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对蛋鸡影响

合集下载

光照在蛋鸡饲养中的应用

光照在蛋鸡饲养中的应用
在 长光 照 , 尤 其 是 逐 渐 增 加 光 照 时 间 的环 境 中性 成熟 提
① 计 算 出该批 鸡 到 达 1 9 周龄 末 的 日期 和该 日的 日照

早, 光 照时数 对母 鸡性 成熟 的影 响见表 1 。 表1 光 照时段 对母 鸡性 成熟 的影 响
时数; ②O ~ 3日龄每天给予 2 3 h 光照 , 4 ~ 7日龄的光照时数 为1 9 周龄末 的 日照时数加 7 ; ③从 7日龄开始 , 每周缩短 2 2 a r i n , 至1 9日龄末恰与当地的 日照时数吻合 ; ④此后每 周延长光照时数 , 使2 8 周龄或 3 0 周龄时达到 1 6 h , 此后不
昼 夜 变成 2 个或 2 个 以上 人 工昼 夜 , 光 照 和遮 暗的 时 间 比
在 自然条件下, 蛋鸡的产蛋率随春季 日照延长而逐渐 增加 , 随着秋季的 日照缩短而减少 , 规模化养鸡场冬季给 鸡补充光照 , 鸡照常产蛋 , 从而会消除冬季因光照不足蛋
鸡 的影 响 。蛋鸡 较 家畜 对 光 照更 敏感 , 阀值 较 低 , 雏鸡 在 0 . 1 4 I x 的光 照 下生 长 良好 , 产 蛋 鸡在 0 . 1 I x 光照 下 即 可产
2 0 1 3 年 ( 第 3 4 卷 ) 第 1 1 期
纛 南 富 牲 兽垒
照 在 蛋 鸡 饲 养 中 的 应 用
王 艳’ 。 张 川
( 1 . 河南省商丘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 河南 商丘
4 7 6 1 0 0 ; 2 . 商丘市畜禽改良站)
中图分 类号 : ¥ 8 3 1
文 献标 识码 : B
少, 性成熟期略迟 , 产蛋量稍有增加 , 红光有提高饲料利用
率 和 育 成 率 的作 用 , 对增重效果 也较好 ; 在 白光 下 鸡 好 斗 。蛋鸡需 要 的光 照标 准见表 2 。

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环境条件

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环境条件

温度调控的优化建议
保持适宜温度
蛋鸡在18-25℃的环境下生长性能最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产性能。在炎热天气,可通过 增加通风、喷水等措施降低舍内温度;在寒冷天气,可提高室温或采用保温措施来保持适宜温度。
避免温度波动
蛋鸡对温度波动很敏感,温差过大或忽高忽低都会对其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应保持舍内温 度稳定,避免大幅度波动。
低温会使蛋鸡的采食量增加,以补充能量消耗,但饲料转化率降低,增加养殖成 本。
低温环境还会使蛋鸡的骨骼、肌肉和器官受到不良影响,进一步降低生产性能。
02
湿度条件
适宜的湿度范围
相对湿度在50%70%之间是蛋鸡较 为适宜的湿度范围 。
湿度过高会导致蛋 鸡出现皮肤潮湿、 呼吸困难和生殖道 感染等问题。
湿度过低会导致蛋 鸡脱水、羽毛干燥 和呼吸系统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日照管理
为了保持蛋鸡的稳定生产性能,需要对日照进行管理。一般采用恒定光照制 度,即每天给予蛋鸡相同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同时,需要避免突然改变光照 制度和光照强度。
05
环境卫生与防疫
环境卫生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减少病原体数量,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从而减少蛋鸡的感染和死亡, 提高生产性能。
蛋鸡疲劳和不适。
03
光照均匀度
光照均匀度对蛋鸡的视觉和行为也有影响。光照不均匀会导致蛋鸡出
现视觉障碍和行为异常,从而影响其生产性能。
光照与产蛋周期的调控
季节性调控
在季节变化的情况下,需要调整光照时间和强度来调控蛋鸡的产蛋周期。在 冬季,需要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来刺激蛋鸡的产蛋;在夏季,需要减少光照 时间和强度来抑制蛋鸡的产蛋。

14+1小时光照程序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14+1小时光照程序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摘 要 : 试 验 选 用 固 始 商 品蛋 鸡 , 同 一 日龄 、 同一 批 育 成 鸡 1 8 4 2 0 只 分 为2 栋饲 养。对照组采用1 6 h 传 统光照程序 , 试
验组采用1 4 + 1 h 光照程序 , 研 究不 同光 产蛋 规 律 方 面的 变化 。 结果 表 明 : 与 传统 光 照
2 0 ] 3 年 第4 9 卷 螭7 蠲
A n i ma l P r o d u c t i o n・ 攒
1 4 + 1 小时光照程序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龙 红 芡 , 李 孝 法 , 宁 中华 ( 1 . 中国农 业 大学动物 科技 学 院 , 北京 1 0 0 1 9 3 ; 2 . 蛋 鸡 产 业 技 术 体 系信 阳 试 验 站 , 河 南信 阳 4 6 4 0 0 0 )
程序相 比, 1 4 + 1 h 的 光 照 程 序 提 高 了产 蛋 率 , 在1 4 9~2 9 9日龄 , 试 验 组 的 饲 养 日产 蛋 数 ( 1 1 8 . 5 8 个) 比对 照 组 的 饲 养 日
产蛋数 ( 1 l 4 . 6 6 个) 多3 . 9 8 个; 破 蛋率对照组和试验组无 显著差异 ( P < 0 . 0 5 ) ; 光 照稳定后 , 试 验 组 每 天 采食 量 ( 9 1 . 2 3 g )
光 照是 禽类 最重 要 的生态 因子之 一 『 1 _ ,相 对 于 其 他 环境 因子如 温 度 、 湿度 、 空气 质 量等 , 它 有 一个 独特 的特点 ,即光照 可 以促 使 家禽 性成 熟 。适 宜 的
光 照程 序可 以使 蛋鸡 达 到最大 的 生产性 能 。有 研究
用 于 光感受 器 , 光感 受器 接受 到刺 激后 , 通 过调 节相 关 激 素 的分泌来 间接调 节鸡 的性成 熟 。因此 光 照时

