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有效课堂论文

合集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论文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论文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而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是实现学习方式多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过去以书本为主、以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理《物态变化》一节中。

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

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

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

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

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

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

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应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教材注重到了在每章、每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

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力争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这样既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科学情感。

以学生为主体 构建高效课堂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 构建高效课堂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爱学;提供给他们更多自己创造的空间使他们能学。

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文就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教师应如何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效课堂新课标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而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有效教学:一、创设宽松的问题情境,营造主动发展的空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启迪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

对学生来说,他们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思维才能活跃。

教师应注意把微笑与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有效地创设情境、提供诱因,使学生那些潜在的力求学好的内在动力变为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要,从而使其学好数学。

教师的催化、启动、加速功能突出表现在教师如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对知识发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钻教材、把握重难点,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过渡语和导语,自制一些直观的教具,借助信息技术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充分运用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都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科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科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科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 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再次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恰当地创设情境, 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 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另外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 要大力加强对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 努力实现由传统备课型向课堂教学设计型的转变.同时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一是以教师为主导, 二是以学生为主体, 三是以教材为主线, 四是以能力为目标.学生学习过程中, 只有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主观需要时, 才会对所学内容产生直接兴趣, 形成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首先要以科学表象为基础, 让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体验, 其次要重视激发思想感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强化第一印象, 上好序言课.好的开头, 是成功的一半, 科学教学入门, 需精心设计小实验、小魔术, 突出科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让学生带着幢憬进入科学学习的门槛.2.重视课题引入, 创设科学情境.精心采集筛选科学事实、生活现象、科学史料, 活化课题引入, 出奇制胜, 激发求知欲.3.把握好教学内容是发展兴趣的关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 教学进度的快慢要依据大多数学生接受水平, 适当编排, 不能操之过急.要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必须正视科学教学的难点和思维障碍.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有知难而上的意志,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现身说法, 找出症结, 通过实验、作图、比喻、迁移等方法, 及时进行疏通, 克服困难, 增长信心.4.通过不断设疑求思发展学习兴趣.“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得之则深”, 科学教学各环节中, 恰当设疑, 让学生带着问题实验, 带着问题听讲, 带着问题自学, 在渴求解答中激发思维, 获得成功的乐趣.5.重视学习成果的反馈, 激励学生进步.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使学生从中受到砥励和鼓舞.6.激发学科情感, 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亲其师”方可“信其道”, 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 学习目标意识不强, 对待学科的态度常常是“爱屋及乌”, 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 才能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情感.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 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 改“一言堂”为“群言堂”, 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 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 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教师手里, 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 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 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 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 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 引导学生会学.如此, 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 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优化课堂结构, 创造学生自主学习条件, 建立主体性科学教学模式, 避免教师“一言堂”, 提高科学课堂学习的吸收率.可采取:1.问题启发式: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探寻.即情境设问——实验探索——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应用提高.2.学导式: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释疑解惑.即自学——解疑——精讲——演练.3.反馈式:注重反馈, 逐步强化.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三、加强实验教学的主体参与程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主体性发挥, 是主体性科学教学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中怎样具体实施呢?1.变一般“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2.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做实验, 或让学生实验表演, 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实验中来.3.改进实验方法, 变更易找材料, 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 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4.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创意科学实验设计活动.四、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要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 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 根据教学需要, 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娱乐场、, 还应走向社区、农村、大自然.总之, 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 就教材, 教教材, 造成书本知识脱离实际.要大力开发教育资源, 使教学活动丰富多采.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 师生共舞、小组合作练习、同学互相帮助、个人自觉练习, 应成为当前普遍的教学形式, 也只有这样的灵活教学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五、教学手段要现代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 并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 由静止到运动, 由文字到声音图象, 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又可以使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 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 它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 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Authorware、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设计科学CAI课件实现“教师——信息媒体——学生”的主体互动模式.一方面, 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参与;另一方面, 借助多媒体, 有效地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互动, 提高互动频率和扩展教学信息的交流通道, 促进科学教学活动向学生学习成果的转化, 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课堂教学中永恒不变的原则。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这一原则,也成为了教学中长期研讨的话题。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呢?一、树立正确的好课观。

