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1.荧光录井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石油具有荧光的特性,国外地质学家于20世纪30年代将荧光检测技术应用于钻井现场,对钻井中返出岩屑进行紫外光照,以了解地层岩屑是否含油,从而判断地层的生油及储藏特性。

50年代,该项荧光检测技术从苏联引入国内,并成功地应用到国内钻井现场。经过方法上的一些改进成为今天仍在大多数钻井现场应用的常规荧光录井技术,它在勘探开发钻井现场录井中能及时地提示人们有效处理重点层段和确定油气显示。

常规荧光检测技术作为地质录井技术的一种方法,是在现场将岩屑样品放在暗箱中的紫外灯照射下,通过肉眼观察记录岩屑的荧光现象(颜色和级别),以氯仿或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制定15个系列的标准样品进行系列对比。其浓度与级别对应关系式如下:B=15-(4-lgC)/0.301

式中:B——荧光显示级别

C——原油浓度 mg/l

然而,常规荧光有着显著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常规荧光灯是用波长365nm的紫外光照射石油,不能充分激发轻质油的荧光。

②用肉眼观察只能看到波长>410nm的可见光,而轻质油、煤成油、凝析油发出的荧光波长为小于400nm的不可见光,因此常规荧光检测方法观察不到,容易漏掉轻质油、煤成油和凝析油显示层。

③常规荧光录井用氯仿或四氯化碳浸泡进行系列对比,而氯仿对人体健康有害,四氯化碳则对荧光有猝灭作用,会降低仪器检测的灵敏度,均不是理想的荧光试剂。

④常规荧光录井不能消除泥浆中荧光类有机添加剂的荧光干扰,在特殊施工井中影响地质资料的准确录取。

⑤常规荧光用肉眼观察和描述,人为影响因素太大。

80年代,美国TEXACO公司与德克萨斯州A&M大学成功研制了新一代荧光录井仪——QFT数字滤波荧光仪,这是荧光录井技术上的一个跨越式发展,它的诞生为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QFT数字滤波荧光仪是单发单收的定量荧光仪,它是

通过紫外光源发出连续的紫外光,经初级滤波成为254nm单色光对样品进行激发,经激发的样品发射荧光光波,由次级滤波器滤波为320nm的光信号经检测转换为电信号,放大、处理后输出一个荧光强度的数字量。该项技术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了常规荧光录井肉眼观察无法识别的、荧光受人为因素影响等难题,实现了荧光录井由定性解释向定量解释的转变,更有利于荧光波长在400nm以下的轻质油、凝析油的发现和识别,较有效地消除钻井液添加剂及混油对岩屑录井及储层识别的干扰。QFT数字滤波荧光仪的产生和成功的应用,让国内外荧光录井技术的研究人员得到启发,9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了荧光录井技术研究,并开发了相应的解释软件,根据不同原油发射波长不同的特点,在原QFT荧光仪的工作原理上加以改进,采用分光技术,将发射波长从原来固定的320nm光波改为260-800nm进行波长扫描,并给出每次扫描的二维荧光图谱(横坐标为发射波长,纵坐标为荧光强度)。结合开发软件可自动给出样品的含油浓度、自动本底扣除、消除矿物荧光的影响。根据同样的原理,对激发波长也采用分光技术,当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对样品进行照射时就测得了不同的二维光谱,多个二维光谱叠加就生成了三维光谱,经处理可得到样品的荧光指纹图,从而产生了三维荧光仪。

此外,显微荧光技术已在一些油田分析化验领域开始尝试性的应用,但结论和总结性的文章较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二维定量荧光仪的普及,与之配套的荧光录井软件开发已有了不凡的发展。

2.定量荧光分析的基础理论

荧光强度定量分析的技术应用于地质实验分析领域,主要是利用原油的荧光性,即石油中的不饱和烃和衍生物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激发),吸收光能后发生能量跃迁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会放出光子重新回到分子基态(发射),这就是荧光的产生过程。

当被测物质浓度不大时,荧光强度与浓度成线性关系,其表达式为:

F=2.3 Ф·I0·ε·C·L

对于特定体系在确定实验条件下,激发光强度I0与光程长L的积为一常数K= I0·L 因此:F=2.3 K·Ф·ε·C

式中:ε——被测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C——被测物质的摩尔浓度

Ф——被测物质的荧光效率

不同原油所含分子成份结构不同,所吸收光的波长和发射的荧光波长也不同,由此可定性判别原油性质。同一类型的原油,用同一波长的激发光照射,可发射相同波长的荧光。若浓度不同,则浓度增加,所发射的荧光强度也增强。运用这一基本理论,在石油钻探过程中,根据定量检测岩样中所含石油的荧光强度,再利用邻井相同层位的油所作的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相当的石油含量,根据石油含量的多少和油质情况来判断地层含油情况。在现代地质分析技术中,荧光检测属于分子光谱分析范畴,由于荧光检测技术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项技术才得以发展和延续。在光学、数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其应用范围也遍及医药卫生、环境监测保护、公安情报和工业、农业各大领域,成为一种有效的光谱化学分析手段。

3.石油荧光定量分析仪(OFA系列)

3.1工作原理

仪器自带的光源辐射出的紫外光束,经过滤波片,使激发光的波长固定在某一值(254nm)后,照射到样品池上,样品池的荧光物质吸收激发光的波长后发生能量跃迁而发射荧光,荧光由大孔径非球面镜的聚光及光栅的分光后,照射于光电倍增管上,光电倍增管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经放大后送至计算机进行处理,然后以数字显示或图谱打印的方式输出。

3.2. 技术特点

①定量荧光仪仪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线性响应好,消除荧光添加剂的能力强。

②用正已烷代替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可以避免对原油及岩石烃类抽提物的荧光猝灭作用。使荧光录井的灵敏度提高10-35倍,从而使煤成油、凝析油及部分轻质油的荧光显示更充分,避免漏失轻质油层。

③不同性质原油及不同产油层具有不同的反应效果。

④微机自动化处理,具自动绘制二维坐标的荧光光谱图,实现样品含油浓度的自动输出,自动扣除背景值等功能。

4.定量荧光技术的应用

目前,在国内已有上百台荧光仪分别在全国各大油田投入勘探开发应用,仪器有TEXACO生产的QFT数字滤波荧光仪、中石油勘探研究院生产的OFA-Ⅰ、OFA-Ⅱ型、OFA-3DI 定量荧光,随着该项技术的普及,一些油田及生产厂家也在自发研制该类仪器,如中原的FAD荧光检测分析仪、石油大学与塔里木研制的PDQFL-2001型定量荧光仪,以及上海神开生产的SK-2DQF定量荧光仪等,几乎所有定量荧光仪的工作原理及方法都大同小异。

4.1进行原油性质的判别

原油族组分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非烃四部分组成,利用原油族组分中以芳香烃为主的组分在紫外光下能发射荧光的特点,根据荧光主峰波长的差异和油性指数R可判断原油性质。

