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基础理论介绍
犯罪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犯罪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处理等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统计学等。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行为及其相关问题,在当今社会,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因此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第一章犯罪学概论1.1 犯罪学的定义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处理等问题的学科。
1.2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犯罪行为、犯罪者、受害者、社会对犯罪的反应等方面。
1.3 犯罪学的发展历程犯罪学的研究历程自19世纪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包括古典犯罪学、正统犯罪学、现代犯罪学等阶段。
1.4 犯罪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犯罪学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统计学等,与这些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渗透。
第二章犯罪现象及其类型2.1 犯罪现象的定义犯罪现象是指社会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的总和,包括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和未经法定程序认定的不法行为。
2.2 犯罪现象的表现形式犯罪现象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盗窃、抢劫、诈骗、贪污、贩毒、走私等。
2.3 犯罪现象的类型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社会危害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财产犯罪、暴力犯罪、黑社会犯罪、经济犯罪等类型。
2.4 犯罪现象的影响犯罪现象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损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整体带来了不利影响。
第三章犯罪原因及其研究方法3.1 犯罪的原因犯罪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社会及文化环境、个体特征、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2 社会因素及其对犯罪的影响社会因素是犯罪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社会不平等、社会矛盾、社会文化传统等,这些因素都对犯罪有一定的影响。
3.3 个体因素及其对犯罪的影响个体因素是犯罪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包括个体的性格、人格、家庭背景、同伴影响等,这些因素对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犯罪学知识点梳理
引言概述:犯罪学作为一门研究犯罪行为及其原因的学科,旨在揭示犯罪现象的本质、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社会背景,以提供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犯罪的方法与手段。
本文旨在梳理犯罪学的知识点,以便读者深入了解犯罪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正文内容:一、犯罪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犯罪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犯罪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3.犯罪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派观点4.犯罪学的基本概念:犯罪、犯罪者、犯罪动机等5.犯罪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二、犯罪行为的类型和特征1.犯罪行为的分类:刑事犯罪、非刑事犯罪等2.犯罪行为的特征:违法性、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等3.犯罪行为的数量与趋势统计4.犯罪行为的时空分布规律5.犯罪行为的个体差异与群体特征: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三、犯罪的心理机制和原因分析1.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等2.犯罪心理机制的认知过程和行为表现3.犯罪心理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冲动性、暴力倾向、欺骗手段等4.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家庭环境、教育水平、社会压力等因素的研究5.犯罪的心理评估与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手段的应用四、犯罪的社会背景与环境因素1.犯罪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2.社会不平等与犯罪现象:贫富差距、社会排斥等问题的探讨3.社会支持与犯罪预防:社会福利、社会网络等的作用分析4.犯罪的空间分布与社会结构:城市犯罪、社区犯罪的研究5.犯罪的文化因素与价值观念:文化背景、价值观的影响分析五、犯罪学的应用与发展趋势1.犯罪学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应用:犯罪侦查、犯罪教育等2.犯罪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犯罪预防、社区安全等3.犯罪学的跨学科发展与创新:犯罪科技、犯罪数据分析等4.犯罪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刑警组织、联合国犯罪预防等5.犯罪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化犯罪、网络犯罪等新兴领域的研究总结:犯罪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旨在通过研究犯罪现象的本质和原因,提供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犯罪的方法与手段。
犯罪学原理
犯罪学原理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犯罪的成因、犯罪的类型、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等内容。
犯罪学原理是犯罪学的基础理论,它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犯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犯罪学原理强调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犯罪学原理认为,社会因素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社会环境的恶化、社会制度的不完善、社会文化的扭曲都会导致犯罪问题的加剧。
因此,我们需要从社会层面来思考犯罪问题,寻找解决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
其次,犯罪学原理强调个体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个体因素包括个人的心理、行为特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犯罪学原理认为,个体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内在原因,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行为特征的异常、社会关系的紊乱都会导致个体产生犯罪倾向。
