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降水和降水分布
4.3.降水的变化及分布 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较多,内陆地区降水 较少;
海陆因素
世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山地A坡和B坡,哪坡降水会多呢?
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背风坡少雨
地形因素
世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
5.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和最少的地方分别是哪里?
世界雨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7 10 月份 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量/毫米
200 175 150 125
100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 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 量柱画状图。
75
50 25
0
1
4
7
10 月份
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7、8、9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较多; 两极地区降水较少;
纬度因素
世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2.比较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西岸降水较少, 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海陆因素
世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3.以亚欧大陆为例,比较中纬度地区和内陆地区的降水量。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中国雨极:台湾火烧寮 年平均降水量6558mm
中国干极:新疆吐鲁番托克逊 年平均降水量仅5.9mm
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较多;两 极地区降水较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降水较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具有很强的地理分异性,主要由其经纬度、地形、气候类型等多种因素决定。
在全球范围内,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及热带草原、季风地区,而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则主要位于大陆内部的贫瘠荒漠带、高纬度地区以及一些海洋地区。
一、年降水量分布区域1、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是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年降水量可高达3000-5000毫米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大多超过2000毫米。
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处于赤道直射太阳光的照射下,水汽含量较高,又接受来自洋流和季风影响的利好供给,因此降水十分充沛,也为热带雨林的生成提供了土壤湿度和温度条件的满足。
2、热带季风区热带季风区主要是靠近赤道的东南亚、南亚、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并且与大陆地形的相互作用也很大。
这些地区一年四季温暖潮湿,雨季长达半年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其中最多的为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地区。
热带季风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季风带来的海洋气氛的影响所决定,尤其是靠近西岸的海洋越大,其湿气越多,因此这些地区其年降水量也更高。
3、中、高纬度地区的温带干旱地区中、高纬度地区的温带干旱地区包括蒙古、新疆等我国西北地区,横跨非洲、欧亚大陆及北美洲,受到海洋气息少、蒸发量大、流量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年平均气温低、降水量少,一些地区最少的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其中北非和澳大利亚地区干旱程度尤为严峻。
4、大洋洲地区大洋洲地区的年降水量相对均衡,平均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左右,数值稍高于非洲、南美等大陆。
海洋洲的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为主。
热带雨林多分布在太平洋岛屿,而热带草原则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北岸。
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1、全球年降水量分布总体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格局。
全球主要热带带与赤道附近和西风带和南风带,其年降水量明显高于大洋洲、欧洲和北半球一些高纬度地区。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4.2.2主要降水类型及世界降水分布
3、下列关于图中d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背风坡,降水少 B 迎风坡,降水多
C 背风坡,降水多
D 迎风坡,降水少
4、有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说法错误的是:
A 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两侧降水少
C 中纬度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少 D 赤道地区附近降水多
世 界 年 降 水 量 分 布 图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
6.规律三,看一看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西岸,哪里降水多?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多,两极少; 回归线,东岸多,西岸少;
地区 赤道地区 降水量 多
迎风多,背风少;
中纬度,沿海多,内陆少。
原因 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太阳辐射强烈,终年气温高,多对流雨。
少
多 少 多 少
海陆因素
中纬度 内陆
迎风坡 背风坡
地形因素
“雨极”
乞拉朋齐
怀厄莱阿莱
阿塔卡马沙漠
“旱极”
1、读下图,表达正确的一组是:
A.①地形雨 ②对流雨 ③锋面雨 B.①对流雨 ②锋面雨 ③地形雨 C.①锋面雨 ②地形雨 ③对流雨 D.①对流雨 ②地形雨 ③锋面雨
2、热带的新加坡午后经常下雨,其主要降水类型为:
主要分布地区:在山 区迎风坡(举例:我
国台湾的火烧寮、喜 马拉雅山的南坡、安 第斯山脉西侧)
乞拉朋齐
喜 马 拉 雅 山
印度洋
来自印度洋的 湿润气流,遭 遇喜马拉雅山 的阻挡,沿山 坡爬升,从而 在处于迎风坡 的乞拉朋齐形 成丰富的地形 雨。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 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世界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世界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理位置、陆地地貌、气候特征等。
下面是世界降水空间分布的一些规律:
1. 季风影响: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受到季风影响,降水量较高。
如东南亚地区、印度次大陆以及非洲的赤道地带。
2. 纬度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大致呈现出从赤道向中高纬度地区逐渐减少的趋势。
即地处低纬度的地区降水量普遍较高,而高纬度地区降水量较低。
3. 高山影响:高山地区通常会有较高的降水量,这是因为山地对空气流动和水汽凝结有较大的影响。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高降水地区。
4. 气候带影响:不同气候带的降水分布也存在差异。
热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而温带和寒带地区降水量较低。
5. 地形和近海环流影响:海洋对降水分布有重要影响,附近海域与陆地接触的地区通常降水量较高。