①荧光谱图特征值的确定

荧光谱图是岩样中所含石油具荧光性成分的综合反映,谱图形状取决于石油中所含的不同原油成分,谱图峰值高低与石油中不同原油成分含量的多少有关。根据大量的分析结果,油性指数可选择波长350-370nm处的荧光强度与波长310-330nm处荧光强度比值,一般选用R=I360/I320。

②特征谱图的建立

收集一个地区的油样,作凝析油到重质油的特征图谱并保存,根据图谱的峰值情况计算油性指数,利用荧光主峰波长和油性指数建立原油性质判别标准。

4.2发现轻质油显示层

在岩石样品从井底返至井口的过程中,其所含的液态烃会不断逸散,油质越轻,液态烃的损失越大,常规荧光很难判断出岩屑中的轻质油显示。而定量荧光依靠其极高的灵敏度(最小检测浓度为1mg/l),使岩屑中微量的含油均能正常检测,其发射波长扫描范围由260-800nm,从而有效地揭示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轻质油且能给出其准确的含油量。

4.3判断储层性质,对油气水层进行划分

定量荧光检测测量的是样品中的荧光强度,通过荧光录井软件处理,可有效消除钻井液污染,再应用所作的标准工作曲线获得样品的含油浓度,建立区域荧光录井剖面图,结合储

层岩性、气测资料、地化分析、测井孔隙度等可在现场对油气水层进行初步划分,为试油层段提供依据。

4.4.进行油源对比分析(三维荧光分析更具优势)

根据大量的荧光图谱资料表明,相同沉积环境、相同油源的原油具有相同的荧光特征,反之,差异很大。油源对比分析方法主要依据:

①荧光谱图的谱形:荧光谱图的谱形代表所含芳烃物质化学成分的分布;

②荧光谱图的主峰位置:主峰出现的波长代表该种原油中所含油量产生荧光的主要化学成分,如轻质组分以二个苯环及其衍生物为主,中质组分以二至三个苯环及其衍生物为主,而重质组分则以三个苯环以上组分及衍生物为主。

③油性指数R:油性指数越大,油质越重,不同的油源,其油性指数不同,且差别较大。

5. 定量荧光录井的局限性及对策分析

定量荧光的影响因素较多,而这些因素对定量荧光的应用与发展起到制约作用,如何克服和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是录井工作者和制造厂商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

5.1挑选和处理样品

定量荧光的分析样品是取岩石样品进行研磨、浸泡、上机分析,样品挑取的质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大,加上处理过程的影响,会导致储层油气发现与录井资料的错误评价。因此,这一过程对所有分析仪器来说非常关键,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误差控制到最低限度。具体做法是:

①选样时必须挑选具代表性的新鲜岩屑;

②岩样制备过程中,除去水份不能放在阳光下暴晒,更不能烘烤,否则会导致原油轻烃组份的损失而使分析结果偏低。

③缩短样品放置时间,及时、快速地分析样品。

④若井内进行取芯,尽量采用岩芯分析资料,因为由于受钻井液浸泡、冲刷程度的不同,暴露于大气中的岩样表面积的不同,导致分析结果会有较大差异,相对来说岩芯的荧光分析结果更接近于地层含油气特征。

⑤对重点层段,加密取样密度,以增加样品的分析密度来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5.2溶剂的选用

根据各种资料研究表明,同一种荧光体在不同的溶剂中,其荧光光谱的位置和强度都可能会有显著的差别,选择荧光试剂时,要考虑其萃取性和环保性。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正已烷,

但正已烷与早期使用的氯仿、四氯化碳均被列入国家518种化学危险品中,并被国家劳动保障部列为有毒工业溶剂,正已烷是易燃液体,空气中允许极限浓度是1800mg/m3,空气中最低燃点温度是260℃,其有害杂质是苯和不饱和烃,因此,使用该溶剂时应慎重,应注意其纯度。

5.3解释标准的准确性

要在一个地区更好地推广应用好定量荧光仪,必须取得大量的图谱资料,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趋于实际的解释标准,这样才有利于准确的原油性质判别和油气层的划分,但这项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且需在取得大量的荧光图谱资料。

6.结语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已为越来越多的油田用户和勘探方接受,其替代常规荧光录井也事在必然。随着现代光学、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在制造工艺、选材方面会有所突破,如氙灯寿命问题、溶剂选择问题会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但任何一种录井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但它必须能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总的来说,荧光检测技术的应用立足于:轻质油的发现、原油性质的判别和有效消除钻井液背景值,与其他录井和测井等技术相互补充、完善,提高地质录井在快速钻井的复杂录井条件下发现油气层的机率,增强对地层油气的分辨能力和手段,使地层的评价更接近客观实际。

另外,三维荧光谱图较全面地揭示了地层中的芳香组分的组成特征,设备更为可靠、性能更加优越,符合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为定量荧光录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对它的深入研究,可为油气的演化、运移以及油源评价等诸多工作提供重要信息,在油气地球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三维荧光的研究应用将逐步转入生产应用。

