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合集下载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表现标准】3.9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描述、预设达成及其评析】本框内容是对第一框内容的承接,通过对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来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并由此而得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所在。

以下是目标的描述和预设达成:目标1: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回忆中华文化丰富内容,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作用/意义、特点、地位。

目标2:学生通过典型具体例子的对比,理解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形成的原因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目标3:学生通过讲解具体实例,能够理解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及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难点)目标4:理解包容性的含义和意义,再现包容性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材料中。

(重点)评析以上四个教学目标在分类表中的位置:二、教学任务分析1、学生能力及学习动机分析:高二的文科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基础的文科思维和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同时也具备学习本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准备。

在相关课程方面历史的必修3也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与中华文化相关史实资料。

但是,历史展现出了多彩的现象,需要通过学习来感受和获得本质的理论,因此学生对本框的内容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通过本框学习能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领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本课表现标准类型及其学习条件分析:1)本课属于理解、运用、分析性知识类别学习。

2)其学习条件是:高中的文科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有够通过事例现象分析内在的本质的能力。

3、采用情景式体验教学程序:情景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自主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学生质疑与答疑——教师点拨——对应练习——学生的思维导图建构(课后)4、课型:新授课。

2018年最新教材 公开课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

2018年最新教材 公开课3.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为什么要保护民族文化?(地位、作用) 中华文化与各族文化关系如何?
星座、花、兄弟
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 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
中华爱我中华
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
合作探究四
材料一 我国各民族有哪些异彩纷呈的文化元素?
材料二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 五十六个民族,五是一家 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 五十六种语言,汇 成一句话 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 爱我中华爱我中 华爱我中华 华爱我中华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6公元1公元401公元10011000 1500 公元前1 400年 世纪(春 (东汉到 (南北朝 (北宋到明 秋到西汉) 东晋) 中期) 到北宋初 年) 50% 62% 71% 58% 比例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独特性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成 因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区域性
关 系
作 用
民族性
关 系
当堂练习
1 、中国古典诗歌 “ 无体不备 ”“ 无体不善 ” ,无论内容、风格、形式、
技巧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主要体现了中 华文化具有______的特点 答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共47张PPT)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共47张PPT)

四 大 名 著
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神魔小说的最高峰 ——《西游记》
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
英雄好汉的忠义悲曲
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祖
话说历史---自豪篇
外国人如何评价红楼梦
2014年,英媒《每日电讯报》发布“史 上十佳亚洲小说”排行榜,《红楼梦》位 列第一。
在斯洛伐克,汉学家黑山女士说:“全世界 最有资格获诺贝尔奖的就是曹雪芹”。
话说历史---自豪篇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独领风骚 闭关锁国
任重道远
古代辉煌→近代衰微→现代复兴 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刻苦学习,落实行动
江 南 多 山 多 水 多 才 子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区域性
西域文化 关 中 文 化 藏文化 滇 黔 文 化
东 北 文 化
山 东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
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②区域关系:
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 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56个民族知多少?
56个民族,56朵花----和谐篇
猜民族· · · · · · 民族服饰
藏 族
猜民族· · · · · ·
课堂小结
区域性
民族性 中华文化 独特性
创造力
生 命 力
凝聚力
包容性
求同存异
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汉调
兼收并蓄
徽汉合流
吸收
形成
京 剧
徽剧
孔子
孟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礼记· 中庸》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让学生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辉煌。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教学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言)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同学们,她到底是谁?是啊,是我们的祖国,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

讲授新课:板书: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

引导过渡]提到中华文化你首先能想到的是什么?课件展示]看到这些图片告诉我你的感受是什么?引导过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外国有吗?外国人称我们中国为china ,因为只有我们有china ,这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魅力首先体现在他的独特性,既在世界的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板书: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两个主要方面下面我们就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来体会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板书:1、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PT课件(安徽省市级优课)
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特点: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 和整体性的特点
小组活动二 “我为家乡代言”
1、家乡文化有哪些特色? 2 、深入思考不同区域文化有差异的
原因,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铜陵市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1、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 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 响,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发展态势)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各保持着自特色。
本课小结
独树一帜
(1)文学艺术
独领风骚(独特性)

(2)科学技术



成因
中华文化
的 一方水土
的力量
中 一方文化(地域性)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华 文
化 中华之瑰宝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原因:包容性
含义 意义
课外活动
• 淮北花鼓戏为展现淮北地区的文化发 挥着独特的作用,请在课下收集一些 关于淮北花鼓戏的材料,了解它的发 展现状,为我们更好的继承和发展这 门艺术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
中华文化的骄傲。
2.各民族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 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举世瞩目的G20杭州峰会于9月5日下午圆满闭 幕,在欢迎晚宴上,不仅有中国曲目,也有德 彪西的《月光》贝多芬的《欢乐颂》,从向世 界展示、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到再造、演绎其他 民族的传世之作,在展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 同时,也把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展现在世人面前。
黄梅戏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法国克洛岱《绝望》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 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 死 !死 !死 !死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
(李约瑟《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时间 公元前6-公元 前1世纪(春 秋到西汉) 公元1-400年 (东汉到东晋) 公元401-1000 (南北朝到北 宋初年) 公元1001-1500 (北宋到明中 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含义: 兼收并蓄(吸收借鉴)。 意义:
包容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 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 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博 独特性 大 精 深 表现 区域性 的 中 民族性 华 文 化 原因 -----包容性
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 成因 区域文化间的关系 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意义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练兵场:
中国人的饮食有所谓“东酸、西辣、南甜、 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 的 A.地“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化上看, “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体现了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 出了贡献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齐鲁文化
吴越文化
巴蜀文化
草原文化
滇黔文化
荆楚文化
家乡特色文化
探究
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色?谈谈与
我们家乡文化的差异及原因?
比较差异:谈谈出现区域文化差异的原因以及 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PPT

