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机器人循光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循光》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机器人在遇到光线变化时的行为反应,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机器人编程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机器人循光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编程软件进行机器人循光程序的编写。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编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循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编程软件的操作和机器人循光程序的编写。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器人循光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编程设备和学习软件。
2.设计好教学案例和任务,准备好相关资料。
3.安排好课堂座位,确保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机器人在生活中应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机器人循光技术。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机器人是如何循光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通过示例讲解机器人如何感知光线变化并做出相应反应。
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循光技术。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机器人编程设备。
引导学生根据呈现的内容,尝试使用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机器人循光程序。
《第9课 循线而行——地面传感器和机器人的循线行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
《循线而行——地面传感器和机器人的循线行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地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其在机器人循线行走中的应用;2. 掌握使用Arduino编程实现地面传感器控制机器人循线行走的方法;3. 实践操作,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制作一个简单的地面传感器循线机器人:a. 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纸箱、LED灯带、Arduino板等,搭建机器人的基本框架;b. 安装地面传感器模块,并将其与Arduino板连接;c. 根据教材或网络资源,编写Arduino程序,实现机器人的循线行走功能。
2. 完成一份作业报告:a. 描述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包括材料选择、传感器安装位置等;b. 详细说明Arduino编程的实现过程,包括传感器的读取、控制信号的生成等;c. 描述机器人实际运行效果,如循线准确度、行走速度等。
三、作业要求:1. 按时提交作业报告,字数不少于XX字;2. 作业报告应清晰、准确地描述制作过程和编程实现方法;3. 鼓励创新,可以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提高机器人的性能;4. 鼓励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协作能力。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报告的完整度、准确性、创新性以及实际运行效果;2. 优秀作业将获得加分奖励,用于兑换额外的课程福利;3. 对于未按时提交或存在明显错误的作业,将给予适当扣分处理,以保持良好的作业风气。
五、作业反馈:1. 鼓励学生提出对课程内容、作业设计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不断改进教学质量;2. 对于在制作和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将在下次课上集中解答,以帮助所有同学更好地完成作业。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们将能够掌握地面传感器在机器人循线行走中的应用,并实践操作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作业评价和反馈机制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苏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机器人循光》教案
机器人循光【教材分析】在“学生机器人”中,红外传感器是重要的传感器之一,学习对它的参数进行设置也为“机器人沿线”等活动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课属于承上启下的基础课程。
在知识结构上介于简单程序和较为复杂的程序(如条件循环语句等)之间,需要教师细化教学内容,并帮助部分学生理解这个程序的流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学会如何让机器人执行基本的命令了。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际遇到的各种情况理解分支结构的意义,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体验。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体验单分支结构语句的含义,能够在“机器人平台”中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依据过程图进行程序设计,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得到思维的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并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前提进行点拨与启发。
培养规范的机器人运动编程步骤,激发学生的多选择性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单分支语句的理解与程序设置。
难点:多种情况下机器人的不同应对程序。
【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启发式教学。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主题器材、学习单、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生活导入,提出问题播放视频:《机器人清洁工》猜一猜,为什么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地面,并将地面清扫干净呢?2. 学生畅所欲言。
3.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引导机器人前行的一种策略——循光。
板书:《机器人循光》1.制定游戏的规则。
2.思考:如何才能自动?讨论机器人的判断过程。
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建立学生与机器人间的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机器人智能化的意识。
二、过程一:原理认知1.机器人演示:机器人遇到强光时发出鸣叫。
2.探索:机器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叫?它怎么知道前方有情况呢?3. 认识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传感器就像蝙蝠一样,从它的红外发光管中发出红外线,并用接收管来检测是否有反射光,判断是否有障碍物)图14.绘制程序流程图。
《第9课 循线而行——地面传感器和机器人的循线行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
《循线而行——地面传感器和机器人的循线行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1. 熟练掌握地面传感器在机器人循线行走中的应用;2. 了解机器人循线行走的基本原理;3. 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制作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循线行走模型,使用地面传感器进行控制;2. 在模型上设置不同材质的障碍物,测试机器人的识别和避障能力;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循线行走表现,并撰写实验报告。
三、作业要求1. 按照教师提供的材料清单,准备所需器材和工具;2. 根据作业步骤和操作指导,独立完成制作和测试过程;3. 确保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如实记录实验结果;4. 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和制作过程的照片或视频。
四、作业评价1. 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地面传感器在机器人循线行走中的应用;2. 观察学生在测试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参考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评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根据以上各项指标,给出本次作业的最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反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2. 学生对本次作业进行总结,归纳学习心得和收获;3. 鼓励学生提出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议和意见,共同促进课程的发展。
在制作机器人循线行走模型时,学生需要按照教师提供的材料清单,准备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教师应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材料清单的准确性和器材的质量。
学生应仔细阅读作业步骤和操作指导,按照指导逐步完成制作和测试过程。
