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乐文化提升师生艺术素养的校本研究》开题报告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658-《小学民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小学民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现状分析现在的学生对流行音乐趋之若骛,而对民族音乐却丝毫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近二十年来社会的发展,现代流行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各类媒体传播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学生对民族音乐听不到了、了解不到了而造成的。
长此以往,如果没有这些“祖国的未来”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与喜爱,那么民族音乐将会失去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课题提出的依据(1)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宝贵财富的依据:“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浏览祖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史,可以发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民族器乐更加精彩纷呈,艺术精品美不胜收,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一笔非常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
(2)《音乐课程标准》的依据:《标准》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3)实验学校现有资源的依据:实验学校教育理念先进,重视艺术教育。
有21位专职音乐教师,他们具有一定的民族音乐理论知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还具有一定的实施民族器乐教学的实际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民族音乐教育充满强烈的热情和使命感,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民族音乐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玉泉小学在建校初就成立了阳光体艺俱乐部,两所实验学校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民乐团,聘请校外知名的艺术家到学校担任民乐团团长,校内有能力有热情的教师辅助教学,共同负责开发民乐校本教材,力求以民乐团为契机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创造学校艺术品牌。
二、课题界定:本课题研究的是小学民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民族器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小学民族器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和小学民族器乐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包括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民族器乐社团的课程设置、教学、展示的一系列活动的研究。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民族音乐教育为数不多,目前,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课堂缺少小学民族器乐方面的拓展课程,课外教学缺少构思新颖的配套教材,民乐团训练缺少乐谱,演奏曲目一成不变,教学方法陈旧。
小学音乐老师开题报告
小学音乐老师开题报告尊敬的评审专家、领导和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音乐老师,今天我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即将开展的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音乐欣赏能力。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深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我希望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借助研究的力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地观察,我将分析和总结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改进措施。
首先,我将对专业音乐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国内外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最新理念和趋势。
其次,我将通过实地考察,观摩其他学校的音乐教学实践,以便对比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教学模式。
同时,我还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来源和影响因素。
在教学改进方面,我将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项目制学习,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也会尝试使用个性化教育的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同时,我还将通过开设音乐社团、举办音乐活动等方式,提供学生音乐参与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音乐体验和表现能力。
除了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外,我还会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音乐合唱及其他合作性的音乐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集体力量,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和团队意识。
最后,我将利用问卷调查和教学观察等手段,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成果表现,我将对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期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结一下,本次研究旨在寻找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我将通过研究相关理论和实际观察,探索并改进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
最终,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并且能够在音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自信。
音乐素质调研报告开题报告
音乐素质调研报告开题报告音乐素质调研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素质的培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音乐素质与个体的审美能力、情感表达以及思维能力等密切相关,对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音乐素质的调研和研究,对于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人们对音乐素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探索音乐素质培养的现状、问题和解决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具体调研内容包括:1. 对音乐素质的定义和理解;2. 人们对音乐素质的重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3. 音乐素质培养的现状和问题;4. 音乐教育在提高音乐素质中的作用和措施;5. 提出音乐素质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包含音乐素质定义、重视程度、培养途径等问题的问卷,并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被调查者进行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问卷回收数据,了解人们对音乐素质的认知和看法。
2. 实地观察:选择几所学校和音乐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
观察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情况,了解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访谈相关专家和教师,获取他们对于音乐素质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次调研,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 对音乐素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的整体情况;2. 音乐素质培养的现状、问题和不足;3. 音乐教育在提高音乐素质中的作用和效果;4. 提出音乐素质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这些结果将为音乐教育的改进和音乐素质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提高社会公众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确定研究题目和研究意图;2. 收集和梳理相关文献资料;3. 设计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案;4. 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5. 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6. 撰写调研报告。
