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绪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 (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1)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2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2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2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31)第九单元溶液 (35)第十单元酸和碱 (39)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45)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48)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51)常见物质的俗名 (53)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53)常见反应的现象 (57)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60)多功能瓶 (61)除杂 (62)鉴定 (62)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学习时集中精⼒,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法。

⼩编搜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初三化学知识点⼤全燃烧及其利⽤课题1燃烧和灭⽕⼀、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氧⽓发⽣的⼀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或空⽓)(3)温度达到着⽕点(三者缺⼀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薄铜⽚上的⽩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点;⽩磷的着⽕点低,应贮存在装有⽔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灭⽕的原理和⽅法(考点⼀)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的⽬的2、灭⽕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或空⽓)(3)降温到着⽕点以下。

3、液态⼆氧化碳灭⽕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4、泡沫灭⽕器的反应原理,利⽤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量的⼆氧化碳来灭⽕化学反应⽅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三、爆炸(考点⼆)①可能是化学变化(⽕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体(氢⽓、⼀氧化碳、甲烷)或粉尘(⾯粉、煤粉)与空⽓或氧⽓混合,遇到明⽕可能会发⽣爆炸;可燃性⽓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发⽣爆炸的危险④油库、⾯粉加⼯⼚门⼝贴有“严禁烟⽕”的标志:空⽓中常混有可燃性⽓体或粉尘,接触到明⽕,就有发⽣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的接触⾯积越⼤,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的⽅法(考点三)①油锅着⽕,⽤锅盖盖灭②电器着⽕,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花④酒精在桌⾯上燃烧,⽤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灾,将⼤⽕蔓延前的⼀⽚树⽊砍掉其它:A、⽣煤炉⽕时,需先引燃纸和⽊材,因为纸和⽊材的着⽕点⽐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的流通,增加氧⽓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扇⼦扇煤炉⽕: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着⽕点以下,反⽽增加了空⽓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化学九年级上册背诵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背诵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背诵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组成、性质及变化的科学,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作为初中化学的学习者,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化学九年级上册的背诵知识点。

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不发生变质时固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而化学性质是物质发生变质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2.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或分子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质量和电荷;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纯物质。

3. 元素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的特点是原子数目相同且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

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5. 酸碱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酸性物质具有酸味、能腐蚀金属、能转红蓝色石蕊试纸等特点;碱性物质具有苦味、能腐蚀动植物蛋白质、能转红蓝色石蕊试纸等特点。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其中获得电子的称为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称为氧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类。

7.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韧性等特点,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而非金属元素不具备这些特点,如氧气、氮气等。

8.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的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值,其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相对分子质量是指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质量的总和。

9.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数字和箭头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

化学方程式中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10. 浓度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的比值,通常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化学初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化学反应1、置换反应:(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2)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2、复分解反应:①碱性氧化物+酸→盐+水;②碱+酸→盐+水;③酸+盐→新盐+新酸;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⑤盐+碱→新盐+新碱。

必背化合价口诀(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1价:K+、Na+、H+、Ag+、NH4+;+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3价::Fe3+,Al3+;-1价:Cl-、OH-、NO3-;-2价::O2-、S2-、CO32-、SO42-;-3价::PO43-。

初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奇偶配平法(1)找出化学方程式左右两端原子数最多的某一只出现一次的元素,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将此最小公倍数分别除以左右两边原来的原子数,所得之商值,就分别是它们所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

(3)依据已确定的物质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推导并求出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将化学方程式配平为止。

2、归一法(1)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2)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

3、观察法(1)从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算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和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2)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直至配平。

4、最小公倍数法(1)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化学复习资料第1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创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群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XXX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别可浮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璀璨)、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讲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索普通步骤:提出咨询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办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能够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别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别能用来加热,别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普通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普通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九年级全册化学年级知识点

九年级全册化学年级知识点

九年级全册化学年级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九年级化学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年,本文将总结九年级全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元素和化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离子及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正离子和负离子。

2.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式。

3. 离子反应的判别:盐的生成与电解质的导电性。

4. 酸与碱的常见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

三、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 金属元素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强度。

2. 金属的提纯、提纯方法和金属的应用。

3. 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其防护方法。

四、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不导电、不导热、脆性。

2. 非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应用。

五、空气与氧气1.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

2. 空气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特性。

六、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的表示法:分子式、离子式。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表示。

