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礼仪
古人礼仪的讲究
古人礼仪的讲究古人礼仪的讲究古人礼仪的讲究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谦辞可表示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谦虚与尊敬,古人还有什么礼仪的讲究呢?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古人礼仪的讲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古人礼仪的讲究谦称:1.自称:愚、敝、卑、臣、仆、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2.帝王自称:孤、寡、朕、不谷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5.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6.称自己的儿子为小儿、犬子、小犬7.称女儿为息女、小女等8.女子自称一般用妾、奴等很多谦称是有规律的,例如:“家”字。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称父亲为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母亲为家母、家慈;称兄长:家兄;称姐姐家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称弟弟:舍弟;称妹妹:舍妹;舍侄:称侄子;称亲戚:舍亲。
“小”字。
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为小弟;地位低的人自称:小人;谦称自己的商店:小店。
“老”字。
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粗;老年人谦称自己:老朽;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脸;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身。
“敢”字。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用于问对方问题:敢问;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请;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敢烦。
“愚”字。
用于自称的谦称。
如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兄;称自己的见解:愚见。
“拙”字。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笔;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见。
“敝”字。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谦称自己:敝人;谦称自己的姓:敝姓;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处;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敝校。
“鄙”字。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谦称自己:鄙人;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谦称自己的见解:鄙见。
【父母、儿女、兄弟间的称谓】1.家严(家君、家尊):旧时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中华传统礼仪规矩
中华传统礼仪规矩中华传统礼仪规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行走之礼:古代常行跪拜礼,遇见尊长,都要下车驻足,迎面拱手相揖,以示敬意。
此外,还有日常生活中行揖礼的情形,称为时揖,左手压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胸前。
2.坐姿之礼:古代正式场合,如祭祀、冠礼、婚礼等,需要正坐;而在非正式场合,则可以稍为随便。
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坐得太随便,或是双腿架开而坐。
3.拜礼之仪:古代常见的拜礼有揖礼、天揖、时揖、土揖等。
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微向上举高齐额,俯身约60度,起身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4.见面之礼:古代见面时,先通报自己姓名及身份,再相互作揖以示敬意。
5.入室之仪:古代进入房间时,要先敲门或扣门,得到主人允许后方能进入。
进入后不能随意乱动主人家的东西。
6.饮食之礼:古代在饭桌上的礼仪也是非常讲究的。
在饭前要洗手,不能有剩菜剩饭。
在就餐时不能说话,不能有声音。
吃饭时不能插筷子在饭里,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盆。
吃完饭要让主人先离开餐桌。
7.服饰之礼:古代对服饰的要求非常严格。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需要穿着不同的服饰。
同时,对于服饰的搭配和颜色也有一定的规定。
8.言谈之礼:古代在言谈中也非常注重礼仪。
在与别人交谈时要注意措辞得体,不能有失礼的言语。
同时也要注意尊重别人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
9.待客之礼:古代待客之礼也非常讲究。
首先要让客人坐上座,然后要倒茶倒水,并且要双手捧上以示敬意。
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客人的需求和感受。
10.做客之礼:古代在做客时也要遵循一定的礼仪。
首先要提前告知主人自己的来访意向,然后在到达主人家时要先敲门或扣门。
在见到主人时要先向主人问候并作揖以示敬意。
以上是中华传统礼仪规矩的一些常见内容,这些规矩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特色,也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讲究细节的礼仪规范
讲究细节的礼仪规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都有各自的礼仪规范,而礼仪规范在我们的社交交往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决不能忽视一些看似微小却实际上非常重要的礼仪细节。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些讲究细节的礼仪规范。
