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的金银器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https://img.taocdn.com/s3/m/50e47cb97f1922791788e85a.png)
仰视
“开元通宝”金钱,非流通货币。
1、“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 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僚楼 下拾金钱。“(张祜《退宫人》)
2、洗三(洗儿);
3、撒帐(嫁娶)
金走龙,高4.1厘米。
推测与投龙致祭的道教 仪式有关。
金梳背(装饰品) “满头行小梳”(元稹《恨妆成》
金臂钏 “绿鬟富去金钗多 皓腕肥来银钏窄” (白居易《盐商妇》)
5、金银作坊隶属:皇室(文思院)、中央 官府(少府监掌治署等下属的金银作坊 院)、地方官府、寺院或私人。
6、唐代金银工艺
(1)锤(槌chui)鍱(ye)(打作);利用了金银良好的延 展性。有时有底衬,也有模冲(多用于纹样)。金银箔也 用捶打的方式(如法门寺银芙蕖;金银平脱镜)。捶鍱器 物耗材少,但容易变形。
1、考古发现情况
窖藏:西安何家村、沙坡村、丹徒丁卯桥 等
墓葬:伊川齐国太夫人墓、偃师杏园李景 由墓、西安韦美美墓等
塔基:法门寺
2、国内主要著录和研究
《唐代金银器》(1985);《海内外唐代金 银器萃编》(1989);《法门寺地宫珍宝》; 《唐代金银器研究》(1999);《花舞大唐 春——何家春遗宝精粹》(2003)。
(3)9世纪器物种类大增,茶具、香具、波 罗子、温器、支架等流行。碗、盒、盘的 形制发生了大变化,流行花口浅腹斜壁碗、 四五曲花形带足的盒、葵花形的盘等。折 枝纹、团花纹继续流行,以阔叶大花为特 点。鸳鸯、鹦鹉、鸿雁、双鱼等题材流行。 出现荷叶、绶带、叶瓣、小花、半花等边 饰。纹样风格自由随意,生活气息浓厚。 本期是唐代金银器的普及和多样化时期。
(9)范铸:铸法如铜器(金熔点1064,银961)。铸器胎 体厚重。
何家村窖藏的属性
作坊;某王在安史之乱时埋藏;庸调使刘 震所藏;药师院(与炼丹及道教祭祀有 关)。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https://img.taocdn.com/s3/m/a3db2cb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6.png)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是一段充满辉煌与沉淀的历史。
贵金属首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地位、财富和文化的象征。
从商周时期的原始贵金属块,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雏形,再到唐宋元明清的璀璨辉煌,贵金属首饰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观念、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商周时期:原始贵金属首饰的兴起商周时期,贵金属首饰主要以骨笄、骨梳等发饰为主。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多采用骨、石、竹等自然材料制作,形式简单,工艺粗糙。
然而,这已经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和审美追求。
二、春秋战国时期:首饰的雏形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贵金属首饰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主要以金银为主,形式多样,有笄、钗、环等。
此时的贵金属首饰,已经开始体现出现代首饰的雏形,工艺技术也相对成熟。
三、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的普及与发展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材质更加丰富,有金、银、铜、玉等。
同时,贵金属首饰的样式也更加多样化,有簪、钗、环、钏等。
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的普及,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繁荣。
四、唐宋时期:贵金属首饰的繁荣与创新唐宋时期,贵金属首饰进入了繁荣与创新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不仅在材质上更加丰富,而且在设计、制作和装饰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代贵金属首饰,以金为主,工艺精湛,装饰华丽,体现了盛唐的繁荣与气象。
宋代贵金属首饰,则以银为主,风格细腻,造型简约,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
五、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的传承与创新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材质更加多样,有金、银、铜、玉、珍珠等。
同时,贵金属首饰的样式也更加丰富,有簪、钗、环、钏、手镯等。
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我国古代首饰工艺的成熟与繁荣。
总结,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是一部充满辉煌与沉淀的历史。
古代中国的金银器艺术
![古代中国的金银器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4887f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7.png)
古代中国的金银器艺术在古代中国,金银器艺术占有了重要的地位,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和繁荣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金银器艺术,包括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一、起源早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初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金银器物。
