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登月之旅》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登月之旅》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登月之旅》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 登月之旅》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介绍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掌握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月球的起源、月球的结构、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月球的起源、结构以及人类登月的历史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掌握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特点,人类登月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月球的起源、结构以及人类登月的历史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月球的特点和人类登月的历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月球的起源和结构: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和阅读教材,了解月球的起源和结构。

3.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教师通过讲解或播放视频,介绍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登月技术。

4.探究登月技术的发展: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和阅读教材,了解登月技术的发展过程。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登月之旅_苏教版

六年级上科学教案-登月之旅_苏教版

《1. 登月之旅》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主要历程。

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行动支撑。

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月球基本情况。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探索月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月球的图片。

2、谈话:神秘而美丽的月球激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人们总想着亲自到月球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次人类的——登月之旅。

二、了解月球1、谈话:面对月球,我们的祖先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吗?你能大抵说说故事内容吗?2、认识月球的基本情况(1)课件出示:环形山、月陆和月海图片。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3、环形山的形成(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吗?说说你们的看法!你们知道科学家们的看法是怎样的吗?(2)师:怎样才能知道科学家们的看法呢?启发学生借助网络。

(3)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教师模拟实验:⑤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⑥用手电筒照射砸出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什么时候看环形山效果最好。

三、登月之旅1、谈话。

从面对月球的无限遐想,到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实际观察,在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特别是航天科技的发展为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吧!2、介绍阿姆斯特朗。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他的一句话至今还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对一个人来说,这是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3、介绍中国的登月计划。

(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目前只有美国成功登陆月球,而登上月球也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千年梦想,你们知道我国的登月之旅的相关信息吗?(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成就。

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登月之旅》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登月之旅》教案

登月之旅教案编写人:[教师姓名]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下学期教材参考:《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掌握同时引力和惯性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特点;3.了解航天器的结构和运行原理;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引入话题:你知道人类为什么要登上月球吗?(以问题形式引导思考)2.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二、基础知识学习(30分钟)1.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回答问题:“人类登月的目的是什么?”2.学习活动:“登月之旅”课本第一、二节,学生跟读并回答相应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人类登月面临的困难有哪些?”4.师生互动: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和讨论。

三、实验活动(45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物体在同时受到引力和惯性作用下的运动特点。

2.实验材料:细线、小球、面向斜面运动的装置。

3.实验过程:a.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将一个小球系在一根细线上,让它在一个斜面上运动。

b.观察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c.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结果,总结并回答问题:“物体在同时受到引力和惯性作用下的运动特点是什么?”4.实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

四、拓展学习(30分钟)1.学习活动:学生观看与航天器相关的视频资料,并整理出航天器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2.分组展示:学生按小组进行展示,并相互交流和讨论。

3.教师点评:老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和概念。

五、巩固练习(30分钟)1.学生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自主检查和互相订正:学生交换答案纸,进行自主检查和互相订正。

3.教师纠错:老师对答案纸进行纠错,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课堂总结(10分钟)1.老师对全班学生进行总结性发言,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进行课堂笔记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登月之旅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六年级科学上册登月之旅教案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课件
4/114
1.公元前1400年, 中国出现过日食、 月食记载。
5/114
2.1609年,意大利 伽利略用望远镜观 测月球,并绘制第一 幅月面图。
6/114
3.1883年,俄国 齐奥尔科夫斯基提 出使用火箭发射宇 宙飞船构想。
7/114
4.1919年,美国 戈达德预言火箭能 克服地球引力抵达 月球,开创了航天 飞行时代。
2)月球上昼夜温差很大 ( ) 3)月球上没有阴天。( )
113/114
3.依据月球表面情况, 请你构想:人类能够使 用这些信息开发利用月 球做什么事情?
114/114
69/114
70/114
71/114
72/114
73/114
74/114
75/114
76/114
77/114
78/114
79/114
80/114
81/114
11年
82/114
83/114
1.3秒
84/114
3.月球表面环形山 有什么特点?
85/114
86/114
4.月球上有空气、 水、动物和植物吗?
48/114
49/114
50/114
80天
51/114
52/114
53/114
54/114
55/114
56/114
57/114
58/114
59/114
60/114
61/114
62/114
63/114
64/114
65/114
66/114
67/114
68/114
87/114
88/114
冰 127ºC –183ºC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4.1 登月之旅》苏教版(1)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以及月球的一些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月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月球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掌握人类探月的历史,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知识,人类探月的历史。

