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降水教案

为什么会降水教案
为什么会降水教案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章节)

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班级八(9)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空气湿度及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一起,学会测量空气湿度。

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了解降水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降水量,了解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科学技术与社会: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湿度的观测,空气湿度与气温、天气的关系,湿度与降水的关系,凝结和降水的形成。

难点:相对湿度的概念,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的关系。

教具:热水、烧杯、温度计、玻璃片、干湿球温度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的空气里有水么?若有水,你怎样证明?

教师初步归纳:

1.打开电冰箱的们会看到“白汽”。

2.在玻璃杯里放上冰棍,玻璃杯壁上会出现小水珠。

学习新知

大家在第七册中已经了解到雾、雨、雪及云都是水汽形成的。水汽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物态现象以及是怎样形成的?想了解这些的话,我们一步一步来。首先,我们来学习两个概念:湿度和相对湿度。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由于空气中水汽的多少往往是相对的,气温的高低不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数量也不同。就像冬天会比较干燥而夏天则要湿润一些。那湿度和温度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探讨一下。

实验:在3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调节水温,使3只烧杯中的水温分别为25℃、45℃、65℃。拿一块玻璃靠近烧杯口。观察现象。

小节实验: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也就是相对湿度越大。

在实际的测量中我们会借助一种实验工具来测量空气湿度,这种工具就是湿度计,常见的有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在这里我们着重讲一下干湿球温度计。

特点:这种温度计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组成。一支的球部直接与空气接触,称干球。另一支的球部裹着纱布,纱布末端浸在装有蒸馏水的容器里,称湿球。水浸湿了纱布,并从纱布表面蒸发,从而带走了一部分热量,使湿球温度计的读数低于干球。

(2)方法:先读出干球湿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湿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计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

讨论: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越大时,湿度是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

在相同的干湿温度下,当干湿球湿度计值相差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小,湿纱布中的水蒸发的越快,带走的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的读书就越小,两温度计的差值就越大。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至雨的可能性就越大。许多天气谚语就是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例如“蜻蜓低飞,不雨也阴”就是由于大雨前空气的湿度较大,蜻蜓的翅膀因沾上水分而不能高飞。所以蜻蜓低飞,不下雨也是阴天。

空气中的水汽有了,要变成雨是不是要变成液体才能成为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现在就讲一下水气凝结的条件:

1.水汽凝结的条件:增加水汽或降低温度

当气温不变时,空气中容纳了最多的水汽,不能再容纳更多的水汽了,这种空气称为饱和空气。(即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饱和空气中如果继续加入水汽,会出现水汽凝结现象。如果不增加水汽,这种空气的水汽能凝结,但要降低空气的温度。如果想让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有两种方法:增加水汽或降低温度。实际上可行的是降低温度。

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都很小,形成云以后漂浮在空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谁起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降水。

降水的过程:

微小的水蒸气向四周扩散并向高空运动→高空气温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云滴增大,形成降水。

3、降水的条件:空气饱和—气温下降—有凝结核—水滴增大—降落到地面

4、降水的形式: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固态和液态的水),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讲解一下云、雨、雪形成的不同之处。

我们常常听到天气预报播某某地小雨、中雨、暴雨等等,这些等级是如何让衡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衡量的标准——降雨量

降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1平方米)上雨水的体积。(让同学们说出日降雨量的定义)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简单讲解雨量筒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小雨:(<10毫米)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洼地积水慢,屋上雨声微弱。中雨:(10—25毫米)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上沙沙雨声。大雨:(25—50毫米)雨滴下降模糊成片,落地四溅较高,洼地积水很快,雨声哗哗作响。暴雨:(>50毫米)雨猛如倾盆,雨声震耳,积水特快,江河涨水。

其实雨量杯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大家课后可以查阅资料,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筒。