蛋鸡的光照管理

蛋鸡的光照管理

蛋鸡的光照管理1 光照对蛋鸡的作用原理光照对鸡的作用有两个方面:①促进生殖腺多种激素的作用;②通过光照周期循环作用使鸡体内所有机能的固有节律与明暗同步。

就是说,光照对鸡的作用是同步信号作用的刺激作用。

刺激作用的效果表现为开产日龄的控制和产蛋率的变化;而同步信号作用效果则表现为对排卵和产蛋时间的制约。

光照作用的机理一般认为,光线的刺激作用经视神经途径传至丘脑下部或直接透过颅骨达到松果体及丘脑下部,作用于光感器,刺激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GnRH 通过垂体门静脉到达垂体前叶,引起FSH(促卵泡激素)和LH(黄体生成素)的分泌,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发育的卵泡产生雌激素,促进输卵管的发育并维持其机能,使母鸡出现冠变红、耻骨开张等第二性征。

同时雌激素还能促进钙的代谢,亦利于蛋壳的形成,LH 则引起排卵。

在禽类生殖内分泌的变化和调节过程中,光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并直接影响生产性能。

在现代家禽生产中,这已成为控制鸡性成熟的主要手段。

光照对雏鸡生长前期(10周龄前)作用不大,12周龄后由于其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光照长度变化对其影响很大。

在蛋鸡产蛋期的光照管理中,产蛋期光照时数一般认为以不小于16小时为宜。

2 光照对蛋鸡的影响光照对鸡的性成熟、产蛋、蛋重、蛋壳厚度、产蛋时间、产蛋到排卵间隔、受精率、精液质量与孵化期及生理状况、活动、代谢及行为个方面都有影响。

2.1 关照时间对蛋鸡的影响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鸡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

育成期光照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时间过长则使性成熟提前。

过早成熟的鸡开产早,蛋重轻,产蛋率低,产蛋高峰持续期短。

若产蛋高峰时突然缩短光照则可降低产蛋率、增加死亡率,即使恢复原来光照,也很难短时间内达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2.2 光照强度对蛋鸡的影响过强的光照,可使鸡烦躁不安,造成严重的啄癖、脱肛、神经质。

光照突然增强,可使鸡群的破壳蛋、软壳、大蛋、双黄蛋、小蛋等畸形蛋增加,鸡的猝死提高,但光线太弱,可使雏鸡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

蛋鸡光照制度的原则

蛋鸡光照制度的原则

蛋鸡光照制度的原则蛋鸡光照制度的原则是确保蛋鸡在良好的光照条件下生活,以保障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以下是蛋鸡光照制度的一些原则和相关拓展内容:1. 日照时间和强度的调控:蛋鸡需要适宜的日照时间和强度来维持其生理节律和促进产蛋。

通常情况下,蛋鸡需要每天有12-16小时的光照,但具体要根据品种、季节和生产阶段进行调整。

对于居住在北纬较高地区的蛋鸡,冬季的日照时间较短,需要通过人工光源来延长日照时间,以确保其正常产蛋。

2. 光照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蛋鸡的视觉系统对光照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敏感,不同光照强度和频闪等因素会对蛋鸡的产蛋和行为产生影响。

因此,在蛋鸡舍内设置合适的照明设备,确保光照均匀且稳定,减少光照不足或过强对蛋鸡生产性能的负面影响。

3. 自然光与人工光的结合:自然光对蛋鸡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光是重要的原则。

然而,自然光的变化和不稳定性导致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人工光源来补充和调整光照条件。

因此,蛋鸡光照制度的原则是在自然光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光源来提供稳定和适宜的光照条件。

4. 光照调控的科学和技术支持:蛋鸡光照制度的制定需要科学和技术的支持,包括光照强度和频率的测量、光照调控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光照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科学的光照调控可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管理蛋鸡的光照环境,提高产蛋效益和蛋鸡的福利水平。

总之,蛋鸡光照制度的原则是为了保障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而制定的,其中包括日照时间和强度的调控、光照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自然光与人工光的结合以及科学和技术的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光照调控,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光照在蛋鸡养殖中的合理应用

