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定时巡房,并做好记录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 便等变化,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 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 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遵医嘱用药
正确用药,给药时间、方法,注意服药后效果反应, 向患者做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中医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李景秋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病区环境
清洁、舒适、安静、温湿度适宜,并保持室内空 气新鲜。
入院介绍间,相关制度。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生命体征的监测与记录
遵照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及规范操作。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遵医嘱执行分级 护理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遵医嘱用药
正确用药,给药时间、方法,注意服药后效果反应,向 患者做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遵医嘱予饮食护理、加强情志护理,做相关健康 指导,防止交叉感染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遵医嘱执行分 级护理
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定时巡房,并做好记录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 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保持伤口 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保 持各种引流管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引流 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 守无菌技术原则。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 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急腹症患者,诊断不明前禁用止痛剂或热敷。手 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 理。
遵医嘱予饮食护理、加强情志护理,做相关 健康指导,防止交叉感染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急诊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送送至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对意识清醒的患者。
首先要进行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抢救。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诊室有关制度和环境。
3.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每日定时通风至少2次4.建立急症病历,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 次,连续3日,,体温在38.5℃以上者,每4小时1 次;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测1次。
5.严密观察神志、瞳孔、面色、脉象、舌脉、皮肤、汗出、四肢活动、二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发现病情突变时,立即给予应急对症处理,同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6.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7.在配合抢救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迅速、及时、准确,各项操作按正规要求执行,作好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8. 抢救室各种抢救物品、器械应做到“四定一消毒”(定量、定点、定时检查、定人负责管理、按时消毒)。
9.随时检查各种导管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兵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色、味、性质,并做好记录。
10.根据病情,给予正确卧位。
对烦躁不安者宜加床挡或用约束带妥善固定,防止意外发生。
11.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各种相应标本送检。
12.对诊断未明的腹痛患者禁用止痛药。
13.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及传染病报告。
14.凡涉及法律、刑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5.手术患者做好术前皮肤准备及药物过敏试验,做好记录,通知手术室。
16.凡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应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
1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
18.出院患者应予出院指导,床单位做好终末处理。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首先,中医内科护理的常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精神状态和疼痛程度等方面的观察。
2.疾病宣教:护士需要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护理原则等,帮助患者了解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的饮食调理原则,护士需要调整患者的饮食,选择适宜的食物和饮料,帮助患者维持营养平衡并促进康复。
4.康复锻炼: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
中医内科康复锻炼多采用气功、太极拳等中医保健方式,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
5.中药治疗:护士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协助进行中药治疗。
包括制药、调剂、煎药、饮药等工作,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同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此外,中医内科护理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术和方法:1.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调节经脉,达到疏风散寒、通络活血的效果。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按摩时,需要熟悉人体经络和反射区域的位置,采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对患者进行按摩治疗。
2.吸痧刮痧:中医吸痧和刮痧可以通过活血散瘀、驱风祛湿、理气通络的作用,促进疾病康复。
护士需要熟悉吸痧和刮痧的技巧和方法,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部位,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3.中草药熏蒸:中医内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草药熏蒸。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中草药,进行蒸炖或熏蒸治疗。
护士需要确保患者在熏蒸过程中的安全,并负责草药的调制和管理。
总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工作包括病情观察、疾病宣教、饮食护理、康复锻炼和中药治疗等。
在中医内科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熟悉常见内科疾病的诊疗和护理原则,同时掌握中医特有的护理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 .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立即通知医师。
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3 .急诊室环境a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
b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c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4 .入院介绍a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b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5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a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b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3日。
c 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d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e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f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
a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b 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
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c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d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e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f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g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h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0.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 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