2.难点:月球探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月球模型、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人类为什么要探索月球?2.新课导入: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直径、自转周期、表面特征等。

3.探月历程:讲解人类探月的历史,重点介绍我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探测器的发射和探测成果。

4.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月球探测方案,包括探测目标、探测工具、探测方法等。

5.分享与评价:各组展示自己的探测方案,全班同学共同评价,选出最佳方案。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信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月球的基本知识人类探月的历史直径、自转周期、表面特征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八. 说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登月之旅苏教版共36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登月之旅苏教版共36张PPT
这是逐级加速的多级运载火箭
美国 的战 神系 列运 载火 箭
国际空间站
航天飞机号”行星探测器1972年升空,1983年成为第 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 。2003年1月22日人们接收 到它的最后一次信号。从此,它便杳无音讯地飞向宇宙深
小行星探测 器“隼鸟号
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 间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阿姆斯 特朗(左)
中国第 一位进 入太空 的航天 员,神 州五号 宇航员 杨利伟。
神州六号宇航员 神州七号宇航员 (费俊龙聂海胜)
神州九号宇航员(刘洋、刘旺、景海鹏)
美国“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上 牺牲的七位太空
美国东部时间 2003年2月1日上 午9点,美国哥伦 比亚号航天飞机 在重返地面的过 程中突然发生解 体,航天飞机上 的7名宇航员全部 遇难。
4、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是----------(A)
A、先驱者10号探测器 B、阿波罗11号飞船 C、东方1号飞船
5、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号是哪一年发射--(C ) 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6、人类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B) A、加加林 B、阿姆斯特朗 C、阿尔德林
各抒己见:
人类花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 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 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用肉眼观察 (在地球上)
航天人观察 (在太空中)
用望远镜观察 (在地球上)
用火箭运载 (在地球上)
用航天器观察 (在太空中)
学习流程
• 认识太空望远镜 • 认识运载火箭 • 认识航天器 • 神州飞船模拟动画 • 难忘的太空英雄 • 我来问你来答 • 课后思考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1 登月之旅》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模拟登月之旅,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探索月球的秘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探究活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太空等话题充满好奇。

但是,对于月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月球的特点。

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思考、讨论等学习方法,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特点,如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2.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月球的秘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月球的基本特点、探究月球的秘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月球的秘密。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月球模型、图片3.实验器材:如望远镜、地球仪等4.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特点,如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然后,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月球的特点。

3.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与月球的关系。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月球的基本特点。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登月之旅》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登月之旅》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登月之旅》教案】》摘要:教学准备有关月球图片、及影像等沙盘、不石子、记录纸、牙签、手电筒等,教学程、引导学生认识月球基情况,()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教学目标、了月球基情况、了人类探月球历史和所取得成3、知道环形山形成、了宇航员是怎样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教学准备有关月球图片、及影像等沙盘、不石子、记录纸、牙签、手电筒等教学程、引导学生认识月球基情况()教师讲人们从古代起就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但是由当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月球神话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直到7世纪利科学伽利略才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并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这以人们对月球观察不断深入天学开始用更天望远镜进行观察但仍只能停留观察月球向着地球面()提问学们平学习定会知道不少有关月球科学知识谁能回答下面这些问题?①月球离地球有多远?②月球怎样?③月球上有什么?没有什么?④月球上温如何?⑤月球上有引力吗?怎样?学生回答(教师应组织学生首先进行分组讨论然再请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学生答案很可能不太确切教师应认真听并整理正确答案下步归纳结做准备)二、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做模拟环形山形成实验()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组织学生做相关试验①把沙子倒进沙盘匀地晃动使沙子表面尽量平坦把牙签垂直插进沙子心牙签头要能碰到沙盘底部牙签与沙面相接地方用彩笔做记这牙签就相当标尺②从不高将不石子丢入沙盘用根尺垂直立沙盘旁边用另只手拿着石到沙盘上方确定高松手丢开石子③心地拿走石子尽量不要碰着沙子石子沙盘砸下坑把牙签按照刚才插入沙盘方向再次插进沙坑心用另种颜色笔做记④用尺测量两记距离确定沙坑深(3)获得量数据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模拟实验完成让学生用手电筒照射沙盘上坑观察影子变化讨论什么候看环形山效三、引导学生了人类登月工程()播放幻灯片创设情境美国人969年7月0日次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他们足迹()谈话学们你们想上月球吗?老师这里有部消息我们国马上也能上月球了而且以我们国要成立月球旅游公司发展月球旅游业月球旅游公司要招聘批对月球知识非常熟悉人作导游如学们能成导游就能免费上月球啦(3)学生介绍已有月球知识讨论己想了什么容教学反思课有实验容是模拟环行山产生实验用细沙代替月球表面用不等石子代替流星与陨石用石子撞击细沙模拟流星与陨石对月球撞击从而研究环行山与陨石和撞击速关系实验分两步步是用不石子从相高落下二步是用相石子从不高落下这是简单实验实验前我让学生己实验要然学生己动手实验然而实验却暴露了不少问题有撞击重合有撞击多难以观察到实验现象有对两步要不明确实验混乱没有观察价值。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 登月之旅》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 登月之旅》苏教版(3)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 登月之旅》苏教版(3)一. 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技术,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登月技术的关键环节以及月球科学研究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登月的重要历史事件,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科学技术感兴趣,具有探索精神。