因此,我们需要从个体层面来关注犯罪问题,加强个体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个体社会关系,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再次,犯罪学原理强调制度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制度因素包括法律制度、社会管理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因素。
犯罪学原理认为,制度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外部原因,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的漏洞、教育制度的失灵都会为犯罪行为的滋生提供条件。
因此,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来完善犯罪预防和控制的体系,加强法治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加强教育引导,提高社会对犯罪的容忍度。
总之,犯罪学原理是我们认识和解决犯罪问题的理论基础,它强调了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和制度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犯罪学原理,从多个层面入手,全面推进犯罪预防和控制工作,为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犯罪学基础知识
犯罪学基础知识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成因、犯罪类型、犯罪行为规律、犯罪预防与控制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需要对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有所了解,还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犯罪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犯罪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犯罪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
一、犯罪的定义和分类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所规定的罪刑法律关系的行为。
犯罪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违反法律、触犯刑罚、具有社会危害性、具有故意性或过失性、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相结合等。
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犯罪行为的对象,犯罪可以分为个人犯罪和财产犯罪。
个人犯罪是指以人的生命、身体和自由等作为犯罪对象的行为,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财产犯罪是指以财产作为犯罪对象的行为,如偷盗、抢劫等。
此外,犯罪还可以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罪、中罪和重罪。
轻罪通常指处罚较轻的犯罪行为,如盗窃、寻衅滋事等;中罪则是介于轻罪和重罪之间的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强奸等;重罪是指犯罪后果严重、社会危害较大的犯罪行为,如故意杀人、抢劫致人死亡等。
二、犯罪行为的成因犯罪行为的成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常常受到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1. 个体因素:个体的身体、心理和智力等因素可能影响其犯罪倾向。
例如,一些人具有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等特征,更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家庭教育、社会价值观等,它们对个体的犯罪倾向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的道德水平、法律意识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容忍程度都会对犯罪产生影响。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对其犯罪行为的影响。
例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就业率、教育水平等都会对犯罪率产生影响。
三、犯罪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犯罪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犯罪率的波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犯罪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犯罪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犯罪学教学大纲(一)2024
犯罪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犯罪学是一门涉及犯罪现象、犯罪心理、犯罪动机、刑事法律等多个方面的学科。
本文将详细介绍犯罪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犯罪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正文内容:一、犯罪学的基础知识1. 犯罪学的定义和范畴2. 犯罪学的历史沿革3. 犯罪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5. 犯罪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二、犯罪的形成与预防1. 犯罪的社会因素a. 经济因素b. 社会环境因素c. 家庭因素d. 教育因素e. 媒体影响2. 犯罪的个体因素a. 生物学因素b. 心理因素c. 个体价值观和道德观d. 社会交往能力e. 自我控制能力3. 犯罪预防的措施a. 刑罚和司法制度b. 社会福利和教育改革c. 社区治安管理d. 家庭和个人教育e. 活动与文化娱乐三、刑法与犯罪学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与原则应用2. 罪与刑的分类与构成3. 犯罪的刑罚与处罚方式4. 刑法与犯罪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5.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四、犯罪的心理学原理1.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a. 心理动力学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社会心理学理论d. 预防心理学理论e. 个体心理学理论3. 犯罪的心理动因a. 紧张与冲突b. 逃避与排除c. 欲望与满足d. 个体心理与人格特点e. 犯罪心理的独特性五、犯罪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1. 犯罪学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2. 犯罪学案例分析的常见模式3. 犯罪学案例分析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4. 犯罪学在刑事侦查和犯罪心理研究中的应用5. 犯罪学在社会治安和预防犯罪中的实践应用总结:本文以犯罪学教学大纲为基础,介绍了犯罪学的基础知识、犯罪的形成与预防、刑法与犯罪学、犯罪的心理学原理以及犯罪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犯罪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从而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专业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犯罪学理论
2.差异交往论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犯罪学大师E.H.萨瑟兰在解释妓女、酗酒吸毒、同性恋等越轨行为时提出来的。其要义主要包括:越轨行为是习得性行为,而非天生的,也非低智商或大脑疾病导致的;它是在与他人进行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学来的;一个人愈有机会和越轨者交往,则他表现越轨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学习越轨行为时的内容包括实施越轨的技术、态度、目的以及合法化倾向等。萨瑟兰的理论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青少年犯罪研究,其思想与中国的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非常契合。
