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第四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最主要的环节在生产过程,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因此企业要非常重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本节介绍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生产现场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生产现场质量,是指生产现场在加强工艺管理,搞好技术检验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产品设计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就是现场的制造质量。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是对制造质量的管理。

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需要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努力。

1.操作人员的因素生产过程需要人去操作,由于操作误差影响制造质量的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悉;不遵守操作规程等。

为了保证现场制造质量,操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技术熟练程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2.机器设备的因素机器设备是保证制造质量符合技术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人员、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恒定的条件下,机器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以机器能力来考核的。

机器能力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实际加工能力。

现场对机器设备因素的控制,主要是预防出现异常因素,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的可靠。

3.原材料的因素原材料的规格、型号、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对产品制造质量起着主导作用。

原材料质量如达不到设计标准的要求,就会产生质量波动。

控制原材料因素,应加强原材料及外协件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同时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及外协件的供应厂家。

4.工艺方法的因素工艺方法对制造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加工方法、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2)现场是否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已制定的工艺方法;(3)计量器具本身的精度和能否正确使用,也对制造质量有重要影响。

为此,应严肃工艺纪律,监督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掌握定位装置的安装与调试,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工装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做好周期检定工作。

过程、成品和出厂质量检验管理方案

过程、成品和出厂质量检验管理方案

过程、成品和出厂质量检验管理方案温州市九特阀门有限公司产品制程质量控制方案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要加强和完善制程的质量控制,加强质量监管力度。

使处于生产线的不同阶段半成品都符合工艺标准和技术要求,防止不合格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稳定产品质量。

现制定以下一、目的明确制程检验作业程序,对产品进行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二、范围适用于生产线各加工工序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的过程三、相关部门职责1品管部负责产品制程中首检、巡回检验以及完工检验及参与不良品的审核与执行和质量记录保存。

2生产部及各生产车间。

①生产部各级管理人员应随时检查、稽核生产作业的质量状况,对异常及时进行排除或协助相关部排除。

②负责制程点检验区域的生产秩序,以及不良品的改善与纠正措施的执行。

③维护、保养设备与工装,确保其正常运作。

3.技术门①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的控制、工艺技术更改的控制及参与不良品的审核。

②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文件,完善图纸管理制度。

③不定期对作业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④协同质检部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4.采购部①保证供方交货准时性,提高采购产品合格率。

②配合质量管理部进行各类采购产品的质量监督、质量改进及改进结果的验收,以及质量索赔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③合格供应商协作配套能力调查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四、工作程序1制程自主检验制程中每一位操作者均应对所生产的制品实施自主检查,遇质量异常时应即予挑出,如系重大或特殊异常应立即报告质检人员和车间主任,共同分析原因及处理对策。

车间主任或主管均有督促所属员工实施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抽验所属员工各制程质量,一旦发现有不良或质量异常时应立即处理外,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质量水准,降低异常重复发生。

2首件检验操作者要严格按《首件检验制度》执行,对所生产的首件零件实施自主检查,认为符合要求后,送检验员检验。

这对于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线切割等设备靠编程和刀具来保证加工质量的,以及冲床等靠模具保证质量的批量产品,尤为重要。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4篇)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4篇)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一、总则1.1 目的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生产效率提高,特制定本制度及考核办法。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包括各个部门的生产过程控制。

二、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2.1 生产过程控制目标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生产效率,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2.2 生产过程控制原则(1)全面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标准要求。

(2)持续改进:不断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质量和效率。

(3)常规检查: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数据分析:对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和问题,以指导改进措施。

2.3 生产过程控制责任(1)生产部门负责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2)质量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生产过程控制工作。

2.4 生产过程控制措施(1)技术标准:制定明确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2)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人员培训: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4)质量检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三、生产过程控制管理考核办法3.1 考核内容(1)生产效率:根据产量和生产周期进行考核,要求达到预定目标。

(2)产品质量:对产品进行质量抽检,要求达到合格率要求。

(3)工艺改进: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考核。

3.2 考核指标(1)生产效率考核指标:以产量和生产周期为主要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2)产品质量考核指标:以合格率为主要指标,也可考虑其他质量指标。

(3)工艺改进考核指标:以改进效果和成果为主要指标。

3.3 考核方法(1)生产效率考核:根据实际产出和生产周期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差距和原因。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1.目的完善生产过程管理,使生产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通过考核,改进工作质量,提高产品质量保证的综合能力,确保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

