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芬兰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音乐教案:《芬兰颂》教学设计
音乐教案:《芬兰颂》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芬兰颂》的背景和意义1.2 学会欣赏《芬兰颂》的音乐特点1.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芬兰颂》的简介2.2 《芬兰颂》的曲式结构2.3 《芬兰颂》的音乐特点分析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芬兰颂》的背景、意义和音乐特点3.2 示范法:播放《芬兰颂》的音频、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3.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合唱、演奏等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介绍《芬兰颂》的背景和意义4.2 新课导入:讲解《芬兰颂》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4.3 示范演奏:播放《芬兰颂》的音频、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4.4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合唱、演奏等音乐活动4.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音乐知识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等5.2 音乐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合唱、演奏等音乐活动中的表现5.3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芬兰颂》的欣赏水平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听赏《芬兰颂》:让学生聆听《芬兰颂》全曲,注意感受乐曲中的情感变化和音乐形象。
6.2 分析乐章:分别对《芬兰颂》的各个乐章进行深入分析,讲解乐章的主题、结构、音乐形象等。
6.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芬兰颂》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七章:音乐创作7.1 创作练习:引导学生以《芬兰颂》为灵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可以是个人的作曲、编曲,或是小组的合唱、演奏等。
7.2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展示,可以是表演、录音等形式,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7.3 创作评价: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技巧运用、音乐表现等方面。
第八章:音乐与文化8.1 文化背景介绍:《芬兰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以及作曲家西贝柳斯的生活和创作。
芬兰颂-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芬兰颂-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一、背景介绍《芬兰颂》是芬兰作曲家尤罗·西贝柳斯创作的交响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西贝柳斯在创作时主要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通过音乐表现自然的力量与气势。
这一作品在国际间广受赞誉,被誉为“北欧音乐之父”和“20世纪最重要的交响音乐家之一”。
《芬兰颂》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常被用于电影、游戏、广告等场合的配乐。
今天,我们将通过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来一起学习这首经典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芬兰颂》的背景、创作背景以及音乐风格;2.能够通过听力鉴赏,分析乐曲结构、曲意、情感、节奏、旋律和和声等要素;3.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芬兰颂》的背景和创作背景芬兰颂的背景芬兰颂是一个音乐类的代表,像许多其他的音乐代表一样,其背景是有特殊故事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芬兰颂的背景故事。
芬兰颂的创作背景在创作《芬兰颂》之前,西贝柳斯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时期,遭受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曾经产生过轻生的想法。
但是,他最终通过音乐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机会。
创作《芬兰颂》的灵感来自于他在度假期间的所见所闻,他被芬兰的自然风光、民间文化以及传统音乐所深深吸引。
在这首作品中,他尽情地展现了自己对芬兰的热爱,通过音乐来表达对芬兰“百年孤独”的思考和信念。
2. 第二章《芬兰颂》的音乐风格和基本乐曲分析音乐风格《芬兰颂》是西贝柳斯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首由交响乐团演奏的音乐作品,常被认为是一首极具北欧气息的交响曲。
作品旋律优美、雄壮深邃,充满着纯净、自然和神秘的气息,具有很强的情感表达力和视觉效果。
基本乐曲分析《芬兰颂》由4个乐章组成,其中第1乐章和第4乐章是两个独立但具有相同主题的部分,第2、3乐章是两个对位构成的部分。
乐曲的演奏时间约为15分钟。
第1乐章:Allegro moderato,4/4拍子,G小调。
芬兰颂高中音乐教案
教案
一、教学课题:《芬兰颂》
二、授课年级: 高中一年级
三、教材分析:西贝柳斯是19纪浪漫主义晚期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
音乐凝聚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不屈不饶的民族特色。
本曲讲述了在沙皇统治下的芬兰人民发起的保卫宪法运动。
全曲开始用沉重的音乐描述了统治者的残暴与人民生活的痛苦难耐,音乐形象形成对比。
快板部分用铜管奏出的急促兴奋的主题,随后用提琴以固定音型奋勇推进,每一次推进都用似乎有引子中反面势力的镇压,但人民的力量还是不断壮大。
最后木管吹奏的舒缓庄重、如诗的旋律表达出芬兰人民对祖国神圣而崇高的情感。
四、课型:音乐鉴赏课
五、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历史背景及作者背景。
2、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及内容
六、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作品历史背景,熟悉各部分主题。
2、教学难点:理解每一部分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情感。
七、教具:教材、多媒体、钢琴
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九、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芬兰国歌导入新课。
2、简述作者及作品背景。
3、分段聆听音乐,分析音乐表现的内容。
4、熟悉旋律,模唱“颂歌主题”。
5、小结:芬兰颂是作者为了激励人民奋起革命,反抗沙皇的
残酷统治,作品旋律深动,打动人心。
大家在感受了《芬
