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正午太阳高度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北回归线向 南 、
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c折线所示。
(2)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 ___折线所示。 (3)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b折线所示。
深化整合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某日,手表为12:28,此时该地太阳高度达 到一天中的最大,求该地经度?
决定地面 所获光热
2.H=90°-【 Φ(当地纬度)±θ(太阳直射纬度)】
3.L(楼间距)=
h
(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tan(H)
4.太阳能集热板倾角(α)和正午太阳高度角(h)的关系:α+h=90°
四季和五带
知识梳理
1.四季更替 (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 长 、太阳高度最 高 的季节 四季 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 春季 ,依此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 季节。
更符合气候实际的四季划分
知识梳理
2.五带的划分 (1)五带成因: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有规律地减少。 (2)五带划分:
2.读图,试求30°N、45°S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并总结春 分日正午太阳高度(H)的 计算公式。
60° 45° H=90°-Φ(当地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
1.右图为夏至日光照图,读图总结该日的正午太阳度分布规律。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读图,试求30°N、45°S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并总结夏 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的 计算公式。
0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
第四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季节变化1、纬度分布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具体如下图所示:总结:1)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2)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3)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4)距直射纬线距离相同的两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2、季节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2)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最大,夏至日最小;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最大。
总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
注:赤道上有两次直射,即3月21日、9月23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0;有两次最小值,即6月22日、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034′。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所求地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同减异加)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楼房间距问题: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例,为保证一楼全年正午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高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应大于h·cot H。
例题:北半球某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如右图),为保证正午建筑物底层居室有一定光照,南北两幢楼房间距和楼高的关系是A.楼高的两倍B.楼高的1/2 C.与楼高相等D.随便,无所谓(5)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一、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太阳高度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2、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四周递减,晨昏圈上为零。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1)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无变化,其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极昼期间,太阳高度24小时内都大于或等于零度。
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和为90°,且该日该地区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其他极昼地区该日太阳高度最小值=当地纬度一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纬度。
某地某日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3)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
4、等太阳高度图判读等太阳高度图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通过该点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上,则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练习一如下图,表示某时刻地球表面太阳高度分布状况(M点太阳高度为90°,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自里向外依次为60°、30°、0°)。
读图完成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A.2点B.10点C.14点D.20点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比较,正确的是()A.这一天①点比②点先看到日出B.①点盛行西南风,③点盛行西北风C.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④D.④点的自转线速度约等于②点的一半[答案] 1.C 2.B练习二右图是某日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
46°52′ 66°34′ 43°08′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
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
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下图)。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一 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 22日前后),一次最小 值(6月22日前后)。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其以 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其以 南地区 南北回归线之间 (除赤道外)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 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 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一年有两次最大(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 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 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 小值(夏至、冬至) 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 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 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 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 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 越大。如图所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 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3º 26´N 0º
夏至 春分
北回归线 秋分 春分
23º 26´S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 区,正午太阳高度一 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 22日前后),一次最小 值(12月22日前后)。
正午太阳高度
考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知识整合]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高度在一日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点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深度思考]1.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如下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夏至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
