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调研报告(全2015)
中国建筑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中国建筑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中国建筑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中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中国建筑市场进行调研,可以了解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二、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近年来,中国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业投资占比超过20%,达到了10万亿元以上的规模。
2. 市场结构:中国建筑市场的结构较为复杂,包括房地产开发、工业建筑、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
其中,房地产开发市场规模最大,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其次是工业建筑和市政工程市场。
3. 市场特点:中国建筑市场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少数大型房地产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同时,行业竞争激烈,毛利率相对较低。
三、市场趋势分析1. 国家政策的影响: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扶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包括房地产税优惠政策、松绑土地供应等。
这些政策将进一步刺激建筑市场的发展。
2.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的建设需求不断增长。
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发展,将为建筑市场提供更大的机会。
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中国建筑市场也受到了环保要求的影响,对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领域的需求逐渐增加。
四、市场挑战分析1.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调控政策可能带来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调整经营策略。
2. 成本压力:建筑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
如何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率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3. 市场竞争激烈: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在技术、品质和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五、市场发展策略建议1. 绿色建筑的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趋势。
企业应重视绿色建筑,在产品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融入环保元素,提高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建筑市场调研报告
建筑市场调研报告建筑市场调研报告一、市场概况近年来,中国建筑市场发展快速,呈现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也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支持。
建筑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本报告主要对中国建筑市场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调研。
二、市场现状1.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建筑市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2019年达到了XX亿元,较上年增长了X%。
这主要源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民众对住房等基础设施的需求。
2. 市场分布:中国建筑市场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
一线城市的建筑市场规模最大,二线城市的市场规模次之,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这主要是由于一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更为活跃。
3. 企业竞争: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大型建筑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这些企业有规模和资金优势,与政府和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有较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小型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较为困难,面临资金和人才的短缺等问题。
三、市场趋势1. 绿色建筑: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市场的发展方向。
政府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加大,建筑企业也开始注重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应用。
未来,绿色建筑有望在市场上更为广泛地应用。
2. 高端定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高端定制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端定制建筑具有个性化和专属性,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建筑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拓展高端定制市场。
3. 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当前建筑市场的重要方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旧城区的更新和改造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城市更新的市场前景广阔,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城市更新项目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4. 数字化建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建筑也逐渐崭露头角。
数字化建筑可以提高建筑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成本,对于建筑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企业应积极推动数字化建筑的研究和应用。
四、市场挑战1. 资金问题:建筑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信贷政策趋紧,建筑企业融资困难。
工程建设中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调研报告(doc 27页)
