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
彼得纽马克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是由纽马克(Newmark)提出的翻译理论,它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
纽马克把翻译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满足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根据语义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语义翻译原则强调保持原文的语义,以实现准确的传达。
纽马克提出,翻译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翻译应尽可能保持原文的语义,而不是简单地把原文字句翻译成等值的译文字句。
因此,翻译应是一种意义的传递,而不是字面上的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要保持原文的重点和重点,以及原文中的意义,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原文字句翻译成等值的译文字句,这样会破坏原文的意义。
交际翻译原则强调调整译文,使之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纽马克认为,翻译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符合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这种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原文中的文体、句式、表达方式等来实现。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提出了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根据语义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了翻译理论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活动。
综上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提出了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满足翻译的两个不同要求:根据语义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根据交际翻译原则,翻译者应尽可能调整译文,使其与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它的出现,被认为是翻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了翻译理论发展的新思想和新活动,为翻译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PeterNewmark西方翻译理论
B. 在表达形式上,语义翻译是译文与原文 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声 畅地道, 简明易懂。
C.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语 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 重效果轻内容。
e.g.
Wet Paint! 湿油漆! 油漆未干,请勿触摸!
the letter --- the spirit
the words --- the sense
form --- message 他认为直译和意译都忽视了翻译应当 考虑翻译目的、读者的特点和文本的类 型。
各种翻译方法的差异:
SL emphasis
TL emphasis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直译 原文语言形式
意译 译文语言形式
语义翻译法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 翻译的优势
交际翻译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 势
理论基础
理论论述 以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
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为依据, 即表情功能、信息功能、感染功能。还 采用了弗哥茨基(Vygotsky)关于思维 的本质的观点来区分两种翻译:
“内心言语本身就是一种功能,而不是外在言语
的内在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内心言语才是纯 粹意义上的思维。”
据此,纽马克认为成年人运用语言的目 的和运用语言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是思 维,而不是说话或写作、交际或(自我) 表达。
A.每个人在思考的时候,总会有单词或句 子出现在脑海里,而不可能只是一片空 白。这说明,语言能表明人在思考,但 语言不等同于思维。
一、生平 二、主要理论
一、生平
彼得·纽马克,生于1916 年,是英国著名的翻译家 和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 多种欧洲语言的翻译工作, 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纽 马克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学 家,并担任英国语言学家 协会会长。他的主要兴趣 就是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把 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 相结合。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及翻译方法探究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及翻译方法探究导语:尼德兰语学者纽马克(Eddy Verheul Newmark)是当代翻译学界的重要研究者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纽马克翻译理论”。
本文将探讨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以及翻译方法,并分析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一、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是其翻译理论的核心之一。
他认为不同的文本类型具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因此翻译时需根据文本类型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
1. 叙述性文本叙述性文本着重于叙述事件、事实和观点。
在翻译时,翻译者应尽量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语气,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内容。
同时,应注意调整句子的顺序和篇章的连贯性,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2. 描述性文本描述性文本主要描述事物、情景和形象等。
纽马克建议翻译者通过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尽量呈现原文中的感官体验和形象感受。
同时,在翻译时也需注意调整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以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理解习惯。
3. 说明性文本说明性文本是指介绍和解释事物的文本类型。
在翻译说明性文本时,翻译者应确保准确传达原文中的信息,尽量保持说明的准确性和简明性。
此外,还需注意适应目标语言读者的认知和文化背景,确保翻译结果易于理解。
4. 议论性文本议论性文本强调作者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在翻译时,翻译者应尽量保持原文的立场和态度,并通过合适的修辞手法和语气来传达原文中的说服力。
同时,也需注意平衡原文的长短句和逻辑关系,以保持翻译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二、纽马克的翻译方法除了文本类型理论,纽马克还提出了一些翻译的实用方法,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1. 直译和意译的运用直译是指尽量保持源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逐词逐句地翻译。
而意译则是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表达方式,对源语言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纽马克认为,翻译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2. 文化因素的考虑纽马克强调文化对翻译的重要性。
在翻译时,翻译者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并将其考虑到翻译过程中。
彼得纽马克翻译新观念概述
