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甘肃省黄河沿岸带3地市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分析
活 在这 3 地市 的人们 提供 了充足 的生 活 、 业 、 工 农业 水源 , 而
且 也为 3地市 的生 态旅游 的开展 提供 了必备 的条 件 。然 而 , 近 几年 来 , 随着 人们 生产 生 活水 平 的发展 , 地市 的环 境也 该
遭 到不 同程度 的破 坏 。环境 承 载力 是对 某 地 的环 境作 出的 科学 的评估 。黄河 沿岸 带 3 市 的环境 承 载力 对 发展 黄 河 地
Ab tal The ie ,x z o B ii n ixa ao gteYelw Rie e sr  ̄ re ct s [ n h u, ayn a d L i, n h i q n l l o v rb u e stesmpe, eC lb u l y tei v u t ntre y — sda h a l w al u ptesnh t e a ai ag t s 1 c l o s tr rm c s ̄eneatct r sH ̄ n i n n ar.gid x,eo ieevrt n rsue id xa d S nwi tepicpl ftessan b ed — enfo eoy r lsii eo iee vr me tc r m n e rsH ̄ n i l , t y, o y o me tpes r n e n Oo h t h rn i eo h utia l e
沿 岸 3 市的生 态旅游 意义重 大。为此 , 者研究 了甘肃省 地 笔
黄 河沿岸带 3 地市 的生态 承载力 , 为 3 市 的生 态旅游 旨在 地 决 策作 出指导性 帮助 。
1 生态旅游 的科 学含 义
等生态因子的组合)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 , 。对多
v lp n udn . ae n tec l tt no c -o rs cryn a ai W eaaye ec re tstaino c-o r m Bn o Bayn a dLn — eo me tg iig b sd o omoai fe otuim arigc p ct h o y. lzd t urn i to fe otu s i I  ̄ u, ii ix n h u i n n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O 引言 31景点分散 、 . 空间联系不畅 , 旅游资源总体开发程度 不高 甘 旅 游 业 作 为 全 球 的 朝 阳 产 业 取 得 了突 飞 猛 进 的发 展 , 国 正 在 肃 呈东 西 长 南 北 窄 的 狭 长 地 带 , 东 南 到 西 北 1 5 k , j最 宽 处 中 从 65m 南 E 向旅游大国悄然迈进。西部是 2 世纪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 , 5 0 m, 窄处 2 k 旅游资源丰度较低 , 1 3k 最 5 m, 居全国第 1 7位 。景点之 而位于西部地区的甘肃省有着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 的民俗风情。 间距离较远 , 例如兰州黄河风情线距敦煌莫高窟约 1 0 k 2 0 m。旅游发 近几 年甘 肃 省 旅 游 业 发展 趋 势 迅 猛 , 其 发展 总体 水 平 仍 然较 低 。 但 展缺乏统一规 划, 景点之 间各 自为政, 难以形成统一的有规模 的旅游 1甘肃省旅游资源概述 品 牌 。 外 线旅 游 设 施 建 设 较差 , 务 设施 还 不 配套 , 观资 源 的 开 发 服 景 甘肃 是中华文化 的发祥地之一 , 其古迹与建筑类资源特 色最 为 较 单 一 , 如甘 南 大 草原 等 旅 游 资 源开 发 仅 以 人 文景 观 为 主 。 自然 、 例 具 代 表性 的 为世 界 现 存 规 模 最 大 的 艺 术宝 库 — — 敦 煌 莫 高 窟 , 中国 32旅 游产品 结构单调 , 乏特色 旅游 业涉 及行 、 、 、 . 缺 游 住 食、 最 大 的 室 内泥 态 卧 佛 — — 张 掖 大 佛 寺 卧 佛 , 国 旅 游 标 志— — 武威 购 、 等 多 个 方 面 , 一 个综 合 性 很 强 的产 业 。 但 甘肃 省 旅 游 业 发展 中 娱 是 雷 台 汉 墓 的铜 奔 马 , 州 白塔 山 、 兰 黄河 水 车 , 教 第 一 名 山— — 崆 峒 的 各 个 环 节 失调 , 交 通 、 宿 、 饮 等 虽 然 基 本 能 满 足 旅 游 市 场 的 道 如 住 餐 山 , 传 佛 教 格 鲁 派 六 大 宗 主 寺 之 一— — 夏 河 拉 卜 寺 , 文 始 祖 需 要 , 问题 多 , 别是 饭 店 结 构 不 合 理 , 藏 楞 人 但 特 能适 应 国 内 一般 游客 群 消 “ 伏羲庙” 等。甘肃地域辽阔 , 自然风光优 美, 独具魅力的甘 南藏族风 费水平而价格适 中又具 有令 人满意的服务水准的宾馆饭店非常少。 情、 苏南裕 固风情 , 让许多人新奇不 已。 截止 2 0 0 8年甘 肃省拥有旅游星级饭店只有 2 0家。旅游商品中具 8 2 甘 肃 旅 游业 发 展 现 状 有特 色 的且 便 于携 带 、 既具 有纪 念 意 义 又 物有 所 值 的产 品很 少 , 有 仅 21基 础 设 施 较差 , . 整体 发展 水 平 仍 然 较低 旅 游 业 分 发 展 与 其 夜 光 杯 、 包 等 工 艺 品 , 价格 不菲 , 香 且 品种 单 一 。 配套 服 务 的基 础 设 施 , 游 环境 休 戚 相 关 , 甘 肃 省 旅游 业 的基 础 设 旅 而 33生态环境脆弱、保护意识差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不 . 施 却 相 对 比较 落后 。甘 肃 主 要 有 一 条 东 西 交通 大动 脉 , 季 时 交通 足 , 旺 生态环境脆弱, 景点及旅游设施 的开发建设、 大量游客 的到来会消 运输能力不足。公路损坏严重 , 交通工具老化、 交通秩序 混乱 , 没 耗 不 足 的水 资 源 , 剧 恶 化 脆 弱 的 生 态 环 境 , 些景 点 ( 威 沙 漠 公 还 加 有 武 有 为 国 外 游客 服 务 的 出租 车 业 务 。 兰 州 、 煌 机 场 较 小 、 线 较 少 、 园、 敦 航 敦煌 月牙 泉 ) 为缺水 面 临 危险 境地 。 不 少地 方只 关注 眼 前经 济 因 而 航 班 密度 低 。 旅 游商 品品 种 单 一 、 乏 特 色 , 缺 销量 约 占旅 游 收 入 的 十 利益 , 忽视 对旅 游 资源 及 环境 的保 护。 分 之一 。旅 游城 市 和 宾馆 缺 乏高 品 位 、 方 特 色 。 外 旅 游业 从 业 者 地 另 34 缺乏旅游人 才 截 止 2 0 . 0 7年甘肃省全省旅游业从业人数为 专业素质较低, 管理人才及管理体制缺 乏, 旅游市场缺乏规范等原 因 3 9 3人 , 全 国 倒 数 第 四位 。 旅 游 人 才缺 口大 , 游 人 力 资 源 总量 81 居 旅 都导致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仍处于一个较低 的程度。 和后备力量都明显不足 , 而且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 专业服务 能力 不够 , 使整 个 甘 肃 旅 游服 务体 系存 在着 服 务 质 量 偏 低 、 管理 不善 致 且 等 问题 , 以适 应 旅 游 业发 展 的需 要 。 难 35旅 游形 象不佳 ,宣传力度不够 甘肃省 处于 西部落后地区 , . 气候地理条件特殊 , 容易让人联想到荒凉、 穷 , 很 贫 直接导致游客们 对甘肃望而却步。 由于观念及资金 因素, 甘肃省对外宣传的力度严重 从 表 1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各项旅 游产业 实力在 全国 3 1个 省、 不足 , 与其他省份 有很 大差距 。2 0 0 6年甘肃宣传经 费 1 0万 元, 5 而 自治 区 、 直辖 市 中 都 处于 倒 数 行 列 , 数 据 中 直 观 的反 映 出 了甘肃 省 周 边 宁 夏 1 0 从 4 0万 元 , 海 16 青 8 0万 元 , 疆 2 0 新 0 0万 元 , 直 观 的 体 这 旅 游业 的发 展 水平 在 全 国 范 围 内还 处于 较 低 水 平。 现 出甘 肃 省 对 旅 游 宣传 投 入 力度 不 足 , 低 了 对外 的市 场 吸 引 力。 降 22 旅 游产 业 形 象 日趋 明显 , 游 品牌 具 有 一定 影 响力 经 过 2 . 旅 O 4 推 动 甘 肃 省 旅 游 业发 展 的 对 策 建 议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甘肃省相继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品位高、 潜力大、 受 41 加 强旅 游软 硬 环 境 的 建设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基 础是 环 境 设 施 , . 广大游客欢迎的景区和景点。 