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策略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策略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策略研究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结合imd和wef竞争力理论和评价体系,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产业关联、企业发展、政府行为和贸易行为层面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度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当前只是文化大国,而非文化强国,文化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较弱,处在所有参评国家的中下等位置,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文化产业存在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居民消费层次低、文化企业价值链宽度不够、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低、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和高层次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创造和实现能力。因此,需要从资源和要素整合、打造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优化政策与法律环境、人才培养以及推进“走出去”等方面采取策略。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发达国家普遍将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增强自身的“软实力”,文化产业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国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有效的运作方式,从而提升了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鉴于此,中国将发展文化产业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继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目标后,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提出具体发展战略,绘制了将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蓝图。据经验可知,惟有某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5%时,该产业才能称为支柱型产业。尽管中国文化产业近年来以高于16%的年均幅度快速增长,但2010年该产业占gdp 比重仅为275%,距离5%的目标差距较大。倘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期末中国文化产业规模需达到31万亿元,未来五年文化产业的复合增长率要突破25%。在中国开放经济不断推进的宏观条件下,正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谋求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球背景下,全面分析和评价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明确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地位,探寻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发展对策。

当前,国外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有波特的“钻石模型”、国际研究机构如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竞争力理论及评价体系。波特认为,一国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和企业战略等四个关键因素及机会和政府行为两个辅助要素,该六要素构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1]。关于竞争力评价指标方面,imd和

wef在大量的统计和调查数据基础上,以综合要素评价国际竞争力,因这种测度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指标构建方法较为全面,受到普遍认同。国内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偏重于对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自身水平的评价和应用研究[2-3-4]。近年来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有细化研究的趋势,学者们更多关注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

[5-6-7-8-9]和文化产业中子行业的竞争力分析[10-11-12-13]。无可否认,国内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实证评价方法也值得我们参考。但是在以国际的视角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方面、在中国与典型国家进行文化产业竞争力实证比较分析和评价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将影响文化产业价值创造的竞争力因素与影响文化产业价值实现的竞争力因素相结合,全面系统构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在上述方面进行研究,以求更为全面、清晰地判断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及差距,探寻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路径。

二、评价指标构建与研究方法分析

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工业化和商品化方式进行的文化产品及文化服

务的生产、交换和传播活动,其涵盖领域比较广泛。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分类标准,文化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文化和自然遗产、表演和庆祝活动、视觉艺术和手工艺、书籍和报刊、音像和交互媒体、设计和创意服务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向领域),这

些文化领域都属于文化范畴,代表着一系列具有文化性的生产制造、活动和实践,属于最为核心的文化领域。本文所涉及的文化产业基于unesco分类标准。

1

本文根据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结合imd和wef竞争力理论和评价体系,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产业关联、企业发展、政府行为和贸易行为层面,确定二级评价指标与三级指标,作为本文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以此对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这样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反映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水平和发展差距。其中三级指标的选取原则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二级指标的相关因素。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将贸易行为纳入指标体系框架。因为前5个二级指标属于文化产业的价值创造,而贸易行为则属于文化产业的价值实现。通过对各国文化要素竞争细化指标的分类分析,可以判断影响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准确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国际地位,进而探求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最佳路径。

2

为能充分体现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本文选择20个国家的文化产业作为比较对象,选取原则是在2010年世界经济排名前20(按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文化产业总量亦处于国际前沿位置,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不仅与中国具有

可比性,比较结果也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进而达到认识中国文化产业文化贸易发展的内在制约因素。这些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巴西、意大利、印度、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澳大利亚、墨西哥、韩国、荷兰、土耳其、印尼、瑞士和波兰等。

3

本文设定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两种。其中,硬指标即客观指标,主要由各种数据、统计资料等组成,此类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国统计司、世界银行、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统计数据库。软指标主要是定性指标,是根据文化产业相关文献或报道中对各国某一个评价指标做出的指数值。此类数据来源于wef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1—2012)》(如文化企业的集中度指数和创造性指数、文化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指数、政府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如人文发展指数);《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10—2011)》(如网络就绪指数、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本文采用的数据为2010年数据。

4

比较过程中,对于横向比较,鉴于各国指标单位不同,进行横向比较不可取,必须对三级指标的每个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对计算出来的指标进行标准化,以使得各指标具备比较分析的基础。无