2.范围适用于对生产车间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考核。

3.职责3.1质量负责人为生产过程质量考核组长,负责组织生产过程质量的考核和评价。

3.2各部门主管为考核小组成员,负责生产过程质量的具体考核和评价。

4.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和考核要求4.1 人员卫生考核1)检查岗位操作人员着装是否干净整洁,是否按要求穿戴工作衣、工作帽;2)检查岗位人员的个人卫生,是否留长指甲、穿拖鞋、带首饰,是否保持个人清洁,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

3)检查岗位人员的洗手消毒和工作中的动作行为,进出车间时,是否按要求更-衣、洗手消毒,是否有在车间内吸烟、吃零食、吐痰等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

4.2环境卫生考核1)检查工作场所的环境状况,是否有与工作无关的杂物、蜘蛛网、苍蝇蚊子蟑螂等昆虫;材料及产品摆放是否有序;2)检查工作场所的清洁消毒情况,是否按照规定的消毒方法和频次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是否按时开启紫外线杀菌;4.3生产设备运行状况的考核1)考核设备操作员是否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正确使用。

是否按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消除异常。

2)考核设备的清洁消毒情况,检查是否按照卫生操作规范的要求,对所负责的生产设备周期性地进行清洁消毒;3)考核员工是否对关键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按规定的要求对工艺参数进行检查,确保工艺参数符合生产要求。

出现工艺参数偏差是否立即向主管人员反映。

4.4生产操作的考核1)考核操作员是否严格按照操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2)检查操作员的自检意识,询问是否熟知本岗位的产品验收标准,对生产的产品是否能主动进行自检,以检出不良品,当质量异常时是否及时向主管人员汇报。

3)检查直接与产品接触的包装物的杀菌情况,考核员工是否能按规定的杀菌程序进行操作,有否减少工序或减少杀菌的时间。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范本(3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范本(3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范本第一条目的确保生产过程质量稳定,改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第二条范围原料投入生产经加工至成品第三条实施单位质检部人员及有关单位第四条实施要点1.操作人员应确实依照生产工艺进行操作,在每一批第一袋加工完成后,必须经有关人员实施首件检查,等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生产,各班长还应实施随机检查。

2.质检人员应确实依据检查标准检查,不合格品严禁进入下道工序。

3.质检科人员应巡回抽验,并做好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与分析,以及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

4.发现质量异常应立即处理,追查原因,并矫正及作记录防止再发生。

第五条考核办法1.质检科派人巡回抽检,根据检验结果,对各工序给予评价并考核,明确落实责任班组或责任人。

评价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

按工艺生产要求进行操作,产品质量稳定。

乙级。

基本按工艺生产要求进行操作,产品质量较为稳定。

丙级。

没有按工艺生产要求进行操作,产品质量不稳定。

2.根据评价结果,对严格按生产工艺规程操作规程,产品质量稳定,给予表彰、奖励。

对没有按生产工艺规程操作,产品质量不稳定,要追究其责任,分析原因,给予通报批评和经济惩罚。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生产车间质量工作考核办法一、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____分)检查是否按时、按质、按量的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一项不合格扣____分。

二、生产工艺的执行情况(____分)是否执行本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如不合格本项不得分。

三、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____分)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有无违反操作规程现象,如有一项不合格扣____分。

四、管理制度与标准的执行情况(____分)各项管理制度和执行标准是否落实,有无违犯现象,发现一处不合格扣____分。

五、设备管理执行情况(____分)是否按计划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检查设备运行记录,如一项不合格扣____分。

六、卫生管理执行情况(____分)车间设备、环境、生产达标及个人卫生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有关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卫生常识教育,是否及时落实,发现一处不合格扣____分。

XX公司生产过程管理规程

XX公司生产过程管理规程

XX公司生产过程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生产过程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XX公司的所有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产品检验等环节。

第三条生产过程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以客户满意度和产品质量为核心,实行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

第二章生产过程管理责任第四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对生产过程管理负主体责任,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运行。

第五条部门经理应负责本部门生产过程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计划。

第六条部门员工应按照规程和计划要求,认真执行工作,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可控。

第七条各级主管人员应定期组织生产过程管理评审,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第三章生产过程控制第八条原材料采购过程应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选择合格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合格供货协议。

第九条生产工艺应按照工艺流程图进行控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每个生产环节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第十条设备运行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并记录设备运行情况。

