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分析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https://img.taocdn.com/s3/m/91f19f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c.png)
曾国藩用人和识人之道的名言
1、曾国藩苦其心三句名言第三句是“识人心、懂人性,注重人才”,强调了了解他人的内心和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做好人际关系和维护团队的稳定。
2、用人极难,辨识别人说的话也很不容易,全靠见多识广,仔细思考谨慎处置,心中要有一定的权衡。
3、曾国藩:"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正道行事,起见必量其果,功力实在,循正道可远行。
4、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唯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5、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
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6、用人八法: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前贤之大识大观、八字余谓民之望利、凡事求其惬意、临事无不了了、言不美不恶无所劝惩、不知厚重悠长、有恒为作圣之基。
7、“国家之强,以得人得天为先。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8、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https://img.taocdn.com/s3/m/6196268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5.png)
曾国藩家训名言选粹曾国藩,这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的家训可谓字字珠玑,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读他的家训,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他的名言,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启示。
一、勤奋与自律1.1 “无志者,常立志。
”这句话给人一种强烈的警醒。
没有目标,生活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乱撞一气。
我们得时刻保持清醒,明确自己的方向。
志向并不一定要宏大,但必须有。
就像打拼的青年,心中要有梦想,才能在风雨中不迷航。
1.2 还有一句“力行而不怠”。
这告诉我们,光有理想是不够的。
实现梦想还得靠行动。
很多人都想当成功者,然而真正能付诸实践的却少之又少。
坚持不懈的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虽说“滴水穿石”,但这水得不停地流。
二、修身与齐家2.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经典之语,真的是智慧的结晶。
个人的修养是基础,家庭的和谐是前提。
一个人若不先修身,那再大的抱负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曾国藩在这方面可谓身教,平日里处事严谨,待人宽厚,家中和睦,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2.2 说到齐家,咱们得明白,家庭就是小社会。
一个家庭的氛围如何,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成长。
和睦的家庭,就像温暖的港湾,给人支持和力量。
想想自己的家,和家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也该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呢?2.3 当然,修身不仅仅是对自己行为的要求。
还得注重内心的修炼。
心态决定一切,积极向上的心态能让我们在困境中逆风飞翔。
曾国藩说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坚持与感悟。
面对挫折,心中不能有惧怕,反而要如猛虎般勇敢。
三、处世之道3.1 “待人接物,宜以和为贵。
”这句话简直是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气生财,和睦生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摩擦,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才能化解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想想身边,多少因小事而结怨的人,反而失去了更多的机会。
3.2 还有“宽容大度,胜人一筹”。
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力量。
真正的强者,不仅能忍受风雨,还能包容他人。
曾国藩的24个人生智慧
![曾国藩的24个人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79156a1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4.png)
曾国藩的24个人生智慧范文一: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24个人生智慧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这些人生哲理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工作、家庭、信仰等。
下面我将分别从三个角度来谈谈其中几条。
首先是关于工作的智慧。
曾国藩说:“立志须立在寂寞中,而立志后必须刻苦努力。
”正如他的一生一样,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在追寻自己的事业时,要有毅力和勇气。
其次是家庭的智慧。
他提醒我们“家和万事兴,人多不过瘾。
”即使我们有在事业上很好的成就,也不能忘记家庭的重要性。
真正的成功不仅来自于事业,更来自于良好的家庭和亲情。
最后是信仰的智慧。
曾国藩告诉我们“赐人玫瑰,手留余香”,意思是说当你接受某种礼物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回报。
这种回报不仅仅是说要感谢别人,同时还要践行我们的信仰和道德。
总的来说,曾国藩告诉我们,追求事业的基础是勇气和毅力,不能忘记家庭的意义,还需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
这些人生智慧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引导我们更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要点分析:本文以曾国藩的人生哲理为主题,依次从工作、家庭和信仰三个方面展开,并总结了其中的几条,为读者提供了启示。
整体结构清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人生智慧,同时也呈现了曾国藩高超的思维能力和见解。
用词简洁明了,在短短的篇幅内,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并贯彻到实践生活中。
范文二:曾国藩的24个人生智慧描述了他的一生的经历和思考。
这些智慧揭示了他的决心、信仰和智慧。
下面,我将按照智慧的类型,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谈一下其中几条人生哲理。
首先是个人智慧,他告诉我们“志高者,自有雄风”,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有追求,要有勇气和信念,一定能够在事业上发光发热。
其次是家庭智慧,他说“家和万事兴”,我深有体会,尤其在这个纷繁的社会里,亲情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信仰。
最后是社会智慧,他提醒我们“以耳目为经,以常情为纪”,这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世俗干扰,坚定自己的信仰。
曾国藩这位思想家以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启示。
曾国藩经典语录解读
![曾国藩经典语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adc3bc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4.png)
曾国藩的经典语录解读1.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一个骄字。
