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ppt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历史发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铁犁、牛耕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具开始得到广泛应 用,农业生产逐渐向精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成熟和完 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和农产品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启示人们重视农业技术的创新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当时人们对农业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 新,这启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要重视技术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07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评价
历史评价
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所强调的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也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02
对当前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所蕴含的科学管理和资源利用思想,对当前农
业生产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03
需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进一步提高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需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进一步挖掘其潜力,提
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古代农民需要寻找一种更加 集约、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铁器、牛耕等生 产工具的出现也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起源的影响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效率 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
03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演变历程
起源期
早在秦汉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就已经萌芽。当时,铁犁、牛耕等先进的生产工具 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开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2017高考历史复习考点: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经济属于典型的农耕经济。
辽阔的平原、肥沃的⼟地、适宜的⽓候、纵横的河流,为农业⽣产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56年),随着铁器、⽜耕的使⽤,⼩农经济形成,以家庭为⽣产、⽣活单位,“男耕⼥织”,农业与家庭⼿⼯业相结合,这种⽣产经营模式延续于整个中国古代,直到近代才逐步解体。
与⼩农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古代⼟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地兼并伴随其整个发展过程。
我国古代⼿⼯业长期处于世界地位,特别是在⾦属冶炼、纺织、陶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营⽅式主要有家庭⼿⼯业、官营⼿⼯业和私营⼿⼯业三种形态。
商业领域,尽管统治者实⾏重农抑商政策,但由于经济规律的作⽤,我国古代商业依然得到很⼤发展。
古代⼿⼯业和商业毕竟从属于农业,其发展⽔平明显受到农业的制约,只是作为农业的补充⽽存在,⽆法独⽴发展。
明清时期,在⾃然经济的母体中开始孕育资本主义⽣产关系的萌芽,但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其发展,也阻碍了中国向近代⼯业⽂明的演进,最终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伍。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主题有两条重要线索:⼀是从古代经济的基本类型来看,农业、⼿⼯业和商业构成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三个经济部门;⼆是从经济的性质来看,原始社会、奴⾪社会、封建社会都是以⾃然经济为主导的,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产关系的萌芽。
①中国农业独⽴发展、⾃成体系。
铁犁⽜耕的出现、封建⼟地所有制的确⽴,促进了⼩农经济的形成。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产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
②古代中国⼿⼯业脱胎于古代农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业三种形态。
中国古代⼿⼯业具有历史悠久、素称发达、技术⾼超、⼯艺精湛、质地优良和长期处于世界地位的特点。
③中国古代农业、⼿⼯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兴起和繁荣。
从春秋战国时期⼤商⼈的崛起到明清地域商⼈群体的兴起,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由官府垄断到地域范围不断发展扩⼤、城镇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的特点。
高三历史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相信自己,世界上没有不可攀越的高峰。
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你!高三历史考试必背知识点归纳1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对土地只有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2.春秋时期,“私田”不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它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4.关于井田制和均田制(1)井田制:①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
②井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奴隶和庶民无权支配劳动产品。
(2)均田制:是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政府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均田制下的经营方式是个体耕种,农民能够支配部分劳动产品。
5.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6.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朝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7.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建_制度的阻碍。
8.闭关锁国并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9.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小农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农业经济。