最早的金银器物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
当时,金银器物被大量应用于祭祀、宴会和礼仪场合。
古代中国的金银器艺术起源于华夏文明的初期,承载了人们对于神恩、祈求和尊崇的意义。
二、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古代中国金银器艺术得以迅速发展。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金银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突破,金银器的种类也得到了丰富和多样化。
这个时期的金银器大多采用了高温烧制和不同的金属合金技术,如纯银锻打等,使器物更加精致,金银器的纹饰也更加繁复多样。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金银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大量的金银器被制作成了贵族的佩戴品,并且开始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这一时期的金银器更加注重造型的美感和艺术性,从燕尾喜帕到云纹鱼纽,从刻花鸟兽到浮雕纹,金银器的纹饰丰富多样,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到了秦汉时期,金银器的制作技术进一步提升,金银器的数量和制作质量达到了巅峰。
当时的金银器主要是用于宫廷和贵族的使用,器物的制作工艺和纹饰更加精细,金银器成为了展示贵族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三、影响古代中国的金银器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和技术为后来的器物制作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其次,金银器的纹饰和造型对于后来的绘画和雕塑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例如,金银器上的花鸟纹和人物形象经常被艺术家们用于绘画和雕塑创作中。
另外,古代中国金银器艺术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金银器在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背后承载着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通过金银器的研究和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齐东方说-金银器的唐宋之变
![齐东方说-金银器的唐宋之变](https://img.taocdn.com/s3/m/17ad5cc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7.png)
齐东方说-金银器的唐宋之变▲唐昆虫花卉纹金圆盘黑石号沉船出水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藏中国古代金银器,在历史尘烟中闪耀着瑰丽光芒。
其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唐代以前,金银器制作波澜不兴;第二个阶段是唐代,金银器制作爆发式发展进入高峰;第三个阶段是唐代以后,金银器制作平和地进入了中国化的过程。
唐宋之间,是金银器制作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文化韵味发生了巨大转移,体现了唐宋之间社会的深刻变革。
在北京大学考古楼,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齐东方教授,曾以《金银器的唐宋之变——方法论的探讨》为题进行了精彩讲演。
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唐代金银器制作高峰与原因宋代金银器的特征与商品化本期推出的是,此次讲座的内容纪要。
▲齐东方教授在讲座现场一唐代金银器制作高峰与原因齐东方教授认为,唐代金银器的风格,可用“富丽堂皇”一词概括。
他分四个方面论述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高峰与原因,包括继承发展、材料来源、生产制度、丝绸之路。
1.继承发展任何事物发展的高峰均离不开前期的积累。
在唐代之前,金银器制作已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容器的生产已经开始;铸造、锤揲、鎏金、掐丝、焊缀金粒和镶嵌等工艺技术已经出现并走向成熟;至唐代,古人对金银采矿有了较深的认识。
这些均为唐代金银器制作的高峰奠定了基础。
2.材料来源齐东方教授强调了历史文献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
他认为,读史料时唯有基于新思想,代入式地阅读,才能发掘旧史料的新价值。
历史文献可以有很多来源,例如,诗词相较于正史,往往可以更直接地体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诸多文献的记载显示,唐代已经出现了专职的采金银者,他们具有对金银矿脉的一定认识,并且掌握了炼银技术。
故而,唐代与前代相比,产金、产银量发生了质的飞跃。
何家村金银窖藏出土金属渣块和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银渣块”见证了这一变化。
不少考古材料还可体现唐代国家对金银资源的控制。
何家村出土了大量金饼、金挺、银饼、银版,有的还有“租庸银”、“东市库”等铭文。
二者分别是租庸调制度与东、西市机构的实物例证。
唐代金银器发展及其特点
![唐代金银器发展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f6daf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7.png)
唐代金银器发展及其特点如下是有关唐代金银器发展及其特点:唐代金银器主要应是官廷和地方官手工业中的制品,专供统治阶级上层享用,间或用于君臣之间的赏赐、进奉以及对佛教寺院的施舍。