工程建设中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调研报告(doc 27页)(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专题报告之一)关于我国在工程建设中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调研报告——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工作委员会2002年6月20日北京为了深化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和质量水平,加速培养和建立我国的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尽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与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适应加入WTO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受建设部的委托,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领导下、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和各行业勘察设计协会支持下,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工作委员会,先后召开了工业和民用21个行业协会秘书长会议,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建国以来,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实行过多种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以建设单位自营方式为主。
这一阶段,设计、施工力量十分薄弱和分散,所谓自营方式就是建设单位自己组织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自己招募工人和购置施工机械、采购材料,自行组织工程项目建设。
第二阶段,从1953年至1965年,学习苏联模式,实行以建设单位为主的甲、乙、丙三方制,甲方(建设单位)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建,乙方(设计单位)和丙方(施工单位)分别由各自的主管部门进行管理。
建设单位自行负责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具体管理。
设计、制造、施工任务分别由各自的政府主管部门下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许多技术、经济问题,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协调和负责解决。
第三阶段,从1965年至1984年,大都以工程指挥部方式为主。
许多大、中型项目的建设,采用建设指挥部的方式,把管理建设的职能与管理生产的职能分开,建设指挥部负责建设期间设计、采购、施工的管理。
项目建成后移交给生产管理机构负责运营,建设指挥部即完成历史使命。
我们国家有很大一批建设项目是在以上几种管理模式下建成的。
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调研报告总结归纳
中国绿色建筑行业调研报告总结归纳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考虑到环境影响因素,减少对环境的负担,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以此保护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建筑。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其绿色建筑行业亦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绿色建筑行业的现状和趋势,本文进行了调研并进行总结归纳。
一、绿色建筑现状分析1. 建筑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绿色建筑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部分大城市已经实施强制性绿色建筑标准,促进了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2. 绿色建筑应用目前,中国的绿色建筑行业主要应用于商业办公楼、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等领域。
其中,商业办公楼占据了最大的比例,其次是住宅小区。
公共建筑方面,政府机关、学校和医院等单位也开始重视绿色建筑的应用。
3. 绿色建筑标准中国绿色建筑标准目前主要有两个,分别是“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等级标识”。
这些标准在绿色建筑行业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二、绿色建筑行业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色建筑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推广等,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增强可持续性未来,绿色建筑行业将更加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可再生能源、雨水收集和利用、废弃物管理等技术手段,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将得到显著提升。
3.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普及BIM作为一种数字化建模工具,可以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未来,BIM将在绿色建筑行业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帮助设计师、施工人员和运营团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建筑行业面临的挑战1. 技术壁垒当前,绿色建筑行业中仍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例如新材料的稳定性、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性等。
解决这些技术壁垒是绿色建筑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
西递建筑调研报告西递是中国建筑的一颗明珠,被称为“世界古建筑博物馆”,这里的建筑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的痕迹,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本文将对西递的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
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中国传统民居较完整的代表之一。
这里的建筑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修建的,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整个西递村的布局呈“凹”字形,呈现出朴实和谐的特点。
在西递的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宏伟的宗祠和精美的民居。
宗祠是西递村最显眼的建筑,是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
宗祠通常有三进院落,正殿通常是五楼高,非常宏伟壮观。
民居则呈现出独特的四合院风格,它们分别是官宦、地主和富商巨贾的住宅,反映了不同家庭的不同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在研究中,我发现了西递建筑的几个特点。
首先,西递的建筑几乎没有使用一根钉子,而是采用榫卯结构和插接技术将木材组合在一起。
这种建筑方式使得建筑更加牢固耐用,而且非常环保。
其次,西递的建筑风格简洁朴实,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雕刻,体现了古人的朴素生活态度。
再次,西递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尤其是民居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使西递成为了一幅自然景观画。
在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西递建筑的保护和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技术支持。
由于年代久远,西递的建筑已经出现了一些损坏和老化的问题,需要及时修复和保养。
其次,西递的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和价值也需要思考。
传统的四合院住宅对现代生活方式和城市规划来说可能不太适用,因此需要考虑如何保护传统建筑的同时,让其发挥现代社会的功能。
总的来说,西递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通过对西递建筑的调研研究,我对中国传统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了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我希望通过这份调研报告,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让西递的建筑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建筑工程专业调研报告