第一:穿着得体社交场合中我们的穿着显得非常重要,它体现了我们的身份、品位和修养。
在正式场合中,我们应该穿齐整、得体,穿着要符合场合的要求。
比如,在商务会议中,男士应该穿着正式而干练的西装,女士穿着淑女装或者半正式的套装,这些穿着表现了我们的自信和专业素养。
第二:坐姿端庄坐姿也是礼仪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正式场合中,我们应该保持端庄、稳重的坐姿,不宜靠在座位上或者拿着手机玩游戏。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谦虚、礼貌的态度,不可以大声喧哗,应该让人感觉我们有素质、有涵养。
第三:行走姿态优雅在社交场合中,行走的姿态也很重要,要保持优雅、自信、从容。
在走路的时候,我们要保持头部高度与胸部平衡,手部自然下垂,步伐轻盈。
如果走路的时候有需要与别人交谈,我们要走到一旁静静地谈话,不宜在走路的时候一边走一边说话,给别人造成干扰。
第四:言谈举止文雅言谈举止也是非常重要的礼仪规范。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要保持文雅、得体、适度的口风和谈吐。
不要有过多的表情和手势,不要在说话的时候不停地拨弄自己的头发,同时也不要在众人面前大声喧哗或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
礼仪的言行一定要符合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第五:察言观色在社交场合中,我们还要注意察言观色。
我们应该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别人说话,也不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分心看手机。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观察别人的表情和姿态,及时反应,做出及时的回应。
察言观色可以使社交更加高效和积极。
总之,礼仪规范在我们的社交场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注重礼貌、细节、得体,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
在敏锐观察、机智应变的同时,更要保持谦虚、真诚、包容,这样方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和尊重。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
中国民俗礼仪大全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坐立行走都有一整套的规矩。
民谚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个举止优雅,待人礼貌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礼仪常识。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希望通过中国礼仪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1.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2.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3.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4.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5.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礼仪的讲究及表现
礼仪的讲究及表现礼仪的讲究及表现人类在千百年的生活中,非常频繁地使用着体姿语言。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虽有其各不相同的有声语言,但许多基本动作语言的含义都具有相同性。
仪态礼仪面部表情人的面部不仅可以表明现不计其数而又十分微妙的表情,而且往往能够真实地、准确地反映人的内心情感,传递人的内在信息。
例如:脸上的眉毛、眼睛、嘴巴和下巴等就能表示极为丰富细致而又微妙多变的神情。
(1)眉毛皱眉:不同意、忧愁或、盛愤怒等。
扬眉:兴奋、喜悦等。
眉毛闪动:欢迎或、加强语气等。
耸眉:惊讶或、悲伤等。
(2)眼睛目光正视:庄重、尊敬等。
目光仰视:崇敬、思索等。
目光斜视:轻蔑、心虚、仇恨等。
目光俯视:羞涩、紧张、害怕等。
瞳孔放大:喜爱、兴奋、恐怖、紧张、愤怒、疼痛等。
瞳孔缩小:厌恶、疲倦、烦恼等。
(3)嘴嘴唇闭拢:和谐宁静、端庄自然等。
嘴唇半开:疑问、奇怪、有点惊讶、傻里傻气等。
嘴唇大开:惊骇等。
嘴角向上:善意、礼貌、乐观、喜悦等。
嘴角向下:痛苦悲伤、沮丧消极等。
嘴角紧绷:愤怒、对抗或意志坚定等。
嘟嘴:生气、不满意等。
(4)下巴上扬:傲慢、冷漠、倔强、不服输或自我防御等。
内抑:谄媚讨好、害羞畏惧等。
身体姿势身体姿势可主要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主要有站、坐、走等姿态。
(1)站标准站姿:严肃、庄重、自信、可靠、脚踏实地等。
两脚分开尺余,脚尖略朝外偏:果断、任性、富有进取心、不装腔作势等。
两腿交叉站立:不严肃等。
一脚直立,另一脚弯置其后,以脚尖触地:情绪不稳、变化多端、喜欢不断的刺激与挑战等。
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消极、防御、抗议等。
身体抖动或摇晃:漫不经心、缺乏教养等。
双手插入衣袋或裤袋:拘谨、小气、畏缩、不严肃等。
(2)坐标准坐姿:沉着、稳重、冷静、认真等。
上身紧靠椅背:内心有不安全感等。
频繁变换架腿姿势:心绪不宁、焦躁不安或对交谈失去兴趣等。
交谈中开始架腿:对话题不感兴趣或悠闲轻松等。
女性两腿并拢,脚踝交叉而坐:有教养的.表现等。
中国传统礼仪规矩大全
中国传统礼仪规矩大全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礼仪的规矩大全。
1.见面礼仪:拱手礼:双手合抱,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表示客套。
作揖礼: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表示尊敬。
跪拜礼: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表示极高的尊敬。
2.行走礼仪:趋礼: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表示尊敬。
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3.坐卧礼仪:坐姿端正,不可随意伸腿或翘腿。
卧床时,不可面向门口或背对他人。