此外,地形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靠近山脉和河流的地区常常出现较多的降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律并不是绝对的,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受到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的综合影响,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2024年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首先要看不同纬度地带的降水差异,还 要看同一纬度地带大陆东西岸从沿海到内陆的降水差异。
2.比较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 岸和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 岸降水较少,大陆东岸降水 较多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首先要看不同纬度地带的降水差异,还 要看同一纬度地带大陆东西岸从沿海到内陆的降水差异。
(3)根据隆水量数值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绘出各月
降水量柱状图。
4.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
1
12段,分别标出1-12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4.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200 175 150 125 100 75 50 25
是用尺寸(市尺)记录每次下雨后雨水渗人土壤的深度,或者每次下雪的积雪
厚度。“雨雪分寸”可以反映土壤含水状况。
3.降水的季节变化
A
B
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
3.降水的季节变化
读图分析 ①北京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7、8月份 ②北京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12、1、2月份 ③北京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何特点?
和记录呢?我国古代的降水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古代降水记载中,
科学价值较高的是清代的《晴雨录》,它是有组织的、连续的天气记录。晴
雨录》记载的内容通常包括阴晴、雨雪、雷电、风等,其中关于雨雪的记载
还特别注明下雨、下雪的起止时间,并用大、小、细、微等标量雨雪程度。
此外,清代还用“雨雪分寸”衡量雨雪的大小程度。所谓“雨雪分寸”,就
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世界四大降水带的分布
世界四大降水带的分布一、世界年降水量大致呈带状分布。
其基本特点是,年降水量最大值的地带位于赤道地带,高纬度地带年降水量最小,中纬度地带年降水量较多。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与大气的运动、气团和锋面的活动以及海陆分布等有密切的关系。
在高纬度和冬季大陆内部年降水量少,气温对大气最大水汽含量的限制,起着重要的影响。
在信风系统控制的地带和多气旋的西风带的年降水量分布,大气水平运动纬向水汽输送,起着重要的影响。
南半球中纬地带的降水量比北半球年降水量平均值多(如南纬45°比北纬50°年降水量的平均值约多1/3),海陆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
亚洲东部和南部年降水量较多,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
此外,山区的分布对局部地区盛行风的影响,也制约着年降水量的分布。
二、从降水量的纬度分布来看,世界上可分为四个降水带。
(一)赤道多雨带位于赤道及其两侧,宽度略偏于北半球。
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以上升气流为主,年降水量一般为2000~3000毫米,至少在15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
降水类型以对流雨为主。
其中,在具有一定高度山地的迎风坡上,由于湿润气流受地形阻挡,可以形成大量的地形雨,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都集中在赤道多雨带中山地的迎风坡,如北纬40°附近非洲喀麦隆山地西坡,年降水量高达10470毫米。
(二)副热带少雨带位于南北纬15°~30°。
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0毫米,不少地方只有100~300毫米,是世界上年降水量稀少的地带,荒漠集中分布。
但在副热带少雨带内,有些地方由于受地理位置、季风环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降水也很丰富。
世界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就出现在这一带内受热带季风和地形影响的北纬25°处,喜马拉雅南坡、印度境内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为12665毫米。
1860年8月~1861年7月的一年内,竟高达26461毫米。
【新教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4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课件)
回归线附近大陆 东岸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 大陆西岸在200
毫米以下
中纬度内陆地区 降水较少,沿海 地区降水较多
两极地区年降水 量大多在200毫
米以下
受地形影响, 该地区降水量 东西差异明显
“雨极”:乞拉朋 齐是世界上降水 量最多的地方
“干极”:阿塔卡马 沙漠是世界上降水
量最少的地方
贰
一年内,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的降水量有 所不同,通常我们以年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这种差异。
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并不均匀
降水类型:全年多雨型 分布地区:赤道附近地区 降水特点:各月降水都很多
降水类型:夏季多雨型
分布地区:南北纬10°—60° 的大陆东岸
降水特点:夏季多雨,冬季 少雨
降水类型:常年湿润型
根据降水 量线的延 伸方向, 判读降水 量递变的 方向。图 示区域降 水由北 (东北) 向南(西 南)递减
根据等降 水量线的 疏密程度 分析降水 量差异的 大小。如 图中A地 区降水差 异大,B 地降水差 异小。
判断地形 影响。若 等降水量 线大致与 山脉走向 平行,说 明受地形 (山脉) 影响
赤道附近地区年 降水量大多在 2000毫米以上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小水滴 或冰晶。
小水滴或冰晶还需要互相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 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另外,空气作上升 运动时,温度才能下降。
上升 气流
0℃
对流雨
空气受热上升,水汽子在高 空冷却凝结,由此形成降雨。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常伴有雷电和暴雨。赤道地 区常年以对流雨为主,我国 夏季午后也常出现对流雨。
中纬度 地区
沿海较多 内陆较少
全球降水分布知识的总结
全球降水分布知识的总结
1.纬度影响:
-赤道地区:由于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太阳辐射强度高,蒸发旺盛,水汽丰富,加上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对流雨,因此,赤道附近的年平均降水量最为丰富。
-两极地区:由于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温度低,空气下沉,降雨稀少,因此,极地地区的降水量最少。
2.中纬度地区:
-沿海地区: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尤其是在西风带控制下,海洋暖气流与陆地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因此降水量较为充沛。
-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不足,加上地形地貌的影响,导致内陆地区特别是内陆盆地、高原等地降水量明显减少。
3.季风气候区: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由于季风的影响,夏半年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冬半年则变为干冷的陆地季风,降水减少,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性降水分布特点。
4.地形因素:
-迎风坡与背风坡:山脉的迎风坡一侧由于气流上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水,背风坡则因为空气下沉,降水相对较少。
-山脉的存在还可影响海洋水汽的输送,形成雨影效应,如西侧山脉对内陆降水的影响。
5.洋流影响:
-暖流可增加沿途地区的大气湿度和温度,促使降水量增多,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下的欧洲西北部地区;反之,寒流则可能导致沿岸地区降水减少。
