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过滤领域的应用研究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综述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综述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利用高电压将高聚物溶液或熔体喷射到地面或异极上,使高分子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纤维的工艺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制备直径几百纳米的纤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纺织、过滤、医药、环保等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料性质、纺丝工艺参数、环境因素等,这些因素对纤维的形貌、尺寸和性能都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对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影响因素1. 原料性质原料的性质对静电纺丝的纤维形貌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溶液浓度、表面张力、导电性等因素都会影响纤维的形态和尺寸。
溶液浓度过高会使得纤维变粗,而表面张力过大则会导致纤维断裂。
在静电纺丝工艺中,需要对原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选择,以满足所需的纤维性能要求。
2. 纺丝工艺参数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包括电压、流量、喷射距离等,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纤维的形貌和尺寸。
一般来说,电压越高,纤维的直径越小,喷射距离越远则会使纤维变粗。
在静电纺丝过程中,需要对工艺参数进行合理调节,以获得所需的纤维形态和尺寸。
3. 环境因素静电纺丝的环境因素对纤维的形态和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温度和湿度会影响纤维的拉伸性能和断裂强度。
在制备纳米纤维时,一般需要在相对较干燥的环境中进行,以减少纤维的断裂和变形。
二、应用研究1. 纺织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直径几百纳米的纤维,因此在纺织领域有广泛应用。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纤维布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过滤性能,可以用于防护服、口罩等领域。
2. 医药应用3. 环保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高效过滤材料,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稳定性,可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捕捉和分离。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纤维滤膜,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可用于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原料性质、工艺参数和环境因素对纤维的影响,以提高纤维的形态和性能。
静电纺纳米纤维的过滤机理及性能
静电纺纳米纤维的过滤机理及性能摘要:纳米纤维将来最广泛的用途之一是用于过滤材料。
利用静电纺丝方法能够得到直径为几十或几百纳米的纳米级纤维,形成的纤维毡重量轻,渗透性好,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内部孔隙的连通性好,很适合用作过滤材料。
在基布上铺上纳米纤维层复合后,基布的过滤效率可明显提高,纳米纤维层的孔径比基布约小两个数量级,并且纳米纤维层孔径分布均匀、离散度小。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过滤性能近年来,通过静电纺丝制造纳米纤维较为流行。
静电纺丝提供了一种制造纳米纤维的便捷途径,生产纳米纤维所需聚合物的量可小至几百毫克。
静电纺纳米纤维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不仅可以用作过滤材料,也可以用于组织工程、人造器官、药物传递和创伤修复等。
但是目前只有在过滤方面的应用稍微成熟,因纳米纤维网强力太低,一般需要熔喷、纺粘、针织布等基布支撑,这样形成的复合过滤材料既克服了纳米纤维强力小的缺点,又发挥了其优越的过滤性能。
DOSHI研究发现,夹入纳米纤维于熔喷与纺粘织物之间做成的过滤材料比传统的商业过滤器更能有效地排除超细微粒。
甚至以纳米纤维为夹层的过滤材料,因为高表面积和低重量,仅仅用重量是原来1/15的这种复合过滤材料就能达到很好的过滤性能[1]。
本文简要介绍了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发展、基本理论、纺丝工艺参数对静电纺丝的影响,以及非织造织物的过滤机理、结构和性能参数,对静电纺纳米纤维在过滤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
1.静电纺丝1.1静电纺丝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现状水平静电纺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
1917年,Zeleny J阐述了静电纺丝的原理[2]。
1934年,Formhals申请了制备聚合物超细纤维的静电纺丝装置专利[3];1966年,Simons申请了由静电纺丝法制备超薄、超细非织造膜的专利[4];1981年,Larrondo等对聚乙烯和聚丙烯进行了熔融静电纺丝的研究[5];1995年,Reneker研究组开始对静电纺丝进行研究,静电纺丝迅速发展[6];1999年,Fong等对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串珠现象及微观结构作了研究[7-8];2000年,Spivak等首次采用流体动力学描述静电纺丝过程,并且提出了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9-10];2004年,捷克利贝雷茨技术大学与爱勒马可公司合作生产的纳米纤维静电纺丝机问世。
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静电纺丝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一、引言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荷激发聚合物液体变成细纤维的方法,由于其简单、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在纺织、生物医学、能源领域等得到广泛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从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纺丝过程、纤维特性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与纤维形成机制静电纺丝技术利用电荷作用将聚合物液体通过纺丝喷嘴喷射到基底上,通过电荷相互作用来形成纤维。
在电场的作用下,聚合物溶液中的分子会受到电荷的影响而变形,聚合物链会被电荷排斥并随之形成纤维。
纤维的直径和形状可以通过控制喷嘴距离、电压、液体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
三、静电纺丝技术的纺丝过程静电纺丝技术的纺丝过程主要包括聚合物溶液的制备、喷丝装置的设计以及纤维收集等步骤。
首先,将聚合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成溶液。
接着,通过高压泵将聚合物溶液推送至喷嘴,在喷嘴的作用下形成细纤维,并通过电荷作用使纤维凝固。
最后,通过电极或转盘等方式将纤维收集起来。
四、静电纺丝技术的纤维特性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纤维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
首先,纤维直径可调节,从几纳米到几百微米都可以制备。
其次,纤维表面光滑,纤维之间结构紧密,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此外,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多孔性纤维,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五、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研究静电纺丝技术在纺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纤维膜,用于制备高性能滤料、阻燃材料等。
此外,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纤维,如抗菌纤维、防紫外线纤维等。
此外,在服装领域,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出具有高透气性和柔软度的纤维,提升穿着的舒适性。
六、静电纺丝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静电纺丝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纤维支架,用于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
此外,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出具有控释功能的纤维载体,用于缓释药物。
此外,在伤口敷料和人工皮肤的制备中,静电纺丝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纳米纤维的研究与应用开辟新的技术领域
