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节水新技术
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应用

绿色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应用随着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恶化,绿色建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绿色建筑中,给排水节水和节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绿色建筑中应用了许多新技术。
1.灰水回收技术:灰水是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再利用的洗浴、洗衣等生活用水,利用它可以达到节约用水资源的目的。
通过灰水回收系统,灰水可以再次被用于公共卫生间的冲水、浇灌植物等用途。
2.污水处理技术:在绿色建筑中,污水处理技术非常重要。
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将污水处理成可再利用的水,用于灌溉、冲厕所等用途。
这不仅节约了用水资源,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智能水表:绿色建筑中采用智能水表可以实现对用水量的实时监测和管控。
智能水表可以帮助业主和管理员进行用水计量和数据分析,从而优化用水管理,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4.雨水收集:绿色建筑中通常会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灌植物、冲厕所、清洗道路等用途。
这不仅节约了城市自来水的使用,还能够防止城市天然水源的污染。
5.节水器具:在绿色建筑中采用节水器具也是节约用水的一种方式。
例如采用节水淋浴器、节水洗手盆、节水冲水器和装有节水节电功能的洗碗机等应用,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用水量。
二、节能新技术1.太阳能采集系统:太阳能采集系统可以利用光照将太阳能收集起来,然后转换成电能。
在绿色建筑中,太阳能采集系统通常被用于照明和供电,使建筑实现自给自足的能源。
2.高效节能灯光:高效节能灯光在绿色建筑中十分常见,常用的有LED灯、荧光灯、等离子灯和氙气灯等,这些灯具不仅能够提高光亮效果,而且对于节能减排也十分有效。
3.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在绿色建筑中,采用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可以控制室内温度,从而节约能源和降低电费。
同时,采用太阳能集热和太阳能制冷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4.节能建筑保温材料:采用节能建筑保温材料可以减少冷热负荷,达到节能效果。
在绿色建筑中,通常采用矿棉、岩棉、玻璃棉、聚氨酯等保温材料,可以节约能源消耗,同时也能够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保温效果。
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水节能技术措施

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水节能技术措施提纲:一、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水技术措施二、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技术措施三、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新型技术四、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与管理五、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实践案例分析一、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水技术措施随着全球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日益严峻,建筑业必须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采用节水措施。
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措施包含采集、处理、供应和使用等方面。
在采集方面,建筑物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回收灰水等方式将雨水、洗浴、清洗水、洗涤衣物等回收再利用;在处理方面,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将水回收利用,例如采用人工湿地、微生物反应器等处理手段;在供应方面,优化供水系统,包含安装智能水表、减少给排水管道长度及安装节流装置;在使用方面,实行水節约使用意识,例如延迟节流等。
二、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技术措施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主要是通过降低采暖和冷却系统的能耗来实现。
建筑物内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泵等设备,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水供应,节能指标非常出色;在热水供应方面,可采用现代化供水系统,通过先进的回收利用技术,改变传统的直接供水方式,实现循环利用。
同时,选用高效节能水泵、紫外线消毒器等新型设备,将给排水系统中能量的消耗降至最低。
三、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新型技术新型技术主要包括:污泥浓缩技术、湿氧化技术、电流电解等。
这些技术都通过改善传统技术的缺陷,从而最大化地将水资源回收利用。
同时,建筑物还能通过科技手段、从监控与管理等方面实现节能减排。
例如,采用水性涂料,提高居住舒适区域的环境质量等。
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水泵的效率,减小其耗能;污泥浓缩技术可以将回收的污泥进行浓缩,最大化回收水资源量。
四、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运行与管理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的关键在于持续监管与维护,从而实现系统的最优运行。
整个系统运营过程包含预算、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阶段。
在预算和设计阶段,应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维护性和可持续发展;在施工阶段,应加强质量检验、漏水修补,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顺畅设备的安装;在使用阶段,应实行一系列节能措施,例如安装智能化控制装置,提高管理技术的水平和安全意识等。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初探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层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存在问题,就采用新的设备、工艺、增加供给等新技术和措施,来缓解高层建筑的水资源和能源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一、概况我国是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均资源保留量只是世界水平的1/2,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it50378-2006)于2006年3月1日开始实施,绿色建筑成为当前建设领域的热点,也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其核心包括节水、节能、节地、节材及建筑智能化等。
对于高层建筑,为满足用水通常需要增压供水,因此节能与节水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特别是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除了保证用水点水量及水压要求外,还应特别考虑节水与节能。
文中主要对高层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二、高层建筑的节水新技术及措施通常认为节水就是少用水,其实这是个误区,节水的前提要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甚至高于原来的生活质量。
