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与私权划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划分“公权”与“私权”界限的意义
划分“公权”与“私权”界限的意义
⼆、划分“公权”与“私权”界限的意义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
实意义如下:
1、对“公权”和“私权”进⾏划分是公共权⼒有效⾏使的保证。
2、对“公权”和“私权”进⾏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3、对“公权”和“私权”进⾏划分能防⽌“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4、对“公权”和“私权”进⾏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公共利益和个⼈利益之间既有协调⼀致的时候,也有⽭盾冲突的时候。
在⼆者⼀致的时候,个⼈利益的最⼤化也就意味着公共利益的最⼤化,反之亦然。
当⼆者不相⼀致、甚⾄发⽣冲突的时候,划分⼆者的界限就显得⾮常必要。
这种划分在理论和实践上就体现为法律对公共权⼒的限制和对个⼈⾃由范围的确认。
【精】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
—— 《独立宣言》
一、权利及权利观念的变迁
政治权力:强调的是权力的政治特征,是权力现象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 需求和利益: 需求:马斯洛及其“需要层次理论”
三是不同性质的社会政治力量在社会中有同的利益。 政治权力:强调的是权力的政治特征,是权力现象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 需求:马斯洛及其“需要层次理论” 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3、民主权: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果。 所谓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多元主义世界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
(三)多元精英模式 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三、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政治是掌握在多元利益集团的精英手中。 “社会经济关系是政治权力来源的基础”
❖ 政治权力:强调的是权力的政治特征,是权力现象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 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 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 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 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 二、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
❖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划分,“公
权”和“私权”的关系,其本源是对“公共 第一节 公利共权力益与公民”权利和的关系“个人利益”的界定。
四、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
(一)精英主义模式
第 左三右❖节的“政社精 分治会权平利英为等的”意主 政之义争及义 治保障 认 精为 英整 和个 行社政会精权英力。掌握在精英手中,精英
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二)多元主义模式 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1 “公权”与“私权”的定义
多元主义世界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国家只是一 所谓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所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民法典中的公权力与私权利界限及其意义
民法典中的公权力与私权利界限及其意义刘凯湘*一、民法典颁布的重大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中,指出了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其中之一是:“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在新中国由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所颁布的全部257项立法中,除了宪法以外,作为部门法,这是第一部其立法意义被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由此足以见得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是除宪法以外任何其他法律规范所刘凯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摘 要】【关键词】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典。
民法典不仅是民事领域与民事生活的行为指引与民事纠纷的裁判规则,而且是界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基本法,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在民法典中规定宪法已经宣示性规定的民事权利,体现了公法(宪法)与民法对待私权利的一致性,即均把私权利作为宪法与民法保护的对象,并且成为立法的终极目标。
架设民法与宪法、行政法之间的桥梁,确立公权力行使应当以保护民事主体民事权利为终极目标的治国理念,才能有效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法典 公权力 私权利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能及的。
不仅如此,民法典也是新中国第一部被冠以“法典”名称的立法。
民法典尽管只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相互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但是民法典不同于任何其他的单行立法,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其他法律都只是就某一相对特定的社会关系领域作出规范,仅涉及到相对特定与单一的社会关系的调整,而民法典却是不仅仅关乎民事权利,是一部民事权利的宣言书,而且关乎整个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紧密相关,是一部立法意义与立法价值仅次于宪法的基本法。
《政治学原理》期末练兵:自测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期末练兵:自测与解答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C)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 管理B神C 道德D 权力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BC)。
A 法治B德治C礼治D 无为而治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B)为思想核心。
A 王道B 法自然C 无为而治D 非攻4、孙中山先生是(A)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A 管理B 神权C 道德D 权力5、美国政治学家(B)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A马克斯·韦伯 B 戴维·伊斯顿C汉密尔顿D 哈罗得·拉斯韦尔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哥拉底D 西塞罗7、1880年美国(D)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B 康奈尔大学C哈佛大学D哥伦比亚大学8、根据(D)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B 西塞罗C苏哥拉底D亚里士多德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A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西塞罗 D 苏哥拉底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BCD )。
A 经济的集中体现B 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 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D 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BCD)。
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 官本位C “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 权力本位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A)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A 经济秩序B 阶级状况C 政治力量分布D 政治秩序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BC ),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 法 B 势C术 D 变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 )。
A 制度研究途径 B 权力研究途径 C 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 政治功能研究途径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CD )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政治学原理历届考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原理试题2006年1月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1.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4.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5.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