在测试过程中,学生应确保障碍物的不同材质对机器人识别和避障能力的影响得到充分体现。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应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师应认真阅读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地面传感器在机器人循线行走中的应用,了解机器人循线行走的基本原理,并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粤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9课《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教学设计
粤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9课《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9课《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掌握使用编程软件对机器人进行编程的方法,使机器人能够沿着预设的轨迹行走。
教材内容丰富,由浅入深,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机器人编程的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编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机器人编程感到陌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编程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掌握使用编程软件对机器人进行编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编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掌握使用编程软件对机器人进行编程的方法。
2.难点:编程思路的拓展,使机器人能够沿着预设的轨迹行走。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为学生展示机器人编程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编程软件和相应的教学资源。
2.准备一台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机器人模型,供学生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有趣的机器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机器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法,为学生展示机器人编程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循光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循光教案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小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机器人教学被广泛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其中循光机器人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教学项目。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循光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1.了解循光机器人的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
2.学习使用Arduino编程语言控制循光机器人实现光线跟踪功能。
3.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循光机器人套件(包括主控板、电机、轮子、电池盒等)。
2.电脑或者平板电脑。
3.Arduino编程软件。
4.教学投影仪或者电子白板。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介绍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并让学生了解循光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原理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循光机器人的原理,即通过光敏电阻感应光线的强弱,并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教师可以用图示说明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并让学生理解光线跟踪的基本原理。
3.组装循光机器人(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同组装循光机器人,学生可以根据说明书进行组装。
在组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每个零件的作用和功能,并与学生一起解答可能出现的问题。
4.编程操作(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Arduino编程软件的基本界面和操作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编写程序,在程序中设置光敏电阻的阈值和机器人的运动方向,使机器人能够根据光线的强弱进行相应的运动。
(3)学生逐步跟随教师的指导编写程序,确保程序的正确性。
(4)学生将编写好的程序通过数据线上传到循光机器人的主控板上。
5.实践运用(30分钟):学生将组装好并编程的循光机器人放置在一个有光源的环境中,观察机器人如何根据光线的强弱进行移动。
学生可以调整光源的位置和光线的强度,观察机器人的反应。
6.小结和展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第9课 循线而行——地面传感器和机器人的循线行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清华大学版12九年级下
《循线而行——地面传感器和机器人的循线行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地面传感器在机器人循线行走中的作用;2. 掌握使用地面传感器控制机器人循线的操作方法;3. 能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机器人循线行走的实践操作。
二、作业内容1. 制作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循线行走模型,包括一台小型可编程机器人、一个地面传感器、一些电线和适当的连接线。
2. 根据教师提供的示例程序,在机器人上安装并配置地面传感器,实现机器人的循线行走。
3. 在实际环境中(如教室地面上)进行机器人循线行走的实践操作,确保机器人能在电线周围正确行走。
4.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记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堂上完成,并在课后提交;2. 提交作业时,请附上任何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控制策略,以提高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4. 确保机器人和所有配件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评价;2. 评价将包括对程序编写、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评估;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在下次课堂上给予额外的表扬和奖励。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后提供反馈,指出学生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2. 学生也可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寻求帮助和建议;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熟练掌握地面传感器在机器人循线行走中的应用;2. 学会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机器人操作,提高实践能力;3.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总结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地面传感器和机器人循线行走的基本理解;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机器人循线行走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循光新版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循光新版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设计了一节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以机器人循光为主题。
机器人循光是一项有趣且实用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构建和程序控制机器人。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构建机器人和编程控制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机器人循光的原理和应用;2.学习如何构建并控制机器人循光;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准备1.多个机器人感应循光的硬件设备;2.一台电脑、软件和相关编程工具;3.课堂上展示的实物模型。
三、教学步骤1.导入和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机器人循光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对此的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在社会中的应用,并组织学生分享各自的见解。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展示实物模型在课堂上展示具有循光传感器的机器人模型,并向学生解释该模型的原理和功能。
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师通过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机器人循光的工作原理。
3.构建机器人分发硬件设备给学生,引导他们按照教师提供的指示,一步步构建机器人。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简单的说明和演示,确保学生正确地完成构建过程。
4.编程控制介绍编程工具和软件,并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它们编程控制机器人循光。