4.宴饮礼仪:尊老爱幼,先让长辈入座,晚辈后坐。
饮食时,不可发出声音,不可随意拨弄食物。
尊重主人的款待,不可随意离席。
5.婚丧礼仪:婚礼上,新郎新娘要向双方父母行礼,感谢养育之恩。
丧礼上,家属要披麻戴孝,表示哀悼之情。
6.祭祀礼仪:祭祀时要诚心诚意,祭品要整洁端正。
祭拜时要焚香、叩首,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7.礼貌用语:使用敬语,如“您”、“贵姓”等,表示尊重。
在交谈中,避免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应用职务或姓氏加“先生”、“女士”等。
8.送礼与受礼:送礼要讲究时机,不可随意送礼,以免对方感到尴尬或有受贿之嫌。
受礼时要谦逊,当面不要立即打开礼物,以示尊重。
9.服饰礼仪:穿着要得体,不可过于暴露或不当。
在正式场合,男性应穿西装,女性应穿裙装或套装。
10.日常交往:尊重他人,避免触及他人的隐私或敏感话题。
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不高声喧哗。
这些礼仪规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重、谦逊和和谐,是人与人交往中的行为准则。
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些传统礼仪可能不再那么严格,但它们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小学综合实践《讲究礼仪》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讲究礼仪》教案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主题是“讲究礼仪”。
通过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行为举止以及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这门课程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节关于“讲究礼仪”的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礼仪以及为什么讲究礼仪的重要性。
2. 学习和理解基本的礼仪规范。
3. 能够应用所学的礼仪知识,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
4. 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互助友善的态度。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教学海报,介绍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视频剪辑或图片,展示不同场合下的正确礼仪示范。
3. 礼仪活动道具,如鞠躬、握手等,用于课堂实践演练。
4. 小组合作活动的材料,如海报纸、颜料和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教学海报,引入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
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讲究礼仪。
2. 引导学生列出一些社交场合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礼仪的情境,并让他们分享个人经历或观察。
探究1. 展示一段相关的礼仪示范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场面中的正确行为举止和表达方式。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社交礼仪规范,如问候、感谢和道歉等。
3. 引导学生思考礼仪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例如礼貌对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社交场合,如学校演讲比赛、就餐或家庭聚会等,并设计一张海报,展示该场合下的正确礼仪示范。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互相模拟不同场景下的礼仪表达和行为举止,例如握手、鞠躬和微笑等。
3.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体会,如通过正确的礼仪行为能够增强他们与他人的关系。
巩固1. 教师整理学生的总结和体会,强调正确礼仪行为的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一些相关的故事或例子,以激发学生培养良好礼仪习惯的动力。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应用所学的礼仪知识,例如对老师说谢谢、礼貌询问别人的姓名等。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
讲究礼仪的重要意义咱中国人啊,向来都讲究个礼字。
你想想看,要是这世上没了礼仪,那得多乱套呀!就好比一场精彩的大戏没了舞台布置,那还能好看吗?礼仪啊,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让一切都变得有滋有味。
见人打招呼,那就是最基本的礼貌呀,一声简单的问候,能让人心里暖呼呼的。
你要是在街上碰到熟人,视而不见,那多尴尬呀,对方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再说说吃饭的时候,那礼仪也是不能少的。
长辈没动筷子,你就别急着吃,这是对长辈的尊重。
还有啊,别在餐桌上大声喧哗,那可不是好习惯。
想象一下,要是大家都在那吵吵嚷嚷的,这饭还怎么吃得下去呀。
这就好比是在宁静的公园里突然响起了刺耳的喇叭声,多不协调呀。
出门在外,礼仪更是重要得很呢。
坐公交给老人小孩让个座,这小小的举动能体现出你的善良和爱心。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这都是最基本的呀。
要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那我们的环境得多干净整洁,多让人舒服呀。
而且呀,礼仪还能帮你交到更多的朋友呢。
你对别人有礼貌,别人自然也会对你有好感,久而久之,朋友不就多起来了嘛。
就像那磁铁一样,能把志同道合的人都吸引过来。
你看那些成功人士,哪个不是彬彬有礼的呀。
他们懂得尊重别人,也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这就是礼仪的魅力呀。
在社交场合中,一个有礼貌的人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可比什么华丽的衣服、昂贵的首饰都管用呢。