6.局部气候系统:
-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等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如西伯利亚高压和蒙古高压控制下的内陆地区,往往形成干旱气候。
初一地理降水知识点: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初一地理降水知识点: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三.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分布规律:
⑴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少
⑵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少。
⑶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⑷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4.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因素。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例题与讲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例题与讲解答案:(1)降雨(2)雨量器(3)降水量柱状图(4)多(5)少(6)东岸(7)西岸1.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形成降水的条件①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气温继续降低。
②有凝结核。
③水滴(冰晶)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的程度。
(3)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雨、雪和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析规律降雨等级按照雨量的大小,降雨一般分为4个级别,具体如下表:降雨等级24小时降水量/毫米小雨0.1~9.9中雨10.0~24.9大雨25.0~49.9暴雨50.0以上(4)降水的测量①测量工具:雨量器。
雨量器是由储水桶、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组成的,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
如下图:②测量方法。
a.测量降水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
从量杯上读出的示数就是降水量。
b.冬季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储水桶容纳降雪。
测量降水量时,把储水桶带到室内,待桶内的雪融化后,倒入量杯内,再读出降水量数字。
③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
析规律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平均降水量日降水量:24小时内的降水量。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月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例1-1】以下属于降水的主要形式的是()。
A.降雨B.降雪C.冰雹D.雾解析: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雾不属于通常意义的降水范畴。
答案:A(5)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根据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的分配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下列五种类型:①一年内,有的地方(如A图)各月降水都很多,属于全年多雨区。
②一年内,有的地方(如E图)各月降水都很少,属于全年少雨区。
③一年内,有的地方(如B图)夏季降水多,属于夏季多雨区。
析规律我国降水特征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表现为夏季多雨的特征,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呈现出全年少雨的特征。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要点一:降水的变化(重点)1.降水(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的测量测定降水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是毫米。
(3)降水的等级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雨量等级表2.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1)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分为年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2)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
3.降水量柱状图降水量柱状图是用柱状或条状图形表示某地在一定的时间里(通常是一年)的降水量变化状况。
我们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阅读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根据各月柱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重点分析该地降水的变化状况,包括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还是较集中等信息。
(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①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②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以某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③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例题1】下图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最大的是( )点拨:根据各月柱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可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
图中A地各月降水都很多,属全年多雨型;B地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季节差异大,属夏季多雨型;C地降水均匀,雨量适中,属常年湿润型;D地各月降水都很少,属全年少雨型。
答案:B要点二:降水的分布(难点)1.等降水量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在降水量分布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即为等降水量线。
高中世界地理课件:天气和气候--降水(共38张PPT)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按照雨量的大小,降雨一般分为4个级别, 具体如下表:
降雨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24小时降水量/毫米 0.1~9.9
10.0~24.9 25.0~49.9
50.0以上
4、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规律:
日降水量:24小时内的降水量。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月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某地某年月降水量统计
单位: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降水量
降水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745
降水量/毫米 200
月份应找 准 定量须准 确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5、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C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6.当地中海地区温暖多雨时 ( A )
A.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
C.我国东部受海洋气团影响
D.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你找到规律了吗?