第十一条产品检验过程应建立完善的检验标准和方法,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生产过程数据应进行记录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为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第四章生产过程改进第十三条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并制定改进计划,推动生产过程不断优化。

第十四条员工应定期参加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为生产过程改进提供支持。

第十五条部门间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推动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第五章生产过程纠正措施第十六条如果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或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扩大。

第十七条确定问题根本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进行有效的整改和验证,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生产过程管理规程应定期评审更新,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并遵守规程。

生产质量控制规程

生产质量控制规程

生产质量控制规程1. 引言生产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档旨在明确生产质量控制的原则、流程和相关责任,以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2. 质量控制原则在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持续改进:通过持续监测和评估流程,不断改进生产质量控制的效率和有效性。

•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员工参与:培养和激发员工参与质量控制的积极性,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和缺陷报告。

•数据驱动:基于数据和事实做出决策,确保质量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持续培训:为参与质量控制的员工提供充分的培训和知识更新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3. 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控制流程的各个环节如下:3.1 产品规划在生产质量控制开始之前,需要首先明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产品规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定义产品的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制定产品的工艺路线和生产流程。

•确定产品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3.2 原材料采购在原材料采购阶段,需要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产品规划的要求。

具体流程如下:1.确定原材料的种类、规格和质量要求。

2.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3.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来料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产品规划的要求。

3.3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包括以下控制措施:1.设立生产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明确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要求。

2.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和控制,如设备状态、温度、湿度等。

3.设置在线检验和抽样检验的环节,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检测。

4.根据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和反馈,及时调整生产参数和工艺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4 产品检验与测试产品检验与测试是对成品进行最终质量确认的环节。

具体流程如下:1.根据产品规划中定义的检验方法和标准,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和测试。

2.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记录,并进行原因分析。

3.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管理规程

1.目的:通过建立本规程,使质量监督检查的范围、内容及过程制
度化、规范化。

2.范围:适用于车间的生产质量监督检查。

3.责任:质量员严格执行本规程。

4.规程:
4.1.质量员必须对车间各工序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
a.对产品中间体进行检验;
b.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c.对生产各岗位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卫生进行不定期随时
检查;
d.对换品种时的清洁、清场工作进行检查。

4.2.检查的时间由质量监督员根据检查项目具体要求和近期各生产
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确定,每班至少抽查两次。

4.3.质量监督员在检查时应填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记录》,对检查的结果及采取的措施均应记录在案。

1
4.4.质量监督员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当场处理,对当场处理不了的问题及存在的质量隐患应及时通知车间主任处理或向主管领导汇报。

5.主要质量控制点一览表
表1:甘草酸单铵盐
2。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SGQGSP001)【目的】本制度规定了食品添加剂氮气生产过程的程序要求,保证生产秩序良好,符合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等内容。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氮气产品的生产管理。

【职责】质量监督负责本制度的起草,生产负责人负责审核,食品安全负责人批准。

相关部门及人员配合本制度的执行。

【内容】1生产前准备由生产技术人员印制空白批生产记录,下发给作业区,每批产品的生产只能发放一份空白记录的复制件。

2开工前检查2.1生产现场清场合格。

2.2设备完好,状态标识标明“热备”。

2.3计量器具完好,性能与称量要求相符,有在有效期内的“检定合格证”。

2.4现场操作环境及压差符合要求。

3生产过程3.1生产作业区应悬挂的设备状态牌,标明“运行”。

3.2生产过程中各设备、各种物料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识,防止混淆、差错。

3.3生产现场、设备设施清洁。

3.4生产过程中各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的各项要求,不得随意变更。

3.5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规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操作,及时记录,记录填写应严格执行《记录管理制度》。

3.6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出现任何偏离工艺规程或操作规程的偏差。

一旦出现偏差,应立即报告制氮负责人处理。

3.7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污染、混淆,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差错。