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礼仪可不能丢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
要是我们都不重视礼仪,那不是把老祖宗的东西都给扔了吗?那可不行呀!我们要把礼仪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知道,我们是有礼貌的中国人。
所以说呀,礼仪真的太重要啦!它就像是阳光一样,能照亮我们的生活;又像是春风一样,能温暖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讲礼仪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讲究礼仪
一、讲究礼仪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我国礼仪源远流长,世代相传,讲究礼仪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我国的“礼”起源,是我国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鉴于夏商倚重“天命鬼神”导致灭亡的深刻教训,周公提出了“德政”的思想,主张“德”“孝”、并“制礼作乐”以“礼乐”治天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主要原因是“不仁”。
提出“克已复礼,天下归仁”,对周礼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
他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教育内容。
提出两个“四教”:诗、书、礼、乐;文、行、忠、信;孟子继承孔子的伦理思想,提出“性善论”,实行“仁政”的主张,把人的基本德行概括为“仁、义、礼、智”四德,把人际关系准则概括为“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尊民以礼”、“劝学兴礼”,以儒家思想治理社会,建立一整套社会规范制度,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制礼活动;朱熹是后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
他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
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
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我国民族礼仪从形成到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儒家经典中的《孝经》《礼记》是两部重要的礼仪著作。
是中国人为人做人的基本伦理规范的纲领经典。
请客吃饭的礼仪讲究有哪些
请客吃饭的礼仪讲究有哪些请客吃饭的礼仪讲究纪律一:守时现在大城市都拥堵,除非你是桌上最大的老板、最大的领导,如果不是就别迟到。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一般都会等人齐了才开饭,十几个人等你一个,等的越久,就越讨厌你,这样的事儿多了,干脆就不叫你。
千万不要玩“狼来了”,明明40分钟才能到,明明你还根本没出门,非要说自己还差十分钟 ---- 这若干十分钟加起来,就再也没人信你了。
另外东道主应该是第一个到场,其他人既不能去太早显得几个月没吃了,也不能比大领导来的晚。
宁可提前到饭店玩手机,离约定时间早个五分钟进场,不能让所有人都欢迎你的到来。
纪律二:友尚往来在哪里吃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什么人吃;吃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吃的开心;谁买单不重要,重要的是同级别的人应该轮流坐庄。
当然,有两种人永远不用买单:大领导和被求之人。
一般的原则是:谁喊吃饭谁买单,在谁的地盘上谁买单,谁钱多谁买单,不然这个圈子不如第一次就A了,或者自觉轮流坐庄。
也许某人和你吃饭他掏了十次钱,但你也必须回请个三四次,再或者你和东道主每次都为了买单拉拉扯扯,但是三四次强行把小单给买了。
纪律三:守纪律别人端杯你端杯,别人干了你扭捏两下再装作不会喝酒慢慢干了,别人夹菜你夹菜,别人站起来你就站起来,大老板敬酒一圈后你再敬,别人安静你也安静,别人喝汤你也喝汤。
但凡吃饭,都一定是有组织有目的有主有次的一场局部战争,子弹都是打那些显眼的人,好印象也总是给那些守纪律的人,这样下次别人才会喊你。
大致方向就是这样,但是也有八大注意事项:1. 谁买单谁安排座次。
基本上中国式的吃饭,都不要做第一个坐下去的人。
如果你位尊权重,如果你是甲方,如果别人有求于你,别人自然是把主位给你,即便如此,也得在东道主请求下再三推辞方可入座。
其他人只管站着等主人安排位置,或者直接把最次的上菜位先坐了,然后再被主人邀请到某个位置上。
你永远不知道来宾之间是什么关系,你如果硬是插在夫妻,情侣之间,你就看脸色吃饭吧。
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_传统礼仪
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_传统礼仪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坐立行走都有一整套的规矩。
民谚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个举止优雅,待人礼貌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礼仪常识。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希望通过中国礼仪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人餐桌上的礼仪讲究
中国人餐桌上的礼仪讲究中国文化,衣食住行,各个地方都体现着礼仪。
特别是在中国的饭桌上,礼仪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的饭也有着不同的礼仪。
而整体来说,就体现了礼、孝、德、让、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人餐桌上的礼仪讲究,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中国人餐桌上的礼仪讲究家族的饭菜主要有:1 家宴——指家族自己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2 宾宴——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3 便宴——便宴是家常便饭。
饭桌文化:礼、孝、德、让、教1、“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
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
