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201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2015年12月版权声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所有,2015年。
本文档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广播电视部门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广播电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规范、指导和持续推动各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有效提升节目制播质量和效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得到了业内一致好评,并成为了推动各级广播电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节目制作领域,广播电台和制作公司在加快推进节目制作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对“采、编、播、存、用”进行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网络化协同制作的“云+网”制作模式,为大幅度提高节目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广播电视业态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模式。
为有效应对媒体融合对广播电台技术体系的深刻变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设立了科研项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广播电台全台网数字化网络化白皮书研究”,委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项目组深入分析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现状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认真研究融合媒体平台技术架构和特征,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台的典型应用案例,提出了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研究报告。
2018年广播中心系统技术能手竞赛试题
2018年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试题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1、填空题:我国数字音频基准电平是-20 dBFS(对应的模拟音频基准电平就是+4dBu )。
《2、信噪比的全称为信号噪声比,记为S/N,通常用分贝(dB)表示:S/N=20lg,式中,Us为有用信号电压,Un为噪声电压。
3、线性失真即非谐波失真,它不产生新的频率,只改变各频率分量的相对大小,包括频率失真和相位失真。
(《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P338)4、将一个声音与1KHz的纯音作比较,当两者听起来一样响时,这时1KHz纯音的声压级数值就是这个声音的响度级。
(《音频技术教程》,P17)5、取样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取样频率大于模拟信号上限频率的2倍,就不会在抽样中丢失信息。
(《音频技术教程》,P36)6、均匀量化具有信号幅度大时信噪比高,而信号幅度小时信噪比低的缺点。
(《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P32)7、2003年,经过修订之后的MADI允许传输64 个通道的数字音频数据,且采样率提高到96KHz,但在96KHz速率情况下可传输的通道数量下降为28 个。
(《数字音频原理与检测技术》,P188)8、经过MP3的压缩编码处理后,音频文件可以被压缩到原来的1/10 —1/12 。
(《电声技术与音响系统》,P122)9、当于声源中心距离r<r0 (即临界距离或混响半径r0)时,直达声占主要地位,当r<r0则转化为混响声起主要作用。
(《录音技术基础与数字音频处理指南》,P35)10、S48 采用MPEG I layer 1、MPEG I layer 2(简称Mp1,Mp2)声音压缩格式,由于其易于编辑、剪切,所以在广播电台应用较广。
(《音频技术教程》,P40)11、WAV文件占用的存储容量=采样频率量化比特数声道数时间/8。
(《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P181)12、通常所说的环绕声,是指声场中位于后方的声场,主要由混响声构成,特点是无固定方向,均匀地向各个方向传播。
“荔枝云”融合媒体云平台建设与实践
1 “荔枝云”平台建设背景与建设需求近年来,江苏广电总台立足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确立了“云·组团·多终端”的战略思路,系统谋划媒体融合发展,以创新的理念和做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2014年,江苏广电总台根据中央要求着力谋划媒体融合发展,进行内容生产、技术平台、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布局,制定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划和策略,着力谋划媒体融合的基础性云平台,形成了云平台建设的整体构想。
2015年,总台在牵头编制国家课题《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的过程中,敏锐的意识到媒体融合必须有功能齐备的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于是决定大力投入,将课题研究成果加以转化和运用,充分应用先进技术,规划建设面向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技术平台——“荔枝云”融合媒体平台。
2 “荔枝云”平台整体规划2.1 建设规划按照总台战略发展规划,以台内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更新、高清升级换代为契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为目标,项目组制定了“荔枝云”平台建设规划与实施步骤,积极推进“荔枝云”平台技术体系的建设,明确了平台建设规划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整合全台新闻资源,建立“多来源内容汇聚、多媒体制作生产、多渠道内容发布”的全新生产模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面融合和全新流程再造。
第二阶段:整合广播电视、新媒体原有技术系统,重点实施对传统栏节目、综艺节目综合制作的业务重构,建成广播电视制作、新媒体制作分发的所有业务全台统一的云平台。
第三阶段:不断优化和完善平台功能,建立多元化的基于云平台的对外服务体系,提供多种基于云平台的融合媒体业务的应用服务,充分发挥平台的整体效应。
2.2 平台建设原则“荔枝云”平台建设以媒体融合发展为目标,以各项业务运行规律为基础,制定符合新闻宣传和产业发展规律的技术体系和策略,既要解决现有问题又兼顾未来发展,又要提升传统业务又支撑新媒体业务,形成支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技术体系。
项目组为“荔枝云”平台的建设制定了以下原则。
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201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2015年12月页脚内容1版权声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所有,2015年。