量纲化处理公式为:

lnx′i=ln((xi-min(xi))-ln(max(xi)-min(xi))(1)

其中,xi表示i国原始数据,min(xi)表示原始数据中所有样本的最小值,

max(xi)表示原始数据中所有样本的最大值,这样经过变换后的x′i有着统一的量纲,所有数据位于[0,1]。为便于比较,计算出来的每个x′i乘以100,使其介于[0,100]。

因每一组二级指标由多个三级指标构成,还需对二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造,即构建生产要素竞争力指数、需求要素竞争力指数等。所采用的公式为:

lnx=1β[ln(α1x′1β+α2x′2β+……+αnx′nβ)-ln(α1+α2+……+αn)](2)

其中,x表示二级指标竞争力指数,n代表各级指标个数,αi是每个指标的权重,β为各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指数的弹性系数。通过计量分析(进行稳定性检验),可以得出αi=1,为了简化起见,取β=1,将二级指标竞争力指数公式最终确定为:

lnx=ln∑ni=1x′i-lnn(3)

同样,一级指标体系也是按照公式(3)类似得出,将每个二级指标数值按等比例进行加权,即(3)中的n等于6,得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x′,即公式(4)。

lnx′=ln∑6i=1x′i-ln6(4)

根据imd的竞争力评价标准,竞争力指数越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强。竞争力指数≥70,具有强优势;50≤竞争力指数<70,具有较强优势;25≤竞争力指数<50,处于弱优势;竞争力指数<25,处于劣势。

三、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与分析

根据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依据评价模型和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本文对20个参评国家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比较和结构比较。

1力比较与评析

从实证测算结果来看,发达国家占据国际文化产业的主导地位,前20位国家中,发达国家占14个,排名前14位;发展中国家占6个。其中,排名前5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法国、英国、瑞士、德国,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分别为7144、6647、6642、64

68、5999;后5位国家分别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印尼,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分别为3071、2963、28

42、2612、2261。中国处于中下等水平,排名第13位,综合竞争力指数为4216。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六大要素的综合,从整体上反映出各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状况,指数高低反映其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据此判断,美国位于20个参评国之首,是当今世界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文化强国,属于第ⅰ等级;法国、英国、瑞

士、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则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属于第ⅱ等级;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韩国、中国5个国家具有弱优势,竞争力不强,属于第ⅲ等级,但其他4个国家国际竞争力普遍高于中国;波兰、印度等7国的文化产业处于劣势,属于第ⅳ等级。从实际情况看,美国是世界上文化产业最发达、文化影响力最广的国家,目前文化产业年产值已占到gdp的25%,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新兴支柱产业;日本文化产业中仅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10%,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世界60%的动漫作品来自日本;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也超过600亿镑,平均发展速度是国民经济发展的2倍以上;加拿大文化产业规模业已超过农业、交通、通信及信息技术等产业;而中国,2010年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仅为275%,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10%以上的水平。根据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数据,中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的比重不足4%,而美国占43%,欧盟占34%,日本占10%。尽管中国文化产业总体而言居于几个发展中大国之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文化产业规模占gdp比重,还是文化市场国际份额都比较低,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和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地位极不相适。

2

从文化产业竞争力构成要素看,综合竞争力与六大竞争力比较协调

一致的国家是美国,如图1所示,除政府行为竞争力指数、贸易行为竞争力指数外,其余四大要素竞争力得分和综合竞争力均排名第一;综合竞争力与六大要素竞争力较为协调一致的是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中国、印度和新加坡等国家;综合竞争力与五大要素竞争力协调度较差的是日本、韩国等国家。

图1中国与参评国家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要素关系

(1)生产要素竞争力指数

该指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所需各类资源的竞争力状况。中国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竞争力指数为4572,排名第13位,不仅低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而且与20个参评国家平均生产要素竞争力指数5097尚存一定差距,如表2所示。在影响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竞争力因素中,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世界文化和遗产个数均位居世界前3位。可见,中国资源禀赋相对充裕,不仅拥有无与伦比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而且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某种程度上是历史文化资源密集型产业,相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市场程度化不高,尤其是文化市场开放度低,相关制度、体制不完善,使得中国现有文化资源和自然遗产的开发利用及人文发展方面都面临诸多困难。另外,中国城市化进程、信息化发展程度以及人文精神培育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和联合国《2011年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人口比重、