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7.宪法和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8.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
多选或少选均不能得分)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权力本位2.()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A.选举 B.监督 C.集会 D.游行3.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
A.权威 B.平等 C.自由 D.自治4.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限任 B.监督 C.法治 D.选举5.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过程。
A.现代化 B.开明化 C.清明化 D.法制化6.善治模式的特征是()。
A.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 B.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C.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D.主体未必是政府7.政治权力具有()的特性。
A.权威性 B.扩张性 C.排他性 D.强制性 E.支配性8.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政党的典型。
A.核心会议型 B.支部型 C.单位化 D.代表性9.()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政治学原理补充题
政治学原理补充:一、填空题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3.马基雅。
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6.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7.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8.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9.宪政制度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10.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11.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提倡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12.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二、选择题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C.苏格拉底D.西塞罗2.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 )A.制度研究途径B.权力研究途径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3.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 B )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墨家B儒家C 兵家D 道家4.(C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 经验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理想主义5.马克思主义认为(D )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集体B 政党 C 民族认同D 利益6.纵观各国的宪法,以下的(A B C D)体现了法治原则。
A.司法独立B 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7.马克思主义认为(A )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 立宪君主制 C 二元君主制 D 寡头制8.(A D )是多党制的典型。
论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意义
论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意义在讨论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意义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公法与私法是如何划分的,即公法与私法的区别:1)从利益保护的重心来看,公法主要维护公共利益,而公共利益表现为各社会共同体之间的秩序、安全、公正、自由等人类基本的生存价值和制度环境。
私法则着重保护私人利益,包括财产利益及人身利益两个方面2)从调整的对象来看,公法调整的是国家与公民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主要体现为政治关系、行政关系及诉讼关系等。
私法调整的是私人之间的民商事关系,即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
3)公法以权力为轴心,严守“权力法定”的定律,即“法无授权不可为”私法以权利为核心,适用“权利推定”的逻辑,即“法不禁止即自由”4)公法奉行“国家或政府干预”的理念,使得公法规范成为强行性规范私法遵循“意思自治”“私法自治”的原则,强调人的自由权利5)公法以政治国家为作用空间,私法以市民社会为功能范域。
再让我们回到公法与私法划分意义的主题上来,(一)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其根本意义在于便于法律的适用,以及法律的秩序化。
区分二者,易于确定法律关系的性质,应适用何种法律规定,应采用何种救济方法或制裁手段,以及案件应由何种性质的法院或审判庭受理,应适用何种诉讼程序。
(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能提高人们对个人权利的认识,促进人们法制观念的转变,确立以全力为本位的法律观,促进人们更好地保护和行使自己的权利。
现实中的人们遇到侵权行为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或通过并不公平的私下调解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对薄公堂。
其实这种观念与做法与现代社会主义法制目的是完全格格不入的,严重阻碍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所以,法制观念的转变已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当务之急。
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则有助于人们尽快的认识法的作用和功能,全面地认识到法除了统治和镇压的功能外,还有保护权利的功能,正确地确立以权利为本的法律观,从而更好地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免受公法的侵害。
“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
“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政治学原理〗重点辅导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1、“公权”与“私权”的定义及其性质“公权”即指公共权力,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私权”即指公民权利。
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公民权利的外延大于政治权利的外延,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其中,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利益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利益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
(1)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个人或机构)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公民人人生而平等,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是现代政治的基本信念。
因此,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完全一致的时候,二者可以并行不悖,个人利益和权利将得到保护。
但是,一旦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相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公民权利就会受到代表公共利益的公共权力部门和个人的威胁和侵害。
此外,社会成员出于个人私利,也可能会违背公共权力意志,增加公共权力运行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公权”与“私权”之间就存在着严重的界限不清的问题。
如果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的界限进行清晰的划分,从法律上对“公权”和“私权”的界限进行明晰的规定,就能保证公共权力有效行使,并使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2)公共权力表现为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公民权利表现为公民在私人领域的自主和自由。
公共权力因为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公共权力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五、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 1.精英主义模式 2.多元主义模式 3.多元精英模式 4.马克思主义模式