眼底荧光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吲哚氰绿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ecine angiography FFA)是六十年代初由Novotny和Alvis首创的眼底荧光照相和直接观察眼底血管内循环的新方法。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基本具备条件: 眼底照相机:必须是具有特殊滤光片(激发荧光片、栅滤光片)装置,能快速拍照(每秒1~2秒)专门功能的眼底照相机,临床上一般用黑白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其对比较为鲜明,可以为诊断、治疗、科研提供依据,但也可以用彩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行检查。黑白荧光血管造影胶片一般用感光度在27DIN以上,彩色荧光血管造影多采用22DIN以上。 目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亦可以通过电脑图像处理系统,直接用激光或喷墨打印机打印出眼底图像。 血管造影剂:荧光素钠注射液。荧光素是一种染料,其钠盐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荧光,在PH=8时荧光最强。荧光素对人体无害,静脉内注入以后,一部分与各种血清蛋白和红细胞结合,一部分流离,大部分通过肾脏随小便排出体外,其余经胆道排出。因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忌用。浓度有10~20%,一般剂量为15~20mg/kg体重计算,成人常用量600mg(20%荧光素钠3ml)。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副作用:注射荧光素钠后,较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打喷嚏、眩晕等,属于轻型反应,发生率在1~15%之内。出现上述反应,一般检查可以完成。亦有极少数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而导致死亡者,因此作本项检查时,必须具备有急救所需的设备,检查前必须详细了解病人有无禁忌症。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临床应用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期: 荧光素在视网膜血管内循环情况,即静脉内注射荧光素钠后,从眼底血管(脉络膜血管、视网膜血管)开始出现荧光至荧光素在眼底血管内逐渐减退的时间,称为视网膜循环时间。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分期各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过程分为五期为宜。 1. 动脉前期:为脉络膜血管充盈荧光(称背景荧光),见眼底有地图状或小斑状朦胧荧光。 2. 动脉充盈期:一般视网膜动脉在短时间内(约半秒)见到完全充满荧光。 3. 静脉充盈期:从静脉层流开始,至静脉内全部充盈荧光时间(约6-7秒)。 4. 后期:时间较长,指荧光素血流从视网膜血管慢慢消退时间,这时眼底血管中,静脉荧光强度高于动脉荧光强度。 5. 晚期:注射荧光素钠20分钟后或指视网膜血管内及视盘上荧光基本消退,仅见视盘周有朦胧荧光环或有病变的视网膜内留有异常高荧光。 整个造影持续时间大约在15分钟至30分钟内完成。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微循环的细微结构,直到毛细血管水平,并且可以拍照下来永久保存,它可以完整的系统地以动态说明人体循环的正常或异常状态,从而为诊断、治疗或研究眼底病提供客观依据,是一项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检查新技术。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眼底脉络膜循环及视网膜血管循环情况,其 1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及使用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及使用 荧光定量PCR(FQ-PCR)是新近出现的一种定量PCR检测方法。其基本特点是:1、用产生荧光信号的指示剂显示扩增产物的量。2、荧光信号通过荧光染料嵌入双链DNA,或双重标记的序列特异性荧光探针或能量信号转移探针等方法获得,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精确性。3、动态实时连续荧光检测,免除了标本和产物的污染,且无复杂的产物后续处理过程,高效、快速。下面介绍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 1、双链DNA内插染料 某些染料如SYBR Green Ⅰ能选择性地与双链DNA结合,同时产生强烈荧光。在PCR过程中SYBR Green Ⅰ可与新合成的双链DNA结合,产生的荧光信号与双链DNA成正比。 SYBR Green I荧光染料技术原理SYBR Green I是一种只与DNA双链结合的荧光染料。当它与DNA双链结合时,发出荧光;从DNA双链上释放出来时,荧光信号急剧减弱。因此,在一个体系内,其信号强度代表了双链DNA分子的数量。SYBR Green荧光染料法定量PCR的基本过程是:1、开始反应,当SYBR Green染料与DNA双链结合时发出荧光。2、DNA变性时,SYBR Green染料释放出来,荧光急剧减少。3、在聚合延伸过程中,引物退火并形成PCR产物。4、聚合完成后,SYBR Green染料与双链产物结合,定量PCR系统检测到荧光的净增量加大。

SYBR Green I荧光染料与DNA双链的结合 SYBR Green I荧光染料能与所有的DNA双链相结合,对DNA模板没有选择性,所以特异性不如TaqMan探针。要想用荧光染料法得到比较好的定量结果,对PCR引物设计的特异性和PCR反应的质量要求就比较高。在此前提下,本法是 一种成本低廉的选择。 2、TaqMan探针技术原理 TaqMan探针法是高度特异的定量PCR技术,其核心是利用Taq酶的3′→5′外切核酸酶活性,切断探针,产生荧光信号。由于探针与模板是特异性结合,所以荧光信号的强弱就代表了模板的数量。在TaqMan探针法的定量PCR反应体系中,包括一对PCR引物和一条探针。探针只与模板特异性地结合,其结合位点在两条引物之间。探针的5′端标记有报告基团(Reporter, R),如FAM、VIC等,3′端标记有荧光淬灭基团(Quencher, Q),如TAMRA等。当探针完整的时候,报告基团所发射的荧光能量被淬灭基团吸收,仪器检测不到信号。随着PCR的进行,Taq酶在链延伸过程中遇到与模板结合的探针,其5′→3′外切核酸酶活性就会将探针切断,报告基团远离淬灭基团,其能量不能被吸收,即产生荧光信号。所以,每经过一个PCR循环,荧光信号也和目的片段一样,有一个同步指数增长的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和实验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和实验 陈云地 作者单位:200030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pplied Biosystems) 无论是对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和血友病)、传染病(如肝炎和艾滋病)或肿瘤进行基因诊断,还是研究药物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或者监控药物和疗法的治疗效果,定量PCR技术都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定量PCR技术的最新进展是实时荧光定量。该技术借助于荧光信号来检测PCR产物,一方面提高了灵敏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做到PCR每循环一次就收集一个数据,建立实时扩增曲线,准确地确定CT值,从而根据CT值确定起始DNA拷贝数,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DNA定量。这是DNA定量技术的一次飞跃。 根据最终得到的数据不同,定量PCR可以分为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两种。典型的相对定量如比较经过不同方式处理的两个样本中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变化,得到的结果是百分比;绝对定量则需要使用标准曲线确定样本中基因的拷贝数或浓度。根据所使用的技术不同,荧光定量PCR 又可以分为TaqMan探针和SYBR Green I 荧光染料两种方法。比较而言,探针杂交技术在原理上更为严格,所得数据更为精确;荧光染料技术则成本更为低廉,实验设计更

为简便。在选择实验方案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对数据精度的要求来决定。 定量实验与定性实验最大的不同,是要考虑统计学要求并对数据进行严格的校正,以消除偶然误差。因此重复实验和设立内对照非常重要。由于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这一点在实践中往往被轻视或忽视,需要着重强调。当然,与定性实验一样,定量PCR也要设立阴性和阳性对照,以监控试剂和实验操作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1 为什么终点定量不准确? 我们都知道理论上PCR是一个指数增长的过程,但是实际的PCR扩增曲线并不是标准的指数曲线,而是S形曲线。这是因为随着PCR循环的增多,扩增规模迅速增大,Taq酶、dNTP、引物,甚至DNA模板等各种PCR要素逐渐不敷需求,PCR的效率越来越低,产物增长的速度就逐渐减缓。当所有的Taq酶都被饱和以后,PCR就进入了平台期。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不同的PCR反应体系进入平台期的时机和平台期的高低都有很大变化,难以精确控制。所以,即使是重复实验,各种条件基本一致,最后得到的DNA拷贝数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波动很大(图1)。