并依托甘肃 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形成 甘肃省应扩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景点和周围环境的改 了具有 影 响 力的 覆 盖全 省 的旅 游景 区 网络 和 沿丝 绸 之 路 、 以城 市 为依 造。大力培养旅游业 方面 的人才 , 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 , 提高管 托、 布局 合 理 、 主题 突 出 的旅 游线 路 。截 止 目前 , 肃 省 已拥 有 各 类旅 理 与 服 务 水平 , 善 关 规章 制 度 , 范 旅 游业 市 场 。 甘 完 规 游 各 类 旅 游 景 区 、 点 3 0个 , 景 6 已有 中 国优 秀 旅 游 城 市 4座 ; 家 级 国 42创立精品, . 注重包装 , 塑造特色鲜 明的旅游形象 旅游部门应 历 史文 化 名城 4座 ; 国家 级 风景 名 胜 区 3个 ; 家 级 生林 公 园 1 国 : 根 据消 费 者 的经 济 实力 , 5个 进行 多层 次 、 元化 的市 场定 位 与开 发 , 强 多 加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7个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3个。总体而言 , 甘 旅 游资 源开 发 , 丰富 旅游 产 品。 针对 甘肃 不 同地 区旅 游资 源 的特点 , 对 肃 品牌旅游资源数量还是比较丰富, 开发空间仍很大。 不同景点、 景区进行包装 , 塑造个性鲜明的旅游形象; 把甘肃主要几条 23 甘肃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总体呈上 升趋 势 甘肃 游客人数 旅 游路 线本 身所 具 有 的 文化 内涵 进~ 步 外 化 为各 路 线 “ . 包装 ”注 重 旅 , 从 19 9 9年 6 63 4 .9万 人 次 到 2 0 0 7年 的 2 2 .5 万 人 次 ,增 长 了 游产 品 营销 , 大产 品营 销投 资 : 发 具有 甘肃 特 色 的旅 游纪 念 品。 4 30 加 开 27 .5倍 i 游 收入 从 1 9 旅 9 9年 的 1 .2亿 元 到 2 0 年 的 1 59 91 07 .1亿 1 43 多 方筹 集 资 金 , 大 投 资 力 度 改 变 目前单 靠 政 府 单 方 面 的 . 加 元, 增长 了 5O .6倍。 0 3年 由于“ 20 非典” 影响导致甘肃旅游人数和旅 投入现状 , 加大对外开 放和招商 引资力度 , 争取社会资金 , 同时采取 游 收入 全 面 萎 缩 。但 总体 而 言 ,O年 代 以来 甘 肃 省 旅 游 人 数和 旅游 各 种 鼓 励和 优 惠政 策 , 力开 山投 资 环境 , 宽 政策 , 9 着 放 鼓励 社 会 投 资 , 收入一直保持着较 高的增长势头。 加快甘肃旅游业 的发展。 24 政府 对 旅 游 业 的投 入 逐 步 加 强 , 发 展 资 金 仍 不 足 近 年 来 . 但 44 提 高 服 务 质量 , 大 宣传 力度 旅 游 业 最 关键 的 一环 就 是 服 . 加 甘 肃 省 政 府 对 ��
天水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天水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王乐(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730070)摘要:位处我国南北交汇地带,横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的甘肃省天水市,气候温和,风景秀丽,造就了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这里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众多的人文景观。
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根据实地考察成果及大量有关旅游资源统计资料,在对天水市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的基础上,对其数量结构进行分析,表明天水市旅游资源的多样化程度和集中化程度,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其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天水市旅游资源的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天水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作为一项高层次精神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参与。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人工创造物。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是否兴旺发达,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价值的大小[1]。
因此,发展旅游业,首先必须对旅游资源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
本文以实地考察成果为基础,结合有关旅游统计资料,对天水市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并作出评价。
1区域概况1.1自然条件天水市位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
东连华中、华东,南邻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通青海、西藏、新疆,向北翻越六盘山即为宁夏,地理位置优越。
地理坐标: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
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1.5℃。
最热月份是7月,最高温度为33.4℃;最冷月份是1月,最低气温-18.2℃。
天水市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574毫米,年均日照2100小时,春、夏两季分别占全年日照的26.6%和30.6%,冬季占22.6%。
甘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出以下结论 : 州) 市( 间的经济 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 地域差异性显著 ; 自然条件和 自然资源对城 市的发展仍 然具有 非 常重要 的意义 ; 第三产业在市( 经济发展 中占的比重小; 州) 第一产业分布与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 态势基本 一致 。
关键 词 : 区域 经 济 ; 大十 字 ” “ 经济 空 间结 构 ; 肃 省 甘 中 图分 类 号 :2 92 文献 标 志 码 : 文章 编 号 :6 3 2 1 20 )3 0 4 — 2 F9 . 7 A 17 — 9 X(0 9 0 — 12 0
信 息; 同时 , 于过程内定特征根大于 1 基 的原则 , 因子分 析过程相 主
应提取三个主成分 、 、 , 特征 向量列表见表 2 。
究的绝 前
第一个主成分( ) 的贡献率已达 6 . %, 7 1 因此 是综合能力较 4
甘肃省 内的 l 市( ) 4个 州 之间 , 无论是经济发展 水平 , 还是经济 城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人均财政收入 X , 民人均纯收入 农
,
增长速度都存在较大差 异 , 现出极大 的不平衡性 , 呈 区域经济差异 问 题日 益突出 , 严重影响了全省整体经济的发展 。
表2
主 成 分 特 征 向 量
强 的指标 , 在变 量 , 的系数都较大 , 2个指标则分别代表着经 、 这
力的综合效果 , y值愈大经济综合水平 愈高 , 即 反之则愈差。现计算 各市的 、 、 和 l 的值 , , 并且按照 y值的大小排名如表 3 。
( ) 本 因子 得 分 聚 类 分 析 三 样
20 0 9年第 3期 总第 4 期 1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S ARCH GUI C RE E DE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分析
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分析天水,这座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对天水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对其开发进行深入分析。