兰颂》中热烈的爱国之情之时,也不要忘了热爱我们自己
的祖国,下来搜集一些表达热爱我们自己祖国的歌曲或者
乐曲。
十、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_[课堂实录]不屈的颂歌《芬兰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不屈的颂歌《芬兰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聆听民族乐派代表作品《芬兰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芬兰颂》的几个音乐主题,演唱“赞美诗”主题,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及文化、历史内涵。
3、认识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西贝柳斯”,了解民族乐派的基本概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作品的几个音乐主题,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方法及创作意图,了解民族乐派音乐的风格特征。
2、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具有抗争精神的音乐片段的编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说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植根于深刻的历史背景,经过创作者敏锐、深邃的内容加工,从而引起欣赏者的强烈共鸣,并有反过来影响社会和历史的话,交响诗《芬兰颂》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芬兰民族乐派作曲家西贝柳斯的这部经典之作。
(二)作曲家介绍(三)分段欣赏《芬兰颂》1、引子听引子主题(第一遍)思考: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音色?乐曲的速度、力度是怎样的?生:长号、鼓......师:它们分别属于铜管组、打击乐器组。
铜管组的乐器的音色是雄壮、辉煌、热烈的,音量宏大。
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引子的旋律进行方式是怎样的。
{平板应用}在平板电脑上打开钢琴APP软件,把键盘投屏在电子白板上指出#1、#7两个音的位置。
在琴上弹奏出这两个半音关系的小二度音程,让学生感受它们不协和的音响效果。
思考:连续三次的半音下行+休止符的旋律线走向,每一句旋律的力度不是下行旋律通常采用的“渐弱”而是“渐强”处理。
后半段旋律是一个缓慢的上行旋律。
问:这样的旋律进行方式,会让人产生怎样的音乐情绪呢?听引子主题(第二遍)生答:压抑、痛苦、有力量正在积蓄要爆发......[设计意图]回顾铜管组乐器音色,分析引子旋律特点,引出乐曲的创作时的特殊历史背景师:为何西贝柳斯会创作这样一个让人很不舒服的乐曲起始旋律呢?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首曲子,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资料,请**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作业。
芬兰颂(交响诗)-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芬兰颂(交响诗)-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介绍《芬兰颂(交响诗)》是芬兰作曲家斯贝里乌斯的经典作品,它是由四个乐章组成的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描绘了芬兰的自然风光、人民的英勇和对自由的坚定追求。
被视为芬兰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芬兰颂的花城版是指通常演奏时由合唱团演唱首个乐章的版本,由于芬兰颂本身就是一首崇高激昂的作品,加上合唱团的参与,让这首曲子更加壮美感人。
本节课程将以花城版的演奏为主要引导,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和表演,了解芬兰颂这首经典的交响诗曲。
节课目标学习者通过音乐鉴赏,并基于感受,学习到芬兰颂的音乐特点、规律和情感内涵,进而获得:•国际视野:了解一首经典的芬兰音乐作品•艺术修养:体验悠扬的器乐旋律和合唱团的人声合唱•情感发展:表现音乐的悲壮、崇高和坚持自由的情绪课程安排第一节课学习目标•欣赏芬兰颂的花城版演唱,了解经典之作,口感受感受其情感内涵和音乐特点。
•熟悉交响诗的音乐形式,了解各个乐章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学习内容•播放芬兰颂花城版的演唱视频•讲解芬兰颂的基本情节线和每个乐章的主题•分析旋律和和声的特点,特别是管弦乐的强烈和节奏感学习方法•听觉感受:聆听整个合唱,特别关注器乐部分的鼓点、低频音和弦音的韵律•表演体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印象•词汇巩固:引导学生总结和记忆新词汇,如芬兰音乐、交响诗,和弦音和音符等第二节课学习目标•分析和理解芬兰颂中器乐和人声合唱的相应在音乐层次中的作用。
•利用主题变奏的音乐形式,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感悟其中蕴涵的主旋律和情感主题。
学习内容•分析演奏旋律、器乐和人声合唱中的变化和结构•强调和学习乐谱知识,分析主要乐器和乐章的特点•探究主题发展和主题变奏的音乐形式学习方法•听觉体验:引导学生再次听取芬兰颂演奏,关注人声和器乐的转换和变化•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芬兰颂的主要乐器、和谐和音乐特点等内容,互相分享。
•阅读学习:阅读芬兰颂的乐谱,理解作品的乐曲结构并探究音乐变化的创作过程。
芬兰颂教案
芬兰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芬兰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习芬兰颂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3.掌握芬兰颂的基本曲目,能够进行简单的演唱。
二、教学内容1. 芬兰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芬兰颂是芬兰民歌的一种,起源于芬兰北部的萨米人部落。
它是一种口传的音乐形式,通常由一名歌手演唱,伴随着手鼓、口哨等简单的乐器。
芬兰颂的歌词通常是关于自然、生活和爱情等主题的,反映了芬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2. 芬兰颂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芬兰颂的唱法比较特殊,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唱法和演唱技巧:•声音的控制:芬兰颂的演唱需要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强度,以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氛围。
•声音的变化:芬兰颂的演唱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声音变化,如颤音、滑音等,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唱调的变化:芬兰颂的唱调比较复杂,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唱调变化,如升降调等。
3. 芬兰颂的基本曲目以下是一些比较经典的芬兰颂曲目:•《Kuusamo》:这是一首描述芬兰北部自然风光的歌曲,歌词简单、朗朗上口,是芬兰颂中比较容易入门的曲目之一。
•《Ievan Polkka》:这是一首比较有名的芬兰颂歌曲,曲调欢快、节奏明快,是芬兰颂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之一。