但同时,学生对于登月技术等高级科学技术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技术,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人类登月的历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技术。

2.教学难点:对于登月技术等高级科学技术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技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2.讲授:讲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技术,重点讲解登月技术的关键环节。

3.讨论:分组讨论月球探索的意义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登月任务和科学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登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人类登月的历史、登月技术的关键环节、月球科学研究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六年科学《登月之旅 》

六年科学《登月之旅  》

1 登月之旅苏教小学六年科学1教学目标1、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2、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4、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热爱科学。

2指导思想本课是《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月亮是地球的近邻,是太空中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安排基本尊重教材原文,遵循人类认识认识月球的历程,只把人类探索月球的几大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做了调整,一步步在学生面前展现月球的特点和人类探索月球的足迹。

这样教学过程的脉络会更清晰,更易于让学生记忆掌握。

3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策略,采用探究发现法进行教学。

学生在经历探究环形山大小的成因过程中,学到了科学知识,也掌握了学习科学的方法。

4学情分析经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宇宙奥秘兴趣浓厚,但大多数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少数学生曾大量阅读过宇宙知识的书籍资料及观看视频,但都缺乏用实践活动来求证的经验。

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那些缺乏活动主动性的学生,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来。

本课中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动画视频、大量关于月球的图片、阿波罗登陆月球的影像资料等多媒体手段,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解答心中疑问,也将很好的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5教学准备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环形山的图片和多媒体资料等。

6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7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动画导入教师活动: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视频,我们要研究的主题就藏在视频里。

2、教师提问:关于月亮的传说你还知道哪些?3、同学们,月亮上真的有嫦娥、玉兔...吗?(课件:嫦娥奔月和月宫美景的图片。

)小结:这些只是古代人科学不发达,无法了解真正的月球而编造的神话故事。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科学之旅》教案「篇一」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了解月球概况――解释环形山――激发学生探月兴趣,让学生对月球有个初步的了解。

内容是遵循了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所以教学时要将人类对于月球的认知以及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作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同时鉴于六年级学生对于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已能充分掌握,因此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成分更要多一些。

而解释环形山的形成,因其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问题,所以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解释。

学情分析:学生对月亮和有关月亮的神话有简单的了解,六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已能熟练运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和独立意识增强,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在自主探究环节,他们能较好地完成相关内容,并能有效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教学难点: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玻璃球、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段有关中秋月的视频。

(出示不同风景区的月亮视频)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些什么?(美丽、诱人、月亮上有什么、想上去看看)师:是呀!这么美丽的月球上究竟有什么那?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想弄清楚,但是因为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从而编制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

你能说出一、两个有关月球的神话故事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师:月球上真的有嫦娥、吴刚、玉兔吗?(没有)那么月球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月球,来一场登月之旅。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登月之旅苏教版共16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1登月之旅苏教版共16张PPT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 娥一号”发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 了航天员出舱活动。
2010年 10月1日,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推测这些环 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
直到发现地球上被流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
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通过比较得出了新的推论:认 为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 成的。
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登月之旅
1.环天夜晚温差大
4.引力约为地球六分之一
第二期工程为「落」: 2012年发射一颗月球软登陆器勘测。
第三期工程为「回」: 2017年发射一颗月球登陆器,进行
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
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 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 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 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 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 大家对月球有什 么了解?
•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 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
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 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1969年 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最先 登陆月球的人类。1969年9月美国“阿波罗 1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美国“阿波罗” 登月计划至阿波罗17号结束。另有2009年 发行的美国同名电影《月球》。
直到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人们才 能够更仔细的观察月亮。
伽 利月
略面 手图 绘
月球
月 球 表 面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 登月之旅》苏教版(7)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 登月之旅》苏教版(7)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 登月之旅》苏教版(7)一. 教材分析《4.1 登月之旅》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模拟登月活动,让学生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月球的概况、登月工具的选择、登月活动的步骤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登月知识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概况,知道登月工具的选择和登月活动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概况、登月工具的选择、登月活动的步骤。