大家可能知道,最近几年我国有些地方闹旱灾,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有很大的损失,在这个时候呢政府往往会采取措施,那就是——人工降雨。在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用干冰、碘化银等可以作为“催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人工促成雨的形成,那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形成性练习

1.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

A、空气中的水汽不足

B、气温不够高

C、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

D、云的上升运动太快

分析: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降水的形成过程。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若此时气温降低(如气流作上升运动),空气中的水汽就会附着在微小的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或冰晶。这种混合组成的悬浮体就是云。但云形成之后不一定会降水,如这时水珠和冰晶随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则最终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答案:C

2.形成云、雾、雨、雪等天气的重要条件是()C

A、气压

B、气温

C、湿度

D、风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100%时,才会发生水汽凝结现象

板书设计:

2.6为什么会降水

一、空气的湿度

1.湿度计的构成:干球温度计、湿球温度计

2.原理: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3.特点:示数差大相对湿度小

示数差小相对湿度大

二、降水

1.水汽凝结的条件:

(1)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2)相对湿度达到百分之一百以上

(3)空气中有微笑灰尘颗粒

2.降水的形成

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水滴增大,降水形成。

3.降水量的测量

(1)单位:毫米

(2)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降水深度。

课后分析自我分析:

课上的较为顺利,体育课后,学生较沉闷,教学思路清晰,应当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气氛。

实习同学评议:

时间把握的很好,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有效提出,与生活联系紧密,思路清晰,总结和习题安插合理。可适当减少全体回答,增加个体回答。

指导教师意见:

思路明确,悬念连接,整节课上的还是比较生动的。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公开课教案

精品文档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降水的定义及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掌握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能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3、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掌握降水的概念并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读图说出福州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掌握描述一个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的方法。同时,能够对比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设置不同的活动归纳出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培养地理绘图技能。通过福州的降水的变化,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有用的地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绘制与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难点: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进行微课自学,带好尺子、铅笔和橡皮擦;课前编写和分发导学案;课件制作,视频录制等. 【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播放“三月里的小雨”歌曲,营造学习降水的氛围。 过渡语:三月小雨半含羞,天上人间细细流,欢迎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通过微课自学,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遍。 多媒体播放:微课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老师:通过微课,大家学会了多少知识呢?下面我们就来测一测。 自学能力测一测:(判断题) 1.降水就是指降雨。 2.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4.福州冬季降水少。 5.降水形成的条件之一是空气下沉。 6.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是有差别的叫做降水的季节变化。 7.根据24小时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预设学生:回答较为顺利。 老师:绘制降水降水量柱状图是我们要掌握的一项地理技能,首先我们用直尺绘制出横轴代表月份,纵轴代表降水量,以福州2月份降水量76毫米为例,它是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课标要求: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 知识与技能 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①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③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②认识降水的复杂性(变化与分布)。 ③认识人工降雨的必要性,并初步了解其方法。 2.学习任务 利用教材及课件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

的合作学习,了解降水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分布,同时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以及世界上形态各异的雨雪,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 ①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②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2.学习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 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媒体提供的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景,归纳出降水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媒体阐述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学习情境类型 ①真实情境②问题性情境③师生交互情境 (二)学习情境与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降水、气温的因素和气候的特殊现象 一、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形成条件影响因素降水多的原因降水少的原因 1、充足的水汽海陆位置沿海水汽充足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风向海洋吹来的风(夏季风或陆 地吹来的风经过海洋等较大 的水面带来水汽 陆地吹来的风(冬季风 山脉走向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平 行,有利于水汽深入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方向垂直阻挡水汽深入地形类型平原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盆地、谷地地形封闭,高原上地势高,水汽难以进入 洋流暖流上空水汽充足寒流上空水汽少 地面状况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植被破坏严重,地表沙土为主2、空气降温过程气压带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降温,水 汽容易凝结高压带控制空气下沉升温,水汽不易凝结 风带西风带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容 易凝结信风带、极地东风带高纬吹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 天气系统气旋、锋面空气上升反气旋空气下沉