•《Säkkijärven Polkka》:这是一首描述芬兰东部地区生活的歌曲,歌词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是芬兰颂中比较具有情感色彩的曲目之一。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芬兰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芬兰颂的起源和发展。
2.演示法:通过演唱芬兰颂的基本曲目,让学生了解芬兰颂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通过练习芬兰颂的基本曲目,让学生掌握芬兰颂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
四、教学步骤1. 讲解芬兰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讲解芬兰颂的起源和发展,介绍芬兰颂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演示芬兰颂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演示芬兰颂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包括声音的控制、声音的变化和唱调的变化等。
音乐教案:《芬兰颂》教学设计
音乐教案:《芬兰颂》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学生能够理解《芬兰颂》的背景和意义。
1.2 学生能够分析《芬兰颂》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1.3 学生能够演奏《芬兰颂》的主要乐段。
1.4 学生能够欣赏《芬兰颂》的美感,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2.1 《芬兰颂》的背景和意义。
2.2 《芬兰颂》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2.3 《芬兰颂》的主要乐段及其演奏技巧。
第三章:教学难点3.1 《芬兰颂》的复杂节奏和和声。
3.2 《芬兰颂》的高难度演奏技巧。
3.3 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培养。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案、教材、乐谱等教学资料。
4.2 音响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4.3 练习乐器或音响设备。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芬兰颂》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兴趣。
5.2 讲解:《芬兰颂》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5.3 示范:《芬兰颂》的主要乐段演奏,讲解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
5.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芬兰颂》的主要乐段,教师巡回指导。
5.5 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演奏展示,评价演奏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5.6 总结:《芬兰颂》的教学内容回顾,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5.7 音乐欣赏:播放《芬兰颂》完整版,学生欣赏并发表感受。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6.2 演奏技能评估:评估学生在练习和展示环节中的演奏技能,包括准确性、节奏感、音准等。
6.3 音乐欣赏评估: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芬兰颂》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相关音乐作品介绍:推荐与《芬兰颂》相似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7.2 音乐历史背景学习:深入了解《芬兰颂》所处的音乐历史背景,包括作曲家的生平和音乐风格等。
7.3 音乐创作体验: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芬兰颂》音乐鉴赏教案
《芬兰颂》音乐鉴赏教案年级:高中学科:音乐时长:1-2课时一、教学目标:了解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作品《芬兰颂》。
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表达意义。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对西贝柳斯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步骤: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芬兰颂》这部作品,提及其作曲家西贝柳斯,并简要介绍其在芬兰音乐中的地位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芬兰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和音乐传统对这部作品的影响。
音乐欣赏(15分钟)播放《芬兰颂》的选段,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其中的音乐表达和情感。
播放完毕后,让学生就他们的感受和观察记录下来,例如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和情绪等。
探究音乐特点(2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他们的观察和感受,提出问题,例如乐曲的基本结构、主题的变化、乐器的运用等。
介绍西贝柳斯作品的特点,例如浓厚的民族风格、宏大的乐章结构、富有韵律感的旋律等。
引导学生思考乐曲中可能表达的意象和情感,并讨论芬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对西贝柳斯的创作的影响。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究乐曲中的不同段落和乐器的运用,并讨论其音乐特点和表达意义。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总结和展示(10分钟)整理学生的讨论成果,总结《芬兰颂》的音乐特点和表达意义。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表演或展示,通过音乐、舞蹈或诗朗诵等方式展现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评估学生对《芬兰颂》音乐特点和表达意义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记录和总结来评估。
评估学生在表演或展示中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西贝柳斯的其他作品,了解他在芬兰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探索其他芬兰音乐家的作品,例如拉赫玛尼诺夫和桑贝尔格等,比较他们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演出,亲身体验和欣赏芬兰音乐的魅力。
注意事项:教师应提前准备好《芬兰颂》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交响诗《芬兰颂》
交响诗《芬兰颂》一、课题:民族乐派作品——《芬兰颂》二、教材分析:《芬兰颂》是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西贝柳斯的主要代表作品,是一首用芬兰民歌和故事以及忧伤的旋律组成的音诗。
