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实践教学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实践教学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以“信息化实践教学”为主题,设计一堂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特点;(2)掌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3)增强学生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信息化实践教学概述(1)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念;(2)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原则;(3)信息化实践教学的特点。
2. 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1)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应用;(2)信息化教学设计;(3)信息化教学评价。
3. 案例分析(1)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成功案例;(2)信息化实践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2)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 讲授新课(1)介绍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特点;(2)讲解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技巧;(3)分析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成功案例和常见问题。
3.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信息化实践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3)课堂提问: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问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操作(1)布置信息化实践教学任务;(2)学生分组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实践任务;(3)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总结经验教训;(2)教师点评,指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信息化实践教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钟表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业题目:
经过这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结合本次培训,完成一份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微课、课堂实录三选一)并提交。
微课作品说明: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可以针对某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对应某一知识点的典型习题。
课堂实录说明:实时记录某一节课,形成课堂实录文字版或视频版以作业形式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
2.微课视频时长建议5—8分钟,最长不能超过10分钟。
3.课堂实录文字版要求把教学的过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视频版要求画面稳定、清晰,教师讲授声音清晰、响亮。
4.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必须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5.建议:所有作品请以附件形式上传至平台(注:由于视频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 教学设计成果展示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课堂实录(视频或文字)或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可以提交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和对应的教学课件(PPT),也可以提交课堂实录(视频或文字记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应用成果。
(注:由于成果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p〔简要说明课题来、学习内容、知识构造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时机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展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教学中创设兴趣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兴趣。
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保护文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的〔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详细要求,目的要明晰、详细、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各种文具的用处,懂得保护学惯用品。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保护学惯用品。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p 〔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展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语文
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应用专题,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或课例)பைடு நூலகம்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2)教学课例必须是教学设计的教学实录;
(3)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有关小说知识
再回顾与鲁迅有关的文学常识
学生先自行收集整理课堂上再统一交流评价
学生做足预习工作,收集的资料就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
再播放话剧视频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故事情节
读课文看视频,加深对故事情节的印象
归纳情节并概括文章结构
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环境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孔乙己》
姓名:
工作单位:
镇雄县母享中学
学科年级:
九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文来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本单元属于小说。
学习本单元的文章要注意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
在这个环节,我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笑”的地方,并分析每一次笑的不同意义,ppt做出一个表格,让学生寻找谁在笑,笑什么?为什么笑,分组来比赛回答,最接近答案的有小奖品。鼓励他们积极学习。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各个领域和行业。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个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课程概述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应用于高中数学课程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数学公式的输入和输出2.数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3.数学知识的交流和分享二、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方案采用的是“项目化教学法”。
同时,采用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参与到课程中来,用网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布置任务:老师在班级群或者在线教室上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上搜索到相关的数学公式,同时还需要收集一些数学数据。
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交流,探讨相互之前的学习成果。
2.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收集到相关数学公式和数据后,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制定一些高质量的报告,可以是ppt或者是word文档等。
3. 借助网络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在此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成果,并且进行一些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效果1.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佳便捷的学习方式。
3. 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沟通性。
4.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
五、适用范围本教学设计方案主要适用于中学数学教学,特别适用于高中数学课程。
同时,该教学设计方案也适用于其他具有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如物理、化学等。
六、教学环境该教学设计方案需要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包括网络空间、网络设备和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圆圆的泡泡》信息化教学设计说明:请根据所学课程中涉及到的核心信息技术,选择相应的学科知识单元,设计初步的教学方案,尽可能应用到课程中的核心技术一项或多项,并写清楚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环节和作用。
