生物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并将其应用于高考中。
本文将从高三生物地理知识点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准备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1. 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丰富程度。
在生物地理学中,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2.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连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物地理单元。
生态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 生态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所担负的一定的生态角色。
生态位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物种的竞争机制和分布规律。
二、重要性1. 对于高考的影响:生物地理知识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分值,涉及考点众多。
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点,对于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具有重要影响。
2. 对于社会的意义:生物地理知识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准备方法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生物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有坚实的基础,要重点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相关的学习班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2. 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生物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应用的能力。
可以参加生态考察、野外实习等活动,增加对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的实际认识和理解。
3. 积累解题经验:高考生物地理试题的种类多样,解题技巧十分重要。
通过做大量的模拟试题和历年高考真题,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四、典型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如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学生需要了解其特点、物种组成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学生需要了解资源的分类、分布以及合理利用的方法。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如保护区的建设、濒危物种的保护等,学生需要了解相关政策和具体措施。
总结掌握高三生物地理知识点对于高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成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对自然地理要 素的作用
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
地区丰富。
根据植被覆盖分析
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 地质作用:植被覆
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
盖率高的地区,流
地形
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 水和风力作用较小,
土壤
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如茶树生长地 区的土壤为酸性。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 如水稻土的形成
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1、 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 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 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2、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 为在地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 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 3、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 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 叫做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这叫做喜 阴植物,例如冷杉。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 植物争取生活条件的一种表现。
气候 条件下分布有不同的植被类型,根据气 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
候可判定该地区的植被类型。
差;增加降水量
水文
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 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特征直接 影响水生生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 响植被特征。
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 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 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 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
水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食物 ①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②水草丰美,提供充足饵料。
(5)天敌 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6)人类活动 ①废弃物排放,水质下降,污染加重; ②过度捕捞,种群数量减少
渔场的形成
1. 洋流:受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影响,海水受扰 动,将深层的营养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 游生物的大量繁殖;
(1)气温与动力 ①温度适宜,适合鸟类生存繁殖; ②适合鸟类飞行的大气运动,节省体力。
(2)食物与水源 ①食物水源充足,利于生存繁殖。
(3)人类活动 ①人类对飞行动物捕猎不保护,影响数量; ②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影响栖息地
动物迁徙(洄游)
动物的迁徙(洄游)行为是一 种适应现象,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 因而进行一定 距离的迁移现象。凭借这种活动,可以满足它们在特定的生 存时期所需要证。 1、迁徙(洄游)原因: 繁殖、觅食、季节变化、自然灾害 2、通道条件: 飞行动力(鸟类)、水流速度(鱼类) 食物、水源、地形起伏、气温(水温) 人类活动(猎捕、污染、工程建设等) 躲避天敌与自然灾害
2020年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生物
生物概念
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与 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生物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 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 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 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 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刺 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 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2. 河流入海口:将营养类物质带到入海口有利于 浮 游生物的大量繁殖。
3. 浅海大陆架:大陆边缘或岛屿众多处,大陆架 浅而宽广,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藻类繁殖;
4. 温带海域:冬季表层海水下沉,底层海水上泛, 营养物质多;水温适宜,有利于产卵和繁殖。
5. 水质:水源污染少,水质好,鱼类生长条件好。
飞行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气候 ①光热水条件好,适宜生存繁殖。 ②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③全球气候变化,生存环境改变。 (4)天敌 ①缺少××××,天敌少; ②受到××××天敌威胁 (5)人类活动 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 ②栖息地破坏;食物减少;污染加剧;人类捕杀; ③建设保护区
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养殖(捕捞)业产量规模的影响因素
1. 生存条件:生存条件好,产量大。 2. 生产成本:成本低,有利于扩大规模。 3. 市场需求:决定种类和规模。 4. 资金和技术:影响种类和规模。 5. 交通:利于扩大市场。 6. 政策:合理规划,扶持发展。 7. 同类产业竞争:优胜劣汰。
植被知识结构
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动物生存繁殖的条件
1、自然条件 动物自身特点 生存空间 食物和水源 气候条件 天敌 2、人为活动 人类干扰:捕猎、破坏环境 保护
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 ①生存空间大小影响数量; ②自然条件复杂性影响种类; ③长期不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2)食物和水源 ①水热充足,植物繁茂,物种丰富,食物 水源充足; ②水热条件差,植物生长缓慢,食物水源 短缺;
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 不利于外力地貌的
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 形成
(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
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植被类型:不同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水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 ①水域面积广、深度大, 生存空间大; 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 ③河湖(海)相连, 有利于洄游产卵。 (2)气候 ①气候影响水温,影响生长速度快; ②水温适宜, 利于产卵、繁殖; ③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3)水文 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 ②纬度(海拔)高,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 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 ④水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