乐曲以一种召唤人民武装起来的庄严的、不协和和弦的铿锵声开始,表现了帝俄的残暴统治,受压迫人民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渴望,随之木管乐器奏出了伤感的曲调,表现了人民受压迫过着痛苦的生活。
但是铜管乐奏响了战斗的号角动机,表现了芬兰人民的觉醒和奋起斗争。
随着斗争的胜利,富有华丽庆典的进行曲特点的音乐响起,颂歌的主题体现了斗争的胜利。
最后在庄严辉煌的祖国颂歌中结束了全曲。
三、课型:音乐鉴赏课四、授课年级:高二年级五、教具准备:钢琴、音响、多媒体六、教学目标:1.聆听鉴赏《芬兰颂》,感受并了解芬兰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西贝柳斯及其主要代表作,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基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乐器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品味和修养。
3.了解音乐的表现力往往是运用各种音乐表现要素来达到作者的表达意图的。
七、重点:《芬兰颂》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通过赏析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并对民族乐派的历史地位有所认识。
难点: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和《芬兰颂》此曲在当时社会以民众所起的激励鼓舞作用。
八、课前准备:将学生分四组收集有关资料:1、芬兰的地理位置;2、十九世纪末的芬兰;3、芬兰民族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4、交响诗《芬兰颂》的创作背景。
九、教学步骤:(一)聆听音乐片段,引出课题《芬兰颂》中颂歌部分音乐。
(边聆听边欣赏芬兰“千湖之国”的美丽风光。
设问:从音乐中你能体会到这段旋律是出于对祖国的一种怎样的感情?你们想了解芬兰这个美丽之国吗?想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吗?请各组把搜集的材料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走近芬兰,走近西贝柳斯师:课前我们分四个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按要求搜集了相关的知识资料,下面就请各组汇报自己的搜集内容,与大家一起走近芬兰,走近西贝柳斯。
芬兰颂的教案
芬兰颂的教案教案标题:芬兰颂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芬兰文化和教育体系的特点;2. 探索芬兰颂的起源和意义;3. 学习芬兰颂的基本技巧和演唱方法;4.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对芬兰的了解,包括地理、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2. 播放一段芬兰颂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特点和美妙之处,并引发他们对芬兰颂的兴趣。
探索芬兰颂:1. 介绍芬兰颂的起源和意义,包括其在芬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用途。
2. 分析芬兰颂的音乐特点,比如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3. 听取学生对芬兰颂的第一印象和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学习芬兰颂的基本技巧:1. 介绍芬兰颂的基本唱法和演唱技巧,包括发声、呼吸和咬字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2. 演示并练习芬兰颂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掌握其基本要领。
3.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尝试演唱芬兰颂的片段,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欣赏芬兰颂:1. 播放不同风格和演唱者的芬兰颂音乐,让学生欣赏并比较其差异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聆听和分析芬兰颂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芬兰颂,可以是歌词、旋律或整个曲目,展示他们对芬兰颂的理解和创造力。
总结:1. 总结芬兰颂的特点和意义,以及学生在这堂课中的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芬兰颂,以及其他不同文化的音乐形式。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芬兰颂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小组练习和个人创作中的表现,包括技巧运用和创造力发挥等方面。
教案扩展:1. 组织一次芬兰颂的演唱会或音乐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人分享。
2. 邀请专业的芬兰颂演唱者或音乐教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音乐技能。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介绍芬兰颂的起源、意义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对芬兰文化和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高中音乐_芬兰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交响世界的民族魂课题简介:本节课内容是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19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材选用的是交响曲《芬兰颂》,由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创作,是民族乐派典型的代表作品。
教学目的:1、通过鉴赏《芬兰颂》,感悟交响音乐的丰富内涵及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2、通过聆听及演唱音乐主题和了解乐器音色的途径欣赏作品,尝试从音乐要素和乐器使用方面走进音乐,并结合经验诱发想象,理解非语义性的器乐作品。
3、打破鉴赏交响乐的陌生感和恐惧感,领悟作曲家怎样用音响形式来抒发感情。
教学重点:如何从音乐要素和乐器选配方面聆听分析《芬兰颂》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感性聆听与理性聆听的链接及知识和感悟的巧妙融和。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课题,播放音乐片段。
(教学意图:开门见山,音乐导入,引发学生期待。
)二、新课:(一)听觉测验:1、高音--低音(强、弱) 2、长音--短音(松、紧、快、慢)(教学意图:借助经验,遵循音乐与生活的天然联系,打破恐惧感,提振学生自信心。
)(二)《芬兰颂》作品主干部分1、《引子》/《苦难》主题 /《抗争》主题/《赞美诗》主题2、聆听观赏作品重要片段。
(教学意图:降低门槛,引导学生恰当把握音乐要素和乐器配置,采用听、唱、模仿等体验方式熟悉主题,辨别音乐形象,丰富情感体验。
)(三)艺术拓展:简略聆听交响乐《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音乐片段)(教学意图:借助今天所学知识,检验“正确鉴赏交响作品”的可行性,确信,可以通过把握音乐要素和乐器配置辨别形象,走进非语义性的音乐作品。
鼓励学生大胆表白感受,触动习惯发散性思维和聚合式思维。