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其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
)(一)远古传说①神农氏传说→“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二)考古发现①半坡遗址→发现粟的遗存和幼体猪骨。
②河姆渡遗址→发现稻谷遗存和家畜遗骸。
①粮食作物→最早在两个地区形成规模。
(三)农业的起源②衣料作物→相传嫘祖发明技术。
③蔬菜作物→半坡遗址出土炭化的菜子。
①定居村落的出现(半坡村落+河姆渡村落)②中医药的出现(神农本草经)(四)农业起源的意义③饲养业的出现(六畜)④原始手工业的出现(彩陶)⑤天文历法的出现(十二生肖)二、农业的生产工具(从耒耜到曲辕犁)(一)石器时代(原始农业时期) ;(二)青铜时代(沟洫农业时期) ;①春秋战国(三)铁器时代(精耕细作农业时期) ②两汉时期;③唐朝时期。
①淮河流域水利工程是。
(1)东周时期②岷江流域水利工程是。
③关中地区水利工程是。
①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形成系统。
三、农业的保障(2)②西域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是。
③东汉时期负责治理黄河。
(3)魏晋时期:发明家马钧发明了。
(4)隋唐时期①隋唐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②唐朝时期江南地区放灌溉工具。
(5)明清时期①明朝水利专家负责治理黄河。
②把西方水利方法介绍到中国来。
四、农业生产的经营(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一)简单协作经营方式①时期:原始农业时期和沟洫农业时期②方式:简单协作(1)初期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①冶铁技术进步。
(2)②生产工具进步。
③土地制度进步。
(二)精耕细作经营方式(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比较高生活比较稳定③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来源①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5)缺陷②分工简单阻碍社会分工与交流经济的发展③成为阻碍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因五、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生产规模小①北朝时期的《》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②元朝时期的《》重点放在工具的改革方面。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
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农耕经济 精耕细作农业生 产体系的形成 土地制度的 发展与演变 手工业 冶金、纺织陶 瓷等手工业的 发展历程 官私手工业 的消长 明清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及 缓慢发展 明清时期农耕经 济的高度发展
中 国 古 代 的 农 耕 经 济
农 耕 经 济 的 重 要 补 充
各历史时期的 商业
考能训练
5、雍正如是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贾皆其末也。市肆之 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 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致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 不但有害于农,而有害于工也。”有人认为,这个在我们现在看 来极其荒唐可笑的想法,其实也有其中的道理。能够支撑“也有 其中的道理”的论据不包括 A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根本,而工商业的发展必然地将与资本主 义萌芽联系在一起 B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农业税(赋税),兵源主要来自农民 C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最好管理,经商的商人不但流动性大,而 且“奸刁”者多 D明清时期货币经济尚未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无从发展
城市的 发展
古代的对 外贸易
重农抑 商政策
商业和城市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 1、先秦时期土地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过程?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 • 2、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特点? • 3、如何看待自耕农经济? •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 1、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 变革时期。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崩溃,在经济上表 现为什么?这种经济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 2、简述统治者是如何应对土地兼并,能否从根本上消 除,为什么?
• 请回答: •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 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1分)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 特点?(2分) •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 境。(3分)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开发早
C
练习
4:我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C
)
B 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 由南方流向北方
练习
5:导致经济中心南移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 )
D
A社会环境的稳定
C政治中心的南移
B 自然条件改善
D 生产力大为改观
6: 南京最早成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可能是在 ( )
3.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是在( D ) A.秦代 B.隋唐 C.宋代 D.明清时期
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 B )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5.下列对春秋时期齐、鲁等国税制改革 的认识,正确的是①这些改革明确宣布 废除井田制 ②推行改革的目的在于刺 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 ③在客观 上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④ 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商鞅变法( C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中国文化重心的南移。
一剪梅-who?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
地位是(
