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总结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层次结构解析
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层次结构解析计算机系统是由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协作而形成的,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硬件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来组织和管理。
本文将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层次结构进行深入解析。
一、硬件系统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各种命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CPU主要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通过控制单元对外部输入进行解析和判断,并指挥算术逻辑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
2. 存储器存储器用来存储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分为主存和辅助存储器两种。
主存储器是计算机运行时的临时存储空间,辅助存储器则用于永久性地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计算机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则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和声音播放器等。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调度计算机的各个硬件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和接口。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和存储管理等。
1. 进程管理操作系统通过进程管理来管理计算机上运行的各个程序。
它负责分配和回收计算机的处理器资源,并确保各个进程按照优先级合理地运行。
2. 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上的文件和目录结构。
它提供了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等功能,并通过文件系统来组织和存储文件。
3. 存储管理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存储器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负责为进程和文件分配空间,并进行存储空间的回收和整理。
三、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最高层次,它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与硬件进行交互,并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
1. 办公软件办公软件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等,它们为用户提供了创建、编辑和展示各种办公文档的功能。
2.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主要用于编辑和处理图形和图像。
它们提供了各种绘图和编辑工具,使用户能够创建和修改各种类型的图形和图像。
计算机四大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四大基础知识点总结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我们都需要计算机来帮助我们处理数据、提高效率。
而要深入理解计算机,首先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四大基础知识点,包括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以及编程语言。
一、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组成。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负责执行指令、控制数据流通。
RAM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区域,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
输入设备是用来输入数据和指令的设备,比如键盘、鼠标等。
输出设备是用来展示计算结果的设备,比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存储设备是用来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比如硬盘、光盘等。
2.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包括指令系统、总线结构、存储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
指令系统是CPU执行指令的集合,包括指令格式、寻址方式和指令执行的时序规定。
总线结构用于连接 CPU、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传输数据和指令。
存储系统包括RAM和存储设备,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
输入/输出系统负责将数据从输入设备传输到存储设备或输出设备,以及从存储设备传输到输出设备。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
首先,计算机通过输入设备接收数据和指令。
然后,CPU根据指令执行相应的运算和逻辑操作,得到结果。
最后,计算机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展示给用户,同时也会将数据和程序存储在存储设备里。
4.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包括速度、存储容量和可靠性。
速度是指计算机执行任务的快慢,通常用处理器的主频来表示。
存储容量是指计算机能够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大小,通常用RAM和硬盘容量来表示。
可靠性是指计算机运行稳定性和故障率,通常用故障率和平均时间故障间隔来表示。
二、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不完全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不完全总结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各种计算任务。
计算机系统结构涉及到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总线以及操作系统等方面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核心是处理器。
处理器是计算机内部的心脏,它负责执行来自内存的指令和进行算术和逻辑操作。
处理器通常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而算术逻辑单元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操作。
其次,内存也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处理器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将结果写回内存。
内存通常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寻址,每个字节都有唯一的地址。
内存的大小决定了计算机可以存储的程序和数据的数量。
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输入输出设备使得计算机可以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和触摸屏,而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和音频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通过总线与处理器和内存进行通信。
总线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中负责数据传输的通道。
总线可以是内部总线也可以是外部总线。
内部总线用于连接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而外部总线用于连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例如硬盘和网络设备。
总线的带宽决定了数据传输的速度。
最后,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结构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例如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
操作系统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和接口,使得应用程序可以方便地访问这些资源。
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与计算机系统结构密切相关。
除了上述重点内容,计算机系统结构还涉及到如指令集架构、并行处理、存储系统以及网络通信等方面的内容。
指令集架构定义了处理器支持的指令和操作模式,而并行处理涉及到利用多个处理器同时执行任务以提高计算性能。
