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不超过28个字)
【答案】1.父母亲族的爱; 2.家乡的山水草木;
3.悲欢离合的家史;4.邻里乡情。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整段文字的内容。本段开头 两句总写了人的童年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乡土;最后一句总结了童年 的乡土情结对人的一生的影响;中间四句就是童年烙印的具体表现。 中间四句是答案所在,问题要我们回答的是“哪些烙印”,我们应 该回答的是一组名词性短语。从筛选出来的信息中,寻找关键词, 并注意字数的限制。经过整合,我们就可以得出答案:1.父母亲 族的爱;2.家乡的山水草木;3.悲欢离合的家史;4.邻里乡情。 有的同学在解答这一类题时,往往只能做到一半,即从文章中筛选 出有效信息。至于如何整合,则没有很好考虑。有的把原文照搬下 来作为答案,忽视了字数的限制;有的答非所问,缺乏针对性,以 致失分。主观表述题的答案,我们要有原文意识,能从原文中寻找 原句作为答案的,就可以提取原文,但是有很多题目的答案需要我 们在原文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重新组合后才能得到,也 就是说需要整合。如上题中的答案,前三点可以从原文中摘录,第 四点“邻里乡情”则要在原文内容中提炼、归纳得出。 【方法二】注意有时一句话一个信息。一个句号一句话。
“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答:⑴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⑵杜甫的苦寒人生 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
突) 【解析】“这”指“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这是写 杜甫的成就。“这些”表明上文讲了不止一点,另外一点 只能是“舍此”后的内容了,写杜甫的命运“苦寒”。 “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表明下面还有一点,概括 力最强的就是“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回顾一下答案, 是按这样的顺序排列的:成就——命运——成就与命运的 矛盾。
wenku.baidu.com 整合信息
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把分散的信 息集中起来,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条 理化、系统化,这样方可对阅读材 料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更有价 值的东西。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 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 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 《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 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 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 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 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 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 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 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
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 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以考查 筛选、提取信息为主要目的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几乎 没有不考查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的,而且一般是放在第 1题。因此,在阅读中要十分重视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2.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 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不过,这里 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 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 信息量大的句子。 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 写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这材料总是明示着或隐含 着一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阅读应该完成的任务之 一,自然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 答案:
• 钟子期对伯牙变幻无穷、神秘莫测的琴声感应得丝 毫不差,而且能神奇地领悟曲中的袅袅情思。
4.改变角度法
• (2004全国《大地山河》):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
“束若柳絮因风起”。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 “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 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 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 “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 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爆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 “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 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 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 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我曾在戈壁中远远看见一片白,颇惊讶于五月有雪, 后来才知道这是盐池!
问题: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 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
解析及答案
• 解析:此题第一问提取关键词“若柳絮因风起”、“撒盐”稍加 整合就可以得出答案:“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西北的雪 似“空中撒盐”。而第二问就有难度了。江南的雪给人的感受是 “清灵俊逸”,北方的雪给人的感受却没有现成的词,必须靠我 们提炼整合。首先确定有效信息的区间是“积在地上,你穿了长 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爆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 “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 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 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其次变换 角度。因为“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爆感的 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叙述的角度是“你”而不 是“雪”,“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爆感的粉末”是“你”走在雪 地上的感觉,不是雪的特点,雪的特点可以根据“煞煞的响声, 那颇有爆感的粉末”概括为“硬实、实在”,因为“硬实、实在” 人走在雪上才有“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爆感的粉末”的“盐”的 感觉。 参考答案: 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 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
问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 “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解析及答案
• 解析:按照题中引文,就可以在原文中找到这么一 句话: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 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 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 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 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这个题目要从中提取关于伯牙“兴奋和感激” 的原因的信息。同样我们必须抓住划线处的关键词 句加以整合,改变反问的语气,略去抒情性的描写, 就得出了答案。
答案
• ①是蝉儿的胎衣,也是它生命中透明的甲 胄
• ②是它的全力演奏的乐器,也是它倾心歌 唱的喉咙
• ③做了它回归源头的水晶棺椁 • 分析 长句中的中心词语可作为答案中的主要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
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 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 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 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 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 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 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空气,濡染着同一的 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 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 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抱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 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要求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其对 “分析综合”的要求第一点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或作者所要 表达的观点态度等,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一篇文章的价值所 在,也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
信息整合的方法
• 方法:
1 直接摘取词语整合法 2 变换句式法 3 改变语气整合法 4 改变角度法 5 先概括后整合
1.直接摘取词语整合法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 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 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 “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 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 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 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 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 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 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 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 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 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 肩。 问题: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2.变换句式法
• (《文化苦旅》): 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
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 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辉 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 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 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魂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 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 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方法一:抓住语言标志(指代词、关联词、过渡句),
找准要点;将相应区域分层并概括归纳。
作者从三个方面赞扬了“蝉蜕”的可敬可贵, 这三个方面是:
一只蝉蜕,是蝉儿的胎衣,也是它生命中透明的甲 胄,是它的全力演奏的乐器,也是它倾心歌唱的喉咙; 到了最后,又做了它回归源头的水晶棺椁。这其中有 着怎样的一种痛苦而又奇妙的生命蜕变,我们的想象 无法抵达,而我们的吃惊与感叹,它更加无法听到。 一只透明的蝉蜕,经过痛苦(幸福?)的蜕变,现在 终于安静。也许,只有经过了悲喜交集的蜕变的命运, 才会有这样的大安静。她静静地立在那里,明年夏天, 下一代将在高高的树头再次歌唱,它已无法听到,但 它以身体说出:不朽的并不是高度,而是生命的蜕变 与繁衍。
• 2、对重要概念进行阐释的语句和对新知识进行阐述的语 句及相关材料;
• 3、能有力反映作者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
筛选,在阅读过程中是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在答题过程中是一 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整合,是将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息,经过大脑 加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认知的过程。
获取信息主要有三条途径: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现 1、理解B 代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文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阅 2、分析综合C 读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纲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条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要 3、鉴赏评价E 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我在这种困惑中迟迟疑疑起来,离开案头,换上一 身远行的装束,推开了收房的门。走惯了远路的三毛唱 道:“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没有人能告诉我, 我悄悄出发了。
问题:回答“这种困惑”指的是什么?
解析及答案
• 解析: • “这种困惑”是承前指代,有效信息句是
“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 迫了呢?”,回答“这种困惑”的内容应 该名词性的,这就需要变疑问语气为陈述 语气,整合结果的答案是:
答案: • “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
3.改变语气整合法
• (2002全国《话说知音》):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
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 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 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 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 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 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 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 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 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和感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