彼得纽马克翻译新观念概述一、本文概述1、介绍彼得·纽马克及其在翻译领域的贡献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当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在翻译领域的贡献广泛而深远。
纽马克出生于1916年,拥有语言学和文学的背景,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并教授语言学和翻译学。
他的学术生涯丰富多彩,不仅在大学里担任教授,还积极参与翻译实践,为翻译界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见解。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集中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方面。
他强调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语义,同时也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在他的理论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传递。
纽马克还提出了翻译的五大原则,包括翻译的准确性、清晰度、流畅性、可读性和忠实性,这些原则为后来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除了理论贡献,纽马克还积极参与翻译实践,翻译了众多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
他的翻译作品既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又兼顾读者的阅读习惯,展现了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翻译技巧。
纽马克的翻译实践为其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为翻译界树立了榜样。
彼得·纽马克是翻译领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翻译理论的发展上,更体现在其对翻译实践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上。
2、概述文章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新观念,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观念,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彼得·纽马克是翻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的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出发,探讨其新观念的核心内容,包括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翻译的标准和评价等方面。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观念,本文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翻译观念,提高翻译能力,为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内容将围绕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新观念展开,首先介绍其理论背景和发展历程,然后重点阐述其新观念的核心内容。
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简析
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简析
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是一种从语言学、文学理论和社会学个体学的三者视角来对翻译进行检验和质疑的中心思想。
这一理论的核心原则是保留原文的内容。
如果写作者的信息没有完整地被传输到读者那里,那么,翻译就会失败,原文和译文之间就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
另外,应当把原文在文化-语言上的特色完整地传输出去,把一种语言重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却仍然能够令读者得到同样的感受和经历。
在翻译时,应当结合批评性和创造性,充分考虑所有相关文化背景,做出恰当地审美选择,保障读者能够从原文中得到精神引领的体验,而不是仅仅机械的字面翻译,因此,翻译者应当根据不同语境、不同文化背景对原文进行彻底剖析,从而进行相应的翻译工作。
综上所述,纽马克翻译批评理论强调了传播者必须不加改动完整地传输原文内容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翻译中必须考虑文化背景的重要性,而非仅仅机械的字面翻译。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语义对等性的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语义对等性,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语境、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语义对等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
语义翻译更注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力求保持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译文的交际效果,强调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联系
交际翻译的对等性
彼得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文本的类型和功能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对于信息型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技文献等,应该采用语义翻译方法,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对于表达型文本,如诗歌、散文等,应该采用交际翻译方法,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04
文化翻译理论
VS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是一种将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目标语言读者的过程,其原则包括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
详细描述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在目标语言中再现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内涵,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文化翻译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及在必要时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注释。
在实际翻译中,两种方法常常需要结合使用,以确保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够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功能。
01
02
03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关系
优点
交际翻译强调译文的交际效果,能够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交际翻译的对等性要求也提高了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直译的定义与原则
直译的原则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03
有利于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感受原文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语义翻译的优缺点
语义翻译的优缺点
01
缺点
02
可能过于强调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导致 目标语表达不够流畅自然
03
可能过于依赖直译,导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 言魅力和文化特色
04
可能过于追求准确性和忠实性,忽略译文的 读者感受和文化差异
要点三
文本类型分析
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译者需要对 原文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 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例 如,在信息型文本中,译者应注重信 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在号召型文本 中,译者应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 力。
