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砌体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易忽视问题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层砌体住宅建筑结构设计易忽视的问题【摘要】目前,多层砌体住宅建筑结构在我国建设工程中占很大的比重,由于其材料呈脆性、砂浆抗剪强度弱、浪费资源等特点,由此造成的很多问题不容忽视,同时抗震性能差等也容易造成隐患。本文主要对设计过程中易忽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层砌体住宅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 abstract 】 at present, multi-story masonry residential building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project accounting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because its material is brittle, mortar shear strength weak, waste resource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use a lot of problems can’t be ignored,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re likely to cause such hidden troub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process is easy to ignore the problem was discussed.
【 key words 】 of multi-story masonry residential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多层砌体房屋是指由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体承重的多层房屋。通常砌体结构房屋给人们的印象是
建筑高度不大、层数较少,层高较低、窗户较小、内部横墙较多,立面造型简单,这种印象正好说明了砌体结构的建筑特点。正是由于砌体结构本身的特点,工程中的问题才出现很多,其中部分问题甚为突出,表现为承载能力不足或温度应力引起的墙、梁、板开裂,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
一、结构选型问题
结构选型即结构方案的选择,它往往直接影响建筑体型及空间,立面及平面布置等方面,是确立整体布局和建筑选型的核心环节,砌体结构结构选型中核心问题就是墙体布置及洞口布置,同时砌体结构中层高超高,结构缝作法等也是结构设计中频繁出现的问题。
砌体结构是抗震不利结构形式,必须加强抗震构造措施,才能使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地震作用下,地震力是按墙体的刚度平均分配的,墙体布置甚为重要,若平面形状和承重横墙布置不均衡,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会使房屋产生扭转,地震力分配不均匀。墙体布置应该均匀,横纵布置应该基本一致,横墙间距不宜过大,住宅砌体结构静力方案宜为刚性方案;洞口不宜过大,大洞口两侧应加强;楼盖应采取利于抗震的整体楼盖。
二、设计内容不全
设计内容不清楚或不完整,多数情况下,对建筑、结构设计有关事项进行了交待,而对施工工艺、施工顺序、验收标准和相关专业配合的注意事项未作必要的说明,导致施工过程随意,影响工程质量。
砌体结构设计中,常疏漏或交代不清的问题如下:1、正负零下砂浆未采用水泥砂浆,容易引起墙体渗水等问题;2、砖墙未采用国家推荐的节能材料,仍采用粘土砖,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3、构造柱施工工艺未交待,造成构造柱同墙体连接消弱;4、结构主体施工同其他专业配合交代不清,各专业配合不到位,后开洞对结构造成较大损伤;5、砌体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不明确,造成施工质量参差不齐;
6、刚性楼盖未设温度缝或留置现浇板后浇带,造成工程完工后墙体出现不规则裂缝;
7、为节省造价未设置地圈梁,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
8、窗台、挑梁底部等位置为采取防裂措施等。
三、构造柱及墙体加筋问题
构造柱除应按规范要求,在外墙四角、楼(电)梯间四角,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所有纵横墙交接处设置以外,在8度区的砖混结构计算时,许多墙中部都应按计算要求增加构造柱,尤其是端部短墙,如图1中方框处短墙,若不增加墙中部构造柱,墙体抗力效应比只能达到0.71,抗震验算根本无法通过。但应注意到,如适当增加构造柱数量将有利于改善墙体抗力效应比,但当中部构造柱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不仅对抗力效应比提高没有帮助,反而会因为墙体截面面积减小而降低其抗震承载力,而某些部位的构造柱应整体加强,如图1中楼梯面凸出部位,外墙角部,这些在地震作用中效应较大的部位,加强措施可采用加大箍筋,提高混凝土标号,同时应增大竖向钢筋规格。计算中若增
加构造柱仍无法使抗力效应大于1,则只能采取墙体加筋的方法,但设计时应注意很多问题。如计算结果仅提供配筋值,并未考虑最大最小配筋率,另外规范要求,水平灰缝厚度不得大于12mm。而钢筋上下至少应保证2 mm厚砂浆,因此水平筋根部筋直径之和不得大于8 mm。一般情况下,水平筋可取4 nm(240墙三排、370墙四排),分布筋3mm。但设计中应尽量少采用或不采用水平配筋,而应靠尽可能调整方案、洞口大小位置来提高抗力效应比,因为在施工过程中,钢筋上下各2 nm砂浆就很难保证,而且加筋后灰缝厚度经常超过规范值,不得不返工重做,从而加大了经济成本,产生耗时耗力的效果。
图l 抗震验算结果(抗力效应比,括号内为配筋面积)
四、挑梁上墙体兼作上层挑梁底模问题
多层砌体房屋中,每层悬挑梁单独承担本层挑廊(或阳台)荷载,但在实际工程中,设计者未加以专门说明,施工方出于方便施工的考虑,将挑梁上的隔墙兼作上层挑梁的底模,致使整个上层悬挑部分形成一个整体,其实际传力模型和设计者的初衷完全不一致,使最底层挑梁实际承受了上面各层传来的荷载,导致其弯剪承载能力不足。
如开封通许某工程,7层砌体结构办公楼,由于建筑设计的需要,2—5层外挑 1.5m,开间 3.6m,每层挑梁截面尺寸240×360,上部配筋318,按分层荷载计算,挑梁强度及刚度均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但由于施工中将挑梁上的240mm厚墙体兼作上层挑梁的底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