国际互联网普及率和人文发展指数分别为44%、2228/百人、0 66,在20个国家排名中比较落后,相较之下,美国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为82%;信息化水平高,国际互联网普及达到74/百人;人文精神程度高,人文发展指数为090。如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城市化从根本上保证了文化产业发展根基;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则使国与国之间文化商品的流通更为便捷;同样,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精神支撑,人文精神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反之,文化产业就不可能产生,也就无任何价值。因此,为提高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生产要素条件必须实现由基础要素向高级要素的升级与延伸。

(2)需求要素竞争力指数

需求要素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直接决定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市场的扩大和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形成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才能促使文化产业向较高质量和较高层次发展。通过模型评价,中国文化需求竞争力指数并不高,在20个参评国家中排名第19位,得分33 73,仅比印尼3327略高,且与20个参评国家的平均指数53 30相比差距较大,如表2所示。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

(7443)、瑞士(7140)、澳大利亚(6984)、法国(66 87)、英国(6532)。尽管中国人均gdp保持高速增长,但人均gdp、服务业占gdp比重、国民消费率、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和娱乐

支出均较低,总体来说,文化消费不具有竞争优势。据世界银行wdi 数据库资料显示,2010年,美国居民消费率为7120%(中国为3680%,英国为6450%)、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及娱乐支出占总支出比重为930%(中国为690%、英国为1180%、日本为1041%)。另外,中国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中的印度等国(同期印度为5460%)。影响中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因素不仅与家庭可支配收入有关,而且文化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使文化消费需求下降。当前,中国文化消费还没有完全走出粗放发展阶段,在文化消费品的供给和真实消费品的需求之间以及文化消费品的质量与消费者的精神期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脱节。文化消费结构单一,除文化旅游等新兴消费外,传统文化项目因受环境和范畴制约,消费层次较低。另外,文化产品创新意识薄弱,也阻碍了文化市场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转化。例如,中国90%以上的动漫产业仍以加工为主,原创作品少,优秀原创作品更少,未能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品牌。

(3)产业关联竞争力指数

该指数反映的是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的教育、旅游及信息相关要素状况,属于文化核心产业的外延,主要为文化产业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支持。中国文化产业关联竞争力指数为3123,位居第14位,比墨西哥(2738)、俄罗斯(2509)、巴西(2333)、

土耳其(1667)、印度(970)、印尼(749)高;排名前5

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8617)、法国(7663)、西班牙(58 93)、荷兰(5675)、澳大利亚(5649),如表2所示。从教育方面看,中国丰富的人口数量使得其在人口资源总量上具有绝对优势,并且正在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但初、中、高等教育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据联合国统计司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资料显示,中国初中高教育入学率为7066%,美国为9194%,而韩国更是高达9995%,基本实现全民教育。另外,中国公共教育支出偏低不利于教育产业发展,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比重仅为3%,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已达到508%。旅游方面,中国旅游产业呈现全面发展态势,2010年中国国外旅游者到达人数5 305万人,低于法国(7 845万人)、美国(5 794万人)和西班牙(5 73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441亿美元,低于美国(1 665亿美元)、西班牙(702亿美元)、法国(668亿美元)和德国(512亿美元)。尽管中国文化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但当前与文化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发展缓慢,旅游产品大多以观光景区为主,远远满足不了大众休闲需要。信息产业方面,中国网络信息产业普及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及企业营运效率和软硬件系统建设方面不及发达国家。网络就绪指数是体现信息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10—2011)》指出,2010年中国网络就绪指数为431,而同期瑞士、美国分别为548、546。因此,中国文化产业关

联竞争力水平并不高。

(4)企业发展竞争力指数

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诸多文化企业的有力支撑,企业战略竞争力是指与企业发展相关的营运环境、企业运作、竞争对手等方面的集中体现。根据评价模型显示,中国文化企业发展竞争力排名第11位,位居20个参评国家的中间水平,得分5030,排在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8076)、德国(7816)、瑞士(7493)、日本(7415)、法国(7012),如表2所示。据unesco数据显示,2010年文化企业研发(r&d)支出占社会研发总支出方面,中国所占比重仅为225,同期美国、德国、瑞士、日本和法国分别为5