12 .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 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的常规有:
1. 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询问和观察,了解病情发展和病史情况。
2. 检查患者的脉搏、舌苔、身体温度和体重等生理指标,判断病情并作出治疗决策。
3.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饮食调理。
4. 运用中医经络理论,通过推拿、艾灸、拔罐等手法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5. 调理患者的饮食,根据中医养生理论,制定适当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营养摄入的平衡和多样性。
6. 对患者进行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开具合适的中药方剂,改善患者体质。
7. 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8.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度劳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9.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
10. 提供预防和康复知识,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
好的饮食习惯。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长葛市中医院内一科肺胀一定义: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
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临床表现1、痰浊壅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2、痰热郁肺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痰蒙神窍。
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4、外寒里饮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
或伴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头痛,恶寒,无汗。
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5、阳虚水泛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水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
6、肺肾气虚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自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四临证护理1、痰热郁肺、痰粘难咳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促、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若体温39以上者,每日测 体温、脉搏、呼吸1次, 或遵遗嘱执行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 体温、脉搏、呼吸2 次,连续二日
体温正常2日后,每日测 体温、脉搏、呼吸1次, 或遵医嘱执行。
若体温37.5以上者, 每日测体温、脉搏、 呼吸4次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 医嘱执行
单击添加您的标题
1.4 3.2
1.2 3.1 8.2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 居、饮食、睡眠和神志 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 应的护理措施
单击添加您的标题
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 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 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 性而定,注意光差服药后的效 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 相关知识的宣教。 遵医嘱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饮食护理,指 导饮食宜忌
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 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 相同的护理方法
同病异护
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 (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 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正护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 种常见护理原则。反护 是顺从 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
正护与反护
07
中医技术
PLEASE ADD YOUR TITTLE HERE
单击添加您的标题
辩 证 施 技
3.6 3.1 3.3
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中医技术
艾灸 拔罐 刮痧 艾灸 贴敷 中药灌肠
穴位注射
2.4
2.1
穴位按摩 耳穴压豆、超声药物透入、中药擦洗、经络操、中药熏洗、足浴等
08
中医健康指导
PLEASE ADD YOUR TITTLE HERE
单击添加您的标题
单击添加您的标题
中医治病的独特观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辩 证论治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000字一、患者护理环境1.根据患者病情对病房进行合理的布置,保持病房清洁卫生,确保空气流通。
2.保持病人的饮食营养均衡,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为其提供具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
3.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4.对患者进行心理关怀和安慰,促进患者情绪的稳定和恢复。
二、患者护理措施1.体温监测:对于中医内科患者,应每日记录体温,并根据情况调整服药时间和剂量,及时处理高热、低热等异常情况。
2.脉搏检查:定期测量患者的脉搏,观察患者的脉象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呼吸监测:对于呼吸困难、气管炎等患者,应定期检查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观察呼吸音和鼻黏膜的分泌物,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皮肤护理:对于褥疮、烧伤、烫伤、溃疡、湿疹等患者,应定期清洁皮肤,观察皮肤情况,妥善处理皮肤疾病。
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为其提供有营养的饮食,定时喂食,保证其水分和能量的摄入。
6.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托,按时按量投药,并监控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和护士。
7.康复训练:配合医生和康复师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加快病情恢复和身体功能的恢复。
8.心理护理:对于比较焦虑、抑郁、恐慌的患者,要耐心倾听、有效沟通,提供合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其克服困难,积极面对疾病,恢复健康。
三、意外处理1.意识障碍: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要立即检查其呼吸、心跳、血压等指标,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为其开展抢救。
2.呕吐和腹泻:当患者出现呕吐和腹泻时,要及时清理呕吐物和粪便,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避免其感染其他病原体。
3.心律失常: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要监测其心律、心率和心电图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避免其发生心脏骤停等危险情况。
4.意外伤害:当患者发生意外伤害时,要及时检查受伤部位的情况,做好伤口清创、消毒、缝合等处理,防止其感染,避免出现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全
目录中医内科急证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高热………………………………………………………神昏………………………………………………………中风………………………………………………………中暑………………………………………………………6急性出血…………………………………………………痛证………………………………………………………暴泻………………………………………………………脱证……………………………………………………中药中毒…………………………………………………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风温………………………………………………………感冒………………………………………………………内伤发热…………………………………………………咳嗽………………………………………………………哮喘………………………………………………………悬饮………………………………………………………肺痈………………………………………………………肺胀………………………………………………………胃脘痛……………………………………………………呕吐………………………………………………………便秘………………………………………………………泄泻………………………………………………………黄疸………………………………………………………积聚………………………………………………………水臌………………………………………………………水肿………………………………………………………肾衰………………………………………………………淋证………………………………………………………癃闭………………………………………………………消渴………………………………………………………心悸………………………………………………………胸痹………………………………………………………眩晕………………………………………………………不寐………………………………………………………痉症………………………………………………………痿病………………………………………………………痹证………………………………………………………汗证………………………………………………………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第一章内科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胸痹护理常规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