(二)社会过程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经历是犯罪行为的主要的决定因素。他们指出,一些研究表明,社会阶级与犯罪率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除经济以外的因素对犯罪行为也有影响。因此社会过程理论家们把社会心理学、社会发展和社会相互作用理论结合起来,发展起了自己的理论模式——社会过程理论。他们认为,犯罪时个人的社会化以及个人与不同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社会过程产生社会心理互动的结果。
3.庭结构残缺论
该理论是西方学者解释离婚对孩子影响的主要理论,也是被我国教育、司法和学术界广泛采用或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残缺论认为,家庭是为孩子提供养育和社会化服务的极其关键的社会制度,父母是保证孩子良好成长的重要资源,传统的父母双全的家庭一般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由于离婚造成孩子与未获得监护权的父(母)之间的交往数量和质量的减少与下降(Furstenburgetal,1985;White.etal,1985),以及绝大多数拥有监护权的父(母)都在外工作,无法对孩子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Brandwein,1974;Astoneetal,1991;Moen,1992),所以,父母离婚的孩子往往缺少必要的来自父母情感上的关爱、生活上的扶助和学习上的辅导,而父母支持的不足又增加孩子学业下降、行为不端和缺少自尊的概率(Rollinsand Thomas,1979)。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doc文档全文预览(一)2024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doc文档全文预览
(一)
引言概述:
犯罪学是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问题的学科,通过对犯罪的原因、类型、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揭示犯罪背后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犯罪学的主要知识点,并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
一、犯罪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 定义犯罪学的范畴和目标
2. 介绍犯罪学的基本概念,如犯罪、犯罪者、犯罪现象等
二、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1. 介绍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2. 探讨犯罪学的主要理论,如社会学解释、心理学解释和生物学解释等
三、犯罪的原因和类型
1. 分析犯罪的社会原因,如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控制不力等
2. 探讨犯罪的心理原因,如个体心理问题和不良家庭环境等
3. 介绍犯罪的行为原因,如冲动和利益驱动等
4. 分类介绍犯罪的主要类型,如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精神病犯罪等
四、犯罪预防和处理
1. 讨论犯罪预防的方法和策略,如社会预防和个体预防等
2. 介绍犯罪处理的理念和措施,如刑法制裁和矫正措施等
3. 探讨犯罪预防和处理的效果评估和改进
五、犯罪学的实际应用领域
1. 介绍犯罪学在刑事司法、法律实践和社会政策等领域的应用
2. 探讨犯罪学在犯罪学科研和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总结: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和犯罪问题的跨学科学科,其主要知识点包括犯罪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与理论、犯罪的原因与类型、犯罪预防与处理以及犯罪学的实际应用领域。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犯罪问题,保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犯罪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犯罪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它探讨了引发犯罪行为的原因、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犯罪的社会影响等方面。
以下是犯罪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犯罪定义与分类:犯罪定义: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犯罪行为的性质与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心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犯罪分类:-个体犯罪与群体犯罪:个体犯罪指个人单独进行的犯罪行为,群体犯罪指团体共同策划和实施的犯罪行为。
-普通犯罪与政治犯罪:普通犯罪包括盗窃、抢劫等一般性质的犯罪行为,政治犯罪是指与政治权力、政府机关的稳定运行有关的犯罪行为。
-蓝领犯罪与白领犯罪:蓝领犯罪主要指劳动者群体中的犯罪行为,白领犯罪则主要指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涉及的犯罪行为。
2.犯罪理论:-机会理论:该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犯罪机会的存在和诱因的作用而发生的。
-社会控制理论:该理论强调个体受到社会制约的程度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社会控制越强,犯罪行为就越少。
-偏差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由于个体对社会规范的不适应和反抗而产生的。
3.犯罪心理学:-犯罪动机:犯罪心理学研究了犯罪行为的动机,包括金钱、权力、复仇、心理疾病等因素。
-犯罪心理特征:犯罪心理学还研究了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如缺乏责任感、冲动、同理心缺失等。
4.犯罪预防与刑罚执行:-犯罪预防:犯罪学研究了预防犯罪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提高社会福利、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教育环境等。
-刑罚执行:犯罪学讨论了刑罚的目的和方式,包括惩罚、改造、威慑等。
总之,犯罪学是一门涉及众多学科和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犯罪定义、分类、犯罪理论、犯罪心理学、犯罪预防和刑罚执行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犯罪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原因和背后的动机,为制定科学的犯罪预防和刑罚执行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犯罪学知识点
犯罪学知识点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犯罪的起因、犯罪者的特征、犯罪行为的模式以及犯罪预防等方面。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犯罪学的知识点。
一、犯罪的分类犯罪可以按照犯罪行为的性质进行分类,例如: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毒品犯罪、性犯罪等。
同时,犯罪还可以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例如:轻罪、重罪、死刑犯罪等。
二、犯罪原因犯罪的起因复杂多样,常见的犯罪原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和个体因素等。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不平等、文化冲突和社会隔离等;经济因素包括贫困、失业和不平等的经济机会等;心理因素包括心理失调、心理疾病和社会认同问题等;个体因素包括个体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和社会交往等。