解读:家庭衰败,离不开一个“奢”字,即奢侈、奢华的生活方式;个人失败,离不开一个“逸”字,即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令人讨厌,离不开一个“骄”字,即骄傲自大、盛气凌人。
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解读:古今中外的平庸之人,都是因为懒惰导致的失败;而才华横溢的人,则常常因为骄傲自满而栽跟头。
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解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去做,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或者三心二意。
如果没有恒心和毅力,那么最终将一事无成。
4.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
解读:在看待问题时要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但在具体执行时则要从小处着手、注重细节;在与人相处时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乱说话,在独处时则要管住自己的心、不起邪念。
5.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解读:只有最真诚的心才能战胜最虚伪的人;只有最笨拙的方法才能战胜最巧妙的计谋。
这强调了真诚和笨拙的重要性。
6.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解读: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功的才是真正的勇士。
7.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解读:只要坚定意志、刻苦努力并付出辛勤的劳动就一定会有所成就无论事情大小。
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解读:慷慨大方可以聚集人心严于律己可以使人信服宽宏大量可以赢得人心身先士卒可以领导他人。
9.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
人为财死,不贪少祸。
解读:灾祸的来临是很难预料的但只有通过不贪图钱财、不投机取巧、不沽名钓誉和不骄傲自满这四种方式来弥补一二。
人们为了钱财而死但如果能不贪图钱财就可以减少很多灾祸。
曾国藩说过的两句话
![曾国藩说过的两句话](https://img.taocdn.com/s3/m/d6fb783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7.png)
曾国藩说过的两句话1. 曾国藩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就像我那朋友阿强,之前做生意亏了一大笔钱,要是一直陷在过去的失败里,整天唉声叹气的,那还有什么用呢?他就明白这个道理,过去的就过去了,不去留恋。
现在呢,也不被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干扰,就专心做新的小买卖。
至于未来,还没到呢,先把眼前的事儿干好。
你说,要是老纠结过去或者老担心还没发生的事儿,这人能轻松吗?2. 曾国藩讲过:“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我有个同学小花就是这样。
她打算考公务员,那可真是全身心投入啊。
周围有人劝她也去试试别的工作,她就跟人家说:“我现在就专注这一件事,就像爬山,我不能爬着这座山,还老看着别的山高,那我永远到不了山顶。
”她从早到晚都在学习相关知识,一点也不懈怠。
这要是换成那些三心二意的人,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能做成啥事儿呢?3.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咱就说隔壁老王吧。
他本来脑子挺聪明的,也有点小才华。
可是呢,这人特别懒。
找了个工作,每天就想着怎么少干点活,回到家就躺着玩手机。
时间一长,工作上老出错,最后被开除了。
你想啊,这就像一辆车,本来性能挺好的,但是不加油,它能跑吗?这懒惰啊,真是把好多人的前途都给毁了,真的是太可惜啦!4. 曾国藩提到:“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我邻居家的小孩小辉,那就是个读书的好榜样。
他有志气,从小就想当科学家,这就是有志。
而且他知识面可广了,看各种各样的书,这是有识。
最重要的是,他有恒心。
每天不管多忙,都要读一个小时的书,雷打不动。
这就好比盖房子,有志就是有个蓝图,有识就是有好的建筑材料,有恒就是天天去添砖加瓦,缺了哪一样能把房子盖好呢?5. 曾国藩说:“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我以前工作的公司有个项目,奖金特别丰厚。
我们小组的组长就特别明白这个道理。
奖金下来了,他没有独吞,而是按照大家的贡献分了下去。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1ded3a3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ce.png)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官员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深刻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一生坚守忠诚、勤奋和谨慎的原则,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他常说,“人生在世,须有志气。
志气不大,事业不兴。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志气和远大的目标,就很难取得成功。
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曾国藩还强调谨慎和自律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取得长久的成功,就必须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谨慎和自律。
他说,“人生一世,荣辱得失在于一念之间。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只有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同时要保持谨慎和自律。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稳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839fd25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f.png)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经历了风
风雨雨,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感悟。
他曾说过,“人生在世,应
该立志报国,立志成才,为天下谋福利。
”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他
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
目标。
只有立志报国,立志成才,才能不负时代,不负自己。
在实
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也要为天下谋福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高尚的人生追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追求的。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还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坚韧不拔,勇
往直前。
他在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始
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他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给我
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让我们知道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坚持不懈,才
能走到成功的彼岸。
曾国藩的人生感悟还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注重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道德。
他一生都在修身养性,注重修养和修身,
注重培养高尚的品德和道德。
他的高尚品德和道德,成为他一生成
功的重要保障。
总之,曾国藩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坚韧不拔,勇往直前,注重修身养性。