微纳米纤维的研究与应用开辟新的技术领域微纳米纤维是指纤维的直径在微米(微米,即百万分之一米)或纳米(纳米,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范围内的纤维材料。
由于其纤细的直径和高比表面积,微纳米纤维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在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微纳米纤维的研究和应用,以及其在各领域中所带来的创新和突破。
一、微纳米纤维的制备技术1. 静电纺丝技术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微纳米纤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将高分子溶液通过高电压作用下的电纺丝装置喷射出纤维,在风力或电力作用下,纤维在空中形成纤维网,并最终沉积在接收器上。
静电纺丝技术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纺织、过滤、医疗等领域。
2. 模板法模板法是通过在纳米尺度尺寸的模板上沉积材料,再移除模板得到微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金属、陶瓷、高分子等不同类型的纤维材料制备。
模板法制备的纤维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和结构,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纤维制备具有较大优势。
二、微纳米纤维的应用领域1. 纺织领域微纳米纤维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纺织材料,如防弹服、防护服和运动服等。
其纤维直径细小,可以增加纺织品的柔软性和透气性,提高穿着舒适感。
微纳米纤维还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抗菌性和防紫外线性能,可用于制备功能纺织品。
2. 环境领域微纳米纤维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过滤材料和吸附材料方面。
纤维的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使其成为理想的过滤材料,可以用于空气和水的净化。
此外,微纳米纤维通过调控其表面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实现对污染物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
3. 生物医学领域微纳米纤维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由于其纤细的直径和高比表面积,微纳米纤维可以模拟人体组织的微观结构,用于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
此外,微纳米纤维还可以用于药物传输和疾病诊断,通过调控纤维的材料和结构,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输送。
4. 新能源领域微纳米纤维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能量存储材料和光伏材料方面。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工艺原理、现状及应用前景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工艺原理、现状及应用前景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工艺原理、现状及应用前景。
我们将详细阐述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工作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关键影响因素。
接着,我们将概述当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研究现状,包括纳米纤维的制备技术、性能调控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我们将展望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未来应用前景,分析其在各个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全面了解,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研究者对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技术的关注,共同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二、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工艺原理静电纺丝是一种利用静电场力将高分子溶液或熔体拉伸成纳米级纤维的技术。
其工艺原理主要涉及到电场力、表面张力和高分子链的缠结作用。
在静电纺丝过程中,高分子溶液或熔体被置于一个强静电场中。
当电场强度足够大时,液体表面电荷密度增加,形成泰勒锥。
随着电荷的不断积累,电场力克服表面张力,使得泰勒锥的尖端形成射流。
射流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迅速拉伸,同时溶剂挥发或熔体冷却固化,最终形成纳米级纤维。
在这个过程中,高分子链的缠结作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高分子链之间的缠结使得纤维在拉伸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结构稳定性,防止纤维断裂。
缠结作用还有助于纤维在接收装置上的沉积和收集。
静电纺丝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纤维直径可控、可制备多种材料等优点,因此在纳米材料制备、生物医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工艺原理,可以进一步优化纺丝过程,提高纤维的性能和产量,为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三、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现状静电纺丝技术自其诞生以来,在纳米纤维制备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效、可控的纳米纤维生产方法。
目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涉及到了众多领域,如环境保护、生物医疗、能源科技、纺织工程等。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技术制备过滤材料研究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技术制备过滤材料研究概述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气或废液,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过滤这些废气或废液。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技术制备过滤材料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技术是一种常用于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它利用高压静电场将聚合物液体喷出成纤维,纤维在空气中经过拉伸变细,最终形成直径在纳米级别的纤维。
这种技术制备出来的纳米纤维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高滤过效率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过滤材料的制备。
制备过程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聚合物溶液:将所需聚合物与溶剂混合,加热搅拌,使聚合物充分溶解。
2.喷出纤维:将聚合物溶液放在静电纺纺丝设备的进料系统中,然后通过高压静电场将其喷出成纤维。
3.拉伸纤维:纤维在空气中自然拉伸变细,形成直径在纳米级别的纤维。
4.固化纤维:将纤维通入恒温恒湿环境中,使纤维固化。
应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技术制备的过滤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空气净化、水质净化、医用口罩等方面。
在空气净化方面,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过滤材料可以制成高效空气滤清器,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小颗粒、有机物和其他有害气体。
在水质净化方面,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过滤材料可以制成高效水质净化器,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
在医用口罩方面,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过滤材料可以制成高效呼吸防护口罩,有效过滤人体呼出物、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结语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技术制备的过滤材料具有很好的性能和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这种制备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好的保障。