目前常用的节水方案有两种,一是采用较好的设备来节约用水,二是增加水的来源(即重复利用水资源),三是采用水资源共享系统。
2.1 节水设备2.1.1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
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
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
阀门也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
2.1.2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例如,通常淋浴喷头每分钟喷水20多升,而节水型喷头则每分钟只需要9l 水左右,节省了一半的水量。
所以在选择节水型设备时,除了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外,还要考察其节水性能的优劣。
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设备是建筑节水的—个重要方面。
2.1.3 加强水表管理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的设置、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限制使用年限、发展ic卡水表和远传水表等管理措施。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
通过引入这些创新元素,建筑给排水工程可以得到改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工程的可持续性。
新技术的应用以下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一些新技术:1. 智能化监测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
这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智能化监测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
这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数字化设计与协作: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等数字化设计和协作工具,可以在工程的不同阶段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图纸,从而实现设计与施工环节的高效沟通和协调。
数字化设计与协作:采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等数字化设计和协作工具,可以在工程的不同阶段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图纸,从而实现设计与施工环节的高效沟通和协调。
3. 模块化施工:将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件预制到模块中,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工业化和标准化,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并减少对现场施工的依赖。
模块化施工:将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件预制到模块中,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工业化和标准化,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并减少对现场施工的依赖。
新工艺的应用以下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一些新工艺:1. 无损检测技术:采用超声波、红外线等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给排水管道进行全面的检测,发现潜在的漏水、堵塞等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无损检测技术:采用超声波、红外线等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给排水管道进行全面的检测,发现潜在的漏水、堵塞等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 节水技术:通过引入节水器、雨水收集系统等,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给排水系统的水资源消耗。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现代建筑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对于保障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及设备材料对于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1. 智能化系统:利用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这种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和报警,并提供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帮助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故障排除的速度。
2. 高效节水技术: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采用高效节水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采用水源热泵系统,可以实现废水的回收和利用,从而节约用水,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3. 绿色环保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越来越多的关注点放在了绿色环保技术上。
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来供应建筑物的热水和电力需求,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除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外,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也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应用新设备新材料的例子:1. 管材:新型管材如PVC-U管、PE管、HDPE管等,具有耐腐蚀、耐高压、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能够有效改善给排水系统的运行质量。
2. 排水设备:新型排水设备如高效节水马桶、智能洗手盆等,可以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排水效率。
3. 检测设备:采用新型的检测设备,如红外线测漏仪、无损检漏仪等,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给排水系统中的漏水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结论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有信心在建筑给排水领域实现更多的突破和改进。
建筑给排水行业新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建筑给排水行业新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给排水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效率和质量,还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在建筑给排水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引入,使得建筑设备能够自动感知和调节,实现节能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例如,智能水表可以实时监测水量,帮助用户合理用水并及时发现漏水情况。
