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真题(81道)整理
1:辨析: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它要解决的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如果失去了这一质的规定性,那就不能称为教育。
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可能是有目的的,也可能是自发的,只有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才是教育。
2: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
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3:简单题: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辨析题: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也会逐渐地发生变化,即遗传素质是具有可塑性的。
一个在遗传素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平衡,灵活的人,在不良的环境和教育下,也可以变成类似神经活动弱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一个在遗传素质上神经活动属于强而不平衡,不灵活的人,在良好的教育下,也会变成很有涵养很守纪律的人。
5: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早期经验,教育和教学,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等几个要素。
在这几个因素中,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但并不能由此而得出能力由遗传素质决定的结论。
第一:先天素质本身就不完全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有些是因胎儿期由于母体环境的各种变异的影响。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级全民现身多个星球)(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6)教育的信息化。
(7)教育的全球化。
(8)教育的个性化。
2.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一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龟速够防守)(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两再一新促生产)(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3.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一级)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二级人鱼公主促政治)(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4.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一级两传选新促文化)(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5.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级)(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6.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二级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1)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知识与能力108个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108个常考简答题汇总教育知识与能力108个常考简答题汇总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鲜亮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别能同意教育和同意啥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有用性别被重视,要紧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3)教育过程是经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举行的,别思考结合儿童的身心进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进展特征(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一般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纳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养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别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别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进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进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治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治理;(2)教务行政治理;(3)教学工作治理;(4)总务工作治理。
6. 学校治理的常用办法(1)行政治理办法;(2)法律、法规治理办法;(3)经济治理办法;(4)思想教育办法;(5)数理统计办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妨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具永恒的现象。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教育的历史性表如今,在别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别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基本上各别相同的。
(完整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
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两再一新”)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五、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6、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七、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八、简述现阶段我国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9、简述学制建立的依据(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十、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4.搜集与整理材料5.撰写研究报告6.总结与评价十一、简述研究报告的一般构成1.研究目的2.问题的提出3.研究方法和现象4.研究结果与分析5.讨论与建议6.附录十二、简述课程的类型1.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要求,以及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按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5.按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6.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13、简述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基本观点(过程)?1.学校应努力达成哪些目标2.提供哪些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如何实现14、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小学以综合课程为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15、新课程理念改革的“四观”简述现代学生观学生观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2.学生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4.学生成长需要人文关怀教师观1.角色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开放教师2.行为转变: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民主、互动和教学相长;教学上强调课程帮助引导启发;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强调合作简述现代创新观1.破除知识中心观念2.破除教师权威观念3.培养问题意识4.破除智力中心或智育中心的观念简述现代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4.教学更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科学16、简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十八、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4.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统一(教育性规律)19、简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1.简述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XXX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进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进展。
(3)习惯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进展,培养学生的制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挑选教育内容、教育办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
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所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的全然依据。
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全然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XXX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进展。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进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进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习惯时代进展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进展条件下的个性进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制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素养教育,算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养为全然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进展的XXX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养为全然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进展。
(5)素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养教育的时代特征。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1.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答案要点】(1) 动机原则。
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索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 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能够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 程序原则。
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别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讲,有难有易,别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别同的因素。
(4) 强化原则。
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刻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热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 日子热情与工作率。
3. 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 情绪消极、可怜、颓废、淡漠,失去满脚感和日子的乐趣。
(2) 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XXX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个儿,对将来别抱多大希翼(3) 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 身体上疲劳、失眠、食欲别振等。
4.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以为,学习别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个儿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别是被动的信息汲取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会由其他人代替。
知识或意义也别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故意义,意义是学习者经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个儿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举行编码,建构自己的明白,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并别简单是信息的积存,它并且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15题精选全文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1.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①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手段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6.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7.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②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③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④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教学③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因素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①具有顺序性,所以要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发展②具有阶段性,所以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不同的③具有互补性,所以要长善救失,培养全面发展的人④具有不平衡性,所以教育要抓住关键期⑤具有差异性,所以教育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10.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①遗传: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②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会、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都是积极主动的③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师范;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要点1、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3)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4)理论与实践统一;(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2、简述贯彻教育妨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具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3)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妨碍的延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进展。