传统的评价观评价一堂好课,往往是看老师讲得精不精彩,而要真正在体现“学生主体”的原则,就应该转变观念,看看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怎么样。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提出评价一堂好课的“四个小”——学生的小脸通红;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

从这“四个小”可以看出,如今评价一堂好课,关键是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他们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的状态,是否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著名学者文喆也指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要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课”,所以,我们评价一堂好课重在看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

看学生参与的状态,参与的面是否广泛,参与的方式是否有效,参与的时间是否充裕;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是否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协作的氛围是否和谐;看学生思维的状态,是否敢于提问,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独创性;看学生情绪的状态,是否主动的,宽容的,愉悦的,能够自我调控的;还有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二、摆正教师的角色。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角。

而今,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的建立,信息社会的到来,推动着我国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要转变,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首先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法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

打造以学生为主初中语文有效课堂论文

打造以学生为主初中语文有效课堂论文

打造以学生为主的初中语文有效课堂课程改革实施多年后,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原因仍是来自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滞后。

即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大多数孩子,甚至与大多学生的学习方式相违背。

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错误或不当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那么如何提高语教学效益?如何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是我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

1 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1 有效教学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的地位,生怕学生学不懂,课堂上往往重视讲、霸着讲,长期以来,形成了“会讲”、“能讲”、“善讲”的习惯,而且语文老师几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而越来越会讲,越来越能讲,越来越善于讲,越讲越有味,越讲越拖堂,有的确实忘记了“是谁在读书?”“是谁在学语文?”这些基本问题。

还有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很少给学生一点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时间,有的虽然也安排了学生读书,但只是让学生草草读一遍课文后,就开始分析重、难点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十分困难,长此以往便感觉到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于是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时间一长,学生也就越来越怕读书,越来越怕学语文。

所以,语文教学中,学生一定要是学习主动者。

比如,在讲授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学生先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怎么写的?表达了什么?文章中有哪些优美的句子?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就不那么困难了,在课堂上也会得心应手。

1.2 有效教学强调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

语文教学要淡化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项或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鼓励、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项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只有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语文学习才能有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才能变为现实。

以学生为主体分组教学效果的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分组教学效果的论文

以学生为主体分组教学效果的论文以学生为主体分组教学效果的论文摘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

本文通过在体育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分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分组主体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前言《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质量与上课的教学模式有密切关系。

初中阶段很广泛地学习多种运动技能,如何结合这些运动技能,让学生更好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真正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考虑,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专心地学,认真地学,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由此,来探讨下初中生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组教学。

为了体现分组教学的质量效果,我对03级初一[3],[4]两个班来对照。

一个班实行分组教学,另一班实行传统教学,为了明确分组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方向,确定教学的内容、项目、考核,我对两个班在开学的头三个周进行掷实心球,立定跳远,50米跑三项的测验作了记录。

学期未再对三个项目测验来对照:传统教学班的合格率提高15%,分组教学班的合格率提高35%。

为了探讨分组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生理,体能的个性心理特征实际出发,从学生对象的实际出发,根据地方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建立分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积极锻炼。

对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分组教学的实施方法分组教学的目的为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分组上进行以下分组:1、在组织教学管理上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

按生理,体能和个性心理的区别,划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好处,在教学的量上能很好掌握,利于更好教学。

论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论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论文所属科目:语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语文教学新课堂湖南省娄底吉星小学姚海华近几年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高效课堂呼声日益高涨,“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高效课堂模式”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为此,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人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现将本人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抛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

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

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敢不敢问,愿不愿问,善不善问,取决于我们教师教学的成败。

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

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

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论文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论文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效率及怎样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始终是困扰学校、教师的根本问题,如何以《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优化;学生;主体意识;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2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普遍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这就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为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不但要更新教师的观念,还要更新学生的观念,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来说愿意上你的课,并且有很大的决心去学好你所教的课程。

一、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绝对不是简单的知识接收器,教师不可能用机械的方式把知识硬塞到他们的头脑中去。

无论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化成学生的知识财富,还是把知识转化成他们的能力。

一切知识的积累,都要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才能真正的变成自己的财富。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每一堂成功的课都必须有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投入。