静电纺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静电纺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水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研究水处理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因其出色的性能在水处理领域备受瞩目。
一、静电纺丝技术概述静电纺丝技术是指利用静电力将高分子材料拉伸成无定形的纤维,并在电场作用下快速凝固而形成纳米级的纤维。
静电纺丝技术由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纤维细度可控、成本低廉和适用于各种高分子材料等优点而备受青睐。
二、静电纺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2.1 环境污染物的去除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较细孔径的纳米级纤维材料。
利用这种材料可以制备出其他吸附剂无法达到的高效吸附剂,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去除。
例如,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纤维材料可以有效吸附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等有害物质。
2.2 膜材料制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在不加压力下制备出大面积超薄且高品质的纳米级膜材料。
与传统制备膜材料的方法相比,静电纺丝技术少了许多步骤和化学试剂,制备的膜材料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有更好的去除效果。
因此,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高效膜材料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3 纳米材料的制备静电纺丝技术可用于制备生物纳米材料和无机-有机杂化纳米材料,这些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较小尺寸和良好的结构性能等特点,可以应用于水处理中。
例如,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备出中空纳米纤维材料,被应用于水体中有害细菌的去除。
三、静电纺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优势3.1 处理效果好静电纺丝技术所制备的吸附剂和膜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能够更好地吸附污染物质,与传统的吸附和过滤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和较好的去除效果。
3.2 制备工序简单相比较于其他制备高效水处理材料的技术,静电纺丝技术具有制备工序简单、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纤维材料制备过程由于不需要采用激光或紫外光等特殊设备和条件,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和技术门槛,为推广应用提供了更好的可行性。
静电纺丝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静电纺丝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静电纺丝是一种常用的纳米纤维制备技术,通过利用静电作用将高分子材料或其他纳米材料制备成纳米纤维。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静电纺丝材料制备与应用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静电纺丝材料制备与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静电纺丝的原理是利用高电压作用下的电场效应,使溶液或溶胶中的材料发生极化,形成纤维状的物质。
制备静电纺丝材料的关键是调控溶液的流动性、表面张力以及电场的强度和方向。
在制备材料时,可以使用单独的高分子溶液,也可以将纳米颗粒或纳米纤维混悬于溶剂中,形成复合材料。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电压和喷射距离等条件,控制纤维的粗细、形状和排列方式,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静电纺丝材料制备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制备过程简单、快速,并且可以制备大面积的纳米纤维薄膜。
其次,纳米纤维的细度可以达到纳米级,且纤维呈现连续性,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特殊的表面形态。
此外,静电纺丝材料还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有利于吸附和释放物质、调控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能。
因此,静电纺丝材料在能源储存、传感器、过滤材料、组织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能源储存领域,静电纺丝材料可以用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膜。
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多孔结构和良好的导电性能,静电纺丝膜可提供更高的电化学活性表面,从而提高电容器和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此外,静电纺丝膜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的薄膜基底,提供较好的光学透明性和力学支撑性。
在传感器领域,静电纺丝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隙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气体和液体吸附性能。
例如,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可以用于制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传感器,通过吸附、扩散和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特定分子达到气体传感的目的。
此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用于监测生物标记物、环境污染物等。
在过滤材料领域,静电纺丝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细小孔隙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颗粒捕获性能。
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纤维领域中的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纤维领域中的应用纳米纤维是未来的重要材料之一,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例如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等特点,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其中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纤维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制备由生物材料、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等制备出各种纳米纤维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一、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静电纺丝技术是指将高分子聚合物、胶体和微纳米粒子等可溶性物质在高电压下喷射出来的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
其操作过程是在一个含有高电压的电场下,使用极细的喷嘴将高分子聚合物或其他溶液,通过喷雾、电晕等各种形式喷到地面上,形成一层非常细小的纳米纤维薄片。
在高压的作用下,喷射物质中的聚合物被强烈拉伸,从而形成非常细小直径为几十纳米的纳米纤维,然后将这些纳米纤维堆叠起来,形成纳米纤维材料。
二、静电纺丝技术的优点静电纺丝技术有许多优点,例如制备方便、成本低廉、制备纳米纤维的直径可以控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等。
由于静电纺丝技术不能破坏原料中很小的颗粒,因此其纳米纤维材料可以很好地保持原始材料的性能,并且还可以通过添加其他物质来改变其性能。
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多孔、多层、复合等多种结构的纳米纤维材料,为许多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
三、纳米纤维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生物医学、环境保护、食品、新能源等。
其中,静电纺丝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生物医学领域:静电纺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制备出的纳米纤维材料可以使用于人工组织、药物缓释、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等领域。
例如,研究人员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具有很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可吸收聚乳酸纳米纤维薄膜,用于人工组织修复。