设计选题名称圆圆的泡泡设计者欧**学段、年级小班学科科学执教者欧**所属单位***幼儿园课时1是否申报优秀成果否如需评审优秀成果,请在加入【优秀成果工作坊】申报应用信息技术类别2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一、教材内容分析、选题原因,尤其要讲清楚使用相关信息技术的原因。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吹泡泡这一类的传统游戏,看着五彩缤纷、大大小小的泡泡在天空中飞舞,孩子们格外的开心。
他们吹泡泡、抓泡泡、接泡泡,玩的非常高兴。
但是在玩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的奔跑、碰撞常使得泡泡水一下就洒光了,孩子们非常的心疼。
有的幼儿便赶紧收起吹泡泡的热水瓶,舍不得再玩了。
而有的幼儿则叫嚷着:我要让爸爸再给我买一瓶。
”由此可见,幼儿对于泡泡水的认识比较局限,所以教他们认知泡泡很有必要。
二、学情分析孩子通过看MV视频,激发其强烈的了解欲望;通过区分肥皂水及肥皂化学成分了解,掌握泡泡的成因,进一步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吹有了获得感,弓1导看欣赏到了泡泡的美通过触碰,知道了泡泡易碎的特点,通过教师引导,知道了再美好的事物也有消失的时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3 •在玩泡泡的游戏中体验快乐的情绪。
四、所属教学环境V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环境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主要使用PPT演示技术,在导入环节和新课教授环节使用,通过PPT播放图片和视频,让幼儿直观的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了解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怎么玩泡泡。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交流会方案
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交流会方案一、活动主题“共享智慧成果,共筑教育未来”二、活动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本次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交流会旨在展示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成果,促进学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学习环境。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学校会议厅四、参与人员1、学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
2、各学科教师代表。
3、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
五、活动流程(一)开幕式1、主持人介绍与会嘉宾。
2、学校领导致辞,阐述活动的背景和目的。
(二)成果展示1、信息化教学平台应用成果展示(1)展示学校自主研发或引入的教学平台,如在线课程平台、智慧课堂系统等。
(2)介绍平台的功能、使用情况及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
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成果展示(1)展示学校积累的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试题库等。
(2)分享资源建设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成果展示(1)介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
(2)分享教学模式创新带来的教学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经验分享1、邀请优秀教师代表分享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
2、分享内容包括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四)专家讲座1、邀请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2、针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五)互动交流1、组织参会人员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
2、鼓励参会人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六)闭幕式1、学校领导对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2、对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
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信息化改革的浪潮。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校特制定以下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创新能力。
3. 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活动内容1. 信息化教学理念培训(1)邀请信息化教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意义。
(2)组织教师观看信息化教学优秀案例,分析成功经验,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
2. 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1)开展信息化教学软件应用培训,如PPT制作、视频剪辑、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
(2)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3. 信息化教学实践(1)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试点,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组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观摩活动,分享实践经验,促进共同进步。
(3)开展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1)组织教师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在线学习平台等。
(2)建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共享资源。
5. 信息化教学评价(1)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开展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了解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表现。
四、活动实施1. 组织保障(1)成立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2)设立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2. 时间安排(1)培训阶段:3个月(2)实践阶段:6个月(3)评价阶段:3个月3. 资源保障(1)提供信息化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平板电脑等。
初中科学课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教学重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例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操作桌面等。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以及网络的功能和作用。
- 讨论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针对信息技术的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信息技术的不同角色,如开发者、用户、安全专家等,从不同角度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挑战。
-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计算机硬件认识、网络搭建等实验操作,增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信息技术应用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强调网络安全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初中科学课教学设计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的第十四章《信息技术的应用》。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024年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多应用)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多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探讨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与应用。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3.教学内容丰富:教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方法多样:教案应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
5.教学评价合理:教案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步骤1.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梳理知识点,为教案编写提供依据。
2.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3.选择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4.制定教学策略: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5.编写教案: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编写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6.实施与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案实施教学,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应用实例以高中数学课程《函数》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与应用。
