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云:"人生逆境十之八九。
"雄鹰翱翔天宇,有伤折羽翼之时;骏马奔驰大地,有失蹄断骨之险。
人生之中,风和日丽有之,阴雨绵绵亦的之。
人生中挫折是难免的,每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有差异。
有的人能忍辱负重,百折不挠,永远朝着成功、胜利的方向前进;有的人则遇到一点困难或打击便痛不欲生,意志消沉。
人活世上,最大的愿望,当然莫过于人生之路平平坦坦一帆风顺。
然而,大千世界,经历各异,幸福、欢乐、艰辛、苦涩……而其中最能磨练人、考验的,当属磨难。
磨难是一本书,它能教你读懂人生的曲折,培养你进取向上的性格,使你在人生旅途中,淡泊心境,走向成熟。
磨难是一面反光镜,你可以用这面镜子,回溯走过的路程,翻拣记忆的碎片,从曲折、是非、坎坷、正误、成败之中校正人生的罗盘。
磨难是一座桥,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许许多多的沟沟坎坎,有了这座桥,你便可以顺利的跨越那一道道沟壑,步入人生的理想王国,走进金碧辉煌的人生终点站。
如果我们把磨难当作黎明前的黑暗看成获得成功的前奏,那磨难对我们来说就是财富。
所以古人说"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大多都历经磨难。
磨难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
一位哲人曾说:磨难是成功的良伴,逆境是人杰的摇篮。
这不,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司马迁受尽"宫刑",写就《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而作《红楼梦》;贝多芬用苦难谱写了震撼人心的《第九交响曲》;居里夫人忍着亡夫失助的悲痛,续奋斗,写出了科学巨著《放射性通论》……这些杰出人物如烈火真金,似傲雪寒梅,饱经磨难志愈坚,最终使生命放出了夺目的异彩。
《孟子》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以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矣",磨难是人生的一种不幸,它让我们在经历挫折和痛苦后感受到生命的严峻和残酷,然而,磨难同时也构成了人生的一种积极的价值。
当挫折与失败挡住人们的去路时,磨难能唤醒人的潜在勇气,并提示人们回到自身,更深刻的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越过人生的障碍,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磨难是一块砺石,用这块砺石,你可以砥砺自己的意志,让生命在凄风苦雨、冷霜冰雪的磨砺中变得更加坚强,更富于勇气。
磨难源于外界,坚韧则发自内心,磨难不能躲避,只要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是完全可以战胜挫折、摆脱困境、超越困境的。
人的能力虽然有大小,天分有高低,生活的环境有优劣,但只要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惜时如金,辛勤耕耘,定会成就一番事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能够感动别人,改变命运,获得成功的人,永远都是那能够全力以赴与挫折抗争,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奋力站起来的人。
如果自己放弃了自己,自己对自己失望了,任何外来的关心和照顾,都只是别人的一种怜悯和施舍,对改变自己的命运命无济于事,因为缺了脊梁骨。
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将使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进入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
竞争在促进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同时,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憾,而威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也不断增加。
团中央最近对十个省市两万多名的学生进行一项调查中发现:有17%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
另外我们还经常看到报纸、新闻媒体的报导:某校学生因承受不了过重的学习负担而自杀身亡;某某学生因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跳楼自杀……诸如此类的事件时有耳闻。
这些事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憾,也留下了不尽的思考:对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然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认识、理解。
从小让学生接受心理锻炼,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自我调节良好心理品质"再穷也不能苦了孩子!"这是过去人们的观念,意思是我们再穷也不能不关心教育,不能不为孩子的受教育去创造良好的条件。
今天,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我们则提出"再富也得苦苦孩子!"再富有的家庭,也不能一味对孩子娇生惯养,养成"小皇帝"、"小公主"的架势。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部分家长溺爱自己的子女。
如孩子外出活动,一天的零花钱就是几百元;学校把学生拉到离学校较远的乡下搞社会调查、劳动锻炼或军事训练,有少数学生向家里打电话时哭了,家长也跟着流泪,认为学校对他们的孩子过于残酷,从乡下回来时,有的孩子一下车便被家长的豪华小车接走了,对老师也不打一声招呼!前几年举行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当时,日本老师目睹中日两国孩子的表现后直言不讳地对中国老师说:"你们的孩子将来决不是我们日本孩子的对手。
"事实也正是如此:中国学生(当然不是全部)太娇嫩、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吃不了苦,受不了批评,经不住挫折;而日本学生则表现坚强、对困难无所畏惧,心理素质更胜一筹(当然也不是全部)。
我在在一则报导中看到,有一天黄昏,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在洛杉机郊区高速公路旁的小道上消闲自在地散步,一位约3岁的小女孩在后面跟着他们不停地走,不慎滑跌在道上,哇哇地哭了起来。
做父母的回头看了一眼后,并没有理会她,也没有去抱她起来,小女孩也看到父母并不理会自己,便自己爬起来,哭着追到父母身边。
这时做母亲的才抱起她、亲吻她,赞扬她坚强、有勇气。
在日本,吃苦受难被定为孩子的"必修课"。
比如,日本幼儿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冬天,幼儿都要赤身裸体在风雪之中滚爬跌打一定的时间。
家长也硬着心肠,因为家长知道,这些手段可以使孩子得到真正的健康和坚强的意志。
在奥地利的公共汽车上,人们只为老人、病弱者让座,却从不为儿童让座,使孩子从小就懂得,生活不能依赖别人。
诚然,我们不能说只有吃过苦的孩子才有出息,也不是说要把我们的孩子送回过去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孩子的成长过于顺利,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无疑是极为有害的。
所以,现在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和一些开明的父母提出应对孩子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或称为"磨难教育",使身处顺境的孩子了解生活的艰辛,并锻炼体魄,养成健全的人格。
前不久我曾看过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文章,其中谈到:"我们为人父母的不欠孩子衣食开销,不欠孩子昂贵的学习费用,不欠孩子婚嫁支出……只欠一条,就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那么,我们为人父母的就要围绕这唯一的一笔'债务'而全身心投入进去。
"
据报载,南京大学生物系二年级学生李江在入学时就和他的父亲签订了"父子协定":即他在大学期间的全部费用均向父母借贷。
李江自信地对记者说,工作几年后一定能还清。
李江的父母,从他们的经济状况来看,供养一个大学生是没有困难的,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懂得"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的道理,懂得把孩子一直呵护在自己的羽翼下,他永远不会搏击长空。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适度经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
挫折能激励当事者增强韧性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产生创造性的变迁。
也只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的洗礼之后,当学生走向社会时,才能多一分坚强和成熟,才会有较好和心理素质来面对人生风雨。
"温室的花朵是经不了风雨的,一味地强调关心和鼓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
许多研究表明,早年的挫折经验对成年后影响甚大,著名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提出:必须间孩子知道生活里和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和劳动、流汗手上长满老茧是分不开的。
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用期,提高耐挫力。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邦,逸豫足以亡身",挫折和磨难之于人生,实在是千金难买的财富。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纵观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志士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凡是少年时期勤勉立志者,总会孕育出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又有多少平庸之辈,终因少年时期受宠安逸,而成为软弱怠惰者,归结到一句:"勤勉出人才,侍宠出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