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尽量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趣味性的问题,去吸引学生主动的思考、好奇地询问、热切的探索,从而达到情感的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讲《物质的量》这节课时,因为微观世界粒子非常抽象,学生很难想象。

为了讲清楚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的关系,我就引用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事物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提问:我们买大米是论粒买还是论斤买?学生答:当然是论斤买,一粒一粒买得数多少才够。

引发学生讨论:微观世界粒子非常小,是论“个”数方便还是论“堆”数方便呢?我想这样的效果肯定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并且强迫他们记下来要好得多,而且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如何构建一种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高效课堂,也成为了当下教育教学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其中,针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更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特点、兴趣点,从而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论文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和总结。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更多接触到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在线学习、游戏化教育等。

因此,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需要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工具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和学习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自主学习的实践:1. 推广数字化教育资源。

通过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筛选和整合,打造具有吸引力的课程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优势,支持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和学习。

2. 引入游戏化教学方法。

在教学资源和场景搭建方面,可以借助游戏化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度,通过课堂游戏、情境模拟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语文知识学习的乐趣和益处。

二、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在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中,除了要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外,还应该注意提高其语文学习的效用和质量,这也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 建立知识体系。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能够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将语文知识点、应用技巧等相互关联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

2. 引导性学习。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启发式思维,提出问题、提供素材,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3. 个性化学习需求。

小学生因年龄、学科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语文学习方面也存在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在新课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重视互相讨论,重视彼此交流,重视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理论才能以及创新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参与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步课堂效率。

为此,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理论,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培养学生自学才能历史新教材内容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假设干学习主题,这些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确实定,根本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历史主线明晰,学习主题明确,“难、繁、偏、旧”现象根本消除。

所以,很多历史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

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做好引导。

我在上新课前,先出示设计好的自学考虑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带着问题考虑。

学生自学完我所规定的内容后,我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然后对学生不能答复、不懂的问题进展启发、点拨,消除疑难。

这样学生在自学同时,自己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全班讨论解决问题。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本应是师生间进展平等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老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为了到达这个共同的课堂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间需要进展交往、对话和沟通。

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教的效果和到达最终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实在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教育的温暖,才会以学习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会积极地配合好老师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假如真正这样的话,那么这种课堂就必然是充满活力和生命活力的和深受学生欢送的本来意义上的课堂。

课堂应该转向,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和考虑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才能。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课堂效率[论文]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课堂效率[论文]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开发学生智力,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操作,去总结,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一、联系旧知,发现新知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因此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探究新知识。

例:教学小数减法的计算,可让学生根据小数加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去发现。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小数加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出示有关课题让学生板演。

1.53+0.62= 856-678=1. 5 3 8 6 5+ 0.6 2 - 6 7 8接着,根据板演内容,指一名学生口述计算方法,在学生已掌握了复习内容的基础上出示尝试题(新知内容):0.26-0.14= 3.67-1.89=0.2 6 3.6 7- 0.1 4 - 1.8 9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参与度,我这样进行启发:能根据已学知识直接试做的可直接解答,解答完后可随意看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内容(例题)后,再进行尝试。

顿时,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良好,很快完成了尝试题。

之后,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再组织学生探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相同之处:也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和本位相加后再减。

进行小数减法题计算的关键是:差的小数点要对齐被减数上的小数点来点小数点。

二、看书质疑,讲解重点课堂教学毕竟是学生学,如果仅由教师讲,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质疑讲解”呢?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构建高效课堂论文: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论文: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论文: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无疑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然而,这种作用应尽可能呈隐性状态。

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尽可能让学生出现在教学活动的前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如何体现这一点,在我们今天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我们实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先问后学,边学边问,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所谓“先问后学”,就是在学习新课的初始阶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依据自己的数学学习经验,对课程内容试着提出导向性的问题。

在新课学习之初,引导学生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发挥自己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此后,教师对学生在“先问”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出几个有价值的导入性问题,并鼓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边学边问”阶段。

学生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在了解“先问”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提炼已经提出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并尝试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自学中加以解决。

“边学边问”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渐入佳境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精细化、精密化的过程。