(四)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 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2)包容性内容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包容性意义
这种文化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 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 理解。
博 大 精 深 的 中
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 独领风骚 科学技术
小阶 结段
(独特性) 区域文化的成因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区域性)
区域文化间的关系
华 中华之瑰宝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文 化
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 文化的基本特征。其原因是在 于它具有的包容性。谈谈你对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
比例
50%
62%
71%
58%
注:表中所展示的中国历史四个阶段大致是春秋 到西汉,东汉到东晋,南北朝到北宋初年,北宋 到明中期。思考:表格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0张PP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0张PPT )
主体工程规划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0张PPT )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4.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 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 的民族凝聚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 化(共2 0张PPT )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教案第2课时第周日期:月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2、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她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同学们,她到底是谁?是我们的祖国。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首先我们来丰富一下我们的精神世界,听一首优美的歌曲,在歌曲中感受我们的中华文化。

视频:《中华颂》广泛来说,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具体而言,“博大”就是多,到底怎么多,简单的说,一个人一生什么都不干,专研究中国文化,也研究不了、研究不精、研究不透……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年轻时写下“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据传说他实现不了。

(他识不遍、读不尽)那么多人研究《易经》《道德经》几代人、几十代人没有人敢说,我读懂了、吃透了、精通了……“精深”呢?我讲一个故事,以调侃的方式解“三、王、玉、主”四字,来说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家知道:“三”为什么是三横呢?其实我们的先人在创造汉字时,不是凭空想象的、臆造的。

是观天、观地、观万物的变化、以象形、指示、借代等字符来表达的(不是简单的一横就是一),备注三的上面一横是表示天,下面一横是表示地,中间一横表示人。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公开课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 原因
⑴包容性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 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 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⑵包容性的作用: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 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 的理解。
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认识,不 正确的是( )
• (2010年高考·江苏卷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 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 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 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 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从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角 度来说的,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时 间上的久远性.
博大精深:从中华文化形式多样,内涵 丰富的角度来说的.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表现: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民族性
一.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 (2010高考·广东卷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 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 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 这表明 •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1)科学技术的地位
独特性
科 学 技 术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地位 (2)中国古 代科学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教案第2课时第周日期:月日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要记住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
2、难点: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在外国人心中她是茶叶,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长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马俑
在中国人心中她是盘古,她是女娲,她是大禹,她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同学们,她到底是谁?
是我们的祖国。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节课我们继续领略华夏神韵,走进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化。

首先我们来丰富一下我们的精神世界,听一首优美的歌曲,在歌曲中感受我们的中华文化。

视频:《中华颂》
广泛来说,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具体而言,“博大”就是多,到底怎么多,简单的说,一个人一生什么都不干,专研究中国文化,也研究不了、研究不精、
研究不透……
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年轻时写下“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据传说他实现不了。

(他识不遍、读不尽)那么多人研究《易经》《道德经》几代人、几十代人没有人敢说,我读懂了、吃透了、精通了……
“精深”呢?我讲一个故事,以调侃的方式解“三、王、玉、主”四字,来说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家知道:“三”
为什么是三横呢?其实我们的先人在创造汉字时,不是凭空想象
的、臆造的。

是观天、观地、观万物的变化、以象形、指示、借
代等字符来表达的(不是简单的一横就是一),备注
三的上面一横是表示天,下面一横是表示地,中间一横表示人。

表达这个世界是由天地人组成的。

如果有人能上下连通,有通天通地的本领,这个人是什么人呢?就是王(王爷)。

王爷的上头还有人,那当然是主(主子)。

王者(爷们)平时喜欢表现自己的富贵,常常在腰间带块东西,这东西就是玉。

(古时玉是最好的东西……)
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一起来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首先我们来看她的独特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比如法国有近 3万人学习汉语,人数居欧洲首位。

法国的汉语热从巴黎街头的一则广告中可以体会到:“学汉语吧,那意味着你未来几十年的机会和财富。


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外是如何学习汉语的吧!
视频:《老外爆笑学中文》
现在汉语的大热让很多国人引以为傲,咱们汉语也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殊不知,远在西方启蒙时代就已经出现过“中国潮”。

现在很多中国人崇尚西方文化,但是有个历史事实很少有人知道,
从13世纪一直到18世纪,西方人都在崇拜中国文化,在欧洲大陆形成的“中国热”持续了6个世纪。

当时的欧洲人看中国,就像现在的中国人看美国一样。

中国的瓷器、建筑、服饰、文学、科技、园林艺术都受到崇拜,中国几乎成为他们向往的乌托邦。

中华文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正是因为我们的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而我国的文学艺术,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足足跨越了几千年辉煌的历史。

中国的文学艺术既有现实主义的忧国忧民,又有浪漫主义的超凡脱俗;既有婉约流派的风花雪月,又有豪放主义的气吞山河。

中华文学艺术达到的高度是其他国家的文学艺术所不能企及的。

问:你能说说对你感触最深的几本中国文学名著吗?
视频:《水浒传》
设问:世界上第一部诗歌集是什么?《诗经》。

3000年前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