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辽宁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辽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10月模块测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崔红岩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2.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
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
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
”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作用是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3.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文艺复兴的发展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 D.启蒙运动的兴起4.下面是一本书的目录摘编。
该书的作者是Ⅰ.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Ⅱ.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从来不缺少它们Ⅲ.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原则和范围Ⅳ.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A.伏尔泰 B.孟德斯鸠C.康德 D.卢梭5.“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材料表达的主旨是A.肯定人和人性 B.否定教皇权威C.反对君主专制 D.提倡因信称义6.有学者指出,培根(156l—1626 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 一 1727 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2014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14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014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试卷共6页。
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Ⅰ卷(共48分)本卷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西周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为了巩固新建立的西周政权,不得不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证明,西周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性的国家形态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管理方法。
”这说明 A.郡县制和分封制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B.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具有优越性 C.宗法血缘建立起的政治联系很不稳定 D.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2.右图为中国古代某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前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照搬 B.始终不利于中央政府的统治 C.制度成效与制定者初衷违背 D.分封制复辟是历史必然趋势3.在中国古代,君主制和官僚制虽然相互依存,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就没有冲突和矛盾,中国的官僚虽然在今天看来好像是皇帝的雇员,官僚体系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却总是有点别扭,直到清朝,皇帝才明确地将士大夫的野心压下去。
其措施是 A.军机处的设置 B.继承明朝内阁制 C.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使用 D.扩大理藩院职责 4.“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2.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3.“汉承秦制”,亦有创设。
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A.什五连坐B.郡县行政C. 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4.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5.在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
这是因为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6.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B.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D.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7.《民法大全》中记载:“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命题人:杨玉杰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C.因功得到的封地D.母亲的族姓2、史载:周代贵族禁止同姓通婚,但是各等级的贵族又必须在同等级之内迎娶异姓女子,天子、王姬则可与诸侯通婚。
其主要目的是()A.贯彻周代宗法制度,防止政权旁落B.维护宗法制度,保证贵族血统纯正高贵C.使嫡长子继承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D.完善等级制度,为周王授官提供参考3、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4、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
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李形在《共产党宣言预见到了今天》中写道:“目前,金融危机笼罩全球,在欧洲一些国家流行起阅读马克思的著作。
马克思总结性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弊病所在——规律性的贪婪和无止境的扩张最终导致自取灭亡。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中“无止境的扩张”的根本原因是()A.资产阶级的贪婪B.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C.资产阶级政权的支持D.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开放性和扩张性6、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
2014-2015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时间:10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横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A.小农经济盛行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商品流通不畅D.传统手工业产量不高2、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其依据是()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城市中出现夜市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16世纪初,当一名航海家宣布将要远航的消息之后,“大约有一万个‘没有工作的’贵族愿意不领取任何报酬与他一起出海航行。
”欧洲的航海热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2“黄金热”的驱使○3君主专制政府的鼓励○4封建制度的发展A.○1○2○3B.○2○3○4C.○1○2○4D.○1○2○3○44、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为()A.殖民贸易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5、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应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6、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2月底中国大批民族工业内迁,厂矿有448家,机械器材约170991吨,技工12164人。
造成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开发内地B.日本大举侵华C.西部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的优越条件D.英美等国的要求7、“一切认为农业产量只能按百分之几的速度增长的悲观论调已经完全破产了。
2014年高中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精心整理
2014年高中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高中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2(2)(3)(2分,任答一点均可得分)
措施: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改革开放后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推动
精心整理
教育改革;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4分,任答两点均可得分)
28、(1)核心思想:理(2分)实质: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规范。
(2分) (2)在书法上更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体现出宋代文
(3)。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2.A3.D4.C5.A6.D7.D8.D9.C 10.B 11.C 12.B 13.A 14.D 15.A 16.B 17.C 18.B 19.C 20.C 21.C 22.A23.A 24.B 25.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50分)26 .(20分)(1)特点:①受西方和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或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或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或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③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或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④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或宪法最终沦为废纸;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⑤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82年宪法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⑥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或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任答5点即可,每点2分。
