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名家 林语堂课件
合集下载
林语堂简介ppt课件

都是不可译的。因为其为文字之精英所寄托,
因为作者之思想与作者之文字在最好作品中假
设有完全天然之融合,故一离其固有文字则不
啻失其精神躯壳,此一点之文字精英遂岌岌不
能自存。〞
是什么样的审美观念与这种以通俗为美的
新文化形式息息相通呢?如果我们把目光投
注到中西美学的渊远长河中,便会发现许多
让林语堂钟情的名字,其中影响最深的莫过
❖
❖
❖
就是译者不但须求达意,并且须以传神为目的。忠
实于原文之字神句气与言外之意。
译者关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译
者所应忠实的,不是原文的零字,乃零字所组者的
语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字神:一字之逻辑意义以外所夹带的情感上之色彩,
即一字之暗示力。凡字必有神,“神〞字之义,即
语言学所谓‘feeling-tone’。
外的体裁
就是如句之长短繁简及诗之体格等
内的体裁
就是作者之风度文体,与作者个性直接有关系的,如像理 想,
写实,幻象,奇想,乐观,悲观,幽默之各种。
艺术文不可译问题
❖ Croce:“凡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是不能译的。
〞
❖ “诗为文学品类中之最纯粹之艺术最为文字之
精英所寄托的,乃最不可译的东西。〞
❖ “无论古今中外,最好的诗〔尤其是抒情诗〕
之存在,译者须把逐字意义一一译出;把这些零碎
独立的字义,堆积起来,便可义看得太板,
字义是活的,一句为有结构有组织的东西,是有集
中的句义为全句的命脉;一句中的字义是互相连贯
互相结合而成一新的“总意义〞 ,此总意义须由活
看字义和字的联贯上得来。
二. 忠实须求传神
❖ 译艺术文最重要的,就是应以原文之风格与其内容
林语堂的论读书PPT课件

01 02
读书是一种艺术
林语堂认为读书是一种艺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他主张读者 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书籍,并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深入 理解和欣赏。
读书与人生结合
林语堂认为读书与人生是紧密相连的,读者应该将读书融入到自己的生 活中,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启迪思想,同时培养审美和情感。
03
读书的意义
01
02
03
04
读书可以启迪人的心灵,让人 变得更加睿智和豁达。
读书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激 发人的创造力。
读书可以拓展人的视野,让人 更加了解世界。
读书可以提升人的语言表达能 力,让人更加善于沟通。
02
林语堂的读书观
读书是一种生活态度
读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林语堂认为,一个真正有 读书精神的人,不在于读多少书,而在于读书的态度。他强 调要怀着敬畏之心去读书,尊重每一本书,珍视每一次阅读 机会。
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要点一
总结词
林语堂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 量,推荐读者阅读经典著作,以了解人类知识的成果和局 限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林语堂列举了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如达 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这些著作 代表了人类知识的巅峰之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 价值。阅读这些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类知识的 成果和局限性,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重深度阅读
现代读者应该注重深度阅读,通过阅读获取深入 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更好地启迪思想、丰富内心 世界。
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现代读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探索 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精读、思维 导图等,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翻译家林语堂生平简介教学ppt

• From the summer of 1927, he devoted himself to writing for the popular press and editing three literary fortnightlies in Shanghai between 1929 and 1935. Nobel Prize winner Pearl Buck encouraged him to write a book explaining China to the West. To do this, he retired to the mountains in the summer of 1934. What he brought back from the mountains was the publishing sensation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1935), which hit the top of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list.
He was married at the time and moved with his wife to the United States. At Harvard he received his Masters degree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ying under literary scholar Bliss Perry and humanist Irving Babbitt. After Harvard Lin moved to France to work at the YMCA, and from there he went on to the University of Jena in Leipzig, Germany, where he completed his doctorate in linguistics. Lin returned to China to teach for 13 years. He was a professor of English litera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Beijing from 1923 - 1926, and served as Dean at Amoy University in 1926.
林语堂PPT