光照在蛋鸡养殖中的合理应用

光照在蛋鸡养殖中的合理应用作者:喻智贤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20年第11期喻智贤(昆明市五华区畜牧兽医综合服务中心,昆明 650106)摘要:蛋鸡作为家禽养殖的主要群体之一,其产蛋率对于养殖效益影响显著,但蛋鸡对相应的光照周期、时间及对应的光源性质、强度都会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及反应性。

在蛋鸡养殖中,适宜的光照必不可少,它对于鸡的活动、代谢、发育及相应的生产力都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光照可有效刺激蛋鸡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其卵子的形成及排出,有效提升生产性能。

该文通过大数据及云处理等技术手段,论述蛋鸡光照管理方法。

关键词:光照;蛋鸡;养殖;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11.038Rational Application of Light in Laying Hens BreedingYu Zhixian(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WuhuaDistrict,Kunming City,Kunming 650106,China)Abstract:As one of the main groups in poultry breeding,the laying rate of layers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reeding benefit,but layers are sensitive and responsive to the corresponding light period,time,light source property and light intensity.In the breeding of laying hens,proper light is essential,which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ctivity,metabolism,development and corresponding productivity of the hens,especially the light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secretion of sexual hormones in laying hens,increase its egg formation and excretion,effectively enhanc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lighting management for laying hens by means of big data and cloud processing.Key words:illumination,layer,breeding,rational application0 引言我国是禽蛋消费大国,而蛋鸡作为禽蛋的主要生产载体,作用巨大,有效提升其产蛋性能成为研究重点之一。

蛋鸡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原则与方法

蛋鸡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原则与方法

蛋鸡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原则与方法光照控制是控制鸡群性成熟的主要途径,尤其在10日龄以后,光照对育成鸡性成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蛋鸡育成期的光照管理原则与方法。

1、蛋鸡育成期光照管理原则育成期光照管理原则是光照时间保持恒定或逐渐缩短,切勿增加。

光照制度要相对稳定,光照方案确定后,不应经常更换,要保持一定稳定性,最关键的一点是育成鸡舍的光照时间与产蛋鸡舍的光照要协调。

例如:若在育成期采用相当长的光照时间,而转入成鸡舍时日照时间是处在渐短的季节,这就会使产蛋高峰受到影响,鸡群不能达到应有的产蛋高峰。

2、蛋鸡育成期的常见光照方法育成期常采用的光照方法有三种,即自然光照法、恒定光照法和渐减光照法:自然光照法:此种方法为自然光照逐渐缩短使用。

这期间不要人工补光。

恒定光照法:此种方法为自然光照逐渐延长时使用。

查出本批雏鸡长到20周龄时当地日照时间,以此为标准,自然光照不足部分采用人工补光。

渐减光照法:从当地气象部门查出本批雏鸡到20周龄时的白天光照时间,再加上4小时,为1~4周龄的光照时间,5~20周龄每周平均减少15分,到20周龄时正好与自然光照长短相一致。

育成期每天光照的总时数,一般不应低于8小时。

3、光照对蛋鸡鸡群的影响据试验,光照从鸡群开食时每天22小时渐减至18周龄每天6小时,鸡的开产日龄为169天;而从开食至产蛋每天恒定光照6小时,鸡的开产日龄为158天,若恒定22小时,则开产日龄为151天;而光照从开食每天6小时渐增至18周龄每天22小时,鸡开产日龄仅139天。

密闭式鸡舍因不受外界自然光照的影响,可以采用恒定的光照,即0周~1周23小时光照,2周龄~20周龄恒定为8小时~9小时光照。

从21周龄开始使用产蛋期光照,密闭式鸡舍不应有漏光。

产蛋鸡与光照

产蛋鸡与光照

• 延长光照时间的刺激被鸡眼睛感知,将此 信息传递给大脑,然后大脑将此信息再传 递给下丘脑,促使下丘脑分泌更多的促性 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 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更多的促性腺激 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使得性腺发 达、并分泌更多的雌激素。雌激素可以促 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与生殖细胞的形成, 所以鸡的产蛋率增加。
• 人工补充光照一般采用不大于60瓦的清洁 白炽灯,并使用灯罩,注意保持灯罩完好, 每周擦拭灯泡1次。用40瓦灯泡时,灯泡离 地面1.5~2米,灯间距在3米左右,若安装 25瓦灯泡,其灯间距应为1.5米,食槽、饮 水器尽量放在灯泡下方,以便于鸡的采食 和饮水。
• 蛋鸡产蛋期间的光照强度以1平方米面积10 勒(或3瓦)为好,它有利于蛋的形成和蛋壳 钙化。光照过强会引起鸡பைடு நூலகம்不安,神经敏 感,导致破蛋增加。
产蛋鸡为何保持16小时光照? 并且禁忌减少光照时间?
• 实践证明,光照的时间长短与强弱,光照的颜 色与波长,光照刺激的起止时间,黑暗期是否 连续与间接,都会对鸡的活动、采食、饮水、 身体发育、性发育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必 须重视蛋鸡整个饲养期的光照时间实践证明, 光照的时间长短与强弱,光照的颜色与波长, 光照刺激的起止时间,黑暗期是否连续与间接, 都会对鸡的活动、采食、饮水、身体发育、性 发育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蛋鸡整 个饲养期的光照时间