3. 摩尔概念与实验中的计算。

七、溶液与溶剂1.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 溶剂的种类及其性质。

水作为万能溶剂的特性。

3. 浓度计算及其实验操作。

八、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概念和性质。

2.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应用。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判别方法。

4. pH值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九、氧化与还原反应1. 氧化与还原的概念和性质。

2. 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达式和实验判别。

3. 金属的氧化反应和非金属的还原反应。

十、重要化学元素1. 碳、氢、氧、氮、硫、氯等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2. 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综上所述,九年级全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离子及离子反应、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材料、空气与氧气、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溶液与溶剂、酸碱与酸碱中和反应、氧化与还原反应以及重要化学元素。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0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贝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oh-no3-c-硫酸根磷酸根铵根s-p-nh4+2、化合价口诀(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五氮磷三价铝;铜汞一二铁二三;二、四、六硫四价碳;三、许多元素有变价,四、条件相同价相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用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3)娴熟口诀常用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1价k+、na+、h+、ag+、nh4++2价ca2+、ba2+、mg2+、zn2+、cu2+、+3价fe3+,al3+hg2+、亚fe2+-1价cl-、oh-、no3-3.必须记诵的制备物质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实验室制备氧气二:(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4)实验室制法co2:2kmn04===k2mn04+mn02+02个2h===2h20+02个2kc===2kcl+个caco3+2hcl==cac12+h20+c02个zn+h2s04==zns04+h2个(5)实验室制备氢气:(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0===2h2十+02个(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04==fes04+cu(8)炼铁原理:3c0+fe===2fe+3c02(9)生灰水[ca(oh)2]的制备方法:cao+h20==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02个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按5个一句顺序诵读)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用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cao、naoh、ca(oh)2、kcl03、kcl、na2c03、nacl、浓硫酸cus0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存有颜色的液态,其他液态通常为白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根底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复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可燃性、能支持燃烧、能与某物质反响(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冷却后翻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后水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

假设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缺乏,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翻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O3。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氧气的性质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2、、氧气是一种比拟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①(黑色)C和O2反响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

②(黄色)S和O2反响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③(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响的现象是: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放出热量(用于发令枪)④(银白色)Mg和O2反响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高锰酸钾(KMnO4)是由钾元素、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注意:不能反过来说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因为多个氢原子和多个氧原子才能构成一个水分子)。

初中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初中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初中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初中九年级上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用途:灭火,温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H2O=H2CO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为紫色②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Ca(OH)2=CaCO3↓+H2O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钠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③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化学学习方法篇二勤于预习,做好课堂笔记无论学习哪一门学科,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这门学科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因此,这里提醒初二即将步入到初三的学生,可利用暑假将化学课本认真浏览一遍,相信书中的知识一定会吸引你的兴趣。

预习不仅是对课本内容的浏览和阅读,要带着疑问去预习,将自己在预习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预习适当完成一些练习。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再走进课堂学习,就更具针对性,听课的效率也自然会得到提升。

逐渐的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为了高效地学习化学,学生要努力培养对化学的“好感”。

首先,对化学课堂中的实验课,一定要认真看、认真学习,课下勤于思考,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还可以主动搜集一些与课本相关的化学小故事,通过这些方式逐渐建立起对化学的兴趣。

加强对化学公式、符号的记忆初中化学知识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内容比较繁杂。

所以下课花时间对一些公式和符号进行记忆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在学习化学时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化学用语。

初三阶段会学习到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物质,对于它们特有的化学符号,学生必须要牢记。

“元素”这一章所涉及的诸多元素名称、符号也应该熟记于心,这些都离不开学生下功夫去记忆。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实验观察的内容: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药品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的取用:①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药液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靠试管口,防止药液溅出浪费。

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给固体加热:①加热前先预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试管破裂;②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给液体加热:①预热、用外焰加热;②试管与桌面成45O角向上倾斜;③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防止液体溅出伤人;④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水流下使试管破裂。