因此,就形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
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择、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
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
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
开宴前主人要将重要宾客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情的祝词;开宴时主人要亲自斟酒,按顺序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宾客敬菜时,要注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人要注意席间相互交流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注意谈话内容和对女宾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人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
磕头礼仪的讲究
磕头礼仪的讲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磕头礼仪的对象要分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磕头礼仪通常用来表达对长辈、师长、高官和贵人的尊敬。
在古代社会,年长者和地位高的人是社会中的权威和权力代表,人们通过向他们磕头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感激。
如果我们在这些场合中表现出不恰当的态度,就会给人留下不尊重他人的印象。
磕头礼仪的方式要得体。
在进行磕头礼仪时,要注意姿势端正、动作轻缓。
一般来说,磕头礼仪包括“叩头”、“拜跪”和“伏地磕头”等形式。
在进行磕头时,要保持双膝着地,手掌平放于地面,头部轻轻向下垂。
动作要轻缓有力,不可过于生硬和粗暴,这样才能显示出我们的尊重和诚意。
磕头礼仪的次数要适宜。
在进行磕头礼仪时,磕头的次数也是有讲究的。
通常情况下,对于普通长辈,一般是磕三个头;对于更高级的长辈或者贵人,可以磕五个头或更多。
在进行磕头时,要根据对方的地位和尊卑关系来确定磕头的次数,以示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
磕头礼仪的真诚性要保持。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中,磕头礼仪都是一种表达真诚和敬意的方式。
在进行磕头时,要保持真诚和诚实,不可虚伪和做作。
只有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敬意,才能使磕头礼仪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受。
磕头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礼仪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情义理。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磕头已经不再像古代那样普遍,但是在特定场合下,磕头仍然是一种展现尊重和敬意的有效方式。
在进行磕头礼仪时,我们要分清对象、得体方式、适宜次数,保持真诚性,才能使磕头礼仪更加严谨、规范和有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磕头礼仪的讲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为假设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磕头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表达敬意和祝福的方式。
在各种场合下,人们都会通过磕头来表示尊敬和谦卑。
磕头礼仪的讲究丰富多样,涉及到姿势、次数、对象等多方面的因素。
下面我们来深入探讨磕头礼仪的讲究。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包括许多方面,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礼仪:
1. 尊敬长辈:中华民族非常讲究尊敬长辈,通常会使用敬语与长辈交流,如称呼长辈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
2. 礼仪之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讲究礼让,如给老人、孕妇、病人等让座,或者在过门时先后让行等。
3. 饭桌礼仪:在吃饭时,会遵循一定的礼仪,如在进餐前要向长辈致谢,吃饭时要注意不发出噪音,不抢夺食物等。
4. 礼尚往来:在互相赠礼时,会多加注意对方的身份和场合,选择合适的礼物以及赠送的方式。
5. 拜访礼仪:在走访亲友或重要场合时,要注意敲门入室,寒暄问好,拜访时要遵循次序,不乱闯进别人的房间。
6. 婚礼仪式:中华民族的婚礼仪式通常非常庄重,包括拜堂、敬茶、举行婚宴等环节,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和礼仪规范。
7. 礼服仪容:在重要场合或庆祝活动中,人们会穿着正式的礼服,注意整齐得体的仪容仪表,以示尊重和庄重。
8. 公共场合礼仪:在公共场合,中华民族也注重礼仪规范,如排队、不随地吐痰、尊重他人的隐私等。
这些传统礼仪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人际关系、尊敬长辈、敬重他人等价值观念的重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时候需要我们讲究礼仪
什么时候需要我们讲究礼仪究竟什么时候需要我们讲究礼仪呢?大体上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要讲究礼仪。
第一,初次交往。
第一次打交道时,你要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你初次跟别人打交道,他不知道你姓甚名谁。
比如,我现在跟各位在一块儿交往,我们假定要在这儿交往十天、八天,您知道我是一位礼仪专家,是一位大学教授,有的时候我随便点,这叫不见外。
又如,你是我家孩子,或者是我晚辈,我给你夹一筷子菜,那我是看得起你,这个你挺高兴的。
但我们彼此如果是不认识呢?不认识的话,上来给你夹菜,是不是有点不合适?所以初次交往要讲礼仪。
第二,因公交往。
两国交兵各为其主。
公事公办,有助于拉开距离。
跟外单位、外行业的人打交道,即便是熟人也要讲礼仪,那样做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公务交往。