以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保持病室安静、清洁、舒适、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做好入院介绍。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九、做好情志护理。
十、做好服药指导,准确给药。
十一、做好饮食护理及指导。
十二、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终末消毒。
十三、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课件
刮痧法
定义:刮痧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 、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玻 璃,或头发、苎麻等工具,蘸食油或 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 向外反复刮动,用以治疗有关的疾病 。
适应症:刮痧法具有调气行血、活血 化瘀、舒筋通络等作用,多用于治疗 夏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等,也可 以用于日常保健,可起到预防疾病的 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制定相应的 康复指导方案,因人、因病、因时制宜。
预防为主
综合治疗
强调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注重生活调养 和预防复发。
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 治疗方法,促进患者康复。
常见病症的康复指导方案
感冒
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饮食宜清 淡易消化,忌食生冷油腻;保持室内空气
辨证施护
中医内科护理以辨证为核心,根 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分析病因 、病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治未病”,重视疾病 的预防。中医内科护理注重指导 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
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内科护理的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05
原则
药物治疗护理
情志护理
饮食调护
针灸、推拿等特 色护理技术
抑郁
鼓励患者表达情感,提供 心理支持,引导患者参与 愉悦的活动,如听音乐、 散步等。
焦虑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给 予安慰和理解,教授患者 应对焦虑的技巧,如渐进 性肌肉松弛法。
情志护理的注意事项
尊重患者
尊重患者的情感和意愿,避免强制性的情志 干预。
密切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情志护 理措施。
• 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做好记 录。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第一节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中医内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1.入院护理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病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信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饮食护理辨证施食,合理调配,五味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分级护理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病情观察(l)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天测1次。
体温超过37.5℃者每天测量4次,体温超过39℃者,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连测3次,改为每天1次。
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药物应用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6.心理护理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7.起居护理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8.排便护理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
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9.健康指导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酒,多运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二节不同病证护理常规一、咳嗽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病变。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咳嗽病变有虚实之分。
外感咳嗽属邪实,有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风燥伤肺证;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有痰湿蕴肺证、痰热郁肺证、肝火犯肺证、肺阴亏耗证。
1.按中医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环境:病室内空气新鲜,绝对禁止吸烟,防止刺激性气味。
3.饮食护理:进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风寒咳嗽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风热咳嗽忌辛辣、肥甘、厚味,可食梨、枇杷等水果;风燥咳嗽可食用川贝、百合、银耳、梨子等;痰湿蕴肺咳嗽可食用薏米、赤豆、山药,忌食黏甜食品及肥厚油腻之品。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引言内科中医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对内科疾病进行预防、治疗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内科中医护理的常规内容,包括患者评估、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等方面。
患者评估患者评估是内科中医护理的第一步,通过对患者的综合评估,了解其病情和身体状况,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患者评估的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辨证施治等。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患者评估的重要环节,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的相关信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情况。
病史采集的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询问、触诊、听诊等手段,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体格检查的内容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护理计划护理计划是根据患者评估的结果,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的详细方案。
护理计划的制定应符合中医理论和护理原则,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目标设定护理计划的第一步是设定明确的目标,即明确患者的康复目标和护理目标。
通过设定目标,可以明确护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护理措施护理计划的核心是护理措施的制定,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
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理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过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变化和护理效果,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是护理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药物治疗、中医疗法、饮食调理等方面。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内科中医护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使用中药,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中药,并遵循中医药的用药原则。
中医疗法中医疗法是中医护理的独特特色,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疗法。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环境舒适:确保病房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卫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病人的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和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用药膳、病后饮食、调理饮食等不同的饮食方案,促进病人的康复。
3.病人的休息护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病人的休息时间和作息规律,保证病人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4.病人的活动护理:根据病情的不同,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