此外,智能化的给排水设备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对建筑设备的远程操作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二、绿色建筑与节水技术的应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和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行业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设备,以及优化建筑结构和材料,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排。
同时,节水技术的应用也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用于冲厕、浇灌等非饮用水用途,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此外,节水龙头和节水马桶等节水设备的广泛应用,也有效降低了建筑的用水量。
三、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对建筑给排水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例如,高强度塑料管材的应用使得给排水系统更加耐用和可靠。
此外,新型的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也为建筑的防水工程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些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和可靠性,还减少了施工中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四、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水处理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行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例如,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将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也为干旱地区的建筑提供了可靠的淡水供应。
五、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建筑给排水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措施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措施
1.高效节水器具:选择具有低流量和高效性能的水龙头、淋浴头、马
桶和洗衣机等节水器具,减少冲洗水量和用水量。
2.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并储存,用于灌溉、冲洗厕所
和洗衣服等非饮用水用途,减少饮用水的使用。
3.热水回收利用:在给排水系统中添加热交换装置,将排出的热水利
用起来预热冷水供给热水器,减少热水器的能耗。
4.采用节能泵和阀门:选择高效率的泵和阀门,减少能耗。
5.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使用传感器和自动调节装置,可以实现给排
水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根据使用需求自动调节水流量、水压和温度等参数,以提高能效。
6.管道绝热:对于热水管道,使用绝热材料进行管道绝热,减少能量
损失。
7.照明设计:在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中,要考虑照明光源的合理布置,
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和系统。
8.除水垢和积垢设备: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和减少水垢和积垢的形成,以保持给排水系统的畅通,降低能耗。
9.省水灌溉系统:利用高效的灌溉技术和设备,如滴灌、喷灌和雨水
灌溉系统等,减少浪费和过度灌溉。
10.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阳光进行热水供应,减少对电能或燃气的依赖。
11.采用可再生能源:在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总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节水、回收利用、优化设备和系统、照明设计、清洁和维护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创新与前沿趋势

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创新与前沿趋势引言建筑给排水技术是现代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建筑物内外的水的使用、排放和处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加,建筑给排水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建筑给排水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前沿趋势。
一、智能化建筑给排水系统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给排水系统正成为趋势。
智能化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建筑物内外水的使用和排放的智能管理。
智能化建筑给排水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优化水的使用和排放,减少水的浪费和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二、回收和再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回收和再利用水资源成为建筑给排水技术的一个重要创新方向。
通过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建筑物内部的污水可以被处理成可以再次利用的水源,用于灌溉、冲厕和冷却等用途。
回收和再利用水资源不仅可以减少地下水消耗,还可以降低对自然水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节能减排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能源的节约和减排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建筑给排水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中,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高效水泵和节水设备等,可以实现对能源的节约和减排。
此外,建筑物内外的水的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如雨水收集利用和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等。
四、新材料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也是建筑给排水技术的一个创新方向。
通过使用新材料,可以改善建筑物内部水的质量,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
例如,新型防水材料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减少漏水和水的浪费;新型水管材料可以提高水的输送效率和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水的污染。
五、建筑给排水技术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创新也需要与生态环境的要求相结合。
通过优化建筑物内外水的使用和排放,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例如,通过建设湿地系统和绿色屋顶,可以改善雨水的滞留和透水性能,减少城市的洪涝和水污染问题;通过建设生态池和植物净化系统,可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减少污水的排放和污染。
建筑类给排水行业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建筑类给排水行业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类给排水行业也迎来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和便利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技术的应用,并展望未来给排水行业的发展方向。