2. 环境保护领域:纳米纤维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孔隙度,可以应用于空气和水中污染物的过滤和去除。
例如,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薄膜可以作为空气过滤器使用,可以有效地吸附空气中的PM2.5,净化空气。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的应用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的应用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是一种新型的膜材料,它具有优异的机
械性能、耐腐蚀性和耐热性,可以用于多种应用领域。
首先,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可以用于滤液和过滤。
它具有优
异的滤液性能,可以有效地过滤悬浮物,把悬浮物从液体中分离
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液体的目的。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过滤气体,可以有效地捕获气体中的微粒,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其次,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还可以用于制造电子元件。
它具
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电子元件中的电子流动,
从而达到保护电子元件的目的。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制造电子器件,可以有效地抑制电子器件中的电磁干扰,从而达到保护电子
器件的目的。
最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还可以用于制造热管和热管绝缘层。
它具有优异的热绝缘性能,可以有效地阻止热量的传导,从
而达到保护热管的目的。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制造热管绝缘层,
可以有效地阻止热量的传导,从而达到保护热管的目的。
总之,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
和耐热性,可以用于滤液、过滤气体、制造电子元件、制造热管
和热管绝缘层等多种应用领域。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过滤材料中的应用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过滤材料中的应用戚妙北京永康乐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静电纺过滤材料简述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过滤材料原材料的甄选基本会在以下几种材料中进行: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矿物等等[1-2]。
按照不同的加工工艺这些过滤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3]:①机织物、针织物、编织网和纤维束等;②纺粘和熔喷无纺布;③多孔陶瓷材料;④有机膜和无机膜材料;⑤静电纺丝材料。
传统纤维过滤材料是直通的孔隙,其孔隙率也只有30%~40%[4]。
从生产工艺流程角度审视,传统纤维织造过滤材料流程长,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主要通过经纬纱之间的孔隙进行过滤,滤料本身产生的阻力也比较大;且织造成型的过滤材料必须在其形成粉尘层之后,才能起到阻挡较小颗粒状物质的作用,如果过滤材料还没有形成粉尘层、过滤层清灰或者其它原因破坏了滤料的粉尘层时,就会导致传统纤维滤料的过滤效率大幅下降。
在过滤材料上运用静电纺丝技术有非常多的优点,现将其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5-9]。
(1)纤维直径小,均一性好。
提高纤维滤材过滤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降低其纤维的直径,因为对于由直径数十微米的纤维制备出的纤维过滤器,随着纤维直径的降低滤材的过滤效率会得到提高。
(2)小孔径、高孔隙率及高通量。
运用静电纺丝技术的纤维孔隙率可达80%~90%,这种结构的滤材在有效地去除亚微米级别以及微米级别的颗粒的同时,对水流只会产生较小的阻碍比。
(3)大比表面积、强吸附力。
静电纺纤维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这种结构大大地增加了颗粒沉积在纤维滤材表面的几率,这会对过滤的效果产生巨大的改观。
其次,当过滤的颗粒非常小时,这些细小的颗粒会堆积在膜表面,产生所谓的“层效应”,也会使得静电纺丝薄膜的有效孔径尺寸显著下降。
(4)可再生性、节约环保。
在实际的过滤过程中,大部分的杂质会留在静电纺丝薄膜的表面,只有其他很少的一部分颗粒会在静电纺薄膜内部和底部沉积,这就决定了该过滤材料方便清洁的特性,它的可持续再生的吸附功能有利于环保要求并会降低成本。
纳米纤维的应用
纳米纤维的应用一、纳米纤维的概述纳米纤维是指直径在10-1000nm之间的纤维,它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
纳米纤维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纳米纤维在环保领域的应用1. 空气过滤由于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因此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空气过滤器。
这种空气过滤器可以去除空气中的PM2.5和其他微小颗粒物质,净化空气。
2. 污水处理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聚合物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可以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这种膜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
3. 垃圾焚烧将聚丙烯薄膜变成了聚丙烯基复合材料,并以此为原料制成了可降解垃圾袋。
这种垃圾袋不仅能够降解,而且能够在高温下分解为无害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纳米纤维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 组织工程纳米纤维可以制备出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支架,用于组织工程。
这种支架可以模拟人体内部环境,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2. 药物输送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聚合物纳米纤维膜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将药物包裹在其中进行输送。
这种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性,可以实现精准输送。
3. 感应材料将纳米纤维与金属或其他材料结合,可以制备出具有感应功能的材料。
这种材料可以检测人体内部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发出警报。
四、纳米纤维在能源领域的应用1. 太阳能电池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的二氧化钛(TiO2)纳米线阵列可以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光敏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光电性能,可以大幅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2. 燃料电池将纳米纤维与贵金属结合,可以制备出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
这种催化剂可以用于燃料电池中,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五、纳米纤维在材料领域的应用1. 复合材料将纳米纤维与其他材料结合,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导电性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PVA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空气过滤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23-05-23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先进功能膜材料联合基金(2308085UM03)作者简介:万建升(1998-),男,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聚乙烯醇的生产与研发工作,*****************。