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明白提出问题对于搞好学习的特殊意义;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并乐于与同学探讨这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赞誉,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探究。

这一切对于激发学习热情,改善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先思后学,边学边思,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所谓“先思后学”,主要指在探究问题和学习例题时,要求学生用一张“探究纸”将答案盖住,先独立研究一番,在找到解决的思路,得到初步的答案,或遭遇不解的问题后,再对照课本进行比较性、系统性的学习。

数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于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

当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思考的乐趣,在读书前能够凭借自己的智力提前领悟书中将要讲授的知识;在老师讲解前,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理解知识的要点,掌握解题的方法,那种快乐感、成就感对学生的鼓舞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论文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虽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

因此就需要政治教师将学生的主体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以待商榷。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关系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

实际上,只有观念正确了,才能设计合理的教学,成功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水平。

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

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简单说来,就是要带着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用好、用活教材。

二、追求和谐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实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仍然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是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助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

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性 营造开放式语文课堂论文

发挥学生主体性 营造开放式语文课堂论文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开放式语文课堂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其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满足其主体成就感;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营造开放式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主体意识;教学模式;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要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当务之急就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使得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做教师已经八年有余,终于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真正的主人,终于将课堂定位准确,学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反观过去的教学,习惯了讲读和串讲,习惯了认真严谨不折不扣的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习惯了声情并茂去感染打动学生,习惯了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将讲台当成个人展示的舞台。

直到最近才突然发现,原来我一直都在越俎代庖,替学生做了太多本应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的事情。

终于明白我所做的一切努力为何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缺乏思考,毫无创造性可言,根本就不会活学活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教师的启发诱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事实证明,教师转变了观念,从课文的引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再到分析课文乃至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相互交流,学生就能从学会向会学转化。

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具备了学习能力,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在教学中要不断反思,不断调适。

我努力在下面几个方面努力:1.转变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对教师角色做了精辟的定位:“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同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论文

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论文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主体”摘要:笔者结合自己粗浅学识及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就钱梦龙老师”三主四式”中的”以学生为主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及运用,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和体验,以此请教于教育界前辈及同仁。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语文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是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以学生为主体”,其前提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切实把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能的竞技场,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变学生心目中传统的老师“要我学”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使其为了求知欲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体,并用兴趣去点燃智慧的火花。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应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意识到“我要学”。

要成功地教育学生,就必须充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就力求了解它的奥秘,掌握学习它的要领,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我要学”的求知欲。

据笔者了解,语文教学中,学生最讨厌从上课到下课,为了完成练习而平板、单调的“满堂灌”。

单纯地完成练习或应付考试的教学,必将会让学生走上被动的“要我学”的道路,很大程度上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而要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其积极地、满腔热情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乐知者”,为了兴趣而“我要学”,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以学生为主体”就应该让给学生“半张讲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尊重学生的愿望和合理要求,鼓励他们自学、自理、自治,鼓励学生敢于在班上表述自己的观点,在某些特定的时候,老师完全可以让给学生“半张讲台”。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论文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论文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创意法教育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为了使学生更能自主地学习,用创意法教育理念上好六年级数学课,显得尤其重要。

归纳有如下几点: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它包含“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

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恰当地提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

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粗心了!许多题目连中下等生都应该做得起来, 可练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错误的情况很多。

即出现所谓的“过失”失分现象。

学生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简单地归究为“学生粗心”。

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学中,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现行“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何充分发挥现行六年级数学现有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论文导读::而没有关注整体编程风格的统一。

又重申了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方法。

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思想已经有了全面改观。

论文关键词:关注,学生,主体,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老师与学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关注,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老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关注,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转型需要老师把数学教学更多地视为一个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格式。

因此老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一、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为使教学更加有效,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设计,它是最终目的是要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所以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来阅读教材。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这是有效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如:人教版九年级上24.4.《弧长和扇形面积》是介绍圆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问题的,因此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口问,学生口答)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1.半径为R的圆的周长是多少?圆的面积是多少?2.什么是弧?什么叫弧长?(小黑板)请同学们根据圆的周长C=2R独立完成下题:设圆的半径为R,则:1.圆的周长可以看作______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2.半圆(18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3. 90°、60°、1°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分别是_______.老师点评)根据同学们的解题过程,我们可得到: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扇形的定义:由组成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是扇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有效课堂
【摘要】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与互动”,单方面的发送信息和单方面的接收信息,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习的本质是“做”,没有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学习常常是无意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活动”构成过程要素,学生要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是成长中的生命。