录井技术分类、机理及其应用

录井技术分类、机理及其应用 李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湖北武汉,470074) 摘要:井场信息化是现代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需要。该文从录井技术的角度,探讨了各种录井技术的分类、机理和作用;详细阐述了录井技术及其信息在建立地质剖面、发现油气水层、储集层评价和钻井工程(例如监控方面)油气层保护等方面的的具体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录井信息采集、处理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相信对加速井场信息化建设、提高录井信息的应用程度和水平以及推动录井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录井技术信息分类应用意义作用展望 0 引言[1]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石油行业的广泛应用和统计地质学等一些边缘学科的创建,极大地提高了录井技术的应用程度,使得获取录井信息的方式和信息量不断增多。随着井场信息的不断丰富和信息化处理手段的提高,对录井信息进行整理和界定,正确认识他们在发现与评价油气层中的作用,不但对录井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速井场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录井技术分类方法[2]-[4] 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矿分析等方法,观察、收集、分析、记录随钻过程中的固体、液体、气体等返出物的信息,以此建立录井剖面,发现油气显示,评价油气层,为石油工程(投资方、钻井施工、其他施工)提供钻井信息服务的过程,称为录井。录井工作在石油勘探中普遍存在,本文所讨论的录井特指石油录井。在我国,有石油钻井就有石油录井。录井分为常规录井、特殊录井和综合录井。常规录井技术主要指:岩屑录井、岩心录井、气测录井、钻井工程参数录井(钻时录井、钻井液录井)、荧光录井、井壁取心等。常规录井以其经济实用、方便快捷和获取现场第一手实物资料的优势,在整个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殊录井主要指非常规地质分析服务或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主要技术有岩石热解地球化学录井、罐顶气轻烃录井、核磁共振录井、定量荧光录井、PK录井等,均属实验室移植技术的推广。其特点是灵敏度高,定量化,获取的资料不仅用于发现和评价油气层,还可以用于生、储盖层的评价。综合录井仪录井技术主要包括随钻检测全烃录井、组分录井、非烃录井、工程录井。其特点是实现了仪器连续自动检测与记录,实现了录取资料的定量化,参数多,有专门的解释方法和软件,油气层的发现和评价自成系统,现已成为录井工作的主体。综合录井技术主要通过岩心录井、岩屑录井、气测和综合录井仪录井等录井方法获取直接反应地下情况和施工情况的多项资料。其显著特点是第一手资料真实可靠,信息量大,便于综合应用。同时,由于录井工作是随钻采集资料,随钻进行评价,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因此综合录井是发现和评价油气层最及时的手段,是任何其他油气勘探方法都望尘莫及的。录井技术与其他勘探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信息及时、第一手资料多、现场应用快等特点。因此,录井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井筒技术,在勘探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实验流程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实验流程 一、RNA的提取(详见RNA提取及反转录) 不同组织样本的RNA提取适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因为Real-Time PCR对RNA样品的质量要求较高,所以,正式实验前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样品的提取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要防止RNA的降解,保持RNA的完整性。 在总RNA的提取过程中,注意避免mRNA的断裂;取2ug进行RNA的甲醛变性胶电泳检测,如果存在DNA污染时,要用DNase I进行消化(因为在处理过程中RNA极易降解,建议体系中加入适量RNA酶抑制剂)。 二、DNase I 消化样品RNA 中的DNA 用DNase I 消化DNA 组份加量 模板(RNA) 10ug RNase Inhibitor 4ul DNase I buffer 10ul DNase I 10ul DEPC处理H2O 至100ul 混匀,37℃ 90min 三、RNA琼脂糖凝胶电泳 1.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的配制: 1)称取琼脂糖0.45g放入三角瓶中,向其中加入4.5ml的10×MOPS缓冲液和39.5ml 的DEPC水,放微波炉里溶化。 2)待冷却到60摄氏度左右时,加入1ml甲醛,摇匀(避免产生气泡)。倒入凝胶板上凝固30min。 2.取各个RNA样品4μl,加入6×RNA电泳上样缓冲液2μl混匀,加入变性胶加样孔中。3.120V电压下电泳25min。用凝胶紫外分析仪观察,照相保存。 4.RNA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可见28S和18S两条明亮条带,无DNA条带污染。 四.RNA反转录为cDNA 反转录程序(以MBI的M-MLV为例) 组份加量(20ul体系) 加量(40ul体系) 模板(RNA) 0.1~2.5ug(根据条带的亮度适当调整) 3ug(根据条带的亮度适当调整) 引物T18(50uM)(或其他引物) 2.0ul 4.0ul DEPC处理H2O 至12.5ul 至25ul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所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1. Ct 值的定义 在荧光定量PCR技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Ct值。C代表Cycle,t代表threshold,Ct值的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如图1所示)。 2. 荧光域值(threshold)的设定 PCR反应的前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作为荧光本底信号,荧光域值的缺省设置是3-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即:threshold = 10 ′ SDcycle 3-15 3. Ct值与起始模板的关系 研究表明,每个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其中横坐标代表起始拷贝数的对数,纵坐标代Ct值。因此,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4. 荧光化学 荧光定量PCR所使用的荧光化学可分为两种:荧光探针和荧光染料。现将其原理简述如下:1)TaqMan荧光探针: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而新型TaqMan-MGB探针使该技术既可进行基因定量分析,又可分析基因突变(SNP),有望成为基因诊断和个体化用药分析的首选技术平台。2)SYBR荧光染料: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SYBR荧光染料,SYBR荧光染料特异性地掺入DNA 双链后,发射荧光信号,而不掺入链中的SYBR染料分子不会发射任何荧光信号,从而保证荧光信号的增加与PCR产物的增加完全同步。 内标在传统定量中的意义 1.几种传统定量PCR方法简介: 1)内参照法:在不同的PCR反应管中加入已定量的内标和引物,内标用基因工程方法合成。上游引物用荧光标记,下游引物不标记。在模板扩增的同时,内标也被扩增。在PCR 产物中,由于内标与靶模板的长度不同,二者的扩增产物可用电泳或高效液相分离开来,分别测定其荧光强度,以内标为对照定量待检测模板。2)竞争法:选择由突变克隆产生的含有一个新内切位点的外源竞争性模板。在同一反应管中,待测样品与竞争模板用同一对引物同时扩增(其中一个引物为荧光标记)。扩增后用内切酶消化PCR产物,竞争性模板的产物被酶解为两个片段,而待测模板不被酶切,可通过电泳或高效液相将两种产物分开,分别测定荧光强度,根据已知模板推测未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3)PCR-ELISA法:利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报告提纲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报告 一、基础篇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如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内,循环至眼底血管中,受蓝光的激发而产生黄绿色荧光;利用配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此项检查能在活体眼中反映出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帮助极大。 (一)基础 屏障(barrier) 1.血-视网膜内屏障(简称内屏障):指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为紧密联结,不渗漏荧光 素; 2.血-视网膜外屏障(简称外屏障):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之间由于有紧密的闭锁小 带,大的脉络膜动、静脉也没有明显的渗漏。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孔窗 "(fenestration),故荧光素能渗至血管外组织及Bruch's膜的胶原层间。但由于外屏 障的作用,使染料不能进入视网膜内; 3.视神经乳头组织内的正常毛细血管不渗漏荧光,在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通过周围 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的荧光,可使视乳头边缘结缔组织着染。 (二)造影剂 1.静脉注射荧光素钠静脉注射剂量,按体重计算为10~20mg/kg。 一般成人用20%的荧光素钠(国产,现已少用或不用)3ml~5ml于4~5秒钟注射完毕; 10%荧光素钠(进口制剂,立摄得,Alcon)5ml于4~5秒钟注射完毕。 2.口服儿童或不能静脉注射的成人,可口服荧光素钠,剂量为25~30mg/kg。一般于口服5分钟后才在眼底出现荧光, 故不适于拍摄荧光血管造影早期像;但可拍摄5分钟后甚至1小时的荧光造影像。口服液可配成2%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三)安全性(副作用) 1.荧光素钠是无毒染料,只要制剂纯净,一般患者均可耐受,不发生毒性反应; 2.少数偶觉恶心,嘱其张口呼吸,仍可继续拍片; 3.个别年轻患者心情紧张,迷走神经反射有呕吐或晕厥,应立即停止造影,嘱其平卧; 4.特殊患者需请内科会诊,协同紧急处理; 5.荧光素钠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或不用。 (四)造影片的识别 1.造影时, 先拍摄的是双眼无赤光眼底片(彩相); 2.阅片时我们所见的是冲洗后的负片(正片会失去某些病变细节, 因此提倡阅读负 片); 3.开始的2~3张是使用蓝色滤光片,注药之前拍摄的双眼荧光对照片,用以发现假 荧光和自发荧光; 4.此后给患者注射荧光素钠,开始注射时即开动计时器, 注射完毕时即拍一片,如此 可准确记录注射所用时间; 5.为了不错过动脉前期,即脉络膜循环,需在30秒内连续拍片;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简介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简介 一.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基本原理 理论上,PCR过程是按照2n(n代表PCR循环的次数)指数的方式进行模板的扩增。但在实际的PCR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由于体系中各成分的消耗(主要是由于聚合酶活力的衰减)使得靶序列并非按指数方式扩增,而是按线性的方式增长进入平台期。因此在起始模板量与终点的荧光信号强度间没有可靠的相关性。如采用常规的终点检测法(利用EB染色来判断扩增产物的多少,从而间接的判断起始拷贝量),即使起始模板量相同经PCR 扩增、EB染色后也完全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终点荧光信号强度。 为了能准确判断样品中某基因转录产物(mRNA)的起始拷贝数,实时荧光定量PCR采用新的参数——Ct值,定量的根本原理是Ct值与样品中起始模板的拷贝数的对数成线性反比关系。 Ct值是如何得到的 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过程中,靶序列的扩增与荧光信号的检测同时进行,定量PCR仪全程采集荧光信号,实验结束后分析软件自动按数学算法扣除荧光本底信号并设定阈值从而得到每个样品的Ct值。 Ct值的定义 Ct值中的“C”代表Cycle(循环),“t”代表检测threshhold(阈值),其含义是PCR扩增过程中荧光信号强度达到阈值所需要的循环数;也可以理解为扩增曲线与阈值线交点所对