马克思主义模式
(1)不同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阶级分权) (2)不同政党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政党分权) (3)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配(政府横向分权) (4)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政府纵向分权)
六、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政治权利 有不同的内容。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 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自由权
一般来说,公民自由权主要包括: (1)人身自由。公民不受随意性逮捕、拘留和其他非法人身侵 犯。同时,公民被捕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受到审查或审讯。 (2)言论自由。其中包括以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发表自己言 论的自由,如言论、出版、著作、新闻等自由。 (3)通信自由。一般指公民的通信秘密不受侵犯,不受当局随 意检查。 (4)集会自由。指公民以一定形式进行临时性集会而表达自己 的意志、意愿或商讨特定问题的自由,其中包括各种地点、各种形式 的集会。 (5)结社自由。主要指公民结合成某种确定的组织以实现特定 目的的自由。 (6)此外,对公民自由权的规定还包括迁徙自由、罢工自由等 等。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 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 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 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 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如果对 “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 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 权利
一、划分“公权”与“私权”界限的意义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五、论述题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答:(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答:(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法、术、势统治术;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2)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①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可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量.②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③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3)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国家本质的论述,可以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5、试述人民主权原则.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正是根据这一原则,国家政权机关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6、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政府)和被统治者(民众)的桥梁.(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重要机关(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7、试述政治社团的功能.答:政治社团作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是:(1)政治社团的象征性功能又被称为表示性功能,政治社团可以为其成员提供种种象征性或表示性的权益.(2)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能够反映和形成其成员共同的政治信念和信仰.政治社团的意识形态功既为维护成员利益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发展和聚集成员,形成共同行动提供了条件.(3)政治社团提供信息的功能是指政治社团为其成员、行政官员,议员或人民代表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有关行业、本社团成员以及其他具体问题的信息或资料.(4)政治社团的工具性功能是指政治社团被其成员用来完成某一具体目标.(5)政治社团的经济性功能是指社团在帮助成员实现经济利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政治社团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紧密相关.(6)政治社团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可以使其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学习和获得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8、试述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社会?答:(1)良好社会指的是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即政治传统中人们常指的人类的理想社会.良好社会包括以下基本因素:①存在着稳定的政治共识,并可以调节人们的政治行为.②政治体系良性运转.稳定的政治共识在社会意识形态上表现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而政治体系的运转则是依靠治理来实现的.(2)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应当包括:①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增加的社会.②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要求存在一种稳定的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③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协商机制需要重视团体的自主性.一个在适当范围内保护自己利益的团体并不意味着与政府的对抗,而是对政府管理功能的一种弥补.它促成在各种利益冲突中得到平等而又合理的解决.④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现实.9、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答:(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一直以来,公共权力中心的唯一性被默认为是一个不可更迭的原则,但是善治理论却使公共权力中心多元化.(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有许多联系.存在于私人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治理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们与政府的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善治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而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10、试述政治选举的意义.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选举是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联系的基本途径.(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公民与国家权力行使者的这种委托关系,决定了权力行使者必须向全体公民负责.(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选举就是形成、表达民意的理想方式.(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经济萧条、通货膨胀、政局不稳、集团利益冲突激烈等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选举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11、试述社会监督的功能.答:社会监督的功能是指社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的监控和督察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功效和价值.一般来讲,社会监督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主体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12、试述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答:(1)个人主义原则.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它坚信社会生活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人类个体,而不是社会群体或集体组织.(2)自由原则.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它在正义、平等、权威等价值选项中具有优越性.自由优先原则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按其所愿做出自己的行动选择.自由主义认识到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威胁他人的自由,所以,它倡导“法律下的自由”.