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追求的,也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应该牢记的人生格言。
曾国藩最经典十句话
![曾国藩最经典十句话](https://img.taocdn.com/s3/m/b872f47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4.png)
曾国藩最经典十句话1.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你看啊,就像咱走路,老是回头看走过的路有啥用呢,还不如专心走现在的路,也别老想着前面还没到的地方,这样才能走得稳当呀!比如你考试的时候,别想着上次考得咋样,也别担心下一次,就专注于当下这一题。
2.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这话说得多在理呀!你想想,你要是对钱财不那么看重,是不是能吸引更多人跟你玩呀;你对自己严格要求,别人是不是就服你;你心胸宽广点,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心;你自己带头干,别人不就跟着你了嘛。
就像一个团队的领导,做到这些,团队能不团结吗?3.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哎呀,这就好像大家都抢着去挖金子的地方,那金子还能有多少呀,别跟着瞎凑热闹!那些一直看起来很容易获利的事,往往可能有问题呢。
就好比那些突然火起来的投资项目,大家都去,你可别盲目跟风。
4.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这就好比分蛋糕,一个人独吞肯定不行呀,得大家一起分享。
但做计划的时候,人多嘴杂反而不好,少数几个人商量出个好点子就行啦。
你看那些成功的生意伙伴不就是这样嘛。
5.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这多明显呀,老说别人不好,不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嘛;老夸自己多厉害,不就是嫉妒别人比自己强嘛。
咱可不能这样,得客观看待自己和别人。
就像有的人总嘲笑别人成绩差,其实是怕别人超过自己呢。
6.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你想想,那些没啥成就的人,很多不就是因为懒嘛;那些有点本事的人,很多不就是因为骄傲最后栽跟头嘛。
就像那个有点天赋却不努力练习的运动员,最后啥成绩也没有。
7.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
”老是急躁的人,肯定没有沉稳的见识呀;老是害怕的人,肯定也不会有特别出色的见解呀。
好比做一件事,你要是慌慌张张的,能做好吗?要是老怕这怕那,能有新发现吗?8. “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曾国藩的名言及哲理
![曾国藩的名言及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69c10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0.png)
1111
-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
- 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知足天地宽,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这些名言和哲理涉及为人处世、道德修养、学习思考等方面,表达了曾国藩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曾国藩的十大处世哲学文案
![曾国藩的十大处世哲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bd9c3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b.png)
曾国藩的十大处世哲学1、“每逢大事有静气”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
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便都在此中获得。
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
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
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这一天,曾国藩带着日记,又去拜见老师唐鉴。
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很是满意。
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唐鉴称赞:“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3、“不为圣贤,则为禽兽。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唐鉴曾送给曾国藩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善化唐鉴。
”4、“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有人赠予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他的岳父欧阳老人说:“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宝剑,老夫也高兴。
老夫十分喜爱旧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现把这首古剑铭送给你,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曾国藩听完这首古剑铭后,明白岳父的深远用意,十分感激地站起来说:“国藩牢记在心。
”5、“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曾国藩率湘军攻占武昌后,六弟曾国华带领在湘乡招募的五百勇丁来到武昌。
曾国藩见到这个出抚给叔父的六弟,心中很是高兴。
四个弟弟,他认为最有出息的便是这个为人倜傥雄奇的六弟。
于是亲向六弟传授带勇识人的经验。
曾国藩知道弟弟的脾性,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
人才靠奖励而出。
曾国藩人生感悟
![曾国藩人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d55a517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9.png)
曾国藩人生感悟
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一生中留下了
许多关于人生的感悟和智慧。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也积累了
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曾国藩在他的《曾国藩家书》中写道,“人生在世,须要有所
作为,不可虚度年华。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
惜时间,努力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
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个
人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虚度光阴,让
岁月白白流逝。
曾国藩还说,“为人处世,要行礼守义,不可忘本。
”这句话
告诉我们,做人要有礼貌,要守正道,不可忘记自己的本心。
在人
际交往中,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要遵守道德规范,不可为了一己
私利而损害他人利益。
同时,我们也要记得自己的出身和根本,不
要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初心。
曾国藩还说,“学问是人生的根本,要勤奋好学,不可懒惰。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人生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
进步。
我们要保持一颗好学的心,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
己的素质和能力。
不要因为懒惰而放弃学习,因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之,曾国藩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要行礼守义,要勤奋好学。
这些都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应该牢记的原则,希望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