潍坊百树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可行性调研报告潍坊百树中等专业学校理工系编制2015年8月摘要:通过对我省《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市场调查,分析了我校申报该专业的优势,描述了我校制定的完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说明了培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为该专业的设置和开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及“十二五”会议精神,我校积极探索招生和就业的路子及方向,按照市场规律办学,与时俱进。
我校对培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有完整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和优良的师资力量、实习基地。
为此我校向省教育厅申请开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
一、开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市场调查1、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稳步发展,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总额增速持续在15%以上的高位运行,导致建筑业总产值及利润总额增速也在20%的高位波动。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市场整顿、制度建设及有效监管,我国建筑市场正在进入健康的发展轨道,可谓亮点频闪。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可以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0年达到6.6%。
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以上,成为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巩固。
2011年,我国建筑业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实现总产值11.8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增加值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8%;对外工程承包额1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2.2%。
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未来50年,中国预计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
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建筑调研报告》
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目标建筑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旨在为业主、设计师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建筑特征和潜在问题的详尽信息。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调研概况
调研团队对目标建筑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包括建筑外观、内部构造、安全设施、使用功能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细致观察,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了解建筑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建筑特征分析
建筑外观:目标建筑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方,符合当地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建筑功能和文化特色。
内部构造:在内部空间布局方面,建筑采用了合理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建筑使用者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安全设施:建筑内设备完备,安全措施完善,但存在一些老化设备需要尽快更新。
使用功能:建筑的使用功能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但在部分功能区域的细节设计还需要改进。
周边环境:建筑周边环境整洁干净,绿化率高,但交通便利性有待加强。
存在问题和建议
1. 安全设施老化问题:建议及时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2. 功能区域设计改进:建议对部分功能区域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3. 交通便利性提高:建议加强周边交通设施的建设,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结论
总体来说,目标建筑在外观设计、内部构造和使用功能方面都具备较高的水准,但在安全设施更新、功能区域设计和周边环境改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可以为建筑项目的后续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为建筑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考察武汉中国建筑科技馆调研报告
考察武汉中国建筑科技馆调研报告
中国建筑科技馆是中国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展馆,旨在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促进建筑技术发展。
在一楼公共大厅,支部会员们认真参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纪实展览”。
通过观看图片、模型、视频、动画,40余件“两山”医院建设实物,手绘图纸、防护服、冲锋衣、对讲机、队旗等,会员们全面了解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极速建成的全过程,仅仅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平凡英雄创造中国速度,生命方舟创造奇迹,大家深深感受到.“中国速度”背后的“中国力量”。
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调研报告为了认真贯彻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筑业企业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发展,自 2004年初,中国建筑业协会就成立了以张青林副会长为组长的工程总承包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先后深入到中建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北京建工集团、苏中建设集团等十多家企业进行现场蹲点指导。
最近协会又陪同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有关领导对北京地区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走访了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北京城建集团、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等企业,并以书面形式调查了上海建工集团、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建工集团、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等数十家企业,查阅了大量资料。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取得成效和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建议。
