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课题研究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课题研究总结“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课题研究总结
大连博雅中学张彦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教育的灵魂就是高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是追求教学收获的高效益。

本学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初步进行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课题探究,现将相关收获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益的含义
效益,即“效果和利益”。

效果,既“由某种力量、做法或某种因素产生的结果”。

利益,即“好处”。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提高素质教育应获得的“结果”和“好处”。

所谓“提高教学效益”是指: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条件下追求教学收益的最大化。

课堂教学收益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会知识;二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做事。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义
1、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过度的学习负担,减轻学生过度的负担不是单纯地少布置作业(学生应该有必要的学习负担)。

而怎样提高,,分钟课堂效益,才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有效途径。

让学生依赖课堂主渠道获取成绩,教学质量的提高应该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实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它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
才,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集体及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课堂教学应注意讲练结合,注重实效,教师不停的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益不高,所以在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恰当的课堂练习,调动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也是实施教学反馈的一种好方法。

3、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宗旨是:“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

只有改革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最本质和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传输的信息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这是学习活动的结果),而且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早在七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就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理论。

他指出,要更完善地描述教学过程的“各组成部分”,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

所以说学科教学实质上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

具体地说,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维活动,学习前人的思维方法的活动,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本质就在于,教师应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教材与学生的思维活动之间架设桥梁。

学生按照这样的过程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正是符合哲学上反映出来的,把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变为学习直接知识的过程,因而可以取得哲学上所说的“实践出真知”的学习效果,即通常所说的对所学知识能取得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的效果,唯其如此,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成为现实。

4、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主体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
的功能性特征,其主要表现为选择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特征。

素质教育所主张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选择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是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最基本的态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适当的“讲”让位于学生的“学”。

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广泛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亲身实践。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过程,引起了学生心理上的期待和渴望,学
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得以展示,此举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到活跃状态。

这正是课堂的生命活力所在,也是教学过程优化的着力点。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的前提下得以圆满实现。

教学的艺术性在于教学的科学性,重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才能充分揭示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从中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和策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功夫,才能实现“普通教师教好普通学生”的愿望,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可以说,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
优化课堂的时间结构,首先是明确方向,摆正位置,在明确课堂的主攻方向,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非重点等关系的同时,根据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现代教
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课堂思维活
动的水平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
图:
这一曲线表明,在课堂教学开始的
10分钟内学生的思维逐渐集中;在
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随后,思维活动水平逐渐下降。

根据这一规律,
1、我们要尽量缩短t-t、t-t这两段时间, t-t这段时间内要,01230
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特点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堂上,精心设计导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在t-t这段时间里由于学生思23
维的疲劳,应多加以刺激,加强前面知识的应用。

这样在整节课中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就能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

同时,加强制度上的保障,上课不迟到,坚持“候课”常规化。

不提前上课或推迟下课。

“铃声”是准则,学生的状态与“铃声”很有关系,这是条件反射的结果,我们不应该打破这
个规律,提前上课,学生精力不易集中;推迟下课,学生精力已经分散,托课已没有意义。

3、充分备课,明确方向。

合理利用t-t这段时间资源,要最大12
限度地有效地加以利用,就要明确课堂上要讲什么,不讲什么,重点讲什么,因为,这段时间内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应多加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的讲解。

当然,教师集体备课的中心问题是研究“怎么讲”。

(二)优化教学结构的模式在确定某种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教学活动时,由于受不同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模式就不同。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而出现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单一的,没有哪一种模式可以适用于一切的教学活动,否则它就失去了教学模式自身的特点和作用,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三)优化教学方法,强化“怎样教”的研究意识
“怎样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教什么”要解决的是“施教内容”,而“怎样教”主要解决的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问题,它是教师施教艺术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教”要比“教什么”更为重要。

同一位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法来达到教学目的,我们不能说教师采取哪种教法最好。

通常的标准是:只要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和符合“省时、高效”的要求,其教学方法就是可行的。

(四)注重学法研究和教育,科学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教学不能好高骛远,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知识靠积累,而且要讲究学习方法。

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而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效率需要“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改进。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同样的目的。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便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益。

总之,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人。

我们历史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观念,自觉地研究、探索教学问题。

以学生为本,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优化教学方法,继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探寻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