三、犯罪者的特征犯罪者通常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犯罪者可能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异常,例如缺乏社会认同感、低自尊心和低道德观念等。
此外,犯罪者往往在行为上表现出一定的冲动和暴力倾向。
有些犯罪者还可能有一定的智力障碍或人格障碍。
四、犯罪行为的模式犯罪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模式和规律。
犯罪行为通常经历预备、实施和逃避等阶段。
在预备阶段,犯罪者可能会选择适当的犯罪目标并收集相关的信息。
在实施阶段,犯罪者会通过使用武力、使用工具或诱骗等手段实施犯罪。
在逃避阶段,犯罪者可能会采取措施来逃避法律的制裁。
五、犯罪预防犯罪学不仅关注犯罪现象本身,还致力于犯罪的预防。
犯罪预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社会层面的犯罪预防,包括改善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增加对教育机会的投入等;二是个体层面的犯罪预防,包括提高人们的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三是法律层面的犯罪预防,包括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执法机构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总结犯罪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研究犯罪的各个方面,包括犯罪的分类、犯罪的原因、犯罪者的特征、犯罪行为的模式以及犯罪的预防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现象,找出犯罪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犯罪行为。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的学科。
它对于理解犯罪行为的本质、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以及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犯罪现象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中犯罪的总和。
它包括犯罪的数量、类型、分布、趋势等方面。
犯罪数量是衡量犯罪现象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犯罪数量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犯罪的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
然而,犯罪数量的统计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很多犯罪未被发现或未被报告。
犯罪类型多种多样,如财产犯罪(盗窃、抢劫等)、暴力犯罪(杀人、故意伤害等)、经济犯罪(诈骗、贪污等)、毒品犯罪等。
不同类型的犯罪在不同的社会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犯罪的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例如,在城市地区,犯罪率通常高于农村地区;在一些贫困地区,犯罪率可能相对较高。
犯罪趋势则反映了犯罪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犯罪趋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日益增多。
二、犯罪原因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犯罪原因极其复杂,通常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个体因素个体的生理、心理和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犯罪行为。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某些人的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导致其更容易冲动、攻击性强,从而增加犯罪的可能性。
心理方面,性格缺陷、情绪控制能力差、反社会人格等也可能促使个体犯罪。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犯罪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不平等、贫困、失业、教育水平低下等都可能增加犯罪的风险。
例如,贫困可能导致人们为了生存而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资源;教育水平低下可能使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
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破裂、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等都可能对个体的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3、文化因素文化价值观和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某些不良的文化观念,如崇尚暴力、追求物质享受、轻视法律等,可能助长犯罪行为的发生。
4、经济因素经济状况与犯罪密切相关。
犯罪学知识点
犯罪学知识点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防治等方面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犯罪的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和犯罪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探讨犯罪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犯罪学概述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犯罪现象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打击犯罪。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犯罪类型等。
二、犯罪学的起源犯罪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研究犯罪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观察和统计犯罪数据来推断犯罪的原因。
后来,犯罪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采用了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犯罪学的理论犯罪学的理论主要分为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环境学理论等。
生物学理论认为犯罪行为与个体的生物特征有关,比如遗传因素、神经功能等。
心理学理论研究犯罪行为与个体的心理特征如何相关,比如人格特征、心理创伤等。
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
环境学理论关注犯罪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比如社会经济状况、城市规划等。
四、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以及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心理测试、心理访谈等。
五、犯罪预防和治理犯罪预防和治理是犯罪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犯罪预防包括积极的社会教育、心理疏导、健康的家庭环境等方面的措施,目的是通过预防措施降低犯罪率。
犯罪治理则是指通过法律制度、刑罚和社区监管等手段来打击犯罪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
六、犯罪学的应用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犯罪预防、犯罪侦破、刑事司法等方面。
比如,犯罪学研究可以帮助警察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从而更好地侦破案件;犯罪学的成果也可以用于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刑罚政策,以达到惩罚犯罪、改造犯罪者的目的。
七、犯罪学的发展和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犯罪学也在不断发展。