蛋鸡光照的原则是在产蛋率上升期光照 时间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在产蛋高峰来临 前的2~3周,每天的最长光照时间要达到 16~16.5小时并一直恒定不变,在产蛋后期, 每天可增加0.5小时,至17小时。
• 密闭式鸡舍的光照应在原来每天8小时的基础上每 周增加1小时。连增两周后,改为每周增加半小时, 直至每天光照16~16.5小时,维持恒定不变。开放 式鸡舍,主要是利用自然光照,不足部分用人工光 照来补充。因此产蛋期光照时数,应根据当地日照 时间的变化来调节,日照短于光照时数的差数,应 采取人工光照补充。增加光照时间,以天亮前和日 落后各补一半为宜。较为简单的方法是:保证规定 的光照时间,早晚各开、关灯1次。若每天光照16 小时,则可在早上4:30 开灯,日出后关灯;晚上日 落后开灯,20:30关灯。这样每天的开关灯时间不 变,便于管理,不易错乱。

光照对蛋鸡产蛋的影响

光照对蛋鸡产蛋的影响

光照对蛋鸡产蛋的影响一、光照对蛋鸡产蛋的影响(一)光照对蛋鸡性成熟的影响1、性成熟是蛋鸡开产的标志。

2、光照时间的长短对蛋鸡性成熟有明显的影响。

(1)蛋鸡孵化出壳达2月龄前,性腺(即卵巢)的发育相对较慢,而其他组织和器官发育相对较快,故应保证较长的光照时间,以保证采食和饮水的需要。

(2)当蛋鸡达到2月龄后,性腺的发育明显加快,此时光照时间的长短对性腺的发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3)“阈值时数”的影响当光照时间在12小时以下时,抑制性腺的发育,光照时数越短,性腺的发育越慢。

此时,如每天光照时数超过12小时,则促进性腺的发育,光照时数越长,性腺的发育越快。

因此,每天12小时的光照时间即被视为小鸡性腺发育的“阈值时数”。

性腺发育加快的结果,导致母鸡开产过早,而此时母鸡的骨骼、肌肉和其他内脏组织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常导致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过短,产蛋率低,蛋小,产蛋量降低。

因此,早产对蛋鸡不利,产蛋母鸡应做到适时开产,严防过早开产。

(4)光照时间变化的影响“阈值时数”对处于从短光照时数到长光照时数变化的小母鸡来讲,有着明显的阈值效应。

而当小母鸡处于从长光照时数到短光照时数变化时,即便最初光照时数大大超过“阈值时数”,只要它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则“阈值时数”不起作用。

也就是说,小母鸡的性腺发育速度不仅与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而且与光照时数的变化趋势有关。

通常上升趋势有加快性腺发育的作用,而下降趋势则有抑制性腺发育的作用,且对性腺发育后期的作用明显大于性腺发育前期。

(5)防止性腺发育过快的光照控制措施可通过在生长期对蛋鸡进行光照控制来达到适时开产。

具体方法有二:一是使蛋鸡在性腺发育期处于低于“阈值时数”(一般为每日8—9小时)的光照环境中,以抑制性腺的发育;二是使蛋鸡处于光照时数逐渐缩短的光照环境中,同样可以抑制性腺的发育,防止过早开产。

3、光照时间对蛋鸡产蛋期产蛋量的影响(1)蛋鸡开产后,应逐渐缓慢增加光照时间,以促进产蛋高峰期的到来。

谈谈蛋鸡的光照管理

谈谈蛋鸡的光照管理

避免不良光照刺激
避免闪烁灯光
闪烁的灯光可能会对蛋鸡造成不良刺激,影响它们的生产性能。因此,应使用 稳定、连续的光源,避免使用闪烁的灯光。
避免强光直射
强光直射也可能会对蛋鸡造成不良刺激。因此,应避免使用强光直射蛋鸡的头 部或身体部位。
03
蛋鸡的光照程序
育雏期的光照管理
维持适宜光照强度
为使雏鸡充分活动,尽快熟悉环 境,在出雏后的第一周实行24小 时光照,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3-
光照强度
蛋鸡需要一定的光照强度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机能。一般 而言,育雏期蛋鸡的光照强度应保持在2-3瓦/平方米,随 着日龄的增加,光照强度也应相应增加。
光照设备的布置与维护
布置
光照设备应布置在蛋鸡舍的天花板上,使其能够均匀地照射 到所有蛋鸡。同时,应确保光照设备之间的距离均匀,以避 免出现光照死角。
02
根据生长阶段调整光照强度
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鸡需要的光照强度也不同。例如,育雏期蛋鸡需要的
光照强度较高,而产蛋期蛋鸡则需要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因此,应根据
蛋鸡的生长阶段适当调整光照强度。
03
使用遮阳措施
在夏季高温时,过强的阳光可能会对蛋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可以使
用遮阳措施来降低光照强度,如安装遮阳网或百叶窗等。
避免突然改变光照时间
突然改变光照时间可能会对蛋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调整光照时间时,应逐渐增加或 减少,以使蛋鸡逐渐适应新的光照时间。
适当调整光照强度
01
合适的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也有重要影响。过强的光照可能导致蛋鸡过
度兴奋,影响产蛋质量;过弱的光照则可能导致蛋鸡情绪低落,产蛋量
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此,适当调整光照强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蛋鸡的光照管理制度