(3)理性原则.自由主义坚信,世界具有其理性的结构,凭借人的理性能力和严格审慎的研究,可以揭示这种理性结构.(4)平等原则.自由主义相信平等,认为人生而平等,至少具有同等的道德价值性.这使它对平等权利采取认同态度,特别是对于“法律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政治平等(一人一票,每票等值)给以大力支持.(5)宽容原则.自由主义还认为,宽容(容忍或允许持不同意见的人说话或行动)不仅是个人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强大的手段.自由主义还倾向于认为,竞争观点和利益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自然和谐的关系,它往往使各种相互矛盾冲突的观念大打折扣.(6)同意原则.根据自由主义观点,权威和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权威,无论是政府的权威,还是社会组织的权威,都来自下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获得合法性基础.(7)宪政主义原则.尽管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保护者,但是,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具有反对个人自由、实施专制统治的危险.13、试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答: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政治文化的传播过程.那么,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1)家庭.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2)学校.学校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场所,因而,是传播文化的专门机构,是系统化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3)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工具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大众传播工具实现政治社会化职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①通过新闻报导、舆论渲染等方式,吸引社会大众对问题的关注,以增强公众政治认知.②在宣传报导中直接宣传某种政治观念、政治价值和政治感情.(4)社会政治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如工会、职业协会、社团、政党、国家机关等,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5)政治符号.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6)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社区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承担着传播政治文化的功能.14、试述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不稳定的原因.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进而引起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新旧价值观念发生激烈的冲突,并往往引发现实的政治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会急剧膨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期望革命”.(4)政府的执行危机.在后期现代化国家中,由于政府发展的过程往往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政府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社会形势,往往无力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一个“弱政府”.(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或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 15、试述现代政治文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2)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①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自由权是有限度的,每个人的自由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限度.②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政府的有限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方向,而其限度就在于人们的自由权利.政府不得以侵害人们的自由而为其行政的边界.(3) 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上基本含义: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民主.(4) 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①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②妥协精神.③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16、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答: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宪政的功能在于将政治文明转化成法律价值使之能够得到程序性保障,它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在人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并使之上升到宪法保障的高度.(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答:(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3)政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论述题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1 试评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也称为"理想主义"政治观.不足足之处在于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中哲学思辩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解释社会政治的本质.(2)神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往往和宗教紧密的接回在一起,被称为神学政治观;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不足之处,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的思维的检验.“伦(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 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巨大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对立。
面对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这种变化,氏族社会的原有公共权力及其组织设施制度已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共同利益基础,又不能胜任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协调新的利益矛盾的政治作用,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
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镇压和控制奴隶阶级的反抗,协调其他利益矛盾,需要一种新的、不同以往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国家即是这种新的公共权力组织。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因此,国家不像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那样是全体居民的权力,而是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基础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 3.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
• ⑴权威性。
•
⑵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
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 ⑶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 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 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 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 暴力往往是后盾。
• 目前,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被制度化为联邦 制和单一制。
• 联邦制保留了各个个体较高的独立自由,如美国, 各个州有独立的法律,但是一个人如果跨州旅行 时会不适应各州的不同法规,而且国家的统一性 较差,集体性不强 单一制最好的就是便于管理, 全部统一一致,统一调度,如中国,发生灾难可 以举国救援,联邦制就不能这样。但单一制较死 板,缺少竞争与灵活性
• 2.中国当前理论界的观点:政治权力中包含 着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要素。这两个方面的 要素作为政治权力的来源,构成了人们服从政 治权力的基础。