教学中,巧妙设计主体体验活动,构建主体体验课堂就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

【关键词】学习主体;主体体验;有效课堂;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由三个重要因素构成:学生主体、知识客体、教师媒体。

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在认知活动中,如果能唤起认知主体的主体意识,就能充分调动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体与客体的交融。

实践证明:教学中,巧妙设计主体体验活动,构建主体体验课堂,就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

我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实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一、深挖教材。

找好切入点,架设课本与学生主体的桥梁。

学生是具有强大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没有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书本的生命力便无法体现。

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双智慧的手,为我们的学生架设起文本客体与学生主体的灵动桥梁,设法促进学生与课本的情感沟通,及时衔接学生的生活经历,让文本成为学生主
体体验的载体。

深挖教材,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实践主体体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认知主体的学习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途径。

二、整体构思,活化细节,巧妙设计主体体验活动形式。

做到“趣、动、新、实”。

1.使学生感兴趣。

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曾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可见兴趣的作用之大。

兴趣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求知升学深造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从事活动乃至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者如能在学习中感到趣味,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而心理学研究证明,愉悦的情绪会使人产生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问题的解决方式。

(1)融洽、纯化师生关系,诱发学生的兴趣。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3)发挥课堂阵地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4)开展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

”皮亚杰也说过:“智慧来源于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整体构思,活化细节,巧妙设计主体体验
活动形式,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教学过程富有趣味性、游戏性、可操作性,可以.团队学习:借鉴企业营销的“团队精神”,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培养训练学生的协同能力,团结合作精神。

可以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主动求索,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体验、感悟,尝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走进有意义的学习,使学习活动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3.创新学生的体验活动。

学生体验的“新”,即为新颖性、创造性。

因为,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事物总是更容易吸引人,更容易引起认知主体的关注。

学生在活动中,对那些“新”的内容、新的形式会更为敏感,从而更容易发现、注意和深入加工这些学习材料,从而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好,更有效率。

因此,在设计主体体验活动时,教师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

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设计具有时代性的、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体验活动,让学生真实的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样,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4.体验活动要有实效性。

主体体验课堂,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其归根结底是要让孩子们在积极愉悦的活动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省时、高效。

所以,主体体验要坚决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和那些看似热闹的繁华场面,把主题体验活动落到实处。

切忌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场面的繁华,而忽视了体验的本质与认知主体的习得效果。

因此,主体体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体现活动的趣味性、游戏性、可操作性的同时,还应切实落实实效性。

三、创设情境,循序渐进,让情感自然流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是成长中的生命。

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对待。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应着力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思维。

在主体体验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整合教材,整体构思,创设情境,循序渐进,让认知主体的真情实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流淌,先是细流,然后才是奔涌的清泉。

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

例如,《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在教学中,我出示了“小船”和“月亮”的图,让学生比较,找出相似之处,引导他们先说出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在他们发言的基础上,我说:“是呀,站在地球上看夜空里的月儿很小,因为它离我们太远了,站在海边看大海里的小船也很小,它们的形状又都是两头尖尖的,所以把月儿当作小船。

”我接着问他们:“小
女孩为什么觉得月儿像小船而不像香蕉、镰刀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住句子的内在意蕴,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我运用了动画录像,那低沉和谐的音乐及夜晚天空的美景,把学生带入梦幻之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

学生深化了对句子的理解,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读。

总之,深挖教材,巧妙架设文本与学生主体的桥梁。

整体构思,活化细节,创造性地设计主体体验活动形式,做到“趣、动、新、实”,使实践活动集趣味性、活动性、实效性、情感性、可操作性于一体,就能走进主体体验有效课堂,让认知主体在积极愉悦的活动中培养能力,达到理解、感悟、识记、成诵、习作等目标,使课堂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2]李镇西的《民主与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