应的横坐标。 Ct值与样品中模板的对应关系 Ct值与样品中起始模板的拷贝数的对数成线性反比关系(y=ax+b,x代表起始模板拷贝数的对数,y代表Ct值)。 与终点法相比利用Ct值的优势 由于Ct值是反映实际PCR反应过程中扩增即将进入指数期的参数,该参数几乎不受试剂消耗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利用Ct值判断的起始模板拷贝数更加精确,重复性也更好。传统的终点检测法是在PCR扩增经历了指数扩增期进入平台期后利用EB等染料染色来判断扩增产物的多少,从而间接的判断起始拷贝量,这种方法的精确度不高、重复性也不好。 下图中是96个复孔的实时扩增曲线(完全相同的反应体系、相同的反应protocol、相同的样品起始浓度),可以看到Ct值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而终点的荧光信号强度差异达到300个单位。 此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还能从方法学上有效的防止PCR实验中交叉污染的问题。因为荧光定量PCR中模板的扩增与检测是同时进行的,当实验完成后即可获得定量结果,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1.荧光录井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石油具有荧光的特性,国外地质学家于20世纪30年代将荧光检测技术应用于钻井现场,对钻井中返出岩屑进行紫外光照,以了解地层岩屑是否含油,从而判断地层的生油及储藏特性。 50年代,该项荧光检测技术从苏联引入国内,并成功地应用到国内钻井现场。经过方法上的一些改进成为今天仍在大多数钻井现场应用的常规荧光录井技术,它在勘探开发钻井现场录井中能及时地提示人们有效处理重点层段和确定油气显示。 常规荧光检测技术作为地质录井技术的一种方法,是在现场将岩屑样品放在暗箱中的紫外灯照射下,通过肉眼观察记录岩屑的荧光现象(颜色和级别),以氯仿或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制定15个系列的标准样品进行系列对比。其浓度与级别对应关系式如下:B=15-(4-lgC)/0.301 式中:B——荧光显示级别 C——原油浓度 mg/l 然而,常规荧光有着显著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①常规荧光灯是用波长365nm的紫外光照射石油,不能充分激发轻质油的荧光。 ②用肉眼观察只能看到波长>410nm的可见光,而轻质油、煤成油、凝析油发出的荧光波长为小于400nm的不可见光,因此常规荧光检测方法观察不到,容易漏掉轻质油、煤成油和凝析油显示层。 ③常规荧光录井用氯仿或四氯化碳浸泡进行系列对比,而氯仿对人体健康有害,四氯化碳则对荧光有猝灭作用,会降低仪器检测的灵敏度,均不是理想的荧光试剂。 ④常规荧光录井不能消除泥浆中荧光类有机添加剂的荧光干扰,在特殊施工井中影响地质资料的准确录取。 ⑤常规荧光用肉眼观察和描述,人为影响因素太大。 80年代,美国TEXACO公司与德克萨斯州A&M大学成功研制了新一代荧光录井仪——QFT数字滤波荧光仪,这是荧光录井技术上的一个跨越式发展,它的诞生为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QFT数字滤波荧光仪是单发单收的定量荧光仪,它是