唐代金银器皿制造业发达,数量大,品类多,其制造中心是首都长安。
到唐代后期,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金银器皿制造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现存的唐代金银器大多发现于窖藏之中。
如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金银器皿200余件,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村窖藏出土956件银器,20世纪80年代西安扶风法门寺又发现121件(组)金银器,都是唐代金银器的重要材料。
唐代金银器发展目前大致可以细分为三期:1.8世纪中叶以前8世纪中叶以前,是唐代金银器的飞速发展阶段。
盘、盒类物以圆形为主,也有一些菱花形,壶类多三足。
还有中国传统器形少见的高足杯、带把杯、五曲以上的多曲长杯。
纹饰流行忍冬纹、缠枝纹、葡萄纹、联珠纹、宝相花、卷云纹、云曲纹等等。
花纹纤细茂密,多用满地装饰的手法。
2.8世纪中叶至8世纪末8世纪中叶至8世纪末,是唐代金银器制造的成熟阶段。
高足杯、带把杯及多曲长杯少见,新出现了各式壶,葵花形的盘、盒流行,各式器皿的平面多做成四五曲花形。
宝相花纹仍可以见到,折枝纹团花纹兴起,纹样更加写实,分单元布局,留出较多的空白,显得疏朗大方。
少数器物继承前期器物的特点,器型纹样多有创新。
3.9世纪9世纪是金银器制造多样化阶段。
器物种类大增,茶具、香宝子、羹碗子、波罗子、蒲蓝、温器、龟盒、支架等器类均属于这一时期的产品。
碗、盒、盘的形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流行花口浅腹斜壁碗、五曲花形带足的盒、葵花形盘等。
折枝纹、团花纹继续流行,并更加丰富多彩,以阔叶大花为特点。
鸳鸯、鹦鹉、鸿雁、双鱼等动物题材常见,出现了荷叶纹、绶带纹叶瓣纹、小花纹、半花纹等主要边饰的纹样。
纹样风格自由随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金银器在隋和唐初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8 世纪中叶基本完成中国化进程,开始独立发展。
中国的金银器艺术与金银器发展
![中国的金银器艺术与金银器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dc1b0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c.png)
中国的金银器艺术与金银器发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金银器艺术和金银器发展。
自古以来,金银器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了华夏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技艺和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金银器艺术与金银器发展。
一、历史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至今,金银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
最早的金银器主要以贵族财富的象征和礼仪用品的形式存在,如商代的玉璧、周代的玉佩等。
而后,金银器的艺术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例如唐代的“嵌宝技法”和宋代的“蔡沈工艺”,这些工艺技法使得金银器的制作更加精细和美观。
二、技艺中国的金银器艺术以其独特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在制作工艺上,中国的金银器追求精确和复杂的线条,充分展现了匠人们精湛的工艺水平。
根据实际需要,金银器的制作可以应用多种工艺技法,如策粉、填色、驳明、键线和熊耳等。
这些技艺在金银器艺术中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立体感。
三、影响中国的金银器艺术不仅对于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也对于世界金银器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金银器制作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独特风格和技艺为其他国家的金银器艺术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特别是在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中,中国的金银器艺术和技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的金银器艺术与金银器发展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也保持了创新和发展。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金银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当代中国的金银器制作借鉴古代技艺,结合现代创意,使得金银器艺术更加时尚和多样化。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金银器艺术和技艺将继续为世界的艺术领域做出杰出的贡献。
中国金银器文明进化史
![中国金银器文明进化史](https://img.taocdn.com/s3/m/9bc7780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3.png)
中国金银器文明进化史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
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让我们追溯那古老的岁月,去大致了解一下它的发展轨迹吧。
【原始时期】原始时期的首饰已具备巫术、模仿与图腾崇拜及审美的意识。
这一时期的首饰以红山文化为代表。
如已出土的勾云玉器、马蹄式箍形器、玉猪龙等,都显示着祭祀祖先、崇拜神灵的宗教习俗和制玉装扮的传统。
(红山文化玉龙)【商周时期】商周时期。