一、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历史回顾我国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提出,起源于八十年代初“鲁布革冲击”。
当时,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家开始在建设工程项目上引入了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工程总承包等新的管理模式。
国务院以及建设部、原国家计委等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
早在198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4]123号)就提出建立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设想。
文件指出工程承包公司受建设项目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委托,或投标中标,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设备选购、材料定货、工程施工、生产准备直到竣工投产实行全过程的总承包或部分承包。
1987年国家计委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批准第一批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试点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计施[1987]2002号),文件指出确立了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即有步骤地调整改组施工企业,逐步建立以智力密集型的工程总承包公司(集团)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和农村建筑队为依托,全民与集体,总包与分包,前方与后方,分工协作,互为补充,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企业组织结构。
建筑工程调研报告
建筑工程调研报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调研报告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工程调研报告1一、围标、串标的基本概念围标、串标是指投标人之间、或投标人与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之间相互恶意串通,一致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或采取其它不正当手段,排挤、限制竞争对手,以达到某一利益相关者中标的行为。
围标、串标是参与方之间结成的一种“利益联盟”;是利用不法手段损害招标人或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及国家利益的行为;是招投标市场一种危害极大的“诈标”行为。
其根源是诚信缺失。
从广义上讲,围标行为的发起者称为围标人,参与围标者称为陪标人。
围标是不成熟的招投标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参与围标者相互达成攻守同盟,在整个围标过程中严格遵守双方合作协议,以保证围标人能顺利中标,并对整个围标活动全过程保密。
如,在某一工程项目招标中,同一个投标者挂靠两个以上不同施工企业(有时为全挂靠),并代替被挂靠者做出不同或类同的投标书,以各个被挂靠者的名义进行投标。
而那些主动或被动参与挂靠的行为则称为“陪标”。
可见陪标与围标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陪标也是围标的一种现象。
围标成功后,围标人按照事先约定支付陪标人一定的好处或利益互换。
有时围标全过程为围标人一手操办,陪标人提供资质、人员和必要的条件予以协助。
有时是投标人入围后将入围资格卖给围标人,围标人借用入围投标人的资格操纵投标,而陪标人则保持沉默。
从狭义上讲,串标是指除围标外的串通投标,即排除围标现象的一般串通投标行为,包括投标人与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之间串通或两个以上投标人非正当合谋投标,也可称之为未达到围标的操纵强度和影响的行为。
狭义上的围标与串标处于平行关系,是同为串通投标的两种类型,即围标加一般串标等同于广义上的串通投标。
通常所说的串标也可理解为狭义串标。
建筑企业调研报告(共7篇)
建筑企业调研报告(共7篇)建筑企业调研报告(共7篇)第1篇:品牌建筑企业情况调研报告品牌建筑企业情况调研报告品牌建筑企业情况调研报告品牌建筑企业情况调研报告品牌建筑企业情况调研报告一、前言为研究"发展建筑业强企,培育品牌企业"的思路和对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发展的质量效益,加快培育我市建筑业知名、品牌企业。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决定近期对我市建筑业以及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所以我们从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建筑企业情况以及建议和措施等三方面来进行报告。
二、建筑业的发展情况本地区建筑业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及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自身的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建筑业方面,不在是简单的遮风避雨,而是从质量,美观,环保等多方面来要求。
就山东省来说,德州市属于三线城市,城市规模小,消费水平低,人们的人均消费有时温饱还打不到,更不要说带动建筑业的发展了,再就是装修的质量严重制约着消费者对于建筑行业的看法,这些都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当前建筑企业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目前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1/3在建筑业中,中小企业占多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这一特性是由建筑业多层次、专业化分工承包生产的需要所决定的。
而我国建筑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中型或中型偏大型企业较多,小型企业数量偏少。
虽然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数量已占行业从业人数87%,但与美国91%,日本94%,德国99%比较,仍然差距很大,主要是我国人口多,而发达国家平均每十一人就有一个小型企业。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直接导致行业内大、小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企业规模和实力相似,致使大量企业经营领域趋同,过度集中与相同的综合承包目标市场。
一方面,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中、小、精、专企业发展不充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
建筑调查报告范文
建筑调查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近期,XX市政府计划在市中心地区建设一座高层公寓楼。
为了确保该项目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我已经进行了一项详细的建筑调查,以收集有关土地、地理位置、市场需求以及潜在竞争对手等方面的信息。
二、地理位置该项目位于市中心的商业核心地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周围环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距离货运港口和主要马路都很近,这对于居民的出行和物资供应都非常便利。
三、市场需求根据调查结果,该城市目前对高层公寓的需求量非常大。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购买具有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现代住宅。
该项目将满足这一需求,为市民们提供现代生活的高品质体验。
四、土地状况经过实地勘探和相关部门的审查,该土地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没有破裂或滑坡等问题。
土壤肥沃,适宜建筑基础工程。
此外,该土地周围环境美丽,空气清新,是居住的理想选择。
五、竞争对手在该市区域内已经有几个高层公寓项目正在建设或已经竣工。
根据市场调查,这些项目以优质的建筑质量、高档的配套设施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而广受市民欢迎。