63、576、602、595和476,中国文化企业研发费用不足严重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un comtrade 数据整理,2010年中国文化设计和创意产品出口占世界比重为819%,而意大利、美国、英国则高达1176%、1116%、822%。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文化企业对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不够重视。发达国家主要利用科技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带动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更新,如美国文化产业发展较注重创新能力和商业运作的结合,善于从各国选取具有市场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文化产品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和商业包装,获得新的文化发展契机。当前,中国文化企业存在外部环境恶化、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教育和培训单一化等问题。《全球竞争力报告(2011

—2012)》指出,中国文化企业价值链宽度不够,以价值链宽度指数衡量,中国排在第13位,得分400,此方面占据优势的是日本(630)、瑞士(610)、德国(610)。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关键在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网络,中国文化产业向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方向延伸不够。另外,中国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这个差距无法缩小的原因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文化企业仍然未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5)政府行为竞争力指数

该行为指数主要通过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产业关联、企业发展等4个方面综合影响产业竞争力,具体指标包括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电子商务准备度指数、司法体系的有效性指数、政府政策的透明度指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在这一竞争要素里面,同样没有竞争强优势点,政府行为竞争力指数仅为3296,低于20个国家平均政府行为竞争力指数5342,排名第15位,与印度(3259)、巴西(2907)、墨西哥(2629)、印尼(2563)等国家水平相当,与荷兰(9235)、英国(85 66)、法国(8326)、瑞士(8189)和美国(6572)相比差距较大,如表2所示。据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20个参评国家里面是最低的,2010年这一比重仅为1026%,而印尼、俄罗斯、印

度等发展中国家都比中国高,分别为1837%、1470%、14 65%,同期法国、荷兰和意大利更是高达4179%、4077%、40 23%。文化产业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大投入才有大产出,发达国家文化产业资金来源具有多元化,不仅有中央政府投入,而且还有企业集团投资、境外投资、社会中介机构的赞助和个人捐款等形式,相比,中国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低、来源渠道狭窄,未给文化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全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解决与各类商情对接的问题,电子政务将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能够实现文化产业真正的整合和大发展。《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10—2011)》指出,中国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433,排名第17位,低于墨西哥的573、巴西的542,而电子政务水平较高的国

家为荷兰、美国、加拿大、瑞士,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分别为8 64、860、833、815。电子政务具有开放型特点,中国电子政务水平低下减少了文化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信息资源

的共享。另外,中国司法体系的有效性、政府政策的透明度指数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位居20个参评国家的中间位置,指数分别为4

41、470、402,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企业崛起、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并取决于版权保护。当前,日本对版权法修订已有35次,韩国17次,新加坡6次,马来西亚6次,印度5次,而中国仅有2次。版权保护力度的欠缺,导致盗版现象丛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企业的良性运转和文化

产业的有序发展。

(6)贸易竞争行为竞争力指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商品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贸易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一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地位对一国在世界经济、文化中的发展作用至关重要。文化贸易竞争行为指数包括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出口相对价值指数等三个方面。中国文化产业贸易竞争力具有相对优势,排名第2位,得分5902,与印度、瑞士、英国、美国等国家存在较大的竞争关系,如表2所示。根据unesco文化产品贸易统计分类标准和un comtrade 数据,本文计算了2010年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出口相对价值指数,如表3所示。中

国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147,排名第4位,贸易竞争指数0

67,排名第2位,但若从出口相对价值指数观察,则排名倒数第2位,得分仅026, 而美国、德国、英国分别为107、145、145。可见,中国该产业出口单价低、进口单价高,在国际贸易中主要基于低成本优势,在产业链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价值链中劳动投入比例较大环节尤为突出。另外,中国文化贸易结构不合理,资源型、制造型文化产业资源丰富,比重较高,而创意型文化产业发展不足。2010年,文化产业中视觉艺术和手工艺、设计和创意产业等文化行业分别出口16018亿美元、009亿美元,占世界同类行业出口比重1620%、029%;分别进口1336亿美元、

081亿美元,占世界同类行业进口比重1247%、255%。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知,中国当前只是文化大国,而非文化强国,文化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较弱,处在所有参评国家的中下等位置,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中国文化产业存在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居民消费层次低、文化企业价值链宽度不够、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低、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高层次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创造和实现能力。面对国际间日趋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国文化产业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由文化贸易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成为新形势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一,要促进文化资源和要素的整合。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社会各种融资手段的运用,注意吸引社会各方力量来投资建设文化设施,建立起多渠道、全方位的投资机制,引导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第二,要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条。采取财政、税收、法律等各种措施,大力培育生产原创型文化产品的企业,积极发展文