)三、尾声:1、简介交响乐发展历程 2、明确民族乐派音乐风格结束语:音乐是最亲切的一门艺术!走进交响的音乐世界,感悟美竟如此的简单...深入音乐的世界,你不久就会发现...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芬兰颂》学情分析音乐是高中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交响乐鉴赏教学正是提高高中生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
芬兰颂教案
芬兰颂教案教案:探索芬兰颂 - 芬兰文化的美好之处I. 教学目标:1. 了解芬兰颂的发展和体现。
2. 通过学习芬兰颂了解芬兰文化的美好之处。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II.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2. 芬兰颂相关的音乐、图片和视频材料。
3. 学生对芬兰文化的基本了解。
III. 教学过程:A. 导入(10分钟)1. 欢迎学生进入课堂,并与他们讨论他们对芬兰文化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注意到芬兰颂作为芬兰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带来怎样的美好体验。
B. 学习(20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芬兰颂的发展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芬兰颂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在芬兰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 观看芬兰颂的音乐表演视频,并边观看边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音乐的节奏、乐器的运用和歌曲的主题等。
3. 听取学生对芬兰颂所感受到的美好之处。
鼓励学生用他们的话语表达他们的感受。
C. 探索(30分钟)1. 分成小组,请学生自行查找和探索芬兰颂的更多信息。
2. 学生可以搜索和查找关于芬兰颂的历史、传统和现代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3.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所找到的信息,并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展示给大家。
D. 总结(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进行总结,并将他们对芬兰颂的认知和体验分享给全班。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和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总结芬兰颂的美好之处,以及这个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收获和启示。
IV. 评价方式:1. 学生小组的分享内容和展示。
2. 学生对芬兰颂的讨论和总结。
V.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分小组了解和比较芬兰颂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之间的异同。
2. 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其他资源,创造自己的芬兰颂作品,分享给全班。
VI. 反思:教师反思本课设计的合理性,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
如有需要,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案。
芬兰颂教案
芬兰颂教案篇一:《芬兰颂》教案】《芬兰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民族乐派代表作品《芬兰颂》,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芬兰颂》主要音乐主题。
演唱“圣咏主题”和“赞美诗主题感受体验作品音乐情绪。
3、认识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西贝柳斯”,了解民族乐派的基本概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聆听音乐主题。
2、难点:感受不同音乐情绪中,音乐要素的变化。
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特别的声音,(诺基亚手机铃声)。
这是什么牌子手机专属铃声?,它可以说是全球移动通信领先者。
大家知道诺基亚产地是哪个国家吗?芬兰。
在地图上看芬兰?? ,生活在北极圈内的一个小国,经常能见到极光,于是钟老师也开始对这个北极圈里的小国家产生了兴趣,发现还是同学们特别喜欢的圣诞老人的故乡,是一个吃苦耐劳、谦虚实在的民族,芬兰的人民最大的特点就是团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遥远但却并不陌生的民族,一起感受这首让芬兰人骄傲的乐章,《芬兰颂》。
2、哼唱赞美诗这首乐曲有一段赞美诗,非常美的主题旋律,它是整首乐曲的灵魂,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来静静聆听这段音乐顺便欣赏下芬兰的风光。
思考:你都听到了哪种乐器?旋律中让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单簧管,双簧管,长笛,英国管??这段旋律的特点是什么?生:曲调庄重舒缓,优美抒情师:这是一段赞美诗,(出现词条,赞美诗:基督教举行崇拜仪式时所唱的赞美上帝的诗歌。
歌词内容主要是对上帝的称颂、感谢、祈求)出示赞美诗谱例,现在,我们一起来试着哼唱这段旋律。
二、分析作品(分成4 个小组)师:,十九世纪末芬兰遭受帝俄的统治,芬兰人忍受着外族的统治和凌辱,在长期的残酷剥削压迫下苦不堪言,,全国上下一片黑暗,这种生活让人苦闷,芬兰政府也成了名存实亡的傀儡,人民痛苦的生活着,不堪重负。
人们对自由充满了渴望。
无时无刻不在希冀着重获新生。
定音鼓的吼声宣泄着心灵深处的愁苦。
音乐第一部分:引子——苦难沉重音乐第二部分:圣咏——伤感痛苦音乐第三部分:主题——优美抒情音乐第三部分:斗争——紧张兴奋音乐第四部分:高潮——庄严辉煌苦难的动机(听音乐后进行讨论感受),圣咏:(跟钢琴唱旋律,体会你们对未来的向往)木管乐器演奏略带伤感的曲调,表现了人民被压迫的痛苦生活,斗争的动机(先讨论后欣赏)乐曲突然加快,芬兰的人民不堪重负,终于觉醒了,人民纷纷起来奋起反抗,举国上下充满了斗争的动机,这种觉醒让人民紧张又兴奋(团结奋战)赞美诗(跟唱后回答赞美的是什么?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是什么?)音乐像潮水般退去后出现高贵很平颂歌,渗透了人民热爱祖国崇高而神圣的感情,慢慢长夜终于要过去,芬兰的人民迎来了黎明,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和祝愿,人民对大好河山的赞美。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之芬兰颂 教学设计
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之芬兰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音乐语言基本概念,唱奏音乐片段,与大家分享音乐体验。
2、能认识及应用不同音乐素材,透过多样的音乐创作活动启发艺术创造力。
3、能欣赏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拓展艺术视野,提升艺术素养。
4、能了解民族乐派的音乐,感受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并能引导学生树立民族二、学情分析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喜欢通俗音乐,不喜欢严肃音乐。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欣赏音乐的能力,体会不到音乐的内涵。