地形类型山地迎风坡空气上升山地背风坡空气下沉 下垫面状况暖湿气流遇到冷地面(海面、 寒暖流交汇、暖流遇到冷海面 (多雾 3、凝结核城市雨岛 举例: (1我国部分地区冬雨成因:①我国台湾东北部冬雨日数特别多(月降雨日数可多达23~25天以上,原因是南下冷空气,经我国沿海水域时携带大量水汽,至台湾北部后,受到高山阻挡,形成停滞的冷锋,迫使暖湿空气上升,形成降水云带,致使台湾北部沿海一带冬雨连绵。 ②贵州冬季多雨是由于来自北方的冷气团遇云贵高原地形阻挡而形成准静止锋,使降雨带徘徊于贵阳和昆明之间所致。 (2我国海南岛、台湾岛西侧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一般应为1 500~2 000mm,主要原因是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背风一侧。 (3北美洲西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多达2 000mm以上(一般为800~1 000mm;而地中海气候也可达1 000~1 500mm(一般为300~1 000mm。原因是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受沿岸山脉的急剧抬升,进而带来大量降水。 (4印度乞拉朋齐平均降雨量高达10 866mm。原因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湿润气流受山脉的抬升作用强烈上升,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由于这股湿润空气“源远流长”,不断流入,大多被巍巍的高山阻挡在山的南部,这就是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 的原因。 二、影响气温的因素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 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汽后变成了水汽进入大气中) 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板书:二、降水量的测定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8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有实物更好:图3.21已经画得十分清楚. 通过阅读、看图.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完成活动.活动内容:写出如果出现这种降水情况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 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 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这时老师要加以引导回忆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老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一年当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回答:略 老师:由此导入降水季节变化,并让同学观看课本第59页(图3.22) 板书:三、降水的季节变化 老师:前面已经学过气温,同学们对降水柱状图,应该理解. 学生读图以后可以得出结论,让学生总结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

初中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4.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特点。 2、学会分析影响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影响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因素 【学法指导】: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质疑点评 【自主学习】:(只要跟着河流走,就能够发现大海) 1、找出什么是等降水量线? 2、通常用图来表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 量。 3、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两级地区降水;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西岸和内部降水;在温带,地区降水较多,地区降水较少;在山地,一般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4、通常情况下,降水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5、被称为地球“雨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 读图4.9,分析:(1)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呢?两地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3)在中纬度地带,亚欧大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当堂测验】: 1、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表现最明显的是() A、高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低纬度地区 D、全球一样 2、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 A、亚洲西部 B、赤道地区 C、亚洲东部 D、撒哈拉沙漠 3、世界年降水量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总趋势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多 C、先减少后增多 D、先增多后减少 4、有关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 B、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一定比内陆地区多 C、世界上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太平洋沿岸地区

降水的要素的分析

一、基础知识降水的要素的分析 1、降水的形成条件 2、水汽、凝结核、气流运动(降水类型:台风雨、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3、降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作用具体表现 大气环流决定性因素高压少雨,低压多雨; 风从低纬吹来多雨,风从高纬 吹来少雨;锋面活动 地形使降水短距离内发生改变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山脉对水汽有阻挡作用; 平原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山 脉的一定高度抬升作用明显 (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海陆位置使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距海远近,海洋水汽来源多, 多雨,深居内陆,海洋水汽来 源少,少雨 洋流辅助增强作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 减湿 人类活动雨岛效应 小尺度的降水分析:山谷风、准静止锋 三、反馈练习 1.根据图10,图11和材料回答问题。 A B

分析图11中,A、B区域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8分) (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题。 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3、下图为世界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岛屿,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间多宽广盆地,森林覆盖率为2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城市M降水资料表,归纳城市M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月份 1 2 3 4 5 6 降雨量(毫米)384.7 309.8 200.3 257.9 133.4 83.1 月份7 8 9 10 11 12 降雨量(毫米)80.8 84.2 79.0 33.1 175.0 184.0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的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图3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3,回答10-12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