存储系统包括内存和硬盘等设备,它们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网络通信使得计算机可以相互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
计算机组成原理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解:P3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资料。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问;●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7. 解释下列概念:主机、CPU、主存、存储单元、存储元件、存储基元、存储元、存储字、存储字长、存储容量、机器字长、指令字长。
解:P9-10主机:是计算机硬件的主体部分,由CPU和主存储器MM合成为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早期的运算器和控制器不在同一芯片上,现在的CPU内除含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外还集成了CACHE)。
主存: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为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可随机存取;由存储体、各种逻辑部件及控制电路组成。
存储单元:可存放一个机器字并具有特定存储地址的存储单位。
存储元件: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的物理元件,是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又叫存储基元或存储元,不能单独存取。
存储字:一个存储单元所存二进制代码的逻辑单位。
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单元所存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存储容量:存储器中可存二进制代码的总量;(通常主、辅存容量分开描述)。
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
指令字长:一条指令的二进制代码位数。
计算机系统结构(含5篇)
计算机系统结构(含5篇)第一篇: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一、专业介绍1、概述计算机系统结构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的一门学科,一般说来,凡是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者(包括一般用户和系统程序员)所能看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都是计算机系统结构所要研究的对象,这一点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从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来研究计算机不同。
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多门课程之后,通过学习“计算机系统结构”这门课程,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设计方法和性能评价方法,并建立起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系统软件有关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专门知识,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以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能撰写专业领域外文文章,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具备较强的自我提高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富有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
3、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网络存储系统、计算机高速接口与通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多媒体技术、集群与网格计算、嵌入式系统及VLSI设计技术。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①101 政治②201 英语③301 数学一④832数据结构 833离散数学 834 计算机组成原理(832、833、834选一)(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二、就业前景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各个行业,已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专业人才的适应性强,就业面宽,多年来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专业的需求量排名一直位居前列。
实践证明,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达,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需求量就越大,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个人发展空间。
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点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点总结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涉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核心知识,本文将针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考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结构基本概念1.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及发展历程2.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冯·诺伊曼结构、哈佛结构、堆栈式结构等3.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指令周期、CPU时钟周期、主频、缓存命中率等二、中央处理器(CPU)1.CPU的组成: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单元(CU)、寄存器组等2.指令集架构: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3.CPU缓存: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及其工作原理4.多核处理器:核数、并行计算、线程级并行等三、存储系统1.存储器层次结构:寄存器、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等2.主存储器:DRAM、SRAM、ROM等3.磁盘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光盘等4.存储器管理:分页、分段、虚拟存储器等四、输入输出系统1.I/O接口: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PCI等2.I/O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3.I/O控制方式:程序控制、中断、直接内存访问(DMA)等4.I/O调度策略:先来先服务(FCFS)、最短作业优先(SJF)、扫描算法等五、总线与通信1.总线分类:内部总线、系统总线、I/O总线等2.总线标准:ISA、PCI、PCI Express等3.通信协议:TCP/IP、UDP、串行通信等4.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等六、并行计算与分布式系统1.并行计算:向量机、SIMD、MIMD等2.分布式系统: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负载均衡等3.并行与分布式编程:OpenMP、MPI、MapReduce等4.并行与分布式算法:排序、搜索、分布式锁等通过以上考点的总结,相信大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计算机系统结构前四章知识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前四章知识总结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器件和软件组成,按功能划分成多级层次结构。
每一级对应一种机器:第0级和第1级是具体实现机器指定功能的中央控制部分;第2级是传统机器语言及其;第3级是操作系统机器;第4级是汇编语言机器;第5级是高级语言机器;第6级是应用语言机器。
2、计算机系统结构:由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但按照计算机层次结构,不同程序者所看到的计算机有不同的属性。
主要研究软件、硬件功能分配和对软、硬件界面的确定。
3、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内部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4、计算机实现:是指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5、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一种本来是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似乎不存在,成为透明性现象。
