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分析
建筑馆案例分析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
绘图与讨论空间
身体向上和向下运动的 都会对入产生具有意义的 心理暗示,建筑体验的丰 富感受在无所不在的身体 跃动中生成。这个大容器 与外部空间的接口——系 馆入口处——如小溪般叠 落的楼梯是内部空间跃动 特性的预示,在室内和室 外之间达成一致性。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
内部空间特色
天津大学 应用前景
湖南大学 建筑系馆
耶鲁大学艺术 与建筑系馆
天津大学 建筑系馆 天津大学建筑系馆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是保罗•鲁道夫的成名作。他重视建筑的创 造性,经常采用几何学和大胆的密集结构,来营造视觉上以及矛盾 冲突的效果。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
历史背景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虽被视为粗野主义的代表性作品,鲁道 夫却并不是一位形式至上的建筑师,他在设计过程中只将立面视为 平面和剖面的结果,放在最后考虑”。鲁道夫重视建筑的内容是它 对于人类心理生活和物理生活的满足,要通过人对空间的使用而获 得。空间使用产生的愉悦体验是建筑评论经常逃避的问题,鲁道夫 也自述心理的满足是建筑最为重要但最为微妙而难以操控的部分.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
基地现状
35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 院让鲁道夫最引以为豪的 一点是这座地上7层、地 下2层的建筑具有37个不 同高度的平面”。由此构 成了这座建筑最为显著的 使用特点:身体的跃动一 刻不停,跃动伴随着空间 的转换,促生使用者在潜 意识中对于场所边界的认 知。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馆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建筑概况
总体设计
法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群总平面图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总平面图
总体设计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1)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的结合湖南大学地处岳麓山风景区,当地植被以香樟红枫为主,土壤为红土。
所以设计师采用棕黄色石材作为外墙材料确定了棕黄色基调建筑的表皮具有一种粗糙感,和自然更加贴近。
2)建筑所处的位置.总平面分析满空间供人员集散周边的交通方便裂3)功能分区和流线分析两步楼梯,防火疏散两个入口进入要求一层的门厅,报告厅,展厅紧密结合交通流线方向一层的流线:入口大厅旁另设人员集散空间,避免与报告厅的人流的交叉,保持交通通畅。
也为首层展厅的开放做了合理过度。
交通流线方向办公空间和教学空间没有很好的分隔,容易造成相互影响。
两个办公用房之间相距较远,联系不够紧密。
交通流线方向每一层入口处都设有集散空间,以过厅的形式呈现使用空间交通空间开放空间4)立面分析由于基地的南北面宽不大,而东西面相对较宽,且北面为校园的主要交通要道,所以北面设计整片实墙把室内和室外分隔开,作为室内和室外的过渡。
中间中空的部分有着吸纳人流的效果。
这是系馆的东立面,把三层以上的部分挖空,以下部分单独拉出形成个体。
再结合院内的竹井廊桥桂花树,运用借景手法丰富里立面的效果,而且软化了用石材作为材料的硬立面5)空间链接而且在行走的过程中也达到观景的效果。
舍弃适合建采光不足*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分析总结1.建筑系馆属于校园内的一个建筑,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
2.外墙表皮的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通过立方体的切割与复合来设计建筑的外立面3.内部空间的设计过渡自然,没有明显的界限,交通空间,使用空间,展示空间,交流空间相互交错,符合建筑系学生需要交流展示的学习特征。
4.但整个建筑的采光不是做得很好,有一些房间的自然采光并不是特别理想。
2.深圳大学建筑系馆1)总平面分析四周有道路环绕交通十分方便右侧是友谊林,风景优美,建筑和环境融合建筑系馆的主入口和深大设计院主入口临近主要的交通要道,交通十分方便分开,相对独立。
但是在内部仍旧有联系2系馆南侧为教学区,北侧为办公区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筑与室外环境有更紧密的联系交通流线的内庭,使室内得到更多自然采光教学、教研和设计院对应着三个明确的建筑体量它们在平面及空间上形成了互为构成关系的体量组合连接,形成相互贯通的空间,三体量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资料室放在三层,避免大量人流在这里穿过,各个设计教室都是向南的朝向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大面积开窗,让教室内有充足的自然采光3)建筑的立面及细部室外部分另外一个立面采用了玻璃幕墙加上瓢架的结合,但是稍显呆板,而弧墙的加入则是打破了这种呆板。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一、建筑系馆综述0701042-08 伍晓伟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从幼儿园到大学,人在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建筑中学习与生活,大学差不多已经是一个小社会。
但是人最多的时间不是学习,而是生活,所以教育建筑另外一个衡量它价值的因素便是能否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力。
当你已经进入一所比较有名的学校,一定会不由自己的被周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氛围所环绕。
与其说被周围的环境底蕴所感染,倒不如说是设计的大师将自己对学校的崇敬和敬仰倾注于自己所设计的建筑中。