但是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
所以我从音乐语言入手,让他们通过实践走近音乐,并能通过自己的体验理解音乐。
三、重点难点1、用音乐语言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体会《芬兰颂》对芬兰民族的独立所起到的鼓舞作用。
2、体会不同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芬兰颂》以《芬兰颂》中的赞美诗主题为背景,感受芬兰自然风光。
师生活动:师生一起伴随着《芬兰颂》的音乐片段通过视频走进圣诞老人的故乡,并描述芬兰的特点。
活动2【讲授】呈示《芬兰颂》历史背景介绍学生尝试用音乐语言创作《芬兰颂》的引子部分师生活动:1.学生介绍《芬兰颂》的历史背景2.老师讲解音乐语言:旋律、速度、力度。
3.小组讨论并创作《芬兰颂》的引子部分。
4.分享学生的创作。
活动3【讲授】展开讲解《芬兰颂》的三个主题师生活动:1.引子部分通过学生的课前实践理解小二度音程极不协和的音响,去体验战争来临时乌云密布的场景。
2.通过下行的旋律线理解《芬兰颂》苦难圣咏主题。
3.通过学生哼唱《芬兰颂》赞美诗主题,感受芬兰音乐的特点。
活动4【讲授】拓展完整欣赏《芬兰颂》师生活动:学生欣赏《芬兰颂》,并能用身体语言和哼唱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呈现的四个场景。
活动5【活动】小结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师生活动:学生分享作品中印象最深的部分。
教师小结:音乐铸就坚毅民族音乐奏响恒久感动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学生欣赏《芬兰颂》觉醒与奋战的音乐片段。
《芬兰颂》教案
《芬兰颂》 北师大三附中 马彩青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授课类型:音乐鉴赏课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1899年沙皇发出文告,对芬兰国会的立法权和人民的言论自由做出了新的限制,报纸被迫停刊,芬兰人民发起了保卫宪法和言论自由的运动。
十一月,爱国人士为声援报界举行了盛大的募捐演出图画剧《芬兰的觉醒》,由西贝柳斯配乐,该剧的终曲就是《芬兰颂》。
作品采用交响诗的音乐体裁写成,由若干个性突出的主题动机及其展开构成,颂扬了芬兰人民反抗沙皇统治,为争取芬兰独立而斗争的民族精神,表现了芬兰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祝福。
2、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情感积累,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入的探讨能力和愿望。
但就这部作品而言,无论从作曲家到作品背景学生都很陌生,需要教师激发他们的聆听、鉴赏的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能力感悟作品,理解作品。
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芬兰颂》爱国情感,体会其民族精神,愿意了解与作品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
2、能够通过聆听、对比、讨论讨论等方法赏析作品,理解作品的内涵。
3、能够知道交响诗、民族乐派等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音乐要素及作品背景等方面入手进行赏析。
教学流程:认识作家作品 梳理主线导入 初步感受作品 赏析“苦难主题” 深入鉴赏作品 赏析“号角主题”课堂小结 着重赏析“颂歌主题” 欣赏结尾部分教学反思:1、优点:本节课从教学设计和教学校果看能够体现初中音乐教学和高中音乐教学的明显区别,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了音乐鉴赏的目的。
2、不足:(1)导入的教学环节可以再精简,对芬兰历史和地理安排的时间有些长,同时对于芬兰地理的知识的介绍出现口误。
(2)学生演唱“颂歌主题”时,时间有些仓促,演唱不够扎实。
(3)教师语言不够简练,口头语“那么”太多。
芬兰颂 教案
芬兰颂教案教案标题:芬兰颂教案目标:1. 了解芬兰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
2. 探索芬兰教育的成功因素。
3. 分析芬兰教育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教案步骤:步骤一:引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芬兰的教育体系,并提出以下问题:- 你对芬兰教育有什么了解?- 你认为芬兰教育的成功因素是什么?- 芬兰教育模式对其他国家有何启示?步骤二:了解芬兰教育体系(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例如:教师培训、学生评估、课程设置等),并在规定时间内收集相关信息。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简要讨论。
步骤三:探索芬兰教育的成功因素(20分钟)1. 提供学生一份关于芬兰教育的文章或视频,让学生阅读或观看,并回答以下问题:- 芬兰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教师在芬兰教育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学生在芬兰教育中的参与度如何?为什么?步骤四:分析芬兰教育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启示(20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再次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并讨论该国教育体系是否可以从芬兰教育模式中获得启示。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简要讨论。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个人反思:学生以个人形式写下他们对芬兰教育的看法,并思考如何将芬兰教育的成功因素应用于自己的学习中。
2. 全班讨论:学生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反思,并进行全班讨论。
教案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芬兰的学校或教育项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一份关于该学校或项目的报告。
2. 学生可以与国际学生交流,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体系,并比较其与芬兰教育的异同。
教案评估方法:1.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讨论质量。
2. 学生个人反思的深度和思考角度。
3. 学生在全班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教案的特点:1. 引入部分旨在激发学生对芬兰教育的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芬兰风景图片
1.提问导入
2.出示板书
学生感受其民族风情
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简介西贝柳丝生平,提问:
西贝柳斯被誉为什么?
学生通过视频资料来回答
为初步听赏作品做准备
1.认识《芬兰颂》结构,指出重点欣赏部分。
2.播放音乐片段,“圣咏主题”这段音乐给你最具体的感受是什么?这种感受作曲家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呈现出来的?
