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1

合集下载

中国革命史简表

中国革命史简表

中国革命史简表摘要:一、前言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太平天国运动2.洋务运动3.戊戌变法4.辛亥革命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国共合作的大革命3.土地革命战争4.抗日战争5.解放战争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社会主义改造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4.文化大革命5.改革开放五、结论正文:中国革命史是一部充满奋斗与牺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历史。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国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发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渴望。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对封建统治的抗议,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尝试,辛亥革命则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为民主政治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历史的关键。

在党的领导下,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相继展开。

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土地革命战争使农民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抗日战争展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坚定决心,解放战争则彻底摧毁了国民党政权,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同时,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历史转折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总之,中国革命史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见证。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摘要:
一、中国革命史的背景与起因
二、中国革命史的发展过程
三、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意义
正文:
中国革命史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伟大斗争。

中国革命史的第一章,概括了革命的背景与起因,发展过程以及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革命史的背景与起因,主要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这导致了国家贫弱,民族受辱,人民疾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革命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

其次,中国革命史的发展过程,从鸦片战争开始,历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直到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的革命,主要是反对外国侵略和封建统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然后,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意义。

中国革命史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伟大斗争的记录,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摘要:
一、中国革命史概述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
3.戊戌变法
4.辛亥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五四运动
2.中国共产党成立
3.国民革命运动
4.土地革命战争
四、抗日战争时期
1.抗日战争的爆发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五、解放战争时期
1.重庆谈判
2.解放战争爆发
3.战略决战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正文: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主要概述了中国革命史的发展脉络,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此起彼伏。

其中,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在国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阶段,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伟大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共同抗战。

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从重庆谈判开始,国共双方展开激烈的斗争。

中国革命史读后感

中国革命史读后感

中国革命史读后感《中国革命史》读后感《中国革命史》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革命史的著作。

它以带人参与其中过的历史事件为线索,回顾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三次伟大革命,即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这本书准确而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与自由而进行的艰辛斗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辛亥革命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这次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它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觉醒和反抗的意识。

书中详细描述了各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保路运动、庚子赔款以及义和团等,这些事件对于我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民众的心态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辛亥革命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它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政权的更替,更是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其次,读这本书也使我更好地理解了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是一次充满激情和启示意义的革命行动,它是一场知识青年起义,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

通过书中对五四运动的描述,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次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独立与自由的思想已经深入中国人民的心底。

五四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交融碰撞的结果,对于中国革命的后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通过书中的描述,我了解到这两次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这两次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废除了封建制度,解放了农民,实现了土地的公有制。

这不仅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和社会福利的保障,也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书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策略也提供了很多启示,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总之,通过阅读《中国革命史》,我对中国近代革命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通过精彩的叙述和翔实的史料,将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演变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后感让我对中国革命的艰辛和峥嵘有了充分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为深厚的兴趣。

中国革命史简表

中国革命史简表

中国革命史简表摘要: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四、全民族抗日战争五、全国解放战争六、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正文: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历经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一系列侵略与割让领土的战争后,我国逐渐丧失独立自主地位,成为列强势力范围的一部分。

在这一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潮兴起,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试图挽救民族危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场运动使民众觉醒,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进行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

这场战争目标是推翻国民党政府,实现土地革命和工农联盟。

1934年至1936年,红军长征,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在抗日战争前夕,实现了红军主力会师。

四、全民族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我国展开全民族抗日战争。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五、全国解放战争1945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展开全国解放战争。

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

最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宣告全国解放。

六、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历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956年,我国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国革命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革命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革命史分‎为五个时期(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旧民主‎主义革命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2.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及其历史‎意义和教训。

维新运动及其‎历史意义与教‎训。

3.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清‎革命活动和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的经‎验与教训。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1.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早期革‎命活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中共三大制定‎的国共合作方‎针。

国共合作与统‎一战线的形成‎。

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

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与工农‎运动的高涨。

共产党人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历史经验与教‎训。

(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1.土地革命的开‎展和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及‎其对内对外政‎策。

中共“八七”会议和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中共六大。

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革命史简表

中国革命史简表

中国革命史简表(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中国革命史的概述二、中国革命史的主要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2.社会主义革命3.社会主义建设4.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三、总结与展望正文【一、中国革命史的概述】中国革命史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激情的史诗,它记录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 19 世纪末开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伟大的革命斗争,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篇章。

【二、中国革命史的主要阶段】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民主化。

这一阶段的革命从 1911 年辛亥革命开始,历经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在 1949 年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第二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从 1950 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国营工商业改造、农村集体化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逐步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革命的第三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从 1950 年代末开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如“大跃进”、“四个现代化”等,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经历了一些曲折和失误。

4.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革命的第四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强国。

【三、总结与展望】回顾中国革命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主要是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到近现代的历史背景。

章节主要内容包括:
1.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如社会等级制度、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封建政权的统治等。

2. 西方列强的入侵:讲述了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列强的侵
略和压迫,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人民进行的不平等条约、领土割让、侵占中国市场等方面的统治。