在因公交往之中,不能不讲究礼仪。
第三,涉外交往。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和外国客人打交道,有的时候你要不讲国际礼仪那就麻烦了。
比如,北京的市花是月季和菊这两种花。
逢年过节,尤其国庆前后都要用菊花装点国庆的北京。
京城那时到处是菊花。
但是有国际交往经验的人都知道,不少外国客人是比较忌讳菊花的,尤其是西方客人。
在西方文化中,菊花往往是死人专用的。
他们把它叫做妖花,叫葬礼之花。
如果来了外国客人,你给他送了一盆菊花,那就等于是为他送葬。
在西方,菊花往往在墓地摆放。
你给他送一盆菊花,或放他家里去了,那怎么行?!所以,在涉外交往中,我们一定要讲国际礼仪。
国际礼仪,其实就是人们在国际社会中所必须恪守的有关交际往来的“交通规则”。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简而言之,通常具有以下三大作用:第一个作用,内强素质。
作为现代人,你跟别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好,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言谈、话语、举止行为,其实都是个人的素养问题。
荀子曾说:“礼者,养也”,就是此意。
比如,个别国人,在国际交往中和正式场合往往不修边幅,那么有的时候就影响形象。
优雅礼仪的100个细节
十里坊小学生优雅礼仪的 100 个言行细节仪表之礼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头,勤换衣服、鞋袜。
2.勤剪指甲,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
5.公共场合不脱鞋。
6.穿戴整洁,衣着朴素大方,服饰得体,不穿奇装异服,不戴挂件和饰品7.早上起床自己叠被子。
8.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整理。
餐饮之礼:9.吃饭前帮助父母长辈摆放碗筷。
10.吃饭时餐具要轻拿轻放。
11.盛饭不要盛得太满。
12.不剩饭菜,不浪费粮食。
13.不要以口对着热汤吹气。
14.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声响。
15.别人给你添饭菜,要说“谢谢”。
16.与长辈一起用餐时要等长辈入座后才入座。
17.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
18.吃饭时不乱搅动盘子里的菜。
19.先吃完饭离桌时要说“大家慢慢吃”。
20.如果在主人家用餐,不能抢先入座,不能先动食物。
21.在校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
言谈之礼:22.早起后问爸爸、妈妈早上好。
23.上学离家及放学回家时都要与父母打招呼。
24.晚上睡觉前应向父母长辈道“晚安”25.父母下班回家或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啦,辛苦了。
”26.当爸爸、妈妈外出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27.主动与父母交流学习生活情况。
28.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静息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
29.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
30.上课如迟到应先喊“报告”,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31.上课回答问题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使用普通话。
32.进入图书馆和阅览室应轻手轻脚,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阅读。
33.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34.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究礼仪讲究礼仪教学目的:教学准备:教学重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和与小学生的有关的礼仪规范。
2.懂得讲究礼节是有礼貌的具体体现。
情感:1.对讲究礼节的人产生好感,对不讲礼节的行为不满。
2.愿意做一个讲究礼节的人。
行为:1.外出时着装整洁,仪表大方、得体。
2.在就餐、交谈、集会、观看演出和比赛等场合能遵守有关的礼节。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标准》三至五年级“文明礼貌”德目中认知目标第三条“知道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和与小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行为目标第一条“在就餐、交谈、集会、观看演出比赛等场合,遵守有关礼节”和第二条“外出时衣冠整洁,仪表大方”而设置的,与上一课同属一个单元。
本课课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说明要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就应当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礼节常识,并知道在各种场合怎样表现出对人的尊敬。
第二部分通过小青这一形象,向学生表明要像小青一样,做一个懂礼节的人。
第三部分是说明生活中的礼节除了就餐外,还有很多,如参加集会、观看演出和比赛等。
第四部分是讲礼节的内在意义及作用。
本课共有五个栏目:1.导入部分“说一说”栏目采取了问题的形式,意在与低年级相衔接,起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2.课后练习“说一说”中有三个手势,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演练懂得这三个手势的规范动作,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懂得这三个手势所代表的含义。
3.“比一比”栏目是让学生扩展一下自己的礼仪知识。
4.“议一议”栏目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而设的,意在让学生认识和巩固课文所学观点,认识到讲礼节并不是假客套。
5.“演一演”栏目目的是使学生将认识转化为行动,以达到教学实效。
教法建议:1.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一些礼节的含义,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2.教材中“演一演”栏目是让学生演练一下领奖、介绍等几个规范的礼仪动作。