随着阶级的分化,首饰配饰除赋予宗教性的内涵之外,更赋予了阶级内涵。
奴隶主阶级对首饰配饰极为重视,设立了专门的手工作坊来生产。
当时的首饰配饰有骨、角、玉、蚌、金、铜等各种制品,玉制品最为突出,品种多为装饰品,如头饰的笄、脚饰的钏、衣上的坠饰、佩戴的串珠等。
(商代玉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金属工艺加工已经掌握了焊接榫卯、刻划、镶嵌、鎏金、镂空、失蜡浇铸、金银错嵌等技术,制作各种精美的器物。
金属工艺加工技艺不仅在华夏地区发展,在北方匈奴族地区,金属工艺也很先进。
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继承了商周社会的传统,除形式的精美和材质的珍贵之外,也带有礼教表征德操和社会等级地位的内涵,工艺技巧则更加繁复。
(战国龙纹玉佩)【秦汉时期】秦汉时期,金银首饰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品种、数量和质量都普遍提高,工艺也趋于成熟。
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多种机械链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
汉代的金银器制造已具有相当规模,除继续使用包、镶、镀、错等方法用于装饰铜器和铁器外,还将金银支撑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
汉代金饰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脱离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汉代兽形金饰)【隋唐时期】隋唐妇女的发髻式样非常丰富,因此在妇髻上配有众多的首饰,常见的有梳、蓖、簪、钗、步摇、翠翘、珠翠金银宝锢、搔头等。
插载的钗梳多至十数种,除了金银廿玉的瞥钗外,名贵的象牙也被用于制翩钗之用。
当时,金粒镶嵌工艺从黑海沿岸的希腊地区传到中国:用细小的金颗粒镶嵌在光滑或浮雕金属的表面,以形成各种图案的装饰艺术,这种工艺被广泛地应用在唐代的首饰制作中。
中国古代金银器物设计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金银器物设计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7ca1188d4d8d15abe234ed4.png)
ue sl r ut r s r u . t s t i c l n h thed v l p e t fa in i e eue sl f o da d sl e e tn i weeq iep o peo s I f u t of dt a e eo m n s i no di t i t o nce t Ch n s tn iso l iv r g n r a
摘
要 :从原始社会末期 至魏晋 南北朝 ,金银 主要是 作为饰 品和货 币,少有用来制作器皿 。进入 隋唐 以后 ,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资料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cd7bda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d.png)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资料今中外金银器一直是收藏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门类。
中国甘肃玉门夏代古墓中出土的金耳环虽然铸造粗糙,但却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金饰器实物。
商代的金器以装饰品占主导地位,器物类相对较少。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眼部贴金的虎形饰及金片、金叶、金箔等装饰,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祭祀坑中发现的金面罩和金杖等祭祀用的金器说明,金器在商代已经得到社会上层广泛使用。
银的使用历史较晚,目前所见的春秋时期银错铜兵器,是最早用银的实例。
春秋战国和两汉时期的金银器的设计 ... 工艺已经非常高超。
唐代金银器的 ... 和应用达到了历史的巅峰,除了饰件还开始生产餐具、茶具、佛教法器等生活器物,而且品种大为增多。
两宋时期的金银器制造业更为商品化。
皇亲贵戚、王公大臣、富商巨贾,都享有着大量的金银器,上层庶民和酒肆妓馆的饰品及饮食器皿也都使用金银器。
随着金银器的社会化,宋代金银器无论在造型上或纹饰上一反唐代的富丽之风,而变为素雅和富有生活气息。
明代的金银器制造工艺高超,明定陵出土的金冠、金盆等是代表作。
造型庄重,装饰华丽,雕镂精细。
器物用打胎法制成胎型,主体纹样采用锤成凸纹法,细部采用錾刻法,结合花丝工艺,组成精美图案,有的器物镶嵌珍珠宝石,五光十色。
金银上凿刻压印“官作”或“行作”或工匠名及成色。
清代金银器的工艺多趋于繁富华丽、精细琐碎。
色彩追求艳丽妍美,样式崇尚变奇化异。
金银器可分为金银器物和金银饰物两大类,它们还可分为饮食、信符玺印、容器、舆洗器、梳妆用具、陈设观赏品、宗教祭祀器、冠服、发饰、颈饰、耳饰、手、臂饰、胸坠饰、剑饰、车马饰、货币、杂器等10余小类。
金银器物中的饮食器有樽、杯、盘、壶、盏、碗、豆、蛊、锅、箸、勺、匙、温碗、盏托、茶具、羽觞、执壶、花口杯、提梁壶等。
信符玺印有腰牌、符牌、金印章等。
容器有盒、缸、罐、簋等。
舆洗器有匜、盆、洗等。
梳妆用具有梳、篦、刀、奁、镊、镜架、栉背等。
陈设观赏器有薰炉、香薰、银钏、金钟、瓶、盘、挂屏、盆景、天球仪等。
金银器的生产制作历史
![金银器的生产制作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0b0e7d5da38376baf1faeec.png)
两宋:清丽典雅
1.特点:有铭款的金银器显著增多;造型 优美,素雅大方,小巧轻薄,纹饰风格 趋向写实。 2.主要用途:衣饰器玩和佛像塑造。 3.规模:金坑、金场14处,银场56处。年收 入金约1万余 两,银20万余两,主要供官营手工业之用。 4.西夏、辽、金:金银制品相当发达。用 金银制作的马具、饮食器、饰物和宗教 器物达到较高水平。