6、由上往下设计(自上而下设计):首先确定用户级虚拟机器的基本特征、数据类型和基本命令等,而后再逐级向下设计,直到由硬件执行或解释那级为止。
7、由下往上设计(自下而上设计):根据硬件技术条件,特别是器件水平,首先把微程序机器级和传统机器研制出来。
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操作系统、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虚拟机器级。
最后设计面向应用的虚拟机器级。
8、系列机:是指在一个厂家内生产的具有相同的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机器。
9、软件兼容:即同一个软件可以不加修改地运行于系统结构相同的各挡机器,可获得相同的结果,差别只在于不同的运行时间。
10、兼容机:不同公司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计算机。
11、模拟:是指用软件方法在一台现有的计算机上实现另一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12、仿真:用程序直接解释另一种机器指令系统的方法。
13、虚拟机和宿主机:在A计算机上要实现B计算机的指令系统,通常采用解释方法来完成,即B机器的每一条指令用一段A机器的指令进行解释执行,如同A机器上也有B机器的指令系统一样,A机器称为宿主机,B机器称为虚拟机。
计算机系统结构年串讲及汇总第一部分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1. 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可以将系统看成是按功能划分的多个机器级组成的层次结构;由高到低分别为:1应用语言机器级 2高级语言机器级 3汇编语言机器级 4操作系统机器级 5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 6微程序机器级;2. 应用程序语言经应用程序包的翻译成高级语言程序;3. 高级语言程序经编译程序的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4.汇编语言程序经汇编程序的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5.在操作系统机器级,一般用机器语言程序解释作业控制语句;6.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是用微指令程序来解释机器指令;7.微指令由硬件直接执行;8. 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层次结构中,机器被定义为能存储和执行相应语言程序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的集合体;9.透明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从某个角度看不到,它带来的好处是简化某级的设计,带来的不利是无法控制10.翻译:先用转换程序将高一级机器级上的程序整个地变换成底一级机器级上行将的程序,然后在低一级机器级上实现的技术11.解释:在低级机器级上用它的一串语句或指令来仿真高级机器级上的一条语句或指令的功能,通过高级机器语言程序中的每条语句或指令逐条解释来实现的技术;12硬件取舍原则:1应考虑在现有硬器件主要是逻辑器件和存储器件条件下,系统要有高的性能价格比;2要考虑到准备采用和可能采用的组成技术,使它尽可能不要过多或不合理地限制各种组成、实现技术的采用;3不能仅从“硬”的角度考虑如何便于应用组成技术的成果和便于发挥器件技术的进展,还应从“软”的角度把如何为编译和操作系统的实现以及为高级语言程序的设计提供更多更好的硬件支持放在首位;13. 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1由上往下2由下往上3由中间开始14. 软件的可移植性:指的是软件不修改或只经少量修改就可由一台机器搬到另一台机器上运行,同一软件可应用于不同的环境;15. 实现欠件移植的几个基本技术:1统一高级语言 2采用系列机 3模拟与仿真16. 为什么没有对各种应用真正通用的语言1不同的用途要求语言的语法、语义结构不同;2人们对语言的基本结构看法不一;3即使同一种高级语言在不同厂家的机器上也不能完全通用;4受习惯势力阻挠,人们不愿意抛弃惯用的语言;17 模拟:用机器语言程序解释实现软件移植的方法称为模拟;需经二重解释,速度低,实时性差模拟灵活,可实现不同系统间的软件移植,系统差异太大时效率速度急剧下降18 仿真:用微程序直接解释另一种机器指令系统的方法称为仿真;速度上损失小,但不灵活,只在差别不大的机器上使用,两种机器差别太大时,就很难仿真19 模拟与仿真的区别:仿真是用微程序解释,其解释程序存入在控制存储器中;而模拟是用机器语言程序来解释,其解释程序存放在主存中;20 并行性:把解题中具有可以同时进行运算或操作的特性;并行性包括1同时性和2并发性同时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21开发并行性途径:1时间重叠 2资源重复 3资源共享时间重叠:让多个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地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加快硬件周围来赢得速度;资源重复:通过得利设置硬件资源来提高可靠性或性能;资源共享:用软件方法让多个用户按一定时间顺序轮流使用同一套资源来提高其利用率,相应也就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第二章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1.数据表示:指的是能由机器硬件直接识别昨引用的数据类型;2.数据结构反映了应用中要用的各种数据元素或信息单元之间的结构关系; 数据表示是数据结构的组成元素;3.数据结构和数据表示是软、硬件的交界面;数据表示的确定实质是软、硬件的取舍;4.高级数据表示:1自定义数据表示 2微量数组数据表示 3堆栈数据表示5.标志符数据表示:将数据类型和数据本身直接联系到一起;合存于同一存储单元中6.标志符数据表示的优点:1简化了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2简化了编译程序3便于实现一至性校验4能由硬件自动变换数据类型5支持了数据库系统的实现与数据类型无关的要求6为软件调试和应用软件开发提供了支持7.标志符数据表示可能带来的问题:1每个数据字因增设标志符,会增加程序所占的主存空间2采用标志符会降低指令的执行速度8.规模机器的特征:(1)有高速寄存器组成的硬件堆栈,并附加控制电路让它与主存中的堆栈区在逻辑上构成整体,使堆栈的访问速度是寄存器,容量是主存的(2)有丰富的堆栈操作指令且功能很强,直接可对堆栈中的数据进行各种去处和处理(3)有力地支持高级语言程序的编译(4)有力地支持子程序的嵌套和递归调用9.引入数据表示的原则:(1)看系统的效率有否提高,即是否减少了实现时间的存储空间(2)看引入这种数据表示后,其通用性和利用率是否高10.浮点数尾数的下溢处理方法:1截值法 2舍入法 3恒置1法 4查表舍入法11.寻址方式:指的是指令按什么方式寻长或访问到所需的操作数或信息;12.寻址方式在指令中的两种指明方式:1 占有操作码中的某些位 2在地址码部分专门设置寻址方式位字段指明13.逻辑地址是程序员编程用的地址;物理地址是程序在主存中的实际地址;14.静态再定位:在目的程序装入主存时,由装入程序用软件方法把目的程序的逻辑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15.动态再定位:在执行每条指令时才形成访存物理地址的方法16.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构成;操作码指明操作种类和所用操作数的数据类型;地址码包括操作数的地址、地址的附加信息、寻址方式等;17.指令格式的优化:指的是如何用最短的倍数来表示指令的操作信息和地址信息,使程序中指令的平均字长最短;18.操作码的优化表示,主要是为了缩短指令字长,减少程序总位数及增加指令字能表示的操作信息和地址信息;19.哈夫曼压缩概念的基本思想:当各种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均等时,采用优化技术对发生概率最高的事件用最短的位数时间来表示处理,而对出现概率较低的,允许用较长的位数时间来表示处理,这样,就会导致表示处理的平均时间的缩短;20.操作码的表示方式通常有下列三种:1固定长度编码法 2哈夫曼编码法 3扩展操作码编码法21.指令系统的设计、发展和改进上的两种不同方向:1CISC 2RISC22.CISC:进一步增强原有指令的功能以及设置更为复杂的新指令取代原先由软子程序完成的功能,实现软件功能的硬化;23.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的优化实现:1 面各目标程序的优化2 面向高级语言的优化3 面向操作系统的优化24.面向目标程序的优化1 对存贮器语言程序及其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各种指令和指令串的使用频度来加以分析和改进;静态使用频度:对程序中统计出的指令及指令串使用频度着眼于减少目标程序所占用的储存空间动态使用频度:在目标程序执行过程中对指令和指令串统计出的频度着眼于减少目标程序的执行时间2 增设强功能复合指令来取代原先是由常用宏指令或子程序实现的功能,用微程序解释实现;25.面向高级语言优化实现改进尽可能缩短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的语义差距,支持高级语言编译,缩短编译程序长度和编译时间1 通过对源程序中各种高级语言语句的使用频度进行统计来分析改进;2 如果面向编译,优化代码生成来改进;3 设法改进指令系统,使它与各种语言间的语义差距都有同等的缩小;4 让机器具有分别面向各种高级语言的多种指令系统、各种系统结构;5 发展高级语言计算机或称高级语言机器26.面向操作系统的优化1 对常用指令和指令串的使用频度进行统计分析来改进;改进指令系统2 考虑如何增设专用于操作系统的新指令;改进指令系统3 把操作系统中频繁使用的对速度影响大的某些软件子程序硬化或固化,改为直接用硬件或微程序解释实现;4 发展让操作系统由专门的处理机来执行的功能分布处理系统结构;27.CISC存在的问题:1 指令系统庞大,一般在200条指令以上;许多指令功能异常复杂;2 由于许多指令的繁杂,执行速度很低;3 指令系统庞大,故高级语言编译程序选择目标指令的范围大太,难以优化生成高效机器语言程序,编译程序也太长太复杂;4 由于指令系统庞大,各种指令的使用频度都不会太高,具差别很大,其中相当一部分指令的利用率很低;28.