本文档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页脚内容2前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广播电视部门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广播电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规范、指导和持续推动各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有效提升节目制播质量和效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得到了业内一致好评,并成为了推动各级广播电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节目制作领域,广播电台和制作公司在加快推进节目制作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对“采、编、播、存、用”进行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网络化协同制作的“云+网”制作模式,为大幅度提高节目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广播电视业态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模式。
为有效应对媒体融合对广播电台技术体系的深刻变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设立了科研项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广播电台全台网数字化网络化白皮书研究”,委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项目组深入分析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现状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认真研究融合媒体平台技术架构和特征,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台的典型应用案例,提出了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研究报告。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2020版)》的通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2020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公布日期】2021.01.28
•【文号】
•【施行日期】2021.01.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广播影视
正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
白皮书(2020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广电总局无线局、监管中心、卫星直播管理中心、广科院、规划院、设计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厅:
为推动全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现将《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2020版)》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附件:《应急广播系统建设技术白皮书(2020版)》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
2021年1月28日。
广电总局发布《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白皮书》
3 广 电总 局 发 布 《 动 多媒 体 广 播 移 技 术 白皮 书》
8月 2 日, 电 总 局 向各 省 、 2 广 自治 区 、 辖 市 、 直 计 划 单 列市 广播 影 视局 , 疆生 产 建设 兵 团广播 电视 局 , 新
中央 人 民广播 电台 、 国 国际 广 播 电 台 、 中 中央 电视 台 、 无 线 局 、 测 中心 、 度 中 心 、 科 院 、 划 院 、 计 院 监 调 广 规 设
市。
终端 方 面 , 了 4万部 具 备 C 除 MMB手 机 电 视 功 能
的T D手 机 已经 由宇龙 酷 派 、 中兴 、 星 、 三 多普 达 、 想 联
《 白皮书》 描述 了移 动多媒体广播 系统技 术总体
要 求 和系 统架 构 , 移 动多 媒 体广 播 系统 的建 立 中 , 在 需 根 据实 际情 况具 体 确定 实施 方 案 。 移 动多 媒 体 广 播 是 我 国广 播 电视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广 播 电视 的补 充 和延 伸 。移 动 多 媒 体 广 播 可 以 是 通过 无线 广播 电视 覆 盖 网 , 向各 种 小 屏 幕 便携 终端 提 供 数 字广 播 电视 节 目和信 息 服 务 , 足 人们 随 时 随地 满
善建 筑物 内移 动通 信 环 境 的方 案 , 大 型建 筑 物 的低 在
层、 地下商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下停车场等环境下 , 克服通信 的盲 区
和 阴影 区。
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健康有序发展 , 构建完整 的移动 多媒 体广 播 产业 链 , 局 组 织 有 关 单 位 在 已颁 布 的 移 总
评 。 为 了使本 栏 目更加 生动 活泼 , 息量 大质 优 , 信 特请 各 广 电局 台 、 网络公 司、 电产 品相 关 企业及 时准确 地将 自 广
2016年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学会奖评奖结果公布
新闻鹿埋
2016年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学会奖评奖结果公布
伴 随 着 我 国 科 技 体 制 改 革 深 人 ,我 国 科 技 奖 励 逐 步 由 政 府 设 奖 转 变 为 政 府 和 社 会 互 为 补 充 、依 法 有 序 运 作 的 科 学 技 术 奖 励 体 系 。 科技团体已成为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的主体。2 0 1 6 年度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学会奖评审工作包括:科 技 进 步 奖 、影视青年 科 技 奖 、厂播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中国化妆金像奖、先进影像作品奖。
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 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航广卫星网络有限责 杨 一 曼 吕 涛 孙 国 军 刘 晓 希 张 刚
杨方正夏治平郝旭东饶丰储原林 任 公 司 、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电视台 北京世纪睿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关 朝 洋 韦 换 周 珏 符 亮 Andy Munro 刘 振 东 李 连 民 邓 子 平 Steve A llb e n y 刘 钢
于昊张东辉王杉郭伟萍宋轩
4 大型综艺节目跨平台智能综合 控制系统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顾建国成斌朱光荣唐陆峰陈莉 吴荣斌严雯雯周飞佘洪王子
高清文件化制播节目技术质量管控关 中央电视台 5 键技术及应用— 中央电视台全台技
新 奥 特 (北 京 )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术质量自动检测系统
许钢鸣张丽娜刘鹏郭敏杨慕星 吴正斌蔡琦宋蔚杨磊雒勇 王涧樵翟南范潇强张峰黄振川
国 家 新 闻 出 版 广 电 总 局 广 播 电 视 规 划 院 、重庆有
N G B 6