PVA 基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空气过滤研究进展万建升,黄荣海(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巢湖238002)摘要: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的聚乙烯醇(PVA )基纳米纤维膜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形貌可控和可生物降解等特点,在空气过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以及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机理,随后着重总结了PVA 与纳米粒子、壳聚糖、环糊精以及单宁酸共同制备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空气过滤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乙烯醇;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空气过滤doi :10.3969/j.issn.1008-553X.2024.01.004中图分类号:TQ3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53X (2024)01-0014-05安徽化工ANHUI CHEMICAL INDUSTRYVol.50,No.1Feb.2024第50卷,第1期2024年2月大气污染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森林火灾烟雾以及自然界中的细菌微生物等。
由于颗粒物的持续产生和扩散,空气质量正不断恶化,极易引发人类心血管和呼吸道系统疾病[1]。
据统计,每年由空气污染引发的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达到50万左右,如果不积极治理,这个人数到2050年甚至还会翻一番[2]。
同时,新冠病毒的肆虐使人们对个人防护装置的需求大大增加[3]。
因此,提供一种高效且绿色的空气过滤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传统的无纺布纤维占据着空气过滤的主要市场。
与熔喷法[4]、离心纺丝法[5]以及模板法[6]等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相比,采用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具有纤维直径小、稳定的多孔结构、比表面积高、内部连通性好和形态可控等优点,在空气过滤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7]。
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与研究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能够制备纳米级材料的新兴技术,其制备过程简单而又高效,可以用于制备各种材料,如聚合物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和研究。
一、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利用静电场将材料纺丝制备成纳米级材料的技术。
其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将含有高分子物质的溶液通过高电压静电场作用进行流动,使高分子物质形成细纤维状,经由旋转电极收集而成。
静电纺丝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操作简便、能够制备出纤维直径非常细的材料,从数百纳米到几十纳米不等,具有极强的可控性和定制性。
二、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静电纺丝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以下列举几个领域。
1、医药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高效药物载体、组织工程和医用补品等。
通过对药物进行静电纺丝,可以制备出纳米级药物载体,这种载体具有良好的体外控释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和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同时,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出仿生组织材料,如细胞膜、骨髓组织等,这些仿生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似性,可以用于人体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
2、纳米纤维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级纤维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可以应用到多种领域。
如,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纳米过滤器等领域,还可以制备出基于纳米纤维的材料,如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布等。
3、环保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各种根据环保要求的材料,如空气净化器、水处理器等。
通过将材料静电纺丝,可以制备出高效空气过滤材料、水净化材料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质量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可以满足环保要求和市场需求。
三、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提高技术的可控性和稳定性: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兴的制备技术,其制备过程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偏差性,需要更深入地探索相关原理以及改进技术,以使其制备过程更加稳定可控。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的研究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
其中,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材料,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医学、环保和能源等领域。
纳米纤维膜就是纳米材料的一种,它由纳米级直径的纤维组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本文将重点关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的研究。
一、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通过静电力将聚合物液滴拉成纤维的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高电场或者静电场的作用下,将聚合物液体(或溶胶)通过微型喷嘴高速喷出,然后在飞行过程中被拉伸成纤维。
在空气中,由于液滴表面带有电荷,因此液滴在飞行过程中受到一个静电场的作用,使得表面电荷分布不均,造成了液滴内部的拉伸和电荷的再分布。
这种电荷分布在液滴各处都不同,从而使得液滴逐渐成为了一个不规则的形状,最后拉成了一个纤维。
二、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制备材料的方法,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有以下的一些优势:1、材料易得:静电纺丝的材料可以是各种聚合物,包括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为制备不同艺术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适用范围广:静电纺丝技术不仅适用于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膜,同时也可用于生命科学和药物分子的制备。
3、控制性能优良:静电纺丝技术可在控制的条件下制备纳米纤维膜,从而使得材料的柔软度、强度、厚度、直径、形状等物理化学性质都可以进行调整。
三、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膜的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医疗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作为支架、修复组织损伤等医学应用方面使用。
2、环保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在气体过滤、液体过滤和水处理等环境资源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3、能源领域: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通道数量,对于电池、电解质、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一、前言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广泛应用于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中。
通过该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高通透性等多种优异性能的纳米纤维材料,在能源、环境、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通过高电场将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喷射成纳米级纤维的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将高压电源接在喷液口附近,形成强电场,使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加速运动,并在射流过程中产生链段拉伸、分子排列等现象,最终形成纳米级纤维。
三、静电纺丝技术的优点静电纺丝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制备成本低。
静电纺丝技术所需的设备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2. 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性能优异。