设计RISC的原则:1 只选择那些使用频度很高的指令,再增加少量其他功能的指令,使之一般不超过100条2 减少指令系统寻址方式各类,一般不超过两种,并让全部指令都是相同的长度;3 让所有指令都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4 扩大通用寄存器数,尽量减少访存;仅存store、取load指令访存,其他指使一律对寄存器操作;5 大多数年指令都用硬联控制实现,少数指令用微程序实现;6 精简指令和优化设计编译程序,简单有效地支持高级语言的实现;29.设计RISC结构用的基本技术:1 按RISC一般原则设计2 逻辑实现用硬联和微程序结合3 用重叠寄存器窗口4 指令用流水和延迟转移5 优化设计编译系统30.采用RISC技术带来的好处:1 简化指令系统设计,适合VLSI实现2 提高机器的执行速度和效率3 设计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4 可直接支持高级语言的实现31.RISC的不足:1 由于指令少,一条CISC指令能完成的某些功能需要多条RISC指令才能完成,加重了汇编各方程序设计的负担,增加了机器语言程序的长度,占用在座空间多,加大了指令的信息流量;2 对浮点去处执行的虚拟存储器的支持虽有很大加强,但仍显不足;3 RISC机器的编译程序比CISC的难写;第三章总线、中断与输入输出系统1.输入输出系统包括输入输出设备、设备控制器及与输入输出操作有关的软硬件2.I/O系统设计主要考虑解决好CPU、主存和I/O设备在速度上的巨大差距;3.输入输出系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程序控制I/O 2直接存储器访问 3I/O处理机方式a.通道 b.外围处理机方式4.总线类型:按信息传送方向分:1单向传输 2双向传输按用法分:1专用 2非专用相关介绍及优缺点见P635.非专用总线总线控制方式:集中式控制:总线控制机构基本上集中在一起; 分布式控制:总线控制逻辑分散在各个部件中 P646.集中式总线控制:1串行链接控制 2定时查询方式 3独立查询方式P647.集中式串行链接式的总线分配过程:1.部件发总线请求;2.总线不忙时,总线控制器返回总线响应总线可用信号;3.没发总线请求信号的部件传送总线响应信号,发的部件截留响应信号;4.截留后,发总线忙状态,撤销请求,开始占用总线;5.传送结束撤销总线忙;6.总线不忙后,撤销总线响应;8.优点: 1.选择算法简单,控制线线数少; 2.部件增加容易,可扩充性好; 3.容易通过重复设置提高可靠性;9.缺点: 1.对“总线可用”线及其有关电路的失效敏感; 2.优先级是线连固定,不灵活; 3.限制了总线的分配速度;10.集中定时查询方式的总线分配过程:1.部件发总线请求;2.总线不忙时,总线控制器的查询计数器开始计数;3.定时查询各部件;4.部件接收计数值,并判断,若与部件号一致,则发总线忙,撤销请求,并占用总线;5.总线控制器收到总线忙,停止计数,停止查询;6.传送结束撤销总线忙;11.优点: 1.优先次序可用程序控制,灵活性强; 2.可靠性高;12.缺点: 1.总线线数较多; 2.部件数受限于定时查询线线数; 3.控制较为复杂; 4.总线分配的速度不能提高;13.集中式独立请求方式的总线分配过程:1.部件发总线请求;2.总线不忙时,按某种算法,发一个总线响应;3.被响应部件发总线忙状态,撤销请求,开始占用总线;4.传送结束,撤销总线忙;5.总线不忙后,撤销总线响应;14.优点:1.总线分配速度快; 2.可用选定的方式确定响应的部件; 3.能方便的隔离失效部件的请求;15.缺点:1.控制线数量过大; 2.总线控制器要复杂的多;16.总线的传送方式分为:1同步通信 2异步通信17.同步通信:两个部件之间的信息传送是通过定宽定距的系统时标进行同步的受同步时钟的控制18.同步通信的优点:信息传送速率高,受总线的长度影响小;19.同步通信的缺点:但会因时钟在总线上的时滞而造成同步误差, 且时钟线上的干扰信号易引起误同步;20.异步通信:用于I/O总线,连接不同速度的I/O设备;又可分为a.单向控制和b.双向请求/回答控制两种1单向控制:指的是通信过程只由目的或源部件中的一个单一控制;单向控制又有源控制和目的控制两种;优点:简单,高速;缺点:未能保证下一数据传送之前让所有数据线和控制线的电平信号恢复成初始状态,从而可能造成错误;2请求/回答双向控制:由源和目共同控制;特点:增加了信号总线来回传送的次数,使控制硬件变得复杂,但它能适应各种不同速度的I/O设备,保证数据传送的正确性,有较高的数据传送率;21.数据宽度:是I/O设备取得I/O总线使用权后在一次I/O总线分配期间内,所传送数据的总量;22.数据通路宽度:数据总线的位数,是数据传送的物理宽度;即一个时钟周期所传送的信息量,它直接取决于数据总线的线数;23.总线的线数越多,成本越高、干扰越大、可靠性越低、占用的空间也越大,当然传送速度和流量也越高;为此,越是长的总线,其线数就应尽可能减少;24.减少线数的方法:1同一根线多个功能复用; 2并/串—串/并转换 3编码25.中断源:引起中断的各种事件; 中断请求:中断源向中断系统发出请求中断的申请; 中断响应:允许中断请求中断CPU现行程序的运行,转去对该请求进行预处理,包括保存好断点现场,调出有关处理该中断的中断处理程序,准备运行;26.中断分类的目的:中断源数量很多,若形成单独入口,硬件复杂,代价大,故进行分类,把性质相近的中断源归为一类;同一类中断共用一个中断入口地址,再由软件形成实际入口地址;27.中断的分类:1机器校验中断第一级:设备故障,电源故障,主存出错;2管理程序调用访管中断第二级:访管指令;3程序性中断第二级:溢出,除数为零,数据格式错;4外部中断第三级:定时器,外部信号;5输入/输出中断第四级:I/O请求;6重新启动中断第五级:启动另一个程序;28.中断分级的目的:解决多个中断请求同时发生时的响应次序问题;29.分级原则: 1同一类的优先次序由软件管理一般情况下,同类同级,不同类不同级2不同类的中断根据中断的轻重缓急分成不同的级别;30.中断嵌套原则: 1禁止同级或低级中断; 2允许高级中断;31.中断响应次序和处理次序中断响应次序用排队器硬件实现,次序是由高到低定死的,但可以根据需要用软件改变实际的中断处理完次序简称中断处理次序;中断级屏蔽位的作用:决定某级中断请求能否进入排队器只要能进入,还是按上面讲的优先级次序由高到底响应中断中断响应次序由硬件定死;而处理次序由中断屏蔽位决定;32.中断系统的功能包括:中断请求的保存与清除,确定优先级,保护断点,保护现场,中断源分析,中断处理,中断返回等;33.中断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分配实质是中断处理程序软件和中断响应硬件的功能分配;34.中断系统的软件与硬件的功能分配主要考虑如下两个因素:1中断响应时间 2灵活性;35.通道的功能:1接受CPU的输入输出操作指令,按指令要求控制外设接受指令2从主存读取通道程序,并执行即向设备控制器发送各种指令执行程序3组织和控制数据在内存与外设之间的传送操作传送数据4读取外设的状态信息,形成整个通道的状态信息,提供给CPU或保存在主存中通道状态5向CPU发出输入输出操作中断请求中断请求36.通道的工作过程:1用户在目态中安排广义I/O指令;包括访管指令和参数2当目态程序执行到访管指令后,产生访管中断;3CPU响应中断,第一次访管态,运行管态程序;4管理程序编制通道程序;根据参数:设备号、主存地址、信息长度等通道程序放在主存中,由通道执行5执行“启动I/O”指令:选择通道,校验第一条通道指令格式,选择设备并启动通道及设备;6通道启动后,<1>CPU退出管态,运行目态程序;<2>通道与设备开始传送数据;7通道传送结束后,向CPU发I/O中断;8CPU 响应中断,第二次转管态,对刚才的通道作“善后”处理;9返回目态,运行目态程序;37. 通道的种类:(1) 字节多路通道:适用于大量的像光电机等字符类低速设备;数据宽度:单字节多设备交叉(2) 数组多路通道:适合于连接多台像磁盘等调整设备;数据宽度:定长块多设备交叉(3) 选择通道:适合于优先级高的磁盘等调整设备,让它独占通道,只执行一台通道程序;数据宽度:可变长块独占38. 通道流量:通道在数据传送期内,单位时间内传送的字节数字节传输速率;它能达到的最大流量称通道极限流量;重要参数: TS : 选择一次设备的时间; TD :传送一个字节的时间; K :定长块的字节长度; N :传送的全部字节个数;39. 通道极限流量:字节多路通道:f max ·byte = 1/TS+TD 每选择一台设备,只传送一字节 数组多路通道:f max ·block = K/TS+K ·TD= 1/TS/K+TD 每选择一台设备,传送定长K 字节 选择通道: f max ·select = N/TS+N ·TD= 1/TS/N+TD显然,若通道的TS 、TD 一定, 且N>K 时,字节多路方式工作时所能达到的极限流量最小,数组多路方式工作的居中, 选择方式工作的最大;40. 如果通道上所挂p 设备都被启动,则设备对通道要求的的实际最大流量分别为:字节多路通道应为该通道所接各设备的字节传送速率之和, 即而对于其他两种类型的通道应为所接各设备的字节传送速率中之最大的那个, 即41. 保证第j 号通道上所挂的设备在满负荷的最坏情况下都不丢失信息的条件: 设备最大流量 <= 极限流量 ∑=⋅⋅=j p i j i j byte f f 1。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总结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总结一、计算机系统结构概念1.1 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基本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注意:对不同层次上的程序员来说,由于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不同,可能看到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会有所不同。
1.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现代计算机是一种包括机器硬件、指令系统、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用户接口的集成系统。
现代计算机结构图*注意:计算机结构的层次模型依据计算机语言广义的理解,可将计算机系统看成由多级“虚拟”计算机所组成。
从语言层次上画分可得下图:计算机结构的层次模型1.3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系统的软件与硬件直接的界面计算机组成:是指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计算机实现:是指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三者间的关系:计算机系统结构不同会影响到可用的计算机组成技术不同,而不同的计算机组成又会反过来影响到系统结构的设计。