一、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概述天水拥有众多令人瞩目的旅游景点。
麦积山石窟,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其宏伟壮观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伏羲庙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是纪念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宗庙。
庙宇庄严古朴,建筑风格独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还有南郭寺、玉泉观、水帘洞等景点,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天水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二、天水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1、资源独特性麦积山石窟的泥塑艺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无可替代。
伏羲庙作为纪念伏羲氏的宗庙,对于研究中华民族的起源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独特的资源使天水在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文化内涵丰富天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旅游资源蕴含着深厚的伏羲文化、先秦文化、石窟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3、自然景观优美除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天水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如仙人崖,峰峦叠嶂,景色秀丽;曲溪,山清水秀,溪流潺潺。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为游客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4、资源组合良好天水的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不同类型的资源相互补充。
游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欣赏到多种不同类型的景点,提高了旅游的效率和满意度。
然而,天水旅游资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景点开发不足一些景点如水帘洞等,虽然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由于开发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2、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在旅游旺季,景区可能会出现游客拥挤、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影响游客的旅游感受。
甘肃旅游景点城市
甘肃旅游景点城市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城市。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甘肃旅游景点城市:
1. 兰州市:甘肃省省会,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著名景点有黄河风情带、白塔山、兰州水车博物馆等。
2. 敦煌市:以莫高窟著名,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艺术奇迹”。
此外,敦煌还有鸣沙山、月牙泉等自然景观。
3. 嘉峪关市:著名的嘉峪关长城位于此处,是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嘉峪关市还有智圣寺、扇子沟等旅游景点。
4. 张掖市:有中国四大名蹟之一的“张掖丹霞地貌”,以及著名的大佛寺、瓜州古城等景点。
5. 天水市:以著名的麦积山石窟而闻名,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天水市还有清凉寺、甘肃博物馆等景点。
6. 庆阳市:有西北地区最大的古城遗址之一——宁县古称永宁,有史以来有8000多年的历史。
庆阳还有著名的窟窿山、祁连
山等自然景观。
7. 平凉市:拥有著名的兴远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此外,平凉市还有马嵬驿、凉州古城等景点。
以上只是甘肃省部分著名的旅游景点城市,该省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例如定西市、陇南市等。
基于产业集群效应的区域旅游竞争力分析
表 3 甘肃 14 个城市旅游产业区位商综合评价指数变动情况
K
城市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兰州 1.60 1.44 1.57 1.88 10.11 2.64 1.68 1.67 1.32
其他产业有较大的贡献,旅游产业对该地 聚能力。其余各市在 2002-2010 年期间 K
经济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甘肃省旅 的变化并没有一定的规律性,由此可以看
出,甘肃各市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及集聚 区域分布均为动态变化和调整过程中。
(三)甘肃旅游产业集群竞争态势分析 旅游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 市场规模、区域进入壁垒等条件取得一定 的垄断优势,继而实行专业市场建设和行 业标准,提升集群的议价水平。旅游企业 或组织通过集群内部的群体协同效应和合 作竞争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 强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产业集群作 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产生的 的旅游竞争效应是其他产业组织形式不能 比拟的。本文构造了旅游产业集群区位商 增长指数 P ,以此测量甘肃旅游产业集群 的竞争优势,计算公式为:
表2
区位商 景点吸引物(LQ1) 旅游企业和辅助要素(LQ2) 旅游总收入(LQ3)
区位商综合指标体系
指标 资源数量 机构数量 旅游收入
效用 旅游集聚的最基本条件 体现旅游企业的空间分布程度
体现集聚效果
130 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2 年 34 期
0.58
13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
1.04
1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
1.42
1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
0.42
在张掖金昌武威调研报告
在张掖金昌武威调研报告张掖、金昌和武威是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三个城市,这次调研报告主要基于对这三个城市的考察和分析。
首先,张掖市位于甘肃省中部,被誉为中国西北边陲的明珠。
这个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丹霞地貌和丝绸之路遗址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张掖市在保护和开发丹霞地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丹霞地貌景区的规模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张掖市还注重发展旅游业,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投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但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不够均衡和旅游产品创新不足等。