2.难点:登月工具的选择和登月活动的步骤。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卡片等教学辅助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嫦娥一号卫星登月成功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了解月球的概况;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登月工具的选择和登月活动的步骤。

3.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实践:学生进行模拟登月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月球的概况–地形:撞击坑、山脉、平原等–表面特征:尘埃、岩石、坑洞等2.登月工具的选择–着陆器:稳定性、安全性、适应性等–返回舱:载货量、返回速度等3.登月活动的步骤–发射:火箭选择、发射场等–轨道转移:轨道倾角、轨道速度等–着陆:着陆点选择、着陆方式等–探测:仪器选择、探测任务等–返回:返回舱发射、地球着陆等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4.1 登月之旅》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4.1 登月之旅》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模拟登月活动,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关于月球的科普知识、模拟登月活动的指导以及相关的思考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月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登月活动的认识也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月球的特点,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掌握模拟登月活动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保护地球、探索宇宙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模拟登月活动的过程。

2.难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理解登月活动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月球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嫦娥一号卫星登月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登月活动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月球的基本特征:(1)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了解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基本信息。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月球的特点,如无空气、无水、引力较地球小等。

3.模拟登月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模拟登月活动方案,包括发射、着陆、巡视、返回等环节。

(2)学生代表汇报方案,其他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共同完善方案。

4.思考与讨论:(1)学生思考登月活动的意义,如对人类了解宇宙、寻找资源的重要性。

(2)学生讨论我国在登月领域取得的成就,如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

5.总结与反思:(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登月之旅(18页PPT)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登月之旅(18页PPT)
才做第二个实验。保留第二个实验留下的环形山。 3、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用手电筒直射、斜射细沙上的石子坑, 观察石子坑影子的变化。看看从什么角度 看到的沙坑最明显。
检测题
当太阳光( 直)射陨石坑时,环形山的影子( 当太阳光( 斜)射陨石坑时,环形山的影子(
) 不清楚 )很。清楚
※ 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
将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 观察在沙盘上形成的坑的情况。
※ 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高度有关。
将大小相同的石子从不同的高度落下, 观察在沙盘中形成的坑的大小。
如果用同一个石子,取石子时一定要小心, 不要把形成的沙坑破坏了。
友情提醒:
1、不同的高度距离一定要明显,用力要均匀。 2、做完第一次实验后,一定要将沙盘中的坑弄平后
所以想要清楚地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应该把日子选在每月农历
的( 初七、)八或(
二十)二这、些二十时三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 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 子;农历初七、初八和二十二、 二十三左右,阳光斜射,在明暗 分界线处的环形山立体感强,所 以这些天效果好。
2007年 “嫦 娥 一 号”
2010年 “嫦 娥 二 号”
2013年 “嫦 娥 三号”
2014年 “嫦 娥 五 号” 飞行试验器
1.必然和偶然存在于经济发展、历史 事件和 文学之 中,且 必然和 偶然的 关系在 文学中 是辩证 统一。 2. 巴尔扎克提出的“机缘”的意思是 “偶然 碰巧” ,他的 话形象 地说明 了偶然 在小说 创作中 的意义 。 3.必然要通过偶然而起作用,也就是 说,在 必然与 偶然这 辩证统 一因素 之中, 偶然的 作用比 必然大 。 4.偶然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许多 文学作 品之所 以引人 入胜, 一个重 要因素 就是充 满了偶 然。 5.恩格斯认为,经济运动是各种因素 交互作 用的必 然结果 ,而经 济向前 发展的 必然性 要通过 无穷无 尽的偶 然事件 来实现 。 6. 普列汉诺夫认为如果埃及皇后克莉 奥佩屈 拉的鼻 子生得 低一点 ,世界 史就会 发生改 变,这 表明个 人能够 影响历 史的走 向。 7.偶然机缘对戏剧的创作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 义,古 今中外 的许多 优秀戏 剧都恰 到好处 地运用 了“偶 然”或 “机缘 ”的因 素。 8.中国古代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正 是因为 在故事 情节的 叙述中 有许多 偶然机 缘,这 些偶然 机缘能 够引起 读者的 惊奇感 。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登月之旅》苏教版(8)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登月之旅》苏教版(8)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4.1 登月之旅》苏教版(8)一. 教材分析《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模拟登月活动,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材以我国嫦娥一号登月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科学知识的学习,又有实践活动的设计,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太空、宇宙等话题充满好奇。