运 营 支 撑 和 宽 带 技 术 体 系 及 关 线 电 视 网 络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 李 忠 炤 唐 月 刘 雪 雁 徐 蓓 宋 旭 翊 公 司 、东 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北 京 大 学 、中广 张 诚 张 冰 王 新 喆 欧 阳 峰 冯 薇
5G新媒体行业白皮书
5G新媒体行业白皮书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5G 技术的出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各个行业,新媒体行业便是其中之一。
5G 技术带来的高速率、低延迟和大容量连接等特性,为新媒体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一、5G 技术为新媒体行业带来的变革1、超高清视频与直播的崛起5G 的高速率使得超高清视频的传输成为可能,观众能够享受到更加清晰、逼真的视觉体验。
无论是体育赛事、演唱会还是新闻报道,超高清视频能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低延迟的特性也极大地提升了直播的质量,减少了卡顿和延迟,让主播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更加实时和流畅。
2、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发展5G 为 VR 和 AR 技术在新媒体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以往,由于网络速度和延迟的限制,VR 和 AR 的体验往往不尽如人意。
而现在,5G 使得更加沉浸式的虚拟体验成为现实,用户可以通过 VR 和 AR 设备,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新闻报道、教育课程、娱乐节目等各种内容中。
3、物联网与新媒体的融合随着 5G 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各种智能设备都能够成为新媒体的终端。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推送个性化的新闻和娱乐内容,汽车的车载系统也能够实时获取最新的资讯和多媒体内容。
二、5G 新媒体行业的应用场景1、新闻报道的创新5G 技术让新闻报道更加多元化和实时化。
记者可以使用 5G 背包进行现场直播,实时回传高清视频画面。
无人机搭载 5G 设备进行航拍,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及时的新闻素材。
同时,利用 VR 和 AR 技术,观众可以沉浸式地感受新闻现场,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2、在线教育的变革在教育领域,5G 新媒体为在线教育带来了质的飞跃。
高清的远程教学视频、实时的互动课堂、虚拟实验室等应用,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优质和个性化的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 5G 技术更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的教学指导。
3、娱乐产业的突破在娱乐方面,5G 为影视、游戏等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摘要:随着融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实现媒体融合、流程改造、内容创新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不断突出。
为了提高广播智能化媒体融合的竞争力,缙云县融媒体中心从技术、内容、流程等方面着手解决传统广播电台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建设了全新的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
本文系统介绍了缙云县融媒体中心的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的设计方案、关键技术和系统架构,并阐述了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情况等。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1引言缙云县融媒体中心原有的调频广播系统建设于2009年,设备逐渐老化。
为适应广播融媒化要求,缙云县融媒体中心在充分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参照《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等标准,立足中心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技术,引进专业的设备,实现了对缙云县融媒体中心调频广播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融媒体化改造以及广播节目制播、广播智能化监测管理与控制[1]。
缙云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的建设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节目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了广播系统的节目生产和管理能力。
2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的设计与实践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不仅可以听广播,还可以在APP、网站等多种终端收看广播的视频直播;听众可通过拨打电话、微信、抖音、视频聊天等方式与直播间主持人进行视频互动、交流,并通过切换台推流送到网络播出;其中,可视化直播可在电视、APP、电台H5、FM等多端。
2.1广播可视化与互动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传统广播生产和传输的信号只有声音信息,且与听众的互动很弱,用户逐渐向其他主流媒体倾斜[2]。
为了完善广播电台融媒体的功能,缙云县融媒体中心设计并搭建了一套融媒体广播可视化与互动系统,实现了广播直播的可视化。
该系统可以实现广播直播中视频信号的采集、生产、多平台分发以及与听众的互动等功能。
(1)广播可视化直播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广播直播设备、摄像头、AI智能切换设备、LED背景大屏、视频一体机、立式触摸屏以及直播带货区,如图1所示。
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行业应用大数据技术白皮书
Industry Focus 行业聚焦2019年5月16日下午,在首届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论坛(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分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发布《广播电视行业应用大数据技术白皮书(2018)》,为各级广电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大数据平台提供指导,推动行业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上开展创新实践,为未来广电行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奠定基础。
广播电视行业拥有海量的媒体内容数据、用户服务数据,如何充分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为内容生产、业务创新、用户服务、运营推广、领导决策等提供支持,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经将大数据科技创新与应用列为重点工作,研究分析广电行业大数据的应用需求、关键技术、体系架构,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应用的引导与规范,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组织广播电视有关节目制播、传输机构、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开展广播电视行业大数据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