其次,金昌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被誉为中国的非金属矿藏之都。
这个城市以盐湖资源和瓜州县的月亮湾风景区而闻名于世。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金昌市在盐湖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另外,金昌市还注重文化旅游的发展,通过挖掘和保护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不过,与此同时,金昌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旅游产业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平衡问题和旅游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等。
最后,武威市位于甘肃省东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这个城市以武威酒泉机场和甘肃兰州经济区的核心功能区为支撑,拥有较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武威市正致力于打造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武威市还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打造了一批标志性景点,并致力于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但相对而言,武威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还不够充分,且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总结来说,张掖、金昌和武威都是甘肃省内具有独特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的城市。
这次调研发现,这三个城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这三个城市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的投入,同时注重文化和环境的保护与创新。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这三个城市才能充分挖掘和发展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全域旅游发展SWOT分析
龙源期刊网 甘肃省全域旅游发展SWOT分析作者:刘润佳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2期摘要:全域旅游是新的旅游产业发展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发展模式。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内陆的重要省份、作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关联区域,在新的旅游大环境下,如何应对新的旅游需求和旅游升级,发展全域旅游,推动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甘肃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甘肃省全域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以期为甘肃省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甘肃省;全域旅游;SWOT分析一、优势(1)资源丰富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内陆的重要节点,“丝绸之路”黄金段,黄河母亲河的上游,是中国古文化、古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之一。
历经千年风霜的古老甘肃拥有着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古老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蜿蜒1600多公里,是古代中西方互通往来、物质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留下了无数的历史遗存。
甘肃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省内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性、独特性和高品位性三大特点。
不仅仅有莫高窟、月牙泉这样的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也有张掖七彩丹霞这样的自然旅游资源。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甘肃黄沙遍地、沟壑纵横,实际上甘肃不仅仅有这样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有甘南秀丽的草原风光、天水青山绿水的自然风貌。
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甘肃发展出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等多种文化资源,而44个少数民族,特别是甘肃省内的东乡族、保安族更是甘肃独有,让甘肃省具有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
不同種类的旅游资源聚集在同一个省内,这是较为罕见的,也证明了甘肃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天赋条件。
(2)区位良好甘肃省不仅仅具有规模宏大、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甘肃省的旅游资源也较为集中,具有结构上的空间聚集优势。
从分布的面积相对密度看,甘肃是个旅游资源较集中的省份,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级森林公园,分布集中优势最为明显。
甘肃省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东邻陕西,西连新疆、青海,南靠四川,北与内蒙古、宁夏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是我国东中部地区和远西北地区的结合部,联结大西北的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也是第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
甘肃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甘肃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内容提要:甘肃省地域广阔,民族风情浓郁,山川自然风光独特,历史人文景观悠远,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来看旅游业发展比较快,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和增加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通过纵横向比较来看,甘肃的旅游业在时段和结构上发展还不够平衡,表现出起步低,发展慢,总量小的特点。
关键词:甘肃旅游业;比较;建议一、2010年甘肃旅游业快速发展2011年,是全省旅游行业化挑战为机遇、率先复苏增长的一年。
面对一系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巨大冲击,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为3393.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3%,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25.2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192.77亿元,增长40.2%,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29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GDP 的5.7%。