蛋鸡的光照管理制度

蛋鸡的光照管理制度作者:柴桂香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5年第11期摘要:光照管理是提高产蛋鸡产蛋性能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技术之一.产蛋鸡对光照很敏感,采用合理的光照制度才能收到增产效果.蛋鸡发生开产过早、蛋重小,啄癖等现象,很大程度上都与光照管理不当有关.关键词:光照;管理光照与蛋鸡的产蛋率密切相关,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光照程序。

固定每天的开关时间,不得随意更改。

1 光照对蛋鸡的作用原理光照对鸡的作用有两个方面:①促进生殖腺多种激素的作用;②通过光照周期循环作用使鸡体内所有机能的固有节律与明暗同步。

光照作用的机理一般认为,光线的刺激作用经视神经途径传至丘脑下部或直接透过颅骨达到松果体及丘脑下部,作用于光感器,刺激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GnRH通过垂体门静脉到达垂体前叶,引起FSH(促卵泡激素)和LH(黄体生成素)的分泌,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在禽类生殖内分泌的变化和调节过程中,光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并直接影响生产性能。

在现代家禽生产中,这已成为控制鸡性成熟的主要手段。

光照对雏鸡生长前期(10周龄前)作用不大,12周龄后由于其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光照长度变化对其影响很大。

在蛋鸡产蛋期的光照管理中,产蛋期光照时数一般认为以不小于16小时为宜。

2 光照对蛋鸡的影响光照对鸡的性成熟、产蛋、蛋重、蛋壳厚度、产蛋时间、产蛋到排卵间隔、受精率、精液质量与孵化期及生理状况、活动、代谢及行为个方面都有影响。

2.1 关照时间对蛋鸡的影响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鸡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

育成期光照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时间过长则使性成熟提前。

过早成熟的鸡开产早,蛋重轻,产蛋率低,产蛋高峰持续期短。

若产蛋高峰时突然缩短光照则可降低产蛋率、增加死亡率,即使恢复原来光照,也很难短时间内达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2.2 光照强度对蛋鸡的影响过强的光照,可使鸡烦躁不安,造成严重的啄癖、脱肛、神经质。

光照突然增强,可使鸡群的破壳蛋、软壳、大蛋、双黄蛋、小蛋等畸形蛋增加,鸡的猝死提高,但光线太弱,可使雏鸡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

光照对三黄鸡产蛋率的影响

光照对三黄鸡产蛋率的影响

光照对三黄鸡产蛋率的影响前言光照长度比照明亮度重要,照明亮度对鸡的生长和性成熟关系不大,但可防止产生啄癖和对密闭鸡舍中饲养员工作有利。

产蛋期间每平方米面积有3~4W的照度即可,照明度要均匀,不要有看不见的地方,不可突然增加光照强度,这样容易惊群。

特别是当鸡处于产蛋高峰阶段,绝对禁止在鸡舍内打闪光灯进行拍照,否则第二天产蛋率就可能下来,并增加软蛋和破蛋。

至于光的颜色,具有长波的红光对生殖腺的刺激效果最好,其次是白光,具有短波的蓝色光对鸡的刺激起副作用。

一般在生产中使用白炽灯或日光灯作光源。

从节能的角度出发,英国绝大多数鸡场用日光灯,而且日光灯直射天花板,再反射到地面,光线十分柔和,鸡很安静。

灯具要定期清擦尘土保持干净,最好用电动定时开关器自动控制照明时间。

1合理调节鸡舍的光照鸡的视觉较为敏感,可见到波长400毫微米~770毫微米间的光线,与人眼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波长400毫微米~760毫微米基本一致。

鸡对光照色度也有色感,特别是在红、橙、黄光照下视觉较好。

据试验表明,利用不同的光照色度可改变鸡的采食、生长性能、啄斗以及性机能等。

红光能推迟鸡的性成熟,使鸡群安静,啄食癖降低,产蛋量有所提高,但受精率下降;黄光可使鸡的饲料报酬降低,性成熟延迟,蛋重增加,产蛋量减少,啄食癖增加;绿光可使鸡的增重率提高,加快性成熟,提高公鸡的繁殖力;蓝光能促进鸡的性成熟,提高增重率,增强公鸡的配种力,啄食癖下降。

光照时间及其光照强度也会对鸡产生不同的影响,长时间光照能促进鸡的性成熟,阻止鸡换羽,如冬春季适当增加光照可提高鸡的产蛋量;短时间、低强度光照在鸡的育肥期有利于体内脂肪积累,对鸡的育肥有利。

因此,适宜的光照对鸡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发挥均有着重要影响。

2产蛋期对光照的管理光照的管理的目的是以适宜的光照,使母鸡适时开产,并发挥它的生产潜力。

光照是蛋鸡高产稳产必可少的条件,必须严格管理,准确控制。

蛋鸡光照管理

蛋鸡光照管理

蛋鸡光照管理光照对雏鸡、青年鸡起到提高采食量,使体重达标、胫长达标的作用;光照对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鸡的眼睛和半透明头骨对光线的感受后,经过神经传导刺激鸡脑下垂体,从而使卵泡产生激素,促进排卵和产蛋。

因此光照可以提高鸡的新陈代谢,增进鸡的食欲。

光照能使鸡皮肤里T —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促进鸡体内钙磷代谢,使鸡的骨骼和蛋壳质量变得更好。