3. 农民起义和反抗:介绍了清朝末年民间农民起义的兴起和发展,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以及这些起义对封建统治的冲击。

4. 维新运动:讲述了晚清时期一些思想家和改革者的兴起,推动中国进行维新旧体制改革的尝试,如戊戌变法等。

5. 辛亥革命:详细介绍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发展过程,以及革命党人在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后建立中华民国的努力。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概括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实践,如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总体来说,第一章主要叙述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背景和起点,使读者对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有哪些

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有哪些

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有哪些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且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革命产生了重要启示。

下面将介绍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此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共和时代。

辛亥革命的成功表明中国人民渴望自由和民主,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的民族觉醒和现代化进程的开端。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运动是对巴黎和会的抗议,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冲突,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3. 北伐战争(1926年-1928年)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也是国共合作的一个转折点。

此次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确立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并为国共合作的继续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共产党得以在农村中建立根据地。

4. 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伟大斗争。

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军民抵抗外敌入侵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合作抗击外来侵略的例证。

中国抗日战争对中国人民的觉醒以及中国共产党影响力的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日后的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胜利。

此次事件结束了中国长期的战争和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以上仅列举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每个事件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中国革命史重要事件回顾

历史中国革命史重要事件回顾

历史中国革命史重要事件回顾中国革命史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回顾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也是中国历史中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化的历程。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也是中国现代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四运动源于对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和对中国出席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这一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现代化的追求。

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在上海法租界的一个秘密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形成了具体的纲领和组织机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奠定了基础,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南昌起义(1927年)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军事行动,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发端。

南昌起义的成功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武装斗争的新阶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5. 长征(1934年-1935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行军,最终到达陕北地区的一次历史性的远征。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内外敌人和实现军事转移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事业得以延续的关键。

6. 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民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坚持抗战,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共同政治协商的历史性事件。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内容概括
摘要:
一、前言
二、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四、辛亥革命与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
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与五四运动的爆发
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正文:
【前言】
《中国革命史》第一章以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为背景,详细阐述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国家危机四伏,民众疾苦。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发起了反清革命,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成立了同盟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辛亥革命与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民主政治的初步框架,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国家形势并未根本好转。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与五四运动的爆发】
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引发了护国运动,但民主政治并未得到巩固。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众对旧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质疑,开始寻求新的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部《土地法》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部《土地法》

的土地 问题人手 ,重点解决 了中国革命迫切需要解决 的 问题 ,使土地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起点和支柱 ,充分调 动 了广 大农 民 的积 极 性 ,从 而 形成 了一 种 势 不 可 挡 的 巨 大力量 ,为夺取 中国革命 的胜利提供 了有力的保障。
情 景就像毛 泽东在 《 清平 乐 记 蒋桂 战争 》中生动描绘
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就必须派遣 自己的先锋队 ,深入农 村 ,发 动和武 装群众 ,开展打 土豪分田地 的土地 革命 运 动 ,才能与农 民结成牢 固的工农联盟 ,才能找到和依 靠
农 民这个革命 的主力军 。以毛泽东 为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
人 根 据 中 国革 命 的实 际 ,先 从 农 村 开 始 ,从 农 民最 关 心
的那 样 :“ 拾 金 瓯一 片 ,分 田分 地 真 忙 ” 。 收 根 据 湘 赣 边 界 一 年 来 土 地 革 命 的 实 际 情 况 ,依 照 中
共 中央第3 号 通告 《 7 关于没 收土 地和 建立苏 维埃 》及
中央 6 月来 信 中关 于 土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政策 的指示 精神 ,边界 党 在
(1) 配 农 民个 别耕 种 ; 分 ( 2)分 配 农 民共 同耕 种 ; ( 3)由苏 维 埃 政 府 组 织模 范 农 场 耕 种 。 以上 三 种 方 法 , 以 第 一 种 为 主 体 ,遇 特 别 情 形 ,或
苏 维 埃 政 府 有 力 时 ,兼 用 二 三 两 种 。
岗 山 ,开 辟 了湘 赣 边 界 革 命 根 据 地 。 他 们 把 部 队 分 散 去 做 群 众 工 作 ,建 立 地 方 武 装 和 工 农 政 权 ,发 动 群 众 打 土 豪、分 田地 、筹款子 ,有力地支持了工农革命军抗击反

中国革命史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中国革命史整理

中国革命史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中国革命史整理

中国革命史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中国革命史整理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约定: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介绍: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覆灭,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新时代。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约定:拒绝巴黎和会的卖国条约- 介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主张进步与民族精神。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7月1日- 约定:结束南北分裂,统一中国- 介绍:北伐战争是中国一次觉醒,推动了工农革命,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分裂局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时间:1937年7月7日- 约定:抗击日本侵略,保卫祖国- 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领导下的民族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中国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抵抗了日本侵略。

中国的建立- 时间:1921年7月23日- 约定:实现共产主义革命- 介绍: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立之初就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领导人民进行进步的革命建设。