赤金走龙 唐朝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 村出土。长4厘米,高 2.8厘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鹦鹉纹提梁银罐(唐朝) 1970 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出土。高 24.2 ,口径 12.4 , 足径14.3厘米。 大口,短颈,腹圆鼓, 喇叭形圆足盖。腹两侧均以 鹦鹉纹为中心,四周绕以折 枝花,形成圆形图案。盖顶 中心为宝相团花,周围饰葡 萄、石榴和忍冬卷草纹。
蝉形轭端银钩首 秦陵铜车马坑出土 水平长3.55厘米,宽 2.86厘米,厚1.17厘 米,重57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藏
鎏金银铜马 汉 1974年河南偃师寇 店出土。 高5.9厘米,长 6.2厘米。
魏晋南北朝时期:独具异域风采
1.种类:除制铸造货币、鎏镀佛像外,还用于制 作各种工 艺品和装饰品。金银器增多。 2. 原因:统治阶级竞相奢靡,大量使用金银器物 和饰 品。上行下效,民间也大量使用金银器。 3.金银矿分布:北方的鲁、陕、晋,南方的滇、 川、赣、 苏等。
金银器的生产制作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清新活泼
1. 特点:新工艺技术使金银器的数量、
种类有了明显增 加;以装饰品为主; 分布范围扩大。 2. 影响:南北不同风格的形成,为以 后各代金银器在分布范围、风格特点 等方面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分布地区:宝鸡、咸阳和秦陵。 春秋:楚国最为发达。 战国:金银产量增加,金银制品增 多。
金银器
![金银器](https://img.taocdn.com/s3/m/80c688ddd15abe23482f4d4e.png)
发展史-----距今3000年的商代已出现黄金制品,早期均为小型装饰品、配饰、其它器物的附属饰件;金银器皿出现于春秋战国;汉代工艺成熟,但大多数仍为装饰品,器皿少见;唐代鼎盛;唐以后发展趋于保守,但出现夹层技法、浮雕凸花、镂雕等工艺的创新,且源于生活的写实性装饰纹样开创了宋代金银器清秀典雅的风格;明清镶嵌工艺盛行,造型多样化,纹饰繁缛富丽,工艺精细复杂,透着富丽堂皇的珠光宝气。
与陶瓷铜镜钱币等不同,古代金银器专为贵族服务。
唐中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走下神坛进入富裕百姓家庭。
但与贵族阶级的金银器相比,与其说是艺术品不如说是财富的储存和表现手段。
由于金银存量稀少且极易融化改制,所以古代许多精美的金银器被后人片面关注其经济价值改制成金银锭以套现,尤其在动乱时期尤为普遍,eg:1、同治年间紫禁城内“金印被盗案”,时任刑部郎中兼军机处章京偷盗“太平天国万岁金玺”,为消灭罪证将其熔化改制成十根金条;2、乾隆为纪念他的生母制作一座金塔用于供奉母亲的头发,但由于塔的尺寸太大,将一大批金册金印金盆熔化。
所以,现在市面上大型器皿少、早期少、精美少。
一、基础知识早期“金”主要指铜,直到战国时才多半特指黄金;“银”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才出现。
稀缺性:一吨岩石中含金5mg,含银1g延展性强:1g金可以拉成长达2公里的金丝;可以锤鍱成比纸还薄很多的金箔,厚度只有万分之一毫米,几乎透明;金银质软,指甲都可划出痕迹。
秦代楚国;西汉鄱阳(江西波阳)、陵阳(安徽青阳)、南山(新疆南部阿尔金山);东汉云南保山、四川绵阳广元雅安;唐代湖南;宋代山东蓬莱即墨;元代吉林、辽宁;明清甘肃沙洲。
金银与其它金属矿产的共生关系:《管子》“上有丹沙(即丹砂,汞的化合物)者,下有黄金。
上有慈石(即带磁性的铁矿石)者,下有铜金。
山上有铅,其下有白金(即银)。
”古人开采法:①淘洗法(适用于砂金)②地下井巷深挖法(山金、银矿)西周以前金器是自然金,少有冶炼而得的金。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与发展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0b53a3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1.png)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与发展金银器作为我国传统工艺品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受人们的欣赏和喜爱。
在中国古代,金银器作为国家的象征,除了用于宗教祭祀、宫廷礼仪和文物收藏外,还广泛应用于家具、饰品、器皿等领域,表现出了其强烈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而金、银二种材料的应用则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普及。
当时,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制作的金银器大多数是简单的器皿、钱币、饰品等,尚未能达到较高的制器技艺和艺术价值。
到了秦汉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金银器的品种和数量都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提高。
尤其是西汉时期,玉器的在数量和品种上有了质的飞跃,据考证,当时制作的金银器不仅头饰、玉衣、戒指、耳环、钮扣等细小的玉器,还出现了以金银为材料的璧、钩、博、角、羽等大型器物,经济实力、工艺技术和文化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器制作进一步发展成熟,特别是以敦煌、洛阳、南京、河南等地为代表的制器工艺大幅提升,金银器种类和工艺品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个时期的金银器中,以“三彩金”最为有名,它是使用了金银嵌入釉器中做成的,色彩斑斓、瑰丽多姿,极具装饰性和文化史料价值。
此外还有“鎏金银”、“鎏金銀嵌翠器”、“对称压花佛”、“青铜鎏金龙柱”等一系列精美的金银器。
到了唐宋时期,金银器制作进一步达到了巅峰,以黄金、白银、铜合金等作为金银器制作材料。
唐代最著名的金银器就是“唐三彩”,宋代则是以“鎏金銀嵌玛瑙”、“銀嵌漆器”、“铜顶嵌金玉盒”等享誉海内外的器物而闻名于世。
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与素材的选择一直是制作精美金银器的核心。
在素材方面,黄金、白银、铜合金等素材的选用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前者贵重华丽,后者则灵活多变。