但学生对月球的认识相对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此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如月球的表面、月球的自转和公转等;学会使用模拟登月工具,如月球车、月球探测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登月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国家科技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模拟登月活动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月球知识,提高课堂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嫦娥一号登月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新课导入:介绍月球的基本特征,如月球的表面、月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3.模拟登月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登月活动,使用月球车、月球探测器等工具,探究月球的表面特征。

4.活动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模拟登月活动的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登月之旅》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技术,以及探索宇宙的梦想。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月球的面貌,以及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和工作。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和太空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新鲜的科技事物充满兴趣。

但是,他们对于复杂的科学原理和科技操作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面貌,知道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技术,掌握探索宇宙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宇宙的梦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面貌,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技术,探索宇宙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探索宇宙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月球的面貌,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2.新课导入:介绍人类登月的历史和科学技术,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宇宙的艰辛和伟大。

3.探究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探索宇宙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4.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探索宇宙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登月之旅教案

登月之旅教案

登月之旅教案登月之旅教案六年级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理解月球的根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究月球的历史和所获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开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开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软尺等。

学生:搜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3′〕 1、谈话:首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图片。

2、能说说你看完后的感受吗?〔指名学生交流〕 4、这么美的月亮上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兴旺,所以人们就只好创作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几句话〕〔二〕初识月球,理解环形山。

〔5′〕 1、讲的真好!我们遥望夜空,可以看见月亮是那么的皎洁、美丽。

而月球的外表是什么样的呢?如今让我们一起去近间隔一下观察月球的外表,请同学们仔细看这幅月面图,你们发现了什么?〔大大小小的坑〕 2、这大大小小的坑是什么呢?〔环形山〕你对环形山知道多少呢?〔指名说〕(课件出示环形山文字,分几名学生读内容。

)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球上面最显著的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环形山的中间是一个陷落的深坑。

环形山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小的环形山直径缺乏10公里,有的仅一个足球场大小;大的环形山直径超过100公里。

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295公里,比我国的.浙江省小一点,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

古代天文学家在给月球上的山起名字时,规定了月球上的山用地球上的山名,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与思想家的名字来命名。

【2019年整理】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2019年整理】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登月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关于月球的图片、录像和文字资料。

能对所提供的信总资源按要求进行筛选。

能够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

2、科学知识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知道环形山的形成。

了解宇航员是怎样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究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人类登月工程和探索火星工程的伟大。

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

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太阳落山后,月亮就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了。

“今月照古人”,从古时候起,美丽的月亮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人类的理想不能实现,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神话故事,你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好,那么现在我们一起踏上这神秘的登月之旅吧!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

2、播放一段月色溶溶的图片。

(二)初识月球,体会人类探索过程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1、自古以来人类对月球的遐想和探索。

2、伽利略观察月球(1)介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月球。

(2)简要介绍环形山、月海。

3、现代人类的登月工程。

(课件播放登月之旅视频)(三)模拟实验,交流发现。

1、同学们需要的材料,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请大家根据各组的假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提醒一下,刚才我们所讨论的注意点一定不能忘记哟,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

2、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3、交流:哪一小组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利用视频展示台上前根据实验记录表汇报)还有哪一组也想到前面来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登月之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等。

学生:收集有关月球及人类探月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首先老师想让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

2、播放一段月色溶溶的录像。

3、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指名学生交流)
4、这么美的月亮上有什么呢?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就想弄清楚,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只好编造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们能说出一两个来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二)初识月球,了解环形山。

1、仔细观察一下,从这幅月面图上,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

(大大小小的坑)
2、(出示环形山文字)描述得真详细,早在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时,就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坑、高地和平原,伽利略把这些坑叫做环形山。

3、知道什么是环形山了,有谁知道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
真不错,我们的同学都已经知道了。

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得出了新的结论(出示: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配合环形山图片)
(三)质疑探究,讨论实验。