传统音乐文化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开题报告.pdf
传统音乐文化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开题报告一、选题的依据、意义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选题的依据意义:传统音乐与当地文化、历史、地理、环境、自然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有乡地的地方特色。
它乡地的一些流传民歌、舞蹈、器乐演奏等式,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该地域的文化发展水平,是一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不少地区试探性的把乡土音乐被引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和课外音乐活动之中。
这一举措,具有深远的文化学意义和教育学意义。
这一举措使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得以继承和发扬。
理论、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现代音乐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传统地方音乐做为深感的文化积淀。
目前我国的地方歌曲的歌种有千余种,民间舞蹈音乐有近1500种,曲艺音乐有300余种;民间器乐乐种近百种,曲目有万首之多。
全国各地的地方音乐使用率都相当的高。
不管是一年中的固定传统文化的节日,还是在各种不定期的婚、丧、礼、祭民俗以及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中,都会使用当地的音乐进行表演表达情感。
尤其是那些流传最广、历久弥新的精典之作,如《平湖秋月》、《渔舟唱晚》等,人们都耳熟能详,开口即唱。
同时地方音乐以外的其他各种音乐门类,它们或者是在民间音乐基础上的发展擅变,或者将民间音乐作为本体音乐的材料构成新的音乐类型。
拿内蒙古的地方音乐举例,如果说80年代德德玛老师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之夜》等歌曲是在内蒙古地方音乐-长调基础上的初步改良,加以德德玛老师浑厚的女中音演唱,使人们感受到蒙古族乐曲的悠长、绵软而受到大家欢迎。
而如今的凤凰传奇组合演唱的《草原上的凤凰》,则是在长调的基础上的更深一步的引申,同时大胆的溶入了流行音乐的“明快”和“朗朗上口”等风格,而《自由飞翔》和《月亮之上》则是以蒙古族歌曲的浑厚、大气、高吭为主要特色,创造性的使用了现代“说唱”艺术与之结合,从而一时风靡大江南北。
听凤凰传奇的歌,仿佛听到了蒙古民族血液中流淌的博大、和美与至诚。
小学民歌表演教学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民歌表演教学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民歌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然而,传统的民歌教育方式存在着无趣乏味、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型的小学民歌表演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探究小学民歌表演教学的有效方式和策略。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实地观察、问卷调查、教学实验等。
三、研究流程
1.文献综述:对小学民歌表演教学现状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先前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实地观察:在多个小学中观察民歌表演教学的现场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反应等因素,为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基本参考。
3.问卷调查:针对多个学校的小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和教师对民歌表演教学方式和难度的看法和建议,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
4.教学实验:将小学生分组进行民歌表演教学实验,不同组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表演教学,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并通过评估工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
研究将会提供关于小学民歌表演教学的有效方式和策略,为小学教师提供教学方法的参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加有趣的民歌学习方式。
研究结果将会表明使用合适的民歌表演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在小学民歌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基于校本课程的小学民乐艺术教育研究
基于校本课程的小学民乐艺术教育研究作者:方静丽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05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大力推行校本课程是广大教师必需面临的新课题。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小学民乐艺术教育对有效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其团结合作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利用优美校园环境营造出了和谐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通过推进小学民乐教育,让学生更加了解与掌握民族器乐,从而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最后,在展示小学生民乐演奏的同时,弘扬了民族音乐,推广了学校整体的艺术特色教育。
关键词:校本课程;民族音乐;小学;艺术教育当前的小学生都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而对民族音乐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
究其原因,是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媒体对民族音乐的宣传与传播甚少,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得不够多,掌握的非常少,自然就提不起兴趣。
长此下去,我国的民族音乐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良好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编写教材,这就给了学校以及教师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和个性发挥空间。
那么,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小学民乐艺术教育就大有可为了。
一、以营造良好氛围为前提,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职欲望,让学生深入到音乐学习当中。
因此,要想让小学生真正融入民乐的殿堂,从中感受民乐的情感,首先就要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以营造良好氛围为前提。
1.有效运用校园广播在校园广播中,播放一些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陶冶与熏陶,体验民族音乐的美妙情感。
在清晨,广播中可以播放一些节奏缓慢的民乐,如:《江南春色》《姑苏行》等;在课间,广播中可以播放一些情绪欢快的热烈民乐,如:《百鸟朝凤》《三门峡畅想曲》等;在中午,可以轮换着播放民乐乐器的独奏曲,让学生初步接触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和风格。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对民族乐器介绍的教材,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进行一个直观形象的感受,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其参与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题目:民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初探
题目:民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初探文章摘要:民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够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真正实现学生和谐成长、个性化发展;教师职业化成长、专业化发展;学校教育深入化、特色化发展。
主题词:民乐校本个性化发展学校特色正文: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校本课程建设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强。