因此,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本项目需要更好地定位目标市场和开发独特的竞争优势。
六、建筑规划根据市政府的规划要求,该项目的高层公寓楼应包含不同户型的住宅单元,从小户型到大户型都要有所涵盖。
此外,还应包括儿童活动区、健身房、游泳池、公共休闲区等丰富的公共设施。
这些设计将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并营造一个舒适且有活力的居住环境。
七、风险评估尽管市场需求量大,但是该项目面临一些风险。
首先,竞争对手的存在可能会对销售情况产生影响。
其次,土地开发和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
最后,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八、建议与结论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风险评估,我向市政府和开发商提出以下建议:1.市政府应进一步优化规划,确保项目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2.开发商应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居住体验,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北京建筑调研报告
北京建筑调研报告
《北京建筑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摘要: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北京市的建筑风格、历史建筑保护、现代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展开,通过实地走访和室内资料收集,对北京市的建筑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现代化的特点。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北京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诸如故宫、颐和园等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维护,成为了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
同样,在现代建筑领域,北京也充满了惊艳的设计,例如鸟巢、水立方等建筑,展现了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魅力。
此外,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老旧城区的拆迁和改造、过度商业化对历史建筑的影响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处理,以保护北京的历史和传统建筑。
总结来说,北京市的建筑历史悠久、多元化,传统与现代并存,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未来,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的保护工作和创新设计,让北京的建筑更加美丽、宜居。
古建调研报告模板范文
古建调研报告模板范文古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古建筑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利用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获取大范围内的调查数据,而实地走访可以亲身感受古建筑的氛围,了解更多细节信息。
三、调研结果1. 古建筑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古建筑的保护现状较好的仅占20%,大部分古建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损和老化现象。
同时,古建筑周围环境的污染也给古建筑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古建筑存在的问题根据实地走访,发现古建筑存在以下问题:(1)破损严重:很多古建筑因为年代久远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墙体、屋顶等部分严重受损。
(2)使用功能单一:一些古建筑由于历史的原因,使用功能较单一,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管理方式滞后:部分古建筑的管理方式滞后于现代管理体系,导致保护和管理工作不到位。
四、调研建议基于对古建筑的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保护力度: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修复破损的部分,确保古建筑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拓展使用功能:将古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行拓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古建筑注入新的活力。
3. 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提高古建筑的管理效率和保护水平。
4. 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古建筑周围环境的保护力度,减少污染对古建筑的损害。
五、结论通过本次古建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古建筑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只有加大保护力度,拓展使用功能,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建筑,让古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
六、参考文献[1] XXX. 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探讨[J]. 海南博物馆馆刊, 2018(3): 65-68.[2] XXX. 古建筑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J]. 中国建筑技术,2019(6): 70-73.[3] XXX. 古建筑保护的现状与问题探析[J]. 城市规划, 2020,44(3): 80-83.。
中式建筑调研报告
中式建筑调研报告中式建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中式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式建筑文化,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式建筑的特点、历史背景、传统构造和现代应用等方面的情况,为中式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式。
首先,在不同地区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式建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建筑形式、材料和布局等方面的情况;然后,与相关专家学者、建筑师和业主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中式建筑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等。
三、调研结果1. 中式建筑的特点中式建筑注重平衡、简洁和自然的美感。
其建筑形式优雅大气,注重色彩的组合和空间的布局。
中式建筑通常采用木质结构,偏重于平面布局,更多地考虑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2. 中式建筑的历史背景中式建筑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约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
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中式建筑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也受到了汉族、少数民族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3. 中式建筑的传统构造中式建筑的传统构造包括层压板屋顶、斗栱、雀替、翹脊等。
层压板屋顶采用石匠艺术和木匠技艺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屋顶形状。