1.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3)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3)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知识,包括网络连接、浏览器使用、电子邮件收发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3)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自觉维护网络安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计算机基本操作;(2)网络基本知识;(3)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计算机基本操作中的细节问题;(2)网络故障排除;(3)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计算机基本操作(1)讲解计算机开机、关机、重启等基本操作;(2)演示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操作;(3)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3. 网络基本知识(1)讲解网络连接、浏览器使用等基本知识;(2)演示电子邮件收发、网页浏览等操作;(3)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4.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1)列举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在线购物、在线教育等;(2)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生活经验。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信息技术2.0优秀成果案例(八篇)
信息技术2.0优秀成果案例(八篇)篇一:信息技术2.0优秀成果案例精选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所属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微能力点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测验工具希沃白板5基本功能及特点希沃白板5创建互动课堂,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用游戏化的小组竞争将学生带入教学情景,在游戏情境中进行课堂检测,提升学生对知识检测内容以及形式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高效的互动性。
课堂活动中的分组竞争是非常好的测验活动。
分组竞争课堂活动是一种限时竞争,两组PK,多人互动的课堂测验小游戏。
适用于让学生快速辨别正确概念或选项的教学场景。
活跃课堂氛围。
寓教于乐。
限时竞争检测形式,不仅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荣誉感,迅速判断学生掌握知识准确度而且还能反复巩固纠错,直到学生全部掌握知识点。
测验与练习实践方案一、应用情境在《传统节日中的“家”》一课,小学生经常会把传统节日和其他节日混淆,这是一个学习难点。
在师生共同总结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之后,需要巩固、反馈、检测学生对传统节日与非传统节日的区分以及相关习俗的了解程度。
因此,运用分组竞争检测形式,把传统节日和其他节日放在一起,通过游戏比赛进行巩固检测。
二、使用策略希沃白板5中的课堂活动分组竞争是非常适合小学生课堂检测,是趣味性、竞争性以及检测性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我把传统节日和非传统节日分成两组,学生也分为两组,用希沃分组竞争进行点击比赛,每一次竞赛都有检测结果以及正误的呈现,让孩子们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及时改正。
三、实施过程1、教师制作分组竞争的课件分别输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圣诞节、元旦、五一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让学生辨别哪些是传统节日。
2、教师进行赛前分组,并且说明比赛要求让学生明确是限时比赛,比赛结束即出结果。
3、学生分组比赛,通过软件查看答案,师生共同总结区分传统节日和非传统节日,提高下次检测的正确率。
4、在这种有趣的竞争的机制活动下,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意外情况:①课堂纪律容易出现混乱,没有参加比赛的孩子会着急到希沃白板前面帮助参加比赛的孩子。
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在现代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应用设计的关键是将其融入到教案中,使其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方法:1. 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工具: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工具来支持教学活动。
例如,对于数学教学,可以使用数学软件来进行练习和演示。
对于语言教学,可以使用录音软件和多媒体工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设计互动性活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性活动,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合作。
例如,可以设计在线讨论、协作制作和虚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例如,可以使用电子书、教育视频和在线测验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
4.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设计中需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资源的管理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灵活调整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信息技术应用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效果的例子:1.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参与到更加有趣和互动的学习活动中。
他们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和合作制作等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合作,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促进学生创造力: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创造性学习工具和资源,例如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工具等。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创造出独特和有创意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个性化学习支持: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应用信息技术的幼儿园教案设计
应用信息技术的幼儿园教案设计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幼儿园教案设计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应用信息技术的幼儿园教案设计1 一、目标任务从20xx年起,以“国培计划”为依托,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校(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为突破口,实施我区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理工中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测评和认证等任务,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专业发展的能力,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培训对象和内容(一)培训对象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教师(2018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师根据个人意愿可自主选择参加培训、工勤人员不参加培训)均要参加“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参加了20xx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XX年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教师培训项目的教师不重复参加能力提升工程培训。
(二)培训内容及标准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
我区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培训。
(三)培训效果评估“能力提升工程”测评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
教师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获得学分、培训结业证书。
成绩不合格者,不认定学分。
学习完成后可到培训机构的学习和管理平台查看成绩。
结业证书全省统一式样、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由省工程办统一管理。
三、培训方式全员培训采取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网络培训学习和以校本研修为主的教学实践两部分组成。
培训机构与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共同研究制定本级研修学习实施方案,并组织骨干培训者培训,开展全员网络课程学习、校本研修及过程性测评;各校(园)要更多地依靠培训机构专家团队做好校本研修工作。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二一、教学内容1.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2.比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90%的学生能够说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步法,70%能说出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
【过程与方法】90%的学生会持球三步单手肩上投篮,80%学生能够跨步拿同伴手中的球连贯三步单手肩上投篮,且有一定的命中率,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提高手臂力量等身体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与他人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相互观察与评价,积极参与不断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及三步上篮一大、二小、三跳的步法的动作和节奏掌握。
教学难点:三步上篮的第一步跨步接球及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协调、连贯。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预期成果(精选范文4篇)