然而,犯罪学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犯罪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犯罪学理论的适用性等。
2023年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犯罪学”一词是法国人类学家皮纳尔于1879年在其《人类学》中初次提出, 188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旳代表作《犯罪学》问世。
此后犯罪学一词被人们普遍接受。
第一节犯罪学旳概念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旳、对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进行综合研究旳事实性学科, 它基于对犯罪现象原因和犯罪行为发生规律旳理性认识, 提出意在防止、减少犯罪旳对策和措施体系。
一、犯罪学旳外延(一)菲利旳犯罪学概念犯罪学旳创始人之一, 意大利学者菲利在1882年刊登了其代表作——《犯罪社会学》。
(二)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概念以汉斯·格罗斯、格拉斯贝尔格及塞利格为代表旳一批犯罪学家1.减法: 不一样意菲利将刑法学也包括在犯罪学之内旳思想, 并对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加以了认真研究。
犯罪学和刑法学旳区别: 事实和实体vs 规范2.加法: 刑事侦查学、监狱学、刑事政策学等均包括在犯罪学之中。
3、评价: 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思想对后来西方犯罪学旳研究及理论构架产生了较大旳影响。
(1)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旳观点, 后世认同(2)犯罪学和监狱学合为一体旳思想(三)美国经典学派旳犯罪学概念美国经典学派旳代表埃德温·H·萨瑟兰(Sutherland)和其学生唐纳德·R·克雷西(Cressey)提出了自己旳犯罪学概念。
犯罪学: 研究作为社会现象旳犯罪旳科学。
划分出犯罪学旳三个分支学科: 刑法社会学、犯罪原因学及刑罚学。
(四)老式(狭义)犯罪学派旳犯罪学概念老式旳犯罪学派理论都承认犯罪学与刑法学及其他刑事科学是既亲密联络又互相独立旳学科, 彼此不存在包容关系, 并把犯罪学视为研究犯罪原因或重要是研究犯罪原因旳科学。
第二节犯罪学中旳犯罪一、问题旳提出在我国, 由于犯罪学发展旳历史很短, 历史上也缺乏犯罪学方面旳理论积淀, 因而现阶段人们对犯罪旳概念, 重要是从刑法学意义上去把握旳。
问题: 犯罪学上旳犯罪是刑法规定旳应当受到刑罚惩罚旳行为吗?犯罪学从事实(实体)层面来把握犯罪, 而刑法学则着眼于规范(法律)层面把握犯罪。
犯罪学章节知识点
犯罪学章节知识点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揭示犯罪的本质、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地减少和预防犯罪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犯罪学中的重要章节知识点:一、犯罪现象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发生数量、类型、分布、动态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1、犯罪数量犯罪数量是衡量犯罪现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包括犯罪的总量、不同类型犯罪的数量以及犯罪率的变化等。
了解犯罪数量的变化趋势有助于分析社会的治安状况和犯罪态势。
2、犯罪类型常见的犯罪类型有财产犯罪(如盗窃、抢劫)、暴力犯罪(如杀人、故意伤害)、经济犯罪(如诈骗、贪污)、毒品犯罪等。
不同类型的犯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成因。
3、犯罪分布犯罪在地域、时间、人群等方面存在着分布不均的现象。
例如,某些地区可能犯罪率较高,某些时间段(如夜间)犯罪活动更为频繁,特定年龄段或社会群体更容易涉及犯罪。
二、犯罪原因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个体、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1、个体因素个体的生理、心理和遗传因素可能对犯罪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人可能具有冲动、攻击性的性格特质,或者存在心理障碍,如反社会人格障碍等。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犯罪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不平等、贫困、失业、家庭破裂、不良的教育、文化冲突等都可能增加犯罪的发生风险。
3、环境因素生活环境的质量,如社区的治安状况、居住条件、学校和工作场所的氛围等,也可能与犯罪相关。
三、犯罪人对犯罪人的研究包括犯罪人的特征、分类和犯罪人的形成过程。
1、犯罪人的特征犯罪人可能具有特定的生理特征(如身高、体重、外貌)、心理特征(如认知方式、价值观)和行为特征(如作案手法、逃跑方式)。
2、犯罪人的分类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性质、频率、年龄、性别等因素,可以将犯罪人进行分类。
例如,惯犯、初犯、青少年犯罪人、女性犯罪人等。
3、犯罪人的形成过程犯罪人的形成通常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可能受到早期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社会交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引言概述: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以及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学科。
本文将围绕犯罪学的主要知识点展开详细讨论,包括犯罪定义与分类、犯罪原因、犯罪心理学、犯罪统计学和犯罪预防等五个大点。
每个大点都将涵盖该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深入揭示犯罪现象的本质和背后的因素。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犯罪问题,进一步完善犯罪预防和打击的策略。
正文内容:一、犯罪定义与分类:1.1 犯罪的定义和特征- 对犯罪的定义进行深入探讨,涵盖法律和社会学角度- 分析犯罪的一般特征,包括违反法律规定、有违社会公共利益等1.2 犯罪的分类和刑事责任- 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如个人犯罪和财产犯罪等- 探讨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包括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因素1.3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案例研究、实地观察等- 利用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解释犯罪现象的发生机制二、犯罪原因:2.1 经济因素和社会结构- 经济压力和社会不平等对犯罪的影响- 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与犯罪的关系2.2 个体特征与犯罪- 探究个体因素在犯罪中的作用,如年龄、性别等- 分析心理和生理特征对犯罪的影响2.3 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 社会学理论,如社会控制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心理学理论,如心理动机理论、自控理论等三、犯罪心理学:3.1 犯罪者的心理特征- 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如侵略性、冷酷无情等- 探讨心理学在犯罪预防和心理干预中的作用3.2 犯罪心理学的测量方法- 介绍犯罪心理学的测量方法,如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 运用测量方法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实证研究3.3 犯罪心理学与犯罪类型的关联- 分析犯罪心理学与犯罪类型之间的关系,如暴力犯罪、经济犯罪等- 探讨不同犯罪类型背后的心理动机和心理机制四、犯罪统计学:4.1 犯罪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系统介绍犯罪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分析犯罪数据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探讨犯罪率、犯罪趋势等4.2 暴力犯罪与犯罪统计- 探究暴力犯罪在犯罪统计中的重要地位- 分析暴力犯罪的发生规律和特征4.3 犯罪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犯罪和社会变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对犯罪的影响和作用五、犯罪预防:5.1 犯罪预防的概念和目标- 研究犯罪预防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探讨犯罪预防的目标和策略5.2 犯罪预防的策略和实践- 介绍犯罪预防的不同策略,如警务、教育等- 深入分析各类犯罪预防项目的实践案例和效果5.3 社区犯罪预防和修复- 探讨社区参与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分析社区犯罪修复的理论和实践总结:通过对犯罪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探讨,本文涵盖了犯罪定义与分类、犯罪原因、犯罪心理学、犯罪统计学和犯罪预防等五个大点。