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2) 原因①缺少妥协精神(或专制主义的浓厚影响)②缺乏足够社会力量的支持(或民族资本主义的不发达)③统治者在社会危机面前缺乏改革的主动,从而一再丧失行宪的良机(或既得利益阶层的阻碍)④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或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⑤人权意识的淡薄(或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每点2分,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27.(15分)(1)环境:第一次: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际上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国内新政权还不够巩固,经济恢复和发展任务繁重,百废待兴;第二次:国际上仍然遭到西方国家封锁,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分歧逐渐扩大,国内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左”倾思想抬头。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命题人:赵国峰校对人:董志华说明: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入答题纸中,否则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个人观念淡漠 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宗法观念浓厚 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2. 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
其一为王朝首都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地区,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豫、皖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至浙江。
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
这反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3.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4.据《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记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自以为更生。
”所表达的秦统一的意义在于()A.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 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5.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
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 (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④行省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6.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理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个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总分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合计48分)1、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有识之士指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这说明俄国有识之士强烈要求( )A.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C.进行资产阶级革命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2、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3、美国学者赖肖尔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
日本人相对迅速取得成功,主要不应归功于外因,······应该从其内部特点去寻找原因。
”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黑船事件”构成明治维新主因 B.岛国的小国特征催生明治维新C.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情况特殊 D.西方的力量太过强大惊醒日本4、以下关于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发生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①由幕藩体制转变为中央集权②由殖民地转变为独立国家③由等级制到承认“四民平等”④由闭关自守到“文明开化”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5、戊戌变法期间,香港总督卜力爵士上任后到中国内地视察,香港报纸给予大量报导,下列报导不符合史实的是()A.在北京会见中国外务部官员B.到上海视察英国人开设的工厂C.乘军舰在长江各口岸考察中国风情D.在西什库教堂做祈祷6、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辽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命题学校:鞍山一中第Ⅰ卷:客观卷(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将所选答案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1.西周在延续前代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完善与创新,以便达到“天下归周”、“天下归宗”和“天下归心”的目的。
下列与“天下归周”相对应的是A.禅让制B.郡县制C.察举制D.分封制2.《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言,宗庙言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说明A.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B.主张“封邦建国”,实行分封制C.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D.强调以人为本,实行“仁政”3.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下列最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B.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C.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D.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4.张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5.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6.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7.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2.在元代行省制度下,今北京、天津等地区属于A.尚书省直辖地B.中书省直辖地C.宣政院辖地D.理藩院辖地3.近代前期中国某地人民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抗英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收复新疆4.在制订《临时约法》时,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这表明A.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B.辛亥革命已经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D.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袁世凯称帝的阴谋5.“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自己的革命道路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6.美国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7.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指出:“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辽宁师大附中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模块考试历史(附答案)
辽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命题人:孙延军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秦遂并兼四海。
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2.《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曾引用谚语“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
这说明A. 战国时期世袭制逐步被破坏B. “家国一体”的局面开始形成C. 君臣关系实质是一种买卖关系D. 分封制下贵族政治关系稳固3.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都实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
国君把“卷”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卷,臣下执左卷。
年终,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
魏、秦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A.控制地方官吏 B.增加国家的收入C.显示国王的权威D.更好地考核官吏4.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州县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从以上的地方行政变化过程中,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地方行政建制不断变化,不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伴随历史的发展C.古代王朝的中央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5.黄宗羲说:“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
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不失传贤之意。
宰相既罢,更无与为贤者矣。