山东地区 山西地区 江南地区 龙门碣石地区 A B C D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A、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先进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 经济发展。 B、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 C、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蕴涵巨大的潜力 2:经济中心的转移过程 远古到两汉 北方经济优于南方 孙吴 东晋 南朝 初步 开发 唐安史 之乱南 方逐渐 超过北 方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模式引言: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经济发展模式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经历了农耕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等不同的模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农耕经济在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农耕经济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经济形态,人们以种植粮食和养殖为主要经济活动。
在这个模式下,农民是经济的主体,土地是生产资料的核心。
农耕经济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型和自给自足型,人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土地来获得生活所需。
此外,农产品的分配也是基于等级制度,地主、农民和奴隶的收入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手工业经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物质生活需求的增加,中国古代出现了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经济是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经济形态,人们通过制造和加工商品来获取收入。
手工业经济的兴起,使得商品产生了更大的交换和流通,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在这个模式下,手工业者通常以熟练的工艺和技能为生,他们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来获取利润。
三、商业经济商业经济在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商业经济是以商品交换为核心的经济模式,人们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得财富。
在这个模式下,商人成为了经济活动的核心。
商业经济的兴起给予了商品更大的市场和更广泛的流通,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商人通过租赁货船、建立商会等方式,拓展了商品贸易的范围和规模,也带动了城市的繁荣。
四、封建经济封建经济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阶段的经济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封建主义得到了充分发展,政治和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
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农民需向地主交纳租税和劳动,经济活动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约束。
封建经济的特点是农业经济与手工业的结合,农民和手工业者为地主和皇帝提供劳动和税收,以换取生活所需。
此外,封建经济中还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统治的经济政策。
结论: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农耕经济、手工业经济到商业经济和封建经济。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一、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历程1. 原始农业- 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距今一万年左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 作物:主要种植粟(北方)和水稻(南方)。
例如,在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发现了粟的遗存,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遗存。
- 生产工具:以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等为主,这些工具较为简陋,生产效率较低。
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人们先砍伐树木,放火烧荒,然后进行耕种,土地肥力耗尽后就迁徙到新的地方。
2. 商周时期- 作物种类进一步丰富,除了粟、稻外,还有黍、稷、麦、桑、麻等。
- 生产工具: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如青铜耒、耜等,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没有广泛使用,木制和石制农具仍然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 耕作方式:开始走向耜耕阶段,人们懂得了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等技术,土地利用率有所提高。
同时,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农民集体在井田上劳作。
3. 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工具:铁农具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如铁犁铧、铁锄等。
铁农具比青铜农具更加坚硬、耐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牛耕技术:牛耕也开始出现并得到推广。
农业动力从人力逐渐向畜力转变,这是农业生产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
- 水利工程:各国纷纷兴修水利工程,如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等。
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渠的修建则大大改善了关中地区的灌溉条件。
- 土地制度: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这一时期,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开始形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农耕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 秦汉时期- 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了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东汉时,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 牛耕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一牛挽犁,这种耕作方式更加灵活,适合在小块土地上使用。
- 水利工程继续发展,如关中地区的漕渠、白渠等,这些水利工程进一步改善了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经济生活中常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经济生活中常考知识点学习历史无非经济、政治、文化,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高中历史经济生活中的那些常考点!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春秋战国)生产模式: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组织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时代:氏族公社、夏商周春秋、战国开始2、土地制度: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⑵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⑶封建社会:①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3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4、小农经济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④脆弱性:自然灾害和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迫容易导致自耕农破产。