2011-12-14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共计368个,项目投资总额84.2亿元,其中政府投资44.55亿元,招商引资39.65亿元。
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省已完成投资28.4亿元,完成投资额的33.7%。
旅游产品开发成效显著。
从2009年开始,旅游产品开发战略由原来的同时培育六大产品调整为重点实施“221”品牌带动战略。
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形成了甘肃丝绸之路全景游与南部藏回风情草原风光游两大特色旅游干线,陇东黄土风情红色之旅线和陇南生态旅游线日渐繁荣,以兰州为中心的一小时系列休闲观光旅游圈逐步成为旅游消费的热点,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好市场效益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等高中端旅游产品。
旅游商品开发也有新的收获,在2009年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甘肃省一举夺得1项金奖和4项铜奖,并荣获“最佳组织奖”、“最佳展台奖”,是全国获得奖项最多的省之一,也是西北省区唯一获得金奖的省。
二、纵横向比较(一)纵向比较1.甘肃旅游业20年的发展情况1990-2010年,甘肃省入境旅游经历了稳步发展—快速发展—快速回落—恢复—快速发展—回落的运行轨迹。
甘肃天水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甘肃天水旅游市场调研报告今年4月26日,我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张小远老师的带领下去了一次甘肃天水作了一个有关旅游市场的调研,两天时间我们主要去的景点有伏羲庙,伏羲博物馆,玉泉观,麦积山等,回来后我根据调研情况做了这个调研报告。
首先我对这几个景点作一个介绍: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
全国有两处,另一处为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
2001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
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在甘肃省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
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庙坊、亭、房、廊等建筑,严格安排在纵贯南北的主轴线两侧,布局对称而紧凑,疏密相宜而有致;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主轴线上,统领全局,雄浑端庄。
当游人沿天水城内大街西行来到伏羲路时,远远就可望见一座掩映在绿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庙前大门。
这牌坊,巍然矗立于高二米、宽六点五米、长十七点六米的台基之上。
台基围以砖砌勾栏,东、西、南三面均有垂带式踏跺。
拾级而上,可见牌坊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饰有鸱尾螭兽;檐下斗拱为四攒七铺作,六抄单拱,两柱头有转角斗拱,均系精雕细镂的上乘佳作。
进大门牌坊,即入正门。
此门五间门面,共宽十八米,进深两间。
正中门楣,原挂有祖籍天水的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与天地准"巨匾一方,现悬挂"太昊宫"匾一,含义同"与天地准"相似,都是颂扬伏羲造福人类的恩德广大无边。
玉泉观俗称城北寺,又名崇宁寺。
在甘肃天水市北天靖山麓。
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
关于对兰州市旅游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兰州市旅游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兰州市旅游发展状况一、引言兰州市位于中国西北,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兰州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本报告旨在调查兰州市旅游发展的当前状况,分析潜在机会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兰州市旅游资源兰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兰州以黄河和母亲河文化闻名,吸引了许多游客。
兰州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如白塔山、兰州大学等。
然而,尽管兰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目前仍未完全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如今仍缺乏顶级景区和主题公园等设施,同时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
三、兰州市旅游发展状况1.基础设施建设兰州市的交通设施相对较好,有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
然而,兰州的旅游基础设施仍需改进。
现有的旅游设施数量有限,需要增加多样化的住宿和餐饮选择,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旅游产品开发兰州市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不足,需要开发更多以当地特色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例如黄河文化之旅、兰州美食之旅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
3.旅游宣传和推广兰州市在旅游宣传和推广方面有一定的不足。
市政府应加强对兰州旅游的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加大国内外旅游市场的推广力度。
此外,兰州市还可以积极与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提高兰州旅游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量。
4.旅游管理和服务兰州市在旅游管理和服务方面需要加强。
目前,一些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游客在购票、导游和餐饮方面遇到的问题比较多。
政府应加大对旅游景区的监管力度,加强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机会与挑战1.机会兰州市的旅游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改变,游客对兰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城市的兴趣日益增加。
此外,兰州市还可以开发农家乐、文化体验、医疗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游客。
城市发展潜力综合评价——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例
1o o
甘
肃
科
技
第2 6卷
际旅 游人 次 、 地 面积 ( 标数 据为 20 末数据 , 耕 指 08年 来 源 : 肃年鉴 20 ) 甘 09 。 从表 3初 始 因子 载荷 矩 阵 提取 三个 主 成分 , 利
分代 表社 会发 展水平 ; 义第二 主成 分代 表经济 、 定 资
12 国内研 究现 状 . 城市发 展潜 力评价是 对城 市发 展潜 力 的相对 优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降维 的处理技术 , 是把原来
多个 变量 提炼成 较 少 变量 的过 程 , 将 原本 多 个 变 是 量 化为少 量 综 合 指 标 的 一 种 统 计 分 析 方 法 j 。在 选择 指标体 系之 前参考 了大量 的资料 以及相 关 的文
关键词 : 现状分析 ; 发展潜 力 ; 综合评价 ; 主成分 分析 ; 聚类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17 F 2
城 镇体 系》7一文 中 , 内蒙 古 6 旗 政府 驻地 镇 【 ] 对 8个
1 城 市 发展 潜 力
1 1 城 市发展 潜力 定义 .