4生产结束4.1 各工序操作结束后,对生产现场、设施进行清场、清洁。

4.2 批生产记录完成后由班组长交生产技术,进行审核。

4.3 将所有成品放入液氮储槽,待检验合格。

5 生产过程中要真实、详细、准确、及时地做好记录,生产技术要及时将检查结果填入本批记录内。

6 每批生产结束后,生产技术对批生产记录审核后交质量监督,并由质量监督进行最终审核。

药品生产全过程质量保证管理规程

药品生产全过程质量保证管理规程

药品生产全过程质量保证管理规程(文件编号:09SM01001 版本:5)目录质量否决管理规程 (2)取样管理规程 (3)物料审核放行管理规程 (4)成品审核放行管理规程 (5)产品质量档案管理规程 (7)质量分析制度管理规程 (9)质量事故管理规程 (11)物料供应商管理规程 (13)工艺用水监控管理规程 (17)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规程 (21)生产、包装过程监控管理规程 (24)卫生监控管理规程 (26)库房监控管理规程 (29)物料监控管理规程 (30)产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管理规程 (31)产品质量投诉处理管理规程 (33)质量否决管理规程1.目的:为了加强药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杜绝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从供应商确认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

3.责任:质量管理部人员4.内容:4.1质量管理部在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在供应—仓储—生产—质量—销售各环节行使质量否决权。

4.2质量否决权包含4.2.1会同有关部门对要紧物料、设备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估,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供应商行使质量否决权。

4.2.2对原辅料、包材、中间产品与成品进行检验与监控,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物料行使质量否决权。

不合格的原辅料、包材不能投入生产;不合格的中间产品不能转序;不合格的成品不能出厂。

4.2.3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卫生与人员卫生及工艺操作进行监控。

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卫生,环境卫生及工艺操作行使质量否决权。

4.2.4对仓库的储存条件及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不符合要求的可行使质量否决权。

4.2.5药品放行前对批记录及整个生产过程的批生产记录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行使质量否决权。

4.2.6对药品重大质量事故有向药品监督部门报告的权利。

4.2.7对不符合GMP的生产与质量要求的行为有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权利。

4.3 质量否决程序4.3.1质量管理部在各环节如发现有质量问题,应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下达不准生产,不准流转,不准放行,不准出厂等指令。

药品生产全过程质量保证管理规程

药品生产全过程质量保证管理规程

质量保证管理规程(文件编号:09SM01001 版本:5)目录质量否决管理规程2取样管理规程3物料审核放行管理规程4成品审核放行管理规程5产品质量档案管理规程7质量分析制度管理规程9质量事故管理规程11物料供应商管理规程13工艺用水监控管理规程17洁净区环境监控管理规程21生产、包装过程监控管理规程24卫生监控管理规程26库房监控管理规程29物料监控管理规程30产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管理规程31产品质量投诉处理管理规程33质量否决管理规程1.目的:为了加强药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杜绝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从供应商确认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

3.责任:质量管理部人员4.内容:4.1质量管理部在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在供应—仓储—生产—质量—销售各环节行使质量否决权。

4.2质量否决权包括4.2.1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物料、设备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估,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供应商行使质量否决权。

4.2.2对原辅料、包材、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检验和监控,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物料行使质量否决权。

不合格的原辅料、包材不能投入生产;不合格的中间产品不能转序;不合格的成品不能出厂。

4.2.3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卫生和人员卫生及工艺操作进行监控。

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卫生,环境卫生及工艺操作行使质量否决权。

4.2.4对仓库的储存条件及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不符合要求的可行使质量否决权。

4.2.5药品放行前对批记录及整个生产过程的批生产记录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行使质量否决权。

4.2.6对药品重大质量事故有向药品监督部门报告的权利。

4.2.7对不符合GMP的生产和质量要求的行为有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权利。

4.3 质量否决程序4.3.1质量管理部在各环节如发现有质量问题,应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在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下达不准生产,不准流转,不准放行,不准出厂等指令。

4.3.2发现药品售出后有重大质量问题,质量管理部门应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并通知销售部门尽快收回不合格产品。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范文(3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范文(3篇)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了确保公司的产品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规范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三、主要内容及要求3.1 产品设计阶段(1)制定详细的产品设计规范,明确产品性能指标和技术要求。

(2)严格按照产品设计规范进行产品设计,确保设计符合客户需求,并能满足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3)建立产品设计审核制度,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设计变更控制,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影响评估。

3.2 供应链管理(1)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确保供应商的质量能力和信誉度。

(2)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和供应的及时性。

(3)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入库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产品要求。

(4)建立不合格原材料处理制度,对不合格原材料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追溯。

3.3 生产过程控制(1)建立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可控性。

(2)严格执行生产过程记录,保留相关记录以便追溯。

(3)建立过程异常管理制度,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防止不良品发生。

(4)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4 产品检验与测试(1)建立完善的检验与测试方案,包括检验和测试的方法、设备及标准规范。