”黄宗羲的意思是A.恢复宰相制度并使职务世袭B.认为君主世袭致使相权弱化C.主张挑选贤能的宰相协助皇帝议政D.加强相权可以抑制君权,防止暴政6.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辽宁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辽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命题人:孙延军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秦遂并兼四海。
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答案】B考点:分封制。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信息说明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废分封,行郡县,因此材料中的“周制”是指分封制,故B 项正确;项是秦朝的制度,C项是所有王朝推行的制度,与题意不符,D项是元朝的制度,故ACD项排除。
2.《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曾引用谚语“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
这说明A. 战国时期世袭制逐步被破坏B. “家国一体”的局面开始形成C. 君臣关系实质是一种买卖关系D. 分封制下贵族政治关系稳固【答案】A考点:战国时期世袭制的破坏。
从材料“主卖官爵”可以看出,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所代替。
故选A。
B项未体现出来;C项是对材料的字面理解;D项说法与材料相反,战国时期已经打破了贵族世袭制。
3.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都实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
国君把“卷”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卷,臣下执左卷。
年终,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
魏、秦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A.控制地方官吏B.增加国家的收入C.显示国王的权威 D.更好地考核官吏【答案】A考点:上计制度的实施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 B项错误;国君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加强,故 A 项正确;上计制度的实施直接体现出战国时期中央集权的萌芽,但并非是为了显示国王的权威,故 C 项错误;考核官吏只是手段,故 D 项错误。
辽宁省师大附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辽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包括必做和选做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A、封建制度无法长期有效运行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C、分封制下统治者素质不能保障D、圣贤在分封制下很难出现2、乾隆三十八年(1773)将秘密立储制度化。
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
”“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
”该制度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利于政局稳定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D、有利于排除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3、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科举制是当时人们获得功名禄位的重要途径B、唐朝统治者选官依然重视门第出身C、参加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家庭世代沿袭的传统D、唐朝时人们普遍看重个人道德修养4、据齐默恩《希腊共和国》,“如何选择陪审员……克利斯提尼的做法是,德谟(区,demos)向中央政府提供6000名预备陪审员(每个德谟600名),然后,抽签决定任职人选。
”克里斯提尼的做法A.沿用了梭伦时期形成的惯例B.体现了古代雅典公民权利的平等C.提高了古代雅典的审案效率D.确保了雅典陪审法庭能依法判案5、“字母,就算是用金子写成,也添附于纸和羊皮纸,……如果蒂丘斯在你的纸或羊皮纸上写了一首诗、一段历史或一篇演说,对这一整体,不是蒂丘斯,而是你将被判定为所有人。
辽宁省辽师大附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辽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必做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48分)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围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 B.专制皇权商品经济C.官僚政治地主经济 D.封建割据商品经济3.《唐律疏议·资贼》规定:“非家庭成员,但属五服之内,具有亲属伦常关系的成员之间窃盗财产,构成犯罪;应在普通盗窃罪法定刑罚基础上减等处罚。
”这反映出唐朝A.提倡“重罪轻罚”的原则 B.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趋势C.宗族关系凌驾于法律之上 D.经济发展推动了法律制度的改进4.据《阳明年谱》中记载,王阳明临死之际开目视曰:“吾去矣!”积泣下,问“何遗言?”先生微哂(微笑)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如此回答是因为他A.追求心灵的满足 B.回归了道家的洒脱C.遵守佛教的因果 D.认为真知出于内心5.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
这说明当时A.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B.书商版权意识明显C.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通俗文学作品普及6.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
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测试历史 含解析
2014—2015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模块测试历史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25题1.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
"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A。
①④B。
②③C。
②④ D.①③2.“□□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处的文字应该是A。
中书B。
尚书 C.门下 D.内阁3.有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下图空格中应填写的制度为A。
分封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科举制度 D.三省六部制度4.有学者认为,自秦以来,虽然专制,“然而两汉之外戚,六朝之世家,唐代之藩镇,其权尚足与君勒,及宋而外戚、世家、藩镇无存矣……"这位学者的观点主要表明了A。
与后世王朝相比秦朝专制的程度较弱B。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外戚、世家和藩镇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自秦至唐代并未实现真正的君主专制5.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
据此可知,古代希腊A.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C.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D。
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6.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
”这句话旨在说明A.国家治理应该由专业性贤人管理B。
雅典民主政治排斥农民的狭隘性C。
公民必须从事生产劳动 D.太多财产影响公民从政的积极性7.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③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A。
2014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2014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31.(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分)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设中书省。
(4分)(2)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清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分)明清之际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提高决策效率;但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2分,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各1分)(3)目的:指出专制主义的实质就是恐怖(凶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1分)设想: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分),作用:能有效地防止专制,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1分)32. (1)举措:高薪养廉;严刑峻法;褒奖清廉官员(或树清廉典型)。
(3分)(2)方式: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
(3分)成因: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完善。
(2分)(3)态度:坚决打击。
(1分)意义:教育警醒了干部,推动政府廉政建设;赢得民心,有利于边区政府巩固;有利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分)33.(1)幸福观:康有为的幸福观赋予近代西方的价值观内涵和功利主义色彩。
(2分)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随着西学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传统价值观发生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成长等。
(6分)(2)追求:政治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
文化上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推行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
社会生活上关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等。
(6分,答对三个即可)(3)认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重;公正公平的社会环境等。
(2分,言之有理即可)2014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题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包括必做和选做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A、封建制度无法长期有效运行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C、分封制下统治者素质不能保障D、圣贤在分封制下很难出现2、乾隆三十八年(1773)将秘密立储制度化。