在深入分析广电大数据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广播电视节目制播生产、有线网络传播、网络视听业务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总体框架、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广播电视行业应用大数据技术白皮书(2018)》。
白皮书在充分考虑我国广播电视科技发展、传统媒体与网络视听等新兴媒体融合业务发展以及广播电视行业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广电大数据的发展背景和机遇,研究了广电大数据的特征,分析了媒体内容大数据、用户服务大数据各自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重点剖析了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广播电视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平台和数据架构,形成了大数据技术平台的建设思路和总体技术框架业务背景和需求。
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典型应用以及大数据的政策法规与标准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颇受关注的大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策略。
《广播电视行业应用大数据技术白皮书(2018)》主要内容:1.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介绍了美国、欧盟、英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在大数据相关政策制定、技术研发、产业推进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广电行业的发展机遇以及广电大数据的4方面特征:广电媒体内容具有数量多、体量大的特点;广电大数据具有来源的多样性和类型的多样性等特征;广电行业数据增长迅速,并且对于数据获取和处理速度同样有很高要求;广电行业的大数据具有快速变化的特征。
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
龙源期刊网
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
作者:
来源:《综艺报》2018年第02期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指导和规范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用户互动技术的实施应用,促进广电行业融合媒体技术发展。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意图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全国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为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应用与互动业务的开展提供参考。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包括理论篇、技术篇、业务篇、实践篇四大部分,具体提出了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建设思路和总体框架,介绍了视频特征、图像特征、音频特征、音频水印、二维码等5种智能识别互动入口技术,梳理互动业务形态和运营模式,列举了相关应用案例。
对各级广播电视台建设融媒体互动平台,在互动内容生产、全媒体传播、互动业务形态、互动服务模式、产业格局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模拟A)-2018年广播中心系统技术经验能手竞赛试题
2018年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试题(模拟A)(广播中心系统)分数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1、填空题:我国数字音频基准电平是-20dBFS(对应的模拟音频基准电平就是+4dBu)。
《数字音频原理与检测技术》,P295)20lg,和相,1/10—1/12。
,P122)9、当于声源中心距离r<r0(即临界距离或混响半径r)时,直达声占主要地位,当r<r则转化为混响声起主要作用。
(《录音技术基础与数字音频处理指南》,P35)10、S48采用MPEGIlayer1、MPEGIlayer2(简称Mp1,Mp2)声音压缩格式,由于其易于编辑、剪切,所以在广播电台应用较广。
(《音频技术教程》,P40)11、WAV文件占用的存储容量=采样频率量化比特数声道数时间/8。
(《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P181)12、通常所说的环绕声,是指声场中位于后方的声场,主要由混响声构成,特点是无固定方向,均匀地向各个方向传播。
(《电声技术与音响系统》,P15-16)13、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的采编制作业务,其系统资源部署于Iaas基础层,各类业务模块部署于Paas平台层,而系统的具体功能则部署于Saas应用层。
(《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P50)14、互联网一般都是使用路由器来实现网络互联,其主要功能是路由选择。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P165)15、IPv6161718播节目,1920Tip)为热端,环(21、按照规定,要求调音台线路放大器输出与其负载之间呈跨接方式连接,即把线路放大器的输出阻(《电声技术与音响系统》,抗设计得远小于额定负载阻抗(至少5倍),使线路放大器基本处于空载状态。
P59)22、用于数字音频工作站的软件主要分为三大类:全功能软件、单一功能软件和插件。
(《数字音频原理及应用》,P248)23、扬声器系统是指由扬声器、分频器、和助音箱的合理组合,实现电/声转换的系统,俗称音箱。
(《音频技术教程》,P62)24、中心频率是指均衡控制电路中各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即提升或衰减的峰点或谷点所对应的频率。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主要内容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主要内容1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组成根据《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的总体技术架构设计,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是一个服务于媒体平台服务层和媒体软件服务层的跨接平台,系统从逻辑架构角度可划分为互动业务总线、互动模块池、互动终端应用和互动运营管理四个板块。
2 融合媒体互动业务总体流程对融合媒体互动业务的内容制作、互动内容管理、内容安全审核、多渠道互动内容发布、多样化互动操作手段、多维度互动数据采集、多来源互动数据处理、多类型互动数据存储和多场景互动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方面的流程提出了总体要求。
3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建设与管理要求提出了互动业务总线、互动模块池、互动终端应用的建设要求和互动运营的管理要求。
4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安全保障从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网络安全和运维安全方面提出了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