制备出的纳米纤维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高通透性等优异性能,适用于能源、环境、医疗等领域。
3. 制备精度高。
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直径从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的纳米纤维。
4. 生产效率高。
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实现连续生产,生产效率较高。
四、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纤维材料制备中的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各种形状、尺寸、结构的纳米纤维材料,目前已经在以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软件复合材料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可以用于增强软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
2. 组织工程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可以作为组织工程载体,用于修复和再生组织。
3. 能源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能源领域。
4. 过滤材料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材料可以用于空气过滤、水处理等领域。
五、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对纳米纤维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纤维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将不断扩大。
未来,静电纺丝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改进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结构,提高纳米纤维材料的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
六、结论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纳米纤维材料制备技术。
随着对纳米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它在能源、环境、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纳米纤维膜是一种由纳米级纤维组成的薄膜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机械性能。
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纳米纤维膜的原理和制备方法入手,探讨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和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首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静电纺丝法、相分离法、电纺法等。
其中,静电纺丝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制备方法。
通过将高分子溶液通过高电压的作用下喷出,使溶液中的聚合物分子以纳米级纤维的形式沉积在基底上,最终形成纳米纤维膜。
相分离法则是通过调节聚合物溶液的成分和温度来实现相分离,从而形成纳米级纤维的薄膜结构。
纳米纤维膜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纳米纤维膜可以用于组织工程材料的制备。
由于其纳米级纤维的特殊结构,纳米纤维膜能够模拟生物组织的特点,提供细胞黏附和生长的良好环境,有助于细胞增殖和修复。
因此,纳米纤维膜可以用来制备人工皮肤、人工血管等组织修复材料,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其次,纳米纤维膜还可以用于药物释放系统。
其纳米级纤维的高比表面积可以提供更大的药物负载量,并且纳米孔隙结构有助于实现控制释放。
通过调控纳米纤维膜的结构参数和药物的包埋方式,可以实现不同释放速率和模式,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
此外,纳米纤维膜还可用于制备智能药物释放膜,可以实现根据环境pH值或温度的变化来调控药物释放的特性,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另外,纳米纤维膜在环境污染治理中也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
一方面,纳米纤维膜可以用于水处理领域。
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微孔结构,纳米纤维膜具有较好的截留性能,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溶解性有机物。
另一方面,纳米纤维膜还可以用于气体过滤,例如用于控制室内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
通过调节纳米纤维膜的孔径和厚度,可以实现高效的颗粒物截留和气体过滤,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总体来说,纳米纤维膜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的薄膜材料。
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和优势
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和优势纳米材料是具有纳米级别尺寸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材料科学、能源、医学和环境保护等。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静电纺丝技术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简单且具有巨大潜力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和优势。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静电纺丝技术的基本原理。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通过电场作用将高分子溶液或熔体产生细纤维的方法。
简单来说,该技术将高分子溶液或熔体通过一定的离子源、高压电源和沉积区域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具有纳米级直径的纤维。
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该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纳米级直径的纤维,可使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这种高比表面积可以增加材料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材料的化学反应效率和吸附能力。
其次,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均一性。
纳米级纤维的均一性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使其在功能材料或纳米器件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此外,静电纺丝技术还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无需复杂的设备和高成本的材料,降低了制备纳米材料的难度和成本。
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应用广泛。
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纳米纤维薄膜。
纳米纤维薄膜具有高比表面积、大量的孔隙结构和良好的透气性,可广泛用于过滤、分离、催化和传感等领域。
其次,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纤维支架。
纳米纤维支架可以作为细胞培养支架,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
此外,静电纺丝技术还可以制备出纳米纤维材料的复合材料,进一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功能。
在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静电纺丝技术在大规模生产中仍然存在困难。
当前的静电纺丝设备主要适用于小规模实验室制备,缺乏高效、可控的大规模生产设备。
其次,静电纺丝技术的纤维直径范围有限。
纤维直径的控制是静电纺丝技术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过滤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过滤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I. 概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的过滤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尺寸均匀、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可控等优点,因此在空气过滤、水过滤、生物膜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过滤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首先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空气过滤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参数,如电场强度、电流密度、纺丝温度等,成功制备出具有不同孔径分布和表面化学性质的纳米纤维。