【课题】七上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降水分布的特点。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主要形式,举例说明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降水和人类的关系。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及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3.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受降水:展示给学生几幅不同的有关降 雨,雪,冰雹等的图片。 导入新课:教师提问,生活中对于天气我们 最关注的除了气温之外,还有---降水,引 入降水的学习。降水对我们的生活,生产也 有深刻影响。 欣赏图片。 学生明确天气要素有气温, 降水等,今天要学习的是降 水。 让学生在课前感 受降水的不同形 式,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为下面 的学习做铺垫。请同学们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投影(学习目标) 阅读本节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具体 的学习目标进入 学习 教学过程一.理解降水: 自主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下 面内容: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主要形式是什么? 3.降水与降雨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答后,教师紧接着问:在生活中你有没 有见过其它的降水形式? 雾、霜、露 展示各种大小雨的符号 (承接)这些雨的大小级别是怎么测量划分 的呢? 二.降雨的测量与等级 自主学习教材,独立解决问 题。 给学生时间(自学课文) 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 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一 种主要形式。 降水既有液态水也有固态 水。 学生复习各种雨的符号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请学生当气象工作者介绍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必免一言堂,给 学生足够思考时 间 让学生学会自学 教材,练习自主 学习的技能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自学生疑 自读课本思考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的条件? 3、降水的主要类型 4、降水量如何的测定? 5、降水的分布规律? 学习释疑

1、降水 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2、形成条件: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总结答案: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补充:水的液、气、固三态;水分的蒸发、凝结、凝固过程及温度条件;热涨冷缩原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性质对比;地表一定范围内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事实。 3、主要类型: 根据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为什么? 4、降水量的测量 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月中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年中每一月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地多年中每一年的降水量的平均值)。

高考地理复习二轮微专题 成因类: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降水的因素 大气环流一气压带、风带、季风、锋面气旋 (1)气压带: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多: (2)风带:主要看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3)季风:夏季受西南季风(南亚)/东南季风(东亚)控制,降水多; 冬季受东北季风(南亚)/西北季风(东亚)控制,降水少; (4)锋面气旋: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降水少: 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 气旋(台风)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江南春季; 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 地形 (1)迎风坡降水多; (2)背风坡降水少; (3)虽处迎风方向,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较少 (4)河谷地形,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 距海远近一靠海降水多,深居内陆降水少 洋 流一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降水多: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降水少 下垫面一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影响降水 人类活动一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如城市热带效应影响降水。 二、典例分析 (2010.福建)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O 分) 古马里帝国贸易通道 城市 河流 沙漠 离岸寒流区 夏季盛行风 降水量/mm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 4 7 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答案】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2分)。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1分)和沿岸暖流(1分)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1分),降水丰富(1分);乙地地形平坦(1分),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1分),并受离岸寒流影响(1分),降水较少(1分)。共10分。 (2017·贵阳期末监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第35届达喀尔拉力赛(赛车运动)在南美大陆举行,选手驾车从利马出发,最后抵达圣地亚哥。下面两图为该次比赛路线图及起点、终点城市降水量统计图。 比较利马和圣地亚哥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差异:利马全年降水稀少;圣地亚哥降水较丰富,主要集中在冬季。 原因:利马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沿岸寒流减湿作用强,降水少;盛行风基本与海岸平行,水汽不易抬升,降水少。 圣地亚哥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A为伊犁河流域局部图,该流域降水丰富,图中阴影部分(甲地)年降水量约为700毫米。图B为伊宁市气候资料图。 分析甲地与伊宁市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6 分)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伊宁市和甲地 所在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地形是影响其降水 量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伊宁市地处河谷地区, 地势较为低平,对西风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 较少;甲地位于西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形成丰 富地形雨,降水偏多。 【答案】伊宁市地处河谷地区,地势较为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形式及降水量的测量仪器。 2.学会阅读、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重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重点、难点) 【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提问)你知道吗? 1?降水的形式有哪些? 2.哪一种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提问)你知道吗? 3.气象部门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把降雨分成了几个等级? 合作竞学 巩固训练教师精讲点拨: (多媒体)走进气象观测场——降 水量的测量 (多媒体)展示滕州市30年平均降 水量(1981-2010 )资料和柱状图。指出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降水的变化 需要接触一个新朋友(降水量柱状 (讲解)用多媒体讲解降水量柱状图的 绘制方法。 (相信自己行) 根据老师讲解,独立完成课本P70活动, 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提出疑问:世界各地降水季 节变化特征一样吗? (多媒体)展示五个不同城市降水变 思考老师提问: 1 .雨、雪、冰雹等。 联系生活 2.降雨。说出降水 3?阅读课本明确答案:的主要形 24小时内的降雨量:式,关注生 小于10毫米为小雨;活中的地 大于等于10毫米小于25毫米理。 为中雨; 大于等于25毫米小于50毫米知道降水 为大雨;的测量仪 大于等于50毫米为暴雨。器 观看视频,了解降水测量的仪 器是什么。(雨量器)了解天气 通过老师讲解学习降水量柱状 图的绘制方法。 独立完成济南市降水量柱状 图,并得出济南市降水季节变 化特点是:夏季多雨,冬季少 雨。 预报中降 雨是如何 分级的 培养学生绘 制降水量柱 状图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3eud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47998154.html,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执教:湘潭凤凰实验中学谭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年降水量的概念;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过程与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尽管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产生深刻的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降水的数量的;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比眼力:下面图片中,沙漠景观是第几幅,草原景观是第几幅,平原景观是第几幅?(出示图片) 世界之大,自然景观千奇百态,各有千秋,你想探索其中的奥妙吗?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造就这个奇妙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降水的分布。