5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方案介绍了基于视频特征、图像特征、音频特征、音频水印、二维码等常用互动技术方案及其应用特点。
6 融合媒体互动业务形态介绍了娱乐服务和支付服务等典型的互动业务形态和互动业务运营模式。
7 广播电视媒体的互动技术平台典型应用案例《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目录总 述第一章 理论篇1 融合媒体互动业务背景分析1.1 广播电视台互动业务发展情况1.2 互动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3 融合媒体互动业务发展趋势2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建设思路2.1 重点强化媒体融合传播特性2.2 充分贯彻架构开放融合思想2.3 深度契合业务发展创新需要2.4 全面掌握用户互动业务数据2.5 加强保障业务系统信息安全2.6 构建可管可控运营管理平台3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总体框架3.1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组成3.2 融合媒体互动业务总体流程3.3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建设与管理要求3.4 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安全保障4 小结与展望第二章 技术篇1 视频特征识别互动技术2 图像特征识别互动技术3 音频特征识别互动技术4 音频水印识别互动技术5 二维码扫描互动技术6 智能识别互动入口技术小结第三章 业务篇1 互动业务形态2 互动业务运营模式第四章 实践篇1 中央电视台综合演播室节目信息互动管理系统(STUDIO+)2 北京电视台融合云平台互动服务系统3 上海广播电视台ISTUDIO互动管理系统4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云”互动应用服务5 广东广播电视台“啪啦啪啦”APP应用平台6 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TV《超级女声》云海选互动系统7 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全媒体互动平台8 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电视包装与互动系统9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媒体融合新闻中心互动平台10 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看苏州”互动平台11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看度”APP及互动系统。
广电总局发布电视台、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
广电总局发布电视台、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作者:来源:《中国广播》2016年第04期2016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各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有关单位发布了《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用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引导和规范我国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制播平台建设,提升广播电视台面向媒体融合的综合制播能力。
融合媒体的最大特征是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兴互联网媒体的结合,在融合形势下,媒体形式、生产平台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媒体形式层面来看,一是传统的有线、无线、卫星单向功能广播电视,观众只能看不能说;二是VOD点播、时移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网络视频、互联网电视带有简单双向功能的媒体,观众可以看,也可以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混合宽带广播电视,是第二种媒体融合了丰富互联网应用的更高级媒体形式,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软件App、机顶盒遥控器或计算机(PC)终端主动参与节目互动,充分表达观点,节目播出机构可以通过数据回传通道了解节目的收视及观众的喜好情况。
从生产平台层面来看,融合之前电台、电视台传统媒体有独立的采编播体系,新媒体也有独立的采编播体系。
无论是技术系统还是媒体内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资源都是独立的,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制约了媒体产品形式的推陈出新。
融合之后,全部媒体可以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生产,方便了媒体内容资源的共享,媒体生产和播出过程中产生的运维、收视、互动数据可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挖掘处理,得到的有用信息反馈到节目生产环节,有利于节目制播的革新。
从当前IT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最适合融合媒体发展的基础技术和设施是云计算、大数据、宽带互联网。
从传播方式层面来看,融合媒体一改过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行其是的节目传播形式,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
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顺应融合媒体的发展潮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到全媒体采集、制作、播出和传输领域,加快电台、电视台、制作公司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改造生产流程,实现媒体生产的集约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服务需求及技术要求【范本模板】
服务需求及技术要求一、融媒体大数据服务系详细技术需求表二、项目概述1、项目背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提升新时期下广播电视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以融媒体思维为导向,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结合实际,建立符合媒体融合的机制.整合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信息、人力和技术资源,进行采、编、播、发流程的全面再造,打造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新型融媒体采、编、发中心,着力提升主流媒体竞争力,更好的为市委市政府服务,助力宣传建设再上新台阶。
2、项目目标本次规划建设的融媒体生产制播平台,按照建设思路前瞻、技术领先、流程创新的原则,需要具备多渠道内容采集、统一指挥、采编调度、高效协调、信息沟通、统一播发等核心功能,以推进广播影视融媒体“采、编、播、存、用”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开放协同、弹性高效、安全绿色的全流程网络化智能化生产。
着力打造以用户为核心、以音视频为特色的融合传播,以达到延伸和扩展宣传领域和受众群体,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作用,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作出贡献.3、指导思想在总体构想上,结合我台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坚持移动优先,以打造区域新闻移动客户端“今日安庆”APP作为媒体融合的突破口,发挥广电优势,实现大屏与小屏的“同频共振”。