进 行 了 多 因子 定 量 综 合 评 价 。20 0 2年 郭 亚 军 等 人 从系统 的角度 提 出了 区域 发 展 潜力 的概 念 , 并 构建 了区域 发展 潜力 的评 价模 型 。 甘肃 省 是我 国西北 部 经 济 较落 后 省份 , 市 在 城 发展 中面 临许多 压 力 : 济基 础 薄弱 , 业 规 模小 , 经 工 发展缓 慢 , 市化 动力不 足 。为此 , 省域 内 中心城 城 对 市 的发 展潜力 做 系统分 析 , 出层 次 , 阶段 有重点 分 分 的发展 有潜力 或潜 力 较 大 的 城市 , 潜 力 转 化 为城 将
西北五省区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
之下的 ;主成分得分为正值 ,说明被评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位 于平均水平之上 。
三 、各省区优劣势的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把原来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互
从经济竞争力来看 ,甘肃省在三年排名中的名次分别为 第二 、第五和第四 ,这与其他省份竞争力的变化有相当大的 关系 ,而其 GDP 的增长率 X3 三年来分别为三 、五 、四位 ,都 处于中下游水平 。
由于评价区域竞争力的指标 (影响因素) 之间存在密切
相关性 ,为消除自变量共线性问题 ,本文采用多元统计法中
的主成分分析法评估西北五省区的区域竞争力 。首先用全
国相同 指 标 数 据 对 原 始 数 据 进 行 标 准 化 处 理 , 随 后 采 用
UMS ———城市与规划模型系统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确定
累计贡献率大于 85 %的主成分个数 ,其次得出各主成分在
西北五省区的得分排名 ,再以各主成分在西北五省区的区域
竞争力得分为变量 、各主成分的贡献量为权数采用综合法
(加权求和) 计算出西北五省区的区域竞争力的综合得分 。
用综合得分可以对西北五省区的区域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 ,
通过各要素 、各指标之间的比较 , 了解各省区的区域竞争力
主成分 2 8. 93 10. 93 7. 57 0. 24 0. 30 0. 22 0. 7697 0. 7548 0. 6844 主成分 3 5. 74 5. 31 6. 61 0. 16 0. 14 0. 19 0. 9249 0. 8982 0. 8733
表 3 西北五省区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青海 - 2. 3971 5 - 5. 568 - 2. 084 5 - 5. 506 - 2. 6949 5 - 5. 1422
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评价研究
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评价研究汪慧玲,唐莉玲*,王富贵(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 介绍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结果表明:甘肃省14个市(州)可划分为4个类别,其中,兰州市为1类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最高,其他市(州)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然后,研究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3点成因。
最后,提出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因子分析;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 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3-06156-05R e se a rch on th e R e g ion a l D isp a rity E v a lu a t ion o f E c o n om ic D e v e lopm e n t A b ilityin G a n su Pro v in c e W ANG H u i-lin g e t a l (S ch o o l o f E con om ics ,L an zh ou U n ive rsity ,L an zh ou ,G an su 730000)A b s tra c t T h e cu rren t situ a tion o f reg ion a l econ om ic d ispa rity in G an su P rov in ce w a s in trodu ced ,an d th e m e th od o f facto r an a lys is and clu s te r an a lys is w a s adop ted to eva l u a te and an a ly ze th e econ om ic deve lopm en t ability o f ea ch c ity in G an su P ro v in ce.T h e resu lts sh ow ed th a t 14citie s an d au ton om ou s pre fe ctu re s cou l d be div i ded in to 4grou ps.L an zh ou C ity w as inth e first grou p w h ich w a s m o re deve lopedth anth e o th e r on es .A n d th en ,th e th re e cau se s o f reg ion a l econ o m ic d ispa r ity in G an su P rov in ce w ere s tu d ied.F in a lly ,so m e stra teg ic coun te rm e asu res w e re pu t fo rw a rd on h owto p rom o te th e coo rdin a ted deve lopm en t o f reg ion a l e con om y in G an su P ro v in ce.K e y w o rd s G an su P ro v in ce ;R eg ion a l e con om ic d ispa rity ;F acto r an a lys is ;C o ord in a ted dev e lopm en t作者简介 汪慧玲(1963-),女,甘肃民勤人,硕士,教授,从事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
2025-2031年甘肃旅游市场前景研究与行业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2025-2031年甘肃旅游市场前景研究与行业竞争对手分析报告丝绸之路3000里,华夏文明8000年。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富集度位居全国第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甘肃省上下坚定不移实施旅游强省战略,推动甘肃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甘肃省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增速多年保持在25%以上,稳居全国前列。
甘肃围绕实施全国旅游“三步走”战略和旅游强省目标,着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实现了旅游业规模和速度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提升。
甘肃旅游的综合效益正不断突显,经济贡献更加突出。
“十三五”期间,甘肃省累计接待游客13.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95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时期增长153%和183%,两项指标年均增长率均为24%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省十大生态产业的首位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24年,甘肃全省接待游客2.7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2.4亿元,分别较2024年增长29.7%和26.6%。
2024年1月5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分布了《甘肃省“十四五”智慧文旅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不断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建设和应用,全面提升甘肃省文旅产业全链条的智能化,推动文化和旅游创作、生产、消费、服务、管理智慧化,丰富数字文旅产品业态,拓展文旅消费空间,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着力构建数据支撑、科技引领、业态创新、跨界融合的智慧文旅生态。
“十四五”时期,甘肃省文旅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大省的定位,着力打造西部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切实把乡村旅游业打造成为全省“千亿级康养产业倍增计划”的龙头和引擎,通过引客进村、引智进村等有效举措为乡村振兴贡献文旅力量。
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25-2031年甘肃旅游市场前景研究与行业竞争对手分析报告》共十六章。
首先阐释了旅游行业的定义、特征及地位等,接着分析了甘肃旅游业的宏观发展环境。
甘肃省各市州人口环境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
-70-人口是可持续发展诸要素中的决定性因素,其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区域人口环境的发展状况,如人口数量的多少、增长的快慢、人口质量的优劣、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的现状究竟如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西部内陆省区,长期以来,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甘肃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基于此,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对省内各市州的人口环境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以期能对人口环境的发展现状有一大概了解,并对后续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具体分析展开之前,有必要对本文所要研究的人口环境概念做一大概说明。
针对人口环境这一概念,不同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其定义不尽相同,但差异不大。
如王建民认为,“所谓人口环境,简单地讲,是指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增长速度和方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方式以及生育意愿等”。
[1]周双强则认为,“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是一种存在外部经济效应的公共产品。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可以归纳为人口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重要的投资软环境之一,具备基础设施的特征”。
[2]刘家强的观点是,“所谓人口环境,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过程而言,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的人口状况和人口条件。
它包括人口数量的适度与否,人口素质的高低和人口结构的合理程度,劳动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等方面的内容”。
[3]之后,他又进一步解释道,“人口环境实际上就是一种条件,一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
[4]本文所研究的人口环境指的是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的人口状况或人口条件,其构成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将人口环境这一研究对象划分为四个方面:人口数量环境、人口质量环境、人口结构环境及人口分布环境。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试行)
d=∑widi
i=1
其中:wi 为 第 i个 二 级 指 标 相 应 的 权 重;n 为 二 级 指 标 个
数.