斗栱是中式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它不仅起到了支撑和装饰的作用,还传达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4. 中式建筑的现代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式建筑被应用到现代建筑中。
在商业和住宅领域,中式建筑常常被用作景观设计的一部分,以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
四、调研结论中式建筑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特点、历史和传统构造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在保护和发展中式建筑方面,我们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和利用中式建筑,同时融入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五、建议和展望1. 培养中式建筑相关的专业人才,推动中式建筑的保护和发展。
2. 加强中式建筑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对中式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3. 积极探索中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方式,提高中式建筑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原创5篇)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原创5篇)建筑调研报告总结(原创5篇)建筑调研报告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建筑调研报告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建筑调研报告总结(原创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篇1建筑调研报告总结本次建筑调研报告的主题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该主题下的建筑风格,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
首先,我们对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进行了定义。
传统建筑指的是具有历史传承和地域特色的建筑,而现代建筑则是以创新和现代技术为特点的建筑。
两者之间的融合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
这些城市分别代表了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不同风格,并且具有丰富的建筑历史和文化背景。
我们通过观察和对比这些城市的建筑风格,深入了解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建筑设计、材料使用、结构设计和室内装饰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建筑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许多投资者和消费者都认为,这种建筑风格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需求,还能够满足现代人对舒适、高效和环保的要求。
同时,这种建筑风格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有望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风格之一。
最后,我们总结了本次调研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建筑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鼓励建筑师和设计师在设计中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及推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和引导等。
总的来说,本次建筑调研报告深入了解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建筑调研报告总结篇2建筑调研报告总结:一、项目背景本建筑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特定建筑项目的详细分析,探讨建筑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内容,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资料分析、现场观察和访谈等方法。
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调研,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建筑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质量问题。
由于一些施工单位追求速度和经济效益,忽视了质量的控制,导致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
因此,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注重创新。
当前,建筑业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工艺陈旧的问题,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了推进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引进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提高建筑工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目前,建筑业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高水平的建筑设计师和施工人员。
因此,为了推进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建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加强行业合作和规范。
建筑业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很强的行业,涉及多个领域和专业。
为了推进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和引导力度。
政府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建筑业的投资力度,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推动建筑行业的升级和转型。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质量监管,注重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行业合作与规范,加大政府支持和引导力度。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推动建筑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安全调研报告
建筑安全调研报告
《建筑安全调研报告》
为了评估和改进建筑物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建筑安全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建筑物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
调研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电气设备、消防安全、人员疏散等。
通过现场检查、相关文件的分析以及与相关人员的访谈,我们获得了关于建筑安全方面的详尽信息。
首先,我们对建筑结构进行了全面检查,包括楼梯、墙体、屋顶等。
我们发现一些建筑物存在结构分析不足的情况,比如使用了不合适的材料或设计不符合规范。
这可能会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其次,我们对电气设备和消防安全进行了检查。
有些建筑物存在电气线路老化、过载的情况,这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此外,一些建筑物的消防设备已经过时,无法有效应对火灾风险。
最后,我们对人员疏散方面进行了分析。
个别建筑的疏散通道狭窄,并没有考虑到残障人士的疏散需求。
这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改进建筑物的安全性。