化产业下游的衍生品生产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的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形成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率先推动文化领域优势行业发展,重点支持出版发行、电影电视、文化旅游、文化演艺、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

第三,要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注重科技创新,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科技进步,加强艺术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使文化自身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对其他领域新技术的研究,注意运用其现代高科技手段,加大文化制作、包装、传播等环节的科技含量,使文化产业发展始终与科技进步同步合拍,改善文化形象,以适应现代人不断提高的审美品位和心理期待;建立科技与文化的对应沟通机制,文化部门和科技部门要加强协调,加快进行全国文化产业科技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第四,要优化文化产业的政策法律环境。转变政府办文化的思路和模式,确立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

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统筹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尽可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要重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通过制定人才规划、增加经费投入、颁布优惠政策、人才合作培养、共建研发机构等方式,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步伐。

第六,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走出去”。坚持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贸易投资并重的方针,鼓励文化产业主体的海外投资和传播行为;考虑设立国家级文化“走出去”发展基金,通过拿出政府资源进行招标、发行文化彩票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为文化“走出去”重点企业提供有效的保护和支持,对重大“走出去”项目予以资金补助;加强以科技性为主导形成品牌效应,做大做强文化企业,打造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为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

京:华夏出版社,200292-93.

[2]赵彦云,余毅,马文涛j]

, 2006,(4):72-82

[3]王毅j]2007,

(2):39-41

[4]毕小青,王代丽竞争力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

,2009,(5):76-79

[5]顾乃华,夏杰长j]

, 2007,(12):52-57,68

[6]王岚,赵国杰j]

(社会科学版), 2009,(11):14-17

[7]赵迎芳j]

2010,(6):133-141

[8]李芳凝j]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15-121

[9]辛诚,杜心灵——以广东

省为例[j],2011,(5):58-61

[10]赵立涛,徐建中j]

学习与探索,2006,(5): 206-208

[11]张笑,魏婷j]

探索,2009,(3):29-34

[12]李丹丹j]

影市场,2011,(8):27-31

[13]韩栋j]

(社会科学版),2011,(4): 98-101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论文化产业管理及其特征

论文化产业管理及其特征 摘要:本文针对文化产业得特征作详细研究论述,指出文化产业具有高度风险性、与产业价值链有紧密联系、文化产业靠体验销售、需创意人才、高生产底复制成本,文化产业必须通过高度原创性及人造稀缺性以幸免商品失败. 关键词:文化产业特征;文化产业治理;文化产业经济政策 一、文化产业是具有高度风险得投资活动 文化需求源于消费者得品味与偏好.尽管文化与艺术相连,但文化“产业”一词并非虚置,从文化产品得制造和相关服务生产、营销到经销和出售至消费者手中,确实都给文化产品加上经济得味道,如同微观经济学中产出、就业和收益满足消费者得需求等一样.由于消费者对文化商品得消费意愿具有高度易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治理学家hachette认为,尽管所有得产业均有风险性、但文化产业却是具有高风险性投资得产业,该风险性集中在原本得生产是否能被大众同意与消费.因此,任何一个文化商品(表演、创作等)都可能在一夜间成名或者反之过时消逝,如此得风险性来自于对文化商品得消费劲,和消费者对该文化商品得偏好. 为兼顾获利与艺术考虑,文化创作者常常被要求要创作出具有原创性、特别性同时足以成为“流行”与“热门”得商品,然而这同时也显示文化创作者有时必须受大众普遍喜好得特点得支配,因而具有有高度易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得风险得存在. 二、与文化产业价值链存在紧密连结关系 关于文化产业得定义,通常认为应与文化领域息息想关,其生产、购买、买卖得商品与服务都从艺术文化领域衍生而出或与其有紧密关系.wwWCOm范围涵盖整个文化得价值链(value chain).举例来讲,任何一个文化厂商都必须依靠其它得文化厂商如广告公关公司,以促使消费者得知新商品得存在.然而,即使如此,该文化厂商仍然无法操纵所有此商品得传播形式,例如通过评论家、期刊杂志、广电等方式促使大众得知新产品存在得其它得传播形式. 由于这也将妨碍消费者对该商品得看法,因此文化厂商为同时有效治理风险幸免原创产品得仿冒,有效掌握大众消费喜好,创意治理者关于再复制、分配与行销等过程,均会相对采取较为严格得操纵与操纵,并多以垂直整合方式支配下游公司得流通程序加以操纵与操纵. 1水平聚拢.与相同产品得文化生产公司合并,以减少竞争者. 指得是产品或服务递送到消费者手中前,所有由单一或数家厂商提供得加值过程. 2垂直整合.囊括文化产品生产链中上中下游不同得生产时期 3全球化进展.经由企业得兼并与合作,使文化产业厂商者得以不断将文化产品广泛地再复制与流通买卖到世界各地. 三、靠体验销售 在全球化得背景中,设计正迅速成为一项重要得竞争参数.要想不同于其它竞争者,设计正是区分这项差异并产生产品认知得一种方式. 在这种风潮趋势下得文化商品,要通过产品讯息、感知或叙述技巧得运用,将产品独特得设计与美学传达给消费者,通过产品独特得符号以吸引消费. 为了让顾客更能体会到产品得符号与价值,文化产业常与其它艺术、工艺、建筑、图形设计、视觉沟通、多媒体和数字科技等加以结合,从而横跨许多不同产业领域.