眼底荧光造影详细资料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法(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是将能产生荧光效应的染料快速注入血管,同时应用加有滤色片的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机进行观察或照像的一种检查法。 由于染料随血流运行时可动态地勾划出血管的形态,加上荧光现象,提高了血管的对比度和可见性,使一些细微的血管变化得以辨认;脉络膜和视网膜的血供途径和血管形态不同,造影时可使这两层组织的病变得到鉴别;脉络膜荧光可衬托出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情况;血管壁、色素上皮和视网膜内界膜等屏障的受损可使染料发生渗漏,这样就可检查到许多单用眼底镜发现不了的情况,而且利用荧光眼底照相机连续拍照,使眼底检查结果更客观、准确和动态,从而为临床诊断、预后评价、治疗、疗效观察以及探讨发病机理等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一)操作前的眼底检查和准备事项:应根据情况预先用眼底镜、前置镜或三面镜对眼底作全面检查,询问病人有无心血管及肝肾疾病史,变态反应及药物过敏史,告知病人荧光素可引起恶心、呕吐、荨麻疹、低血压、皮肤暂时性黄染等反应。药物24~48小时后经小便排出,因而小便可以变黄。 充分散大瞳孔。准备好各种急救用品如1:1000肾上腺素,注射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异丙嗪、氨茶碱及阿拉明等,以备急需。 (二)操作步骤:在暗室中进行。先在兰色光波下观察眼底检查部位的情况,注意有无假荧光,为了观察病人对荧光素有无过敏反应,先取10%荧光素钠0.5ml加入无菌等渗盐水4.5ml稀释,作为预测试验,缓慢地注入肘前静脉,询问病人有何不适。如无不良反应,可调换盛有10%荧光素钠5ml或20%荧光素钠2.5~3ml注射器,于10秒钟内迅速注入肘静脉内,注射宜快,但不可漏出,方可使进入血管之荧光素钠很快达到较高的显影浓度,注射开始时,必须计时。 如果作荧光眼底照相,注射前应拍彩色眼底照片和不加滤光片的黑色照片各一张,肘前静脉注入荧光素钠后5~25秒钟,采用配备有滤光片系统装置的荧光眼底照相机立即拍照,拍照间隔时间随病情而定。 (三)荧光造影分析 1.臂一视网膜循环时间(arm-retina circulation time ,A-Rct )荧光素从肘前静脉注射后,经右心→左心→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而到眼底,为时7~12秒(但亦有长达15~30秒者),两眼相差不能超过0.5~1秒。 2.视网膜血循环的分期及荧光形态荧光素钠经眼动脉流入睫状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系统,后者又由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小动脉→毛细血管网→小静脉→视网膜中央静脉→眼静脉。在不同阶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分期法。Hayreh分期为:(1)视网膜动脉前期:此期脉络膜先出现地图状荧光,视盘出现淡的朦胧荧光色,如有睫状视网膜动脉存在,也显荧光。(图2—25)(2)视网膜动脉期:见于脉络膜血管充盈约0.5~1秒钟后,并在1~2秒内迅速分布至全部动脉系统。染料首先现在血柱中央成为轴流,在分支处被分为2股,各沿分支一侧流动,形成一侧有荧光、一侧无荧光,谓之动脉层流。此其内静脉完全不显荧光。(3)视网膜动静脉期:视网膜动静脉完全充盈,毛细血管呈现网状,当充满染料的一支或数支小静脉进入大静脉时,染料便先沿着这一侧的静脉边缘向视盘方向流动,在静脉血管内的一侧或两侧呈现荧光而中央则无荧光,称为静脉层流。此期主要表现是染料在动、静脉中显影浓度比较均匀一致。(4)视网膜静脉期:1~2秒后动脉荧光浓度逐渐下降或消失,而静脉荧光均匀一致。(5)后期:是指注射荧光素钠后10~15分钟,静脉还存在淡淡的残余荧光。(图2-26) 动脉早期,显示视网膜睫状血管动脉期 3.脉络膜血循环的荧光形态:在荧光未进入神盘上中央动脉之前0.5~1秒钟间,首先在黄斑周围显示模糊不清的花斑状荧光,随着荧光素进入视网膜血管中,则整个背景除黄斑

浅谈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班级:勘工***** 姓名:*** 学号:********* 序号:**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 摘要:由于常规荧光录井的局限性:原油激发出的荧光波长分布范围很宽,随 着原油密度的减小,荧光波长减小,到凝析油时主要集中在300~400nm 之间。而人眼只能识别400~800nm 之间的光线。在实际工作中对轻质油、凝析油层的荧光录井变得十分困难,经常会不知觉的漏掉油气层。而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却能弥补这些不足,由于定量荧光分析仪利用光电元件检测岩样中原油在紫外光照射下激发出的荧光,并与标准样品进行对比,从而定量评价岩石储集的原油密度。仪器采用的光电元件对荧光的波长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全面检测各波长段的荧光,并特别侧重于小波长轻质油的检测,无论油质轻重都不会漏掉。 关键词:定量荧光 荧光图谱 一、定量荧光检测的的基本理论及影响因素 1.1 定量荧光检测的基本原理 荧光强度定量分析的技术应用于地质实验分析领域,主要是利用原油的荧光性,即石油中的不饱和烃和衍生物在激发光的照射下(激发),吸收光能后发生能量跃迁处于不稳定的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会放出光子重新回到分子基态(发射),这就是荧光的产生过程。 当被测物质浓度不大时,荧光强度与浓度成线性关系,其表达式为: L C Io F ????Φ=ε3.2 对于特定体系在确定实验条件下,激发光强度I0与光程长L 的积为一常数K= I0xL,,因此: C K F ??Φ?=ε3.2

式中:ε——被测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C——被测物质的摩尔浓度 Ф——被测物质的荧光效率 不同原油所含分子成份结构不同,所吸收光的波长和发射的荧光波长也不同,由此可定性判别原油性质。同一类型的原油,用同一波长的激发光照射,可发射相同波长的荧光。若浓度不同,则浓度增加,所发射的荧光强度也增强。运用这一基本理论,在石油钻探过程中,根据定量检测岩样中所含石油的荧光强度,再利用邻井相同层位的油所作的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出相当的油含量,根据油含量的多少和油质情况来判断地层含油情况。在现代地质分析技术中,荧光检测属于分子光谱分析范畴,由于荧光检测技术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因此,这项技术才得以发展和延续。 1.2 荧光分析影响因素: 不同的环境因素会对荧光现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解和利用这些影响因素,就可以提高荧光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1.溶剂的影响 同一种荧光体在不同的溶剂中,其荧光图谱的位置和强度都可能会有显著的差别。 溶剂的影响一般可分为一般的溶剂效应和特殊的溶剂效应,前者指的是溶剂的折射率和介电常数的影响,后者指的是荧光体和溶剂分子间的特殊化学作用,入氢健的生成和配合作用,一般的溶剂效应是普遍存在的,而特殊的溶剂效应则取决于溶剂和荧光体的化学结构。特殊的溶剂效应所引起的荧光图谱的移动值,