(2)严格按照检验和测试方案进行产品的检验与测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建立不良品的处理和追溯制度,对不良品进行分类处理和记录。

3.5 不合格品处理(1)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处理。

(2)对不合格品进行溯源调查,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对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估,确保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建立不合格品的统计分析制度,从根本上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3.6 售后服务(1)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制度,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和咨询。

(2)对客户的投诉进行分类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程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程

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 的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特点
• 质量第一、预防为主。 • 企业内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 执行强制性的质量标准 • 实行规范化的生产 • 外部推动、监督和检查相结合机制
药品的检验的不可靠性
实例: • 试验目的:不合格的可能性(%) • 试验批量:60000支无菌注射剂 • 试验方法:USP无菌测试方法
——必须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式样、文字相一致。
• 保管和领用
——由专人保管、领用。 1)专柜、专库存放,凭指令发放,按所需领取。 2)计数发放,领用人要核对、签名,使用前后核对数量。 3)标签发放、使用、销毁应有记录。
天士力滴丸包装流水线

• 文件 ——指一切涉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书面标准
保养和验证。
维修—红字 完好—绿字 运行—绿字 封存—红字
物料
• 原材料 • 辅料 • 中间体 • 半成品 • 成品 • 包装材料
物料管理
• 预防污染、混淆和差错。 • 确保储存条件,保证产品质量。 • 防止不合格物料投入使用或成品出厂。 • 控制物料及成品的可追溯性、数量、状态、效期。
购进 • 药品生产所用物料应从符合规定的单位购进。 • 按规定办理入库。
静态
动态
≥0.5μm ≥5.0μm(2) ≥0.5μm
≥5.0μm
3520
20
3520
20
3520
29
352000
2900
物料领用和发放 • 依据生产、包装指令领取。 • 发放领用复核,防止差错。 • 及时登记卡、账,要可追溯。 • 物料拆零环境与生产环境相适应,防止污染。 • 先进先出,近期先出。
质量检验 • 产成品出厂必须按标准检验合格。 • 不合格不得出厂。 • 问题产品必须召回。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范本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范本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范本标题: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范本引言概述:在现代创造业中,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制定一套科学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范本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范本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质量目标的设定1.1 确定产品质量标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需求,制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1.2 制定生产过程质量指标:根据产品质量标准,确定生产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指标,如原材料的检验合格率、生产设备的稳定性等。

1.3 设定质量目标: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过程质量指标,设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包括产品合格率、不良品率等。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工具2.1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根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的具体步骤和控制点。

2.2 使用质量控制工具:应用统计方法和质量管理工具,如流程图、散点图、直方图等,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2.3 建立质量控制档案:建立质量控制档案,记录关键环节的质量数据和控制措施,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过程,方便日后的追溯和分析。

三、质量控制的过程管理3.1 生产过程的监控与调整: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2 培训与培养员工: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控制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参预到质量控制过程中。

3.3 持续改进与创新:根据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和反馈,进行持续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四、质量控制的监督与评估4.1 内部审核与评估: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效果,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4.2 外部认证与监督:申请并通过相关的质量认证,接受外部的监督和评估,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4.3 持续改进与反馈:根据内部和外部的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和反馈,不断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

生产车间生产过程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生产过程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生产过程管理制度•相关推荐生产车间生产过程管理制度(通用1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

想学习拟定制度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产车间生产过程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产车间生产过程管理制度篇1第一条生产纪律1、遵守企业考勤制度。

2、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产品配方生产,勤俭节约,杜绝浪费。

3、爱惜生产设备、原材料和各种包装材料,严禁损坏。

4、服从生产主管的安排,及时作业,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

5、衣着清洁整齐,按照要求穿制服上班。

6、严禁私自外出,有事必须向生产主管请假。

7、保持车间环境卫生,不准在车间乱扔杂物,禁止随地吐痰,每次生产任务完成后要将地面清扫干净。

8、当产品出现不良时应立即停工并上报,查找原因后方可继续生产。

第二条操作规程1、正确使用生产设备,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非相关人员严禁乱动生产设备。