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及特色为目的,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利用校内外现有条件和可挖掘的资源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性课程。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形态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基础教育课程的有机整体,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进一步拓展,能够提高学校及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性,可以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开发课题。
民乐艺术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校立足于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依托民乐特色来开发校本课程。
民乐艺术的教学任务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民乐演奏家,而是通过学习一些简易的民族乐器的知识与技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得以开发并从中受益。
民乐艺术课程的全部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民乐的感受与实践、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民乐艺术聚集着民族艺术文化的精华,对学生进行民乐艺术教学,有懒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充分地体现我国民乐艺术自身的内在文化价值。
在强调弘扬本民族民乐艺术的同时,还要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民乐文化,从而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民乐艺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文化需求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各级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一种高雅艺术,音乐对人的精神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情感素质和文化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因此,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效果进行探究和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分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分阶段分层次探究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实践方法和优化策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探究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对学生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基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结果,提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建议方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以多样化的数据来源和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深入探究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效果。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可希望达到以下预期成果:1. 建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2. 分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3. 描述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方法和优化策略。
4.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探究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对学生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5. 基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结果,提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建议方案。
五、研究进度安排1. 阶段一:文献调研和理论研究(1个月)。
2. 阶段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2个月)。
3. 阶段三: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整理(1个月)。
小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题报告
小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音乐教育中逐渐远离和淡忘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教育,特别是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中,重知识轻文化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着,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相对弱化,而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则由于资金、场地、师资等的限制,逐渐弱化。
民族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欠缺。
而社会上的民乐热,只能是个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功利目的,不能达到普及、推广民族文化的目的。
随着新课程标准“弘扬民族音乐”理念的提出,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们美丽的湘西是歌舞的海洋,打击乐的世界。
浩如烟海、独特优美的民间音乐舞蹈绚丽多彩,灿若星辰,赏心悦目,且源远流长。
在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上,走出了何继光、宋祖英、龙仙娥等著名歌唱家。
湘西土家族苗族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演绎了瑰丽多姿的奇风异俗,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
优秀而古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的象征。
然而,如同世界大多数非物资文化遗产一样,面对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时,这些古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它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即遭破坏,传承延续困难,甚至濒临失传或消失。
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立足本校实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了这一课题进行教学研究。
让民族民间音乐走进课堂,让长期被忽视的本土音乐文化进入主流教育,把湘西本土的民间音乐及舞蹈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使民间音乐和儿童音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使学生得到别开生面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又能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为此,我们组织学校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民间音乐,在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进行民族高雅音乐的熏陶,润心悦情养德,和谐美好人生从音乐教育开始。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1)课题界定随着新课程标准“弘扬民族音乐”理念的提出,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音乐校本教研立项报告(3篇)
第1篇一、立项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当前的音乐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等。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推动音乐教育改革,我校决定开展音乐校本教研活动。
二、研究目标1. 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 改进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创新音乐教学内容,丰富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 构建音乐教育评价体系,全面评估音乐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1. 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提升(1)开展音乐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和研讨会,拓宽教师视野。