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5)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光热多,背阴坡得到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使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较高,在阴坡的分布高度较低。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越长
冬
半 年
秋分~冬至
冬至日
冬至~春分
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
昼越短
长昼
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极圈内 短
全部为极夜
夜
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
23
高,昼越短
探究1: 读夏至日地球日照图,观察各地正午太阳
高度的数值有何变化规律?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
春、秋分日时有何变化 规律?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时又有何变化规 律?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
③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④每年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小
时。
26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地点随季节变化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春分、秋分:赤道为最大值,向南、北逐渐递减
24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在正午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 阳 光
南极
a 3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
后
北极 23°26′
太 46°52′ 阳 90° 光 43°08′
66°Hale Waihona Puke 4′ 0°b 6月22日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探究3:
夏至日(6月22日 )时, 地球上任意a、b、c、d四点 中,哪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哪 些点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1)北回归线及其以 北的地区H正达一年中 最大值 (2)赤道以南各纬度 H正达一年中最小值
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引言在夏至日这一天,正午时分太阳达到的最高点,这个时刻也代表了北半球的正式开始夏季。
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对于气候环境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又是如何呢?二、夏至日太阳高度的基本原理1. 天文学角度太阳高度的计算是建立在天文学的基础上的,根据地球的赤道倾角和公转轨道等因素,可以计算出夏至日正午太阳的高度。
2. 地理位置不同地理位置的经纬度不同,这就意味着在同一天的正午时刻,太阳的高度也会有所差异。
三、全球夏至日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1. 热带地区在夏至日,热带地区的太阳高度比较高,这也是热带地区气温高、日照充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温带地区温带地区的太阳高度会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来说,太阳高度更低一些,这也是导致温带气候相对凉爽的原因之一。
3. 极地地区在夏至日,极地地区的太阳高度相对较低,甚至会出现极昼现象,这也是极地地区气温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夏至日太阳高度对地方气候和生活的影响1. 太阳高度对气温的影响太阳高度直接影响了地方的气温,高太阳高度意味着更多的高温天气,低太阳高度会让气温较为凉爽。
2. 太阳高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太阳高度也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夏至日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也会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影响。
五、总结在夏至日这一天,全球各个地区的太阳高度都有着各自的规律,但是无论是哪种规律,都直接关系到当地的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
深入了解和研究夏至日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十分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关注,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活,更关系到整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和生产生活。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关注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都会有所帮助。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在中午时刻(12:00)时,相对于观测地平面的角度。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观测地的纬度、地球自转和公转等因素。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
太阳高度与地球纬度的关系:太阳高度与地球所处的纬度有密切关系。
由于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几何体,太阳光线与地面的相交角度取决于地球所在的纬度。
在赤道处(纬度为0度),太阳在正午时刻的高度最高,为90度,太阳直射地面。
而在北极点(纬度为90度),太阳在正午时刻的高度为0度,太阳光线以几乎平行的方式照射地面。
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太阳高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in(θ) = sin(φ) * sin(δ) + cos(φ) * cos(δ) * cos(H)其中,θ为太阳高度角,φ为地点的纬度,δ为太阳赤纬,H为太阳时角。
这个公式被称为斯南公式(Sine of azimuth)。
太阳赤纬的计算方法为:δ = -23.45 * cos(360/365*(N+10))其中N为今天是一年中的第几天。
太阳时角的计算方法为:H=15*(T-12)其中T为当地的真太阳时,以小时为单位。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引起的变化:地球自转引起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引起的。
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是倾角,约为23.5度。
因此,在地球不同的纬度上,太阳高度角会有所变化。
夏至和冬至是太阳高度角变化最明显的时候,当纬度越低,太阳的高度角越小。
地球公转引起的变化:地球的公转轨道并不是一个完全圆形,而是一个椭圆。
因此,地球离太阳近的时候(即近日点),太阳高度角相对较大;而离太阳远的时候(即远日点),太阳高度角相对较小。
这会导致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综合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综合考虑地球自转和公转,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角变化与所在地的纬度有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
1、表中四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④ ③ ② C ②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① 2、冬至日四个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B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计算公式:
H=90°-|当地纬度±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 (当地冬﹢夏-)
H某地=90°-纬度差 纬度差:所求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 纬度差距。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太阳能热水器问题
已知某地纬度,不同季节该如何摆放热水器, 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调节原则:太 阳能热水器集热 面要与太阳光线 垂直。
一.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角)
阳
光
观察太阳的仰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的原因:
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移动。
黄赤交角影响总结:
昼夜长短变化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 点回归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更替 五带划分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 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地球公转是怎样导致正午太阳高度 和白昼时间长短的变化的呢?