The author and his book
Page 1
YOUR LOGO
林语堂 (1895.10.3-1976.3.26)
Page 2
YOUR LOGO
林语堂简介 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
Page 3
YOUR LOGO
林语堂(1895年10月3 日—1976年3月26日)福 建龙溪人。原名和乐, 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主要从事英文创作和翻 译。
Page 8
YOUR LOGO
③The Chinese mind(中国人的心灵):将“智力”摆在了首位, 因为尊重脑力劳动者是中国文明的显著特点。 ④Ideals of life(人生的理想):中国的人文主义、宗教、中庸之 道(儒家实现)、道教和佛教思 想。
Page 9
YOUR LOGO
⑤Woman’s life(妇女生活):“妇女的从属地位”、“家 庭与婚姻”、“理想的女性”、“女子教育”、“恋爱 与求婚”、“妓女与姬妾”、 “缠足”、“妇女解放” 等中国的社会现象及问题。 ⑥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 ): 家 族制度“裙带关系”、社会腐败及“礼俗”等社会问题。 重点剖析了 “特权与平等”、“社会等级” 。
解释:裙带:比喻妻女、姊妹的亲属。指相互勾结攀援的妇女姻亲关系。
⑦Literary life(文化生活 ):中国人的语言与 思维,中国人对学术的盲目崇尚,中国的学 府、散文、诗歌、戏剧、小说以及国内的文 学革命和西方文学对中国的影响,还分析了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⑧The artistic life(艺术家生活 ):中国的艺 YOUR LOGO 术家、书法、绘画和建筑。
YOUR LOGO
Page 1
YOUR LOGO
林语堂 (1895.10.3-1976.3.26)
Page 2
YOUR LOGO
林语堂简介 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
Page 3
YOUR LOGO
林语堂(1895年10月3 日—1976年3月26日)福 建龙溪人。原名和乐, 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主要从事英文创作和翻 译。
Page 8
YOUR LOGO
③The Chinese mind(中国人的心灵):将“智力”摆在了首位, 因为尊重脑力劳动者是中国文明的显著特点。 ④Ideals of life(人生的理想):中国的人文主义、宗教、中庸之 道(儒家实现)、道教和佛教思 想。
Page 9
YOUR LOGO
⑤Woman’s life(妇女生活):“妇女的从属地位”、“家 庭与婚姻”、“理想的女性”、“女子教育”、“恋爱 与求婚”、“妓女与姬妾”、 “缠足”、“妇女解放” 等中国的社会现象及问题。 ⑥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 ): 家 族制度“裙带关系”、社会腐败及“礼俗”等社会问题。 重点剖析了 “特权与平等”、“社会等级” 。
解释:裙带:比喻妻女、姊妹的亲属。指相互勾结攀援的妇女姻亲关系。
⑦Literary life(文化生活 ):中国人的语言与 思维,中国人对学术的盲目崇尚,中国的学 府、散文、诗歌、戏剧、小说以及国内的文 学革命和西方文学对中国的影响,还分析了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⑧The artistic life(艺术家生活 ):中国的艺 YOUR LOGO 术家、书法、绘画和建筑。
YOUR LOGO
《林语堂翻译理论》课件

02
01
03
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 学硕士学位。
1928年受聘为北京大学英文 系教授。
04
05
1936年定居上海,从事文学 创作和翻译工作。
林语堂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
翻译是一门艺术,需要译者的 主观创造性和审美判断。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 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翻译应追求“忠实、通顺、美 ”的标准,其中“美”指的是 译文应具有文学美感,能够传 达原文的意境和韵味。
意译的实践要求译者首先理解原文的大意,然后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进行重新组织,尽可能地传达原 文的含义和精神。
意译的优劣
意译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但是,如果过度意译可能会导 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甚至曲解原文的含义。
直译与意译的优劣比较
• 直译的优势在于能够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但是,如果 过度直译可能会导致译文生硬、不自然,甚至产生歧义。相比之下,意译的优势在于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自 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但是,如果过度意译可能会导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甚至曲解原文的含义。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有时也可以将直译与意译 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研究翻译 的本质、过程和技巧,促进了翻译研究的深入发 展。
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供了科学的翻译
方法
林语堂提出的翻译理论为译者提 供了科学的翻译方法,指导译者 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处理语言和 文化差异。
提高了翻译质量
遵循林语堂的翻译理论,译者在 实践中更加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 流畅性,提高了翻译的质量。
走近林语堂ppt课件

