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电力装备实施方案
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
(1)技术攻关: 煤炭智能地质钻探装备:研制回采工作面高精度地质勘探系 统(四维动态长距离电磁波透视探测装备、三维槽波动态探测装 备等)、掘进头地质构造多波三维实时超前高精度探测系统等成 套装备。 煤炭高效绿色开采装备:研发煤矿巷道高效快速掘进与支护 装备,薄和极薄煤层、大倾角-急倾斜煤层、特厚煤层高效高回 收率开采装备、智能化绿色充填开采装备,深部矿井安全高效开 采及岩层控制技术装备,研发大型露天矿连续、半连续开采生产 系统、大型矿井辅助运输系统等装备,研制高端采煤机、N00 工 法及关键设备、智能锚杆机、8.8 米超大采高成套装备、智能全 断面掘进成套装备、绿色辅助运输车辆、煤矿斜井盾构施工设备、 免维护运输胶带机。 煤矿智能开采洗选装备:研发千万吨级矿井大型提升智能化 装备、智能采煤机、智能化清洁高效集成供液系统、工作面巡检 机器人等。研发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集中控制及智能化系统、超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安全工程成套设备和煤矿灾害智能防护技术 装备。研制智能化洗选装备,重点研发千万吨级/年模块化智能 洗选装备及智能化控制系统。 煤矿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装备:研制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 压等动力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解危装备等,研发煤矿重大事故灾 区高可靠性无人侦测技术与多网融合综合通信装备、救援通道快
能源装备形成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实现引领 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基本形成能源重大技术装备、战略性新兴 产业装备、通用基础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配套等专业化合理 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
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容
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
升级的重要战略。该计划旨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
化等手段,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实
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跨越。
首先,中国制造2025计划明确了九大重点领域,包括智能制造
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和船舶、新能源汽车
和智能汽车、电力装备、军工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
装备等。这些领域都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在这些领
域的深入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其次,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研
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和品牌建设等。这些政策措施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
支持和保障,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有力地推动了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目标,包
括到2025年,制造业实现整体现代化,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等。这
些发展目标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为中国制造业的
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目标。
最后,中国制造2025计划还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推动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制造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这些重点任务为中国制造业的发
展提供了具体的工作重点和任务清单,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
供了具体的工作路径和方向。
总之,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制造2025实施方案
制造2025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于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正在深刻影响着制造业发展。为了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我国提出了“制造2025”战略规划,旨在加快推动制造业
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制造2025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迈进,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具体目标包括,加快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迈进;加快提升制造业质量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加快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加快提升制造业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
三、重点任务。
1. 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推动科技创
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制造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迈进。加快培育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育一批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转型升级。
4. 促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保障措施。
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激励政策和扶持机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龙源期刊网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作者: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5年第34期
新华社信息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
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纲要
《中国制造2025》纲要
《中国制造2025》开篇即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针对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和科技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要素成本上升的短板,《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
第一步,到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为此,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是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包括:依托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信息栅格、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试验;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等。
二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包括: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统筹利用生产与消费、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等投资基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等。