2、生产过程中的药品要按使用说明正确操作使用,注意防火、防爆、防毒。

3、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生产,严禁因抢时间而影响产品质量。

第三条产品质量1、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保证产品质量。

2、严把原材料进库关,高品质原料出高品质产品。

3、禁止使用替代原料,严格按配方配料,配好料,配足料。

3、注意生产过程中的细小环节,要求包装密封良好,码垛整齐美观。

5、检查产品的标签、名称、生产日期、做到万无一失。

6、装车前需最后检查、核对(产品名称,数量、包装情况),做到单货相符。

7、文明装车,堆码合理。

第四条安全生产1、生产过程中注意防火、防爆、防毒。

2、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操作,防止出现伤亡。

3、预混料生产时必须戴好防毒口罩、手套,防止腐蚀。

4、注意搬运机械的操作,防止压伤、撞伤。

5、正确使用带电设备及电气开关,防止遭受电击。

6、易燃、易爆物品应单独堆放,并树立醒目标志。

7、原材料、包装物、零小的设备应布局合理,堆放整齐,第五条设备管理与维修1、大宗设备应有专人负责。

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管理规程一、目的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制定本管理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规程适用于所有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

三、责任与义务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计划,并保证其有效执行。

-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数据收集,并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2.质量部门-负责协助生产部门制定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计划,并进行监督和指导。

-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负责制定并提供必要的质量监控工具和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相关人员-遵守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规定和要求,积极参与质量监控活动。

-及时上报生产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并配合质量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提出改进建议,并参与改进活动。

四、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计划1.在制定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产品的关键质量指标;-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客户的特殊要求。

2.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监控点的选择和布置;-监控频次和方法;-监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监控结果的处理与反馈;-异常情况的处理和跟踪。

五、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方法与工具1.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统计抽样、过程控制图、六西格玛等。

2.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工具包括测量仪器、软件系统和现场检查等。

3.相关人员应受到相应的培训,熟悉和掌握常用的质量监控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六、数据分析与处理1.监控数据的收集应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分析应包括对监控结果的统计和趋势分析,以及与目标值和标准的比较。

3.对于超出标准的监控结果,应进行原因调查,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七、质量问题处理与改进1.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2.对于重大质量问题,应成立专门的质量改进小组进行分析和改进。

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及制度范文(三篇)

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及制度范文(三篇)

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及制度范文第一部分:生产管理流程1. 计划阶段- 建立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预测,制定月度、周度和日度的生产计划。

- 评估生产能力:对现有生产设备、人力资源和原材料进行评估,确定生产能力。

- 制定生产排程: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排程,确定每个工序的生产时间和数量。

2. 采购阶段- 原材料采购: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排程,进行原材料的采购,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 供应商评估:对供应商进行评估,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合同或协议。

3. 生产阶段- 生产准备:安排生产人员、调试设备、备齐工装和工具等,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 生产监控:对生产过程进行严密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 生产记录: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质量指标,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4. 质量控制- 原材料检验:对进货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 工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序检验,确保每个工序的质量符合标准。

- 最终检验:对成品进行最终检验,确保成品的质量符合客户要求。

5. 成品库存管理- 库存控制:根据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对成品库存进行控制,确保库存量在合理范围内。

- 货物流转:确保成品及时出库,并及时追踪物流信息,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到达客户手中。

6. 技术改进- 持续改进:定期组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改进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 技术培训:为生产人员提供定期的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

第二部分:生产管理制度范本1. 工时制度- 工时管理: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效率,制定每日、每周和每月的工时安排。

- 加班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加班时间和加班费用。

2. 安全制度- 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意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 应急处理: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安全和生产不受影响。