• ⑴客观构成要素。
• ①生产资料
• ②物质财富
• ③暴力
• ④其他: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 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 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等
• A自由权B社会经济权C公民权D社团和群体权
• AC
• 六.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P79
• 1.自由权。 • (1)人身自由。 • 公民自由权主要包括: • (2)言论自由。 • 此外,对公民自由权的规定还包括迁徙自由、罢工自
由等等。 • (4)集会自由。 • (5)结社自由。 • (3)通信自由。
• (3)多元精英模式:多元精英主义者认为,现实 中单纯的精英模式和单纯的多元模式都是不存在的; 政治权力既不掌握在少数封闭的政治精英手中,也 不掌握在多元的利益集团手中,而是掌握在多元利 益集团的精英手中。
私权优先公权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法治社会中,私权和公权是两种基本的社会权力形态。
私权,即个人或集体基于自身利益而享有的权利,如财产权、人身权等;公权,则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行使的权力,如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
私权与公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私权优先公权的法律规定,分析其内涵、意义以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体现。
一、私权优先公权的概念与内涵1. 概念私权优先公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个人或集体的私权应当优先于公权。
这意味着,在私权和公权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护私权,以维护个人或集体的合法权益。
2. 内涵(1)尊重个人权利。
私权优先公权强调尊重个人权利,认为个人权利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
(2)限制公权力。
私权优先公权要求公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尊重个人权利,避免滥用权力。
(3)平衡利益关系。
私权优先公权旨在在私权和公权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二、私权优先公权的理论基础1. 自然法理论自然法理论认为,人的权利是天赋的,不受国家权力干预。
私权优先公权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
2. 社会契约理论社会契约理论认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人民享有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权。
私权优先公权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个人权利对公权力的制约。
3. 法治理论法治理论认为,法律是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公权力应当依法行使。
私权优先公权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强调法律对公权力的约束。
三、私权优先公权的法律规定1. 宪法规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一规定为私权优先公权提供了宪法依据。
2. 法律规定(1)物权法。
物权法规定,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2)合同法。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实现合同目的。
(3)侵权责任法。
侵权责任法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行政法规(1)行政处罚法。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简答题
简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含义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政治定义为,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政治权力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
2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 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 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 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纵队维持统治 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 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3“公权”与“私权”划分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是什么?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政治权力的特征答:1权威性。
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 2支配性。
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3强制性。
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4扩张性。
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5排他性。
辨析公法和私法划分理论内涵
摘要法划分这一理论起源于罗马,并于17、18世纪最终确立。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公法与私法互相渗透,相互溶合,出现了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并存的局面,导致理论界对这一理论产生了质疑并进行了激烈的存废博弈,本文拟对此质疑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见解。
关键词公法私法公法私法化私法公法化一、公私法划分理论及其作用一公法与私法划分的确立公法与私法划分理论最早起源于古代罗马国家,首次明确将罗马法划分为公法与私法的是乌尔比安。
其认为公法是关于罗马帝国的规定,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规定。
从乌尔比安的这一理论可以看出,划分公法与私法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调整对象的不同。
随后罗马法学家在乌尔比安这一学说的基础上,又继续了这一划分,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指出公法的规范不得由个人之间的协议变更,而私法规范则是任意性的,对当事人来说协议就是法律,这表明,公法的规定是强制性的,当事人必须无条件遵从;而私法的规定则是任意性的,可以依照当事人的意志而更改。
根据乌尔比安的学说以及后人对这一学说的发展,罗马法中的各项制度都以此为标准被分别纳入公法或私法的范畴。
但罗马法关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其研究重心集中在私法方面,公法几乎没有涉及,因而关于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只是形式主义,远没有达到对一种成熟的分类体系进行宏观划分的地步。
公私法的划分最终得以确立是在17、18世纪,在近代资本主义革命特别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统治,确立民主政治时,决定把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主张制度化、法律化时,公法才逐步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公私对峙的二元划分理论。
公法发展起来后,公法与私法的区分日益明显,公私法的分类也就最终确立了。
二公私法划分的作用大陆法系对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除有助于认识二者的特色外,其主要意义在于诉讼法院的管辖及救济程序,因为这一理论的存在,使整个法律更具有体系性和条理性。
然而,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些,还在于公、私法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它们作出适当的区分也是必然的。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简答题、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1)广泛选举原则;(2)同样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奥密投票原则。
2、政党差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公司的特征是什么?(1)政党的目标是经过竞取政府职位而博得政府权益;(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固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予宽泛的关注;(4)政党以必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3、社会监察的门路和方式有哪些?(1)公民监察:主假如指公民经过责备、建议、举报、告发、申述、指控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益履行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察。
(2)社会集体监察:主要指各样社会组织和利益公司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察。
社会集体经过选举、示威、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察。