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考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考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考点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变化物理性质胆矾蓝矾CUSO4 规定102KPa为标准大气压过滤蒸馏外焰内焰焰心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集气瓶配套毛玻璃毛面向下了解化学品标识药品取用药匙纸槽固体固体粉末溶液取用塞子向上标签朝手心量液(凹液面最低处)三种视角的不同滴管使用(配套)倒流,沾污试剂,腐蚀胶帽清洗酒精灯使用试管加热(1/3)检查气密性手捂试管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热涨冷缩,管子里压强增大,如果此时管子气密性不佳,则气就会漏掉,反之,则会从水泡中排出。

)试管洗干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燃烧匙红磷白磷混合物纯净物氮气制硝酸和氮肥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作保护气标准状况0°C 101Kpa稀有气体(惰性气体)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刺激性气体SO2 淡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四氧化三铁黑色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缓慢氧化实验室制氧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过氧化氢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排水法集氧高锰酸钾暗紫色工业制氧低温加压空气转变为液态蒸发液态氮沸点比液态氧低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膜分离技术富集氧的薄膜坩埚钳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运动物质由分子组成原子分子之间有间隔同一物质不同状态,体积不同,分子间隔不同热胀冷缩(受热分子间间隔增大)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结合成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分子模型(P50 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氨分子)比例模型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原子显中性电荷数量相同,电性相反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形容物质的组成成分元素符号书写规范氧硅铝铁氧碳氢氮钙元素周期表横周期竖族原子序数(方便查找根据核电荷数递增顺序)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带点的原子原子团叫离子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爱护水资源不溶性杂志可溶性杂质胶体吸附沉降杂质净水吸附沉淀过滤分离混合物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玻璃棒末端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水垢硬水钙镁化合物肥皂区分软硬水煮沸降低硬度沸石碎瓷片防止加热时暴沸实验室蒸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端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冷凝器冷凝水下进上出承接管锥形瓶1、如果上入下出,受重力影响只会集中在冷凝管下端,管内的空气无法完全排出,水无法完全充满冷凝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本文档将归纳整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重点知识点。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内容概述:
第一章重要化学概念
- 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方程式
- 常见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 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和式子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
- 分子的构成与性质
- 原子和离子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 化合价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和化合价的联系
第三章分子运动与热
- 分子运动理论
- 温度和热量
- 热传递的方式和热传递规律-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图
第四章空气中的氧气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氧气的制取和应用
- 燃烧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第五章酸、碱与盐
- 酸和碱的性质和分类
- 酸碱中和反应
- 盐的制备和应用
- 酸雨的成因及对环境的影响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金属的常见应用和冶炼
-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第七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应速率
-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 化学反应的控制
第八章碳与碳化合物
- 碳的性质和应用
- 碳的同素异形体
- 碳的化合价和共价键
- 碳的四类化合物和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的重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初中化学1-12单元知识点总结,中考生务必掌握!初中化学1-12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部都是重点,考点一定要吃透。

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纯净是相对的,不纯是绝对的。

2.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洁净的空气一定是混合物,纯净水是混合物,食盐是混合物。

3.干冰不是冰,水银不是银。

4.燃烧和爆炸都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5.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导电导热是物理变化,生锈和腐烂是化学变化,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气体是物理变化。

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通常情况下氮气不活泼,但那是通常情况,氮元素很活泼。

2.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3.氧气性质“较活泼”,不是“很活泼”。

4.稀有气体也是有化合物的。

5.氧气不可燃但可助燃,CO不可助燃但可燃。

6.三个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均为分解反应。

7.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不是任何时候大量呼吸纯氧气都有利于健康。

8.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9.氧在地壳中不止以单质存在。

10.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的,而不是一直不变的。

三、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以为0。

2.相对原子量和分子量都没有单位,是一个比值。

3.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为1,而是比1稍大。

4.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没有分子量,部分化合物如二氧化硅、碳化硅没有分子量,其化学式的意义仅仅说明了原子的个数比。

5.C02、S02、Ti02中均没有02分子。

6.食品和饮料的标签中标有X(元素符号)的含量,这个X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原子,更不是单质。

7.大部分金属单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但汞是液态,铯、镓熔点接近室温且容易处于过冷状态。

8.地壳中氧的含量位于首位,但空气中不是。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而不是铁,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钙而不是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钠而不是钾。