议一议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项思维导图:正午太阳高度
思维导图:正午太阳高度【思维导图】[考点精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看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记忆口诀“远小近大”: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记忆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如图所示:3.看区域位置,归纳不同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之间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看纬度位置,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到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2)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到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公式:H=90° -两点纬度差。
“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 N)时,A点(40° 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26′)=56°34′。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应用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1. 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由此向四周呈同心圆递减(如下图甲)。
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太阳高度值为各点对应纬度上的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其变化特点是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乙)。
其值大小由如下公式决定:H=90°-|φ±δ|(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若φ与δ在赤道同侧取“-”,不同侧则取“+”)(2)最值: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相反,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3)极点太阳高度的变化:极昼时期,太阳高度全天都不变(如下图甲),始终等于直射点纬度,其值的年变化幅度解于0°~23°26/。
(4)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的太阳高度的变化:从日变化看,极昼期间,全天太阳高度始终都大于或等于零度,其中极圈上在0点时刻有太阳高度为0的时刻(如图乙),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太阳高度全天始终都大于零度(如图丙);从年变化看,北半球是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增大,南半球反之,其最大值由公式H=90°-|φ±δ|决定。
(5)其他纬度的太阳高度变化:都是日出日落时为0,12点最大,12点前递增,12点后递减。
特殊之处是:赤道上的太阳高度是6点和18点为0(如图丁),其最大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范围是[66°34′,90°]。
2.太阳高度的应用(1)推算纬度:根据公式: H=90°-|φ±δ|,可求任意地点的地理纬度。
(2)推算地方时:一天中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处的地方时为12时;春秋分时,太阳高度为0处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赤道上太阳高度为0处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
(3)推算城市的楼间距:若某地楼高为h,楼间距s,纬度为φ,则该楼与处于其背阳一侧房屋的楼间距s=cot(90°-φ-23°26′)。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正午的太阳啊,真是个神奇的家伙,简直像个大火球,无情地照耀着大地。
你有没有注意过,正午的时候,阳光是最强烈的,那感觉就像是被一个巨大的热水壶烫了一样。
想起我那天出门,才一到中午,瞬间觉得天要塌下来了,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火焰山”。
正午太阳的高度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从春天到秋天,太阳就像个勤奋的小蜜蜂,不断地爬升,直到正午的时候,恰好在我们的头顶,简直就是个“头顶的火炉”。
让我们来聊聊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吧!这可是个绝妙的主题。
太阳的高度是跟季节紧密相关的。
冬天的时候,太阳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低低地躲在地平线后面,努力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可等到夏天,它可就完全不同了,肆无忌惮地高高挂在空中,光芒四射,让人直想喝水。
想想看,那个炙热的正午,走在路上,感觉脸上的皮肤都要被晒化了,太夸张了吧!这时候,有些人会打着伞,有些人则是乐呵呵地在街上漫步,简直就像是在享受阳光的“洗礼”。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过太阳高度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有多大?比如,种庄稼的朋友可得好好琢磨,这太阳到底在什么时候最给力。
农民伯伯们的智慧可不是盖的,他们总能把握好这个“天时”,种出最好的粮食。
再比如,海边度假的人,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正午的阳光,晒得整个人懒洋洋的,仿佛连空气都变得香甜。
这可是个绝佳的时刻,大家都在海滩上晒太阳,嬉戏打闹,快乐得像孩子一样。
不过,正午的太阳也有它的“坏脾气”。
你知道吗,阳光强烈的时候,紫外线可是个“无情的杀手”,大家得小心哦!要是防护不当,皮肤可就要遭殃了,老得快,得不偿失。
所以,有些聪明的家伙早早就涂上防晒霜,像是穿上了隐形的铠甲,准备好迎战这个阳光大军。
正午的太阳也是个万花筒。
它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景象。
想象一下,在城市里,阳光透过高楼大厦,形成一条条金色的光带,闪闪发光,简直像是在走红毯。
而在乡村,阳光洒在田野上,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整个世界都被光芒装点得如梦似幻。
正午太阳高度
五带的划分
思考:假如黄赤交角变成30°,五带的范 围将发生怎样变化?
热带变大,南北温带变小、南北寒带变大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 射的两个重要因素。(新新学案P15)
问题:冬至日、夏至日和春秋分时,北半球的中 纬度获得太阳辐射情况?
