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015版讲稿[五篇范文]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015版讲稿[五篇范文]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015版讲稿[五篇范文]第一篇: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2015版讲稿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大学生掌握理想、新年的含义与特征,明确理想和信念对于人生具有重要作用,自觉地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教学重点1.理想与信念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教学难点厘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教学时数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长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导入——名人说理想列夫·托尔斯泰:“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维克多·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生活。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当代诗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城厢镇槐树街老家。

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应当全面了解理想信念的涵义、类型、特征及其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理想植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使人生具有坚强的精神支柱。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教案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教案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章:理解远大理想的意义1.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远大理想的重要性,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1.2 教学内容:讲解远大理想的定义,分析远大理想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1.4 教学步骤:1.4.1 讲解远大理想的定义。

1.4.2 分析远大理想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1.4.3 分析远大理想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1.4.4 案例分析:远大理想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具体体现。

1.4.5 小组讨论:如何树立和追求自己的远大理想。

第二章:探索崇高信念的力量2.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崇高信念的含义,认识到崇高信念对于个人行为的导向作用。

2.2 教学内容:讲解崇高信念的含义,分析崇高信念对个人行为的推动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座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崇高信念的含义。

2.4.2 分析崇高信念对个人行为的导向作用。

2.4.3 案例分析:崇高信念在个人行为中的具体体现。

2.4.4 小组讨论:如何培养和坚定自己的崇高信念。

第三章: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的关系3.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二者相辅相成。

3.2 教学内容:讲解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的关系,分析二者如何相互促进。

3.3 教学方法:讲座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3.4 教学步骤:3.4.1 讲解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的关系。

3.4.2 分析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如何相互促进。

3.4.3 案例分析: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具体体现。

3.4.4 小组讨论:如何在追求远大理想的过程中坚定崇高信念。

第四章:培养和坚定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的方法4.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培养和坚定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的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4.2 教学内容:讲解培养和坚定远大理想与崇高信念的方法,分析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案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一)理想的含义和特征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第一,时代性。

赫鲁晓夫称:“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五、六十年代我国人民心目的现代化理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朝鲜人民向往的小康生活:吃米饭、喝肉汤,穿绸缎、住瓦房。

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流沙河第二,现实可能性。

真正的理想,又需要具有实现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

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

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

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因而理想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

理想也只有在现实中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不具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就不是理想,而是空想或幻想。

理想与空想有着严格的区别。

空想是一种没有客观根据、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

与空想相比较,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科学性,经过努力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有的幻想具有潜在的实现可能性,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也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如“嫦娥奔月”,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幻想,现在由于航天工业的发展,人类登上月球已经成为现实。

第三,实践性。

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理想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又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一个人的理想总是随着他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

由于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民的要求和追求的理想也就不一样,理想一旦确立,就会反过来对实践产生作用。

它一方面给人生的进取提供一个向导,另一方面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检验、修改和发展。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

3. 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1. 讲述远大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性。

2. 分析信念和理想与人生之间的关系。

3. 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

4. 分享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和信念,它们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对人生的意义。

远大理想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奋斗目标,是推动人不断前进的动力。

而崇高信念则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信仰,是支撑人一生的精神支柱。

拥有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的人,能够坚定自己的方向,克服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实例分析:教师可以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例子,如马云、乔布斯等,讲述他们是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崇高信念,最终取得成功的。

这些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想和信念对人生的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

鼓励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人生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具备的信念和理想。

5. 总结: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强调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奋斗。

同时,提醒学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变化。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并思考如何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了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的重要性,是否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并培养了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以及是否激励了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奋斗。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第二章教案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版第二章教案
课后小结(授课心得,重点是需要改进的问题及问题改善思路、应该继续发扬优点):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三)为实现中国梦中注入青春能量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需躬行
哈佛大学大学生人生目标调查表
结论: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
四、课后延伸
回忆自己曾经成功的例子,思考成功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小结】小结:总之,没有理想的人生是平凡的人生,有了理想,个体把自己融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强的信念是我们克服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精神武器,理想信念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
4.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案例:辽宁38岁三轮车夫成复旦大学博士生
四、பைடு நூலகம்后延伸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启发学生培养远大理想
二、重点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课程导入】:
(一)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1.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
2.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15版教案、课件)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15版教案、课件)