三是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持股;落实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改革试点经验等。
四是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包括:推动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规划落地实施,着力打造若干具有国内辐射引领作用的创新中心等。
五是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包括:健全科研院所运行保障机制,适当增加研究课题自然科学基金中工业领域资助占比等举措;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等。
《中国制造2025》: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
《中国制造2025》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政策解析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高度重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部署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引领制造业向高端方向发展。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基本形成了以战略为引领、以规划为支撑、以政策措施为配套保障的政策体系。同时,着力创新政策工具,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相关主要政策进展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政策现状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下简称《决定》)提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要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高端装备制造业要重点发展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五大产业,并制定了各领域的产业发展线路图,分别提出了到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重大行动及重大政策。
进一步地,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基础配套能力、产业组织结构四个方面提出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到2015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重点任务,部署了重大工程与区域发展重点,安排了金融财税政策支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质量品牌建设、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提升对外合作水平等保障措施。
《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涉及的清洁能源
《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涉
及的清洁能源
日前,有关部门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那么《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涉及什么清洁能源?下面就由给大家讲讲吧。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6月20日印发《中国制造2025 能源装备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围绕确保能源安全供应、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三个方面,确定了煤炭绿色智能采掘洗选装备、油气储运和输送装备等15个领域的发展任务,并明确资金支持、税收优惠、鼓励国际合作等五大保障措施。
《方案》提出,2020年前围绕推动能源革命总体工作部署,突破一批能源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开展示范应用,制约性或瓶颈性装备和零部件实现批量化生产和应用,有力保障能源安全供给和助推能源生产消费革命。
2025年前的行动目标是,新兴能源装备制造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较完善产业体系,总体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有效支撑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部分领域能源技术装备引领全球产业发展,能源技术装备标准实现国际化对接。
以下为清洁能源相关内容:
水力发电
依托水电项目建设开发100 万千瓦级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单机容量25万千瓦级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和单机容量50万千瓦级;
1000 米水头以上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轮机组;
研发水电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开发水电智能一体化生产管理和运行控制平台、状态检修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工程安全智能分析评估系统、智能应急指挥处置系统、智能安全防护管理系统等。
试验示范:依托国家核准和《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相关能源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具备条件的水电项目,推动完成技术攻关设备的试验示范。
推进智能制造是提高我国电力装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推进智能制造是提高我国电力装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郭振岩
【期刊名称】《电器工业》
【年(卷),期】2016(000)012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郭振岩
【作者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从我国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以增速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制造业发展站在爬坡过缓、由大变强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
截止到2015年年底,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4.9亿千瓦,占比达到32.7%。2016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约5700万千瓦,同比增加投产1360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3024万千瓦,占新增装机的53.1%,预计2016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6亿千瓦以上,同比增长7.8%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6.0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将上升到36.5%,电力结构调整的利好形势已经初步显现出来。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力需求特别是重化工业用电增速放缓,今年上半年尤其是1~2月份,我国在整个经济发展用电量方面让全社会都非常担忧,三四月份以后用电量有所提高,这个提高是持续性的还是阶段性的?下一步的用电量会是怎么样?还处于一个未知阶段。相应地电力供应也出现了过剩的现象,发电设备
利用小时数特别是煤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导致煤电发电的企业效益在逐步下降。可再生能源方面,弃风弃水弃光等现象也在加剧,发电设备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严重。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企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两大确定性改革方向,二者的结合点将成为政策落地的重要发力点,发电设备行业需要特别考虑如何去产能、调结构、创新、绿色发展。
智慧电厂技术路线分析探究
智慧电厂技术路线分析探究
发布时间:2022-03-11T07:30:27.93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期作者:席文智
[导读] 智慧化生产管理模式成为新时期电厂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电力市场新形势下,传统发电企业应积极推动电厂智能化生产管理水平提升。