教师可以通过实时演示和操作来说明编程的步骤和原理。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尝试使用编程工具编写简单的指令,使机器人能够根据光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5.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要求学生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循光完成特定的动作或任务。
例如,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让机器人循光寻找出口;或者设定机器人在光线强度变化时转向或停止移动等。
苏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机器人循光》参考教案
机器人循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体验单分支结构语句的含义。
(3)能够在机器人平台中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2.过程与方法:(1)依据流程图进行程序设计,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得到逻辑思维的培养。
(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并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前提进行点拨与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规范的机器人运动编程步骤。
(2)激发学生的多选择性的创新思维能力。
4.行为与创新:建立起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思维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能够执行基本的机器人命令了。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需要提供较为活跃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体验。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单分支语句的理解与程序设置。
难点:多种情况下机器人的不同应对程序。
四、教学活动1.新授展示机器人沿线走的成果。
师:聪明的机器人已经能够前行了,但如果前方遇到了障碍,机器人就不能继续一路前进。
这时,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让它躲避障碍呢?大家有哪些主意?师生讨论。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引导机器人前行的一种策略——循光。
展示机器人循光的效果师:机器人能够跟着光行走,其实是利用了红外传感器在工作。
(展示蝙蝠图片)红外传感器就像蝙蝠一样,从它的红外发光管中发出红外线,并用接收管来检测是否有反射光,判断是否有障碍物。
在机器人的机身上,前方和左、右侧面各有一个红外传感器。
(展示机器人) 师:红外传感器中哪个部件特别的重要?它主要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讨论回答。
师:是的,接收管就是红外传感器的“情报分析部门”,它就用来分析“是”“否”接收到了反射光。
(板书:是、否)师:如果选择“是”,机器人会有什么运动?如果选择“否”,会有什么情况呢?(生设计流程图)师:我们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接收管的工作流程。
但要使红外传感器工作,经过这样的一次判断就可以了吗?这个过程需要反复执行,这样机器人才能不断进行光线的检测。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循光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循光机器人循光,是一种基于光传感器的智能机器人。
它能够通过感知光线的强弱和方向,实现自主移动,并根据光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种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特别适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本文将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探讨如何利用机器人循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首先,机器人循光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种新颖且有趣的教学工具,机器人循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通过观察机器人如何根据光线的变化做出反应,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种兴趣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机器人循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造力是一项重要的素质。
机器人循光作为一种交互式的学习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设计目标、编写代码以及改进程序的方式,控制机器人的行为和动作。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让机器人做出与光线变化相应的动作,如转向、变速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不断调试和改进程序,培养灵活思维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力。
此外,机器人循光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使用机器人循光的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使机器人跟随光源、如何避开障碍物等。
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反复尝试、调试和改进,学生能够逐渐理解问题的要求,并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机器人循光的特点,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机器人追踪光源的程序,并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示。
学生可以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交流思路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机器人循光进行趣味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粤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9课《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说课稿
粤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9课《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9课《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设计和制作一个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旨在让学生掌握简单机器人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使用相关的软件工具,设计机器人的行走轨迹,编写控制程序,组装和调试机器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方面,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机器人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如何设计和调整机器人的行走轨迹,使机器人能够顺利沿轨迹行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器人的制作过程。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有趣的机器人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设计:引导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设计机器人的行走轨迹。
4.制作:学生动手组装和调试机器人,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6.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教案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循光》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机器人循光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编程语言实现机器人循光功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学生对机器人循光的知识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2.学会使用相关编程语言实现机器人循光功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循光原理的理解;2.编程实现机器人循光功能。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2.示范法:展示机器人循光的实际操作过程;3.实践法:学生动手编程实现机器人循光功能;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循光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2.准备计算机和机器人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准备编程软件,如Scratch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机器人在生活中应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器人循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机器人循光的过程。
3. 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始动手编程实现机器人循光功能。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4. 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分享自己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循光,机器人还可以实现哪些功能?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