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01
语义理解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强调语义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在机 器翻译中,语义理解是关键,机器需要通过对语言的分析 和理解来生成准确的译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并不是互斥的, 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方法结 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无论是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都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 言基础、文化背景知识和专业素养,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 准确性。
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语义翻译是指根 据原文的语义、句法结 构和表达方式,使用目 标语的对应词汇和结构 进行翻译,尽可能准确 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 息。
可能牺牲原文的艺术性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交际翻译可能过于注重信息的传递而牺牲原文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文化因素难以完全传递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交际翻译在传递原文文化因素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难以完全准确地传递文化信 息。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简析纽马克(Nida Eugene Albert Nida)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探讨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纽马克是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杰出代表,其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纽马克的理论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随后,文章将详细分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特点、优势与局限,以及两者在实际翻译操作中的平衡与选择。
本文还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纽马克理论在文学、商务、法律等领域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对翻译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文章将总结纽马克理论对翻译学的贡献,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背景纽马克(Eugene A. Nida)是20世纪最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者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在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基于两个核心概念: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这两个概念不仅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也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背景可以追溯到他对语言学、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深入研究。
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因此,翻译者不仅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还要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
语义翻译强调保持原文的语义内容和句法结构,尽可能传达原文的语境意义。
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那些重视原文形式、结构和修辞的文本,如文学作品、科技论文等。
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旨在使译文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原文。
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那些以信息传递和沟通为主要目的的文本,如新闻报道、广告、公文等。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比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比较和分析奈达(Eugene Nida)与纽马克(Newmark)的翻译理论,揭示两者在翻译理念、方法和实践上的异同。
奈达和纽马克都是翻译领域的杰出学者,他们的理论对现代翻译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奈达以其“动态对等”理论著称,强调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追求原文和译文在语义和风格上的对等。
而纽马克则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念,主张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本文首先概述奈达和纽马克的主要翻译理论,包括其核心理念、关键术语和具体应用。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两者在翻译理论上的共性和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如何影响翻译实践。
本文还将评估这两种理论在现代翻译实践中的适用性,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比较研究,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理解它们在现代翻译实践中的价值,并为今后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奈达(Eugene Nida)是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提出的翻译理论被誉为“功能对等”或“动态对等”理论。
奈达的翻译理论主要基于两个核心概念: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形式对等,也被称为字面对等,指的是译文尽可能地复制原文的语言形式,包括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
奈达认为,这种对等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文学价值的文献翻译,因为这些文献的语言形式本身就是其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奈达更加强调的是动态对等,也就是译文应该在传达原文语义和风格上达到对等,而不是在语言形式上。
他认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使译文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原文,因此,翻译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为了实现动态对等,奈达提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构,包括词汇选择、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调整。
Peter Newmark 西方翻译理论
(1)理论背景
(2)理论基础
(3)定义 (4)比较 (5)再发展
理论背景
直译 意译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F.语义翻译是一门艺术,只能由一个人单独承 担,不能有不准确的翻译,但由于造成了认知
意义和语用意义的走失,语义翻译译文一般不
及原文。
交际翻译是一门技巧,有时可由多人承担。由
于重效果,简洁明了,弥补了语义翻译中意义
的走失,又经过了适当的润色,交际翻译译文
一般优于原文。
适用文本
语义翻译:表达性文本或是重要的审美 性文本,其表达形式和内容一样重要, 那么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哲学、宗教、 政治、科技作品都用语义翻译。