眼底照相机技术参数

眼底照相机技术参数 预算:55万 1.★免散瞳拍摄模式:彩色眼底摄影,无赤光、中蓝光、荧光素血管造影,自 发荧光、立体感摄影模式 2.视野:散瞳:50度、43度 3.2X放大倍率:2X数位式放大倍率:面板式按键设计,可直接面板按钮控制; 4.主机和医用EOS单反相机同一品牌。 5.最小瞳孔摄影大小: 散瞳摄影模式? 5. 1mm,在小瞳孔模式? 4.3mm 免散瞳4.3mm,小瞳孔3.8mm 6.影像大小:? 15.1mm x 13.7mm 7.数字相机:医疗专用EOS相机 8.传感器:≥1800万像素 9.工作距离≤35mm 10.病人度数范围 无矫正度数:-10D ~ +15D 近视矫正度数:-7D ~ -31D 远视矫正度数:+11D ~ +33D 11.对焦方式: 劈裂线对焦调整 12.距离调整: 工作距离小圆点调整 13.电动下巴架控制升降 11.使用灯源:散瞳:Halogen卤素灯(观察用),Xenon氙气灯(眼底摄影用) 免散瞳:红外观察,Xenon拍摄 12.内固视灯:≥LED48点 13.底座位移距离:前后位移65mm,左右位移110mm,垂直位移30mm,左右移动角度:30度。 14.上下移动角度:向上15度,向下10度。 15.内建式一体成型倾角器可控制高低倾斜角度。 16.DICOM标准格式:适用DICOM Storage Service Class (SCU) DICOM Worklist Management Service Class (SCU) DICOM Modality Performance Procedure Step (SCU)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任中启 (胜利石油管理局黄河钻井总公司钻井三公司,山东东营) 捕要利用常规荧光检测仪进行荧光录井是识别油气层最方便易行的方法。以荧光检测仪为主线.系统回顾了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彳卜绍7不同发展阶段定量荧光桂测仪的结构原理、功能特点和应用情况.指出三维荧光检测仪将成为定量荧光录井的主流仪器,加强定量荧光录井资料的综合应用,开发定量荧光录井配套软件是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荧光检谢仪油气藏评价综台录井综述 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中,发现和评价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口]。目前已发展成为地质录井、气测录井、钻井液录井、地化录井、钻井工程监测和随钻监测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录井技术o]。荧光录井是初步寻找、判断油气显示层的有效手段.它在勘探开发中对现场旅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及时提示人们有效处理重点层段和确定油气显示。 发展历程 l’常规荧光检测仪目测分析技术 利用常规荧光检测仪进行荧光录井是识别油气层最方便易行的方法。因此该检测仪一直是现场必不可少的设备。该方法最早始于1933年,现已发展成为包括湿照(或喷照)、干照(又称直照)、普照、选照、滴照、浸泡照和加热照对比等荧光分析的系统方法“]。通常根据荧光亮度估算油气含量,依据发光颜色确定油气组分。由于常规荧光检测仪的主要部件是装在铁皮暗箱中的紫外灯,该紫外灯发射的紫外光波长一般为365nm左右,激发光能量较低。根据荧光红移原理,待测样品受到该波长的紫外光照射激发后所发射的荧光波长至少大于激发波长(365nm),无法激发小于365nm波长的荧光。另外,肉眼所能观察到的光线(即可见光)波长为410~800nm,而大部分原油荧光特征主峰在300~400nm波长内,因此,通过紫外灯照射样品所观测到的荧光,只是荧光光谱延续到可见光范围的少量(约lo%左右)荧光。其荧光强度远小于400nm波长的荧光主峰强度。因此,紫外灯目测法存在原油荧光的激发、?50?拈井液与宅井瘫-2003年弟20卷茅6期发射率低、发现率低(300~410nm波长内的原油荧光肉眼观测不到)和分辨率低、无法准确定量等缺点。对于轻质油,该问题更加突出,因为轻质油的整个荧光光谱波长范围低于400nm,属于不可见荧光,这时必须借助高灵敏度分析仪器才能检测到,仅靠肉眼观测很难发现和辨别。其次利用常规荧光检测仪进行肉眼观测,在技术上很难准确分辨7级以下的荧光。另外,由于不同的地质技术员受自身现场经验、颜色敏感度等人为因素,以及环境温度、井场电压波动、紫外灯发光效率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个样品目测定级的误差较大,因此,该种方法主观而且不可靠,容易漏掉轻质油层。 2.固定激发和发射波长的定量荧光分析技术——一维荧光检测仪(即数字滤波荧光检测仪)(1)结构原理该仪器由紫外光源、初级滤波器、样品室、次级滤波器、检测器、信号放大及处理电路和显示记录系统等组成。①紫外光源使用汞灯,用以产生连续的紫外光对样品进行激发。狭缝是选择光束的带宽,一般为10nm,其它部分的狭缝作用与此相同。②初级滤波器主要是从混合光源中分离出窄谱带光束的一种干涉滤光片。③样品室为用于盛放样品溶液的石英比色皿,分为内置式和开放式两种;内置式结构的样品室为全封闭,分析样品时需要用注射器注样;开放式结构的样品室可人工换样。 ④次级滤波器也是一种干涉滤光片,主要对样品溶液发射的荧光进行滤波。⑤检测器通常采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信号放大及处理电路,通常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都很微弱,需要进行放大才能提供显示记录系统使用。⑦显示记录系统是对荧光分析结果进行显示和记录。 (2)功能特点该仪器简单、适应性强,适合现场作业,能够实现样品荧光的数字定量分析,发现凝析油、轻质油和部分中质油发出的肉眼不可见的荧光。用标准原油样品进行测量做出校正曲线后,可以确定提取液的含油量,由于荧光矿物不溶解,能消除矿物荧光对石油荧光的干扰。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ViiA7操作步骤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ViiA 7 操作步骤 ——以RNase P示例实验为例 一、定义384孔样品模块的实验属性 打开电脑访问ViiA 7 软件,然后打开左侧仪器开关。单击Experiment Setup图标。单击Experiment Properties以访问Experiment Properties屏幕。 在ViiA 7 软件中设计RNase P实验示例时,请输入: 二、使用Define屏幕定义RNase P示例实验的目标基因、样品。 1. 单击Define以访问Define屏幕。 2. 定义目标基因 a. 单击New以增加和定义目标基因。 b. 在目标基因表中,单击Target Name列中的一个单元格,并输入: c. (可选)单击Save以便将新增或原有的正在编辑的目标基因保存到Target Library。 d. 单击Add Saved从目标基因库添加目标基因。 3. 定义样品 a. 单击New以增加和命名样品。 b. 在样品表中,单击Sample Name列中的一个单元格,并输入: c. (可选)单击Save以将新增或原有的正在编辑的样品保存到Sample Library。 d. 单击Add Saved从样品库添加样品。 4. (可选)定义生物学平行测定 a. 在Define Biological Replicates Groups表中,单击New以增加和命名生物学平行 测定组。 b. 从下拉菜单选择Color。 c. 单击Comments列,以便为该生物学平行测定组添加注释。 注:实验示例不使用生物学平行测定组。保留Biological Replicate Groups空白。 5. 选择用作参比荧光的染料ROX。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图) 一、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一)定义: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实时原理 1、常规PCR技术: 对PCR扩增反应的终点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无法对起始模板准确定量,无法对扩增反应实时检测。 2、实时定量PCR技术: 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实时检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扩增产物量的变化,通过Ct值和标准曲线的分析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 3、如何对起始模板定量? 通过Ct值和标准曲线对起始模板进行定量分析. 4、几个概念: (1)扩增曲线: (2)荧光阈值:

(3)Ct值: CT值的重现性:

5、定量原理: 理想的PCR反应:X=X0*2n 非理想的PCR反应:X=X0 (1+Ex)n n:扩增反应的循环次数 X:第n次循环后的产物量 X0:初始模板量 Ex:扩增效率 5、标准曲线 6、绝对定量 1)确定未知样品的C(t)值 2)通过标准曲线由未知样品的C(t)值推算出其初始量

7、DNA的荧光标记: 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几种方法介绍 方法一:SYBR Green法 (一)工作原理 1、SYBR Green 能结合到双链DNA的小沟部位 2、SYBR Green 只有和双链DNA结合后才发荧光