首先,建议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评估,修复和加固存在问题的结构。
其次,建议更新电气设备和消防设备,确保其符
合最新的安全标准。
最后,建议优化建筑物的疏散通道,以及提供适合残障人士的疏散设施。
总的来说,建筑安全调研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建筑物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我们相信,通过实施这些建议,可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性,并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建八局管理模式调研报告
关于中建八局管理模式调研报告为了推动企业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发展,对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八局)进行了调研。
经过全面收集相关资料,主要针对项目管理模式、经营开发、分包管理、资金收付、项目结算、物资采购等,将调研情况整理、分析,形成以下书面报告。
一、企业简介中建八局全称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是隶属于中国建筑股份公司的国有大型建筑骨干企业集团,其前身为国家建工部直属企业,始建于1952年,1966年奉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命令整编为基建工程兵部队,1983年9月集体改编为现企业,2007年12月整体改制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拥有国家建设部核发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市政及机电安装总承包一级资格,地基与基础、建筑装修装饰、钢结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等专业承包一级资格,以及建筑设计甲级资质和甲级监理资质,具有独立承担各类大型建筑工程技术开发、设计、施工、材料设备采供等一体化的总承包能力。
工程涉足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市政、能源、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制药、建材、机械、轻纺、通讯、电子、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
中建八局施工区域遍及国内27个省市,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营重点和东北、京津、山东、江苏、上海、两广、中原、西北、西南九大经营区域,开拓了10个海外国家业务。
2008年,全局新签合同额逾500亿元,完成营业额近300亿元,2007年位列上海市建筑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名。
当前,“集团化、区域化、专业化”是中建的发展战略,“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经营方针已深入人心,提高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效益是全集团的根本性任。
二、项目管理机构1. 企业层级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管理委员会:企业建立跨部门、委员会式的非常设项目管理机构,以协调综合性项目管理职能,确定并贯彻企业项目管理方针与目标。
中建股份与其它企业组成的工程承包联合体或中建股份内若干二级集团法人组成的工程承包联合体,建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及管理章程,承担相应管理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筑情况介绍(全)一、企业概况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是中国专业化经营历史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建筑房地产企业集团之一。
2014年,中国建筑的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14190亿元,地产业务销售额1271亿元,营业收入8000亿元。
根据2013年营业收入,中国建筑在《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 500 强”中排名第 52 位,继续位居全球建筑地产行业第1位;在ENR250 家全球工程承包商中排名第 1 位,体现出了强大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1、发展战略中国建筑的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发展策略以及经营策略等内容。
(1)战略目标:”一最两跨,科学发展”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的战略总体目标为“一最两跨,科学发展”。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中国建筑的战略目标也在不断优化调整,丰富内涵,以此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1年,中国建筑的战略目标为“一最两跨,科学发展”,即“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在2015年前跨入世界500强前100 名,跨入全球建筑地产集团前3名”;2012年,中国建筑提前实现了“两跨”目标,并将“一最两跨”定义为“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同时继续保持世界 500 强前100 强和全球建筑地产企业前 3强的地位”;2013年,中国建筑将战略目标的重点聚焦“一最”,即“致力于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
”同时对“最具国际竞争力”、“建筑地产”和“综合企业集团”做了具体表述。
“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内涵覆盖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管理密集、资本密集;“建筑地产”是目标市场定位,指中国建筑集中于建筑承包、地产开发两大主业的发展;“综合企业集团”是运营特色,强调具备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综合能力,即国内外一体化、投资建造一体化、设计建造一体化以及房建和土木并举。
2014年,中国建筑的战略目标淡化了“一最两跨”,表述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增加企业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巩固房建、地产、设计等传统业务的市场优势,加大海外和基础设施业务的发展力度,审慎推进投资开发业务。
”这一战略目标的调整也揭示了中国建筑在现阶段的两大发展方向,即一方面推进结构调整,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板块;另一方面紧跟“一路一带”国家战略,提升跨国指数,在海外市场寻求突破。
(2)发展策略:“五化”中国建筑的发展策略被概括为“五化”,即: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
中国建筑的专业化是打造一批支撑公司效益和品牌的专业公司。
中国建筑在主营业务的四大板块中拆分出细分行业规模较大的13个子板块。
其中,跨业务板块的为“安装、钢构、商混”;房建板块的为“装饰、园林”;基建板块的为“市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路桥、电力、筑港”;地产板块的为“下属直营和局院等地产业务”,即中建地产;设计板块的为公司设计业务板块分部。
每一个专业子板块都有对应的专业公司,包括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建财务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002302.SZ)等。
“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持续对专业板块进行整合升级。
在商品混凝土西部建设与中建商砼完成重组,成为全国最大的混凝土上市公司,商品混凝土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长期位居国内第二的位置(居首位的是以水泥制造为主业的中国建材集团);依托下属西勘院、中建四局共同组建了地下空间公司,开始塑造中建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品牌;将中建地产千万平方米项目资产注入中海地产,依托中海地产的品牌优势和成本控制优势提升项目价值等。