一、雏鸡、青年鸡光照管理:1、光照时间:1~3日龄时每天光照24小时;4~35日龄每天光照23小时;36~40日龄每天减少光照2小时;40日龄达到自然光照,如果每天光照时间小于12小时,建议黑夜12:00~1:00补光一小时,一直到5%产蛋率开始加光。

2、光照强度(以10平方米/间鸡舍为例):1~3日龄100瓦白炽灯泡,此时如果光线偏暗,幼雏视力较弱,不便采食、饮水;4~7日龄60瓦白炽灯泡;7~11日龄40瓦白炽灯泡;12日龄以上25瓦白炽灯泡。

2~16周龄生长阶段的鸡,光照强度以偏暗为好,一般为5~10勒克斯(10.76勒克斯相当于每平方米2.7瓦光照),只要不影响采食就可以了。

二、产蛋鸡光照管理:当鸡群5%产蛋后开始增加鸡群的光照时间,来促进鸡群开产。

过早的增加光照,导致鸡群性成熟过早,造成开产提前、蛋重偏小、上高峰慢、高峰期短、脱肛多、易瘫鸡、死淘率高、料蛋比高、淘汰鸡体重小。

鸡群光照时间的调节方法:随着光照的不断刺激,鸡群会逐渐的开产。

一般都是按0.5小时/周的幅度增加光照的时间,会取得很好的产蛋效果。

随着光照的增加,鸡群产蛋逐渐上升,依次类推,进行调节光照,直到增加到16小时保持恒定。

蛋鸡400天后可以把光照时间从16小时逐步调到17小时有助于提高产蛋率。

在伏热炎天最好黑夜12:00~1:00开灯一小时,能够让鸡吃上料、喝上水有助于降低死淘率和提高产蛋性能。

三、光照管理的注意事项:1、从育雏到蛋鸡淘汰全过程的光照制度要认真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光照时间。

饲养鸡的采光与日照管理

饲养鸡的采光与日照管理

饲养鸡的采光与日照管理饲养鸡的采光与日照管理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和高产的重要环节。

随着饲养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关注光照对鸡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正确进行饲养鸡的采光与日照管理,对于提高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首先要明确的是,鸡是白天性动物,它们对光的感知和接受与人类有很大的不同。

光对鸡的饲养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饲养鸡的采光与日照管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合理规划光照时间。

光照对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控制鸡的作息规律上。

一般来说,饲养鸡的采光与日照管理最好采用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相结合的方式。

白天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让阳光充斥在鸡舍内,提高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夜晚可以通过人工光源来提供照明,让鸡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的时间。

第二,合理安排日照强度。

日照强度是指日照光照射到鸡舍内的强弱程度。

日照强度不足会导致鸡群激素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

因此,合理安排日照强度,可以通过调整灯具的高度和数量,增减灯具的亮度来实现。

第三,合理布局光照区域。

鸡舍内的不同区域对光照的需求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产蛋鸡要求光照均匀,可以通过增加灯具的数量和增加光源的密度来实现;而育成鸡对光照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适当减少光照区域,以避免消耗过多的能量。

第四,饲养鸡的采光与日照管理要根据季节和地域的不同进行调整。

在冬季和北方地区,阳光照射时间较短,光照强度较弱,需要增加人工照明的时间和强度;而在夏季和南方地区,阳光照射时间较长,光照强度较强,需要适当减少人工照明的时间和强度,以防止鸡的生产性能下降。

第五,采取科学的光照控制策略,可以提高饲养鸡的生产性能和饲养效益。

例如,在重要的生产季节,可以通过逐渐增加光照时间的方式,逐步提高鸡的产蛋率;在非重要的生产季节,可以通过减少光照时间的方式,给鸡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便恢复体力。

综上所述,饲养鸡的采光与日照管理不仅仅是提供光照的问题,更是需要考虑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光照区域和季节地域等多个方面。

蛋鸡光照强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蛋鸡光照强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蛋鸡光照强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随着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农业生产已经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蛋鸡养殖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对于家禽养殖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光照是影响蛋鸡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旨在探索蛋鸡光照强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并为养殖业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一、蛋鸡光照对生产性能的影响1.光照对蛋鸡的产蛋率的影响光周期是影响蛋鸡产蛋率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光照周期下,蛋鸡产蛋率会增加。

当光照不足或过度时,蛋鸡的产蛋率会降低。

一般来说,蛋鸡产蛋率最佳的光照周期是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

此外,光照的强度也会影响蛋鸡产蛋率。

当光照比较强时,可刺激蛋鸡的性成熟和增加排卵的数量。

在明艳的日照下,蛋鸡的产蛋率往往比阴暗的环境中下降3%至5%左右。

2.光照对蛋鸡的食欲的影响适度的光照能够刺激蛋鸡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

良好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蛋鸡的食欲和充分的饮水,增加蛋鸡的体重抗病能力。

如果光照不足或者过多,会导致蛋鸡的食欲不振或者过度进食,增加消化系统负担,不利于蛋鸡的生长发育。

3.光照对蛋鸡的行为和生理生长的影响适量的光照可以促进蛋鸡的活动和运动,增强蛋鸡的肌肉和协调性,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