10.注意区分粒子、离子、分子和原子,粒子是后三者的合集,如:有两个电子层,外层8电子的粒子不一定就是Ne原子,也可能是02-、F-、Na+或Mg2+等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九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九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九上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2O表示水。

4. 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12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

5. 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所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6.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

7.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如:A +B → AB。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4.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1. 氧气(O2):无色、无味气体,支持燃烧。

2. 氢气(H2):无色、无味、最轻的气体,可燃烧。

3. 水(H2O):无色液体,生命的基本物质,可溶解许多物质。

4. 碳(C):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石墨和金刚石。

5. 铁(Fe):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四、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1. 燃烧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热量和光,如甲烷燃烧:CH4 + 2O2 → CO2 + 2H2O。

2. 腐蚀反应:金属与环境中的水和氧气反应,形成金属氧化物,如铁生锈:4Fe + 3O2 → 2Fe2O3。

3. 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

五、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室安全: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使用防护装备。

初中化学九上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九上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走进化学世界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①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②测容器:量筒(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③称量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④加热器皿:酒精灯。

⑤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二、空气1. 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 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①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②实验室制氧气原理:a. 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九年级上初中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初中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上初中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九年级上学期,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上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由相同种类的物质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

2.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常见元素有氧、氢、铁等。

3.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化学结合而成,形成新的物质,常见化合物有水、二氧化碳等。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1. 氧气(O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用于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

2. 氢气(H2):是最轻的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工、燃料等领域。

3. 水(H2O):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合物,重要的溶剂和生命维持物质。

4. 硫化氢(H2S):有臭鸡蛋气味,有毒且具有剧毒性。

5. 碳酸氢根(HCO3^-):常见于碳酸盐类化合物,如碳酸氢钠(小苏打)。

三、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1.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3. 摩尔和摩尔比:摩尔是化学计量的单位,一摩尔物质包含6.02 × 10^23个粒子。

4. 原子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中的原子数量保持不变。

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1. 可燃性:某些物质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燃烧,如氧气、天然气等。

2. 稳定性:某些物质具有稳定性,不易发生化学反应,如氮气。

3. 溶解性: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如盐溶于水中形成盐水。

4. 导电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传递电流。

五、化学反应的速率和能量变化1. 反应速率:反应发生的快慢程度,由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影响。

2. 热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促进作用的物质,可以加速反应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级___________ 《专题1 空气》氮气(78% )氧气 (21% )一、组成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的总称)( 0、94% ) (体积分数)二氧化碳(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污染物质粉尘有害气体:SO2、CO、NO2 污染来源:煤和石油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污染工厂排放的废气与防治汽车排放的尾气建筑工地的扬尘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防治措施:汽车尾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城市居民该燃煤为燃气,采用集中供热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积极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空气质量的监测力度,实行空气质量日报制★空气质量日报: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氮气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焊接金属、填充灯泡等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化肥和硝酸三、用途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冷冻麻醉和超导体。

氧气供给呼吸:(如潜水、登山、医疗急救、宇航等)支持燃烧:(利用氧气易于与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如炼钢、气焊、宇航等。

作保护气,用于焊接金属、填充灯泡等稀有气体做电光源(通电后产生不同颜色的光)验电笔内充入的是氖气。

氙气用于麻醉;液氦冷冻机四、化学史: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五、重要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药品:红磷(过量)消耗尽空气中的氧气2、原理:3、仪器:集气瓶、燃烧匙、橡皮塞、导管、弹簧夹、烧杯、酒精灯4、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到集气瓶中5、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待冷却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中约1/5体积。

6、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7、注意事项①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降温减压、溶解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②红磷量不足: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测量值偏小④燃烧匙伸入过高:⑤装置气密性不好:⑥红磷燃烧时未夹上弹簧夹测量值偏大(集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⑦燃着的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8、不能用硫和碳代替红磷。

答:因为它们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同体积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使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几乎不变。

若用硫和碳代替红磷应把水改为NaOH溶液9、铁丝不能代替红磷,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10、实验的不足之处:(1)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时会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逸出,造成误差。

(2)在空气中点燃红磷会产生白烟,污染空气。

11、实验还可得出的结论是:氮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12、选择药品的要求:只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13、能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①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食品发生反应②无毒无害③价廉易制备④无色无味14: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各物质之间相互不发生反应,各自保持原物质有的化学性质。