二、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冶金⑴冶铜: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⑵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2、纺织⑴中国最早发明丝织技术。
历史—专题—中国历代的农耕经济
中国历代的农耕经济(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中国农耕经济起源有多中心的特点,但是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远古社会就形成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作物种植格局,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还具有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田水利的发展(1)从耒耜到铁农具: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
这一变化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2)犁耕技术的发展: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中期,犁壁的发明使用使牛耕得以推广。
唐代,在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
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灌溉工具: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要的灌溉工具有翻车(古代引水机械的重大发明,东汉时发明,曹魏马钧改进)、筒车(唐朝时发明,以水利为动力)等。
(4)水利设施和水利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建设的发展,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
西汉的漕渠、白渠都对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古代劳动人民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西汉时期开始在西域兴建的坎儿井突出说明了这一问题。
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东汉时王景治理黄河尤为著名。
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
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3.农业生产的基本方式(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
PPT文档演模板
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手
•高考真题
•14年四川卷13题: •(1)据材料概括景德镇发展为 “瓷都”的主要因素(8分)
PPT文档演模板
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PPT文档演模板
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手
•课堂小练
•1、(2012海南卷)《礼记•月令》载,每年正 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 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 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举行 •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PPT文档演模板
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手
•见资料P107归纳概括“耕作方式的演进” •灌溉工具:戽斗、翻车、南方的高转筒车
PPT文档演模板
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手
•(2)耕作组织形式: • 集体劳作 “千藕其耕” 《诗经》
• 个体农耕(男耕女织)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二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手
•(3)北魏到唐朝前期:均田制
•(4)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现象
•(1)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 •(2)兼并的主要方式是进行土地买卖 •(3)地主通过租佃方式进行土地经营,即农民 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 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土地兼并与社会稳定和政治改革的关系。
• 汉代:开始用煤炭做冶炼燃料,
•
利用水排鼓风冶铁。
• 南北朝:出现了灌钢法。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021/7/9
迟滞
资本主义 ①根本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
▲ 萌芽发展 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②市场因素:官府的
缓慢原因 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 ③政策因素:清政府“重农抑商”、“海禁”等
关 系 ? 政策;④观念因素:商人、工场主买田置地、投
资土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时期
商周 时期
土地制度
剥削方式
实质公是田以:国实有际为上名为的贵贵族土地所有制
族占有
助耕
井田制 私田:劳动者的份 田,只有使用权,
公田
没有所有权
发展状况
春秋时期,“公田” 大量抛荒,“私田” 逐渐私有,井田制 开始瓦解。
战在封国建社会前期 时占期有重要地位
君主私有土地
东汉 私有制 自耕农私有土地
宋
近代前夜 的危机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中西实力的对比 ?11
冶金
纺织
陶瓷
石器时代 商周
春秋战国
发明养蚕缫丝
青西铜周铸官造营技艺手成工熟业产西生周以后品种日益丰富, 生私铁营、手块工炼业钢兴起 花色图案精美
黑陶、白陶、彩陶
汉 南北朝
隋唐
开始使用煤
获得“丝国”称号
东汉青瓷
灌钢官法营手工业开始出现雇募制,私营手工业生白产瓷规模扩大
唐代发明缂丝技术
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地主私有土地
明清
土地主要来源于土地兼并
2021/7/9
地主与佃农 通过租佃契 约形成剥削 与被剥削的 关系。
商鞅变法,废除井 田制,确立土地私 有制。租佃关系产 生
田庄经济,租佃现象 普遍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知识点总结-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总结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产生:由原始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转化发展而来。
(2)特征:①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形成地域差别。
②形成南稻北粟的作物结构。
③出现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经济结构特点,出现“五谷”,“六畜”。
注:宋代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1)上古时代:大禹治水。