曾国藩家书中的人生哲理
![曾国藩家书中的人生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c0423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8.png)
曾国藩家书中的人生哲理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成功都是熬出来的。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熬出来的。
成功的人懂得熬,所以成功;失败的人只会逃避困难,必然失败。
为什么用熬?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别人理解安慰鼓励,但你没有,普通人用对抗消极指责来发泄情绪,但你必须看到爱和光。
在任何事情上学会转化消化,普通人需要一个肩膀在脆弱的时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别人依靠的肩膀。
他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写道:“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熬过此关,便可少进。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曾国藩给我们指明了做事的方法:不断精进,一步步走,不要急躁,要慢慢熬!三十一岁那年,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且长期坚持。
普通人坚持一天,一周,一个月,很不容易了,一年够长了吧?他坚持了多久?半生!本事多半是逼出来的。
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业,必须有所激发,有所逼迫。
被击败、被轻视、被羞辱,未必是坏事,因为它常常能把一个人的潜力完全逼出来,从而促使一个人走向成功。
人都有追求安逸的心理,衣食无忧就不愿逼自己,躲在舒适区睡大觉,而真正的高手,从来都不会让自己睡在安乐乡,而是会主动寻求挑战,不断逼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
曾国藩认为人穷不说三句话,没钱少管三件事,如果你能明白其中道理,也许离成功不是太远。
人穷少说三句话,没钱少管三件事,成功不会远,太真实!“人穷少说三句话”说的是:1、少说大话,意思是不要跟别人承诺自己办不到的事。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当事情超出自己能控制的范围时,不要轻易答应。
【人生哲理】曾国藩: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人生哲理】曾国藩: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https://img.taocdn.com/s3/m/c0fa669a27284b73f34250bf.png)
曾国藩: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写过一句话:“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细想人这一辈子,似乎谁也逃不过这个定律。
人在年少时,常以为“顺风顺水”就是人生至境,后来才发现:命中所有的馈赠,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走过中年后,喜欢过清闲的生活,久而久之却发觉:闲的越久,愁的越多;当步入暮年,一场风浪就会打破生活里所有平静,那时才明白:知足常乐是人生一大幸事。
不论到了什么年岁,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要忘了:修炼自己的心境。
01少年经不得顺境前段时间看一档节目,其中有一期嘉宾是演员宋丹丹。
她在采访时谈到一段话颇有道理:“少年得志跟中年丧妻、老年丧偶是一样背的一件事。
太早了,在你完全还不明白人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你太顺利得到的太多,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看到这段话,不禁想起之前被热议的天才少年魏永康。
魏永康从小天资过人,2岁掌握一千多汉字,4岁就自学完初中课程,8岁时连跳几级进入重点中学读书,13岁时凭借高分考上了湘潭大学,17岁时考入中科院进行硕博连读。
20岁那年,已经读研3年的魏永康,因“生活不能自理,知识结构不适应”被中科院劝退回家。
他退学后,他的母亲曾学梅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原来,为了让他能够把心思全部放在学习上,曾学梅很少让魏永康出门,并且承包了他生活里所有大小事,包括洗衣服、洗澡、洗脸,就连吃饭也是喂给他吃。
在读湘潭大学期间,曾学梅也一起过去“陪读”,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
除了学习,魏永康几乎没有独立生活过,导致他在读研期间不会穿衣、上课迟到,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也不会和同学、导师交流,生活一团乱麻。
年少时跑得太快,一路上太过顺风顺水,没有翻过该翻的山,没有过该过的河,终有一天要重走一次这条路。
“少年太得志,容易栽跟头。
”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作家茨威格在《断头王后》里有一段描述:“她意识到,命运对自己过于偏爱。
她一路顺境,好运接踵而至。
曾国藩人生感悟
![曾国藩人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edb7f7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4a.png)
曾国藩人生感悟
首先,曾国藩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养性,保持清正廉洁的品德,才能够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种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家庭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有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
其次,曾国藩强调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观念。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思考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
同时,他也强调了睡前要有所梦,意味着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奋斗。
此外,曾国藩还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
这也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同时要有勇气和毅力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曾国藩还强调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观念。
他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要始终保持初心,不忘初衷,不断奋斗和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这也提醒人们要坚定信念,不断前行,不被外界诱惑和困难所动摇。
总之,曾国藩的人生感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他的思想和理念对于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和启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做人处事,如何追求成功,如何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初心。
希望我们都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曾国藩的10句处世箴言,句句都是人生哲学,概括了人生的所有阶段
![曾国藩的10句处世箴言,句句都是人生哲学,概括了人生的所有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3a0cd9d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9.png)
曾国藩的10句处世箴言,句句都是人生哲学,概括了人生的所有阶段很多人都说,“做人要学曾国藩,行商要看胡雪岩。