(3)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提升自身学术水平。
2. 音乐教学方法改进(1)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开展音乐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学效果。
3. 音乐教学内容创新(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校本音乐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2)引入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视野。
(3)开展音乐特色课程,如民族音乐、现代音乐、音乐剧等。
4. 音乐教育评价体系构建(1)制定音乐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全面评估音乐教学质量。
(2)开展学生音乐素养测评,了解学生音乐学习情况。
(3)建立教师教学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音乐教育相关文献,了解音乐教育发展趋势。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需求。
3. 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4. 案例分析法:收集优秀音乐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借鉴。
五、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2022年1月-2月)(1)成立音乐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音乐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音乐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音乐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一、课题名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中,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如果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们要帮助引导学生从理论法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叫深层的感悟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此项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素养的需要也是新型社会下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通过研究这一课题,加强音乐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主要作用。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秀音乐资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音乐素养研究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问卷调查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1.明确实验目的,搜集相关资料。
2.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讨。
3.通过认真学习,观看《音乐课程标准》等书籍。
提供研究参考、借鉴。
《创建民乐特色项目,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创建民乐特色项目,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布时间:2021-04-27T10:28:03.01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期作者:江婷婷[导读] 本课题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江婷婷中山市南头镇升辉小学广东省中山市 528427摘要:本课题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对小学创建民乐特色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课题的主要目标通过创建民乐特色项目,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就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而民乐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项,学习和发展民乐,对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爱祖国”的精神。
经过研究表明,师生在学习民族传统乐器时可以充分感受中国五千多年的民乐文化魅力,我们采取的有效策略是通过听、唱、写、创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如校园广播、课堂鉴赏、民族音乐、民歌传唱、创编民族调式等等。
本课题研究的进行,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了一批研究性的教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乐特色音乐素养传统文化一、创建民乐特色项目的意义。
(一)学习民乐对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民族音乐发展源源流长,民族器乐是中华历史文化长久积淀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所以,作为一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
因此我校在众多的乐器中,选择了民族乐器的学习。
以民族乐器学习,作为传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精神的突破口。
《民族文化进校园提升学生素养》开题报告
《民族文化进校园提升学生素养》开题报告(一)问题提出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
人之为人,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理性情感动物,有着独特的精神家园需要坚守。
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
由于不加以比较辨别的吸收,以至于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自己的文化精华,吸收了他人的文化垃圾。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符号,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和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小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悠久历史,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公共社会对传统的兴趣日增,对传统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神州大地,各种传统蔚然成风,但很多仅限于形式上的模仿。
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传统文化严重缺失。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经说过,传播中国文化不能一味钻进历史故纸堆,应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应与世界上其他文明接轨。
现阶段中小学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只是简单地、机械地经典文本诵读或者文本书写,这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重视对传统人文积极精神理念的传播,以传统文化为本、以时代精神为辅,融会提炼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国学教材”,引导和教育学生从用新视角去理解传统文化、传承国学。
(二)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研究如何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相统一、融合,探求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途径。
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有关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的情感,并且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基于校本课程的小学民乐艺术教育研究
基于校本课程的小学民乐艺术教育研究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小学音乐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民乐艺术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基于校本课程的小学民乐艺术教育研究,旨在为今后小学民乐教育的开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校本课程在小学民乐教育中的作用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教育实践特点,根据国家相关教育法规和课程标准(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制定的主题与课程。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