Bao-yu played “Racing Go”with the other maids. This was a game in which you moved your Gopieces across the boar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row of dice, the object being to reach the opposite side before every thing else and pocket all the stakes.(David Hawkes &John Minford)
“内心言语本身就是一种功能,而不是外在言语
的内在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内心言语才是纯
粹意义上的思维。”
据此,纽马克认为成年人运用语言的目 的和运用语言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是思
纽马克-文本类型及翻译理论
交际翻译优点
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易于理解。
ABCD
语义翻译缺点
可能过于直译,导致译文不够流畅自然,有时甚 至出现生硬晦涩的现象。
交际翻译缺点
可能过于依赖译者的主观判断,导致译文信息传 递不准确或偏离原文意图。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适用范围
语义翻译适用范围
适用于文学、诗歌、法律、科技等文本 类型,强调对原文的忠实和准确性。
交际翻译
交际翻译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强调译文的流畅性和易懂 性。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新闻、广告、说明书等以传达信息为主的文本类型。
文化信息的传递
纽马克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 充分考虑原作中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尽可能地将其传递给目标语读者。
纽马克-文本类型及翻译 理论
• 引言 • 文本类型 • 翻译理论 •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应用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本文将介绍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及翻译 理论,探讨其理论背景、主要观点以 及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及翻译理论对于翻 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 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不同类型的 文本,提高翻译质量。
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01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及翻译理论提醒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原文的功能、 文本类型和交际目的,以确保译文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02
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译者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例如在翻译信息型 文本时,要注重语义的准确传达;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要注重原文的艺术性 和审美价值;在翻译号召型文本时,要注重译文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02
文本类型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教程》(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 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 f 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 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交际翻译理论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交际翻译理论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交际翻译理论是英国翻译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翻译理论,这项理论主要是针对目的语读者来说的,为目的语读者排除阅读及交际上存在的障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交际翻译理论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翻译中就要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以及交际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运用不同的语言翻译方法,意译法、减译法、增译法等,通俗易懂、清晰直接、规范自然地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促进不同国家文化交流。
标签:交际翻译理论;中国古典文学;文化交流;翻译方法交际翻译理论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的,他提出了两种翻译理论分别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法把重点放在原文的语义内容上,交际翻译法重点放在读者上。
本文重点介绍交际翻译,交际翻译理论的重点是关注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使用方式。
通俗来说就是不照搬原文翻译,根据语言文化,语用交际来进行易懂自然地翻译。
交际翻译理论要运用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去就要找到合适地翻译方法,不能照搬原文直译,要运用到意译法,根据情境,语用交际来意译,也要运用到增译法、减译法,这主要是根据目的语地语言习惯来适当增减进行翻译。
一、意译法交际翻译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就要注重目的语读者本身的语言使用习惯以及语言交际运用方式,可以采用意译法克服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困难,帮助目的语读者读懂并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意译法就是在翻译文本原文基础上,变换语言陈述方式,摆脱原文语言结构但是要符合原文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方法来翻译文本内容。
比如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提到的“铁槛寺”其实象征着死亡,是贾府暂时停灵办丧的地方,那么在对这一回进行翻译时不能直译为“建筑”或者“死亡”应该意译为“去天堂”,翻译出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符合西方文化对于“死亡”的理解,达到东西文化的共通之处,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
纽马克翻译理论
纽马克翻译理论纽马克翻译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家劳维·纽马克于1966年提出的,是对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进行思考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主张翻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不仅是为了传递信息,还包括对原文语境、文化背景和意义的理解与转换。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等效”,即在翻译过程中要寻求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最佳对等关系。
这种对等关系不仅仅是词语的对应,还包括语法结构、句子成分、篇章结构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对等。
纽马克认为,在译语中只有找到和源语尽可能相近的等效元素,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息。
纽马克翻译理论还注重对源语与译语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
他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单向转换过程,而是源语和译语之间的双向互动。
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源语的信息和结构来生成译文,同时还需要在译语中反映出自己的思维和文化背景。
这种双向互动使得翻译过程更丰富、灵活,使译文更贴近译者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另外,纽马克翻译理论还强调了语境的重要性。