3.和学生一起视唱这个音乐主题
4.这个作品中的“颂”又是如何体现的?听音乐,和学生一起探讨“颂歌”主题。
(这段旋律后来被填上了歌词在芬兰人民中传唱。)
指导学生聆听,分析,演唱两个主题
1.学生用语言表达内心感受
(残暴,苦闷,压抑等)
从音乐要素方面鉴赏作品。
2.学生视唱“圣咏”主题
学生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音乐情绪,激发学生民族的民族热情,能够接受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
二、教材分析
《芬兰颂》创作于1899年,是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1899年,处于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人民不满于统治者的压迫和独裁政治,掀起了一场捍卫芬兰自由和维护宪法权利的运动。这首举世闻名的杰作,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它在向全世界诉说位于北极圈的这个小国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并使全世界确信芬兰不是沙俄统治下的一个附属国,它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2.教师课堂组织语言,表达语言能力有待提高。
3.感觉课堂内容容量大,稍紧张些。如果安排两课时,会考虑略讲教材上另外一个作品。
八、板书设计
音响塑成民族的意识
《芬兰颂》西贝柳斯
2.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感受西洋交响乐队。
15.30芬兰颂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交响诗(芬兰颂)教学目标:1、感受作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认识作品呈现出的社会内涵,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的产生对一个民族解放运动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
2、聆听、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掌握苦难的圣咏主题、斗争取得胜利欢欣舞蹈的主题以及对祖国无限深情的主题。
3、了解西贝柳斯在芬兰音乐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能对民族乐派有初步的认识。
时代背景《芬兰颂》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第十九节《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是芬兰民族乐派代表人物西贝柳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创作于1899年,这部作品的产生与西贝柳斯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关联。
历史上芬兰被沙俄侵占近一个世纪,是沙俄的附属国,1894年,沙俄尼古拉二世接掌王权后,颁布了一个《二月宣言》公告,废除了芬兰的自治权,让芬兰名存实亡。
就在此时,芬兰爱国人士掀起了一场捍卫芬兰自由和维护宪法权利的运动,他们通过为报刊募捐基金而举行盛大演出,西贝柳斯创作的《芬兰颂》正是这个演出的终曲。
教学活动与意图说明活动一:导入《芬兰颂》第五主题《对祖国无限深情》聆听人声演唱版芬兰颂进行导入教学说明:播放芬兰颂的第五个主题对祖国无限深情的音乐片段,通过聆听芬兰旅游局推出的芬兰人声演唱版本来判断音乐来自哪个国家,学生对将要学习到的芬兰有初步印象,也为课堂欣赏到《芬兰颂》第五个主题的交响音响产生对比并买下伏笔,天籁音响从战火而来,那是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活动二:聆听引子通过听辨乐器音色、旋律走向、力度发展等感受残暴统治下人民的咆哮和对自由的渴望教学说明:从铜管乐音色出发、确认铜管乐定音鼓刺耳粗狂音色响,结合强劲的力度、小二度音程,开篇不舒服不和谐的音响正是时代环境,问题指向明确:开篇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音色及表现力?1899年的芬兰是谁的附属国?认识《芬兰颂》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为理解作品蕴含强烈的爱国以及民族解放的渴望铺垫。
活动三:苦难的圣咏主题在模唱、听辨乐器组色彩描绘旋律线等活动中感受作品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响世界的民族魂
课题简介:
本节课内容是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19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材选用的是交响曲《芬兰颂》,由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创作,是民族乐派典型的代表作品。
教学目的:
1、通过鉴赏《芬兰颂》,感悟交响音乐的丰富内涵及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2、通过聆听及演唱音乐主题和了解乐器音色的途径欣赏作品,尝试从音乐要素和乐器使用
方面走进音乐,并结合经验诱发想象,理解非语义性的器乐作品。
3、打破鉴赏交响乐的陌生感和恐惧感,领悟作曲家怎样用音响形式来抒发感情。
教学重点:
如何从音乐要素和乐器选配方面聆听分析《芬兰颂》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感性聆听与理性聆听的链接及知识和感悟的巧妙融和。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课题,播放音乐片段。
(教学意图:开门见山,音乐导入,引发学生期待。
)
二、新课:
(一)听觉测验:1、高音--低音(强、弱) 2、长音--短音(松、紧、快、慢)
(教学意图:借助经验,遵循音乐与生活的天然联系,打破恐惧感,提振学生自信心。
)
(二)《芬兰颂》作品主干部分
1、《引子》/《苦难》主题 /《抗争》主题/《赞美诗》主题
2、聆听观赏作品重要片段。
(教学意图:降低门槛,引导学生恰当把握音乐要素和乐器配置,采用听、唱、模仿等
体验方式熟悉主题,辨别音乐形象,丰富情感体验。
)
(三)艺术拓展:简略聆听交响乐《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音乐片段)
(教学意图:借助今天所学知识,检验“正确鉴赏交响作品”的可行性,确信,可以通
过把握音乐要素和乐器配置辨别形象,走进非语义性的音乐作品。
鼓励学
生大胆表白感受,触动习惯发散性思维和聚合式思维。
)
三、尾声:1、简介交响乐发展历程 2、明确民族乐派音乐风格
结束语:
音乐是最亲切的一门艺术!走进交响的音乐世界,感悟美竟如此的简单...