因此,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设计必须结合应用来考虑,要为软件和算法的实现提供更多更好的硬件支持,同时要考虑可能采用和准备采用哪些计算机组成技术,不能过多或不合理地限制各种计算机组成、实现技术的采用与发展。
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实现可以折衷,它主要取决于器件的来源、厂家的技术特长和性能价格比能否优化。
应当在当时的器件技术条件下,使价格不增或只增很少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系统的性能。
1.4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计算机结构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1)按“流”分类按“流”分类法是Flynn教授在1966年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它是按照计算机中指令流(Instruction Stream)和数据流(Data Stream)的多倍性进行分类。
指令流是指机器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流是指指令流调用的数据序列。
多倍性是指在计算机中最受限制(瓶颈最严重)的部件上,在同一时间单位中,最多可并行执行的指令条数或处理的数据个数。
*注意:按“流”分类法,即Flynn分类法的逻辑结构类型:①SISD计算机②SIMD计算机③MISD计算机④MIMD计算机(2)按“并行性”和“流水线”分类(3)按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最大并行度进行分类1.5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硬化的趋势,计算机系统软、硬件间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了。
计算机对口高职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对口高职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成1.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中央处理器负责执行程序,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用于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结果显示或输出。
2. 冯·诺伊曼结构冯·诺伊曼结构是一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它将程序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并且通过地址寻址的方式来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和指令。
3. 存储器层次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和磁盘等不同层次的存储器。
不同层次的存储器具有不同的访问速度和容量。
4.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主要包括输入输出设备、设备控制器和设备驱动程序。
设备控制器负责控制输入输出设备的操作,设备驱动程序负责与设备控制器进行通信。
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等不同类型。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不同层次的协议负责不同的功能。
3.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通信和数据传输的规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UD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4.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不受攻击、损坏和未授权访问的能力。
网络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等手段。
三、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执行程序和文件管理等功能。
2. 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主要有五大功能,分别是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接口。
3. 操作系统类型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包括Windows、Linux、Unix和macOS等。
计算机系统结构自考笔记
计算机系统结构自考笔记一、计算机系统结构概述。
1.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 从底层到高层:硬件、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 各层次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例如,硬件为软件提供运行平台,软件控制硬件资源的使用等。
2.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
- 经典定义: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 包括指令系统、数据类型、寻址技术、I/O机制等方面的属性。
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 按指令流和数据流的多倍性分类。
-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传统的单处理器计算机。
-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如阵列处理机,适合进行数据并行处理。
-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较少见的结构。
-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多处理器系统,如对称多处理机(SMP)。
- 按存储程序原理分类。
- 冯·诺依曼结构: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按地址访问。
- 哈佛结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有各自独立的地址空间。
二、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
1. 数据表示。
- 数据类型。
- 数值型数据(整数、浮点数):不同的表示格式,如定点数的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浮点数的IEEE 754标准表示。
- 非数值型数据(字符、字符串、逻辑数据等)。
- 数据的存储方式。
- 大端存储与小端存储:大端存储是高位字节存于低地址,小端存储是低位字节存于低地址。
2. 指令系统。
- 指令格式。
- 操作码:表示指令的操作类型,如加法、减法等操作。
- 地址码:指出操作数的地址或操作数本身。
有零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地址等指令格式,每种格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 指令类型。
- 数据传送指令:在寄存器、存储器等之间传送数据。
- 算术运算指令:加、减、乘、除等运算。
- 逻辑运算指令:与、或、非等逻辑操作。
- 控制转移指令:如无条件转移、条件转移、子程序调用与返回等,用于改变程序的执行顺序。
三、存储系统。
1. 存储器层次结构。
-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 主存储器 - 辅助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系统结构总结
1、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物理机:用固件/硬件实现的机器。
虚拟机:由软件实现的机器。
(虚拟机中有些操作可以由硬件或固件实现。
固件:具有软件功能的硬件)本门课程研究软硬件的交界面2、计算机系统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是指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Computer Organization)指的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着眼于物理机器级内各事件的排序方式与控制方式、各部件的功能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联系。
计算机实现(Computer Implementation)指的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着眼于器件技术和微组装技术,其中器件技术在实现技术中起主导作用。
下面举例说明上三个概念的区别:(1)确定指令系统中是否有乘法指令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内容,但乘法指令时用专门的乘法器实现,还是用加法器经多步操作来实现,属于计算机组成。
而乘法器、加法器的物理实现,入器件的选定及所用的微组装技术等,属于计算机实现。
(2)主存容量与编址方式(按位、按字节或按字访问等)的确定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
为了达到给定的性能价格比,主存速度的快慢、逻辑结构是否采用多体交叉等属于计算机组成。
而主存系统的物理实现,如器件的选定、逻辑电路的设计、微组装技术的使用等均属于计算机实现。
3、CPU性能取决于CPU时间。
冯•诺依曼计算机以运算器为中心。
4、仿真和模拟的主要区别在于解释执行所用的语言。