加强顶层设计,在技术、内容、组织、业态、渠道拓展、赢利模式等各环节进行协同创新和一体化发展。
整合和升级台网资源,利用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移动互联网技术,搭建安庆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生产制播平台。
主要包括:APP采编发业务子系统、云平台及大数据分析子系统、指挥协同及资源交互中心、全高清融合生产子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子系统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等,通过双向驱动、并行并重、资源共享、此长彼长,实现“统一调度、一次采集、多元生产、多终端发布、融合传播”,从而不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____广播台网白皮书
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组2008年1月版权声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所有,2007年。
本文档是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关于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本白皮书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组建的“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组”负责起草。
工作组成员有:王联、汪建强、张建平、孙苏川、刘建宏、徐济众、霍秋林、王波、邵勇、肖亮、顾建国、潘晓刚、徐北骏、吴京斌、王季平、童世和、张立阳、刘建国、王东丽、阮争英、王大明、艾少平、付明栋、姚永晖、张锐、张云华、陈蓉、陆正国、张彩芬、杨秋明等。
在总局科技司的统一组织下,工作组在问卷调研、现场调研以及工作会议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会议纪要,结合《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广发[2007]0021号)和我国广播电台网络化的实际情况,起草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简称《07版白皮书》)。
《07版白皮书》于2008年1月24日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主持并通过审定。
本白皮书包含: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构建、广播台网内容生产质量的控制、广播台网互联互通的实现、广播台网网络系统安全的建设。
本《白皮书》指导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本《白皮书》的主要起草单位: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本《白皮书》的主要起草人:汪建强张建平刘建宏徐济众霍秋林王波邵勇肖亮潘晓刚顾建国徐北骏张云华陈蓉陆正国杭正东其它参与本《白皮书》起草的单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山西广播电视总台浙江广电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本《白皮书》的起草得到了相关厂商的大力支持。
目录1 引言 (6)2 编制说明 (7)2.1 适用范围 (7)2.2 约定、定义 (7)2.2.1 约定 (7)2.2.2 定义 (7)3 广播台网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构建 (10)3.1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定义 (10)3.2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总体建设目标 (10)3.3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建设原则 (10)3.4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构架 (11)3.5 数字内容管理系统的实现 (14)3.5.1 业务层 (16)3.5.2 数据层 (21)3.5.3 基础层 (25)4 广播台网内容生产质量的控制 (29)4.1 广播台网质量控制的含义 (29)4.2 广播台网质量控制的建设目标 (29)4.3 广播台网质量控制的建设原则 (29)4.4 广播台网质量控制建设内容指导 (31)4.4.1 业务层 (31)4.4.2 数据层 (36)4.4.3 基础层 (39)4.4.4 管理层 (43)5 广播台网互联互通的实现 (49)5.1 广播台网互联互通含义 (49)5.2 广播台网互联互通目标 (49)5.3 广播台网互联互通建设原则 (49)5.4 广播台网互联互通的构建内容指导 (50)5.4.1 基础层 (50)5.4.2 数据层 (53)5.4.3 业务层 (56)5.4.4 管理层 (57)6 广播台网网络系统安全的建设 (59)6.1 广播台网网络系统安全的含义 (59)6.2 广播台网网络系统安全的目标 (59)6.3 广播台网网络系统安全构架原则 (59)6.4 广播台网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内容指导 (60)6.4.1 业务层 (60)6.4.2 数据层 (62)6.4.3 基础层 (63)6.4.4 管理层 (65)1引言为规范、指导各地广播电台网络化建设,2006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组织成立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工作组”,深入调查研究,编制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
【融媒体】媒体融合技术平台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02 典型应用
海量数据汇聚和服务 荔枝云实现大规模数据采集,
第一时间提供各大官方媒体的热 点新闻报道内容,通过智能数据 分析,提供新闻线索服务,可针 对新闻报道专题进行特定优化, 对专题热点、聚焦的事件脉络进 行跟踪,提供内容综合服务。
内容汇聚
内容管理
内容生产
内容分发
互联网抓取 内容全方位采集
专业网站订阅 突边破 界了,通联媒重回体点传的打形造态台 内、台节目外收平录台的信 息流通,实现了海 量新全闻媒线体索报与片素材
的动预热态反汇馈聚。
……
内容智全能方拆位条管理
综合内容运特用征大提数取据提 供背智能景语、义脉分络析、时 间相关性等有深度 的数素材据关分联析分,析为内 容智生能智产化能聚和、类发个整布性理提化供的
……
02 总体技术架构
荔枝云平台技术构架由设施服务层(IaaS)、平台服 务层(PaaS)、软件服务层(SaaS)组成。
媒体 软件服务层
融合媒体 业务门户A
系统类软件
融合媒体 业务门户B
融合媒体 业务门户C
工具类软件
安
运
全 与
媒体 平台服务层
业务 集成 服务
运营 支撑 服务
公共 能力 服务
资源 适配 服务
智服能务服。务
……
内容全新媒媒体体生产 内容生产
集成了语音识别、 移动视频编辑等近 40款传新统闻媒云体端生产 工具,内提容供生产了丰富 的融合生产手段。
广播中心网络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传输层协议
• 传输层TCP、UDP协议只涉及通信的源端和目的端2 台主机,隐藏了IP寻址和IP包的转发、拆分、组 装等复杂过程。
• 不管2台主机是否在同一网络内,还是分别在局域 网、互联网,只要能够链接,其工作机制和过程 是完全一致的。
• 大部分应用层都基于传输层协议工作。 • 传输层协议可以工作在不同的端口号下,使电脑
• IP地址应用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MAC 地址应用在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 MAC地址与IP地址通过ARP地址解析协议 的协同工作。