9
就业及 社 保 综 合 指 数.指 城 镇 新 增 就 业 人 数、劳 务 输 转
人数及劳务收入、职业技能培训人次数、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失
业保险参保人数和工程建设领域在建工程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 〔本年第一产业
增加 值 (不 变 价 )/上 年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不 变 价 ) -1〕 ×
100% .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及变动情况.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指一定时期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
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变
去累计自然减员人数.其中,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指报告期内城
镇累计新就业的城镇各类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社区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形式就业人员的总和;自然减员
人数指报告期内因退休、伤亡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城镇累计减少的
就业人员.
(
2)劳务输转人数:指输出和转移的劳动力人数.其中,输
出指 跨 地 (市 州)、跨 省、跨 国;输 转 指 县 域 内 就 近 就 地 转 移;
(件)3 个二级指标加权计算得到的综合评价值.
(
1)将各二级指标除以相应的评价标准,得到二级指标的评
价值,即为二级指标相应的指数.计算公式为:
xi
di= ×100%
xki
其中:xi 为第i个二级指标;xki为第i个二级指标相应的标
准值;当 di≥100 时,取 100 为其上限值.
甘肃省旅游城市体系研究
业发展 规划 . 于全省近 800a 基 0k n的长 途跋 涉 、 地调研 . 实 以及 与各地 市的相关部 门和 主要 领导座谈 基础上得 出的。
l 甘肃省城 市建设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对甘肃省 I个城 市 2 项 的 区位 、 济 、 4 7 经 社会 、 基础 设
施 条件进行 主成份 因 子分析 , 取 主成分 因子 5项 , 提 总计
甘肃省旅游城市体 系研究
张小军 I 叶舜赞 董锁成 李 岱 ' 2
(. 1 北京联合大学燕京房地产研究所. 北京 108;. 0032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北京 1 0 3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 资源研究所 0 8; 0 北京 110 ) 1 11 2 2
擒垂 运 用主成 分与■ 类分析相 螬齿的 方法 . 据《 根 甘肃 省城 镰体 系规 铷和 城镇 基础 设施 报告 (0 1.中 翻优 秀旅游 城市 幢t 标 20 ) ‘ 3 准》甘肃 省旅游 商 2 4 . t 年对 硼内游窖 的抽样 墉童觳据 l t)以 及对甘甯 省主暮城 市薹础 设施 、 q 0 2 ̄ . 0 牡蠹缝 济发晨 等方面 2 项 指{ 进行 8 葶
前 5 主成分 因子的解 释量 为 8 . 7 见表 l和表 2 项 64 %. 3
表 I 指标在主成分 因子 中的比重
收稿 日期 : — 8 昕 ∞5 0 一
作者 筒彳 : r张小军 . 士, 究方 向为区域 与城市 可 续发展 。 博 研 持 * O 5 甘肃省 人民政府批 复的年 度计划任 务书 . 省旅游业 发展规 划 20 年 甘肃
的建设 当中要大力提升旅游业在全市的地位, 建设 良性的
旅 游发展 主导 机制 , 步完 善旅 游城 市的基 础设 施 和 服务 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关于《甘肃省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市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国家竞争和区域竞争是通过城市竞争得以实现的。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城市旅游是否具有竞争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旅游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不可忽视。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于评价城市旅游的现状和潜力,构建某一区域范围内部的旅游地域系统,防止同构的无序竞争,优化资源资金人力配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在研究一个旅游接待地相对于另外一个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 而不是输出游客) 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回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
由于实践的需要,国内外学者们兴起了研究城市旅游的热潮,而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是城市旅游的焦点。
国外学者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比如: Deasy 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为研究案例,提出了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策略; Loed 指出,旅游地之间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市场的首要因子,通过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可增强旅游竞争力; C.Coeldner 提出旅游产品竞争的信息指向概念。
国内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90 年代,黄耀丽和李凡等对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结构体系进行了探讨; 潘丽丽和保继刚讨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关系; 董锁成和李雪等对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进行了探讨。
国内学者研究的核心在于界定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和构建评价模型,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大多偏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方法大多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和赋权法。
这两种方法都具有操作性差和主观性强的缺点。
文中以甘肃省14 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做出了综合的评价,以便找出导致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产生差异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类型的发展策略,从而整合甘肃省旅游资源,提升甘肃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1 材料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区域概况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处黄河上游,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腹地,区内拥有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
甘肃省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宝库,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
截止2011年末,甘肃省拥有1个世界文化遗产,5A 级景区 3 个。
2011 年,全省共接待旅游人数5835.59 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5826.48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99% ; 入境旅游人数9.11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77%。
实现旅游总收入333.66 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32.57 亿元,增长40.80% ; 旅游外汇收入1739.77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44%。
由此可见,甘肃省旅游发展态势十分强劲。
但是,目前甘肃省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全国还处于初级水平,主要表现在2011 年旅游业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49% ,旅游总人数占全国的比重也仅为2.1%; 并且,甘肃与国内旅游发达省份在旅游各项经济指标上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 表1) 。
因此,如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进而全面提升甘肃省的旅游综合竞争力,是当前甘肃省发展旅游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往往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基于此,文中研究的数据都以官方公布的为准。
选取甘肃省14 个地级市作为基本的研究单元,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 年《甘肃省统计年鉴》、各市州的201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甘肃省旅游局最新公布的数据。