3、简述学生心理进展的基本特征(1)延续性与时期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别平衡性;(4)差异性。
4、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1)真诚;(2)尊重与接纳;(3)同理心。
5、简述学校教务活动的基本环节教师举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其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6、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妨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具长期的、反复的、别断前进的过程。
7、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办法(1)创设咨询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操纵作业难度;(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7)有效地运用表扬;(8)、对学生举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8、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
9、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10、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目的明确,打算精密,加强指导,坚持严格要求;(2)生动爽朗,灵便多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持之以恒,随时总结。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汇总一、教育心理学1. 请简要解释条件反射是什么?条件反射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无条件刺激(例如食物)与条件刺激(例如响声)共同出现,经过多次重复后,无条件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的现象。
2. 请解释一下塞宾斯基认知理论。
塞宾斯基认知理论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将信息与现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来加工和理解新的信息。
根据认知结构与新信息之间的相似性,人们能够将新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
3. 请简要说明自我概念是什么?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估。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在身体、认知、情感和所属群体等方面的了解和评价。
4. 请解释一下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的区别。
固定心态指个体认为个人的特质和能力是固定的,无法改变。
而成长心态则认为个人的特质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改变和发展的。
5. 请简要说明下面概念:亚琛实验、条件性恐惧、情感智力、心理动力学。
亚琛实验是由门捷列夫·伊万诺维奇·帕夫洛夫提出的,通过在狗的消化管上植入氧胆石以测量狗的唾液分泌量,研究了条件反射的形成。
条件性恐惧是指个体在某种条件下,经历了恐惧刺激与特定刺激的配对后,对该特定刺激产生恐惧的现象。
情感智力是指个体在处理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心理动力学是指弗洛伊德和其信徒们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主要关注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冲突和动力。
二、教育学理论1. 请简要解释主体教育观是什么?主体教育观是指以人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个体主体性的独立性、开放性、能动性的教育观念。
2. 请解释一下分级教学的原理。
分级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等级或组别,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请简要说明终身教育的内涵。
终身教育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阶段,通过学习和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适应社会和职业需求,并实现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
小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简答题大全
小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简答题大全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它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学科知识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一份小学教育知识和能力简答题大全,供大家参考:1、什么是小学教育?答:小学教育是为儿童打下基础,使他们具备初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的一种教育。
2、小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答: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3、小学教育的原则是什么?答:小学教育的原则包括个性化、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它应该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科之间的综合,注重实践操作和实践经验,同时也要注重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的联系。
4、小学课程包括哪些内容?答:小学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其中学科课程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课程则是将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以主题或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
5、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答:小学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
6、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答: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评价与反思、沟通与协作等多种能力,同时还需要有耐心、责任心和爱心。
7、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哪些?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包括权威管理、民主管理、自我管理等多种形式,应该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8、小学德育的目标是什么?答:小学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9、小学德育的方法有哪些?答:小学德育的方法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多种形式,应该根据不同的德育目标和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10、小学美育的目标是什么?答:小学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创造美,为未来的文化生活做好准备。
【最新】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
【最新】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要点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要点1:孔子的教育思想(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2)教学原则与方法:①启发诱导的原则。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②因材施教的原则。
③学、思、行相结合的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要点2:《学记》(1)《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2)教学原则:①教学相长;②藏息相辅;③豫时孙摩;④启发诱导;⑤长善救失。
要点3: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苏格拉底问答法亦称产婆术,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
(2)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其代表作《雄辨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要点4: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①《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②“泛智”教育;③教育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④提出并全面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2)卢梭: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代表作品《爱弥儿》,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3)斯宾塞:19世纪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理论家,教育代表作有《教育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要点1:生产力水平与教育发展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决定作用(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要点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发展的关系(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要点3:文化与教育发展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要点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范文(23篇)
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范文(23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拟题1.“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答案】b。
解析:坚持因材施教既是适应学生心理、身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又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多层次、多规格人才的客观情况。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即()。
a.普及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
b.进行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
c.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
d.发展,面向全体。
【答案】d。
解析:这是对学校贯彻教育目的的具体诠释。
3.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部分与整体。
b.后者包括前者。
c.整体与部分。
d.前者包括后者。
【答案】c。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进行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4.“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a。
解析:环境为入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5.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答案】b。
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正迁移,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而言,属于逆向正迁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1.“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2.看到某件物品时常被其常用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
这种现象称为()。
a.习惯b.定势c.功能固着d.定向3.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采取先前的思维模式去解题,这种现象属于()。
a.原型启发b.定势c.迁移作用d.功能固着4.()强调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重构者。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00道)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00道)1. 什么是教育?2.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3.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有何不同?4. 教育系统包括哪些层次?5. 什么是教育理论?6. 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7. 合适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什么?8. 如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9. 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10.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1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2. 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13. 在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中应该如何教育学生?14.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15. 教师的角色在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16. 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化功能?17. 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冲突?18.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19. 如何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20. 学校中应该有哪些课外活动?21. 如何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2. 素质教育的概念是什么?23. 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24. 学生应该如何处理考试压力?25. 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6. 如何在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27. 如何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28.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29. 如何利用教育资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30. 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31. 如何受益于移动学习技术?32. 如何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3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4. 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特殊需求?35. 如何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36. 