(3)舆论监察:是指社会利用各样流传媒介和采纳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必定偏向的谈论、建议及见解,以实现对政治权益运转中误差行为的改正和限制。
4、宪政系统下,政治权益包含哪些内容?(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益既波及政治方面,也波及非政治方面。
(2)同样权,公民同样权主假如指公民在法律眼古人人同样,意即公民遇到法律的同样保护,公民冒犯罪律时,遇到同样的处罚性对待,公民同样地拥有恪守纪律的责任。
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益主要表此刻公民的参政权上。
5、政治权益拥有哪些特征?(1)威望性;(2)支配性;(3)强迫性;(4)扩充性;(5)排他性。
6、政治社团拥有哪些特色?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调详细的政治组织;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依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拟订和实行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民众性政治组织。
7、社会监察的内在作用体制是什么?(1)权益与权益分属两个不一样的领域和范围,这组成了社会监察体制的第一个层次:权益对权益的悲观监察和限制;(2)在权益与权益的关系上权益被认为是权益的根源,这组成了社会监察体制的第二个层次:权益对权益的踊跃监察和限制;(3)考虑到权益拥有限制性和强迫性,当面对强盛的国家权益,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常常显得十分微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益经常没法获取充足的表现和实现,所以在现代社会,公民还能够依照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益,经过成立必定的组织集体(一般来讲是各样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察权益主体,管制其权益的运转;(4)在作为同体监察的政治监察体制中权益之间的互相制衡其背后仍旧是权益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入对社会监察内在体制的本质理解和正确掌握。
2013北京电大政治学原理(补修课)试题答案
B 1、柏拉图指出一个理想国具有(ABCD)的美德。
2、比例代表制的具体计算方法有很多,主要有(ACD )。
C 1、从历史的角度看,下列权利属于第一代“权利”的是(ABCD)。
A 宗教宽容 B 自由言论 C 自由选举 D免受专制逮捕2、从历史的角度看,下列权利属于第二代“权利”的是(ABCD )。
A 居住B 受教育权利C 选择职业D 保持最低生活标准3、从历史的角度看,下列权利属于第三代“权利”的是( ABC )。
A 少数民族语言权 B维持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权C 民族自治权 D受教育权利4、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 ABC )A集权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议行合一原则 D 法治原则5、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 D )的政治行为。
A 所有社会成员B 全体党员C 政府官员D 普通公民6、从世界各国的现实状况看,占据主导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主要是( A )。
A 自由主义B 社会主义C 保守主义D 共产主义7、从宏观结构层面分析,政治文化主要由( BD )构成。
A政治信念 B 政治心理 C政治情感 D政治思想8、传统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被认为是( AD )。
A 全能主义 B 多元主义 C 有限国家 D 一元主义9、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这种观念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就是现代( A )制度。
A 政党B 议会C 三权分立D 选举D1、对“公权”与“私权”进行划分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 ABCD ) A 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B 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C 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D 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德国社会学和政治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 AC ) A 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 B 现代型国家 C 法理型权威国家 D 传统型权威国家3、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点在于(ABD )。
A 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B 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 C 最高国家权力由中央和地方分享 D 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4、大致来说,实现政治合法性途径有( ABD )。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简答题1、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
2、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1)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2)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
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3)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
4、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
(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
(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5、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6、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7、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1)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这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个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一般来讲是各种政治社团)、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公权私权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我国,公权与私权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公权是指国家机关、公共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的权力,而私权则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权利。
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为了规范公权与私权的关系,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本文将从公权私权法律规定的概念、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公权私权法律规定的概念1. 公权:公权是指国家机关、公共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的权力。
公权具有强制力、普遍性和普遍适用性。
公权主要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等。
2. 私权:私权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权利。
私权具有自主性、有限性和相对性。
私权主要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合同权等。
3. 公权私权法律规定:公权私权法律规定是指国家为了规范公权与私权的关系,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
三、公权私权法律规定的原则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论公权还是私权,都应当依法行使和保护。
2.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公权与私权应当相互制约、相互平衡。
3. 依法行政原则:行政机关在行使公权时,应当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4.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权与私权的规定应当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公权私权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1. 公权法律规定(1)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制定法律、法规。
(2)行政权:国务院及其部门、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行使国家行政权,制定行政法规、规章。
(3)审判权: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依法审理各类案件。
(4)检察权:人民检察院行使国家检察权,依法对犯罪行为进行侦查、起诉、审判监督。
2. 私权法律规定(1)人身权:公民享有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