这些纳米纤维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病毒、细菌等污染物,从而提高空气质量。
此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还可以作为活性炭等传统空气净化材料的载体,进一步提高其吸附性能。
其次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水过滤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研究人员发现,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亲水性,可以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液,实现高效的水处理。
同时由于纳米纤维的孔径大小可控,因此可以根据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纳米纤维进行处理,从而实现高效、低耗的水净化。
此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还可以与其他水处理材料(如活性炭、光催化材料等)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效果。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生物膜领域的应用也具有很大的潜力,生物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气体分离等领域的重要膜材料,而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可以作为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提高生物膜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与微生物菌种相结合,制备出具有良好性能的生物膜过滤器。
这种过滤器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为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过滤材料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空气过滤、水过滤、生物膜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纳米纤维的制备工艺尚不完善、性能评价方法不够成熟等。
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分析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更高的活性和更好的性能,因此在材料科学、能源存储、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静电纺丝作为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材料的工艺,已经成为研究者们的热点关注。
静电纺丝工艺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
它利用静电力将高分子溶液或熔体拉伸成纳米纤维,并通过收集器将纳米纤维收集起来。
该工艺具有成本低、装备简单和操作方便的优势。
同时,静电纺丝工艺还可以控制纤维的形貌、尺寸和结构,从而制备出具有不同功能和性能的纳米材料。
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纳米纤维的特殊结构和表面性质使其在过滤材料、吸附材料和分离膜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例如,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可以用作空气过滤器,能够捕捉细菌、病毒和颗粒物,具有潜在的应对空气污染问题的能力。
其次,纳米材料在能源存储和转换中具有重要作用。
静电纺丝工艺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纳米纤维,可用于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领域。
此外,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静电纺丝工艺可以制备出具有纳米尺度的纤维,可以模拟天然组织的微观结构和形态,用于细胞培养、组织工程和药物递送等方面。
然而,虽然静电纺丝工艺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静电纺丝工艺对溶液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比较敏感,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调整。
其次,静电纺丝工艺中纳米纤维的结构和形貌受到多个参数的影响,如高分子的浓度、电压、喷嘴与收集器之间的距离和温度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这些参数对纳米纤维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的纳米材料在尺寸和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如何进一步优化工艺以获得一致性的纳米材料也是一个挑战。
尽管存在挑战,但静电纺丝工艺制备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静电纺丝工艺在制备纳米材料方面也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品技术与应用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8年11月上总第371期1 前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空气中漂浮的颗粒物浓度超标,由此形成的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更是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水资源的匮乏也使得污水处理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因此,开发出有效拦截污染物的过滤材料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标。
静电纺制备的纤维直径可达到微纳米级,且纤维直径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进行有效调控,大到几微米小到几十纳米。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因其优良的性能被引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过滤领域的应用研究方梦珍1 张弘楠1 覃小红1 匡宁2(1.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2.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12)[摘要]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通透性,在多个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过滤领域。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空气过滤和液体过滤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项目团队在功能型纳米纤维过滤材料研究及产业化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在被动式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提升方面的应用趋势。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空气过滤;液体过滤;被动式建筑Progress in Application of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sfor FiltrationFang Mengzhen 1, Zhang Hongnan 1, Qin Xiaohong 1, Kuang Ning 2(1.College of Textile of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2.Sinoma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Nanjing, 210012, Jiangsu)Abstract :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s enjoy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have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many fields,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filtration. This review briefly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s in the field of air filtration and liquid filtration in recent years as well a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oject team in the research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functional nanofiber filtration materials. The application trend to improve indoor air quality in passive buildings in the future is prospected.Keywords :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 air filtration, liquid filtration, passive buildings入过滤领域,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2 静电纺丝的发展静电纺丝即高分子流体在电场下受到静电力而拉伸成丝的过程,最终固化形成纤维。