对思想或事物的一般认识由于认同而内化 为信念,经历了情感的深入,不仅具有了理智
上的坚信不移,而且得到了情感上的强烈支持,
因此,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 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不论是正确与错误、科 学与非科学,都不易改变。
20世纪初发生的令人震惊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
1895年以前,科学界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 如果宇宙是一座大厦,原子就是建造这座大厦的最小单位——宇 宙之砖。当时许多物理学家笃信这一理论。然而,科学上的一系 列发现,如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1898年居 里夫妇铀的发现等,很快将物理学界流行的观点打破。 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查明,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之中 还有原子核,周围还有电子。对于这些新的发现,用原子论的观 点是无法解释的,原来笃信原子论的科学家陷入了彷徨、苦闷之

第三,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 能性,那就不能是理想。

第四,理想不是现在,而是对未来的预测、设想, 现实与理想是存在差距的。

第五,理想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向往和追求,二是对个 体人生发展的规划与设计。

第六,理想是以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 指导的,是建立在对世界、对人生、对价值问题的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念的作用 ●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 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 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 托尔斯泰 (俄,1828-1910)
第二节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案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一、理想信念的涵义与特征(一)、理想是什么?●含义:“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与梦想、幻想不同。

”●人类有字可查的历史已有五千多年,为什么最近两三百年才飞速进步?就是因为其颠覆了过去那种:生产-技术-科学规律的模式,●而是先有:理想—实验印证—生产实践。

那么,事实上人也应当是这样,先有理想,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它,测试它,最后才能走向成功●理想的特征1)理想的形成受人所处社会关系的影响2)理想应有实现的可能性。

3)理想是多种多样的4)5)理想的类型1、社会政治理想2、道德理想3、职业理想4、生活理想概括起来: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二)信念的涵义与特征●信念的涵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是人们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理想重在标志人与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向未来,为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信念重在标志人对事物、观念的看法和态度,主要是面对现在的,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精神支持。

●信念(理想)与信仰的关系:在意境(或语境)上信仰比信念高。

如果可以用眼看的话,信念可以平视,信仰需要仰视;●在内涵(或语义)上信仰比信念深刻。

都做为追求,信仰比信念高远、悠长。

比如某种宗教信仰;●在影响范围上信仰比信念广。

信念个人化色彩浓,或者说是个体的,信仰则是群体的。

总之,信仰是信念的提升,是大众信念的集中,是信念从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升华。

●大学期间总体目标:知识积累:取得学位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如工程师、电子商务师、教师资格证书、职业医师证等等。

●综合能力:提高独立面对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组织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面试技巧。

●阶段目标:大一:●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培养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熟悉大学生活环境,明确掌握学习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基本要求: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重点]何谓理想信念、为何要确立理想信念问题;什么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联,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确立理想信念?什么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为什么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大学的理想信念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孩提时代,我们都听说过“理想”一词,甚至从小我们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四有”新人第一有就是“有理想”,可见理想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青年学生,更是与理想作伴。

理想与信念密不可分,但什么是理想,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什么是信念,如何坚定正确的信念,是我们本章所解决问题。

有学生是这样写的:“如果我是这样度过我的余生,我将觉得我是最幸福的人,社会与人生这两个问题太深奥,请恕在下愚钝,没有能力深思,我只知道安于现状,乐于平庸。

我满足,我快乐,舒服、舒服,真舒服,什么烦恼,压力都没有,啊,爽!”提问:他会快乐吗?什么是快乐?有吃、有住、有穿、没有烦恼---这样的生活和动物的需求有区别吗?这是人最基本的动物性需求,但,人区别于动物在哪里?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说明他缺少理想、信念。

他会爱每一个人吗?爱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是要对别人、对自己负责,这样的学生对自己负责?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能做到爱每一个人?告诉我们怎么做人!如此生活真的没有压力了吗?进入社会:别人会说是游手好闲的人,这不是压力?这两个问题说明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教案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教案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章节一:理解远大理想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远大理想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明确个人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讲解远大理想的定义,分析远大理想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章节二:探索崇高信念的形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崇高信念的内涵,掌握培养和坚定信念的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信念的概念,分析崇高信念的特点,探讨如何树立和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个人反思。

章节三: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学会在现实中追求理想。

教学内容:讲解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分析如何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情景模拟。

章节四: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教学内容:介绍应对挫折的方法,分析坚定信念和决心的途径。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个人计划制定。

章节五:践行理想和信念,服务社会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理想和信念的实践意义,学会将所学应用于服务社会。