2016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解读

2016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解读 来源: | 时间:2016-01-22|阅读数: 大家好!非常感谢联盟给我这个机会,在这儿讲一下关于2016年的政策解读。今天我给大家交流的是最新即将出版的第十三本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报告的几个内容。今天要讲的也就是这个总报告的题目,叫作《面向“十三五”、走进“新常态”》。今天这个内容是从“十二五”之后两年的发展状况到面向“十三五”的新的发展趋势。我们知道,从2013年11月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就确定面向新时期的大政方针,文化领域进入了政策密集出台的时期,为“十三五”的展开布局。简单说,我们认为从2014年,也就是从“十二五”末期以来,整个的政策发展趋势的特点,或者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叫“面向‘十三五’,走进‘新常态’”。 今天想跟大家讲三个话题:第一个问题是总体判断,为什么把今年的发展“十二五”末期到“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发展状况叫作“走进‘新常态’”?让文化产业回归文化市场,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2014年以来对目前国家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谈到最多的词叫“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政府逐渐降低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以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作用。经济发展的日益回归,从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要素扩张驱动力逐渐减弱,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逐渐增强,从消费角度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逐渐结束,个性化消费成为主流,这是大的宏观形势。 讲几个问题,第一个,首先看一个发展速度来判断走进“新常态”的几个基本的观点。 1新常态”的几个观点 第一个看发展速度,我国文化产业已经结束十多年来的热运营状态,发展速度持续趋缓,日益回归常态化的一个发展速度。这里边我只讲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21351亿,与GDP的比值是3.63%。跟2012年比较来看,2012年增速是16.5%,2011年的增速还要高,从增速的情况看,应该说从“十二五”以来,文化产业的速度是逐年降低的。到了2013年、2014年增速已经接近GDP的增长速度,大概只是快一两个到两三个点,长期大幅超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增长是一种非常态。从我国实际发展状况看,这种增长与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与改革配套出台的鼓励政策有关,因此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政府提供的外生动力。随着改革告一段落,政策的效益必将递减,产业发展政策必然从政府转向市场发展速度必将下降,这种下降就是回归常态。 第二看发展动向。整个产业的发展动向是越来越融入实体经济,显示出与发达国家相似的常态化景象。三中全会以后,融入实体经济实际上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动向。最突出的标志是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参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实际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走向了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道路。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实际上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一个最突出特征,这个特征在经济学上叫产业关联度。越是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越高,和经济的其他部门或者整个国民经济的互渗性越强,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都在50-60%,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到目前为止没有超过20%,所以关联度较低,这是非常态。文化产业孤立于或者孤悬于国民经济之外,独立发展,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我们认为这两年来,文化产业融入实体经济的态势是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常态化的开始。 第三看政策动向。我国文化产业正在回归文化市场,法制将成为“新常态”的根本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央文件是最突出的标志,这个文件对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作为战略部署,所以重要的一个变化,文化产业界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在这个文件里,我们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新政解读 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据了解,《发展规划》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此外,《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两部委发文: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将凝聚发展工业文化的社会共识,整合工业文化各类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建设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工业旅游、企业征信以及质量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工作,形成竞争新优势。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具体来说,将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新生态发展。 “一带一路”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于日前正式公布。该行动计划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 据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国内合作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共12项子计划。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文化部:2017年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 来自文化部的报告显示,2016年,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因地施策,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国办转发文化部等部门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试点单位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186个产业项目获得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 中国文化的发生 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 从神本走向人本 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景下应运而生的。 四、秦汉: 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公元前221年,经过多年兼并战争,秦王赢政终于完成“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一统帝国——秦王朝建立。秦始皇统一文化的措施固然以强化专制君主集权政治为目的,同时也有力地增进了秦帝国版图内各区域人们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性,从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统,还包括思想学术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对中国文化其后的历程影响至深至巨。 五、魏晋南北朝: 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玄学崛兴、道教创制与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玄、佛、道二学二教的相互冲突、相互整合,造成意识形态结构的激烈动荡。这一时期因匈奴、鲜卑、羯、氐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而引发的胡汉文化的大规模冲突,更使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在文化的多重碰撞与融合中,中国文化得到多向度的发展和深化,强健而清新的文化精神大放异彩。