(2)春秋战国: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3)两汉: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陆续建成;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王景治河;地方特色坎儿井。
都江堰后世作用:①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②水利发电,缓解电力危机;③美化了环境,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四川地区的经济;④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较高的精神文化价值。
(4)古代水利技术的研究1.中国古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验,有着精湛的农学知识理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古代的农学著作总数约370多种,其中也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2元代的郭守敬、明代的潘季驯、清代的靳辅和陈潢等,不仅具有丰富的治水实践经验,而且也提出了关于水利建设的系统思路。
在明代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水利”一目占九卷,除总结前人兴修水利的经验外,还收录了西方传教士的《泰西水法》,提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规划,论及水利施工技术。
四、小农经济1.定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种植业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小农经济产生原因: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1)小农经济表现: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高考考点-精耕细作: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小农经济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类型
5、对中外交流的影响
农业的发达会为外交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 要 点 详农 解耕 】时
代 的 手 工 业
冶金
纺织 技术
青铜冶铸 春秋:冶炼生铁、铜
冶铁 炼钢
燃料 更新 木炭—煤
汉始用 宋普遍
—焦碳
南宋始用 明流行
丝织 技术
西周以来
西汉——丝国、丝绸之路 缂丝技术——唐出现 明清—南京、苏、杭州为丝织中心
棉纺织 技术
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 元代黄道婆贡献,松江 明清:棉布取代丝、麻、毛
【
要
点
详 解 】
农 耕 时
代
的
手
工
业
烧陶
陶瓷 制瓷
商周原始青瓷,东汉成熟 魏晋南北朝白瓷 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宋代:景德镇为“瓷都”地方瓷窑体 元代:清花瓷、釉里红 明代:斗彩、五彩瓷 清代:粉彩、珐琅彩
官私手工 业的消长
官营
主导地位:西周——明前期 优缺点
手工业 征役制——雇募制
兴起:春秋战国
私营 手工业
主导地位:明中期起
唐之前 商品化程度加深, 唐宋之后 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明中期起
【要点详解】
❖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
①源远流长且比较发达,很多独特的生产技艺和精美 的产品自古就闻名于世。
②春秋战国前,手工业主要由官府经营。春秋战国后, 出现了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 并存的格局。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物品丰富,一方面有利于 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并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市场和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农业 的发展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稳定社会秩序的影响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讲:中国古代旳商业和城市
一、中国古代商业旳发展
6.明清: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白银普遍流通,货币经济占主导 ③农产品商品化 ④区域性大商帮出现(徽商、晋商、闽商、 宁绍商)
第3讲:中国古代旳商业和城市
二、古代城市旳演变
阶段
格局
•唐 朝 此 前
市坊有严格旳空 间和时间上旳限 制(唐朝整齐划 一旳市坊制)
C.缺乏竞争,弊端多;强制劳动,生产主动性不高
第2讲:中国古代旳手工业
二、手工业经营方式
3.专业旳私营手工业:
①产生发展:春秋战国 ——明中叶后来占主导地
由家庭副业和位小作坊发展而来,规模不
②特点:
断扩大 以满足市场需要为主
孕育出雇佣关系
③作用:有利于商品经济旳发展和生产关系旳进步
第2讲:中国古代旳手工业
四、古代旳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 公有制
2.商周时期: 井田制
①内容: 公田、私田 ②性质: 以国有为名旳贵族土地全部制 ③崩溃: 春秋时期
生产力旳进步(铁犁牛耕)
原因: 各国税制改革
战争频繁,劳动力降低
④体现: “公田”抛荒;“私田”私有
化
第1讲:中国古代旳农业
四、古代旳土地制度
3.封建社会:
(1)国有土地全部制:
第1讲:中国古代旳农业
二、古代农业旳生产模式 生产工具及技术
2.水利设施:
①大禹治水旳传说 : ②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③西汉: 漕渠、白渠 坎儿井(边疆地域) ④东汉: 王景治理黄河
第1讲:中国古代旳农业
二、古代农业旳生产模式 生产工具及技术
3《.汜农胜学之知书识》::西汉·汜胜之。中国最早旳农学著
古代我国的农业经济
——水利浇灌
时期 战国 汉朝 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工程或工具
都江堰 郑国渠
漕渠、白渠、龙首渠、并渠,王景治 黄河(东)
改善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水旱从人”旳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 天府。
——《史记》
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旳鼻祖”,是全 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 坝引水为特征旳宏大水利工程。 后人以为李冰旳功绩胜过大禹,写诗赞
魏晋南 耕耙耱技 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湿抗
北朝
术 旱旳作用
垄作法
• 垄作法,又称畎亩法。中国大约 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曾推行 畎亩法,它是井田制旳主要构成 部分。
• 它将土地开成一尺来宽旳垄和沟, 天气干旱旳时候就将庄稼种在沟 里,叫做“上田田弃畎”
⑵悲观方面:
①不利于先进技术旳推广和利用; ②伴随人口增长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 分开垦,造成人类生存环境旳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旳主要原因
试总结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旳原因有哪些?从
这些影响原因中,能够看出推动我国古代农业发
展旳根本动力是什么?中国古代农业旳基本特点? 影响原因:生产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
耕耙耱技术
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旳一种精耕细作技 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荆条 等编成旳一种农具平整土地。
耙
耱
——耕作制度
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后来,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②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旳稻麦轮作旳一年两熟制, 有些地方形成了一年三熟制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经济制度的演变也有着独特而丰富的贡献。