(仿真是用是微程序解释执行,模拟是用机器语言程序解释执行)5、并行性的两层含义:同时性(simultaneity)和并发性(concurrency)(同时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6、看课后题:1.7和1.91、CPU中用来存放操作数的存储单元主要有3种:堆栈、累加器、通用寄存器组。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处理数据的电子设备,其内部结构和组成部分称为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系统结构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硬件层、操作系统层、编程语言层、应用层和用户层,每个层次的结构和组成部分都不同,但彼此之间却相互关联。
硬件层是计算机系统结构最基本的层次,包括计算机的主板、CPU、内存、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这些硬件组成了计算机的物理部分。
其中,CPU 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核心,它能够执行各种计算、运算和控制操作,使计算机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操作系统层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第二层次,包括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各种系统服务,这些软件组成了计算机的逻辑层次。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大脑”,它负责计算机资源的管理、任务的分配和调度等,以保障计算机能够高效地运行。
编程语言层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第三层次,包括各种编程语言和编译器等,这些软件可以让程序员能够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应用层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第四层次,包括各种应用软件,这些软件可以让用户完成各种计算、办公、娱乐和通讯等任务。
用户层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最高层,包括计算机的终端用户和计算机的外部环境,比如网络、打印机、扫描仪等,这些用户能够直接接触、使用和操作的设备和软件。
以上五个层次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结构,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立的构成和作用,但也相互依存和联系,这种结构可以让计算机能够高效地工作,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在计算机系统结构中,CPU的设计和实现尤为复杂和重要。
CPU需要具备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之间往往具有矛盾性。
CPU的设计需要涉及到微处理器芯片的制造、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开发、指令集架构的设计和实现等多个方面。
指令集架构是CPU设计中最核心和最基本的部分,它定义了所有可执行的指令的格式和功能,以及CPU的寄存器、内存地址空间等的规范。
现代计算机系统结构中,主流的指令集架构有CISC、RISC和VLIW等几种,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相互关系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相互关系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相互关系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它们共同实现计算、控制、存储和输入/输出等功能。
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具有紧密的功能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下面将介绍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层次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一、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层次计算机系统结构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硬件层、微程序层、指令系统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
1. 硬件层: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它们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负责数据的处理和信息的存储。
2. 微程序层:微程序层主要包括微操作和微指令,它们是控制中央处理器工作的关键,通过微指令的执行来完成指令的解码和执行操作。
3. 指令系统层:指令系统层包括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集等,它规定了计算机的指令集和指令执行的方式,为高级语言提供了底层支持。
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5. 应用层:应用层是计算机系统的最上层,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等),它们通过操作系统层来实现与底层硬件的交互。
二、计算机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与相互关系1. 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它负责进行算术逻辑运算、控制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和解释执行指令等。
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其中运算器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
2. 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主存储器(例如RAM)和辅助存储器(例如硬盘、光盘等)。
主存储器是CPU直接访问的存储空间,而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和备份数据。
3. 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则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输出到外部,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系统通过接口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操作。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考试复习总结
第一章量化设计与分析根底1.计算机性能提升表现在哪些方面:半导体技术不断提高,如特征尺寸和时钟频率;计算机体系结构不断改良,如高级语言编译器、标准化的操作系统和指令更为简单的RISC 体系结构。
2.并行分类:1〕应用程序的并行分类:数据级并行(DLP):同时操作多数据任务级并行(TLP):创立了一些能够独立处理但大量采用并行方式执行的工作任务2〕硬件的体系结构:指令级并行(ILP):在编译器帮助下。
利用流水线的思想开发数据级并行,利用推理执行的思想以中等水平开发数据集并行。
向量体系结构和图像处理单元(GPUs):将单条指令并行应用于一个数据集,来到达数据集并行线程级并行:在紧耦合硬件模型中开发数据集并行或任务及并行,这种模型允许在线程之间进行交互。
请求级并行:在程序员或操作系统制定的大量去耦合任务之间开发并行3.Flynn’s分类是如何分类的?Flynn’s分类主要分为四类:1)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一条指令处理一个数据,可以利用指令级并行(ILP)2)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将大量重复设置的处理单元按一定方式互连成阵列,在单一控制部件CU(Contrul Unit)控制下对各自所分配的不同数据并行执行同一指令规定的操作,主要应用于向量体系结构、多媒体扩展指令和图像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or units) 3)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用多个指令作用于单个数据流,没有商业实现4)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每个处理器都提取自己的指令,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操作,主要用于开发线程级并行TLP〔紧耦合MIMD〕和请求级并行RLP〔松耦合MIMD〕4.什么是“真正〞的计算机体系结构?1)满足目标和功能需求的组成和硬件;2)限制条件下最大化性能:本钱、功耗、可用性;3)包括指令集体系结构(ISA),微体系结构,硬件5.计算题:可靠性的计算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to failure (MTTF),MTTF是故障率的倒数。
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DOC)五篇