教学内容:讲解理想和信念在实践中的体现,分析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社会实践活动、个人反思。

章节六:学习先进典型,塑造崇高信念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先进典型,认识到崇高信念的力量,激发自己追求远大理想的动力。

教学内容:介绍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分析他们坚定信念、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观看纪录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

章节八:法治意识与理想信念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治意识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性,增强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讲解法治意识的概念,分析法治意识与理想信念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章节九:将理想与信念融入日常生活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想与信念融入日常生活,做到言行一致。

教学内容:讲解日常生活中践行理想与信念的方法,分析如何保持坚定的信念。

教案03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案03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私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日标的强大动力。信念一且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这里的"志"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二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志向,就是理想信念;立志,就是确立理想信念。
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
1)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立志做大事。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申,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思修教案 1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思修教案  1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34 内容结构 思想教育篇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章 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坚定对共产党的信任
35 内容结构 思想教育篇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章 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6 内容结构 思想教育篇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章 首
信念
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 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 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 念开始的。
——罗杰·罗尔斯
19 内容结构 思想教育篇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章 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感动中国》 人物推选委员会委员
23 内容结构 思想教育篇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章 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视频资料:徐本禹
24 内容结构 思想教育篇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章 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案例分析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我觉得没有理 想是最大的失败。这 几年没什么追求,就 是很失败。”
39 内容结构 思想教育篇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章 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
的顺境和逆境
40 内容结构 思想教育篇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章 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精彩课程教案)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精彩课程教案)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精彩课程教案)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精彩课程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新生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和重要性,激励学生为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点;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课时安排:1课时课程导入:人为什么要有理想?哈佛大学对毕业生人生目标调查。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又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3%的人,25年间向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是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短期目标实现,专业人士,社会中上层;60%的人,目标模糊的人,安稳生活与工作但无特别突出的成绩,处于社会中下层;27%的没有目标人,不如意,抱怨社会和他人。

产生这么大的区别在于什么呢?只在于:25年前,是否有一个目标。

既然目标如此重要,那么我想问同学们,你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目标选定了吗?请你们分别谈一谈自己的理想目标吧…………虽然,我们今天重点学习第二章的第一节,但我还是想为同学们梳理一下本章基本结构,以便帮助同学们从宏观上把握本章的知识点。

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讲的是大学生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讲的是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讲的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们可以看出:内容的编排逻辑鲜明,层次清晰。

具体教学过程:一、什么是理想信念当代诗人流沙河曾用形象的语言对理想做了如下描绘: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一)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3.课程讲解前言:(案例)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黄国平的博士论文中致谢部分反映出来的理想给人们带来的强大动力。

通过中外大家的名人名言,把理想这一主题,凸显出来。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一、什么是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个人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入精神荒漠,既不可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1.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的内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首先与幻想和空想做对比幻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

如,永动机。

空想:不切合实际的、没有实现基础的想象。

如,嫦娥奔月。

然后阐述理想的特征:首先:理想具有超越性——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他在现实中产生,与奋斗目标相联系,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能对现实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案例)古代两个姑娘的理想其次:理想具有实践性——理想是处在特点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结晶。

离开了实践,任何理想的产生都是不可思议的。

他在实践中产生,实践中发展,实践中实现(案例)曹操的理想与实践:不同时期的曹操的不同理想和追求再次,理想具有时代性——理想同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带着特定历史时代的烙印。

他受时代条件的制约,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案例)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案例)中国人的造桥梦。

从上海外白渡桥到杭州钱塘江大桥,中国人怀揣着造桥梦不断奋斗。

在建国后终于完成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

到今天,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建成,背后承载着多少中国桥梁人的倔强。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案例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案例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案例1 信念的价值美国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皮尔·保罗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在他的心目中根本没有什么“优生”和“差生”之别。

因而,他对所有学生都给予热忱的鼓励,从而在他们心中竖起一面旗帜,而孩子确实是需要鼓励、需要有一面旗帜的。

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位叫罗杰·罗尔斯的学生后来成为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大沙头贫民窟。

那里环境恶劣,充满暴力。

罗杰·罗尔斯所在的诺必塔小学的学生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黑板。

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

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

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有一天,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

”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长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

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

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飘在罗尔斯的心中,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

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

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信念,可以成为所有奇迹的萌发点;鼓励,能够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动力。