在工艺方面,制作金银器一般分为铸造、鎏金、鎏银、板金、彩绘、嵌饰和紧丝等几种基本工艺,不同的工艺方法配合多种装饰手法,赋予金银器不同的外观效果和风格特征。
中国历代金银器
![中国历代金银器](https://img.taocdn.com/s3/m/d8caabc8b14e852458fb5731.png)
中国历代金银器金银器在中国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或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
自从人类发现、认识了金银之后,就将其加工成为各种金银制品。
中国使用金银器历史悠久。
金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绵久而辉煌,早在距今约三千余年前的商代,已经开始出现了金制品。
金银器,以贵重金属为材料,施以精湛巧妙的制作工艺,配以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构思,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更迭出现的不尽相同的各个时代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各个时代相同的追求富贵、吉祥的民族心理阐释得畅晓明白。
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金银器,也因其不菲的价值,独具的特质,于普通金属器皿之中,着意显示出了其自身别具的人文、科学、经济价值。
耀眼悦目的金银器,成为了绵延长久、当之无愧的传世珍藏!工艺中国古代金银器不仅工艺繁复,制作技巧高超,复杂精细,科技价值含量很高,而且造型精巧,装饰细密,每一件都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佳作。
金银器无论是以几何形为主的平面造型,抑或是以写生动物、植物为主的立体造型,无不展示着制作者观察的细腻与比例掌握的准确。
大体量者往往显得稳固、刚劲,而小体量者则纤巧、灵动,优雅大方。
最早的金银器是青铜器生产的伴生品,目前发现的商代金银器,主要是浇铸成型,工艺上尚未摆脱青铜器制造的影响。
随着冶炼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金、银的韧性及延展性,金银器的加工使用了铸造、锤鲽、錾刻、累丝、板金、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镶嵌、错金银、鎏金等技术。
用途金银器制品不但包括了生活器皿、服饰、宗教用具、殡葬用具、医药保健用具、钱币、工具等大类,另外还有少量祭祀、兵器、模型等类,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金银制品一开始就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形式出现,而不像铜器和玉石等制品,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后,才逐渐从具有功利目的性的生产工具中脱离出来,进入审美对象的范畴。
金银器篇
![金银器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4556b765ce050876321339.png)
宋元明清
宋代金银器虽不及唐代金银器那样丰满 富丽,然而却具有典雅清丽、自然秀颖的独 特风格。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文化发 展的总势趋于保守。金银器工艺技巧高超,制 作精细入微。明代以后尤其是清代的金银器, 完全变成了权力的象征、财富的堆积。那雕琢 繁缛的龙凤图案,璀璨的宝石镶嵌,整体风貌 的华丽浓艳,象征着不可企及的高贵与权势, 宫廷气息十分浓厚。
1、人物纹 2、龙、凤、龟 3、莲纹 4、团花、宝相花 5、缠枝花、折枝花 6、鸟语花香
唐代金银器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成为中国金银器艺术的顶峰。齐东方等编著 的《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其 “花舞大唐春”一词取自初唐卢照邻《元日 述怀》诗:“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 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 物候新”,该词句充分描绘出了大唐的繁盛 与欣欣向荣,而这些金银器,正是泱泱大唐 精神风貌的见证。
二、装饰:
1、徽章式纹样 2、摩羯纹、鱼子纹等 3、狮纹 4、单点动物构图方式
改造与创新 唐代金银器装饰同西方艺术的因缘要少于 造型,哪怕是在洋风弥漫的唐前期,“大有胡 气”的是造型,装饰却有很多是中西合璧,唐 代后期纹饰的外来纹样逐渐同中国传统装饰图 案融合为一体。唐代金银器的中国化主要和最 先是由装饰发动的。
唐代出土金银器的归属相当复杂,迄今 尚未有定论。齐东方、张静在“唐代金银器 皿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中,将唐代金银器皿 的外来性质分为粟特、萨珊、罗马-拜占廷 等三个系统进行归类,同时指出唐代金银器 皿中还存在印度、贵霜、yan哒、突厥及阿 拉伯等多种文化因素。
一、造型:
1、带把杯、指垫、联珠纹 2、多曲长杯 3、高足杯 4、胡瓶
金银器
商周-魏晋南北银器 唐代社会富足、奢风鼓荡。金银器繁荣的 原因:一、与游牧民族的渊源。二、与外来文 明关系密切,以粟特、萨珊、拜占廷为主的三 个器物艺术系统对唐代产生了重要影响。三、 受到“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的传统养生观念 影响。统治者笃信神道,追求长生不死,对金 银器的发展无疑是一种促进。
中国金银器发展历程及各朝代特点
![中国金银器发展历程及各朝代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4831f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a.png)
中国金银器发展历程及各朝代特点中国古代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让我们追溯那古老的岁月,去大致了解一下它的发展轨迹吧。