一、智能化系统在给排水行业的应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系统在给排水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智能化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建筑内部的给排水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智能化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内的水位和压力,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智能化系统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二、水处理技术在给排水行业的应用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水处理技术在给排水行业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水处理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减少,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如,膜分离技术可以通过微孔膜或反渗透膜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去除,从而获得清洁的水质。
此外,生物处理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进一步提高水质。
未来,随着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有望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
三、节水技术在给排水行业的应用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张,节水技术在给排水行业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节水技术可以通过改善建筑内的给排水系统,减少水的浪费和损失。
例如,智能化系统可以通过监测用水量和用水时间来提醒用户合理使用水资源,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此外,水回收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可再利用水分离出来,再次利用于冲洗、灌溉等用途,从而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未来,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加高效的水龙头、淋浴等设备来实现对水的节约,从而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
四、新材料在给排水行业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也为给排水行业带来了许多创新和突破。
自来水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技术

自来水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技术自来水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给排水系统存在着能源浪费、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新的节能设计理念和应用新技术,以实现自来水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一、节约用水设计理念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要从源头上节约用水。
首先,可通过水厕的改造和优化,减少冲洗水的使用,节约大量水资源。
其次,合理规划建筑的给水管线,减少管道长度和水压损失,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水的浪费。
同时,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加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洗等非饮用水需求上,进一步节约用水。
二、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传感器、控制器和智能算法等技术,实现对建筑内外环境的监测和控制,进而实现用水的智能控制。
例如,通过感应器可以及时监测建筑内的人流情况,从而合理控制自动冲洗系统的使用;通过智能计量系统可以对用水进行实时监测和定量管理,促使用户合理使用水资源。
这些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给排水系统的利用效率,实现了节能节水与智能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三、回收与再利用技术回收与再利用技术是实现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灰水回收技术,将洗漱、洗衣和洗碗等用水进行回收处理,然后再次利用于冲洗、景观灌溉或者工业用水等非直饮用水方面,可有效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
同时,采用高效过滤技术,对排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有机物进行净化处理,以实现污水的再循环利用,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四、新材料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性能。
传统的给排水系统多采用金属、塑料等材料,存在着导热性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而新型材料如复合管材、陶瓷管材等具有导热性好、耐腐蚀等优势,可推广应用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减少能量损耗和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自来水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节能设计中的新理念与新技术的应用,为我们实现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措施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措施建筑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为了实现节能和节水的目标,应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措施。
1.節水器和节水设备:安装节水器和节水设备是实现建筑给排水节水的重要措施之一。
比如,安装节水喷头和节水龙头,减少水流量,同时保持正常使用效果。
另外,安装节水马桶和节水洗衣机等设备也能降低用水量。
2.循环水利用系统:通过建筑循环水利用系统,可以实现对雨水、洗衣水、冲洗水等回收再利用。
这样不仅减少了用水量,还能降低排水量和用水的能耗。
3.灰水回收利用:灰水是指除厕所和厨房以外的生活污水,通过灰水回收系统,可以将灰水过滤、净化后再利用。
灰水可以用于浇灌花园、冲厕所等,减少了对清洁水的需求。
4.雨水收集系统:建筑物的屋顶可以设置雨水收集设备,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冲洗马桶、浇灌花园等。
这样既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又能循环利用雨水资源。
5.蓄水设施:在建筑物的地下或庭院中设置蓄水设施,可以储存雨水并用于供水。
通过蓄水设施,可以减少雨水的流失和排放,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6.低压给水系统:传统的给水系统中,高压给水不仅浪费能源,还增加了水泵的负荷。
采用低压给水系统可以降低水泵的能耗,并减少水流的泄露。
7.重力式排水系统:传统的排水系统需要使用水泵来排空污水,而重力式排水系统通过合理设置管道坡度,利用重力将污水排出建筑物,减少能源消耗。
8.水表和水质监控系统:安装水表和水质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用水量和水质状况。