有一次,林语堂参加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 在他讲话之前,上台讲话的人都是长篇大论。在大 多数与会者期待中,林先生走上主席台,时间已经 是上午十一点半了。林语堂面对台下的听众,眼神 有些令人捉摸不透。他缓缓开口,“绅士的演讲, 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话音刚落,他 立即转身,置无数眼球的注视于不顾,径直回到自 己的座位。台下的人还没反应过来,都在发愣,全 场鸦雀无声,短暂的静寂过后,随即是满场的掌声 和笑声。早就声名远扬的林氏幽默在校园再一次大 放异彩
的一一生侈 悠
术保警思我 》持告想们艺
着。,麻术 朴它和木应 实教不了该 真我自的是 挚们然情一 。在的感种
矫生、讽 《生活的饰 的 世 界活下的一死气沉沉刺文学,
警 醒 迟 钝
个,家下眠 意孟是去已一 见子怎时久本 。和样,的古
大的他古书 《生活的艺术》史家司马迁都表示形 态 和 怎 样 的 一 种便 会 想 象 到 这 位 古人 如 相 面 对 , 当 他使 读 者 在 心 灵 上 和
堂
林语堂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很“恣肆”的,敢骂“他妈的”,常称“狗领
散 带”。他曾说,“泼妇骂街,常近圣人之言。”(《烟屑四》,《宇宙风》第六 期)正是语言运用上的不忌俗,不避俗,使林语堂的散文更接近了闲谈的口吻。
文 林语堂的闲谈散文虽无章法的讲究,在艺术表现上却常常有动人之笔。 那也出于自然天成,如蚁蛀木偶尔成文罢了。又如超凡入圣的庖丁解牛,处
与 古 人 面 谈
》
《 生 活 的 艺 术 》一 般 人 较 轻 松 较 快一 效 用 是 叫 我 们 对的 真 义 哩 。 在 我 看理 论 , 我 想 还 不 曾湛 的 哲 学 ; 西 方 那只 有 快 乐 的 哲 学 乐人来开些, 的生,始严才 态抱哲了肃是 度一学解的真 。种的人哲正
林语堂英文PPT完整

works
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 A Leaf in the Storm 《风声鹤唳》 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 《啼笑皆非》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生活的艺术》 Thy Gay Genius《苏东坡传》 Lady Wu《武则天传》
Thank you!
In this connection, I might mention a personal experience. I could never see the beauty of skyscrapers摩天大厦 in New York, and it was not a good frontage (metaphor)and at least half a mile of unused space around it. Chicago is fortunate in this respect, because it has more space than Manhattan(contrast). The tall ( ) buildings are better spaced, and 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obtaining an unobstructed view of them from a long distance. Figuratively speaking, we, too, are so cramped in our life that we cannot enjoy a free perspective of the beauties of our spiritual life. We lack spiritual frontage.
翻译家林语堂剖析课件

批判西方物质主义
02
林语堂批评了西方社会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现象,认为这导致
了人们精神上的空虚和道德沦丧。
中西文化的融合
03
林语堂主张中西文化的融合,认为只有将两种文化中的优点结
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类文明。
人文精神与文化关怀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林语堂强调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满足精神需求的 基础上,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倡导文化多样性
林语堂尊重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样性,认为各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 值和意义。
文化传承与创新
林语堂认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传统文化的深 入理解基础上,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06
林语堂的跨文化交流与对 话
与西方作家的交流与合作
与赛珍珠的文学合作
林语堂与赛珍珠在文学创作和思想上 有着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创作了 多部反映中国文化的作品,如《大地 》等。
翻译家林语堂剖析课件
目录
• 林语堂的生平简介 • 林语堂的翻译理念与风格 • 林语堂的文学作品与翻译作品分析 • 林语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目录
• 林语堂的文化观与人文精神 • 林语堂的跨文化交流与对话
01
林语堂的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与家庭
1895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村,家境富裕,是 当地望族。
。
03
作品价值
林语堂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对现代
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翻译作品分析
翻译原则
林语堂的翻译原则是“忠实、通 顺、神似”,他强调译文要忠实 于原文,表达要通顺自然,同时
要传达原文的神韵。
翻译风格
林语堂的翻译风格独特,他善于运 用白话文表达原文的思想,同时保 持原文的韵味和风格,使译文更加 贴近读者。
最新林语堂的翻译观翻译思想-翻译是一种艺术教学讲义PPT