5.病人的情绪护理: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给予病人足够的安慰和支持,积极引导病人的情绪,增强病人的信心,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6.观察与记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病人的症状变化。
记录病人的诊治情况,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7.病人的口腔护理:定期给予病人口腔清洁护理,如刷牙、漱口等,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预防口腔感染。
8.定期给予病人体位转换:根据病人的情况,定期帮助病人转换体位,防止病人发生褥疮和其他并发症。
9.病人的皮肤护理:定期给予病人身体清洁护理,防止皮肤感染和损伤。
10.给予病人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咐,正确给予病人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防止用药错误。
总之,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是为了提供全面的护理,维护病人的健康和康复。
通过合理的饮食、休息、活动、情绪的护理,以及环境的舒适和药物的管理,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恢复。
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病人的安全。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第一章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3)第一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3)第二节心血管科疾病护理常规 (4)一、胸痹心痛病 (4)二、脉胀 (6)三、心衰病 (9)四、心悸 (11)第三节脑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14)一、中风 (14)二、颤病 (18)三、痴呆 (21)四、眩晕 (23)第四节脾胃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26)一、胃脘痛 (26)二、胃疡 (29)三、呕血/便血 (32)四、积聚(肝硬化) (34)五、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 (36)第五节风湿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39)一、痛风 (39)二、尪痹 (41)第六节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43)一、消渴病 (43)二、消渴病肾病 (46)三、消渴病足病 (49)四、消渴病痹症 (51)五、瘿病 (53)第七节肾病科疾病护理常规 (55)一、慢性肾衰 (55)二、肾病综合征 (57)三、肾风 (60)四、淋证 (62)第八节呼吸科疾病护理常规 (65)一、喘病 (65)二、肺胀病 (67)三、风温肺热病或咳嗽病 (71)四、哮病 (74)第九节肿瘤科疾病护理常规 (77)一、大肠癌 (77)二、肺癌 (80)三、肝癌 (83)第一章内科中医护理常规第一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环境与休息】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3.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生命体征监测】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7.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应给予热情接待,介绍入院须知,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的姓名,按病情安排病床,填写各种规定项目,并及时通知医生。
2、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并做出标记。
3、按医嘱通知饮食并做出标记。
4、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4次,连续三日,以后每日一次。
如入院体温在37.5℃以上,每日四次测量体温直至体温恢复正常三日后,改为每日测量1-2次。
如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重测。
5、新入院患者磅体重,量身高一次,并记录。
6、每日下午测体温同时记录大便情况。
7、患者入院次晨收集尿、粪标本送检(急诊例外)。
8、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室整齐、清洁、安静及做好病人卫生。
9、向患者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健康指导及各种检查指导。
10、凡有输液患者要做输液巡视卡,每小时一次,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11、做到分药到口(中药、西药)。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并请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制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并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遗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六、每日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仪式完成各项检测。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神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是指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光差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风湿的中医护理多因人体正气虚弱,或过分劳倦,起居不当,感受风热毒邪所致。
以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多痰、烦渴、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心、肾。
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气管炎等。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doc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市中医院内一科肺胀一定义: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烦躁,心慌等。
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临床表现1、痰浊壅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短气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2、痰热郁肺咳逆喘息气粗,烦躁,胸满,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痰蒙神窍。
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4、外寒里饮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
或伴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头痛,恶寒,无汗。
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5、阳虚水泛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水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
6、肺肾气虚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自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患者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卧位,病情缓解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记录出入量。
4、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四临证护理1、痰热郁肺、痰粘难咳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呼吸困难、呼多吸少、动则喘促、紫绀时,立即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观察吸氧效果,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协助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疾病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
2)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并请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并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h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6.每日测体重、血压1次,或遵医嘱执行。
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格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神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是指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 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和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一)风温的中医护理多因人体正气虚弱,或过分劳倦,起居不当,感受风热毒邪所致。
以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多痰、烦渴、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心、肾。
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气管炎等。
一、护理评估:1、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
2、咳嗽、咯痰的程度和性质。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热闭心包证、气阴两虚证、邪陷正脱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风湿初期,注意保暖防寒;邪入营血者,有条件安置在单人病室,避免强光刺激。
发热期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