以上是从“教育建筑”这个宽泛的概念上理解的,在具体到每个功能面对人群不一样的建筑要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
建筑系馆,顾名思义,要从“建筑”这个角度去理解,去深入。
1.从建筑结构方面深入梁柱体系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甚至外行人主要稍微理解建筑传力体系就可以明白。
用过外立面体现梁塔关系,创造的建筑的整体效果的想法是可以值得尝试的。
2. 从建筑历史方面深入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相信我们都不会陌生,,虽然时隔久远,但是相信其中的所富含的建筑思想和表现手法还是值得借鉴的。
如果建筑的定义为体现中国建筑,不妨从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入手。
想想中国古代建筑常用的构件,如斗拱之类。
斗拱是如何生成的?仔细思考这些问题,或许能对我们的设计带来一些灵感。
3. 从建筑材料方面深入由于课本与实际的距离,我们对建筑材料的生产运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但是建筑美学中的虚实对比相信对每个建筑人都不会陌生。
正确运用材料,了解材料的纹理,对于里面的质感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厚重材料和透明玻璃之间产生的虚实对比所达到的效果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体会的。
以上说的都是些灵感可能的来源,但设计最主要的一句依然是功能,我们还没到可以二、实例调研湖大建筑系馆基地位于进入湖南大学后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在通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岳麓山的主要通道上。
建筑系馆则通过切割立方体,使用立体派的手法强化建筑系馆的形象特征。
由于基地南北不一样宽,而东西面相对较宽,考虑北向为学校主要通道,喧嚣异常,通过北面的整体石墙可以构筑强制性的心理及视觉屏障,同时营造一种过渡场所,由整体石墙面刻意分离与界定,中空部分吸纳人流。
(完整word版)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建筑系馆设计
·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建筑系馆应该可以算做建筑系学生的第二个家了,我们在此学习交流、画图评图,我们有很多时间在这里渡过,它对于我们而言是亲切的,可以相互理解的。
大概每一个建筑系的学生心里都有一个他所梦想的建筑系馆。
调研目的: 了解建筑系馆(教学楼)建筑的设计要求,学习功能组织与流线安排,空间的处理与空间气氛的营造,建筑造型手法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此次设计的基地的情况,感受其历史文化底蕴,为设计寻找文脉。
调研时间: 9月3日建筑概况•工程名称:湖南大学建筑系馆•设计时间:2002—2003年•项目负责:魏春雨•建筑设计:魏春雨宋明星李煦齐靖•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5000㎡•结构体系:多层框架•建筑高度:22.90m建筑设计概念•衍生•现代主义清晰逻辑空间解放•与环境的协调性•建筑系馆简介建筑系馆是供建筑学专用的教学楼,建筑系馆虽然都包含办公和教学教室,但又与一般的办公楼或教学楼有所不同,我们的专业有一定的专业特殊性,比普通教学楼多一些特殊空间,像专业教室、画室之类的,而且建筑学需要一个开放的工作空间和交流空间以交流作品与思想。
一、建筑系馆组成1、教学用房:包括专业教室、画室、公共教室和实验室2、辅助用房,包括小型报告厅、多功能报告厅、展厅、展览空间计算机室、模型室和图书室3、建筑系馆设计要求系馆建筑为功能相当复杂的教学建筑,有教学部分,办公部分,集体学术活动与交流部分和辅助部分。
设计应充分考虑各部分的使用特点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
由于系馆使用人数较多,应考虑上下课人流集中的特点,将室内外交通组织放在重要地位。
应该合理解决垂直、水平交通和门厅出入口的设计。
保证系馆各部分之间流线顺畅的交通联系,严格遵守防火规范。
系馆的主入口门厅设计是一个重点,其设计应该深入推敲、精心处理。
其中主楼梯设计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交通功能,还要创造一定的建筑艺术效果,使其与门厅、休息空间一起,共同形成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有鲜明特色并富于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调研解析
谢谢观赏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调研
小组成员:杨乐 伍开开 吴海雪 张易 瞿倩雨
•
• 有室之用——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概况:地上五层 地下一层
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高度22.9米 框架结构 魏春雨设计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
三四层平面和露台
五层平面
• 立面采用水刷
石源于维特鲁
威的“坚固”
之说,人渴望
坚固庇护的本
室外环境
• 植物与窗紧密相连,使建 筑与自然相连。
• 室外的 露台环 境布置 新颖独 特。
室外环境
缺点:部分空间采光不足
采光不足
采光不足
• 栏杆采用传 统的红色, 非常吸引眼 球。长廊南 北贯穿强化 空间序列, 达到心理舒 缓的目的。
细部分析
总结
1 虽然立面设计独特,新颖,但是与周边建筑格格不入。 2通风采光不足,夏天要是没有空调会很热。
能,广场也运
用水刷石,做
到建筑与大地
的结合,整栋
建筑色泽到质
感都让人感觉
与众不同,让
人想到湘江的
•
面 图
细
部
室外环境
• 露台上的植物增 加了建筑的绿化 面,也给师生提 供了一个舒适的 休息平台。建筑 外面的竹子以古 人“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布置。露台上的 长廊又增加了空 间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