机体的生长、发育正常,头脑清楚,思维敏 捷,精神充沛,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面色红 润光泽,眼睛明亮有神,视物清楚,听觉、嗅 觉灵敏,声音洪亮,肌肉发达,丰满健壮,骨 骼结实强壮,皮肤致密,毛发光泽,抗病能力 强,消化吸收好,二便正常。
(二)、阴阳失衡致患病
要想阴阳平衡,就必须要保持经络的畅通。因为经络是 一条通道:它是经气运行的通道;也是联系四肢百骸,五 脏六腑的通道;还是联系大自然,沟通内外环境的通道。 由此可知,经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络保持通畅,阴阳 才能平衡,人才能健康。
2. 我们在评价林语堂的译学思想时, 应采用历史的观点和科学分析的方法— ——“扬弃”, 不能因其有不合理的方面而否定其价值的存在。
3. 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 在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 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母语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
1、人体中:上为阳,下为阴;背为 阳,腹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心、肝、肺、脾、肾五脏为阴,胆、 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 阳。
2、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 分,即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 肾阳等。
3、气血津液等物质属于阴,发挥的 功能作用属于阳。
二、阴阳失衡则患病
(一)、阴阳平衡的概念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 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 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 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 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 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 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 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 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 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 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他的一生是不 断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的一生,从 “头角睁峰”的山地孩子到享誉海内外的翻译 家、著名学者和作家,林语堂走过了他漫长的 人生路。
(二)、阴阳失衡致患病
要想阴阳平衡,就必须要保持经络的畅通。因为经络是 一条通道:它是经气运行的通道;也是联系四肢百骸,五 脏六腑的通道;还是联系大自然,沟通内外环境的通道。 由此可知,经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络保持通畅,阴阳 才能平衡,人才能健康。
2. 我们在评价林语堂的译学思想时, 应采用历史的观点和科学分析的方法— ——“扬弃”, 不能因其有不合理的方面而否定其价值的存在。
3. 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 在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 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母语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
1、人体中:上为阳,下为阴;背为 阳,腹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 心、肝、肺、脾、肾五脏为阴,胆、 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 阳。
2、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 分,即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 肾阳等。
3、气血津液等物质属于阴,发挥的 功能作用属于阳。
二、阴阳失衡则患病
(一)、阴阳平衡的概念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 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 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 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 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 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 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 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 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 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 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他的一生是不 断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的一生,从 “头角睁峰”的山地孩子到享誉海内外的翻译 家、著名学者和作家,林语堂走过了他漫长的 人生路。
林语堂翻译理论.ppt

文学作品的人,“须把翻译自身事业也当做一种 艺术”。
——(同上,第330页—第331页)
三、从译者的基本素质方面对比分 析两种中译本
例1.“Come in,” said the woman, greeting him with a smile that was spoiled by her black teeth.He went into the barely furnished hall, and still there was no Silverscreen.
• 借用理论: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从林语堂翻译理论对比Moment in Peking的两个汉译本
• 一、林语堂及其作品Moment in Peking
• 二、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 三、从译者的基本素质方面对比分析两种 中译本
• 四、从林语堂的翻译标准方面对比分析两 种中译本
• 五、总结
一、林语堂及其作品Mo941年,《瞬息京华》最早出版,由郑陀和应元杰译。 1977年,台湾德华出版社推出张振玉译本,名为《京
华烟云》。这个译本在海峡两岸畅销多年。两岸先 后据此拍摄的电视剧也均以此为题。 1987年,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最早在大陆推出张译本。 199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由郁达夫之子郁飞翻译 的《瞬息京华》。 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新版《京华烟云》 张译本据称该译本为林语堂之女推荐译本之一。 (摘自,林语堂英文名著 《京华烟云》尚无满意中译本,南方日报:2006年 03月24日)
(2)林语堂与Moment in Peking
•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
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仿照《红楼梦》 的结构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 勇的中国士兵”,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 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 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 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1975年, 林语堂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同上,第330页—第331页)
三、从译者的基本素质方面对比分 析两种中译本
例1.“Come in,” said the woman, greeting him with a smile that was spoiled by her black teeth.He went into the barely furnished hall, and still there was no Silverscreen.
• 借用理论: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从林语堂翻译理论对比Moment in Peking的两个汉译本
• 一、林语堂及其作品Moment in Peking
• 二、林语堂的翻译理论
• 三、从译者的基本素质方面对比分析两种 中译本
• 四、从林语堂的翻译标准方面对比分析两 种中译本
• 五、总结
一、林语堂及其作品Mo941年,《瞬息京华》最早出版,由郑陀和应元杰译。 1977年,台湾德华出版社推出张振玉译本,名为《京
华烟云》。这个译本在海峡两岸畅销多年。两岸先 后据此拍摄的电视剧也均以此为题。 1987年,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最早在大陆推出张译本。 199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由郁达夫之子郁飞翻译 的《瞬息京华》。 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新版《京华烟云》 张译本据称该译本为林语堂之女推荐译本之一。 (摘自,林语堂英文名著 《京华烟云》尚无满意中译本,南方日报:2006年 03月24日)
(2)林语堂与Moment in Peking
•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
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仿照《红楼梦》 的结构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并题献给“英 勇的中国士兵”,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 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 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全景式展现了 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1975年, 林语堂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语堂生平简介全英文ppt