②日影的长度 L=h×cotH。(h 为物体高度,H 为当时正午 太阳高度)。
(3)计算楼间距。(一般纬度越高吧,楼间距越大)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 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应满足 L≥h×cotH。(h 为楼 高,H 为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幢20米高的楼房 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 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问: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自转角速度(除两极点)、地方时
7.读图 2-3-11,回答下列问题。
图 2-3-11 12 月____ 22 日。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____ 12 时 ,D 点的昼长为________ 12 小时 。 (2)图中 A 点的时刻为______
D, (3)图中 A、B、C、D 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 0°的是____ C 。 等于 0°的是____ (4)图中 A、B、C、D 四点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相等 。 D>A>C>B ,自转角速度的大小______ 是______________ (5)图中 A、B、C、D 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 A>D>B>C 。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C<D<A<B 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
1、基本概念
(1)太阳高度角(h)
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
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夏至日是每年夏季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也是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在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3.5度,使得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而南半球则正好相反,是黑夜最长的时刻。
夏至日的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它与地理位置、地球轨道、自然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夏至日太阳在不同地理纬度上的高度存在差异。
在北半球的热带地区,太阳高度较高,呈现出垂直直射的状态。
而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呈现出倾斜直射的形态。
在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太阳甚至不会升起,形成了连续的极昼。
在南半球,夏至日正好是冬季的开始,因此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与北半球相反。
在热带地区,太阳高度较低,呈现出倾斜直射的状态。
而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高度逐渐升高,直至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太阳升起并达到垂直直射的状态,形成了连续的极昼。
在夏至日的具体时间上,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样有规律可循。
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全球各个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中会发生变化。
夏至日的正午,即中午12:00左右,太阳高度最高。
在此之前和之后,太阳高度会逐渐降低,形成了一条高度曲线。
在北半球,太阳高度曲线呈现出一个向上的抛物线形状,而在南半球则相反,呈现出一个向下的抛物线形状。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不仅仅是地理纬度和时间的因素影响,还受到地球大气层和地形的影响。
大气层的折射作用会导致太阳的位置看似偏低,而地形的起伏也会对太阳高度产生一定的偏差。
例如,高山地区的太阳高度相对较低,使得这些地方的气温较为凉爽。
总的来说,夏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地球自转轴倾斜、地理纬度和时间的综合效应所形成的。
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高度在热带地区较高,逐渐降低至北极圈以北的地区。
而在南半球,太阳高度则相反,逐渐升高至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同时,太阳高度还受到大气层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这些规律的存在,影响着全球各地的气候、日照时间和温度分布,为地球上生物和人类活动带来了多样性和特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张家港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倪洪祥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
66°34´ ° ´ N
0° 23°26´S ° ° ´ 夏至日二分日 二分日冬至日 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
23°26´N ° ´
夏至日: = - 夏至日: H=90º-(A -B) = 90º--(30º--23º26′) =83º26′ 冬至日: = 冬至日: H=90 º -(A+C) = 90º--(30 º + 23 º 26′) =33 º 34′ + 春秋分: = -(A± 春秋分: H=90 º -( ±0 º ) = 90 º --(30 º ±0 º ) =60 º
★
南半球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 最小值。 全年最小值 全年最小值。
★
春分日和秋分日: 春分日和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赤道。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正午太阳 春分日和秋分日: 向南北两侧递减。 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直射南回归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冬至日: 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 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及其以南各纬度 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最大值; 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北半球各纬度, 最小值。 达全年最小值 达全年最小值。
祝你进步! 祝你进步!
张家港高级中学 地理教研组 倪洪祥
二000年九月 年九月
同一时刻: 同一时刻:全球正午太阳 自太阳直射点 高度自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
侧递减。(随纬度变化) 侧递减。(随纬度变化) 。( 变化
同纬度地区: 同纬度地区:正午太 阳高度随季节 季节变化 阳高度随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30 º N
A B
C
若求30° 正午太阳高度角: 若求30°N正午太阳高度角: 30
66°34´S 90°´ ° ´ °´S °´
张家港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倪洪祥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直射北回归线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夏至日: 夏至日: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 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 及其以北各纬度 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最大值; 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