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有所扩展,将认识转化为行动,以达到教学实效。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难点:知道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和与小学生的有关的礼仪规范。
教育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到别人家做过客吗?做客时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样做的?2.小结:同学们到别人家做客时都很注意讲礼节,讲礼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我们来学习第七课讲礼节。
板书课题:七讲礼节二、讲明观点1.师:同学们都愿意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懂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常识,知道在各种场合怎样表现出对别人的尊敬,是很必要的。
小青就是一个讲礼节的学生。
2.学文明理(1)提问:小青是怎样讲礼节的?(2)演示课件一(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3)学生回答问题。
(小青运用的礼节课参考教参上的内容)(4)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讲礼节有什么好处吗?板书:增进友谊受人欢迎受人尊敬(5)师:同学们经常遇到的场合,除了就餐外,还有到别人家做客、参加集会、观看演出等等,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节。
讨论:①观看演出时有哪些礼节?②与别人交谈时有哪些礼节?③参加集会时有哪些礼节?④与外国友人交往时有哪些礼节?(说明:判断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参考教参。
)(6)小结:在待人接物中注意遵循礼节,就会使对方感到愉快,产生好感,愿意与你交往,也有利于办成事情;反之,就会使对方不快,甚至厌恶。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说一说”。
做挥手、握手、拍手的规范动作,说说各代表什么含义?参考答案:挥手表示告别;握手表示友好或告别;拍手表示欢迎、感谢、赞成等。
(说明:本课的扩展资料也可以作为参考答案)2.完成练习“议一议”有人说礼节是客套,我们只要好心好意待人就行了,不用讲什么礼节。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小结:讲礼节并不是一种客套,他是人与人、社会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礼节,它标志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
3.完成练习“演一演”遇到下面情况,你怎么说?怎么做?请演示一下:(1)老师请你上台领奖。
(2)把几个同班同学介绍给你的好朋友。
学生讨论后现场模拟表演。
五、总结师:讲礼节是讲礼貌的具体表现,它能增进人与人的友谊,讲礼节的人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受人尊重,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希望同学们都努力做一个讲礼节的人。
人们常说:礼节是一封通向四方的推荐书。
愿同学们都能手持礼节这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在今后的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交往顺利,成为受人欢迎、受人尊敬的人。
板书设计:探究活动活动名称:争当“礼仪之星”活动过程:1.利用班队会时间,由班主任或班长或中队长宣布活动开始,并提出活动要求及时间。
(1)要求:以小学生礼仪规范为行为要求。
(2)时间:一个月2.学生活动。
3.一个月后召开礼仪之星的评比活动,活动当天可以邀请学校的领导和任本班课老师以及学生家长,目的是请这些领导、老师、学生家长都来发表意见,参与评选,这样的评选结果才更公正。
评比结束后,当场颁发“礼仪之星。
”设计思路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内容。
“为营造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让每位学生成为文明礼仪的示范者,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我将针对校园内普遍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例如大声喧哗、衣冠不整、课桌文化、厕所文学、长流水、长明灯等现象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力争经过两个月左右时间的努力,让学生养成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公共场所轻声交谈、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等十个文明习惯,使广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得到普遍提高。
活动将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赛场礼仪、校园礼仪四个方面进行。
从九月到十月,多种形式的活动将展开:调查“校园十大最不文明行为”,征集“文明校园格言”,并组建“不文明行为督察队”等。
活动目的:1、结合实际体验说礼仪的重要,掌握一般常用的文明语言及几点说话礼仪的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到处可闻文明语言,使文明礼仪教育见成效。
2、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3、通过亲身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校园礼仪。
活动重点:本次活动,提出希望,希望学生能把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应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区。
活动过程:第一部分有关礼仪知识一、引入话题——说话礼仪:文明礼仪教育之所以要从说话做起,是因为他是语言生命的基石,学习,生活,交往无不需要说话.就是说,不说话,或不会说话,或说不好说都要影响学习、生活、交往的质量,影响人生的价值。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正是文明礼貌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写照。