《丑奴儿》 林语堂 译 少年不识愁滋味,
In my young days, I had only tasted gladness, 爱上层楼,更上层楼,
But loved to mount the top floor, But loved to mount the top floor, 为赋新词强说愁。
liberator, and linguist.
Life experience
• In 1919. at the age of 23, he received a halftuition scholarship to attend Harvard Universit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He married at this time and moved with his wife to the United States.
• He moved to LE Creusot, France, to study with other Chinese and to work for 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cademy(YMCA).
《瞬息京华》(Moment in Peking) 又名《京华 烟云》 《风声鹤唳》A Leaf in the Storm 《朱门》The Vermillion Gate 《啼笑皆非》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 《吾国与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生活的艺术》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武则天传》 Lady Wu
Moment in Peking
Moment in Peking is a novel originally written in English by Chinese author Lin Yutang. The novel, Lin's first, covers the turbulent events in China from 1900 to 1938, including the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er Uprising, the Republican Revolution of 1911, the Warlord Era, the rise of nationalism and communism, and the start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937-1945.
林语堂及翻译PPT课件

breasts. 句中“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但林先生凭借其深厚的语 言功底,选了“play about”和“sparkle”生动地体现 原文的“字神”,特别是“play about”采用拟人的手 法,不仅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风生袖底”,而且还暗示了 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从上可以看出林先生虽然反对“ 字译”,但他为了忠实于原著者并不反对对于单字的锤 炼
林语堂及其翻译思想
1
.
1.作者及作品介绍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 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 ,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 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 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 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 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 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 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林语堂于 1940年、1950年和1975年三度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的提名。
7
.
关于作品文本的选择
林语堂“明智地选择自己民族所特有的东 《孔子西的”智,慧不》遗和余《老力子地的翻智译慧中》国反映文中化国的的优古秀典代哲学的 论著;表作品。所以,因此,林语堂的大部分翻 《京华译烟文云本》和、英《文风声创鹤作唳的》选等择能都综合是折以射中出国中的国历历史文 化《和吾哲国史学与文的吾化小 民为说》背;、景《生活的艺术》、《苏东坡传》等反映
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 及手术的问题有正当的见解。
10
.
翻译标准之三方 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 第二是通顺标准 第三是美的标准
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 译者对中文方面的问题 是翻译与艺术文的问题
论忠实标准——译者第一的责任,就是 对原文或原著者的责任,换言之,就是 如何才可以忠实于原文,不负著者的才 思与用意。 “忠实标准”的四义:非字译、须传神 、非绝对、须通顺。
林语堂及其翻译思想
1
.
1.作者及作品介绍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 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 ,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 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 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 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 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 享年八十二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 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林语堂于 1940年、1950年和1975年三度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的提名。
7
.
关于作品文本的选择
林语堂“明智地选择自己民族所特有的东 《孔子西的”智,慧不》遗和余《老力子地的翻智译慧中》国反映文中化国的的优古秀典代哲学的 论著;表作品。所以,因此,林语堂的大部分翻 《京华译烟文云本》和、英《文风声创鹤作唳的》选等择能都综合是折以射中出国中的国历历史文 化《和吾哲国史学与文的吾化小 民为说》背;、景《生活的艺术》、《苏东坡传》等反映
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 及手术的问题有正当的见解。
10
.
翻译标准之三方 面
第一是忠实标准 第二是通顺标准 第三是美的标准
译者对原文方面的问题 译者对中文方面的问题 是翻译与艺术文的问题
论忠实标准——译者第一的责任,就是 对原文或原著者的责任,换言之,就是 如何才可以忠实于原文,不负著者的才 思与用意。 “忠实标准”的四义:非字译、须传神 、非绝对、须通顺。
林语堂ppt课件

堂 《瞬息京华》长篇小说
先 又名《京华烟云》
生
《风声鹤唳》 《朱门》
主 《人生不过如此》
要 代 表
《国学拾遗》 《苏东坡传》
作
《吾国与吾民》
《老子的智慧》
《生活的艺术》
7
林
语
堂
《新的文评》 《锦秀集》
先
《语言学论丛》 《语堂随笔》 《生活的发见》 《文人画像》
生
《新生的中国》 《啼笑皆非》
主 要
《第一流》 《语堂文集》 《语堂文存》 《林语堂经典名著》
代
《中国文化精神》
表
《爱与刺》
作
8
云》、《风声鹤唳》等文化
语 著作和长篇小说 堂 •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
学
先 •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 生 学,任校长
• 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
风》杂志
福
• 1966年定居台湾
建
•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 龙
研究教授
溪
•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 人
会长
• 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专攻语言学。
•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福
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 建
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 龙
任
溪
•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 稿人之一
人
•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 长
• 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
3
• 1934年创办《人间世》
林 •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 《吾国与吾民》、《京华烟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主要杂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