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DOC)五篇第一篇: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DOC)单元1 1.系统结构:由程序员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及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2.层次结构:第0级和第1级具体实现机器指定功能的中央控制部分;第二级是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第三级是操作系统机器;第四级是汇编语言机器;第五级是高级语言机器;第六级是应用语言机器;电子线路--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应用语言级 4.Amdahl定律:系统中某一部件由于采用某种更快的执行方式后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与这种执行方式的使用频率或占用总执行时间的比例有关。
5.9.CPU时间:一个程序所花的CPU时间(CPU的执行时间,不包括I/O等待时间)。
CPU时间=CPU时钟周期数*时钟周期长度=CPU时钟周期数/频率 CPU时间=(CPI×IC(指令条数))/ 频率时钟周期:由于计算机的时钟速度是固定的,它的运行周期称为时钟周期。
10.CPI(Cycle Per instruction):每条指令执行时所花费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IC:每个时钟周期平均执行的指令条数CPI = CPU时钟周期数 / IC 则 CPU时间=(CPI×IC)/ 频率11.Te:一个标准测速程序的全部执行时间Ti:其中所有第i种指令的累计时间13.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数):衡量机器性能的唯一可靠的标准就是真正的执行程序的时间,可以用MIPS来作为衡量程序执行时间的一个指标。
优点:直观、方便。
主要缺点:(1)不同指令的执行速度差别很大(2)指令使用频度差别很大(3)有相当多的非功能性指令单元2 2.数据表示是指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可以被指令系统直接调用的那些数据类型。
例如:定点、逻辑、浮点、十进制、字符、字符串、堆栈和向量等3.数据表示原则:1)缩短程序的运行时间。
2)减少CPU与主存储器之间的通信量。
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点总结————————————————————————————————作者:————————————————————————————————日期:第一章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经典定义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指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2.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1.虚拟机:应用语言机器->高级语言机器->汇编语言机器->操作系统机器2.物理机:传统机器语言机器->微程序机器3.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4.编译: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5.解释: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
6.常见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分类法有两种:Flynn分类法、冯氏分类法(按系统并行度P m: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最大二进制位数)进行分类。
Flynn分类法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分为4类: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IS指令流,DS数据流,CS(控制流),CU(控制部件),PU(处理部件),MM,SM(表示存储器)7.计算机设计的定量原理:1.大概率事件优先原理(分配更多资源,达到更高性能)2.Amdahl定理:加速比:S n=T0(加速前)T n(加速后)=1(1−Fe)+Fe/Se(Fe为可改进比例(可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总的执行时间),Se为部件加速比(改进前/改进后)3.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时间局部性:程序即将使用的信息很可能是目前使用的信息。
空间局部性:即将用到的信息可能与目前用到的信息在空间上相邻或相近。
4.CPU性能公式:1.时钟周期时间2.CPI:CPI = 执行程序所需的时钟周期数/IC3.IC(程序所执行的指令条数)8.并行性:计算机系统在同一时刻或者同一时间间隔内进行多种运算或操作。
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点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点总结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组织关系,它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它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计算机的各个方面,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各种通信和控制设备。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
它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算术逻辑单元负责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中央处理器的性能取决于其时钟频率、指令集和缓存结构等因素。
2.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系统通常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CPU直接访问的存储介质,其速度较快但容量较小;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容量较大但速度较慢。
存储器的组织和访问方式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和音频设备等。
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和性能对计算机系统的使用体验和功能扩展能力有重要影响。
4.总线和通信: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道。
它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用于传输指令、数据和控制信号。
通信是计算机系统中各个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以太网、无线网络和蓝牙等。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它提供了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接口和良好的使用体验。
6.并行计算和分布式系统:并行计算是指多个处理器同时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
分布式系统是指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共同完成计算任务。
并行计算和分布式系统在科学计算、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7.虚拟化和云计算:虚拟化是指将一个物理资源划分为多个逻辑资源,使多个用户可以共享物理资源。
计算机体系结构重点总结
1.、Amdahl定律:某部件应用越频繁,当提高该部件性能时,整机性能也提高的越多;整机的性能加速不可能大于在原机器中除该部件外所有其它部件运行时间的百分比的倒数1/(1-F)。
F定义为采用先进高速部件的那部分程序在未采用先进高速部件的计算机上运行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则F= 采用高速部件的任务在老计算机上运行的时间整个任务在老计算机上运行的时间同时将S定义为先进高速部件与老部件的性能,则S= 老部件完成该功能的时间先进高速部件完成该功能的时间而采用了高速部件后整机性能提高比,即Speedup = T old = 1T new (1-F)+F/S某种硬件增强技术,可使执行速度提高10倍,在采用增强技术的计算机上测出其使用率是50%。
根据Amdahl定律计算:⑴采用增强技术后计算机性能加速比是多少?⑵未采用增强技术运行的部件在不采用增强技术的机器上运行时的时间比例。
2、(1)90/10局部性规则:程序花费90%的执行时间运行指令集中10%的指令代码。
这就是说在指令集中所有的指令只有10%指令是常用的,而另外90%指令的使用率合起来只有10%。
(2)时间局部性:如果某一参数被引用,那它不久将再次被引用。
这里指出了程序执行时在时间上的局部性(3)空间局部性:如果某一参数被引用,那它附近的参数不久也将被引用。
指出程序执行时地址空间上的局部性。
3、计算机的性能是指在计算机上完成用户的应用任务所需的时间长短。
完成同样任务所需的时间越短,计算机的性能越好。
(考判断)4、衡量计算机性能的参数:响应时间是指计算机系统完成某一任务(程序)所花费的时间。
5、如果用速度来评价性能,我们称“高”为性能好;如果用响应时间来评价性能,我们称“短”为性能好。
(考判断)6、计算机整机性能分成两部分:一是CPU执行程序的时间,二是等待时间。
提高计算机性能就是提高CPU性能和减少等待时间。
cpu性能因子CPI:每条指令的平均时钟周期数(clock cycles per instruction),CPI=CPU花费的时钟数/CPU执行的总指令数CPUtime =指令数× CPI ×时钟周期==I× CPI ×τ8、CPU性能因子:(1)时钟频率(f)(2)CPI(3)指令数(I)(考填空)CPU性能 =1/CPU time= f / ( I×CPI )计算机性能常用指标:(1)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MIPS的意思是每秒钟执行的百万条指令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物理机:用固件/硬件实现的机器。