因此,南戴河小学非常重视文明礼貌语言的训练,把它当做文明礼仪教育的第一站。
二、讨论:话咋说更得体。
三、师生小结:跟什么人说什么话干什么事说什么话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最重要的是对话的前言后语,交际对象的文化素养和当时的社会时尚四、介绍一般常用的文明语言及几点说话礼仪的技巧:1、文明礼貌语言一般有:问候语语:“老师好!”“爸爸好!”“爷爷你身体好吗?”等。
送别语:“老师再见!”“妈妈再见!”等。
请求语:“小静同学,这道数学题能教我一下吗?”“请把你的橡皮借我用一下,好吗?”等。
安慰语:“小弟弟,别哭,我带你找妈妈!”“奶奶,您放心,您的身体会好起来的!”赞美语:“妈妈您真漂亮!”“王刚,你真厉害,真不愧是小作家。
”提醒语:“小飞,请你把你的苹果皮放进垃圾箱好吗?”劝戒语:“洪丽,请你不要与她打架好吗?都是同学,有理总是可以讲清楚的。
”2、加法和减法:“遇物加钱”与“逢人减岁”,是言语交际中针对人们的普遍心理,采用的两种投其所好、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
加法——遇物加钱遇物加钱是指在品评别人所购物品时,对其价格故意高估,从而使对方高兴,求得更好的心理相容。
比如,甲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乙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可以买下。
于是乙在品评时说:“这套西服不错,恐怕得四五百元吧?”甲一听笑了,高兴地说:“老兄说错了,我220元就买下啦!”这里乙的说法就很有技巧性,在他不知道甲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使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也就使得对方高兴。
减法——逢人减岁由于成年人普遍存在这种怕老心理,所以“逢人减岁”就成了讨人喜欢的说话技巧了。
这种技巧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比如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二十多岁,一个六十多岁的人,你说他看上去只有四五十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不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相反,他会对你产生好感,形成心理相容。
值得注意的是,“逢人减岁”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相反,对于幼儿、少年,用“逢人添岁”(年龄往大处说)的方法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一种渴望成年的心理。
(一)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交谈包括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说什么的问题,即内容问题,语为心声,你不能信口雌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说,即形式问题,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听者而言,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般而言,交谈有四忌。
(二)交谈的禁忌一般而言,交谈有四忌。
1 忌打断对方双方交谈时,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
万一你与对方同时开口说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
2 忌补充对方有些人好为人师,总想显得知道得比对方多,比对方技高一筹。
出现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没有摆正位置,因为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譬如你说北京降温了,对方马上告诉你哈尔滨还下大雪了。
当然如果谈话双方身份平等,彼此熟悉,有时候适当补充对方的谈话也并无大碍,但是在谈判桌上绝不能互相补充。
3 忌纠正对方“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考虑同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未必一致。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
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回答外,人际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不随便与对方论争是或不是,不要随便去判断,因为对或错是相对的,有些问题很难说清谁对谁错。
举例美国人吃螃蟹习惯吃钳子,其余部分都不要,而中国人习惯吃黄吃膏,此时你就不能说“你真傻,吃螃蟹应该吃黄吃膏”。
在中国,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反对,但在有些国家,如马其顿、保加利亚、尼泊尔,则正好相反,点头表示反对,摇头表示同意。
所以请大家记住一个社交的原则:从心理上接受别人。
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一样,职业背景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相同,所谓做人必须宽容,不要把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随便强加于人。
4 忌质疑对方对别人说的话不随便表示怀疑。
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质疑对方并非不行,但是不能写在脸上,这点很重要。
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带来麻烦。
质疑对方,实际是对其尊严的挑衅,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
人际交往中,这样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1 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在商务交往中,尤其应注意使用称呼就高不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