犯罪学知识点
犯罪学知识点犯罪学是研究犯罪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犯罪行为的成因、发展和预防等方面。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犯罪学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犯罪行为及其背后的因素。
一、犯罪的定义及分类犯罪是指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行为。
从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普通犯罪和特殊犯罪两大类。
普通犯罪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违反财产权和人身安全的行为;特殊犯罪则指危害社会公益、国家安全或者涉及特定社会群体的犯罪,如恐怖主义、贩毒等。
二、犯罪的成因及类型1. 个体因素犯罪行为通常与个体心理、人格特征、道德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个体心理问题、矛盾冲突、行为紊乱等都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社会化过程等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例如,失业、贫困、社会不公平等社会问题都容易导致犯罪率的上升。
不同类型的犯罪还有其犯罪动机的不同。
例如,财产犯罪主要是因为个体的贪婪或者经济困难所引发的;暴力犯罪则可能源于个体的攻击性倾向或者对权力的渴望等。
三、犯罪行为的预防1. 刑法预防通过制定严格的刑法来威慑潜在犯罪分子,以减少犯罪率。
这包括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刑罚力度等手段。
2. 社会预防社会预防主要是通过提供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改善一些社会问题等来降低犯罪率。
例如,提供教育资源、提倡公平正义、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等。
四、犯罪学领域的研究方法犯罪学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1. 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犯罪数据、分析犯罪趋势、比较不同地区的犯罪率等,以揭示犯罪背后的规律。
2. 实地调查方法通过访谈犯罪嫌疑人、观察犯罪现场等方式,深入了解犯罪的过程和动机。
3. 心理学和社会学方法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体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五、犯罪学的应用与发展犯罪学不仅在学术领域有重要的地位,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警务工作、法制建设、矫正和预防等工作都离不开对犯罪学的研究和应用。
大一犯罪学知识点
大一犯罪学知识点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机制以及犯罪预防和控制的学科。
作为学习犯罪学的大一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犯罪学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大一犯罪学知识点。
一、犯罪学的定义犯罪学是研究犯罪和刑事司法制度的学科,它包括犯罪的定义、分类、犯罪人的特征、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犯罪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犯罪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二、犯罪的分类犯罪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犯罪主体可以分为个人犯罪和集体犯罪;按照犯罪性质可以分为普通犯罪和经济犯罪;按照犯罪手段可以分为暴力犯罪和非暴力犯罪等。
通过了解犯罪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的本质和特征。
三、犯罪的原因犯罪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犯罪的原因可以从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个体因素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心理因素则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相关。
通过研究犯罪的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犯罪行为的发生。
四、犯罪的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犯罪是犯罪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犯罪的预防可以从个体预防和社会预防两个层面进行考虑。
个体预防主要包括加强教育、提高法律意识以及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社会预防主要侧重于改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福利等。
犯罪的控制主要通过刑法和刑事司法系统进行,确保罪行者受到相应的制裁和惩罚。
五、犯罪学的发展与应用犯罪学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犯罪学的基础上,还涌现出了刑事心理学、刑事社会学等相关学科。
这些学科的发展与应用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犯罪现象的认识,提高犯罪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总结:犯罪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犯罪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同时也能够预防和控制犯罪行为的发生。
作为大一学生,在学习犯罪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扩展相关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犯罪学奠定基础。
犯罪学基础理论介绍
犯罪学基础理论介绍一、传统理论1.经济理论经济理论认为,犯罪是一种经济选择。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决定是否从事犯罪活动,取决于犯罪给予他们的经济回报。
经济理论主要关注犯罪活动的成本与收益,认为只要收益大于成本,就会有人从事犯罪。
例如,贫困导致的经济压力会增加人们从事犯罪的动机。
2.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通过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来解释犯罪。
社会学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结构问题的产物。
社会学理论的代表性观点有相对贫困理论、犯罪机会理论和社会控制理论等。
相对贫困理论认为,在富裕社会中,相对贫困是导致犯罪的主要因素。
犯罪机会理论认为,犯罪是因为社会环境提供了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机会。
社会控制理论认为,人们从事犯罪是因为社会对他们行为的约束不足。