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发现用水异常和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结起来,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措施包括安装节水器和节水设备、循环水利用、灰水回收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蓄水设施、低压给水系统、重力式排水系统以及水表和水质监控系统等。
通过采取这些技术措施,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用水量和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和节水的目标。
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以实现最佳的节能和节水效果。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建筑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用水、排水以及废水处理等诸多方面。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建筑给排水设计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节能减排措施。
1. 用水节能:- 安装节水器:在水龙头、淋浴头等设备上安装节水器,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水量,节约能源和用水成本。
- 提供高效节水器具:选择具有高效节水性能的厕所、洗衣机和洗碗机等设备,可以减少用水量。
- 收集雨水:建筑物采集雨水进行冲洗厕所、清洁等非饮用水用途,可以节约城市供水,降低能耗和水费。
2. 排水处理:- 采用分流系统:将黑水(厕所废水)和灰水(洗浴、洗衣等废水)分开处理,可以减少废水处理的负担,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
- 使用灰水回收系统:将洗衣机、淋浴和洗碗机等设备排出的灰水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可以再利用于冲厕所、浇灌花园等非饮用水用途,减少淡水的使用。
- 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滤池、植物湿地等技术处理废水,可以降低化学处理的需求,减少能源消耗。
3. 降低能耗:- 优化管道布局: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的管道布局,减少管道长度和弯头的使用,降低水泵的能耗。
- 采用高效水泵:选用高效节能的水泵设备,可以减少能耗。
- 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加热水,可以减少燃气或电力的使用,节约能源。
- 合理选择泵的流量和扬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泵的流量和扬程,避免功率过大或过小,从而提高节能效果。
4. 废水再利用:- 采用灌溉系统:将废水回收利用于浇灌花园、冲洗公共区域等场所,减少淡水的使用。
- 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可再利用于冲厕所、洗衣、洗车等用途,减少淡水资源的浪费。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措施主要包括用水节能、排水处理、降低能耗和废水再利用等方面。
只有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措施,才能实现建筑给排水系统的高效节能,减少环境负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约用水与资源利用策略与技术创新案例分享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约用水与资源利用策略与技术创新案例分享在当前全球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的下,建筑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节约用水与资源利用的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给排水工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节水策略和技术创新。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应用的节约用水与资源利用的策略与技术创新的案例,并探讨其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1. 智能高效的水循环系统构建智能高效的水循环系统是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实现节约用水与资源利用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循环和回收技术,可以减少水的浪费和重复利用。
在某都市的高层写字楼项目中,通过将废水处理系统与建筑内部饮用水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废水处理后的循环利用,无需额外的水资源供应。
通过运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水的流量和使用情况,减少浪费情况的发生。
2. 环境友好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是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常用的节约用水策略之一。
通过将雨水收集系统与建筑的给排水系统相连,可以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利用雨水进行绿化、冲洗和其他非饮用用水的需求。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在建筑的屋顶上安装了雨水收集设备,通过收集、储存和分配雨水,满足了项目内部园林绿化和公共卫生间的冲洗用水需求。
该系统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还降低了对城市供水系统的依赖。
3. 低排放和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是建筑给排水工程中重要的环节。
采用低排放和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既可以保障水环境的良好状态,又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在某住宅小区的给排水工程中,引入了先进的生物膜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和过滤。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去除,同时回收和利用其中的资源。
通过这种污水处理技术,不仅实现了节约用水,还有效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
4. 智能化的排水系统管理通过智能化的排水系统管理,可以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精细化的监控和调控,提高系统的效率,减少浪费。
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的措施

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的措施建筑给排水是一个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设计和实施对城市的环境和生态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节约用水节能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为了实现节水节能,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方面也需要考虑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的措施。
一、厕所节水改造厕所是日常生活中用水量最大的地方,据统计占全家用水量的30%以上。
传统的厕所冲水方式是采用人工控制冲水量或者通过下水道的压力来冲洗的,这种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也不卫生。
现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节水型厕所,这类厕所是将水箱中的水和气体混合起来,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冲走废物,这样用水量就可以减少50%以上。