商周金银器:小巧简约中国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金箔虎形饰这个时期所发现的金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早期蜀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器。
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别具一格。
金面罩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
铜人首鸟身像春秋战国金银器:清新活泼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
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曾侯乙云纹金盏从出土地点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金银器的形制种类增多。
其中金银器皿的出现,及相当一部分银器的出现,十分引人注目。
战国时期猿形银饰从金银器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看,南北方差异较大,风格迥异。
北方匈奴墓出土的大量金银器及其金细工艺的高度发展,尤令人瞠目。
战国时期金虎纹条形饰秦汉金银器:繁荣发展秦代金银器迄今为止极为少见。
曾在山东淄博窝托村西汉齐王刘襄陪葬器物中,发现一件秦始皇三十三年造的鎏金刻花银盘,制作精细,装饰讲究。
鎏金刻花银盘根据对这些金银配件的研究已能证明,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嵌铸法、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而且达到很高的水平。
东汉金镶嵌兽形铜盒砚在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器,无论是数量,还是品种,亦或是制作工艺,都远远超过了先秦时代。
汉代金钿工艺已趋成熟,使金银的形制、纹饰以及色彩更加精巧玲珑,富丽多姿,并为以后金银器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金银器的背景内容及结果
![金银器的背景内容及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359df63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4.png)
金银器的背景内容及结果
世界上最早的黄金°制品出现于公元前五千年的古埃及,最早的银器则出现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
随后,希腊、罗马、波斯、萨珊朝等都开始了对金银器的广泛使用。
金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足可谓之绵久而辉煌。
早在距今约三千余年前的商周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金制品。
略迟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则开始了对银制品的使用。
早期金银器均为小型装饰制品,小巧简约、清新活泼便成为了对此时金银器特征最为恰当的概说。
随后,金银器在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繁荣发展后,又融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文化交流所带来的异域风情,最终形成了唐代绚丽多姿、成熟健康、优雅活泼的独立风格,并成为一代盛世的标志。
宋元时期的金银器,在装饰上引入了绘画艺术,因而较之前代器物更多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愈发清秀典雅。
而华丽浓艳则是明清时期金银器的显著特征。
该时期内,金银器造型与制作均讲究°美观与精细,以至流之于繁琐,褪尽了唐宋时期的勃勃生机。
在金银器上镶嵌珍珠、宝石,金银工艺也开始与漆艺、木艺、玉器工艺等进行了结合。
在精雕细琢的高超工艺与富丽堂皇的整体效果掩映下,一系列颇具奇胜之姿的合璧产品,为金银器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第五章中国金银器发展史第四章中国金银器概述
![第五章中国金银器发展史第四章中国金银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84cb65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c.png)
第五章中国金银器发展史第四章中国金银器概述【实用版】目录一、中国金银器的起源和发展1.最早的黄金制品出现在商代2.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3.商代金器的特点二、中国金银器的分类和用途1.金银器的分类2.金银器的用途三、中国金银器的发展历程1.商代的金银器2.周代的金银器3.汉代的金银器4.唐代的金银器5.宋代的金银器6.元、明、清时期的金银器正文中国金银器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商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黄金制品,距今已有 3000 余年的历史。
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为主,同时也在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有所发现。
这些地区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金银器在我国的历史上,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贵重的装饰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形式,金银器可分为首饰、器皿、饰品等类别。
在古代,金银器还被广泛用于宗教、礼仪、葬礼等场合,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象征意义。