国能长源武汉青山热电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苏家湾430082
摘要:智慧化生产管理模式成为新时期电厂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电力市场新形势下,传统发电企业应积极推动电厂智能化生产管理水平提升。通过对智慧电厂应用架构和技术路线分析,推动电厂加快完成智慧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电厂;智慧化电厂;建设架构;技术路线
1引言
在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中,电厂的智能控制系统技术被明确提及。新时期内,电厂必须积极采用先进控制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提高电厂智能化运行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2智慧电厂概述
智慧电厂是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进一步了解和把握电力生产经营各个节点的信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准确分析预警,做到对生产经营风险的可防可控,提高电厂的生产经营效益。由于采用的技术和设备更加先进,减少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人工干预,更有利于作出科学的决策和规划,推动电厂加快走上安全、环保、高效、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3智慧电厂网络架构和应用架构
智慧电厂网络架构:电厂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管理向更高阶段转型,迈向可靠、智慧、高效网络架构,积极探索以智慧化网络降低电厂设计、建设、运营成本,强化运营安全保障,提升网络高效管理能力。
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重点发展15大领域 明确五大保障措施
Biblioteka Baidu
持 两 国城市 在低 碳 发展 基础 能力 建 设 、 制 定 低碳
发 展政 策方 面加 强 交流 与合 作 。
储 运 和输送 装 备 , 清 洁 高 效 燃 煤 发 电装 备 , 水 电
装备 , 风 电装 备 , 太 阳 能发 电装 备 等 的 相 关 技 术 攻 关及 应 用推 广 。
明确五大保 障措施
《 经济 参考 报》 记者 2 01 6年 6月 2 0 日获 悉 ,
行 业 主管 部 门 定 期 出 台 能 源 装 备 自主 创 新 推 荐 目录 , 鼓 励 其 推 广 应 用 。研 究 利 用 产 业 基 金 、 国 有 资本 收益 等方 式 , 推 动各 类 能 源装 备 优 势 产能
颈 性装 备 与零 部件 实现 批 量化 生产 和 应 用 , 有力
保 障能 源安全 供 给和 助推 能源 生产 消 费革命 。
2 0 2 5年 前 的 行 动 目标 是 , 新 兴 能 源 装 备 制
会 议 还发 布《 绿 色金 融 与低 碳 城 市 投 融 资 》
( 以下 简 称 《 投 融 资 》), 该 报告 预 计 , 未 来 5年 中
国家发 改委 、 工 信部 、 国家能 源局 印发 《 中 国制 造
中国制造2025详细行动计划
中国制造2025详细行动计划
1. 概述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战略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计划。
2. 目标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 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 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3. 行动计划
3.1 技术创新
- 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政府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支持,提
高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 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
际生产力。
- 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创新
能力和水平。
3.2 产业升级
- 加强重点领域发展: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传统产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 加强供应链建设: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稳
定性。
3.3 质量提升
- 强化质量监管: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假冒
伪劣产品。
- 推动标准化工作:制定和推广相关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 加强质量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3.4 国际竞争力
- 培育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实施方案【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背景
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目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因此,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复杂、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一2020年)》明确“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按照专项行动确定的连续实施三年,2016年要边试点示范、边总结经验、边推广应用的总体安排,继续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的重要措施,对于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一2020年)》年度计划实施,在总结2015年专项行动经验的基础上,
2016年将继续坚持“立足国情、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方针,进一步扩大行业和区域覆盖面,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继续注重发挥企业积极性、注重智能化持续增长、注重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注重基础与环境培育,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丰富成熟后在制造业各领域全面推广。
《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9、新材料
9.2关键战略材料
技术路线图 9、新材料
9.2关键战略材料
技术路线图 9、新材料
9.2关键战略材料
技术路线图 9、新材料
9.2关键战略材料
技术路线图 9、新材料
9.2关键战略材料
技术路线图 9、新材料
9.3前沿新材料
技术路线图 9、新材料
9.3前沿新材料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2.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2.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2.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2.2机器人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2.2机器人
十大重点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 农业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1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技术路线图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6.3智能网联汽车
技术路线图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6.3智能网联汽车
技术路线图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
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首先,我们需要
了解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一、中国制造2025简介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提
升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它将制造业
划分为十大领域:新材料、智能装备、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
能源汽车及智能交通系统、电力装备、农机装备和医疗器械。通