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源语和译语之间的语境差异,并在译文中重新建立适当的语境。
语境包括文化背景、社会环境、语用规范等各种因素,影响着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因此,翻译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能够理解并恰当地转换这些语境因素,从而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通达性。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翻译思路和方法,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该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交互性,强调了译者对语境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使得翻译不再是简单的语义转换,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思维和沟通活动。
此外,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强调了译文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使得翻译不再受限于严格的对等要求,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翻译目的和接受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变化。
总而言之,纽马克翻译理论是对翻译过程中语言差异与等效关系的思考和研究,强调了翻译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考虑到语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该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使译者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源语的意义和信息。
纽马克提出的翻译策略
纽马克提出的翻译策略
纽马克提出的翻译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采用语言学家乔伊斯·纽马克所提出的“汉译英”翻译策略。
纽马克的理论是建立在“翻译对应原则”之上,该原则是一种基于语用学的翻译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保留语言的原意并尽可能地表达出原文的语义”。
纽马克的翻译策略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先把术语翻译成目标语;然后把构词翻译成目标语;最后把句子翻译成目标语。
首先,把术语翻译成目标语,这是翻译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翻译术语最容易出错的部分。
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策略,术语的翻译应基于术语本身,而不应仅仅依据句子上下文来翻译。
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术语时,需要深入了解术语的内涵,而不是简单的把术语理解为句子中的某一词语,而是要从整体上理解术语的意义,从而确保术语的准确翻译。
其次,把构词翻译成目标语,也就是把复杂的构词翻译成目标语。
这一步比翻译术语要复杂得多,因为构词中可能包含多个术语,而每个术语又有不同的含义。
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策略,翻译者需要分析词组的构成,并根据构成词组的语义,逐个翻译成目标语言。
最后,把句子翻译成目标语,这是翻译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策略,翻译者需要把句子中的每个部分分析清楚,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把句子中的每个部分翻译成目标语言,使句子在目标语言中保持原文的意思和结构,从而使翻译准确、流畅。
综上所述,纽马克提出的翻译策略包括:首先,把术语翻译成目标语;其次,把构词翻译成目标语;最后,把句子翻译成目标语。
翻译者在实施该翻译策略时,需要深入了解词义,理解句子的意思,把句子中的每个部分翻译成目标语言,从而使句子在目标语言中保持原文的意思和结构,从而使翻译准确、流畅。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电子教案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教程》(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 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 f 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 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Peter_Newmark_西方翻译理论
B.当一个人在听他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在 “思考”,否则,他就是在脑海里一片 空白的情况下去理解他人的话,而这是 根本不可能的。
C.人绝大多数时候都在进行思考。
与语义和交际翻译法的关系: 文本是书写的产物,有些文本以表达 作者的思想为主,语言的表达功能占据 了主导地位,信息功能退居其次,而社 会人际功能根本就不起作用,这时候一 般就采取语义翻译,即语义翻译多用于 文本与思维过程关系紧密相关,而且思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 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这两 个概念的提出,扩展了传统的直译和意 译的概念,为翻译研究指出了新的思路 和方向。正如纽马克自己所说,这是他 “对普通翻译理论的主要贡献。”
(1)理论背景
(2)理论基础
(3)定义 (4)比较 (5)再发展
理论背景
直译 意译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交际翻译:大部分信息性、祈使性、人际 性,部分审美性及元语言性文本。
如非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技文章、 公函、提供信息的书籍、教科书、报告、 政治宣传品、公告、标准写作、约定俗 成的交际用语、通俗小说的翻译等。
再发展
关联翻译法
在1991年,纽马克重新审视了语义翻译和 交际翻译,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概念, “关联翻译法”(a correla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2).translating metaphors
methods of translating metaphors
(1) reproducing the same image in the TL(在 目的语中重现相同的喻体)
e.g. time is money argument is war
(2)replacing the same image in the source language with a standard target language(用 目的语中标准喻体取代源语中的标准喻 体) e.g. to kill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杀鸡取卵 goose- he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教程》(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 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 f 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 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他将文本分为以下六种:(一)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 tion) 表达功能的核心是讲话人、作者。
语言表达功能的核心在于讲话人或作者运用这些话语表情达意,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
纽马克认为,从翻译的目的看,典型的表达型文本有:1、严肃的文学作品,包括抒情诗、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等;2、权威性言论,主要有政治人物的政治演说及文件等,法律法规文献,公认的权威人物撰写的科学、哲学和学术著作。
这些文本的权威性来自其作者的地位或可靠性以及他们的语言能力。
虽然这样的文本大多不具有言外之意,但往往带有其作者个人特征的"印记";3、自传、散文及个人信函。
当这些文本是作者个人情感的一种宣泄,当读者背景模糊时,便属于表达型文本。
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要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
以原作者为核心,既要忠实原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原作者的语言风格。
在这类文本的翻译中,译者不仅不容许对原文进行修饰和修正,而且必须尽可能以词、短语和分句作为基本翻译单位。