如何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37. 如何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38. 学校中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欺凌问题?39. 如何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40.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1. 如何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42. 教师应该如何与学生的家长合作?43.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44. 如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5. 如何教育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46. 如何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47. 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48. 如何在学校中传播健康生活方式?49.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50. 如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1. 如何开展学生志愿者活动?52. 学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3. 如何在学校中教育学生保护环境?54. 如何培养学生的扎实学习基础?55. 如何在课堂中使用教育游戏?56. 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学生理财技能?57. 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58.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9. 如何在学校中推广读书活动?60. 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61. 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62. 如何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63.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64. 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学生的纪律问题?65. 如何在学校中教育学生健康饮食习惯?66. 如何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67.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升学压力?68.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69. 如何教育学生发展正确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70. 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参与公益活动?71. 如何鼓励学生发展体育锻炼习惯?72. 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境应对能力?73. 如何在学校中推广科学实验活动?74. 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学生对待他人的尊重和友善?75.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76.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评和自我评价能力?77. 如何在学校中教育学生媒体素养?78. 如何帮助学生处理亲友圈压力?79. 如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80. 学校应该如何开展社区服务活动?81. 如何教育学生开放包容的心态?82. 如何在学校中推广STEM教育?83. 如何培养学生的执着和毅力?84. 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85.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86. 如何在学校中教育学生核心素养?87.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并应对文化差异?88. 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89. 如何在课堂中创造有趣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90. 学校应该如何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91. 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92. 如何在学校中推广性别平等教育?93. 如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好奇心?94. 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95. 如何在学校中教育学生传播和分享知识?96. 如何鼓励学生发展志愿者精神?97.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聆听能力?98. 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99. 如何教育学生正确评估和利用网络信息?100. 学校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不同职业和人才?1.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过程,目的是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塑造态度来提升个体的智力、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40例
大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40例1. 请解释什么是学术诚信,并说明其重要性。
学术诚信是指在学术研究中坚持诚实、正直和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
它包括不抄袭他人作品、不串改数据、不进行学术欺诈等行为。
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在于保证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为学术界建立良好的信任基础。
2. 请解释什么是学术界的“重要性择优原则”?学术界的“重要性择优原则”是指在学术研究中,选择最重要、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此原则,研究者应该优先选择那些能够给学术界带来重要突破和进展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3. 请解释什么是学科交叉研究,并说明其意义。
学科交叉研究是指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相互融合、合作,共同探索解决复杂问题的研究方法和观念。
它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供更全面、多角度的解决方案。
学科交叉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促进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解决跨学科性问题,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4. 请解释什么是学术导向的教学,并说明其特点。
学术导向的教学是指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它以学术知识和研究方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
学术导向的教学特点在于强调学生主体性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和学术追求。
5. 请解释什么是学科专业化,并说明其重要性。
学科专业化是指学科领域内的知识和研究逐渐呈现出细分和专业化的趋势。
它通过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研究和专业化培养,提高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学科专业化的重要性在于培养专业人才,促进学科的细分和发展,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创新。
6. 请解释什么是学术会议,并说明其作用。
学术会议是学术界人士聚集在一起,就特定学术领域或主题进行专题讨论和交流的会议形式。
它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的平台,促进不同学术派别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和学科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级全民现身多个星球)(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6)教育的信息化。
(7)教育的全球化。
(8)教育的个性化。
2. 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一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龟速够防守)(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两再一新促生产)(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3.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一级)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二级人鱼公主促政治)(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4. 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一级两传选新促文化)(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5.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级)(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6.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二级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1)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7.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一级严规范塑个性)(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 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一级)(1)社会依据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文化传统;④人口。
(2)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9.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二级义务要延长职业要综合高等要大众终身要构建)(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10.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级)(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2)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1. 简述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级三人一社会)(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2.简述什么是美育。
(二级)美育是运用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她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造能力;(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13. 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二级个人经验打破界限)(1)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
(2)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3)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14.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二级)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15. 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二级)(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16. 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一级)含义: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17. 简述课程内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一级)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18. 简述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
(二级)(1)方向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适切性原则。
19. 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二级语数体音美一人两自)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言语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运动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20.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二级两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1.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二级建促放研)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22.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二级学习过人)(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3.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二级)(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24. 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一级双基+德智体美)(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5.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级舰长传教)(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6.简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二级)(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27.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二级急领老公孕检)(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28.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级背上做导学)(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9. 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一级)(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0. 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一级慕容芳气购泰语书)(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31. 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二级)(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发展智能。
(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3)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32. 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含义: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33.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小猪动手毒死农民)含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