虚拟机:由软件实现的机器。
(虚拟机中有些操作可以由硬件或固件实现。
固件:具有软件功能的硬件)本门课程研究软硬件的交界面2、计算机系统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是指传统机器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Computer Organization)指的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含物理机器级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着眼于物理机器级内各事件的排序方式与控制方式、各部件的功能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联系。
计算机实现(Computer Implementation)指的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着眼于器件技术和微组装技术,其中器件技术在实现技术中起主导作用。
下面举例说明上三个概念的区别:(1)确定指令系统中是否有乘法指令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内容,但乘法指令时用专门的乘法器实现,还是用加法器经多步操作来实现,属于计算机组成。
而乘法器、加法器的物理实现,入器件的选定及所用的微组装技术等,属于计算机实现。
(2)主存容量与编址方式(按位、按字节或按字访问等)的确定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
为了达到给定的性能价格比,主存速度的快慢、逻辑结构是否采用多体交叉等属于计算机组成。
而主存系统的物理实现,如器件的选定、逻辑电路的设计、微组装技术的使用等均属于计算机实现。
3、CPU性能取决于CPU时间。
冯•诺依曼计算机以运算器为中心。
4、仿真和模拟的主要区别在于解释执行所用的语言。
(仿真是用是微程序解释执行,模拟是用机器语言程序解释执行)5、并行性的两层含义:同时性(simultaneity)和并发性(concurrency)(同时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6、看课后题:1.7和1.91、CPU中用来存放操作数的存储单元主要有3种:堆栈、累加器、通用寄存器组。
据此,可以把指令系统的结果分为堆栈型结构、累加器型结构以及通用寄存器型结构。
在通用寄存器型结构中,根据操作数的来源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寄存器—存储器型结构(简称RM结构)、寄存器—寄存器型结构(简称RR结构)以及存储器—存储器型结构(简称MM结构)已淘汰2、书33页的四种寻址方式,看懂3、对指令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完整性、规整性、正交性、高效性和兼容性。
4、CISC代表的是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发展趋势:单条指令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整体指令条数越来越多;RISC代表的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发展趋势:单条指令功能越来越单一,指令集内部指令越来越少。
5、数据表示(Data Representation)是指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指令系统可以直接调用的数据类型。
它一般是所有数据类型中最常用、相对比较简单、用硬件实现比较容易的几种。
如:定点数(整数)、逻辑数(布尔数)、浮点数(实数)、字符、字符串等,有些机器的数据表示复杂一些,除上面这些外,还设置有十进制、向量、堆栈等数据表示。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是指由软件进行处理和实现的各种数据类型。
数据结构研究的是这些数据类型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算法。
一般来说,除了数据表示之外的所有数据类型都是数据结构要研究的内容。
(注意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之间的区别)第三章1、流水线中的每个子过程及其功能部件称为流水线的级或段(stage),段与段相互连接形成流水线。
流水线的段数称为流水线的深度(Pipeline Depth)。
时间最长的段将成为流水线的瓶颈(Bottleneck of a Pipeline)。
2、非线性流水线(Nonlinear Pipeline)的特点是:有些段需要多次访问。
其概念是:指各段除了有串行的连接外,还有反馈回路的流水线。
存在反馈回路是称为非线性流水线的原因。
3、乱序流水线(out-of-order pipeline)又称为无序流水线、错序流水线、异步流水线。
4、书63页例题,计算吞吐率、加速比和效率(58页到62页的公式)5、书65页,给出一个预约表,写出禁止表和初始冲突向量。
6、知道分成哪几个段,每段的名称,每段是做什么的。
IF段是取指;ID段是译码;EX段是执行;MEM段是存储器访问;WB段是写回。
流水寄存器(IF:取指令周期;ID:指令译码/读寄存器周期;EX:执行/有效地址计算周期;MEM:存储器访问/分支完成周期;WB:写回周期)7、相关的三种类型:数据相关(Data Dependence)、名相关(Name Dependence)、控制相关(Control Dependence)。
8、流水线冲突(Pipeline Hazard)的分类:结构冲突(Structural Hazard):因硬件资源满足不了指令重叠执行的要求而发生的冲突数据冲突(Data Hazard):当指令在流水线中重叠执行时,因需要用到前面指令的执行结果而发生的冲突。
控制冲突(Control Hazard):流水线遇到分支指令和其它会改变PC值的指令所引起的冲突。
第五章1、开发ILP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要基于硬件的动态开发方法以及基于软件的静态开发方法。
2、IPC是Instructions Per Cycle的缩写,其含义是每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条数。
它是CPI的倒数。
3、记分牌动态调度方法维护了三张表:指令状态表、功能部件状态表、结果寄存器状态表。
(分别用于记录指令的执行状态、功能部件状态、寄存器状态以及数据相关关系等。
)4、Tomasulo算法的核心思想是:①记录和检查指令相关,操作数一旦就绪就立即执行,吧发生RAW冲突的可能性减小到最少;②通过寄存器换名来消除W AR冲突和WAW冲突。
该算法重点解决的三种数据冲突是:RAW、W AR以及W AW。
(增加的两个重要部件是:保留站和公共数据总线)第六章1、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是指根据指令间相关关系构成的数据流图中延迟最长的一条路径。
2、软流水(Software Pipelining)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从循环不同的迭代中抽取一部分指令(循环控制指令除外)拼成一个新的循环迭代,以便将同一迭代中的相关指令分布到不同的迭代中,或将不同迭代中的相关指令封装到同一迭代中。
第七章1、衡量一个存储体系的三个指标是:访问时间,容量,平均每位价格。
离CPU最远的存储器三个指标的变化为:速度最慢(即访问时间最长),容量最大,平均每位价格最低。
2、平均访存时间在书190页,知道公式中字母的含义。
3、组成三级存储系统的三个部分:Cache、主存、辅存。
Cache与主存层次主要解决主存速度问题;主存与辅存层次主要解决主存容量问题。
结构如下:4、映像的三种规则:①全相联映像(Fully Associative)指主存中的任一块可以被放置到Cache中的任意一个位置。
②直接映像(Direct Mapping)是指主存中的每一个块只能被放置到Cache中唯一的一个位置。
③组相联映像(Set Associative),在组相联映像中,Cache被等分为若干组,每组由若干个块构成。
主存中的每一块可以被放置到Cache中唯一的一个组中的任何一个位置。
(它是直接映像和全相联映像的一种折中:一个主存块首先是直接映像到唯一的一个组上(直接映像的特征),然后这个块可以被放入这个组中的任何一个位置(全相联的特征))。
5、写策略的两种不同方法:①写直达法(Write Through),也称存直达法(Store Through),特点:在执行“写”操作时,不仅把数据写入Cache中相应的块,而且也写入下一级存储器;②写回法(Write Back),也称拷回法(Copy Back),特点:这种写策略只把数据写入Cache中相应的块,不写入下一级存储器。
6、三种类型的不命中以及引起的原因:①强制性不命中(Compulsory Miss):当第一次访问一个块时,该块不在Cache中,需从下一级存储器中调入Cache,这就是强制性不命中。
这种不命中也称为冷启动不命中或首次访问不命中。
(可增加块大小解决)②容量不命中(Capacity Miss):如果程序执行时所需的块不能全部调入Cache中,则当某些块被替换后,若又重新被访问,就会发生不命中。
(可增加容量解决)③冲突不命中(Conflict Miss):在组相联或直接映像Cache中,若太多的块映像到同一组(块)中,则会出现该组中某个块被别的块替换、然后又被重新访问的情况。
(可提高相联度解决)7、伪相联Cache(Pseudo-Associate)又称为列相联(Column Association)Cache。
8、“牺牲”Cache的关联方式是全相联。
这种方法是在Cache和其下一级存储器的数据通路上增设一个全相联的小Cache,称为“牺牲”Cache(Victim Cache)。
9、平均访存时间公式,局部不命中率公式,全局不命中率公式,每条指令的平均访存停顿时间公式在书214页到215页上,看例题7.3。
10、虚拟存储器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扩充主存容量。
第八章1、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从某个初始参考点开始一直连续提供服务的能力,它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Mean Time To Failure)来衡量。
2、RAID10又称为RAID1+0,RAID01又称为RAID0+1。
第九章通信时延由以下4部分构成:软件开销、通道时延、选路时延、竞争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