3. 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目标,明确质量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QC负责对车间产品生产所标示的批号、有效期(使用期限)进行监督审查。
1.包装车间接到生产指令后,先核对产品的品名、规格、数量、包装要求,按生产指令开具包装领料单,并进行核对。
2.用于生产包装物品经品质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3.生产部开具需料领料单后由专人到仓库限额领取。
4.打印批号应有专人,打印前调整打印机批号和有效期,并打印一张,核对是否正确,位置是否合适,然后交QC或车间主管核对无误后,再进行打印。
广州知名化妆品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SOP-SC-B
版次
A/0
制订日期
页数
6
2016-5-26
(一)、生产指令的下达
1.车间主管须根据现有安全库存及营销中心临时计划,制订生产车间的工作内容(产品品种、产品数量)。
2.生产指令应明确给出产品品名、规格、批号、工时消耗、开工时间、完成时间、所用关键设备等。
3.生产指令中的产量根据设备能力合理制订,不能随意增加。如有一台以上同型设备时,需指定使用。
7.QC负责完成“偏差调查处理报告”,一式两份,经岗位操作者、车间主管、生产部经理签字,品质部经理批准后,一份QC存档,一份附于批记录后。
8.车间按批准的处理方案组织实施。措施实施过程要在车间主管和QC控制下进行,并详细记入批记录,同时将“偏差报告单”及“偏差调查处理记录”附于批记录之后。
9.若本次偏差可能影响相邻批次产品时,质量技术部负责采取措施停止相关批次的放行,直至调查确认质量合格方可放行。
4.内在质量不合格的产品,由质量技术部确定处理意见,返工或销毁。
5.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时,应采取的措施
(1)将不合格品放于规定的地方,在容器上标明品名、规格、日期、不合格原因。
(2)填写不合格品的处理报告单,说明不合格的原因及项目交生产部和品质部、技术部。
(3)质量技术部会同生产部共同查明原因,提出书面处理意见,由质量技术部批准后执行。
4.批生产记录各岗位之间有关联的记录应做到一致性和连贯性。
5.操作者和复核者均应填写全名,填写日期应横写不能简写。
6.批生产记录是贯穿该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完整记录,具有该批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可追溯性,必须和生产指令,批包装记录一起汇总。
7.批生产记录汇总后由质量技术部门审核归档,保存至有效期后两年,未规定有效期的批生产记录至少保存3年。
9.同一产品的零头,一个批号为一箱,用蓝色封箱胶带封箱,外箱上标明箱内所有批号,并填写装箱记录。
10.车间所需的标示材料、包装材料由仓库人员根据“生产指令”备料,车间凭领料单领用,仓库按领料单上批准的数量计数发放。
1.物料平衡的定义:对某一种物料而言,领用数量应与其使用数量、报废数量、退库数量之和相等,即偏差为0,则数额平衡。或者是实际产量与投料量的比值。物料平衡的理论值应为100%。
2.偏差的产生:实际操作中,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如标签计数器本身的误差、计量器具误差),允许有一定的偏差百分比存在。标签出现负偏差原因可能是由于漏贴标签引起的,故需进行返工检查。出现正偏差超过规定的限度,可能是生产异常引起,也需进行返工检查。
3.对可以准确逐个计数的物料,不得有偏差,如包装大箱、待包装的产品等。物料平衡=(产出量/投料量)×100%,
8.生产中出现质量事故,按已制定的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报告,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批号的划分要突出质量均一性,根据批号,可查明该批的生产日期和批生产记录,具有可追溯性。
2.生产批号采用8位编号“ABCDEFGI”,其中“ABCD”为年份,“EF”为月份,“GI”为批次。
3.批次用01、02、03、04…代表,与流水号间用破折号分开。
4.生产指令中的原料、辅料用量根据工艺规程主处方量给出,不得随意更改。
5.生产指令完成后,生产部经理批准后方可下发。生产指令,一式两份,生产部留存一份,一份送至生产车间(归入批生产记录)。
6.生产指令每日12:00之前送至相关部门,保证各部门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7.生产指令不得随意变更。若由于异常情况因故不能执行时,执行部门立即书面通知生产部、品质部,PMC,详细说明无法执行原因及建议。
6.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标签、说明书、包装盒等外包装材料,进QC确认后,按照不良品退仓。
7.进公司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原料、辅料,由物料部负责退货。
8.因贮存条件不当,或不可预见因素(如停电、水管泄漏等)造成库存的原料、辅料质不合格,按照品质部、技术部提出的建议方案处理。
1.偏差:是指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出现或怀疑存在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异常,阻碍了批产品的生产和批产品放行的事件。
1.各工序应在开始操作前、操作结束后,更换品种、规格、批号前彻底清理及检查作业场所。
2.门窗、室内照明灯、地面、操作台等各处无积灰、积垢,室内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杂物。