”曾国藩身居高位数十载,能够一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他的为官与做人的智慧,能够在恰当的左右逢源,重点是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拿捏好分寸,特别是在平时,能够严以律己,善于识人,被后世誉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是具有大智慧的通透之人!曾国潘的很多名言哪怕是到了现在,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
曾国藩对于后世的影响可谓是足够深远,毕竟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实践与行动的的第一人。
曾国藩在一生的时间中,是十分注重后代的教育问题,最为代表的是能够开辟我国留学史的第一个篇章就能可见其对教育的重视。
对于后代的教育,分别从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等方面对后代子孙提出了警戒。
其中曾国藩有十句非常经典的名言,涵盖了人生的所有阶段,句句都是人生忠告,值得我们学习!1、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意思是说,慷慨疏财才能有更宽的人脉,为人厚道,才能让人别人信服,不与人斤斤计较才能得到更多的人赞赏,做事身先士卒才能有更多的人与你并肩同行。
总结来说,就是严以律己。
2、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就是说,做事情不能只凭借自己的喜好来,说话要讲究证据,不能盲目不加思考的就开口。
3、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与喜欢猜忌多疑的人一起处理事情,事情是一定办不成的,因为他的精力都用在了猜忌别人,而且这种人会不信任他人,所以一起共事是很难成功的。
与眼中只有利益的人一起共事,自己也是一定会受到连累的。
4、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性格急躁的人一定没有成熟稳重的见识,畏手畏脚的的人,就一定不会有卓越的远见,而欲望过多的人一定没有慷慨大方的操守,喜欢侃侃而谈的人一定缺少实事求是地精神,好勇斗狠的人一定不会有文学的儒雅。
曾国藩最精辟的人生格言
![曾国藩最精辟的人生格言](https://img.taocdn.com/s3/m/4f49719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2f.png)
曾国藩最精辟的人生格言1.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就像走路一样,你总不能一直回头看走过的路吧,得专注当下的脚步,也别老想着前面还有多远,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才能走得稳呀!比如你学习的时候,别老想着上次考得不好,也别担忧下次能不能考好,就专心做好现在的这道题!2.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
”这不就好比你对朋友大方点,朋友就愿意和你在一起;你对自己严格要求,别人就会佩服你;你心胸宽广些,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喜欢嘛!想想看,如果你小气、放纵又狭隘,谁会喜欢和你相处呢?3.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哎呀,就像分蛋糕一样,不能一个人独吞好处呀,得大家一起分享;而做决定的时候呢,人多嘴杂反而不好,少数几个有智慧的人商量就行啦!比如你们一起做项目,成果要一起享受,而关键决策就那几个人好好讨论下就行啦!4.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在人多的时候要管住自己的嘴,别乱说话,这不就像在热闹的场合要保持安静一样嘛;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坚守自己内心的原则,可不能放纵呀!比如在聚会上别啥都说,自己在家的时候也不能随便打破自己的底线哦!5.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你看呀,要做一件大事就得有宏观的眼光,但真正做起来还得从细微的地方开始呀,就像盖大楼,得先把一块一块砖垒好!比如你想创业成功,得先把每个小细节做好!6.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家里人勤劳就能兴旺,人勤劳就会懂得节俭,这样怎么会贫贱呢?就好像一个勤劳的家庭,肯定会越过越好呀,一个勤奋的人也不会乱花钱呀!比如你爸妈很勤劳,家里不就过得很幸福嘛!7.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
”那些总是很急躁的人,肯定没有沉稳坚毅的见识呀,总是胆小害怕的人,怎么会有杰出的见解呢?就像有的人遇到点事就慌慌张张,能成大事吗?而那些胆小不敢尝试的人,能有新发现吗?8.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
”哎呀呀,你想劝别人可不能直接说人家的错呀,得先夸夸人家的优点呢,这就像给人吃药,外面得包一层糖衣才好入口呀!比如你想让朋友改正缺点,先夸夸他的优点,他才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呀!9.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曾国藩九大人生哲理名言试注
![曾国藩九大人生哲理名言试注](https://img.taocdn.com/s3/m/cfb760771711cc7931b716aa.png)
曾国藩九大人生哲理名言1、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
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注释:小人专门盼望别人帮他,做对他有利的事,别人帮忙之后,他也不懂得感恩。
君子不会轻易受别人的恩惠,一旦接受,便难以忘记,时时感恩。
2、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注释:读书人(衣冠之族)以清清白白做人为根本,待人接物从容庄重,但凡贪欲暴戾刻薄的人,都不宜与之有过从。
3、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注释:人如果总是看到别人不是的地方,那么没有一处地方是不可恶的,整天都会抱怨着抱怨那。
4、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注释:当别人位高权重之时,我切不可去冒犯他们,也不可跟他们同流,敬而远之,是保护自己身家名声的途径。
5、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
此之谓才。
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6、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
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
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7、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
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
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注释:两个君子不会争执,是因为互相谦让。
一个君子一个小人没有争执,是因为君子能宽容。
有争执的一般是两个小人,作为有识之士,怎么能自甘成为小人呢。
8、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9、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注释:。
曾国藩经典语录及注解
![曾国藩经典语录及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324043e126fff705cc170a96.png)
曾国藩经典语录及注解1.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过去的既然已经过去,那就不必再想了,想也是白想,白想不如不想。
眼下的事,一件又一件,你可都能理得清楚?未来是好是坏,是祸是福,又有谁能知,所以也就不必去迎接。
】(粗括号内为上文语录的理解)2. 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太过聪明会引来嫉妒,从而演变成仇视对个人立身不利。
】3.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从古至今,天下的平常人,都是因为懒惰而导致的失败;从古至今,天下的有才之人,都是因为骄傲而导致的失败。
】4.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世界之大,诱惑无数,纸醉金迷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我要想的只有我自己知道。
】5.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用最诚恳的心就能战胜虚情假意;用最朴素的语言和行动就能胜过投机取巧。