3.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因素对犯罪的影响。
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特征、心理发展、自我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会影响他们是否从事犯罪。
心理学理论的代表性观点有创伤理论、魅力罪行理论和心理不稳定理论等。
创伤理论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创伤经历会导致他们从事犯罪。
魅力罪行理论认为,个体被罪行的刺激和满足所吸引,从而从事犯罪。
心理不稳定理论认为,个体具有心理不稳定的特征,容易从事犯罪。
二、现代理论1.社会学结构化理论社会学结构化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结构和个体选择的结果。
社会结构提供了一系列的限制和机会,个体根据自己的背景和目标进行选择。
社会学结构化理论的代表性观点有机会结构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等。
机会结构理论认为,犯罪是因为个体存在满足其需要的机会,并且这些机会可能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会关系会影响他们从事犯罪的可能性。
2.控制理论控制理论认为,个体从事犯罪的决定是受到内部和外部的控制因素的影响。
内部控制因素包括个体对法律和伦理规范的认同程度,以及自我控制能力。
外部控制因素包括社会对个体行为的监管和约束。
控制理论的代表性观点有维度理论和罪行易感性理论等。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综合性学科。
它旨在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本质、规律以及社会对犯罪的反应,为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一、犯罪现象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它包括犯罪的类型、数量、分布、趋势等方面。
1、犯罪类型暴力犯罪:如杀人、抢劫、强奸等,这类犯罪通常对受害者造成直接的身体伤害。
财产犯罪:盗窃、诈骗、贪污等,以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为目的。
经济犯罪:如走私、金融诈骗、偷税漏税等,涉及经济领域的违法行为。
毒品犯罪:包括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
网络犯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攻击等新型犯罪日益增多。
2、犯罪数量犯罪数量的统计是评估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犯罪的隐蔽性和报案率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发生的犯罪数量往往难以准确统计。
3、犯罪分布犯罪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并不均匀,往往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关。
例如,城市地区的犯罪率通常高于农村地区,但农村地区也存在一些特定类型的犯罪,如盗窃农产品等。
4、犯罪趋势犯罪趋势是指犯罪现象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
通过对犯罪趋势的研究,可以预测未来犯罪的发展方向,为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二、犯罪原因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只有深入了解犯罪的原因,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
1、个体因素生理因素:某些生理特征,如基因、荷尔蒙水平、神经系统等,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倾向,增加犯罪的风险。
心理因素:个体的性格、认知方式、情绪控制能力等心理特征也与犯罪行为密切相关。
例如,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的人更容易犯罪。
教育水平:低教育水平往往与犯罪率呈正相关,因为缺乏教育可能导致个体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难以适应社会规范。
2、社会因素经济状况:贫困、失业、贫富差距等经济问题是导致犯罪的重要社会因素。
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为了生存而选择犯罪。
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缺乏关爱和教育等,会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犯罪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学基础理论介绍犯罪学,是一门以犯罪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广义上还包括专门寻找犯罪行为出现的实际原因,以提供一个方法减轻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相关的犯罪研究也会发表社会与政府对犯罪标准和反应。
犯罪学属于行为科学,特别着重于社会学和心理学层面上的研究,和法律、法学一样。
在1885年,意大利的法学教授加罗法洛(Raffaele Garofalo)创造了“犯罪学”这个专有名词(即意大利语中的“criminologia”),约同一时间法国人类学者托皮纳德(Paul Topinard)首次应用犯罪学于法国(即法语中的“criminologie”)。
把犯罪和犯罪者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称犯罪原因学,也就是狭义的犯罪学。
研究犯罪原因及其规律,是为了有效地处理和预防犯罪,从而又须寻求相应而有效的犯罪对策,以此为目的进行研究的称为刑事政策学。
广义的犯罪学包括犯罪原因论和犯罪对策论。
英美各国的犯罪学主要从广义,欧陆各国学者多从狭义,日本学者不常用犯罪学而用刑事学一词,倾向于广义。
在我国大陆地区,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操作范围,犯罪学隶属于法学,属刑事法学方向。
理论概述犯罪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和范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犯罪现象研究的逐步深入而有所变化。
从语源上说,首先使用犯罪学一词的是意大利的R·加罗法洛(1851~1934 )。
他在1885年问世的一本著作就叫做《犯罪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犯罪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中叶,它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社会历史条件的。
在长期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侧重研究犯罪者生理的或心理的特征,试图探明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犯罪者,这方面的学说有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统称犯罪生物学;有的侧重研究大量的犯罪现象,分析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条件会导致犯罪发生,这方面的学说就是犯罪社会学。
在这种学说中,犯罪统计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两类学说都有其侧重点。
其中,从个人和社会环境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寻求犯罪原因而又有所侧重的学者也不少。
犯罪学学派及其理论发展在十八世纪中叶,犯罪学随着社会哲学家对犯罪和法律概念的兴趣而兴起,各学派亦渐次出现。
1,古典学派在十八中纪中叶的古典学派是建基于功利主义哲学。
Cesare Beccarial、边沁及其它的古典学派思想家指出:(1)人拥有决定自己行动的自由意志。
(2)人是快乐主义者,他寻求快乐避免痛苦,一种「理性盘算」会在行动前计算为此所负出的、和从中得到的,然后才决定行动与否--这种观点明显源于功利主义的哲学;但它同时忽略了行为的非理性及无意识的因素。
(3)而(严重的)惩处会增加一个行为的成本,驱使人远离犯罪。
(4)所以越快速和越确定的惩罚,越能阻止犯罪。
古典学派的思想出现时正逢了刑法学的改革,监狱被设计出来作为惩处方法。
斯时,很多法律上的变革相继出现,法国大革命所导致的、美国的法制的发展等。
2,实证主义学派实证主义学派认为犯罪是出于一些个人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他们运用科学方法去研究人的行为。