(二)信息功能(infor mative function) 语言信息功能的核心是外在的语境、话题的事实或语言之外的因素等。
典型的信息型文本涉及百科知识,其形式往往非常标准化,如教材、技术报告、报纸或杂志文章、学术论文、备忘录或会议记录等。
信息型文本由于强调"真实性",通常用不带个人特色的现代语言写成。
因此,在翻译信息型文本时,应遵循"真实性第一"的原则。
译者在语言应用上,可以不以原作为标准,而以读者的语言层次为标准,力求通顺易懂,必要时还可以对原文进行修正。
与表达型文本相比,译者有更大的自由度,比如当原文表达含糊、混乱或不确切时,译者有责任进行修改,以对目的语读者负责。
鉴于此,翻译信息型文本为主的对外交流材料时,可以不受原文结构的束缚,打乱原文的叙述顺序,采用自由的方式,以原文信息加以充实。
这种场合,由于许多信息资料通过翻译得以进一步整理,有时译者翻译的文本反而好于原文。
(三)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 呼唤型文本的对象是读者或被打招呼的人,意在号召读者们按照作者的意图去行动、思考、感受或作出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号召的受众不是个人,而是读者群。
呼唤类文本包括说明书、宣传资料、申请书、案情资料、通俗读物(寓教于乐的文本)等。
在动笔翻译前,译者要考虑原语的语言文化背景,以及目的语的语用效果。
例如,中国的菜名翻译是门深奥的学问,有一道菜叫"驴打滚"(蒸熟的江米裹上甜豆面粉),翻译成英文是glutinous ric e rolls with sweet been flour,翻译中假如出现"驴"(donkey)就要让英美人士费解了。
(四)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 审美功能即令人得到美感的语言。
这样的文本所用的手段第一是声音,第二是比喻。
此外,句子、小句、词语的节奏、平衡和对比也有作用。
审美功能存在于大部分文类,更是诗词、废话诗、童谣以及某些广告宣传不可缺少的。
(五)应酬功能(phatic function) 应酬语言用来与受话者保持友好接触而不是用来传递信息。
有些应酬话因文化而异,应该用标准的对等词来翻译。
(六)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是用一种语言来解释、标示、批评它自己的特征。
在这六种文类中,前三个是主要的。
这些文本类型,并不能完全截然分开。
很少有文本是纯粹的表达型、信息型或呼唤型文本,通常都是三种功能兼而有之,只是有所侧重而已。
大多数信息型文本或者从头至尾带有呼唤色彩,或者在一个单独的段落里用提出建议、观点或评判来表现呼唤功能。
表达型文本里也会带有信息。
至于抒发文本,则通常含有信息,而其呼唤成分就可多可少,批评家和翻译者对此往往见仁见智。
纽马克还指出,在翻译抒发类文本尤其是诗词时,抒发功能和审美功能常常有冲突。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纽马克认为针对不同的文本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标准,因此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重要的概念。
从文本的角度讲,表达型文本通常以语义翻译为主,而信息和号召类文本则主要采用交际翻译方法。
(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提出的背景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在翻译界长期围绕直译和意译争论不休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他认为,自公元1世纪以来到现在,沉醉于直译和意译争论的双方都忽略了翻译还应当考虑翻译的目的、读者的特点和文本的类型,争论双方都太过理想化。
纽马克承认忠实于原文还是忠实于译文的矛盾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永恒的主题,但他认为这种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为此,他采用了一个平底的V字形图形来表示各种翻译方法的差异:SL emphasis TL emphasis Word for word transla tion adapt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Faithful translation Idio matic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从上图可以看出,“字对字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和“归化”(adaptation)译文之间的差距最大,其次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再其次是“忠实翻译”(faithful tr anslation)和“地道翻译”(idiomatic translation),差距最小的是“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1,6]。
这八种方法是一个连续体,各种方法相辅相成,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
不过,语义翻译拥有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拥有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应该说是最理想的翻译方法。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1、从理论上讲,两者有很大的差异纽马克的语义翻译的意思是:"译者只在目的语句法和语义的限制内,试图再现原作者的准确语境意义"。
因此,语义翻译往往会尽可能地在目的语规定的范围内复制原文形式。
语义翻译把原文的词句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哪怕是原文出现歧义和错误。
纽马克说:"交际翻译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在目的语中再现原文读者感受到的同样效果”。
二者的区别显而易见,语义翻译较客观,力求保留原文的文化、词汇和句法特色,忠实于原文作者;而交际翻译较主观,以译文的可读性为主,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向读者群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交际信息。
为此,译者可对原作进行修正,但这并不等于说译者可以不尊重原语文本,毕竟原文本是翻译的唯一源泉。
2、在表达形式上亦有区别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最大可能地和原文形式贴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谐音效果。
如果原文语言偏离了原语文体规范,译文也应体现出来。
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语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重效果而轻内容。
以Beware the dog!为例,为了准确传达其讯息,应采用交际翻译将其译成"提防恶犬",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同时,语义翻译以较小的单词、短语或者从句为翻译单位,交际翻译以段落为翻译单位。
(三)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共同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运用不是绝对的,二者可以交换使用。
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不带文化特性,信息内容的重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同等重要,而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又与原文读者相当,就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应该说这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可以同时照顾到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
比如翻译重要的宗教、哲学、艺术、科学文献,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都会产生彼此相似的效果。
在翻译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同一篇作品中,有的部分须采取语义翻译,有的部分须采用交际翻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因此,没有绝对的语义翻译,或绝对的交际翻译。
三.关联翻译方法关联翻译法是指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紧贴原文翻译。
他对“重要”的界定是语言表示出特别有价值,特别有意义,特别必须或永恒的事物。
无论是对意义的取舍还是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都要以“重要“为标准。
紧贴翻译就是最贴近字字对译的翻译。
它要保持词的外延和内涵,不但要保留原词、词语的意义,还要保留其用法。
贴切是和准确、对等联系在一起的,紧贴的程度因上下问而异。
无论是对意义的取舍还是采用适当翻译方法都存在着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这一标准就是“重要”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