1.3 研究方法文中主要借助于SPSS16.0 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对甘肃14 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将众多原有变量浓缩成少数几个因子,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建模的变量个数。
因子分析法主要涉及四个步骤: 因子分析检验、因子提取、命名公因子、因子得分计算。
相较于国内学者在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运用最多的层次分析法和赋值法,因子分析的结果更加客观、可信度更高,因为它克服了人为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
1.4 评价指标选择有效的评价指标,构建一套比较合理、完整的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正确认识和评价甘肃省14 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现状和发展潜力,从而从总体上提升甘肃省的旅游竞争力。
依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己的思考,构建了评价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表2) 。
该指标体系包括旅游资源竞争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社会支持力 4 个一级指标和相关的20 个二级指标。
2 结果与分析2.1 城市旅游竞争力测定的因子分析借助数据处理软件SPSS16.0,采用因子分析法,以2011 年数据为例,对甘肃省14 个地级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因子测定。
2.1.1 因子分析检验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首先必须要判断原有变量之间是否适合于进行因子分析。
一般多采用KMO 与巴特勒球体度检验,运用SPSS16.0 对原有样本的20 个二级指标进行检验( 表3) 。
由结果可知,KMO 检验值为0.875,巴特勒球体检结果显示,其近似卡方分布值为253.634,在自由度为66 的条件下显着性概率达到0.000,小于0.1%。
依据统计学家凯撒( Kaiser) 给定的标准,原有样本的二级指标相关性显着,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1.2 因子提取将原有变量提取成少数几个因子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一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主因子一般要求特征值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 表4) 。
由表 4 可知,对原有20 个指标变量进行降维之后,得到4 个公因子,其特征值均大于1,并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015% 。
所以,原有变量之间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十分理想。
2.1.3 计算因子得分因子得分是因子分析的最终体现。
SPSS 软件一般采取的是回归法计算得出来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的( 表5) 。
根据表5,可以得到因子得分函数为 式中: 因子得分函数中变量X1-X20是原指标数据经过标准化去量纲处理后的值。
2.1.4 主因子综合得分函数通过主因子综合得分函数,就可以计算出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排序。
借助于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及各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可知,主因子综合得分函数为: F = 0.49944F1+ 0.20985F2+ 0.11451F3+ 0.08635F4。
据此,得到甘肃省各地级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及排序( 表6) 。
2.2 甘肃省14 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为了更好的对甘肃省14 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以明确各自发展旅游的优劣势。
文中根据甘肃省14 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将甘肃省14 个城市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旅游竞争力优势型-兰州,即综合得分大于1; 旅游竞争力潜力型,即综合得分大于0 的城市; 旅游竞争力劣势型,即综合得分小于0 的城市。
2.2.1 旅游竞争力优势型兰州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远远高于省内的其他城市,属于旅游竞争力的第一层次,旅游竞争力优势型。
从表7 可以看到,虽然在旅游资源竞争力的因子中,兰州的因子得分为负值,但是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兰州的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社会支持力相比于其他的城市,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从表7 中,可以看到,兰州是甘肃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绝对优势的城市。
随着兰州新区的开发,必将带动兰州市以及整个甘肃省旅游的发展。
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省内唯一的特大城市,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区位优势十分的明显。
所以,可以推断,兰州是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未来在带动甘肃省旅游的全面发展必将发挥领导型地位。
2.2.2 旅游竞争力潜力型主要包括酒泉、天水、平凉3 个城市,这三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大于0,表现出比较强的竞争力,属于甘肃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第二层次。
从表 6 中可以看到,3 个城市的旅游资源竞争力都大于0,并且高于旅游竞争力优势型城市兰州,说明这 3 个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所以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称之为旅游竞争力潜力型。
天水和平凉都各有一个5A 级景区,占全省5A 级景区的67%,酒泉有着甘肃省唯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在旅游接待能力方面,3 个城市均大于0,有着比较强的旅游接待能力,3 个城市的星级饭店个数、旅行社总数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4.02%、25.99%; 在旅游产业竞争力上,3 个城市在全省占有绝对优势,2011 年3 个城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34.16%、36.96% 。
未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深化,这 3 个城市拥有者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后旅游发展还有着很大的成长潜力。
所以,甘肃省要想成为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必须要协调发展旅游竞争潜力型城市。
2.2.3 旅游竞争力劣势型主要包括庆阳、金昌、陇南、定西等10 个城市,综合得分小于0,远远低于前面的4 个城市。
这10 个城市在各个指标上的得分都偏低,整体上明显落后一个层次。
这些城市旅游竞争力属于劣势型,有些城市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景点,旅游资源竞争力偏低,如定西、金昌、甘南、临夏; 有些城市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旅游接待能力偏差,如陇南、张掖、武威。
整体而言,这10 个城市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不容乐观,2011 年这10个城市的旅行社总数占全省的比重不到30%,固定资产投资和旅游总人数还没有占到全省的一半。
所以,这10 个城市未来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一定要扬长补短,突出本城市的特色。
那样,才能够在未来激烈的旅游竞争市场中取得适当的发展。
3 讨论文中构建了4 个一级指标以及20 个二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14 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客观的评价。
测评结果显示,甘肃省14 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水平之间存在显着的梯度差异,而且不同层次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不同的特点。
然而,通过对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测评,并不是为了简单的反映竞争力的结果,而是为了寻找导致城市旅游竞争力产生差异化的深层原因,进而能够为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提出相应的策略。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各个城市在旅游资源竞争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产业竞争力和旅游社会支持力方面的差异,是导致甘肃省14 个地级市城市旅游竞争力产生梯度差异的本质原因。
这产生旅游竞争力差异化的四个原因,在我国目前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比较具有普遍性,因此对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