在民乐艺术教育中,校本课程的制定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学生的需求,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民乐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民乐艺术教育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
民乐艺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民乐艺术教育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艺术兴趣,扩展学生视野的途径,也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取替的重要内容。
三、基于校本课程开展小学民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展,可以使小学民乐艺术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推进小学民乐教育改革,既确保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同时也对小学教育持续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如何开展基于校本课程的小学民乐艺术教育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将小学民乐艺术教育纳入到校本课程规划中,并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2.教师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写符合校本课程的教材和课程内容,同时灵活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并配合运用音响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
基于民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立项课题开题报告
淄川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类别淄川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基于民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课题负责人张艳负责人所在单位淄川第一中学报告日期20XX年4月11日一、课题名称基于民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二、课题的提出。
[1]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当下及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本土音乐教育不能迷失自我,避免音乐教育在打破欧洲音乐中心论时,因为一味地强调多元而再次忽略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应受到重视,其中民乐是发展本土音乐文化非常重要的的一部分。
民乐浓缩了民族的历史和地域的风情,是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标志,中国民乐鉴赏教学是让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
要更好的继承和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首先要从学习当地民乐开始,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这就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教学发展多元文化的基础就是真正在我们的教学阵地,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山东省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实施意见(试行)》中提出了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明确指出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音乐素材,创造性地使用。
学校可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吸收本地优秀的民乐及民族音乐,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因此,我们从淄川区中小学民乐教学情况入手进行研究,对淄川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当地民乐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
首先,通过搜集整理我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正在使用的音乐教材发现,涉及山东民乐的内容很匮乏。
在小学的10 册教材中,每一册都有山东民歌的乡土教学单元,里面包含了山东的各种传统的民间音乐体裁以及近10首山东各地比较经典的民乐。
但在初中的 8册教材中仅有《百鸟朝凤》和《一枝花》两首山东民乐作品。
在全市使用的高中音乐教材(花城版)中没有一首关于山东的民乐。
其次,通过与教师座谈的方式了解到淄川区三个学段在音乐课中即使对有限的山东民乐内容也缺乏与之相关的教学指导用书和相关音像资料。
开展校园民乐课程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开展校园民乐课程提高学生音乐素质作者:因园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21期现在的学生对流行音乐趋之若骛,而对民族音乐却丝毫不感兴趣,其原因主要是近二十年来社会的发展,现代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各类媒体传播民族音乐的比例较少,学生对民族音乐听不到了、了解不到了而造成的。
那么,以弘扬民族音乐为目标,开展校园民乐课程,就大有可为了。
一、校园民乐课程的提出从民乐教育的发展来看,许多中小学校对音乐教育普遍重视,已将民乐教育作为开发学生智力资源,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实践证明,民乐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但由于过度强化“应试教育”,忽视音乐教育,民乐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使民乐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相对弱化,造成民乐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脱节。
由此看来,探讨民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为我国教育改革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刻不容缓的历史重任。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应将我国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结合我校现有资源:我校教育理念先进,重视艺术教育,有三位专职音乐教师,具有扎实理论知识、音乐文化底蕴深厚,民族器乐教学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对民族音乐教育充满强烈的热情和使命感。
二、校园民乐课程的实施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要想学生真正走进民族器乐殿堂,感受民族真谛,首先激发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1)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一些民族器乐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音乐地熏陶,感受民族音乐之美。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乐器,动手进行试奏,直观形象地感受民族乐器,激发参与学习民乐的兴趣。
(3)注重教师示范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来一段范奏,既能给学生提供直接地示范演奏,感染学生,又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民乐的热情。
基于校本课程的小学民乐艺术教育研究
基于校本课程的小学民乐艺术教育研究发表时间:2020-10-22T16:36:56.8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0期作者:李明蔚[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贯彻落实校本课程是全体老师必须面对的新难题李明蔚广州市番禺区锦绣香江学校 511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贯彻落实校本课程是全体老师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基于校本课程,推动小学民乐艺术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养成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一,通过运用美丽校园环境构造出和谐气氛,刺激出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通过推动小学民乐艺术教育,促使学生对民族乐器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从而更加喜爱民族音乐文化。
第三,在体现小学生民乐演奏的过程中,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小学民乐艺术教育研究前言:目前,小学生们都较为喜爱流行音乐,但是,对于民族音乐却没有任何兴趣。
从本质上来说,是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流行音乐被大众所传唱,媒体对民族音乐重视不足,学生们对民族音乐了解不全面,认知过于浅薄,自然而然不存在什么兴趣。