如空气、稀有气体、盐水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

《专题2 氧气的性质》一、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降温加压,可变成淡蓝色液体,雪花状淡蓝色的固体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三、重要实验:空气中:无烟、无焰、持续红热、生成无色无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现象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无味可1、木炭燃烧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理:C+O2 = CO2 注意事项:燃着的木炭应由上到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便于充分利用氧气,较长时间观察现象)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现象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硫燃烧原理:S+O2 = SO2 注意事项:集气瓶中应预先放少量的水(溶解吸收产物SO2,防止污染空气)燃烧时燃烧匙中的硫为(液态)。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原理:2Mg+O2 =2MgO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原理:3Fe +2O2 = Fe3O44、细铁丝燃烧细铁丝应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锈和油污。

细铁丝应绕成螺旋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局部温度。

注意事项待火柴梗将燃尽时再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防止木梗过长消耗过多氧气集气瓶底部应预先放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问题: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即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答:①氧气浓度不够;②铁丝未用砂纸打磨去掉表面的锈或油污;③铁丝太粗;④未待火柴梗将燃尽时就伸入集气瓶中。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炸裂的原因有哪些?答:①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装少量的水②燃着的铁丝接触了集气瓶壁3、通过上述实验,可知燃烧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答:(1)与可燃物的本身性质有关;(2)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3)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四、两种反应类型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1、化合反应表达式:A+B=AB 特点:化合价不一定改变。

一定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定义: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2、氧化反应剧烈氧化---燃烧分类缓慢氧化例子: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特点:放热、不发光、缓慢3、两种反应的关系(1)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2)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专题3 氧气的制法》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采用蒸发的方法使氮气首先蒸发出来,余下的主要是液氧。

)二、实验室制法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粉末)或过氧化氢溶液(5%,无色液体)或氯酸钾(白色固体)原理步骤连、检、装、夹、加、收、移、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装置H2O2 :反应物为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

选择装置 KClO3 和KMnO4 :反应物为固体,需要加热。

选择装置验满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火焰立即复燃,证明氧气已满排水法:集气瓶内水被全部排出,有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证明氧气已满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氧气放置方法正放加玻璃片注意事项1、试管口应略下倾斜,防止药品里的湿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倒流炸裂试管2、伸入试管中的导管应刚过橡皮塞即可(有利于气体的排出)3、排水法:导管应放在集气瓶口(有利于水的排出)4、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应伸至集气瓶的底部(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5、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连续的并比较均匀的放出时再收集6、高锰酸钾做药品时,必须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7、实验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问题:1、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答:①装置漏气;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出现气泡就开始收集气体;③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没有伸到集气瓶底部;2、加入高锰酸钾,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成分可能有2种情况,选择一种情况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三、实验装置选择的依据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收集装置排水法(不易或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四、催化剂:1、催化剂必须满足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2、用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 在两只试管内分别加入20ml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只试管内加入1g二氧化锰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内反应速度加快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② 待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固体,干燥,称量固体的质量为1g③ 另取20ml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②所得固体反应速率加快★注意:①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②催化剂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③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④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⑤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

(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催化剂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氧化铜、红砖粉末)。

⑥ 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质量分数变大。

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五、分解反应表达式:AB=A+B 特点:化合价不一定改变。

六、思考问题:1、“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与“把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滴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哪种方法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答:前者过氧化氢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后者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很好,在导管移出水面之前松开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答:少量水会进入导管或试管。

并在导管中形成一段液柱。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试管炸裂,其原因可能是:答:①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未擦干;②加热时未先使试管均匀受热;③实验结束时先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④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⑤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专题4 水的组成》一、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液体40C时密度最大,为1g/cm3,标准状况下,沸点1000C,凝固点为00C二、水的组成(实验)1、装置:如右图2、现象:通电后,电极上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原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5、注意事项:(1)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水的分解速率)(2)应用直流电源6、18世纪末,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7、设计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

答:方法一:把新鲜的植物密封在塑料袋中,不久塑料袋中出现水珠。

方法二:直接从植物体中挤压液体。

《专题5 最轻的气体》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嗅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可燃性原理:2、化学性质注意事项:点燃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