6. 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循光》说课稿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循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循光》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编程,让机器人按照光线的变化进行移动。
教材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编程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光线感应器的使用和编程还是第一次接触,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光线感应器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编程指令控制机器人按照光线变化进行移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编程的乐趣,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使用编程指令控制机器人按照光线变化进行移动。
2.难点:学生学会使用光线感应器,并能够编写复杂的程序,使机器人完成循光任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项目式学习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机器人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线感应器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机器人循光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讲解:教师讲解光线感应器的工作原理,示范如何使用编程指令控制机器人循光。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尝试编写程序,使机器人按照光线变化进行移动。
4.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编程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编程的关键要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机器人循光2.光线感应器3.编程指令4.动手实践5.团队合作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循光》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循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循光》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机器人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机器人循光的原理和编程方法,他们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循光的原理,掌握使用编程软件编写循光程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循光的原理,编程软件的使用。
2.难点:编写复杂的循光程序,理解程序执行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教学法:通过展示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循光的教学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准备编程软件,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编程实践。
3.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本课的主题——机器人循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思考机器人循光的意义和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循光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是如何实现循光的?循光原理是什么?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编程软件编写一个简单的循光程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循光程序,并分享编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微课精品课件第九课第二课时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
“看到”轨迹往右走 “看不到”轨迹往左走
“看到”轨迹往左走 “看不到”轨迹往右走
调试轨迹传感器
轨迹传感器
灵敏度增大பைடு நூலகம்
轻轻地
可调电阻
注意事项
1、避免明亮光线直射或斜射,(尽量使用室内光源) 2、轨迹传感器距离地面应在8~10mm之间 3、调节可调电阻时,动作一定要轻 4、实体机器人接线要与程序中设置的端口一致
搭建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
拓展任务
制作一个到终点就 停下来的轨迹小车
第九课、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
广东教育出版社 信息技术 五年级 上册
轨迹传感器
发射白光和红外光 检测地面反射回光线的亮度值 光电发射管 光电接收管
侧面
可调电阻 正面
轨迹传感器的变量值
0
1
轨迹变量1==0 轨迹变量1==1
轨迹识别传感器 (数字传感器)
没有轨迹 有轨迹
机器人沿轨迹行走的方法
沿轨迹右侧行走的策略 沿轨迹左侧行走的策略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说课稿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循光》这一课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机器人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如何利用编程来实现机器人的循光功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二是机器人循光程序的设计,三是机器人循光功能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的方式,掌握这些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是,对于机器人循光的概念和原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二是让学生掌握机器人循光程序的设计方法,三是让学生能够利用编程实现机器人的循光功能。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机器人循光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学生需要理解循光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编程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循光原理,通过实践,让学生动手编程,实现机器人的循光功能。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一是导入,二是讲解循光原理,三是编程实践,四是学生展示,五是总结评价。
在导入环节,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循光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循光原理环节,我会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循光原理。
在编程实践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动手编程,实现机器人的循光功能。
在学生展示环节,我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总结评价环节,我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机器人循光原理,二是编程步骤,三是学生作品展示。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机器人循光
教学目的:
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机器人平台中条件循环模式的设置方法。
3.学会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会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2.难点:计数循环控件的设置,学会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学生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唱歌,今天我们看看能不能使机器人跟光行走和追逐白纸呢?
2、要实现机器人跟光行走和追逐白纸,要作用红外线传感器。
3、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由红外线发光管发出红外线,用接受管检测是否有反射光,判断是否有障碍物。
二、教学新课
1、编写程序。
(1)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新建一个程序。
(2)添加“流程控制”模块中的“条件循环”控件,并连接“Main”控件。
添加“执行控件”右击“执行”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IO6”对话框中打√。
(3)添加单分支结构语句,打开“流程控制”对话框。
选定“单分支”,将“单分支”拖动到“IO”设置后面并设置。
选定“伺服电机2”,将“转动角度”设定为“100°”。
(4)学生讨论原理
原理其实和避障差不多。
当机器人前方有手电光亮的时候,直行,没有光亮就停止。
再外面套个条件循环就可以实现了。
仍然是读IO6传感器,当IO6=0说明没有障碍,即没有灯光时,停止;当IO6=1说明前方有障碍,即循着光了,便直行。
(5)单击“保存”按钮,保存文件。
2、下载程序
(1)单击“编译”按钮,进行程序编译。
(2)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机器人主板接口对接,打开学生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将学生机器人置于复位状态。
(3)单击“程序下载到主控芯片”按钮,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主板芯片中。
完成后关闭电源,拔下下载线。
3、启动机器人。
(1)打开电源开关
(2)当等待执行指示灯闪烁时,按下运行键,学生机器人开始动作。
三、全课小结
1、现在让我们来欣赏我们的机器人循光给我们看吧!
2、思考:如何使得学生机器人在更为复杂的光线中工作呢?
四、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实践园”。
编写一段程序,使得学生机器人跟光行走。
2、完成课本上的“成果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