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整体
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
1、政策支持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需要政策支持。政府将制定一系列政策,包括优化税费政策、加大财政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创
新能力等方面。政府还将加大对优秀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鼓
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
2、研发投入
中国制造2025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加强研发投入。政府需要
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
同时,完善专利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更好
的技术保护。
3、技术与科研合作
政府鼓励企业之间进行技术合作,促进技术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打造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
用研究,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建立起优秀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
体系。
4、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制造2025的成功离不开国际合作。政府提倡加强与国外的技术、产品和资本的合作,努力打造国际化的供应链,并加强国际技术和产品交流与合作,使中国制造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
中国制造2025推出十大重点工程是什么【详解】
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出十大重点工程是什么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十大重点工程如下: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
信息通信设备。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
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工程——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主要任务
智能配电网成套设备
研发智能分布式配电保护与自愈控制系统、10-35kV智能配网串联补偿装置、适用于10-35kV配网的兆瓦级以上电能路 由器、微网专用超快速混合型低压限流断路器、中压兆瓦级双电源固态无缝切换开关、微电网多源协调控制系统、分布 式配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分布式串联补偿装置。
包含设备
技术攻关
柔性输变电设备、智能变电站成套装备、智能配网成套设备、用户端智能化成套装备、新型大功率电 力电子器件和材料、高温超导材料、能源互联网核心设备。
试验示范 应用推广
柔性直流输电、智能变电站主设备、二次设备综合在线监测及远程专家诊断系统,750kV-1000kV节 能型环保型智能变压器、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带电检修关键设备等。所有完成技术攻关的设备。承担 关键零部件技术攻关的设备整机。
五、主要任务
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和材料
研制以SiC和GaN等材料为代表的宽禁带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高压/大电流瞬态开断电力电子器件、高压大容量固态电 力电子变换器,研 发新一代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材料生长与掺杂、器件及封装、驱动及电路设计等关键技术工艺。
高温超导材料
研究高温超导材料配方及其制备工艺, 开展面向超导电缆、变压器、限流器、超导电机等的应用研究。
中国制造2025——电力装备 实施方案
目录
1 前言 2 指导思想 3 基本原则 4 行动目标 5 主要任务 6 保障措施
一、前言
推动能源装备自主创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政策的重要举措。2014年习总书记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按照攻关一批、示范一批、推广一批 “三个一批”的思路推进能源技术革命。落实《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 的重要任务及工作要求。
智能变电站成套装备
研发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126-110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智能开关设备及远程专家诊断系统、智能变电站智能运行维 护系统、126-363kV集成式智能隔离断路器、110-1000kV/50-1000MVA节能型环保型智能变压器、智能变电站主设 备带电检修关键设备、同步开关和变电站智能巡检系统、次同步振荡识别及抑制系统。
面临能源产业发展新要求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新形式,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推动能源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和优化升级,引领装备制造业强国建设,特制定本行 动计划。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财经领导 小组第六次会议和《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深 刻认识和把握能源革命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新趋势,重点突出能源产业发展急需、可 有效带动能源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装备和关键零部件、材料,依托能源项目 建设,完善产业政策,组织推动各能源领域重大装备的技术攻关、试验示范和推广 应用,快速提高能源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和设备制造水平,有力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 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
三、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 ,产业升级 面向需求 ,突出重点 统筹协调 ,有序推进 依托工程 ,形成合力
四、行动目标
输变电装备发展目标:
时间 2020年
目
标
电力装备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掌握国际标准制修订话语权。
构建涵盖煤、水、气、核、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在内的多元电力供给装备研发制造体系, 自主化率达到90%。
特高压交流输电装备:
1100kV/2500A 0.4g 抗 震 型 交 流 系 统 用 变 压 器 套 管 、 1100kV/3150A大容量变压器用套管、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 电线路、无源式光学电流/电压光学传感器、内置式绝缘子关 键部件、760kN 及以上大吨位绝缘子、高性能组部件及原材 料(基于光纤的可测温度、形变电磁线, 高性能、高质量规 模化生产硅钢片,避雷器用高性能电阻片 原材料)、0.5g 抗 震型大容量并联电容器装置、1000kV交流串联电容器装置。
4 完善政策保障示范应用:
协调有关部门,研究统筹利用财税、价格、项目考核和运行监管等手段,支持能源装备试验示范和推广应 用。国家审查、审核、核准的各类能源项目要明确能源装备自主创新工作要求和制定工作方案,并报行业 主管部门审核。纳入国家规划、地方政府审核的能源项目要积极承担能源装备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任务。 对国家明确的承担首台套重大装备试验示范的示范工程,试验示范期间适当给予安全运行考核政策支持, 并进一步研究给予税收、电价等方面的优惠。鼓励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能源装备首台套项目开展保险和 再保险。
五、主要任务
确保能源安全 供应的装备
推动清洁能源 发展的装备
化石能源清洁 高效利用装备
五、主要任务
确保能源安全 供应的装备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采装备 煤炭绿色智能采掘装备 先进电网装备 油气储运和输送装备
五、主要任务
先进电网装备
特高压输变电 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 可再生能源并网系统装备
五、主要任务
能源互联网核心装备
包括面向多能流的能源交换与路由、储能、能气转换等装置,开发燃煤电厂等远程诊断和监测系统。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五、主要任务
智能电网和 能源互联网
包含设备
技术攻关