——据厉尊:《别让自己的提醒晚到一步》,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版改写。

阅读上文,请分析: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些学校、校长和教师总喜欢在学生中分出优的、差的,并给予不同的态度——对所谓的“优的”“好的”当然是锦上添花;而对所谓的“差的”“坏的”,则往往是“雪上加霜”,这样的教育方法其实是与教育的宗旨相悖的。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教案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教案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明确理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国家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明白法治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

5.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法治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的含义与作用2. 树立远大理想的方法与途径3. 我国的发展目标与学生的责任4. 法治的概念与特征5.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与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理想的含义、作用,以及如何树立远大理想。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的发展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4. 知识点讲解:介绍法治的概念、特征,以及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5. 讨论与实践: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并提出具体建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理想、法治等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4. 实践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践行法治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理想、法治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提出的建议的可行性。

3. 课后实践: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法治行为,评价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 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追求理想、践行法治方面的进步。

5. 家长评价:了解家长对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方面的表现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 参考资料:关于理想、法治的学术论文、案例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在线课程、视频、新闻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明亮,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重要意义。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二、教学重点:
1.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重要意义。

2.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三、教学难点:
如何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追求理想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重要性。

2. 讲解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重要意义(10 分钟)
分别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三个方面阐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重要意义。

3.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15 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4. 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10 分钟)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的远大理想和短期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5. 总结(5 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多媒体设备等。

七、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项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教学理念与目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深入进行崇高理想、科学信念的教育,是要使大学生明白,确立怎样的理想信念,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正确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明确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充分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特别是大学生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和意义,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贡献力量;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全面把握理想转变为现实的条件,在实现共同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个人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3、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4、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5、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内容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视频、字幕、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以丰富、直观、感性资料和生动的现实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同时,辅助运用启发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明确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过程】以大学生对曾有的理想的思考引入课程。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理想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的社会本质属性和主体性的鲜明表现,具有现实可能性、具体历史性(差异性)、阶级性、超前性、实践性等鲜明的特征。

3、理想的类型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可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可分为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

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可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明确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及其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自觉树立崇高 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信 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艰苦奋斗,把理想化为现实。

【重点难点】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及其人生的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内 容;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实现。

【教学时数】 4 课时【教学方法】 讲授与适当讨论【教学内容】导课:通过前面绪论部分的适应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我发现 大家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不适应, 如学习方面动力不足、 独立生活能力有待提高、 有的同学竟特别怀念高三那种“苦行僧”的日子……等等不适应的表现。

这些不 适应可以寻找出很多的原因, 但是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同学高中时的目标考 大学已经实现了,而现在不知道要干什么,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心中 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崇高的信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讨论理想 与信念的问题。

希望对大家思考自己的现实生活有些帮助。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要树立理想信念,首先就要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和特征。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诗人流沙河曾用文学性的、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过“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那么理想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其科学内涵。

1、理想的含义“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在中。

,即志向,如“志当存高远”国古代,理想叫做“志”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 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 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P17页)对理想涵义的理解,应当把握以下几个关键词:“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1)理想是人类特有的。

(雨果)仅仅为了物质”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案)
【教学理念与目的】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深入进行崇高理想、科学信念的教育,是要使大学生明白,确立怎样的理想信念,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正确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明确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充分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特别是大学生成长阶段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涵和意义,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贡献力量;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全面把握理想转变为现实的条件,在实现共同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个人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4、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5、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视频、字幕、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以丰富、直观、感性资料和生动的现实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同时,辅助运用启发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明确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过程】
以大学生对曾有的理想的思考引入课程。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
理想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的社会本质属性和主体性的鲜明表现,具有现实可能性、具体历史性(差异性)、阶级性、超前性、实践性等鲜明的特征。

3、理想的类型
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可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可分为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

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可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

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
4、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它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与统一。

5、信念的特征
稳定性、亲和性、多样层次性。

6、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支撑人生的精神支柱
4、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表现在“三个坚定”上。

第一,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第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第三,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应该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阅读经典原著,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坚信其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四、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首先,立志当高远。

【名人名言】
其次,立志做大事。

最后,立志须躬行。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这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一方面,理想来源于现实,但理想并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

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防止两种误区:一种是用理想否定现实。

另一种是用现实否定理想。

其次,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追求崇高的理想还需要坚定的信念。

最后,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实践是理想之舟,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理想。

以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作为总结,提出希望。

作业:设计大学四年的理想与实施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