中国金银器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商代,而后历经周、汉、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商代的金银器形制简单,主要用于装饰;周代的金银器则开始出现更加复杂的纹饰和器形;汉代的金银器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用途也更加广泛;唐代的金银器则更加繁荣,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工艺高超,品种丰富;宋代的金银器则以典雅、秀丽为特点,强调形式美;元、明、清时期的金银器则更加注重纹饰和寓意,工艺也更加精细。
总之,中国金银器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https://img.taocdn.com/s3/m/c96642267cd184254b35359c.png)
(3)掐丝与金银珠焊缀(常同时使用):法门寺金银掐 丝编织笼子。焊药多加硼砂(及金银铜锡等)
(4)铸造:铸法如铜器(金熔点1064,银961)。铸器胎 体厚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何家村窖藏的属性
3、唐代金银器的分期:
(1)8世纪中叶之前,盒、盘类以园形为主, 见有高足杯、带把杯、多曲长杯。纹样盛 行忍冬、缠枝、联珠、宝相、卷云等。花 纹纤细茂密、多用满地装饰的手法,流行 珍珠地纹。是唐代金银器的飞速发展期, 也是外来文化影响最为强烈的时期。
(2)8世纪中叶到8世纪末,高足杯、带把杯、多 曲长杯很少见到。新出现各式壶。花口的盘盒等 流行。宝相花仍可见到。折枝纹、团花纹兴起。 纹样更加写实,分单元布局,留白较多,显得疏 朗大方。是成熟时期,摆脱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完成了金银器的中国化进程。
1、考古发现情况
窖藏:西安何家村、沙坡村、丹徒丁卯桥 等
墓葬:伊川齐国太夫人墓、偃师杏园李景 由墓、西安韦美美墓等
塔基:法门寺
2、国内主要著录和研究
《唐代金银器》(1985);《海内外唐代金 银器萃编》(1989);《法门寺地宫珍宝》; 《唐代金银器研究》(1999);《花舞大唐 春——何家春遗宝精粹》(2003)。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和南方 地区考古发现的金银器数量少,多是小型 器物,大都是首饰(耳环、戒指、簪钗 等)、服饰(扣)或漆木器上的部件。原 因是金银产量减少,且佛教(造像)兴盛 耗费了大量金银。北方地区鲜卑遗物中金 银器发现较多,以牌饰等装饰品最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朝代的金银器发展
历代金银器的特点
商周:多为缺纹饰小饰品早期的黄金主要用来制作珍贵的装饰品,包括金叶、金片、金箔、金耳坠等,商代的金制品多为缺少纹饰的小件饰品,至今尚未发现金银器皿。
它们多为大中型墓葬中随葬品上的装饰,墓主多为王侯。
春秋战国:
出现大型金银器皿
这一时期,大型金银器皿的出现,是当时的重要标志。
现存最早的金器皿是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勺、杯等金器。
这个金盏采用钮、盖、身、足分铸,再合范浇铸成型的制造方法以及各种器物大量使用青铜器常见的装饰纹样,可以看出,当时的金银工艺是在借鉴传统青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了起来。
秦王朝:
焊接等工艺水平高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金银器主要是金制品,尚未发现银制品。
秦国的金制品在造型和工艺水平方面,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中都是表现得最突出。
此外,一些铜铁器的柄部也有金柄,如1992年宝鸡益门村春秋墓出土的三把金柄铁剑。
秦统一全国之后,除黄金制造业外,还出现了银器制造,但以金器制造为主。
此时的金制品已由礼器和装饰品向实用器发展,主要是一些大型车马的部件和饰件,很少有实用生活器皿。
两汉时期:
图案花纹先锤后镌
各地出土的各种金银器表明,两汉的金银器使用已较为广泛,数量、品种、制作工艺均远远超越先秦时代。
除大量金银饰品外,主要还有器皿、钱币、车马器、金印、金银针等。
与先秦时期的成型方法相比,汉代多以锤揲、焊接法成型,范铸成型者减少。
图案花纹的加工一般是先锤打呈立雕和浅浮雕后,再用镌刻等方法处理细部,而先秦时期的金银器上的纹饰简约,且多为压印和铸造而成。
此外,掐丝镶嵌、焊接、炸珠等工艺也在汉代广泛使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雕镂饰件出现虽然朝代更换频繁,社会的动荡不宁,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金银器仍表现出了一些进步和独特的风格。
金银器的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制作技术更加娴熟,器形、图案不断创新并出现了不少明显具有异域风格的器物。
从考古发掘看,当时较为常见的金银器仍为饰品,即镯、钗、环、珠和各种雕镂、锤铸的饰件、饰品等。
模压工艺开始影响大型器物的图案制作。
唐代:
极其多样普遍浑圆
唐代是中国古代金银器制造和使用鼎盛时期,统计表明,考古出土的唐代金银器比唐以前各个朝代所出金银器的总和还要多出几倍。
在唐代,不但金银器的大量使用是受到西方习俗影响的结果,而且由于大量吸收了粟特、波斯萨珊王朝等地区的造型及纹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
在纹饰设计方面,简与繁、疏与密、动与静运用巧妙,使唐代金银器具备一种成熟而大气的美。
在装饰构图方面,尤其讲求对称呼应,具有高超水平。
宋代:
工整华丽细腻精工
唐以后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银器的制造日益商品化,金银器的使用逐渐扩大至社会中下层。
这一时期金银器的艺术风格更加世俗化、民族化。
与唐代相比,除龙、凤外,唐代金银
器上常见的神怪异兽形象不再出现,纹饰题材更多地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同时,纹饰还受到了当时文人诗画的强烈影响,出现了不少表现人物亭阁或錾刻诗词文章的作品。
宋代金银器表现出了清秀典雅的独特风格。
此外,唐代金银器中曾经大量出现的具有强烈外来色彩的器物,在宋代已全然不见,表明从魏晋开始的金银器民族化进程已正式完成。
明清两代的金银器也有着细微差别。
明代金银器尚未脱尽生动古朴,而清代金银器却极为工整华丽。
工艺技巧上,清代金银器的细腻精工是明代所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