本文将从古代经济制度的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各个时期的变革与发展,为读者呈现出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轨迹。
1. 农耕经济时期在早期的农耕社会中,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制度占主导地位。
人们主要依靠耕种、养殖等方式来获取食物和物资。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形成,同时也催生了专业分工和交换的出现。
农民们通过耕作和交易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2. 封建经济时期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扩大,中国古代进入了封建经济时期。
这一时期,封建王朝通过实施土地制度和农田水利政策,进一步巩固了封建经济的基础。
土地被赋予封建贵族或契税军人作为封地,农民们以租佃或劳役的形式向地主支付租赋,同时也享有部分土地使用权。
这种封建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市场的发展,但也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收入和军事支持。
3. 自由经济时期中国古代的自由经济时期主要出现在唐宋时期。
在唐朝,政府推行了“府农、均输”政策,废除了以往的封建经济制度,实行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的推行促进了劳动力市场、商品交换以及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通过货币交换商品,商业活动兴盛。
4. 文化经济时期随着宋朝的兴起,中国古代进入了文化经济的时期。
这一时期,商业、手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经济系统。
宋代以文化产业为主要经济动力,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商业贸易和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 特殊经济时期中国古代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经济制度,在某些历史时期得到了特别的重视。
比如元朝实行的蒙古包税制度,明朝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等。
这些制度各有其特点和影响,对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从农耕经济时期到封建经济、自由经济、文化经济和特殊经济时期的演变,展示了中国数千年来经济制度发展的历程。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总结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经济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众多的经济知识点构成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底蕴。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以时间顺序来呈现。
一、农业经济1. 农耕经济: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耕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从繁华的西周到鼎盛的汉朝,农耕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
2. 农具发展: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铁耒的使用和犁耕法的推广,使得土地的开垦和利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 灌溉系统:古代中国人善于利用水资源,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如渠道、水车和水车搏浪等,实现了农田的灌溉和水利的合理利用。
二、商业经济1. 经济区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开始呈现出区域化发展的趋势。
例如,中原地区以制作和贸易业闻名,江南以农业和纺织业繁荣,西南地区以盐业和铜矿业发达,北方以畜牧业和农产品贸易为主。
2. 商业路线:中国古代商业使用陆上和水上交通。
诸如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中亚、波斯、罗马等西方国家与中国,促进了东西方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
3. 货币与交易:在古代中国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货币,如贝壳、布币和铜钱等。
此外,产生了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的商业经济活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手工业经济1. 丝绸业:中国古代的丝绸业是世界闻名的,丝绸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养蚕和制丝技术,使得中国丝绸成为了珍贵的贸易商品。
2. 陶瓷业:中国古代瓷器的制作技艺非常精湛,从汉代开始,中国陶瓷就开始出口到世界各地。
中国的瓷器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水平,也在经济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铁器业:从铁农具到兵器装备,古代中国的铁器业是支撑农业生产和战争需要的重要产业。
铁器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推动了农业和军事技术的进步。
四、文化经济1.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士人能够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经济的进步提供了智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起源:约一万年前,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地域分布:黄河、长江流域,形成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农业的起源基础:生产工具的出现
农作物:培植粟、水稻,逐渐出现“五谷”
家畜饲养:“六畜”、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并存发展
青铜器铁器
商周以前:主要使用木耒和骨耜生产工具的变革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
耕作工具汉代: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唐代:曲辕犁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精
耕
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细水利设施的完善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作《河防一览》明代潘季训编著的水利专著农
业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千耦其耘特点:大规模简单协作
产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模生产方式的变化原因私有土地出现
式产生:春秋时期
的自耕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形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成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模式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精耕细作日臻完善的农业生产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