同时,充足的光照还会促进鸡的新陈代谢,增加鸡肉和鸡蛋的质量和产量。

4.光照对蛋鸡的行为和健康的影响日照强度适宜的环境下可以促进鸡体内嗜碱性磷酸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鸡的免疫能力等生理功能的正常水平,有助于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二、如何通过光照来改善蛋鸡生产性能1.光源的选择在蛋鸡光照中,光源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蛋鸡最喜欢的光源是白光,如荧光灯和白炽灯。

这些灯光能够提供光谱的全部光源,蛋鸡能获得足够的光线和热量。

2.光照时间的调控光周期是影响蛋鸡睡眠和活动的重要因素。

光照周期调节的不好,容易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性旺盛以及行为异常。

3.光照强度的调节适量的光照能够促进蛋鸡的健康成长和提高蛋鸡的产量。

蛋鸡开放式鸡舍光照管理的误区与对策

蛋鸡开放式鸡舍光照管理的误区与对策

避免光照强度过强或过弱
光照强度过强可能导致蛋鸡眼睛受损,而光照强度过弱则可能影 响蛋鸡的视力和生活习性。
使用适当的光照灯具
选择适合蛋鸡生长的光照灯具,以保证光照强度适中。
定期检查光照灯具
定期检查光照灯具是否正常工作,以确保光照强度稳定。
对策三:保持光照均匀度
01
02
03
避免光照不均匀
光照不均匀可能导致蛋鸡 出现视觉障碍和生活习性 异常。
详细描述
适宜的光照条件能够促进蛋鸡的新陈代谢,增强消化吸收能力,进而促进生长 发育。然而,过强的光照会抑制蛋鸡的生长,而过弱的光照则可能导致蛋鸡生 长缓慢。因此,合理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非常重要。
光照对蛋鸡产蛋的影响
总结词
光照对蛋鸡的产蛋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合理的光照能够刺激蛋鸡的产蛋欲望,提 高产蛋量。
详细描述
长时间的光照会抑制蛋鸡的生殖 激素分泌,导致产蛋量减少,同 时还会影响蛋鸡的免疫功能,增 加患病风险。ຫໍສະໝຸດ 误区二:光照强度过大总结词
强烈的光照会刺激蛋鸡的眼睛,影响其正常活动和产蛋。
详细描述
过强的光线会对蛋鸡的眼睛造成伤害,使蛋鸡感到不适,甚 至导致视力受损。此外,过强的光线还会干扰蛋鸡的正常活 动,影响其健康和生产性能。
蛋鸡开放式鸡舍光照管理的 误区与对策
汇报人: 2023-11-19
目录
• 光照对蛋鸡的影响 • 开放式鸡舍光照管理的误区 • 光照管理的对策 • 实际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光照对蛋鸡的影响
光照对蛋鸡生长的影响
总结词
光照对蛋鸡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光照能够促进蛋鸡的生长发育,提高 饲料转化率。
对策
在自然光照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应该采取人 工补光的方式弥补光照时间的不足。具体做 法是在每天清晨和傍晚用灯光照射一段时间 ,以刺激鸡的生殖系统发育和产蛋。同时, 应该注意控制好灯的亮度、色温等参数,避

蛋禽-灯光照明在蛋鸡养殖中的重要作用

蛋禽-灯光照明在蛋鸡养殖中的重要作用

蛋禽-灯光照明在蛋鸡养殖中的重要作用光照影响蛋鸡生理的机理:光照对家禽生殖内分泌的变化和调节过程的影响极为显著,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更是具有直接的影响。

其作用机理大致可以这么理解:一般认为禽类有两个光感受器:1.视网膜感受器--即眼睛;2.下丘脑感受器。

光线刺激经视神经到达下丘脑;另外,光线也可以作用于松果体及下丘脑。

下丘脑接受刺激后分泌促性腺释放激素,该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引起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发育的卵泡产生雌激素,促使母鸡输卵管发育并维持其技能,使母鸡鸡冠变红、趾骨开张等第二性征显现。

雌激素还能促进钙的代谢,有利于蛋壳形成。

排卵激素则引起母鸡排卵。

对蛋鸡生产有影响的几个与光相关的因素:光照强度:一般用lux来标示,根据鸡只日龄不同,20-30lux是家禽养殖中通常采用的标准。

由于光源数量、类型以及分布位置的不同,鸡舍里的光照强度差异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的经验是,要结合光源,运用科学的计算方式以及专业的照度仪进行测试,来确定鸡舍内灯光的高矮布局,间隔距离。

光照时间:不同的生长阶段,蛋鸡对光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且不同的鸡种,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相关标准可供参考,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光色:人具有三种感受受体,所以具有三色视觉,合起来人眼能感知的可见光谱波长为400—760nm之间,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引起人眼对光色的感觉不同,而鸡的可见光波范围跟人眼能识别的可见光波范围是不一样的。

