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件第一课 新闻两则

合集下载

课件6:第1课 新闻两则

课件6:第1课 新闻两则
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了老根 据地。 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 巩固了根据地。
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年多 来南线我军的战况?
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 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 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 么弃城南逃。
芜湖 wú 阻遏 è 宋希濂 lián
荻港 dí 阌乡 wén 杜聿明 yù 溃退 kuì 绥靖区 suíjìng 督战 dū 锐不可当 dāng
要塞 sài 鄂豫区 è yù
解词
锐不可当: 锋利无边,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
绥靖: 安抚、平定。
多音字

dāng 当权

dàng 当真
sài 塞外 sāi 瓶塞 sè 敷衍塞责
②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 溃守敌,冲破敌阵。
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 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 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 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 破了。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 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 六个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 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 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 经过和结果: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 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 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 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第1课 《新闻两则》

第1课 《新闻两则》

思考品味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明确: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
①导语 ,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 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②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 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③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 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 ④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 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⑤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 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 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 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 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 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 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 高认识水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注音:
鄂 ( è )豫( yù)绥靖( suí ) 阻遏( zǔ)( è )泄气( xiè ) 溃退( kuì)歼灭(jiān)管辖( xiá) 锐不可当( dāng)上当( dàng ) 要塞( sài)瓶塞( sāi ) 阻塞( sè )堵塞( sāi )
新闻知识你知道多少?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
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3、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 以说明。 ⑴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 准确反映事实。) ⑵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课堂练习:课文阅读分析题
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一)相同点 ①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 知识)。 ②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③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新闻两则》精品七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新闻两则》精品七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培养阅读新闻
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 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注音: 鄂 è( è )豫( yù)绥靖(suí) 阻遏( zǔ)( è)泄气( xiè )
溃退(kuì)歼灭(jiān)管辖( xiá) 锐不可当( dāng)上当( dàng) 要塞( sài )瓶塞( sāi ) 阻塞( sè )堵塞( sāi)
归纳总结:
新闻概念: 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 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
新闻特点: 观点鲜明、内容真实、 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
新闻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 景 新闻“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 件的
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写法: 以记叙为主, 兼有描写、
泰坦尼克号遇难 [合众国际社伦敦1912年4月20日电]北大西洋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 事件: “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船身破了一道大裂口后载着一 千多人沉入大海。 午夜时分, 该船与一座冰山正面相撞, 享有盛誉的防水船却无 济于事。 事故发生时, 泰坦尼克号正在以21海里的时速在有冰 海域快速前进——有人也许会说是在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前进着。 数小时后, 这艘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客船在乐队若无其事的伴奏 声中从海面上消失了。 五天前, 当这艘船驶离英格兰的南安普敦开始它开往纽约的处女 航时, 船上大约有2340名乘客和船员。 在事故中大约有1595人 遇难。 只有745人得救, 其中很多是妇女和儿童。 如果船上 的救生船不是只够一半的人使用的话, 得救的人会更多。 有两 只满载从泰坦尼克号逃下来的人的救生船被泰坦尼克号下沉时形成 的漩涡卷进海底。 显然, 大多数乘客没有意识到出事。 船与冰山相撞时, 轮船 只是稍稍颤动了一下, 没有激烈的颠簸。 一开始, 乘客们对 此并没在意, 他们仍在舱内穿衣服, 准备去吃饭。

第课《新闻两则》

第课《新闻两则》

第课《新闻两则》————————————————————————————————作者:————————————————————————————————日期:ﻩ第1课、《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新闻两则》PPT课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新闻两则》PPT课件
• 背景、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 请你先指出这篇新闻的导语,然后再把主
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
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20日夜起……我军前锋,业已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 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 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
新闻的特征:
1.内容真实,观点鲜明。(真实) 2.报道迅速及时。(及时) 3.语言简明准确。 (准确)
新闻写法:
主要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四、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五、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 境和自然环境。
打破垄断经营 遏制发行暴利
教材出版发行将全国统一招标
试点结果显示:学生教材费用有所下降
引标题: 引出主标题。 主标题: 最简明地概括新闻内容。 副标题: 对主标题进行补充。
本报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苏敏) 新 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今天在“2004北 京稿国子际来出源版论坛”发时上稿间披地露点,、国发家稿发记改者委已呈 报国务院,明年的教材出版发行将打破地域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 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 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 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 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 闻稿。
“主体”的层次:
1.20日夜起……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中路)