3、气息喘促不能平卧者给予半卧位,并遵医嘱吸氧。
4、汗出过多者,用毛巾擦干,及时更换湿衣和床单。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咳嗽、胸痛、汗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及量。
2、热入心包,神昏、谵语等症时,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邪陷正脱、体温骤降、汗出肢冷、面色苍白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邪热内陷、津气枯竭、皮肤等部位出现斑疹或瘀斑连成大片、色紫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四、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实热证可偏凉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
五、饮食护理: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主。
2、高热多汗烦渴者,可给予生津清热之品;饮食宜流质或半流质,少食多餐,忌食肥腻、辛辣、硬固、海鲜等物。
3、鼓励患者适当饮水。
六、情志护理:为患者创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七、临证(症)施护:1、高热不退、无汗者,可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
2、痰热壅肺,咯痰不爽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必要时吸痰。
3、呼吸困难、紫绀者,遵医嘱给予吸氧。
4、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淡盐水灌肠或番泻叶泡茶饮。
5、高热多汗,可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水代茶饮。
八、健康指导:1)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有节。
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2)注意四时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3)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机会,服用预防药物。
4)避免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鼓励患者戒烟。
(二)感冒的中医护理因外感风邪,客于肺卫所致。
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
上呼吸道感染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价:1、体温、寒热、汗出情况。
2、有无咳嗽、咯痰。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气虚感冒证,阴虚感冒证。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症感冒宜卧床休息,热退后适当下床活动。
若汗出热退时,宜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身,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体温、寒热、汗出、咳嗽、咯痰、痰色、舌脉及服药后反应。
2)服解热药后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出冷汗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药后无汗、体温继续升高、咳嗽、胸痛。
咯血、或热盛动风抽搐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四、给药护理:1、风寒感冒者,汤药宜热服,服药后可给予热饮料,或盖被保暖,以助微汗出。
2、风热感冒者,汤药宜温服。
五、饮食护理:1、饮食以淡为主,多饮水。
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2、风寒感冒者,宜热食,忌生冷;风热感冒者,可多食水果;气虚感冒者,宜多选温补、易消化食物。
六、情志护理:因感冒多次反复发作,情绪低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七、临证(症)施护:1、风寒感冒,发热无汗,遵医嘱针刺。
2、鼻塞流涕,可用热毛巾敷鼻额部或按摩迎香穴。
3、风热感冒口渴,可给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或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汤代茶饮。
4、便秘者,遵医嘱服用中药或中药泡水代茶饮。
5、暑热感冒,头身疼痛者,遵医嘱针刺或采用刮痧疗法。
6、体虚感冒者,遵医嘱艾灸。
八、健康指导: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2、自我穴位按摩,坚持每日凉水洗脸,预防感冒。
3、注意四时气变化,天暑地热时,切忌坐卧湿地,汗出勿当风。
(三)内伤发热的中医护理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所致。
以低热,少数患者高热,或患者自觉身热、或五心烦热但体温不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涉及各相关脏腑。
功能性发热、肿瘤、血液病、内分泌病、结核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具有发热症状时,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发热的时间、程度、性质和规律。
1.生活自理能力。
2.心理社会状况。
3.辩证:阴虚发热证、血虚发热证、气虚发热证、阳虚发热证、气郁发热证、痰湿郁热证、肝瘀发热证。
二、护理要点:按理常规进行。
①高热或有出血倾向者卧床休息。
②自汗、盗汗量多者,用干毛巾擦拭后及时更换衣被。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切观察发热的时间、程度、特性和规律。
2.注意伴发症状,如怕冷、出汗、口渴、面色、舌脉、神志及二便等变化。
3.体温过高或过低,发热程度与伴随症状不符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四、给药护理:中汤剂一般宜温服,阴虚发热者宜凉服,气虚发热者宜热服。
五、饮食护理: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
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煎炸、肥腻、辛辣等助湿生热之品。
2、气虚发热可食健脾益气食物,阴虚发热可食滋阴清热食物,血虚发热可是益气养血之品3、肝郁发热可食健脾益气食物,清热解郁之品。
六、情志护理:1、消除顾虑,安慰和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特点及调养的方法,以取得其配合,使其能安心治疗。
七、临证(症)施护:1、低热盗汗者,遵医嘱可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
2、阴津耗伤,肠燥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要或中药泡水代茶饮。
八、健康指导1、伤发热肠缠绵反复,体温正常后嘱患者仍注意体温变化。
2、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急躁、焦虑、忧思等不良刺激。
3、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4、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时来医院复查。
(四)咳嗽的中医护理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的性状,气味及颜色。
3、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寒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按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一般护理: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3、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痰呈黄绿色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1)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 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出汗。
四、饮食护理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2) 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3) 肺肾阴虚咳嗽宜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五、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肺咳嗽的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
六、临证(症)施护:1) 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部拔火罐或镇咳药。
2) 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痰少、粘稠难咯,遵医嘱用中药雾化吸入。
健康指导1) 鼓励患者适当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2) 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物,注意寒暖,预防感冒。
(五)哮喘的中医护理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
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脾、肾。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1)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敏原。
2)哮喘发作的症状及伴随症状、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哮证、热哮证、虚哮证(发作期),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缓解期)。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哮喘发作时间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三、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哮喘发作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2)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升高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6)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