二、灌溉节水城市中的绿化工程是提高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但是常规的浇灌方式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很多新的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被广泛应用,包括雨水收集灌溉、滴灌等方式,这些方式在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植物生长的效果。
三、污水处理与回用城市的污水处理与回用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化学雨水渗漏处理方法或者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处理废水,但是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污泥。
现在新的污水回用技术被广泛应用,采用这些技术可以将污水回收,重新利用,供给城市的一些农业、灌溉和生产环节使用。
四、热水节能热水是一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传统的热水加热方式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现在有很多节能的热水加热工艺被应用到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如太阳能、地源热泵等,这些新技术可以减少用水量,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
五、排水系统节能传统的给排水系统常常会出现漏水、浪费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筑给排水系统也需要应用现代技术,以减少水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例如,现在一些新式的起重器和高效排水系统被设计为,在确保有效排水,同时减少能源的消耗。
还有很多类似的高效节能水泵、水处理系统等。
总之,节约用水、节能减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措施

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措施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节能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需要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可行的节能方法。
一、智能调控系统智能调控系统是一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给排水系统进行自动调控的技术。
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的配合,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给排水系统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例如,在低峰期自动降低水泵的运行速度,降低水泵的用电量,同时保持正常的供水压力。
智能调控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水量的变化,合理地进行给水压力的调整,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二、快节奏水泵传统的给水泵在工作间歇时会出现过渡的停止和启动过程,这个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与之相比,快节奏水泵采用了变频调速技术,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整水泵的转速,实现平稳的运行。
这种水泵在停机间歇时可以自动降低运行速度,从而减少启动时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研究表明,使用快节奏水泵比传统水泵可以节约30%的能源。
三、余热回收系统在给排水系统中,经过净水和污水处理后产生的热能通常会被浪费掉。
然而,通过安装余热回收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热能。
余热回收系统可以将废水中的热量回收,用于供暖、热水等方面。
同时,还可以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对水泵和风机等设备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降低能耗。
四、节水设备应用更换节水设备是给排水系统节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例如,安装节水型马桶和节水花洒等,可以降低用水量,减少给水系统的负荷。
在排水系统中,采用节水型下水道和污水处理设备,可以降低排水系统的能耗。
此外,还可以利用雨水回收系统,将雨水用于植物浇灌和冲洗等非生活用水领域,从而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五、维护和管理除了上述具体的技术手段,正确的维护和管理也是节能的关键。
给排水系统的定期检修和保养,可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减少因设备老化和故障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此外,合理制定用水策略,加强对用水行为的监督,也是节能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给排水系统的节能措施有很多种,可采用智能调控系统、快节奏水泵、余热回收系统、节水设备应用以及维护和管理等手段。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摘要:节能减排是当前建筑行业领域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在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必须要积极的改进技术以实现节能减排效应,促进节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建筑给排水施工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环节,自然也需要积极倡导这一新型建筑理念,实现给排水工程的节水节能效益。
现本文主要探讨了几种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新技术。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新技术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的基础施工项目之一,是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途径。
提高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而从能源方面来讲,水资源作为人类的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面对当前可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这一社会问题,建筑给排水在施工中很有必要采取一些节水节能措施方法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建筑给排水的节水节能效益呢?以下本文中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分别提出了几种新技术,以促进给排水系统实现节水节能效益。
一、建筑给排水的节水新技术1、积极使用新型节水设备在选择给排水的管材以及管配件时,要注意选择一些新型的节能节水型管材,例如pvc管等,避免水质污染,实现节水效果。
或者利用低阻力的阀门来减少渗漏水现象的发生,实现节水效果。
而在对室内进行卫生器具或配水器具的安装时,也要尽量选用节能型的品种。
选择水龙头时,也要尽量使用充气水龙头等节水水龙头带替代普通水龙头,以减少水资源浪费。
2、控制超压出流根据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相关规定要求,在进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时,最好采用竖向分区的方式进行设计,以降低各分区的水压,以免造成超压现象,引起水资源浪费。
也就是说,在设计时要注意控制超压出流的问题,以实现节能效益。
3、开发和利用中水所谓中水就是指将生活污水进行一定处理后的水资源,其水质在上水和下水之间,因为称为中水。
中水不可作为饮用水,但完全可以作为生活中的杂用水,如洗衣、拖地、洗车、浇花等。