深入音乐的世界,你不久就会发现...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
《芬兰颂》学情分析
音乐是高中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交响乐鉴赏教学正是提高高中生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
当下,同学们聆听交响乐的机会不多,对聆听交响乐有一定的抵触感。
交响乐内容要比其他形式的音乐内容丰富、深刻的多,作品结构复杂而庞大,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与思想较为抽象、深刻而富于哲理性。
所以,走进交响乐,不但能增长音乐知识,扩大音乐视野,提高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思维,培养开拓创新的能力,对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懂得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常识,了解了一部分小型声乐、器乐,并且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已经初步具备欣赏交响乐的基本素质。
但要学生们来解释什么是交响乐,却很少有人能够回答清楚,比如交响乐的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交响乐的特点、体裁与流派、与其他音乐有何区别与联系、各个流派及音乐家的创作特点等。
这节课的设计就是为了打破学生对
交响乐的恐惧感,走近交响乐,懂得交响乐,明白怎么去欣赏交响乐,让同学们热爱交响乐,同时提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等。
《芬兰颂》效果分析
老师们,我本次授课的课例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19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中的交响乐《芬兰颂》,下面,对于本课的设计进行一下效果分析。
对于交响乐,不能说听不懂,或许专家也听不懂创作者的意思,能听懂的只是一些技巧而已。
针对实际,我要带领学生从不懂到听懂交响乐,要寻找到聆听的方法和途径。
面对陌生而复杂的非语义性的作品,大家尽管放开自己的听觉美感,放开自己的想象力就好了。
通过人的内心情感和音乐的天然联系入手,打破欣赏交响乐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另外,要使学生明确欣赏交响乐的途径,那就是熟悉音乐主题。
把握音乐形象要瞄准音乐要素和乐器配置这两个角度。
《芬兰颂》教学反思
在这一单元中我选用了《芬兰颂》和《沃尔塔瓦河》(略听)两部作品为素材,通过聆听、鉴赏作品,使学生打破对交响乐欣赏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明确通过什么途径聆听交响乐,怎样发展自己的音乐鉴赏力,提升审美。
我相信,若干年以后,还会有不少同学都会记得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作品的用意和表现手法都很特别。
在众多特别下,教学中我又
加上了特别的欣赏方式(借助联觉)。
自然,也受到了特别的效果。
同学们听的兴致浓,听的情绪好,音乐记忆特别深刻。
对作品、作者也都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教学效果非常好。
我想,对于交响乐的欣赏,我们应该了解其作品背景、作者经历和音乐风格。
借助音乐主题熟悉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创设不同的聆听情景、欣赏氛围,这样才会不断带给同学们新的聆听感受,防止出现听觉疲劳,教学也就更可能会受到意想不到的、不同的、好的聆听效果。
在构思中,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创设了特别的聆听环境,让同学们也在类似于当初该曲在音乐厅初演时观众的聆听状态中静心
聆听该曲,从而更能体会出该曲的精妙及曲作者创作演奏此曲的特别用心。
通过讲解、提示,启发了学生们的思维,激发了其听赏兴趣。
复杂的交响乐也能静下心来听赏,音乐知识的学习也不再枯燥,为学生们明确了审美方向,积累了审美经验。
感受与体验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生的听赏兴趣,养成聆听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这堂鉴赏课,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体验环节也饶有兴趣。
另外,一堂课除了精美的设计之外,对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我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素养,更好地服务音乐、服务学生。
《芬兰颂》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19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材选用的是交响曲《芬兰颂》,由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创作,是民族乐派时期典型的代表作品。
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时局扑朔迷离,美丽的北欧小国芬兰的上空笼罩着外族侵略,民族危亡的阴霾。
音乐家西贝柳斯心系祖
国和人民,用音乐驱散了阴霾、唤醒了民众。
书写了反抗封建和外族侵略的壮丽篇章。
民族乐派时期的音乐风格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的个性色彩,尤其强调了作曲家的主观感受,闪烁着民族精神。
《芬兰颂》就是典型的代表作,音乐围绕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国家解放这个主线,谱写了“爱国主义”永恒的主旋律!
音乐是最亲切的一门艺术!走进交响的音乐世界,感悟美如此的简单,深入音乐的世界,你不久就会发现,越是具有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
《芬兰颂》课标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19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材选用的作品是交响乐《芬兰颂》,是民族乐派时期典型的代表作品。
通过鉴赏《芬兰颂》和《沃尔塔瓦河》(略听),感悟交响音乐的丰富内涵及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通过聆听及演唱“音乐主题”这一途径了解作品,尝试从音乐要素方面走进音乐,并结合经验诱发想象,理解非语义性的器乐作品。
打破鉴赏交响乐的陌生感和恐惧感,领悟作曲家怎样用音响形式来抒发感情。
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如何从音乐要素方面和乐器配置方面聆听分析《芬兰颂》的音乐风格。
懂得熟悉音乐主题可以走进交响乐的世界。
难点是:感性聆听与理性聆听的链接及知识与感悟的巧妙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