鸟类是四色视觉动物。

它们的四种视锥细胞能够让它们看到红绿蓝和紫外光。

而不同的光色感知,也构成了蛋鸡对其的不同反馈。

1986年美国学者MarcO.North编制了一份图表,在此表中,他指出了这些颜色对家禽的某一性能和特征的影响。

频闪:频闪是指点光源光通量波动的深度,波动深度越大,频闪越严重,与电光源的技术品质有直接关系。

电子整流器不好、电压波动不稳;灯管老化,电网频率不稳都有可能造成灯的频闪,频闪效应危害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布时间:2008-9-9
在蛋鸡生产中,经常碰到一群蛋鸡不能进入产蛋高峰,表现为产蛋期短,经济报酬很低,常见原因综合分析如下:
饲养管理方面
1.饲养密度太大
由于受资金、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或者饲养者片面追求饲养规模,养殖户育雏、育成的密度普遍偏高,第一周的育雏密度一般是每平方米30只,而实际高一倍者比较普遍,甚至高2-3倍。

有的户从进鸡到转群上笼饲养密度不变,早期不能按时分群,6周龄的体尺、体重难以达标,直接影响育雏、育成鸡的质量。

在多年的蛋鸡生产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饲养密度为限制蛋鸡生产性能的首要因素。

2.通风不良
育雏早期为了保暖,门窗均封得很严,随着密度的增大,分泌物、排泄物的增多,粉状料的使用,羽毛、皮屑的脱落,舍内的空气极为污浊,雏鸡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发生流泪、打喷嚏、关节炎等,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鸡的质量。

3.鸡群均匀度差
由于育雏的有效空间严重不足,早期料桶、饮水器的数量不可能很多。

随着鸡龄的不断增加,鸡只体格的发育,在料桶与饮水器不增加的情况下,鸡只能分若干次轮换采食、饮水,每只鸡采食的数量、质量有所差异,造成鸡群均匀度差。

不同的疫病防治措施、不同的光照制度等因素,也是造成整栋鸡舍均匀度差,最终导致产蛋不见高峰的原因之一。

4.不同批次的鸡混养
个别养殖场(户),在同一鸡舍装入不同日龄的鸡群,由于不同的饲养管理,不同的疫病的防治措施,不同的光照制度等因素,造成整栋鸡舍鸡产蛋率偏低。

5.开产前体成熟与性成熟不同步
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均匀度低于80%,变异系数在10%以上,平均体重低于标准下限,见蛋日龄相对偏早,产蛋率攀升的时间很长,表现为产蛋高峰上不去,高峰持续时间短,蛋重轻,死亡淘汰率高。

另一种是均匀度低于80%,变异系数在10%以上,平均体重高于标准上限,见蛋日龄偏迟,全期耗料量增加,料蛋比高,经济效益低下。

6.产蛋阶段光照不稳定或强度不够
实践证明,蛋鸡每天有14-15小时的光照就能满足产蛋高峰期的需求,由于考虑到其它影响因素,现在普遍采用16小时的光照制度。

补光时一定要按时开关灯,否则就会扰乱蛋鸡对光刺激形成的反应。

电灯应安装在离地面1.8-2米的高度,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相等,40瓦灯泡,补充光照只宜逐渐延长,在进入高峰期时,光照要保持相对稳定,强度要适合。

7.产蛋高峰期安排不合理
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大约在25-35周龄,产蛋率一般可达90%以上,这一时期蛋鸡产蛋生理机能最旺盛,必须有效利用这一宝贵的时期,若在早春育雏,鸡群产蛋高峰期就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鸡采食减少,多数鸡场防暑降温措施不得力,或者虽有一定的措施,但也很难达到鸡产蛋时期最适宜的温度;再者是由于天气炎热,舍内需要使用人工降温或用湿帘降温,使舍内湿度增加,大肠杆菌适宜生长繁殖,鸡群易患大肠杆菌病,从而也容易导致蛋鸡产蛋难以达到高峰。

饲料质量问题
1.劣质饲料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饲料由于生产地区、单位和批次的不同,其质量也参差不齐,存在搀杂使假或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问题。

如果未对饲料中的原料加以检验分析,即按常规的营养成分含量及使用说明配制,喂鸡后就有可能出现产蛋不见高峰的问题;再者说,拿同一种料,养不同品种、不同羽色、不同体型的鸡,难以满足鸡群对代谢能、粗蛋白、氨基酸、钙、磷的需求。

2.饲料标签与内在质量的严重不吻合如果粗蛋白水平相对不低,但杂粕的比例偏高,饲料的利用率则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养殖户大多不注意这一点,不从总耗料、体增重、死淘率、产蛋量、料蛋比、淘汰鸡的体重诸方面算总账,而是片面的盲从于某种饲料的价格。

疾病侵扰
母源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非SPF疫苗的应用,使鸡只处于疾病的亚临床状态;免疫
程序混乱,生搬硬套书本上的或某公司、某研究机构的防疫程序,不能结合当地疫情制定免疫程序;对于能够在实验室监测抗体的疾病,没有进行科学的免疫监测,鸡群抗体上存在参差不齐现象。

传染病早期发病造成生殖系统永久性损害 (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使鸡群产蛋难以达到高峰。

免疫程序制定的基本原则是防重于治,对重点病、常见病、烈性病重点设防,疾病在变化,防疫程序也于动态中寻找平衡。

蛋鸡见蛋至产蛋高峰上升期相当关键,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非典型性新城疫、禽流感等最易发生,所以,免疫接种、预防投药相当必要,但这时往往又是养殖户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投资的高峰),常常因为免疫措施不力而导致鸡群发病,不能充分发挥鸡群的生产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