3.使用的工具、容器清洁无异物,无上批产品的遗留物。
4.设备内外无上批生产遗留的产品,无油垢、污渍。
5.直接接触产品的机器、设备及管道、容器、筛网每批清洗、消毒。
8.生产部根据每日生产的产量、配制量、主原辅料用量等及现场抽查情况,QC负责随时监督检查生产指令的执行情况。
1.各工序开具领料单后向仓库或上工序如数领取原辅材料、半成品、包装材料。
2.生产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对工艺卫生、设备状况、管理文件进行检查,明晰产品生产要求及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标准。
3.检查清场是否符合该区域生产要求,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5.收率是指每步工序的最终产品的产量与根据投料量计算出的理论产量的比值。
计算收率是为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物料平衡符合规定,但收率低,即废品率高,也应当按照质量偏差或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6.收率产生的原因
生产操作中,每步工序的实际产量与预期的理论产量总是有一定差异,这是由于计量误差、物料损失等原因造成的。如分装时,配料100kg,每袋装量100g,预计产量为1000袋。由于配料数量并不能准确到100kg,同时分装过程中的分装机装量的波动,以及分装结束后,配料容器、分装管路的料体残留,造成实际产量不是预期的1000袋。
3.配料中的称量、计算和投料要双重复查,操作人和复核人均要签字。
4.生产中用到的贵重、功能性原料需有QC监控投料,操作者和监控者均应签字。
5.各工序生产的半成品或中间产品,必须合格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6.生产主管、现场QC应根据质量控制要点对生产产品进行工艺查证,及时预防、发现和消除事故差错。
7.生产中出现偏差或需要更改参数时,应有变更程序和审批手续。
投料量:指生产中实际投入使用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量。
产出量:指生产过程中实际生产的产量,包括:该工序的最后产品数量、检验、取样的样品数量、可收集计量的废品数量。
4.生产过程中应计算产品的每一工序的物料平衡。
每个产品均应在工艺规程中规定各工序合理的物料平衡范围,出现偏差时,说明生产出现异常情况,应进行偏差调查,在没有合理解释前,不得转入下一工序或放行。
6.生产线上无产品(包括成品、半成品、样品、原料、废品等)、包装材料、不用的设备,不得存放与生产无关的杂品。
7.无与下一操作无关的文件、记录。
8.清场工作应有清场记录,清场记录包含在该产品的批记录中。
编制
祝俊林
审核
批准
会签
5.一批生产结束后,未打印批号的剩余包装盒、标签等应及时撤出生产现场,退回仓库,已打印批号的多余包装盒、标签等按“标签报废”处理。
6.包装结束后,经检验合格,取得QC签署合格证明(或盖章)后入库
7.包装操作完成后,及时准确填写批包装记录,与批生产记录一起存档保管。
8.同一包装线严禁包装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如遇特殊情况要有明显的防止混淆的隔离措施。
5.QC应对所发生的偏差及采取的措施做出判断,判断措施是否得当,是否会影响本批产品质量或影响到其它产品的质量等。为确定相关产品的质量,可通过做补充试验或稳定性试验的方法收集证据,以判断产品是否准予放行,评价过程最终结论均应记录在偏差报告中,并报品质部经理批准。
6.必要时,技术研发部经理应参与解决如何补救偏差。出现偏差的批产品的最终放行或报废,均需品质部经理的批准。
7.收率的计算
收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
实际产量是指该工序得到的最终产品数量,包括检验、取样的样品数量。
理论产量是指根据投料量计算出的产量。
应计算产品每一工序的收率
收率的判定
每个产品均应在工艺规程中规定各工序合理的收率范围,如收率过高或过低,说明生产出现异常情况,应进行偏差调查,在没有合理解释前,不得转入下一工序或放行。
3.生产操作人员在生产中发现任何偏差情况均应记录在批生产记录上,同时向在线QC及车间主管报告。
4.车间主管在接到操作人员报告后应核对事实,初步判断偏差级别并采取补救措施,若车间主管无法做出决定,应立即通知品质部经理。必要时通知生产部经理和技术部经理,以便及时做出决定,车间主管应把偏差发生时间、情况及所采取措施等,均记录在偏差报告中。
4.产品有效期(使用期限)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年限制定期限。具体表述形式为:有效期至×年×月×日。如XXX:的生产日期为20150910,即生产日期为2015年9月10日的产品,XXX成品的有效期为三年,则其包装材料上有效期的表述形式为:有效期至20180909
5.生产车间需严格按以上生产批号及有效期(使用期限)编制方法及书写方式运作,其各种生产记录、检验记录需如实正确地书写。
4.生产用的仪表仪器、计量容器进行校正,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5.检查与生产相适应的相关文件、记录是否齐全、准确。
6.对所用原辅料、半成品进行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1.所有的岗位操作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或标准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动。
2.设备清洗消毒后必须在30分钟内使用,超过时间未用的生产设备及内包材,需重新清洗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