文化产业概论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5 —20 16 学年第一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文化产业概论改卷教师: 学号:136331942姓名:陈若敏得分: 一、当前文化产业十大热门行业(归纳几段文字介绍) 新闻服务,主要范畴是新闻业 指从事新闻工作、业务的职业,或新闻行业。以新闻手段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职业。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②采用各种新闻传播手段;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员;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图书出版业 图书出版是指书籍、地图、年画、图片、画册,以及含有文字、图画内容的年历、月历、日历,以及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内容载体形式的编辑,并通过印刷发行向社会出售的活动。或者说,是指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设立的图书出版法人实体的出版活动。在我国,图书出版执行许可证制度。 图书出版业作为一个产业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十大产业之一,特别是此产业还是思想、文化、道德和政治意识等内容的重要传播手段,所以出版业得到各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政府的重视。 我国的出版业总称为新闻出版业,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及相关印刷、制作等多个体系。图书出版是出版总类中的一个大类,是出版业中最原始的代表。 报刊业 在我国,报刊中的。报。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报刊。中的。刊。是指有固定名称、开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它是从属第三产业的信息产业。我国报刊业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进行改革,并且是中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报纸的发行量是衡量一报纸国际影响力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价一报社经营规模的重要指标。扩大经营规模,实行规模化经营是我国报业扩大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 音像业 音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商品属性的产业,音像产业的产品是精神文明、文化艺术、科技教育最直接的载体,科技含量也相当高,肩负着宣传、教育、娱乐的重任。音像业也称视听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音像业是由唱片业延伸发展起来的,产品包括录音、录像两大类,录音产品主要指唱片、盒带、CD等为载体的记录音乐与戏曲等内容的产品;录像产品主要包括记录电影、电视剧、音乐录像、卡拉OK、百科知识等内容的录像带、VCD、DVD等产品。国外的同行业仍称作唱片业。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及优惠政策

文化产业政策 我国文化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利用税收政策对文化产业进行扶持具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中小企业,税收的支持作用更大。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近日指出,国家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在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和关税及其他税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未来一段时间,国家税务总局将继续执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减税政策将使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中获得实惠。 这些举措包括:各级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按规定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免征营业税;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文化企业在境外演出从境外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有关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五年、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两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等超过一年的,可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据实扣除;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 肖捷指出,税收在促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肩负着重要职责,要增强税收扶持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紧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同时,切实抓好税务系统思想文化和宣传舆论工作,推进税务文化建设,与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等工作有机结合, 发挥税务文化凝聚力量的作用。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报告 2016年10月

内容简述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其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最具创造性的生产要素,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关联带动作用。目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较快,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把文化产业列入到了当届政府“十二五”的重要工作日程。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中国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等诸多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4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跨界并购此起彼伏,文化传媒行业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多个省份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涉及金融支持、区域发展、产业园等领域。进入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已经明朗,“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热潮席卷而来。2015年3月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的“互联网+”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各地政府要想壮大文化产业,必须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首先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十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试卷86分答案