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
”“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
”该制度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利于政局稳定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D、有利于排除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3、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科举制是当时人们获得功名禄位的重要途径B、唐朝统治者选官依然重视门第出身C、参加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家庭世代沿袭的传统D、唐朝时人们普遍看重个人道德修养4、据齐默恩《希腊共和国》,“如何选择陪审员……克利斯提尼的做法是,德谟(区,demos)向中央政府提供6000名预备陪审员(每个德谟600名),然后,抽签决定任职人选。
”克里斯提尼的做法A.沿用了梭伦时期形成的惯例B.体现了古代雅典公民权利的平等C.提高了古代雅典的审案效率D.确保了雅典陪审法庭能依法判案5、“字母,就算是用金子写成,也添附于纸和羊皮纸,……如果蒂丘斯在你的纸或羊皮纸上写了一首诗、一段历史或一篇演说,对这一整体,不是蒂丘斯,而是你将被判定为所有人。
……如果某人在他人的木板上作画,有些人认为木板添附于画;另一些人则认为:画,无论是怎样的,添附于木板。
但朕(指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木板添附于画较好。
”对这一罗马法原始文献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恶意添附的人不能取得所有权B、皇帝鼓励文字作品的传播和绘画的创作C、法律重视对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的保护D、认可新物的归属取决于皇帝的裁量6、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国家史略》中这样描述:“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
后来,当查理二世允诺尊重议会和先例后返回伦敦时,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
”这说明英国A、资产阶级革命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资产阶级革命对国内外产生重大政治影响C、确立君主立宪制符合英国民众的心理预期D、民众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积极作用茫然无知7、1871年帝国议会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
议员作为整个帝国人民的代表并不服从某一特定团体的特殊指示……帝国议会每年由德皇召集。
联邦议会在得到德皇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解散帝国议会。
下列说法符合这些规定的是A、帝国议会的行政权力非常广泛B、帝国议会具有专制主义的典型特征C、联邦议会对帝国议会拥有支配权D、帝国议会有立法权但皇帝有否决权8、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
其中“争所不当争”是指A、五口通商B、协定关税C、治外法权D、公使驻京9、清政府“预备立宪”期间批准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钦遵谕旨,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
而主导各省咨议局的立宪党人则认为“咨议局为决议机关,与督抚立于对等地位”。
二者的分歧反映了A、统治者革命与改良之争B、资产阶级内部的政体之争C、咨议局职权大小之争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10、1912年,记者黄远生说:“雄才大略之袁公,四通八达,绰绰乎游刃有余。
受任未及期年,而大权一一在握,《约法》上之所谓种种限制不足以羁勒袁公,犹之吾国小说家所言习遁甲术者,虽身受缚勒,而先生指天画地,念念有词,周身绳索蜿蜒尽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袁世凯得到了民众的支持B、《临时约法》没有达到目的C、袁世凯上台具有历史必然性D、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11、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该材料说明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12、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
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13、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14、“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
”这一决定的提出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体现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转变15、毛泽东提出,中共遵守国民党也已赞同的协议,但有些事要“先斩后奏”,有些事则“斩而不奏”。
他最后说,“有些则暂时不斩不奏,例如那些做了就要妨碍大局的事情,总之,我们一定不要分裂统一战线,但又决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
”这里的“大局”是指A、建立国共联合政府B、建立苏维埃共和国C、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D、争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16、1978年5月2日至6月6日,在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带领下,一个由包括6个部级干部在内的20名成员组成的考察团出访了瑞士、联邦德国、丹麦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
对这次出访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B、出访有利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C、出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D、中国同欧盟国家建立了良好关系17、1947年马歇尔发表声明,“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到我们的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即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该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A、扩大了美国与西欧的矛盾B、阻碍了西欧一体化进程C、加速了战后欧洲的分裂D、成为“冷战”开始的标志18、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
……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它们。
”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A、自身实力的削弱B、冷战对抗的需要C、经济危机的困扰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19、《法德化解百年恩仇》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抛弃以前对德国“侵略成性”的成见,把德国作为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法德实现和解的前提是A、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B、欧洲成为冷战的主战场C、欧洲走向联合的需要D、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思20、《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秦孝公、秦昭襄王)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21、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
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这主要反映了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政府维护地权的流转D、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22、下表中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出的是A、从汉代到唐代疆域不断扩大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23、《天工开物》所涉及的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1720-178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19世纪初,世界上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有6个。
与同一时期的西方比,中国的经济发展在A、质量上提高B、数量上增加C、水平上先进D、技术上创新24、下表是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及其在全国关税总额中所占比重的统计。
由此可知A、新式交通工具的采用便于商品流通B、海禁政策严重束缚中国的对外贸易C、政府的财政开支日益倚重关税收入D、清代的国内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部分,其中25、26题为必做题,25题18分,26题14分,27、28、29题为选做题,三道题中任选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
)25、(18分)阅读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1月初,武汉民众举行庆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的活动。
英国水兵与民众发生冲突,造成民众死伤。
激愤的人群大批拥入租界,英工部局不得不向国民政府外交部请求派军队进入租界保护,这促使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汉口特别区仍然保留英国人的部分参与权);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就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到1930年,中国的关税自主终于实现,而领事裁判权方面最终因“九一八事变”而不了了之;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国和英国签订条约,规定废除美英在华特权,包括:在华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外人引水权、英籍海关税务司权以及废除《辛丑和约》等。
是为战时废约。
材料二: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为了争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美英在未征得中国同意的情况下,便在外蒙古独立、大连商港国际化、租借旅顺及东北铁路等问题上,对苏联作了有损中国主权的许诺;1946年11月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则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所处的地位,有人把它称为新形式的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