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有效课堂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有效课堂

【摘要】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与互动”,单方面的发送信息和单方面的接收信息,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习的本质是“做”,没有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学习常常是无意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活动”构成过程要素,学生要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是成长中的生命。教学中,巧妙设计主体体验活动,构建主体体验课堂就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

【关键词】学习主体;主体体验;有效课堂;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由三个重要因素构成:学生主体、知识客体、教师媒体。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在认知活动中,如果能唤起认知主体的主体意识,就能充分调动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主体与客体的交融。实践证明:教学中,巧妙设计主体体验活动,构建主体体验课堂,就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我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实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一、深挖教材。找好切入点,架设课本与学生主体的桥梁。

学生是具有强大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没有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书本的生命力便无法体现。一堂好课,必须要有一双智慧的手,为我们的学生架设起文本客体与学生主体的灵动桥梁,设法促进学生与课本的情感沟通,及时衔接学生的生活经历,让文本成为学生主

体体验的载体。深挖教材,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实践主体体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认知主体的学习主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途径。

二、整体构思,活化细节,巧妙设计主体体验活动形式。做到“趣、动、新、实”。

1.使学生感兴趣。

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曾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兴趣的作用之大。兴趣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求知升学深造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从事活动乃至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者如能在学习中感到趣味,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心理学研究证明,愉悦的情绪会使人产生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问题的解决方式。

(1)融洽、纯化师生关系,诱发学生的兴趣。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3)发挥课堂阵地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4)开展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让学生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皮亚杰也说过:“智慧来源于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整体构思,活化细节,巧妙设计主体体验

活动形式,让孩子们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教学过程富有趣味性、游戏性、可操作性,可以.团队学习:借鉴企业营销的“团队精神”,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培养训练学生的协同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可以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求索,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体验、感悟,尝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走进有意义的学习,使学习活动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3.创新学生的体验活动。

学生体验的“新”,即为新颖性、创造性。因为,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事物总是更容易吸引人,更容易引起认知主体的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对那些“新”的内容、新的形式会更为敏感,从而更容易发现、注意和深入加工这些学习材料,从而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好,更有效率。因此,在设计主体体验活动时,教师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设计具有时代性的、新颖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体验活动,让学生真实的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样,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4.体验活动要有实效性。

主体体验课堂,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其归根结底是要让孩子们在积极愉悦的活动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的省时、高效。所以,主体体验要坚决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和那些看似热闹的繁华场面,把主题体验活动落到实处。切忌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场面的繁华,而忽视了体验的本质与认知主体的习得效果。因此,主体体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体现活动的趣味性、游戏性、可操作性的同时,还应切实落实实效性。

三、创设情境,循序渐进,让情感自然流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是成长中的生命。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对待。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应着力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思维。在主体体验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整合教材,整体构思,创设情境,循序渐进,让认知主体的真情实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流淌,先是细流,然后才是奔涌的清泉。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在教学中,我出示了“小船”和“月亮”的图,让学生比较,找出相似之处,引导他们先说出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在他们发言的基础上,我说:“是呀,站在地球上看夜空里的月儿很小,因为它离我们太远了,站在海边看大海里的小船也很小,它们的形状又都是两头尖尖的,所以把月儿当作小船。”我接着问他们:“小

女孩为什么觉得月儿像小船而不像香蕉、镰刀呢?”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住句子的内在意蕴,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运用了动画录像,那低沉和谐的音乐及夜晚天空的美景,把学生带入梦幻之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学生深化了对句子的理解,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读。

总之,深挖教材,巧妙架设文本与学生主体的桥梁。整体构思,活化细节,创造性地设计主体体验活动形式,做到“趣、动、新、实”,使实践活动集趣味性、活动性、实效性、情感性、可操作性于一体,就能走进主体体验有效课堂,让认知主体在积极愉悦的活动中培养能力,达到理解、感悟、识记、成诵、习作等目标,使课堂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2]李镇西的《民主与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