区域化是为了保证资源在区域层面实现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正式实施房建业务区域化方案,着手组建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区域总部”,各区域总部按照“总部延伸”职能定位。
标准化是中国建筑“五化”发展策略的核心环节,目标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机构成本,统一企业管理内涵。
“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搭建了战略模式、商业模式、管控模式等八方面的标准化领域,并编制下属子公司机构设计的标准化基础方案。
在项目管理标准化方面,中国建筑推进了临时建筑标准化及产业化工作,以箱式节能环保型活动房屋和装配式路面为重点,目前已在10个城市推广了20多个临建标准化项目,合计完成箱式房1100个单元。
信息化是中国建筑提升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获取最佳效益的手段。
“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开展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产权管理、科技管理等 16 项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例如财务管理平台集成了超过 20 个财务系统,近万名财务人员使用共享平台,实现了“集约化管控”。
“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的集中采购平台应用基本建设成型。
范围涵盖 24 家下属二级子公司的物资、劳务、专业分包采购管理体系,实现工程局全覆盖、大宗物资全覆盖。
2014年中国建筑网络集采平台完成采购额 2816亿元,其中物资类1711亿元,劳务与专业服务1105亿元,平台注册合格供应商达78514户。
现阶段,中国建筑开始试水区域联合集采模式,并在海外事业部开通集采平台。
国际化是中国建筑在“十二五”末期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
主要的措施有:一是积极利用国家“走出去”政策,通过 PPP、融投资带动工程总承包、高端对接等方式向基础设施、电站、化工等领域拓展,逐渐加大海外业务中基础设施和专业工程业务的比重,从相对单一的房建拓展到技术和资本含量高的业务,提高海外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水平;二是细分市场,打造独特、明显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海外人才本地化和专业能力提升,为海外本地人才度身定做培训和职业发展路径。
以收购美国PLAZA建筑公司1为起点,积累收购和管理国外企业的经验,进一步拓展通过资本运作开拓海外市场的方式。
(3)经营策略:高端营销和“三大”高端营销是指中国建筑“放弃低端、兼顾中端、占领高端”的理念,即占领标志性项目、超高层建筑和大型机场等高端市场。
中国建筑在“十二五”期间承建了全国范围内90%以上的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以及70%以上的一线、省会和重点城市的大型机场。
中国建筑的另一经营策略是“三大”,即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
大市场是指区域市场持续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
现阶段,中国建筑在华东、华南、华中地区建筑业务的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45%以上,占比不断提升。
在全国7个地理分区中,中国建筑在前五大区域新签合同额共计超过 1 万亿元。
大项目是中国建筑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十二五”初期是指房建项目合同额 2 亿元及以上、基建项目合同额 3亿元及以上;现阶段是指房建项目合同额 2 亿元及以上、基建项目合同额 5亿元及以上。
2014年中国建筑全年境内新签大型施工项目1380个,合同金额约1.21出资4440万美元收购PLAZA92.5%的股权。
万亿元,大项目个数占比接近半数,合同金额占比90%。
大业主是指与地方政府、大型央企、国际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截止2014年底,中国建筑战略客户数量达到了104家,公司与大客户签署的合作项目金额占总合同额53%,平均单体合同额达到6.5亿元。
2、业务板块中国建筑有四大主营业务板块,分别是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和设计勘察。
(1)房屋建筑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是中国建筑最主要的营业收入贡献板块。
2014年中国建筑房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549亿元,占营业收入(四大业务板块收入合计数)比重68.9%。
中国建筑的房屋建筑工程板块的核心竞争力是“高端优势”。
2014年中国建筑新签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累计合同额达到5926亿元,占到境内房建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4%;特别是在超高层领域,中国建筑包揽了全国90%以上的300米以上超高层。
“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的房屋建筑工程板块仍然是根基所在,但是营业收入占比累计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
这与中国建筑的产业结构调整密不可分。
中国建筑的产业结构调整自“十一五”期间就开始向“5:3:2”模式转变,即房屋建筑的营业收入占50%,基础设施建设的营业收入占30%,房地产的营业收入占20%。
在这一产业结构调整下,中国建筑在“十二五”期间对房建业务板块的核心要求是“巩固龙头地位,控制规模增速,提升业务质量,预防系统性风险。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建筑的房屋建筑板块营业收入占比会进一步下降,但大项目占比、超高层等方面的优势依然会保持。
(2)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是中国建筑在“十二五”中后期重点聚焦的板块,具有后发优势。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相对饱和时,中国建筑将目光瞄准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和互联互通,发展的重点包括市政和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和公路,核电、港口、石化以及城市污水处理等。
“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的基础设施板块营业收入增长保持20%以上。
2014年,中国建筑首次将加大基础设施业务的发展力度写入公司发展战略。
2014年,中国建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板块营业收入突破千亿,达到1189亿元,在构成方面,有6家下属子公司的基础设施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在投资拉动方面,据统计2014年中国建筑投资带动施工总承包的合同额累计约16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类合同额约1059亿元,占比66%。
“十二五”中后期,中国建筑采取了三项措施来调整产业结构向基建业务转型:一是确立全国地铁市场十大重点城市。
2014年起中国建筑基础设施事业部将北京、深圳、青岛、济南、福州、成都、郑州、江苏、无锡、南通等10个城市作为发展地铁业务的重点城市。
二是以发行优先股等方式补充基建和投资类业务资金。
2014年6月14日,中国建筑公示了国务院同意中国建筑非公开发行优先股方案。
此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300亿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及其他投资项目48.3亿元,用于补充境内外重大工程承包项目运营资金176.7亿元,补充一般流动资金75亿元。
三是扩大基建从业人员规模。
以基础设施为例,2014年中国建筑基础事业部扩充至240人,其中,有20名博士专业从事融投资创新;全集团基础设施从业人员增加至20000余人,其中,基础设施类一级建造师招收1000余人。
(3)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板块是中国建筑最主要的利润贡献板块。
2014年中国建筑地产业务实现毛利润418.8亿元,占毛利润总数的42.6%。
中国建筑地产业务的核心优势是中海地产的“品牌优势”。
中海地产作为地产行业内成本管控最好,利润率最高的房企,品牌效应凸显。
2015年3月25日,中国建筑发布公告向中国海外集团增资240亿元并同意让其认购中海外发行338亿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