《新闻两则》课件

《新闻两则》课件

请理清新闻的结构: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背景资料: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 地位 主体: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到放弃南阳 的变化
回顾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内容探究:
1、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 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业绩?
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 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 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 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敌 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白崇禧,[1](1893-1966年),字健生, 广西临桂县人,回族,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 一级上将,军事家,有「小诸葛」之称。属 国民党「桂系」,地位仅次于李宗仁。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二人是 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 心,多年来一直合作无间。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 命阵营,又联合一起驱赶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时,率广西军队攻 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他地方势力多次开战;八 年抗战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 战,并屡有胜果。 战后白崇禧担任国防部长,李宗仁获选中华民国副总统,桂 系的实力得到局部肯定。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后, 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继任代总统。然而国共和谈失败,桂系 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壁江山,本身势力亦无法维持。李宗仁先 赴美国治病,1960年代回到中国大陆。白崇禧则前往台湾,却未 能担任要职,抑郁而终。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白崇禧任国军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 成为蒋介石的谋士之一。白崇禧提出了「游击战与正规战相配合, 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八年抗战期间,白崇禧
*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 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 时间

2017第一课新闻两则PPT

2017第一课新闻两则PPT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表达效果?幻灯片 22
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 心。
议论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 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九寨沟县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 15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8月27日08时58分 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 103.74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 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 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江区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全部渡过 渡过2/3 中路军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 21日夜 西路军 九江(不含) 21日17时- 35万 -22日22时 -安庆
东路军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 -22日22时
大部分 已渡过
思 考 题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 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 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作战兵力
课 文 结 构
渡江概况 导语: (第1、2两句)
战线(渡江区域) 战况:冲破敌 阵,横渡长江
(从三个方
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主体: (剩余部分) 西路军: 东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1 鲁教版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1 鲁教版PPT课件

• 鄂豫区è yù 宋希濂lián
• 杜聿明yù
锐不可当dāng
• ⑵解词 •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 业已:已经。 • 绥靖:安抚、平定。
• ⑶多音字 • 当(dāng\dàng)
• 塞(sài\sāi\sè)
整体感知课文
• 文章中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 内容,是从哪方面概括的?
课堂小结
• ⑴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 ⑵电头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导语的作用、 主体的作用
• ⑶消息的六要素:时间、人物、地点、事 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 1、这篇新闻的标题、电头、导语各是什么, 请朗读出来。
• 2、本篇新闻中第二、三句介绍的三国、后 汉的历史事件时否与本篇新闻无关?若不 是说明理由,它介绍了什么内容,属于新 闻结构的哪一部分?
• 3、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可本则新闻还 详细写了过去一年中发生的事,这是不是 违背了新闻的要求,为什么
文章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说了 什么?
大家小讨与练习三-3
课后作业
• 分析《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六要素,在 书上圈出来
• 自己写一则小新闻,要求:有标题、导语、 主体。
• 生字、词(每个生字组词写三遍,解词每 个两便,多音字注音组词)
• 预习下一课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0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 新闻中导语一般处在新闻的开头(“电头” 之后),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 者一目了然;那么下面同学们一起思考, 本篇新闻的导语是哪一部分,概括了哪几 方面?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1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1

lián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概况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主体
中路军首战告捷 (略) 西路军所向无敌 (详) 东路军战绩辉煌 (较详)
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
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
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第一篇新闻对东路军渡江情况的介绍用了哪种 表达方式?用了哪些动词?作用?
记叙 动词: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切断
作用:雄健有力,突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
课文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 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 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 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 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 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作业; 2.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 本上。
退出
什么是新闻?
新闻: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
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性:简明扼要。
鄂( è )
豫( yù )
阻遏( zǔ ) 泄气( xiè )
歼灭( jiān ) 管辖( xiá )

2017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共39张PPT)

2017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1课《新闻两则》(共39张PPT)

时代背景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 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 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 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 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 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 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 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 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

走近作者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
革命家、军事家。
时代背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
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 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 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 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 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 江》。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
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 南岸阵地。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 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 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 无锡段铁路。
问 题 讨 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 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 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 呢?
毛泽东
毛泽东。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 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主要 内容。 2、品读文中生动、准确、精辟的语 言。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 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1

语文:第1课《新闻两则》课件1
b、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 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 群众衷心的拥护。
a句表达效果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 法,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 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课后练习三
第 “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一 “突破” 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
• 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 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 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 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 新闻的关键所在;
•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 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 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 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 “导语”或“结语”之中。
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1.准确
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 止”“余部”等。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 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 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 的豪情。
课堂练习
对议论性语句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另一方面,
对本文主体先军中路军的原因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发起进攻时间最早。 B、首先突破敌军防线。 C、24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D、所遇之敌抵抗较为顽强。
D
战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来自2.指出各路军渡江人数、时间、进展,了解 整篇新闻的具体内容。

课件1:第1课 新闻两则

课件1:第1课 新闻两则

整体感知: 阅读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报道了什么内容? 2、阅读“研讨与练习一”,找出本文的“六要素”。 3、阅读“研讨与练习二”,划分本文的结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 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 战役
内容探究: 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结合词句举例说明) 2、主体内容可分几个部分?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 词句表示连贯、过渡? 3、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全文内容?
主体又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
重点品读: 找出本文议论句,思考讨论: 1、议论句写了什么内容? 2、议论句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 3、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官兵区分开? 4、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蒋介石政府拒绝 和平”?
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 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 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 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 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 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 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 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04)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1)《新闻两则》第一课时优秀课件