3、变性时,DNA双链分开,无荧光 4、复性和延伸时,形成双链DNA,SYBR Green 发荧光,在此阶段采集荧光信号。

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1、SYBR Green 使用浓度:太高抑制Taq酶活性,太低,荧光信号太弱,不易检测 2、Primer:引物的特异性高,否则扩增有杂带,定量不准 3、MgCl2的浓度:可以降低到1.5mM,以减少非特异性产物 4、反应Buffer 体系的优化 5、反应温度和时间参数:由酶和引物决定 6、其他与常规PCR相同 (二)应用范围 1、起始模板的测定; 2、基因型的分析; 3、融解曲线分析:可以优化PCR反应的条件,对常规PCR有指导意义,如对primer 的评价;可以区分单一引物、引物二聚体、变异产物、多种产物。 (三)优点及缺点 优点:对DNA模板没有选择性;适用于任何DNA;使用方便;不必设计复杂探针;非常灵敏;便宜。 缺点:容易与非特异性双链DNA结合,产生假阳性;但可以通过融解曲线的分析,优化反应条件;对引物特异性要求较高。

实时荧光定量pcr步骤

实时荧光定量pcr步骤: 荧光定量PCR 实验步骤:①取冻存已裂解的细胞,室温放置5分钟使其完全溶解。②两相分离每1ml的TRIZOL试剂裂解的样品中加入0.2ml的氯仿,盖紧管盖。手动剧烈振荡管体15秒后,15到30℃孵育2到3分钟。4℃下12000rpm离心15分钟。离心后混合液体将分为下层的红色酚氯仿相,中间层以及无色水相上层。RNA全部被分配于水相中。水相上层的体积大约是匀浆时加入的TRIZOL试剂的60%。③RNA沉淀将水相上层转移到一干净无RNA 酶的离心管中。加等体积异丙醇混合以沉淀其中的RNA,混匀后15到30℃孵育10分钟后,于4℃下12000rpm 离心10分钟。此时离心前不可见的RNA沉淀将在管底部和侧壁上形成胶状沉淀块。 ④RNA清洗移去上清液,每1mlTRIZOL试剂裂解的样品中加入至少1ml的75%乙醇(75%乙醇用DEPCH2O配制),清洗RNA沉淀。混匀后,4℃下7000rpm离心5分钟。⑤RNA干燥小心吸去大部分乙醇溶液,使RNA沉淀在室温空气中干燥5-10分钟。⑥溶解RNA 沉淀溶解RNA时,先加入无RNA酶的水40μl用枪反复吹打几次,使其完全溶解,获得的RNA溶液保存于-80℃待用。1)紫外吸收法测定先用稀释用的TE溶液将分光光度计调零。然后取少量RNA 溶液用TE稀释(1:100)后,读取其在分光光度计260nm和280nm 处的吸收值,测定RNA溶液浓度和纯度。① 浓度测定A260下读值为1表示40 μg RNA/ml。样品RNA浓度(μg/ml)计算公式为:A260 ×稀释倍数× 40 μg/ml。具体计算如下:RNA溶于40 μl DEPC

实时荧光定量pcr步骤

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是一种在DNA扩增反应中,以荧光化学物质测每次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方法。通过内参或者外参法对待测样品中的特定DNA序列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Real-timePCR是在PCR扩增过程中,通过荧光信号,对PCR 进程进行实时检测。由于在PCR扩增的指数时期,模板的Ct值和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存在线性关系,所以成为定量的依据。 ①取冻存已裂解的细胞,室温放置5分钟使其完全溶解。 ②两相分离每1ml的TRIZOL试剂裂解的样品中加入0.2ml的氯仿,盖紧管盖。手动剧烈振荡管体15秒后,15到30℃孵育2到3分钟。4℃下12000rpm离心15分钟。离心后混合液体将分为下层的红色酚氯仿相,中间层以及无色水相上层。RNA全部被分配于水相中。水相上层的体积大约是匀浆时加入的TRIZOL试剂的60%。 ③RNA沉淀将水相上层转移到一干净无RNA酶的离心管中。加等体积异丙醇混合以沉淀其中的RNA,混匀后15到30℃孵育10分钟后,于4℃下12000rpm 离心10分钟。此时离心前不可见的RNA沉淀将在管底部和侧壁上形成胶状沉淀块。 ④RNA清洗移去上清液,每1mlTRIZOL试剂裂解的样品中加入至少1ml的75%乙醇(75%乙醇用DEPCH2O配制),清洗RNA 沉淀。混匀后,4℃下7000rpm离心5分钟。 ⑤RNA干燥小心吸去大部分乙醇溶液,使RNA沉淀在室温空气中干燥5-10分钟。

⑥溶解RNA沉淀溶解RNA时,先加入无RNA酶的水40μl 用枪反复吹打几次,使其完全溶解,获得的RNA溶液保存于-80℃待用。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探讨_安文武

·荧光录井·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石油勘 探中的应用探讨 安文武*苏金龙刘树坤王 巍袁宝清 刘云岭 (大港油田地质录井公司) (冀东油田勘探开发工程监理公司) 摘 要 为了消除特殊钻井条件下钻井液中大量混入有机添加剂对荧光录井的影响,有效识 别钻探过程中的油气显示,国内外录井界都在尝试一种新的录井方法定量荧光录井技术。通 过近两年的试验性应用,证实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解决上述难题上卓有成效,提高了荧光录井资 料的可信度和应用范围。该文在简介了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检测原理、方法和特点的基础上,以 现场应用实例为依据,阐述了该项技术在下面几个方面的应用效果:(1)能消除钻井液污染,有效 识别油气层;(2)更有利于轻质油的发现;(3)在裂缝或页岩层等特殊储层,定量荧光分析解释更有 优势;(4)在识别微弱油气显示及低阻油层的评价效果较好;(5)可在现场准确判定储层原油性质; (6)为油源评价提供了一项新的解释资料。总之,定量荧光分析仪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较实用的分 析评价软件,提高了荧光录井资料的使用价值,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主题词 〔定量荧光分析仪〕 岩屑录井 荧光录井 识别 钻井液添加剂 污染 油气勘 探 解释 评价 一、引 言 荧光录井技术的应用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它仍作为钻井过程中检测石油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荧光灯照射样品,用肉眼直接观察来描述荧光产状、颜色和强度,而后确定是否含油及级别。这种方法只能定性解释,且有很大的局限性。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是90年代初,由德士古石油公司率先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在原有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常规荧光录井肉眼观察无法识别的荧光且受人为因素影响等一些难题。实现了定量解释,更有利于荧光波长处于400nm 以下的轻质油的发现和识别;可消除钻井液添加剂及混油对岩屑录井及储层识别的干扰;配套溶剂己烷的采用,消除了原油荧光的猝灭现象,有利于样品中烃类萃取彻底,更适用于轻质油及凝析油,使荧光分析灵敏度提高10~35倍。 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的上述优势,促使该项技术很快引入国内,之后国内也相继开发了此类产品,同时也加快了应用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展示了可喜的发展前景。 二、定量荧光检测原理、方法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研制开发的定量荧光检测仪器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数字滤波荧光检测仪、二 *安文武 高级工程师,1952年生,1991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石油地质系,一直从事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及管理工作,现任大港油田集团地质录井公司副经理。 通讯地址:天津市大港油田三号院。 邮编:300280。 电话:(022)25924679。·35· 第11卷 第4期 录井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