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预期成果(精选范文4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预期成果4篇【篇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预期成果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导语: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并能整理与分析,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引导学生利用评价工具开展自评与互评,做好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尝试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目前,学校中青年教师已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考核,但这仅仅是达到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较低要求。
要使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达到更高水平,特别是要使部分教师能胜任学校的信息化的教学,必须使教师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为此,特制定本学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如下:一、培训目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及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是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有关信息技术的两个子课题,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
为了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和专题学习网站的制作方法,掌握运用网络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对全体教师举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二、培训对象:全员培训45岁以下教师。
三、培训内容、方式及培训教师:本次培训将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体指导的形式。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powerpointXX幻灯片课件制作文稿演示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编辑与修饰幻灯片;超级链接;组织与整理幻灯片;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
2、frontpageXX网页网站设计制作frontpageXX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网站基础知识,网站和网页的关系;网页的建立和修饰;网页中文字、表格、图像、动画、音视频的使用;网页的链接;网页的组织与发布;3、多媒体作品制作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和压缩技术简介;图像、语音、动画和视频的简单处理;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
九年级数学下册《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2.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反比例函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对他们的疑问进行解答,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此外,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有初步接触,具备使用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等工具的基本技能。这为他们在本章节中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供了便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讲解:“当自变量x的值变化时,y值会以怎样的形式变化?为什么k不能等于零?”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指导学生使用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观察图像的特点。
-示范操作:“这里我们使用图形计算器,输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调整k的值,观察图像的变化。”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观察图像,引导学生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图像在第二、四象限的行为、渐近线等。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形成学以致用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已经熟悉了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并掌握了相关的解题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将更加顺利。然而,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与正比例函数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对图像在第二、四象限的行为以及渐近线等特点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学生在学习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探索反比例函数性质过程中的理解程度和技能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教学设计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拟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培计划(2016)”—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管理与监测平台和中国教师研修网为学习阵地;以远程培训、网上研修、区域研修、校本研修为手段;以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目标来实施我校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培计划(2016)”—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要通过此次培训,使全体教师的技术应用有改变,专业发展有环境。
引导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围绕日常教学重难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身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案例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
帮助教师学会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参与混合研修活动,能够利用手机移动端、数字备课工具提供个人工作效能,从而熟悉和运用技术手段形成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环境促进自身成长。
通过培训,培养出一支骨干队伍,形成一批精品资源,能够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上有所突破,形成模式。
力争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及混合研修示学校,确保参训率100%,合格率100%,优秀率在30%以上。
三、参训对象
所有教师(具备教师)均必须参加。
四、培训方式和计划
培训主要采用全员培训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以网络研修、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网络研修
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教师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教学环境和自身需求,从相应的主题和丰富课程资源中,选择相关任务及课程,至少完成50学时。
(二)线下活动
1.以各教研组为学习小组,教研组长为学习组长,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助力学习难点的研修计划制定、教学(微课)设计研讨以及课例(微课)研磨活动。
2.全校教师分为语文、数学、综合三个班,按照教育技术室的时间安排,到微机室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该培训以具体操作方法为主,注重提升教师操作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
五、实施步骤
本项目从2016年8月开始至2016年11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项目准备阶段(8.22——9.5)
此阶段组织全体教师报名注册,组建微信群,开设订阅号。
第二阶段:网络研修与线下活动、线上测评阶段。
(9.5——11.7)
此阶段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研修与线下活动。
教师在研修网平台成绩达60分以上可参加省平台在线测评,测评达90分以上(原定85分)可获得省平台结业证书。
(省平台测评务必于11.7日前完成,可多次测评,取最高成绩)
第三阶段:线下测评、总结阶段(11.8——11.31)
此阶段针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线下测评,对培训进行总结。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组织结构
为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管理,根据上级要求,成立公安县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和管理团队。
1、公安县实验小学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危勇
副组长:红文
组员:皮春梅
王小柱
向礼卫
2、公安县实验小学提升工程管理团队:
管理员:小毛
技术指导:昌安
活动指导:倩
小组管理:各教研组长
(二)环境保障
1.以教研组长为学习组长,督促组员及时参与培训,并对作业进行打磨;
2.根据微机室空闲情况,每周一全天、周三和周五上午第一、二节课,向全体教师全放,方便学校教师参与网络研修;
3.教育技术室要每周对班班通设备进行巡查,为全体教师提供实践环境。
4.确保全校网络畅通。
(三)实时监控
为了保障学习的正常运行,将通过校务公开栏、微信订阅号、培训简报等多种方式,及时将学情进行通报。
在线下培训中,将专门设置答疑时间,确保全体教师顺利参训。
(四)奖励机制
在绩效工资中,设立专门项目,对培训合格的教师进行奖励;
对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参加、提升明显、成绩优异的学习小组和学员颁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