基于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可再生能源综合监控、运维、预测及分析评估系统:研发基于云平台 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光伏智能运维平台、光伏发电分析评估系统、光伏发电智能控制系统、光伏发电 功率预测系统、风电功率预测系统、风力发电机组智能控制系统,掌握智能诊断、功率预测、分析评 估与控制调度技术,突破能源互联网框架下的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与能源互联网信息交互与控制, 开发主要可再生能源发电效能云分析系统、故障云诊断系统、基于驾驶舱模式的综合展示系统,实现 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运维。
试验示范
依托《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电力十三五规划》,确定示范工 程推动关键装备的试验示范。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大数据建模和分析技术研究、云计算和互联网在可 再生能源发电综合监控、运维、预测及分析评估领域的应用。
应用推广 鼓励后续项目采用自主研制设备。
五、主要任务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装备
7 建立机制推动国际合作:
建立健全能源装备国际合作服务工作机制,引导能源企业、装备制造企业抱团出海,有效带动能源装备出 口。推动能源装备制造业从单纯技术引进向人才引进、对外并购、合作研发转变,支持引进能源发展亟需 的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研究利用产业基金、国有资本收益等方式,推动电力装备等优势产能走出去,实 施海外投资并购。
研究设立能源装备自主创新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技术攻关。 针对行动计划主要任务,继续组织开展一批关键装备、核心部件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加强试验检测能 力建设。研究采用政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的方式,设立能源装备产业化基金,支持关键装备的产业化和 制造条件升级。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能源装备建设项目给予金融、贷款等政策优惠。
6 组织技改推动转型升级:
结合《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制造业创新、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等工 程,推进能源装备制造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采用智能制造、3D打印等新技术和新工艺 提升制造技术水平和能力。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有关政策措施,根据能源 装备制造业实际情况,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合作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 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动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特高压输变电 技术攻关
包括设备 特高压交流输电装备 ±800-1100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装备
试验示范
1000kV等级特高压交流关键设备 ±800-1100kV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关键设备
应用推广
±1000kV等级特高压交流输电成套设备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
五、主要任务
五、主要任务
±800-1100kV 特高压直流输变电装备:
±1100kV高端 及中端换流变压器
现场组装式 换流变压器的 关键技术开发
研制±800-1100kV
特高压直流输变电
装备
换流变压器绝缘 成型件及附件
±800kV、 ±1100kV出线装置
±1100kV换流 变压器阀侧套管
五、主要任务
智能电网和 能源互联网
先进核电装备、水电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发电装备、储能装备、地热能装备、海洋能装备、 燃料电池。
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装备
燃气轮机、清洁高效燃煤发电装备、炼油和煤炭深加工装备、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装备。
六 保障措施
1 建立机制加强组织落实 2 政府引导形成创新合力 3 资金支持提升产业能力 4 完善政策保障示范应用 5 加强引导淘汰落后产能 6 组织技改推动转型升级 7 建立机制推动国际合作 8 组织落实推动转型升级
输变电成套装备全面满足国内电网建设需要,自主化率达到95%。
2025年
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配套,形成完整的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认证体系。
大型火电、水电、核电等成套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及储能装 置市场占有率超过80%。 输变电成套装备100%实现智能化,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达到85%。
用户端智能化成套装备
用于新能源或多电源低压配电系统的控制与保护一体化系统及装置、用于新能源或多电源配电系统的用户端核心电器设 备(额定电压为AC1000V或DC1500V及以下的超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超智能型塑壳式断路器、超智能型小型断路器、 超智能型自动转换开关、超智能型控制与保护电器、低压开关柜(全铝母线式)等、用户端能源管理与需求响应系统及 接口装置、用户端核心电器及电机设备的智能制造装备。
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组织推动能源企业与装备制造业联合形成自主创新合力。针对重大装备自主创新工 作方案,协调和推进装备自主研制、试验鉴定和试验示范。组织主设备制造企业与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制造 企业对接,制定关键零部件和材料自主研发工作方案,加快形成重大能源装备成套能力。
六 保障措施
3 资金支持提升产业能力:
鼓励后续配电网智能化改造工程项目采用自主研制设备、完成试验示范的关键设备: ±320kV/1000MW 和±420kV/1250MW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200MW/35kV大功率SVG设备、 220kV/40kA固态短路限流装置等。126kV~363kV集成式智能隔离断路器、110kV-500kV节能型环 保型智能变压器、智能分布式配电保护与自愈控制系统、10kV智能配网串联补偿装置、10kV智能配网 无功补偿SVG装置、微网专用超快速混合型低压限流断路器、中压兆瓦级双电源固态无缝切换开关、 微电网多源协调控制系统等。
五、主要任务
柔性输变电设备
突破±500kV/3000MW柔直系统关键技术和控制保护设备,±800kV柔性直流输电装备,适用于10kV~110kV配网系 统的柔性直流配网换流器、变压器、断路器、控制保护系统研制,±160-500kV高压直流断路器关键技术和超高速机械 开关等关键组件以及带故障电流限制的高压直流断路器,500kV统一潮流控制器换流阀、晶闸管旁路开关、控制保护等, 300MW级大功率SVG设备,220kV/40kA固态短路限流装置在短路电流超标系统的自耦变压器、晶闸管阀设计、控制 策略及控保系统、±500kV柔性直流电缆海底电缆、附件和绝缘材料、300Mvar级大功率SVG设备、±500kV直流电缆、 500kV短路电流限制器。
六 保障措施
1 建立机制加强组织落实:
切实发挥国家能源局能源装备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建立领导小组牵头、办公室具体负责的局内和重点 企业联系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具体细化政策措施,提出具体工作计划和年度重点任务,具体衔接 协调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有关规划、政策、工程、专项和走出去工作等。
2 政府引导形成创新合力:
六 保障措施
5 加强引导淘汰落后产能:
对于完成试验示范的重大能源装备,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出台能源装备自主创新推荐目录,鼓励其推广应用。 适时调整或取消相应整机、成套设备、部件和材料的进口免税政策。完善技术和质量监管体系,加强第三 方检测检验,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研究制定重大能源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质量通报制度,组织能源企业、 行业协会定期调研和发布能源装备质量情况,通报质量问题突出、引发重大生产事故的设备及制造企业。 引导和督促制造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质量保障能力,逐步淘汰落后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