比较北半球的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
降水量/毫米 200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主要气候类型降水气温
主要气候类型降水气温1、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特点是什么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ppt课件
精彩课堂
②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什么? 降水量 的单位是什么?
雨量器。 毫米。
③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分别 指什么?
某地一日(一月、一年)降水量之和,就是 该地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精彩课堂
2.降水的时间变化 我国江南地区的多雨天气会持续一整年吗? 不会的。因为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我们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图,来表示某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 水量,那就是降水量柱状图。
A.①—测定大气温度 B.②—测量降水多少 C.③—确定风的来向 D.④—观察河流流量
随堂检测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由于强降雨引发洪涝,给当地生
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各地进入防汛应急响应状态。下表示意 六盘水市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
月份 降水量/毫米
月份 水量/毫米
精彩课堂
精彩课堂
甲地,各月的降水量的差异不大;而乙地,各月的降水量差异 很大。这种差异,就体现了一年内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 有的地区,一年内降水量季节变化大,而有的地区一年内降水量 季节变化小。
精彩课堂
精彩课堂
世界上的降水类型大致分为5种: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 全年湿润型、夏季多雨型和冬季多雨型。降水均匀的类型有全 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的 夏季多雨型和冬季多雨型。
板书设计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降水 空间分布
①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 陆西岸降水少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2.1《世界的降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降水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降水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降水。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降水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世界气候奇观》:介绍世界各地独特的气候现象和降水奇观,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降水与水资源管理》:探讨降水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降水资源。《气象灾害与预防》:分析降水引发的气象灾害,如洪水、暴雨等,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灾害。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降水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的重要性和意义。
课堂
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理解程度。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小测验或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降水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降水现象,记录并分析其特点。邀请气象专家或相关领域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降水及其相关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气象站、水文站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降水的测量和分析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气象灾害防范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0mm 200mm
A 59mm B 50mm 50mm
400mm
200mm 50mm
50mm
800mm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 喜马拉雅山东部。 200mm年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中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山地降 水多
等降水量线密集,表示降水地区差异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表示地区差异小。
六.等降水量线的走向、特点判断影响因素:
1.判断海陆影响:等降水量线与海岸大致平行—降水自 沿海向内陆减少
2.判断迎风坡与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 脉走向大致平行 多雨—迎风坡 少雨—背风坡 线内降水少—闭塞内陆 线内降水多—山地迎风坡
海陆位置、夏季风、地形地势 影响我国降水地区分布的主要因素:
2.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大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年季变化大 影响我国降水季节分配的主要因素: 夏季风的进退 影响我国降水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夏季风的势力强弱 3.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非季风区
阴山
分析某地区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P表示一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和临海20º C等温线分 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陆地上等温线是向P1还 答下列问题: 部地区和临海 200C等温线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 是P2方向弯曲。海洋上此等温线是向 P3还是向P方向弯曲, 1 还是向 P2 方向弯曲,海洋上此等温线是向 P3 还是 判断后请用实线在图上描绘出来,并说明理由