1(1)《新闻两则》第一课时优秀课件

新闻的结构
新 闻 的 结 构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 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 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 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 也叫主标),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 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 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 多行标题。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 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 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电头”
问 题 讨 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 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 表达效果。
本文导语(重要)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 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 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 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 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 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 人之一。
要塞(sà i) 阻塞(sè ) 瓶塞(sāī)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901091108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新闻两则课件新版新人教版201901091108

第一单元1 新闻两则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4.解词语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

绥靖:安抚,平定。

阻遏:阻止。

溃退:(军队)因被打垮而后退。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泄气:泄劲。

督战:监督作战。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歼灭:消灭(敌人)。

击溃:打垮;打散。

封锁:(采取军事措施)使不能通行。

管辖:管理;统辖(人员、事务、区域、案件等)。

逃窜:逃跑流窜。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和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

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字词盘点作家作品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课文结构《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聩(振聋发聩) 歇(歇息) 歼(歼灭) 阡(阡陌)
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锐不可当)
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高屋建瓴)
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荡气回肠)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排山倒海)
以安抚的手段使局势安定。(绥靖)
管理、统辖(人员、事务、区域案件等)。(管辖)
自主预习
• 生平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 韶山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毛泽东思 想的主要创立者。 • 代表作品 《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 ·雪》 《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合作探究
4.课文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 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交流点拨】一方面,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 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
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
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
也可以说明蒋军弃城南逃的原因。
反馈训练
尝试完成作业。
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一课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了解解放战争的概况。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 1.掌握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激情导入
• 电视,以及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
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 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 学习两篇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合作探究
• (2)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方面的议论? 详略是怎样安排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 【交流点拨】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指出一 方面是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 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对我军善战略 议,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因为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 官兵相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 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 役的直接原因;不能颠倒。因为对于胜利的取得, 我军英勇善战是必须给予充分肯定,而且从行文气 势和语言衔接看也是最佳写法。
合作探究
• 三、合作探究 • 朗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思考: • 1.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 【交流点拨】交代了通讯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 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 •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 【交流点拨】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和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 【课题解析】 • “百万大军”“横渡”两个词语展示了渡江战役 的磅礴气势 , 可以推知战斗场面的壮阔 , 可以想象 , 千里江面上 , 万船齐发 , 冒着炮火 , 奋勇前进 , 直 取对岸的景象。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 题目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指明了我军取得胜 利的地点 , 南阳 , 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 , 我军解 放南阳 , 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 , 标志着蒋军开始节 节败退,我军则节节胜利。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对新闻的有关知识有了大致的
了解,明确阅读新闻的“三五六”(即三个特 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
板书设计
三个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五个部分 六个要素
第 2 课 时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从整体上
了解了课文内容,并处理了字词,这节
课我们共同继续分析课文。
• 3.主体部分分几层?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 【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 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开头说明 时间 (20 日下午五时 ) 与第一层开头 (20 日夜 ) 相并列。 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三层开头的议论说到战犯汤 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 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第 二、三层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合作探究
1.文本探究 (1)请写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中时间、地点、原因 、经过和结果。 【交流点拨】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 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 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 ,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 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 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军解放。
• 名言佳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自主预习
• 【字词梳理】
• 1.给下列带线的字注音。
• 溃退( kuì ) • 歼灭( 阻遏( è ) 锐不可当(dāng )
jiān) 绥靖( suí ) 英勇善战( shàn)
• 逃窜( cuàn) 督战( dū ) 排山倒海( dǎo )
自主预习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 溃(溃败) 遏(阻遏)
合作探究
2.品味语言
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讲话”,这就要
求语言准确,课文哪些句子或哪些词语你认
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体会语
言的准确性。
方式:提问,由学生来寻找,来讨论。 (1)“百万大军”的数字准确吗? (2)“不含”一词的用法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
• 【交流点拨】(1)“ 百万大军 ” 是一个约数 , 体现我 军气势之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 (2)“ 不含 ” 是不包括的意思 , 不包括九江 , 也体现 语言的准确性。 • (3) 我军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 占领扬中、镇江、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 并控制江阴要塞 , 封锁长江。 (句中带点词有什么作用?) • 【交流点拨】 带点的动词铿锵有力 , 表现了我军英 勇善战,锐不可挡,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势。
自主预习
•本文初读,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新闻的结构。

自主预习
• 【交流点拨】
•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 江。
• 主体: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大军渡江的进展。
• 背景: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 结尾:在主体之中。 • 用同样的方法说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和结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