长此以往,我国优秀民族音乐将会丧失存在的意义以及发展的前提。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学校可以根据校园优势去制作教材,这给了学校以及老师足够的选择空间与发挥平台。
因此,基于校本课程,推动小学民乐艺术教育发展是十分有效的。
一、艺术教育对学生起的重要性作艺术教育不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素质教育落实的有效方式。
同时也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关键方式与内容。
小学艺术教育主要包含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教育工作,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人格品质的健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注重孩子们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符合学生对审美的需求、塑就审美观念,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我国唯美的瓷器、锦绣绸缎等这些艺术作品通常都会给大家带来一种民族自豪之情与骄傲情绪,能够刺激出学生对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喜爱,以及审美的追求与创新的激情。
音乐课程标准视域中的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以苍南初中民族音乐教学现状为例的开题报告
音乐课程标准视域中的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以苍南初中民族音乐教学现状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应该突出中华民族优秀音乐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认识和鉴赏能力,促进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苍南初中民族音乐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材选取不合适、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等,民族音乐教学的效果不佳,其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存在一定难题。
因此,研究如何改进苍南初中的民族音乐教学已成为必要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从音乐课程标准的视域出发,通过调查研究苍南初中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苍南初中民族音乐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拟从以下方面对苍南初中民族音乐教学进行调查和研究:1.调查苍南初中民族音乐课程实施的现状和情况,包括教材选取、教学内容与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状况。
2.分析苍南初中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3.探究苍南初中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教育制度、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原因。
4.提出苍南初中民族音乐教学的改进方案,包括教材的选取和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
具体地,将设计相关问卷,并对苍南初中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民族音乐教学的看法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通过采访苍南初中的音乐教师,了解他们对教学的认识和意见。
最后,综合以上资料,探究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案。
五、研究意义通过研究苍南初中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探究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
同时,也为教育部门和相关学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推动民族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市“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一般立项课题208《基于民乐文化提升师生艺术素养的校本研究》开题报告主持人:高金凤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我国的民乐文化浩如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有了“乐”和“音乐”这两个名词。
几千年来,民族音乐一直伴随着劳动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同时记录着他们的历史,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音乐人,受到世界音乐人士的瞩目。
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继承与发展会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以及民族精神的重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浏览祖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史,可以发现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民族器乐更加精彩纷呈,艺术精品美不胜收,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一笔非常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
《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因此,近年来,我国不少中小学也充分认真和重视音乐这一特色的育人功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营造以民族音乐为主的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从校园环境的布置到民乐社团的创立、民乐教本课程的开发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民乐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内涵的营养、激发潜能、陶冶美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整体艺术素质。
我校自1993年创建以来,就提出了特色兴校的口号,着力打造以民乐为代表的艺术特色学校。
二十年的发展之路,我校以民乐为代表的艺术特色已在市、区享有盛誉,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基于民乐文化提升师生艺术素养的校本研究”,旨在充分发挥音乐独特的育人功能,做到“以乐怡情,以乐养性,以乐启智”,同时将我校十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理论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使之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充分感受中国民乐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内涵的营养、激发潜能、陶冶美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整体艺术素质。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民乐”、“民乐文化”、“艺术素养”。
1.民乐:在本课题中是指我国的民族乐器,包括打击乐器(鼓、锣等)、吹管乐器(笛、箫、笙等)、弹拨乐器(琴、筝、琵琶、扬琴等)、拉弦乐器(二胡、板胡等);2.民乐文化:在本课题中一是指与民乐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民族器乐文化知识、民族器乐演奏技能、民族器乐经典作品赏析、民乐文化典籍的介绍与评析等);二是指民乐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历史价值和对人的精神世界及人格魅力的影响等。
3.艺术素养:从狭义的概念讲,艺术教育主要指艺术知识、艺术欣赏及艺术创作的教育。
从广义的角度,它还具有深层次的内涵,即艺术教育是一种诱导人的自识、启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也是引导一个人自觉地提高全面素质,自觉地完善道德、情感、人格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发展创造力的最好的教育形式之一。
而艺术素养是一个人对艺术基础知识的认知和修养,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其内涵包括艺术知识与技能、艺术学习与研究的过程及方式方法、艺术精神三个方面。
艺术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人们经过不断的学习感悟才能获得的。
艺术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使他们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
4.基于民乐文化提升师生艺术素养的校本研究:就是基于我校近年来在民乐艺术特色创建中所取得的成效。
充分发挥民乐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出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高尚的艺术情趣。