1、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文化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根据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正确 错误 2、当代文化产业是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第二次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说明现代文化产业是非常有道理的 正确 错误 3、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区分 正确 错误 4、十年以前,文化产业只是一个理论界的边缘话题 正确 错误 5、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21%,是最大的文化产品出口国 正确 错误 6、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以产业起步为主线,进入了“十二五”时期 正确 错误 7、进入从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后,国民经济从总体上将转向以文化附加值为标志的经济 正确 错误 8、截止2008年,文化产业中的公有资本比例远高于非公有资本 正确 错误 9、文化产业属于夕阳产业

正确 错误 10、2009年7月22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这个过程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正确 错误 11、关于文化产业,国内外有统一的概念内涵 正确 错误 12、讲座专家认为文化产业是一个经济与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概念 正确 错误 13、文化和产业在传统的理解中,是属于相同的社会部门,遵循相似的运行原则 正确 错误 14、知识经济是服务业中从事脑力劳动、以处理知识和信息为工作内容的行业占了主导性作用经济类型 正确 错误 15、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项目研究发现,以人文、文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正确 错误 16、传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众文化发展为标志 正确 错误 17、商业文化和精英文化是没区别的,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

2020年(价值管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性价值

(价值管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性价值

壹、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实要求 全球化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壹直存于着现实的困境,影响着国家的文化形象和公民的文化认知。就国际文化传播而言,虽然汉语教学于国际上大受欢迎,也纷纷设立了孔子学院,但仅仅教会少数外国人说汉语和识汉字,或者再进壹步说,仅仅于浅层次上宣传和传播中国古代文化,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目前的国际文化传播表现出明显的“厚古薄今”的倾向,世界对中国的总体印象仍是停留于“五千年文化、长城、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中国于国际受众心目中的文化形象成了“智慧而苍老的老人”。就国内文化塑造而言,近些年来,传统文化的缺失更是令人痛心。当下孩子们是吃着肯德基、麦当劳,喝着可口可乐,见着好莱坞大片长大的中国年轻壹代,他们每天挂于嘴边的词是“超女”、“PK”、歌星、影星,但说起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提起孔子和《论语》、老子和《道德经》却无从回答。难怪很多研究者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的下壹代长大后姓“中”仍是姓“西”?为什么像孝敬父母、友爱互助这样的好传统离青年壹代越来越远? 应当见到,国际受众关注中国,其目光首先是集中于当代中国人身上,他们渴望了解中国人民当前的观念心态、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而我们的“文化中国”形象难道仍是壹直坚持“厚古薄今”的倾向,永远于世界民族文化舞台上扮演着“智慧而苍老的老人”这样的大国文化角色?此外,我们的国内文化塑造难道壹直视传统文化和下壹代的成长为俩分,延续着这壹断裂的传统? 于这样的困境之下,需要我们重新梳理关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战略

思路。事实上,对于“文化中国”的发展而言,存于着“传统文化的学术化”和“传统文化的产业化”俩种发展理路的分殊。于文化发展的后代系谱中,往往倾心于理论研究、文化探讨、艺术创作的文艺工作者尤其学者们侧重于“传统文化的学术化”研究,最多开展壹些“传统文化的普及化”工作。而“传统文化产业化”的工作则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尤其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层面且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应当见到,学术化的研究工作虽然深化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核心价值判断,但却未能于更广泛的公众中有效传播这壹具有核心价值理念的国家和民族文化,因而,无论是于国际仍是国内,国家的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战略失却使得当下中国的文化建设壹直未能突破现有的发展状态和认知困境。我们认为,全球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离不开学术化的研究,同时更离不开产业化的发展,产业化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国内文化和价值的整合。 二、以韩国儒家文化产业化发展为例 “五四”之后,传统儒家文化于中国的发展受到的很大的限制。孔子和儒家文化于韩国的影响力似乎要远远大于中国。如果说儒教也算是壹种宗教的话,那么儒教几乎能够说是韩国的“国教”。于韩国,孔子的名字家喻户晓,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于韩国仍占据主导地位,孔子“为国尽忠,敬信节用,爱民如子,人伦之中,忠孝为本”的思想已融入韩国人的血液,成为国家发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而根植于儒家思想的韩国文化,于产业化上闯出了壹条成功的路子,正日益引起全世界关注

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及解读

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及解读 国家政策: (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完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规范建设一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物质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 (二)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和法制环境。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三)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科技课题,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加快发展文化装备制造业,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游戏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发制定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加快建立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研究开发内容制作、传输和使用的各类电子装备、软件和终端产品,支撑文化产业发展。 (四)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