1、看着这些环形山,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会产生很多问题,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怎样撞击?陨石为什么会撞击月球?撞击的陨石哪去了?为什么这些环形山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板书)
2、同学们探究的欲望真浓,这些问题,也是正是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今天我就着重来研究环形山为什么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这个问题,其他的同学们以后再研究好不好?
3、同学们,你认为环形山的大小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
(与陨石的大小有关、与陨石的下落的高度有关、与撞击的速度有关、与方向有关……)(板书)
4、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模拟一下陨石撞击月球表面的情景。

5、大家想一想,我们可用什么来模拟陨石?用什么来模拟月球的表面的土壤,也就是月壤?
你怎么会想到要用沙子的呢?(覆盖整个月球表面的月壤,由岩石碎屑、矿物颗粒、玻璃、陨石碎片、粘合集块岩等组成的松散堆积物。


6、好,现在模拟的材料我们都有了,如果我们假设这大小与陨石的大小有关,这个实验该如何来做?
预设:将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观察在沙盘上形成的坑的情况。

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一定要从同一高度丢下呢?怎么样才会使石子是在同一高度落下呢?
生:双手平举、用直尺来固定高度、两个人举到同一高度……
小结:我们要验证环形山的大小是否与陨石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必须要注意让大小不同的石子从同一高度落下。

(出示)
7、那如果我们的假设是环形山的大小是与陨石的高度有关,那这个实验又该怎么做呢?
预设:将大小相同的石子从不同的高度丢下,观察在沙盘中形成的坑的大小。

师(追问):石子为什么要大小相同?
生:因为我们要判断是否与高度有关,石子的大小必须是相同的,否则就无法判断。

师:这大小相同的石子我们应怎样来选择?如果用同一个石子,我们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取石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把形成的沙坑破坏了。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从不同高度丢下相同大小的石子。


8、同学们考虑得真细致,在实验时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
(丢石子时力度要均匀;重复做时,要把沙盘重新抹平;最后形成的沙坑要放在那儿,不要抹掉;实验时要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四)模拟实验,交流发现。

1、同学们需要的材料,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请大家根据各组的假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提醒一下,刚才我们所讨论的注意点一定不能忘记哟,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既快又好。

2、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3、交流:哪一小组先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
(利用视频展示台上前根据实验记录表汇报)
还有哪一组也想到前面来汇报?。

(请2-3组进行汇报,及时进行表扬评价。


(五)日照实验,了解观察时间。

过渡:同学们刚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了环形山的大小与陨石的大小和陨石下落的高度有关,还有些其他的因素,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研究。

现在我们来看看在沙盘中形成的这些沙坑,怎样才会看得更加清晰呢?
1、如果我们能借助一些东西的话,你认为可借助什么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这些石子坑?
2、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手电筒的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照一照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看看什么角度看到的沙坑最明显,记录员要及时将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交流实验现象
师:好,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各组的发现。

生:我们发现手电筒直射时沙坑和它周围的沙子都很亮,坑看上去不太明显,而斜射时,沙坑就会形成影子,明暗非常明显,沙坑也就看得很清楚。

4、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见到的明亮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到我们地球的。

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觉得什么时候观察月球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我们要选择好时机,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农历初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在明暗分界限处的环形山立体感强,所以这些天效果好)
(六)飞天登月,再识月球。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从古时候起,人们就一直渴望着了解月球,更多地认识月球,甚至幻想着能飞上月球。

人类的登月梦想实现了吗?
2、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来一次登月之旅吧!(板书课题:登月之旅)
(课件播放“阿波罗号”登月视频)
3、亲历了月球之旅,相信大家对月球又有了更多的了解,人们登上月球后还有哪些发现?见书P44页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是随着美国的“阿波罗号”登上了月球,我们有没有希望搭乘中国自己的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呢?
2、(有!)看来我们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充满了信心呀。

虽然美国早在1969年就实现了载人登月,但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课件播放“嫦娥一号升空视频)
2007年10月14日,〈〈嫦娥一号〉〉绕月工程担当四大任务,载着中国祖祖辈辈的登月希望,向月亮飞去。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了,这标志着我们中国人在不远的将来登上月球,也标志我国的航天领域迈入了世界航天的先进之列。

让我们重温一下那紧张,激动人心的一刻。

播放《嫦娥一号》登月实况。

3、今天,我们的“嫦娥一号”探月工程仅仅是我国探索月球的起点,到我们能真正登上月球,甚至建立月球基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学们,让我们为了早日实现登月的梦想,共同努力吧。

4、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二十年后,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终于可以乘自己的飞船进行月球旅行了,在出发前,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讨论交流。

(你的准备非常充分,相信你的月球之旅一定会很愉快。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