做到“以乐怡情,以乐养性,以乐启智”,同时将我校十多年来积累的经验、理论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使之形成浓厚的民乐艺术文化氛围,使师生充分感受中国民乐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内涵的营养、激发潜能、陶冶美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整体艺术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1.研究目标: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立足于我校近二十年的器乐特色学校的建设以及民乐队近年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在周边地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结合音乐独特的育人魅力,旨在通过此研究,创设全面、和谐、个性化的育人空间和环境,充分感受中国民乐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内涵的营养,陶冶美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整体艺术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研究内容及重点:1.理清中国民乐文化的发展史,深刻认识我国民乐文化;2.探究如何通过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布置来实现民乐文化对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3.通过民乐社团的活动、校园艺术节、文化节以及音乐课堂教学等平台探索民乐在育人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如何实现学科间的整合;4.探究音乐活动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乐,并在民乐的学习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精神的熏陶,从而实现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5.探究如何开发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借助器乐特色,营造和谐高雅的艺术气场,彰显民乐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乐在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怡情、明理、启智;6.利用学校艺术特色影响效应,探究如何寻求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互配合,共同育人的机制;7.整合艺术教育课程,优化艺术教育内容,创编具有学校艺术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一)课题研究的思路:1.根据音乐独特的育人功能及易于接收等特点,引导学生听音乐、学音乐、知音乐、懂音乐,积极营造具有浓厚的民乐文化特色的艺术氛围,激发广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喜爱上音乐。
2.通过音乐课堂教学与校级民乐社团活动的有效结合,拓展音乐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丰富艺术活动中,大量接触民乐,领略民乐的魅力,促进自身的审美情操与审美情趣的提高,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整体艺术素质。
3.通过让学生学习乐器,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用艺术点亮学生的智慧之窗,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逐渐形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健康的道德情操。
着力打造民乐为代表的艺术特色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实践性研究,通过反思、验证、探索出更有效的成果,加以推广。
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1.调查法。
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文献资料法。
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开发利用民乐文化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教育学、心理学中有关艺术育人功能方面的理论进行研究、挖掘、提炼,为我所用,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3.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研究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4.案例研究法。
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师生的艺术素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提升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举措,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具体分工本课题计划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周期为两年。
(一)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2月)1.核心组成员及学科分工洪正兵(语文)罗塘小学副校长宋贞东(数学)罗塘小学教科室主任姜华(语文)罗塘小学教科室教研员刘亚敏(数学)罗塘小学艺术室主任卫萍(音乐)罗塘小学向日葵合唱社团、葫芦丝指导教师张小明(数学)罗塘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竹笛社团指导教师肖慧(美术)罗塘小学扬琴社团指导教师王芳(语文)罗塘小学二胡社团指导老师郑丽丽(音乐)罗塘小学舞蹈、琵琶社团指导老师李燕(英语)罗塘小学古筝社团指导老师2.召开课题筹备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前期培训,做好思想动员工作;3.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介,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本校艺术特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可行性分析,撰写立项申请,进行课题申报。
(二)第二阶段:课题起始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1.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聘请专家莅临我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2.课题开题。
(三)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5年1月)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负责者:宋贞东)2.“学生喜爱的音乐”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负责者:刘亚敏)3.整理汇编校本艺术教材,制订教学方案;(负责者:张小明)4.开展音乐及民乐社团实践活动;(负责者:核心成员)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负责者:姜华)6.资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7.课题阶段小结,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出刊《三点水》专集。
8.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负责者为:李燕、肖慧、卫萍、郑丽丽、王芳)(四)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2月——2015年10月)1.整理资料,完成结题报告。
(负责者:宋贞东)2.编印课题研究成果集。
(负责者:核心成员)3.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负责者:高金凤等)六、相关保障措施1.以教科室牵头,坚持每月有活动。
通过多种途径定期发布活动信息及研究成果。
在罗塘小学网站开辟本课题研究专栏。
2.核心组成负结合负责的学科、社团,广泛开展校内外的研究活动。
总课题组做好协助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3.总课题组为各核心成员参加省、市、区教科研培训及课题研究活动负责向学校申请必要的活动经费并提供便利。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1.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我校在艺术特色学校创建较早的现状,依托校民乐队近几年来在省市区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及影响力,通过以民乐文化建设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师生在乐中启智,在乐中怡情,在乐中养性,全面提升师生艺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本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的民乐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充分发挥音乐独特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学乐、知乐、懂乐、爱乐中充分感受中国民乐文化的魅力、汲取传统文化内涵的营养、激发潜能、陶冶美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提高整体艺术素质,为推进学校整体发展奠定理论的意义与实践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