其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一种牛顿流体的静电雾化。
但是真正被世人认可的静电纺丝的开端是1934年Formhals 申请的关于纺丝装置的专利[1-3],这是首次利用高压静电制备纤维的装置,其专利详细描述了高分子溶液如何在高压DOI: 10.16116/ki.jskj.2018.21.014总第371期建设科技部品技术与应用静电场中形成射流。
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科研人员在静电纺丝的装置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发明了一系列的专利,但引起的关注并不大。
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静电纺丝工艺作为一种简便有效地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美国阿克隆大学Reneker 团队对静电纺丝的纺丝过程,射流变化,纤维形态以及机械性能做了深入的研究[4-7]。
静电纺丝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静电纺丝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不同聚合物的可纺性研究,工艺参数的影响和优化;(2)静电纺纳米纤维结构的调控;(3)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应用;(4)静电纺的批量化生产问题。
文章数量的增长速度达到每年两倍,到了最近几年,每年2000多篇文章被发表出来。
现如今已经有100多种天然的、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被纺成微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制备的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大,相对密度小,成膜后具有三维结构,有较高孔隙率,因而具有良好的过滤性、阻隔性、透气性和稳定性等。
根据纳米纤维膜的这些显著特征,其被广泛应用于过滤[8]、组织工程[9-10]、传感器[11-12]和防护[13-14]等方面,尤其是在过滤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与熔纺相比,静电纺丝单个喷头的产量约是商业高速熔纺工艺的千分之一,约为0.01~0.1 g/h ,由于静电纺丝喷头之间电场相互干扰,高速熔纺中多喷头的排布方式也不再适用于静电纺丝,并且普通静电纺亚微米纤维粗细分布不均,孔隙大小也不均一,这抑制了纳米纤维膜在商业中的应用。
随着各类高产量静电纺丝喷头的出现,国内外逐渐涌现出一批开发静电纺丝亚微米纤维中试机及生产线的厂家,美国、捷克、日本和韩国等都致力于实现静电纺丝的产业化生产。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各类静电纺丝中试机及生产线大多采用多针头纺丝组件,提高静电纺丝产能有限,且得到的亚微米纤维直径分布跨度很宽。
同时,多针头纺丝供液设备复杂、针头易堵塞等技术问题,导致无法连续生产。
以Elmarco 为代表的少数公司则开发了无针式多射流静电纺丝喷头静电纺丝生产线,有效地改善了多针头式生产设备面临的部分技术难题。
然而,上述静电纺丝设备需要面对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工艺问题则是喷头的组装,因为静电纺丝喷头之间电场相互干扰,高速熔纺中多喷头的排布方式不再适用于静电纺丝。
东华大学覃小红团队[15]设计开发了相位补偿式成网静电纺丝连续生产线,采用相对静止电场设计方案,实现射流在纺程中电场稳定;采用金字塔形自由液面纺丝喷头,实现了高速横移纺丝液面形态持续稳定;采用纵、横向张力协调控制技术,实现基布在静电纺丝工作区域中平整,保证纤网在CD 方向和MD 方向都无折痕,提高产品稳定性和使用性能。
该生产线的生产率约为200 m 2/h ,比传统的单针静电纺丝高出数百倍,极大地推动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产业化的进程。
此外,利用该生产线生产出的各种纳米纤维膜纤维直径离散小,分布均匀,在过滤领域取得不错的效果[16-17]。
3 静电纺纤维膜在过滤领域的应用纤维过滤器由于其结构简单和材料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于过滤领域。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出现了以石棉纤维作为滤料的防毒面具[18]。
通常情况下,过滤效率与过滤材料中纤维的细度有紧密的关系,当纤维直径≤ 0.5 μm 时,在压降不变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纤维网的过滤效率。
一般非织造无纺基布的纤维直径为~12 μm ,而亚微米纤维直径为~250 nm ,两者相差约两个数量级。
静电纺纳米纤维纤维直径小,孔隙率高,在过滤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根据过滤介质的不同,一般将过滤分为空气过滤和液体过滤。
目前静电纺纳米纤维在过滤领域主要应用在空气过滤和液体过滤,通过将杂质截留在膜的表面或者内部以达到净化目的。
3.1 空气过滤早在2007年Yun [19]等就证实了静电纺纳米纤维膜比之商用过滤膜在空气过滤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他们利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出了平均直径在270~400nm 的聚丙烯腈(PAN )纳米纤维膜。
与传统的由聚烯烃和玻璃纤维制成的商用过滤器相比,静电纺制备的纳米纤维直径更均匀。
测量纳米颗粒通过过滤器的渗透结果表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制备的过滤器的过滤效率是纳米纤维膜厚度的函数,在与商业过滤器具有相同的过滤效率时,所需要的纤维膜的厚度更小质量更轻。
聚酰胺(PA )[20]、聚碳酸酯(PC )[21]、聚醚砜(PES )[22]等多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过滤膜材料也相继被开发出来,其空气过滤性能均超过市场商业用过滤膜,几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的空气过滤性能如表1所示[23]。
但单一的纳米纤维膜普遍存在着随着纤维膜厚度增加滤效增加,滤阻也成指数增加的问题,随之还有纳米2018 No.21方梦珍等: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过滤领域的应用研究部品技术与应用纤维膜强度不高,不耐酸碱,不耐高温,容尘量少,寿命短,这就限制了膜过滤材料的使用范围。
现如今空气过滤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做到高效低阻;利用复合,改性或涂覆的方式以提高耐性,扩大适用范围;空气过滤用纳米纤维膜的多功能化,例如抗菌。
Gao等[17]通过可控制的多喷射自由表面静电纺丝制备出由三元结构组成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包括支架纳米纤维,微球和薄纳米纤维。
微球增大了纤维间的空隙,降低了压降,直径为84nm的薄纳米纤维与支架纳米纤维交织在一起,提高了空气中颗粒的碰撞概率,保证了过滤性能。
所制备的复合膜显示出对NaCl气溶胶颗粒的过滤效率达99.99%,压降为126.7Pa。
Zhang等[24]以聚酰亚胺(PI)作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制备出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纳米纤维膜,在25℃~370℃时,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空气过滤器能够保持>99.5%的过滤效率,同时压降非常低,在现场试验中表明PI纳米纤维膜可以在高温下有效去除汽车尾气中的99.5%的PM颗粒物。
Lin等[25]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出离子液体二乙基磷酸二氢铵(DEAP)改性的PAN纳米纤维,DEAP具有高粘度和亲水性,DEAP的改性有效地改变了PAN 纳米纤维的形态(粗糙度)和表面性质(亲水性),使得PAN/DEAP纳米纤维膜在封闭的静态系统中具有优异的PM2.5捕获能力。
Fang等[26]用大豆分离蛋白(SPI)/聚乙烯醇(PV A)体系静电纺丝制备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多功能空气过滤膜,纳米纤维膜的最佳材料比和面密度的加载过滤效率可达99.99%,并且显示出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
实验证明具有适当材料成分和微观结构的SPI/PV A混合纳米纤维膜可用作新型高性能环保过滤材料。
Choi等[27]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合成的草药提取物掺入(HEI)纳米纤维及其在抗菌空气过滤中的应用有效的空气过滤器,过滤效率为99.99%,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为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