五、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1. 同线同值 2. 同图等距 3. 等降水量线密集,表示降水地区差异大;等降水量线 稀疏,表示地区差异小。 4.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若凸向高值区,则表示该地降 水量低于两侧同纬度地区; 弯曲的等降水量线若凸向 低值区,表示该地降水量高于两侧同纬度地区。 ) 5. 大于大值;小于小值。(两条等值线中间出现闭合等 值线时)
依下列过程分析:
不同气流运动所形成的不同天气状况
气流上升易产生阴雨天气 气 流下沉易产生晴朗天气。
冷
热 60°冷 30° 来自0°S90°D
C
B
30°
0°
A
B
C
D
90°N
【案例分析】副高位置的进退都我国东部雨带分布的影响
我国降水集中夏秋季节;降水量南北 观察思考:四个城市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 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 有什么共同特点? 短。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 晶,以雨、雪、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降水 ①空气达到过饱和 降 水 和 降 水 的 分 布 空气上升冷却 具备条件: ②凝结核 ③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 类型: 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地形雨 测定: 雨量器 降水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 分布规律: 降水的季节变化 影响降水的因素 日、月、年降水量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 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降水分布 赤道附近 南北回归 线附近 中纬地区 常年多雨 大陆东岸 夏季多雨 大陆西岸 常年少雨 大陆东岸 夏季多雨
原因分析 赤道低压带控制 夏季风影响 副高或信风控制 夏季风影响 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极地高压和东风带控制
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降水少
冬季多雨\常年多雨 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高控制
两极附近
近地面空气强烈 暖湿空气在锋面 受热,湿热空气 上抬升,水汽冷 上升,水汽凝结, 却凝结形成降水 形成降水
山地的迎风坡降 强度大,历时短, 持续时间长,范 特 水多,背风坡降 范围小,常伴有 围广,强度小 点 暴风、雷电 水稀少
分 布
赤道地区常年 发生,中低纬 地区夏季午后
多分布于中纬 地带
山地迎风坡
季风区
中国气候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 面积广,南北太阳辐射相差很大,五个温度带 原因 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各地降水不同,四类干湿地区 地形高低悬殊, 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夏季高温多雨,高温与多雨期一致 冬季寒冷干燥 纬度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影响气 海陆位置 沿海温差小,降水多 候主要 地形 地势高,气温低;迎风坡多雨 因素 冬季风 季风 夏季风 季风区
3.判断内陆地形:
等降水量线 呈封闭曲线
600mm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减少
800mm
1000mm
600mm
B
山地背风坡, 800mm 降水少
A
山地迎风坡, 降水多
A地处于伊犁河谷的 天山迎风坡,B地则 位于地形封闭的吐 200mm 鲁番盆地,因此A地 200mm 降水大于B地。 400mm
(1)沿P1、P3曲线描 绘。沿P1弯曲,受大 分水岭走向影响所致。 沿曲线P3曲线是受暖 流影响所致。
图上描绘出来,并说明理由。
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
部逐步减少。 风的影响;东澳大利亚暖流和地形的影
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降水 原 因 夏季风开始盛行,锋 4、5月份 华南一带 面雨带控制本区,多 大雨天气 准静止锋影响,锋面 6、7月份 江淮地区 雨带徘徊,形成梅雨 锋面雨带控制本区, 华北、东北地区 出现盛夏暴雨 7、8月份 受西南季风影响,暴 西南地区 雨时有发生 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 8、9月份 东南沿海 多狂风暴雨 时间 强降水集中地区
夏季风 冬季受西风 控制 常年受西风 控制
亚热带季风 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降水的分类
类 别 成 因
对流雨
锋面雨
地形雨
暖湿空气前进途 中,遇到地形阻 挡,被迫迎风爬 升,水汽凝结形 成降水
台风雨
暖湿空气绕台 风中心旋转上 升时,水汽凝 结形成降水 强度很大,多 为暴雨,且伴 有狂风、雷电 热带、亚热带 洋面上和沿海 地区
7-8月份
6-7月份
4-5月份
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旱涝灾害的关系: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人类活动
植被破坏、修建水库—影响局部地区
分析某地区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请阐述该国大陆降 水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形 成原因 (2)从北、东、南部向西部 和中部逐步减少。 东部:受季风和海上吹来的 东南信风的影响,东澳大利 亚暖流和地形的影响降水多, 北部: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南移影响,降水多。 南部:冬季受西风带北移影响,降水较多 西部:受副高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中部:距海较远受副高影响且受东部大分水岭山脉的阻 挡,降水稀少。
降水少(白色沙漠)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赤道地区多两极少; 回归线附近东岸多西岸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
影响降水的因素
●大气环流:低压、西风带影响降水多,高压、信
风带、极地东风带影响降水少
●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 ●洋
形: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流: 暖流—降水多、寒流—降水少。 全球变暖—全球性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 夏季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常年湿润区
冬季多雨区
主要分布
全年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夏季多雨区 冬季多雨区 常年湿润区 赤道附近
内陆、两极、热 带
原 因
赤道低气压
内陆、极地高压、副高
案 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大陆、热带沙漠 气候
30°~40°大 陆东岸 30°~40°大 陆西岸 40°~60°大 陆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