就目前的水资源利用现状来看,中水还没有得到普及应用,因而中水资源还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措施运用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措施运用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并降低环境污染。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给排水节能措施。
1. 优化建筑结构和朝向:合理设计建筑的结构和朝向,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需求。
还可以通过遮阳、保温等手段降低能耗。
2. 智能节水系统:安装智能节水系统可以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该系统可以通过感应器和控制阀门实现对给排水设备的智能控制,确保水的使用量和流量符合实际需求,并及时检测和修复漏水等问题。
3. 热回收利用:在给排水系统中设置热回收装置,可以将废水中的热量回收利用,例如通过热交换器将洗澡水中的热量转移到供暖水中,从而减少供暖系统的能耗。
4. 雨水利用系统:建筑中的雨水可以进行收集和利用,例如用于冲厕、灌溉等。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和滞留池,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5. 高效节水设备:安装高效节水设备,例如节水龙头、淋浴器和冲水阀,可以减少给排水系统中的用水量。
还可以在冲厕时使用低流量的冲水器,并采用低流量的喷淋系统来节省用水。
6. 高效节能泵站:合理设计泵站和管道系统,选用高效节能的泵和阀门,可以降低泵站系统的能耗。
在泵站运行过程中,采用变频器等控制设备,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泵的转速,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7. 进一步完善排水与节能技术:如采用水封、消音等新型技术使得排水系统功能更加完善,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场景需求,提高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应当综合考虑建筑特点、功能需求和环境要求,通过合理选择设备、系统和工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新技术,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只有在节能意识下更加注重给排水设计,才能够为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给排水节水新技术张怡简介:介绍了建筑给排水行业中节水及节能新技术。
节水方面,主要介绍了新型节水设备,新型热水循环系统,超压出水的控制,中水回用,雨水回用,消防水池的设置新方法,新型水表及管理方法,真空节水技术。
关于节能,主要介绍了在给水管网水头的利用方面,减压节流问题方面,生活与消防系统设置方面,水泵方面,开水供应方面的节能新方法、新技术。
关键字: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给排水业也有着长足的进步,在充分满足用户用水的要求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对能源的节约。
这是每一个给排水工作人员在设计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1.节水新技术推广应用新型节水设备1.1.1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
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
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 管、PE 管、PVC-U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
阀门也是建筑给排水中最常用的配件之一,其类型和质量的好坏也能影响用水的质量。
一般的,截止阀比闸阀关的严,闸阀比蝶阀关得严。
当同等条件时,我们就应当选用更能够节水的阀门。
1.1.2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一套好的设备能够对水资源的节约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例如,通常淋浴喷头每分钟喷水20多升,而节水型喷头则每分钟只需要9L水左右,节约了一半的水量。
可见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的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的效果。
所以在选择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时,除了要考虑价格因素和使用对象外,还要考察其节水性能的优劣。
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1]。
1.1.2.1以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
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有着更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为3%~50%,大部分在20%~30 %之间。
且在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的节水量也越大。
因此,应在建筑中(尤其在水压超标的配水点)安装使用节水龙头,以减少浪费[2]。
1.1.2.2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
目前我国正在推广使用6 L 水箱节水型大便器。
设计人员应在保证排水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建议用户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
也可以参考国外(以色列)的做法,采用两档冲洗水箱:两档冲洗水箱在冲洗小便时,冲水量为4 L(或更少);冲洗大便时,冲水量为9 L(或更少)。
1.1.2.3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和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小便器、大便器水箱。
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在出水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可避免长流水现象。
出水时间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但出水时间固定后,不易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要求,比较适用于使用性质相对单一的场所,比如车站,码头等地方。
光电控制式水龙头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且不需要人触摸操作,可用在多种场所,但价格较高。
目前,光电控制小便器已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安装使用。
完善热水供应循环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应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大多数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启热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而是要放掉部分冷水之后才能正常使用。
这部分冷水,未产生应有的使用效益,因此称之为无效冷水。
这种水流的浪费现象是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如在设计中未考虑热水循环系统多环路阻力的平衡,循环流量在靠近加热设备的环路中出现短流,使远离加热设备的环路中水温下降;热水管网布置或计算不合理,致使混合配水装置冷热水的进水压力相差悬殊,若冷水的压力比热水大,使用配水装置时往往要出流很多冷水,之后才能将温度调至正常。
同一建筑采用各种循环方式的节水效果,其优劣依次为支管循环、立管循环、干管循环,而按此顺序各回水系统的工程成本却是由高到低。
修订后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第5.2.10条提出了两种循环方式,即立管、干管循环和支管、立管、干管循环.取消了干管循环,强调了循环系统均应保证立管和千管中热水的循环,对节水、节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新建建筑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在选择循环方式时需综合考虑节水效果与工程成本,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支管循环方式或立管循环方式,尽可能减小乃至消除无效冷水的浪费[3]。