MAC地址
MAC地址
ARP地址解析协议工作机制
(1)每个主机的ARP缓冲区中存在ARP列表信息,表示IP地址和 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2)当源主机要发送数据时,首先检查本机ARP列表中是否有目 的主机IP(包含MAC地址),如果有,则直接发送数据,如果没有, 就向本网段的所有主机发送ARP数据包(广播),该数据包包括的 内容有:源主机IP地址,源主机MAC地址,目的主机的IP地址。
10000000 128
21 00010101 11110000 240
0001 1
0101 5
1 00000001 00000000 0
1
网络ID:131.128 131*256+128=33664
子网ID(4 位): 1
主机ID(12位):5.1 5*256+1=1281
公有IP和私有IP
• 公有地址(Public address)由国际专门的机构 负责分配,中国用户向APNIC(亚太网络信息中心) 申请IP地址,具有公有IP地址的主机能够在互联 网上被访问。
• 音频数字化文件化 • 音频文件压缩 • 存储技术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201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2015年12月版权声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所有,2015年。
本文档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关于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任何组织、机构或自然人均不得篡改或转意。
前言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广播电视部门适应媒体格局深刻变化、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近年来,广播电视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规范、指导和持续推动各广播电台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有效提升节目制播质量和效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发布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得到了业内一致好评,并成为了推动各级广播电台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节目制作领域,广播电台和制作公司在加快推进节目制作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对“采、编、播、存、用”进行流程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网络化协同制作的“云+网”制作模式,为大幅度提高节目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广播电视业态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模式。
为有效应对媒体融合对广播电台技术体系的深刻变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设立了科研项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广播电台全台网数字化网络化白皮书研究”,委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牵头,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项目组深入分析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现状和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认真研究融合媒体平台技术架构和特征,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台的典型应用案例,提出了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研究报告。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科研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科研项目组起草了本白皮书,旨在加强顶层设计,为各级广播电台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融合媒体平台提供指导,推动各级广播电台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业务形态、服务模式、产业格局等多方面开展创新实践。
本白皮书经过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多轮讨论、修改和审定,由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发布。
本白皮书指导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本白皮书主要起草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本白皮书主要起草人:钱岳林、马炬、朱峰、张卫伟、王波、徐北骏、霍秋林、李向荣、姚远、杭正东、邵勇、臧亮、陈蓉、杨庆华、张海勇、干劲、张云华、罗清、许振峰、韩明良、王崇义、赵永礼、张强强、孙岩君、陆正国、袁洁松目录1 说明 (6)1.1 适用范围 (6)1.2 约定、定义 (6)2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现状与分析 (10)2.1 广播台网建设现状 (10)2.2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的发展趋势 (12)3 公有云、专属云、私有云技术架构 (14)3.1 公有云技术架构 (14)3.2 专属云技术架构 (17)3.3 私有云技术架构 (22)3.4 公有云、专属云及私有云的关系 (26)4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典型业务流程 (29)4.1 广播融合媒体平台 (29)4.2 采编制作业务 (33)4.3 云媒资管理业务 (37)5 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制作发布典型业务流程 (42)5.1 融合媒体制作发布业务构建思路 (42)5.2 融合媒体制作发布系统构成 (43)5.3 融合媒体制作发布业务典型流程 (44)6 安全体系 (48)6.1 安全体系综述 (48)6.2 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 (48)6.3 云计算安全防护策略 (53)6.4 融合媒体平台典型业务安全要求 (55)7 运行管理体系 (58)7.1 运行管理体系综述 (58)7.2 7x24小时服务管理 (59)7.3 运维评价机制 (61)8 过渡策略及相关建议 (63)8.1 过渡策略 (63)8.2 相关建议 (69)1说明1.1适用范围本白皮书适用于规范全国广播电台的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指导全国广播电台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并可供相关行业参考。
1.2约定、定义1.2.1约定1、必要条件“必须”、“要求”、“应”或“应该”意味着它们的定义是一个绝对必要条件。
2、禁止条件“不应”或“不应该”意味着它的定义是一个绝对的禁止条件。
3、可选条件“可能”、“可以”或“可”意味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者不选择。
4、举例“例如”、“比如”、“如”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随后所列出的条目。