文化大革命- 时间:1966年5月16日- 约定:消除资产阶级的旧文化,成立无产阶级文化新体系- 介绍: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一次最为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其任务是彻底清除中国社会主义内部存在的资产阶级影响。

改革开放- 时间:1978年12月18日- 约定:推进行政、经济、文化革新- 介绍:改革开放是中国保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政策,是为了迎接新的时代和新的挑战,从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间:1979年- 约定: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形式,其特点是实践出真知,不断探索和创新,较好地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中国革命史 (1)

中国革命史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
①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地点:上海) 规定了党的名称、最高纲领、组织原则。书记:陈独
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 书记 陈独秀 组织主任 张国焘 宣传主任 李达 成 员 陈独秀 张国焘 李 达
党的二大:
时间:1922年7月16日 上海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 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 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 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红一军团长林彪(隶属于红一方面军)。四期黄埔军校生。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彪任八
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林彪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红二军团贺龙(隶属于红二方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贺龙任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贺龙任西北军区司令员 红三军团长彭德怀(隶属于红一方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 令。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 红五军团长董振堂(隶属于中央红军)。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红五军团被编为西路军, 进行西征。在高台城与国民党马家军作战时牺牲。 红六军团长肖克(隶属于红二方面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肖克任第一二0师副 师 长。解放战争期间,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抽调到北京任空军司令,肖克调往 第四野战军任参谋长 红七军团长寻淮洲(隶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九三四年底部队陷入 敌人重围,寻淮洲在突围战斗中牺牲,时年二十三岁。 红八军团长周昆(隶属于中央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周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 任职期间擅自脱离革命队伍,下落不明。 红九军团长罗炳辉(隶属于中央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 解放战争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副司令。一九四六年六月,罗炳辉到山东鲁 南峄县前线带病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突然患脑充血,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红十军团长刘畴西(隶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九三五年一月刘畴西 被俘。八月,他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临终时三十八岁。 红十五军团长徐海东(原徐海东所部归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在徐海东率部到达陕北组 建红十五军团后,隶属于红一方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115师344旅旅长、新 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后一直休养。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笔记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笔记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课笔记第四课中国革命史一、革命史的历史意义①革命史的意义1. 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2. 照顾历史大规律,全面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3. 指导革命实践②中国革命史的时期划分:1. 资本主义革命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建国初期:从1949年到1954年3. 建设阶段:从1955年到1976年,从毛泽东死后到毛泽东同志复活时期4. 改革开放时期:从1977年到今二、资本主义革命时期①资本主义革命时期,科学文明向中国的传入,资本主义的一丝开始在中国出现1.洋务运动:大革命前的改良运动2.辛亥革命:从历史上讲,称为中国革命的鼻祖②辛亥革命的结果1. 灭掉清帝地的封建君主的权力,推翻封建统治2. 代之以民主共和制度,成功建立中华民国,出现总统和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实现人民统治三、民国及其结果①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出现比较快的发展,各项进步的前提是“四大法宝”1. 军队改革,建立民国军队2. 政府改革,推行议制3. 学制变革,建立立法机构4. 金融体制改革,发行国债②民国时期虽然有一些进步,但民国也有很多缺陷1. 政治上,统治者追求功名,不愿实施真正的民主政治,也不愿强力限制军队力量2. 经济上,民国时期严重缺乏全国性的基础设施,中外资本大量投资,社会上劳动者极其贫寒,农民和工人虐待非常严重3. 文化上,历史意识不强,军队文化缺失,社会进步意识欠缺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是国民党早期改革主义者以及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1.中国工人运动获得一定胜利,具有许多革命成果2.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毛泽东主义以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建设获得胜利3.共产党发起并领导抗日战争,实现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为中国的革命发展提供根本的保证②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成功实现革命目标,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 完成资本主义革命的任务,结束封建统治,建立人民民主共和政治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得以建立,并逐步实现改革开放3. 中国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实现中国梦。

中国革命史 大革命时期

中国革命史 大革命时期

作者: 肖效钦
出版物刊名: 前线
页码: 42-50页
主题词: 大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史;革命领导权;工农运动;农民运动;革命高潮;国共合作;农民武装;无产阶级领导权;妥协退让
摘要:大革命时期可以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初期一大革命准备时期。

从一九二三年“二七”罢工失败到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以前。

这期间党确定了统一战线政策,召开了“三大”,实现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恢复与发展,为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期一大革命高潮时期。

从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到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中央特别会议前。

从“五卅”运动高潮到北伐的高潮,斗争形式从政治罢工到武装夺取政权。

随着革命高潮的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化,党内右倾妥协退让错误终使革命遭受严重损失。

后期一大革命从胜利转向失败。

指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至一九二七年七月。

国内的主要矛盾从人民大众与旧军阀的矛盾转向人民大众与新军阀的矛盾。

党中央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召开的汉口特别会议,标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形成并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

陈独秀全面放弃革命领导权,给革命造成了危机。

自“四·一二”到“七·一五”蒋、汪相继叛变,革命走向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