】6.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但是要用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去学习。
】7.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只要坚持自己的志向,并且不断的努力,不断的为自己实现梦想而劳动,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必然会成功。
】8.人生莫惧少时贫。
【年轻的时候不要害怕贫穷困苦,只要愿努力,肯吃苦,最终都可以获得成功】9. 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人一旦骄傲起来,必然对周围的人居高临下,因而被众人所嫌弃,而后被群体所孤立。
】10.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只要有一片赤诚,可以补天,可以填海,可以移山,但时间过去了就再也追不回来了。
】11.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
第三要有恒。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读书有三个要求:第一要有志向,有志向的人一定不会甘愿屈居人下,第二要时常做笔记,时常做笔记的人,就会明白学问是没有尽头的,不会因为有一点成绩而满足;第三要有恒心,有恒心的人一定会成功。
曾国藩: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人生感悟
![曾国藩: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人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7be3bd2c89eb172dec63b7b0.png)
曾国藩:利可共而不行独,谋可寡而不行众 _人生感悟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
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办者和统帅;他由于在学识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代尊崇。
读懂曾国藩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向来都能赢利的事不要做,全部人都想获得的地方不要前往。
危城莫入!全部人都神往渴求的,可能有有害。
前半句说:不行贪求过多!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
世界上没有一劳久逸的事情,也不行能有长远赢利的事情,假如有这类能够向来赢利的事情,那只好说这类事是表面现象或许骗局,这时候必定要保持脑筋清。
后半句是说的安全,大家争吵、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简单惹麻烦或许导致祸害。
《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就是这个意思。
自然,这句话里的争,也能够理解为,争利。
意思是说,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由于那必定是薄利。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不要由于他人小的弊端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由于小小的恩仇就忽视了他人的大恩。
人只需做事就会出错,这两句话都是告诉我们,不要由于他人的一点小过错,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仇,就通盘否认他人的好,忘掉他人的恩德。
1——文章根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照《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意思是喜欢一个人而知道其弊端,憎恶而知道其优点。
这就是劝告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必定不要太感情用事,必定要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人的弊端和不足。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常常说他人弊端的人,常常炫耀自己优点的人,能够说是“有意不厚,识量太狭。
”俗语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常常讨论他人的弊端,炫耀自己的优点,不但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恼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汉高祖刘邦以前随意和韩信议论各位将领的才能。
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可是能带十万人。
曾国藩名言及解释
![曾国藩名言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b2c575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b.png)
曾国藩名言及解释第一篇:曾国藩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国效力和人民造福,成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曾国藩有许多名言,其中一句“天下事有难易乎?”让我印象深刻。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问世间的事情难易之分,如果事情容易就不需要努力,如果事情难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这句话是曾国藩对努力和奋斗的理解和境界的体现。
对于学生来说,这句话也是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无论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不懈地去克服,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句话中的“天下事”是指所有事情,可以是学习生活,也可以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
其次,这句话中的“难易”是指事情的难度和易度,从而反映了努力与不努力的差异。
最后,这句话中的“努力”是指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名言很好的体现了曾国藩的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学习和生活的方法,鼓舞士气,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努力,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
第二篇: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人,他的治国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句话意思是道路不同,不能一起协作,也不能一起走。
这句话在当今社会尤其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同学之间有不同的想法和理念,经常会有分歧和矛盾,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践行这句名言,尊重对方的意见并尊重自己的方式。
通过相互理解和通力合作,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职场上,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正常的。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合作方式,即通过尊重对方的职业道路,倾听对方的声音,建立信任,探讨合作可能性。
当我们克服了彼此之间的分歧,我们可以沟通和协作,发挥更多的潜力。
总之,这句话让我们意识到彼此不同的观点和习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尝试去理解不同的观点,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要点分析:第一篇中,重点写作是体现曾国藩这个人和他的思想。
用词上突出了“努力”、“坚持不懈”等词汇,强调了这个名言对我们的鼓舞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经典语录◎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
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
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
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甘苦自得。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
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
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
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
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轩冕而敬,伪也。
匿就而爱,私也。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
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
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
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
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
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
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好饰者,作非之渐。
偏听者,启争之端。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
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
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好谈己长只是浅。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人伦明,则礼乐兴。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
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
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
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
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
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听言当以理观。
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
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居心不净,动辄疑人。
人自无心,我徒烦扰。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
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
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
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血气盛,则克治难。
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每日默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如此。
◎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
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
◎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
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
静在心,不在境。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
◎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
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
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
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去其不善而勉进于善,是谓之善学。
◎为己之学,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
为人之学,徇人至于丧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
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
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
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学贵有常,又贵日新。
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不尽者,天下之书。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
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
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
物交物,则知之非也。
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
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
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
(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
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
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
◎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
”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
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
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
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
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
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
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
◎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
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
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
自弃者,民之为下矣。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
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
故曰:“终生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
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
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
◎君子直不发人所不白;清不矫人所不堪;刚不绝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强人所不胜。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
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
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行事常思退一步。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
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
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
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