控制超压出流在我国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虽对给水配件和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但这只是从防止因给水配件承压过高而导致损坏的角度来考虑,并未从防止超压出流的角度考虑,因此压力要求过于宽松,对限制超压出流基本没有起作用。
如果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一方面的话会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
所以应根据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限定。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3.5条规定,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 Pa。
而卫生器具的最佳使用水压宜为~,大部分处于超压出流。
根据有关数据研究,当配水点处静水压力大于时,水龙头流出水量明显上升。
建议高层分区给水系统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静水压大于时,采取减压措施。
开发第二水资源——中水中水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
生活废水包括冷却排水、沐浴排水、盟洗排水、洗衣排水及厨房排水等杂排水。
不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称为优质杂排水。
中水指的是各种排水经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
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所占份额住宅为69%,宾馆、饭店为87%.办公楼为40%,如果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成为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所、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杂用,从而替代出等量的自来水,这样相当于增加了城市的供水量。
以某高校为例,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中水工程的投资大约为3000元/m3~4000元/m3,水处理费用为元/m3左右。
该校平均每天用水量约为8000 m3,若按计划内用水费用元/m3计算,则每年的水费将高达700多万元,若考虑计划外用水费用及水费不断增长的因素,则每年的水费将突破1000万元。
为节约水资源,目前,该校结合生态校园规划,陆续在一批学生宿舍及游泳池等建筑物中设置了中水回用设备,并在保证供水水质的条件下,实现了分质供水。
据不完全统计,此举不仅每天为该校节约了1200m3左右的水量,而且将为该校每年节约水费100万元左右,效益十分显着。
由于中水工程是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系统工程,在已建成建筑中改造比较困难。
同时又因为其初期投资较高,所以要想制定成标准规范至少在目前看来是比较难于让开发商接受的。
但是从长远看,在水资源越发缺乏的情况下,建设第二水资源——中水势在必行。
它是实现污水资源化、节约水资源的有力措施,是今后节约用水发展的必然方向。
雨水利用雨水利用就是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得到符合某种水质指标的水再利用的过程。
类似于中水,处理后的雨水作为一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厕所冲洗、城市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其他适应中水水质标准的用水。
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结构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人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积的雨水流人蓄水池,由水泵送人杂用水蓄水池,经加氯消毒后送人中水道系统,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将降雨前两分钟的雨水撇除。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利用的研究,以节约水资源,减轻当地的用水和污水处理负担。
如德国,日本等国在一些城市的建筑物上设计了收集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小区绿化、洗车、厕所冲洗和冷却水补给等,也可以经深度处理后供居民饮用。
东京、福冈、大阪、名古屋四个城市的拱型建筑棒球场的雨水利用系统。
集水面积在万~万m2,贮水槽容积为1000~2800m3,经砂滤和消毒后用于冲洗厕所和绿化。
每个系统年利用雨水量在3万吨以上[4]。
消防贮水池的设置及加压高层建筑中消防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往往相差甚远,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流量可能是生活给水系统设计流量的好多倍。
由于消防贮水要求满足在火灾延续时段内消防的用水总量。
因此,在消防水与生活贮水池合建的情况下,会由于消防贮水量远大于生活贮水量而致使生活供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量早已耗尽而造成水质的劣化。
所以为保证水池中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应定期更换贮水池中的全部存水(包括消防贮水)。
所以,当两系统贮水量相差较大时应将两系统的贮水池分建,这样既可以延长消防贮水他的换水周期,(从而减少了水量的浪费),又可以保证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要求。
同时,还应使消防贮水池尽可能地与游泳池、水景合用,做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及循环使用[5]。
同时,高层建筑群或小区应尽可能共用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
消防贮水量应按其中最大的一座高层建筑需水量来计算。
这样,既可避免消防加压给各建筑设计带来的诸多技术问题,又可以节省工程建设和设备投资,降低运转费用,便于集中管理,同时可避免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及定期换水而造成的浪费。
加强水表管理1.7.1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的设置显而易见,水表的设置对水量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通过与各户水表进行水量平衡分析,有利于查出漏水隐患。
所谓水量平衡测试,是指用水单位对本单位用水体系进行实际测试,根据其输人水量与输出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的工作。
如上海交通大学徐汇分部,进行水量平衡测试后,查出了不少漏水隐患,经整治给水系统,取得了每月节水3万吨,每年少缴100万元水费的显着成效。
而进行水量平衡测试时需要注意在如下几处位置安装水表:一、入户支管(或公共建筑内需计量收费的水管)起端、多层建筑(每个楼门)引入管、住宅小区(或机关、院校及其他单位)给水系统引入管;二、高层建筑如下位置:直接由外网供水的低区引入管上;高区二次供水的集水池前引入管上;对于供水方式为水池一水泵一水箱的高层建筑,有条件时,应在水箱出水管上设置水表;高区给水系统每根给水立管上设置分水表(或两根立管合设一个分水表);三、满足水量平衡测试及合理用水分析要求的管道其他部位。
1.7.2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由于选型和水表本身的问题.水表计量的准确性较差。
如有的建筑物水表型号过大。
用水量较小时.水表指针基本不动。
约有40%的水表不符合±4%的精度要求。
水表计量的准确性关系到对漏损控制的评价和采用的对策。
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6]。
1.7.3限制使用年限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旋检定的有关规定(试行)》,对生活用水表只做首次强制检定,限期使用,到期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