1.2.2定义1、云计算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2、I aaS(由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IaaS将设备硬件、数据和计算等基础资源封装成服务,为用户提供底层的接近于直接操作软硬件资源的服务,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包括:服务器及桌面虚拟化技术、数据存储技术、资源管理技术以及能耗管理技术。
3、P aaS(由平台提供的服务)PaaS将应用服务、任务流程、算法服务等整合为云计算平台服务,提供运算与解决方案的服务平台,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包括:分布式技术、实例的动态管理技术、应用隔离与安全技术、应用交互技术、服务能力开放与集成技术以及协同支持技术。
4、S aaS(由软件提供的服务)SaaS以软件租用、在线使用的方式提供软件服务,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包括:多租户技术、可扩展技术和可定制技术。
5、广播台网广播台网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实现广播电台内容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6、广播融合媒体平台广播融合媒体平台是指以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打造的广电“媒体云平台”,平台将基于融合发展云架构,通过能力建设、开放接口、流程重构,支持广电敏捷生产和新业务的弹性部署,在满足传统业务流程的同时,满足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多业务流程,满足新业务运营的基础性要求,能够为新业务提供统一的内容支撑、技术服务、数据分析、运营计费等服务一体化技术业务平台。
7、功能网依据广播电台各类业务的特点而构建的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化系统,称为功能网。
例如:广播制作网、广播播出网等。
8、功能模块在功能网中能独立完成某项功能的模块,称为功能模块。
9、三层模型三层模型是指,广播融合媒体平台由一个或多个功能网构成,每个功能网由提供基础支撑的“设施”,提供应用支撑的“数据”和实现各类业务的“应用”构成。
各功能网可通过基础层内“设施”间的链接,实现数据和应用的交互。
10、数据交换模块功能网中,向各类应用提供数据存储和交互支持的数据节点,称为数据交换模块。
11、业务各类功能模块按照生产管理流程形成的集合,称为业务。
例如:内容生产业务、生产管理业务等。
12、元数据元数据是数据的描述信息。
在广播融合媒体平台中,元数据是与多媒体数据结合在一起的辅助信息,这些信息在内容制作、传输、交换及播出的各个环节,始终与多媒体信息紧密关联。
13、数字内容运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形式表现的音频、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
14、生产子系统根据渠道、内容、组织等特点,为完成一类或多类内容生产任务而建立,包含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生产媒体资料库的业务系统,称为生产子系统。
15、生产媒体资料库生产子系统内直接参与内容生产、播出分发的数字内容存储系统,称为生产媒体资料库。
16、云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动态性、虚拟性、扩展性、有效性和灵活性所架构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17、广播私有云广播私有云是整合广播电台内部现有的资源,以新的云计算架构替代原有的全台网架构,以提升内容生产能力,满足面向融合媒体的业务转型需求。
18、广播专属云广播专属云服务是指利用专业厂商提供的基础设施,由广电自行进行业务和应用系统的构建。
19、广播公有云广播公有云服务是指现有公有云平台存在大量已有的服务,其中能够适配广播电台业务需求,能够提供技术保障,或满足业务和创新发展要求的服务,可直接购买使用。
20、智能流程引擎智能流程引擎是指通过可视化工具,进行多种工作流程的定义、自动化驱动与适配,以实现流程的动态化、智能化管控。
1.2.3缩略语1、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2、B2B Business-to-Business 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3、B2C Business-to-Customer 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4、BPEL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业务流程执行语言5、BPM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业务流程管理6、CMS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内容管理系统7、CP Content Provider 内容提供商8、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9、DDoS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分布式拒绝服务10、E PG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 电子节目菜单11、E SB Enterprise Service Bus 企业服务总线12、E TL Extract-Transform-Load 数据仓库技术13、G 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图形处理器14、H DFS Hadoop Distribute File System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15、K VM 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 一个开源的系统虚拟化模块16、O2O Online To Offline 线上线下融合的商务模式17、O DI Oracle Data Integrator Oracle的数据集成类工具18、P GC 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 专业生产内容19、R HEL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红帽公司的Linux系统20、S 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软件开发工具包21、S 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软件定义网络22、S 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23、U 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 用户生产内容24、U 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统一资源定位符25、V M Virtual Machine 虚拟机云计算技术26、X 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27、S 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由软件提供的服务28、P 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由平台提供的服务29、I 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由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2广播融合媒体平台建设现状与分析2.1广播台网建设现状《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指出,广播台网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广播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实现广播电台内容生产、运营和管理等综合业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