犯罪学上的实证主义由生理实证主义、心理实证主义和社会实证主义三者构成。
2.1 生理实证主义其中一个被认为是犯罪学之父的是一个19世纪末的监狱医生切萨雷·龙勃罗梭(Cesare Lombroso)。
他是生理实证主义的主要奠基者。
他坚持以经验证据来审视犯罪,并建议用观察一些物理特征--诸如颧骨、发线等--如果有返回尼安德特人的返祖现象,则标示着犯罪的可能。
这种进路可能受着骨相学(Phrenology)或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影响。
这理论已经被后来针对基因特征及营养摄取对犯罪的研究所取替。
龙勃罗梭的学生恩里科·菲利(Enrico Ferri)相信社会与及生理都在犯罪行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他相信罪犯不需要为其罪行负责,因为犯罪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所能控制的。
但因为龙勃罗梭的研究缺乏实验对照组,故此未能在学界中取得认受。
2.2 心理实证主义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Hans Eysenck,1964-1977),认为个性和神经机能更可能导致犯罪行为。
他为犯罪行为设定了类似克列莱(Hervey M. Cleckley)及Robert Hare界定的社交退缩(Pychopathic)的标准。
他的模型则借鉴于关于儿童社会化的理论。
他的理论为犯罪学的生理解释和社会学习的结合铺平了道路。
2.3 社会实证主义社会实证主义认为诸如贫穷、次文化与及低教育水平是驱使犯罪行为的深层原因。
凯特勒透过统计分析审视犯罪和社会因素的关系。
他发现年龄、性别、贫穷、教育和酗酒是犯罪的主要因素。
Rawson W. Rawson从统计中发现人口密度和罪案率之间的关系,挤拥的城市诱导着罪行的发生。
Joseph Fletcher和John Glyde也在伦敦统计学会(Statistical Society of London)中发表关于犯罪的地区分布的研究。
亨利·梅休(Henry Mayhew)则使用经验主义及人种学的方法探索社会问题和贫穷,研究结果发表于“伦敦工人和伦敦贫民”。
迪尔凯姆则以为犯罪是社会不可避免的。
西方社会实证主义犯罪学的三大理论为:差异交往理论(Differntial Association Theory),紧张理论(又称“失范理论”,Anomie Theory)和社会控制理论(Social Control Theory)。
2.3.1 萨瑟兰(Sutherlard)与差异交往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萨瑟兰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主要是由他的社会交往所决定的,一个人犯罪行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同有犯罪行为的人交往的结果。
根据萨瑟兰的这一理论,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如其它行为一样,是从其他人那里学来的。
这种学习的过程完成于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再加上群体具有的环境影响力,当一个人学习犯罪行为时,也学到了犯罪的技能,同时还学到了犯罪的动机、理由和态度。
2.3.2 吉伯斯与对抗范型。
吉伯斯率先将西方犯罪学分为共意论和冲突论两种相互对立的范型,认为二者因对犯罪和社会的本体性认识不同而存在根本差异。
其中,共意论认为在每一社会内部都存在一种反映社会共同利益的社会共意,即社会共同价值准则;法律是社会共意的表达形式和具体化,犯罪是对社会共意的违反和破坏,刑法和刑罚则表达了对犯罪行为进行责罚的社会共意。
按照这种对西方犯罪学理论的划分,古典派犯罪学和实证派犯罪学几乎都可以归入共意论的范畴,因其在展开各自的理论时,即使没有明确地指出其共意的思想,但至少也隐含了这样的前提。
其中,明确地以“共意”的思想建构理论的当属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和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
2.3.3 迪尔凯姆与“失范理论”。
迪尔凯姆的失范理论,是在“机械连带”和“有机连带”二分的社会模式理论之下展开的。
其认为,在机械连带的社会中,几乎没有社会分工,社会的团结是以其成员的一致性为特征;社会中的每个社会群体都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对隔离,基本上是自己自足的。
而在有机连带的社会中,社会劳动高度分工,不同的社会组织相互依赖;社会团结不再以成员的一致性为基础,而是以社会各个部分的不同功能为基础。
而失范,正是发生在由机械连带的社会向有机连带的社会的转变过程中。
迪尔凯姆在《社会劳动分工论》中首先使用了这个概念,认为法国社会的工业化以及所引起的劳动分工,破坏了以一致性为基础的传统的团结。
但是由于这种工业化过于迅速,社会还不可能及时形成足够的调整其活动的机制。
正是这种状况导致了社会异常现象的产生。
在《自杀论》中,其又扩大和推广了失范的概念,认为社会不仅有调整其各个部分的经济互动的功能,也有调整个人如何认识自己需要的功能。
失范状态就是社会不能调整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需要并用恰当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的状态。
可见,“按照失范的观点,犯罪是在缺乏合适的社会规范调整的状态下,个人欲望或需要无限膨胀和用不恰当方式加以满足的产物。
”2.3.4 默顿与“紧张理论”。
其发展和修正了迪尔凯姆的失范理论,将之运用于分析美国社会,提出了社会结构与失范理论。
其认为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有两个共同特征,即确立一些它认为值得追求的目标,并以规范、制度等形式规定了达到目标的手段。
尽管社会认可的目标在整个社会中是一致的,但是达到这种目标的合法手段却因阶层和地位的不同而有差别,因此,当下层阶级的人们无法用合法的手段实现社会承认的目标时,就会产生挫折感、愤怒等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在那些缺乏合法机会的人中造成一种失范状态,使他们有可能用犯罪或少年犯罪的手段去实现目标。
犯罪和少年犯罪就是用非法手段去实现合法目标的结果。
但是与迪尔凯姆不同的是:首先,迪尔凯姆把失范看成是只在急剧的经济变化期间才发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均匀地发生在当时的整个社会中,而默顿则把失范看成是美国生活中的比较持久的特征,它对最下层的阶级有最大的影响;其次,迪尔凯姆认为犯罪行为的驱使力量是人性中所固有的欲望和冲动,失范是调整个人的自然欲望的社会力量的瓦解,而默顿的理论则是一种社会性更充分的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驱使力量在于外在文化,而不在于固有的人性。
从而,默顿的失范理论比迪尔凯姆的失范理论具有了更广的解释范围和更强的解释力。
2.3.5 芝加哥学派与社会分析芝加哥学派在二十世纪初兴起,主要由芝加哥大学的R·E·帕克(Robert Ezra Park)、E·伯吉斯(Ernest Burgess)及其它城市社会学家所建立。
二十年代帕克和伯吉斯指出五种经常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同心圆区域,当中包括被视为最易爆发危机或分崩离析的“转变中区域”。
在四十年代,亨利·麦凯(Henry McKay)和Clifford R. Shaw 聚焦于少年越轨行为(Juvenile Delinqency),发现他们都集中到“转变中区域”。
芝加哥学派采取社会生态学方法研究城市,并认为大部份的贫穷居民都在社会结构和家庭、学校等地方感到挫败。
这造成社会解体,缩小家庭与学校等社会组织控制行为的能力,与及创造偏差行为的环境诱因。
其它学者认为社会-心理因素也有影响。
2.3.6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与“冲突理论”。
冲突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以及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等德国学者,他们的理论均涉及到了社会中的冲突问题;除了德国学者之外,一些美国社会学家也研究了社会冲突问题。
代表人物的代表作主要有:查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在1924年出版的《社会组织》、刘易斯·科瑟尔(Lewis A.Coser)在1956年出版的《社会冲突的功能》、索尔斯坦·塞林(Thorsten Sellin)在1938年出版的《文化、冲突与犯罪》以及在1939年发表的《从社会研究来看黑人与法律遵守和管理的问题》、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sswell)在1936年出版的《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和如何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