二、学前热身 不同的地区降水量不同,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分布情况。你还记得等高线和等温线的定义吗?你能由此推出等降水量线的概念吗? 三、合作探究 互动一: 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杭州天堂伞的经销商,要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你会选择哪里作为你的目标,说说你的思路。 互动二: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讨论:1、图上有哪些重要纬线? 2、你知道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吗? 互动三: 1、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线图 讨论:赤道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下?由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Flash动画,了解对流雨的形成。 3、小结:纬度位置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 互动四: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找到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地区和位于东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出示它们的景观图,请同学们总结出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的规律。 2、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出示南北回归线其他大陆降水分布图) 3、小旅行:五月份,坐火车由哈尔滨出发,经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当地的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4、小结: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互动五:课件展示图片

七年级地理上册《43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课题】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课标要求】 1.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降水,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及气象部门对降雨等级的划分规定。 2. 运用青岛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掌握判读某地各月降水 量柱状图的方法。(重点) 3 .读新加坡、北京、罗马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知 道三地降水类型。 4 ?运用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重点) 5. 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基本规律。(难点) 6. 知道影响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新闻播放]: 上课之前,请大家收看一则新闻: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 景 导入自 主学 通过这则新闻,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由于降水的差 异,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引导自学]: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 什么降水,降水的形式有哪些,主要的降水形式是 什么? 2. 降雨有哪些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3. 降水量如何测量的,用到了哪些仪器? 思考,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世界各地的降水,差异 很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 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做 好标划。 B 回答问题。 1. 雨、雪、冰雹。主要形式 是降水。 2. 小雨、中雨、大雨、暴 雨。 3.24小时内的降雨量:小于 10毫米小雨; 大于等于 10毫米 小于25毫米大雨; 结合 时政, 情境 导入, 激发 兴趣。 要求学生独 立完成, 培养学生自 学能力。 【教学过程】 大于等于50毫米 为暴雨。 3 .雨量器、量筒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指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的过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条件是三个:充足的水汽供应,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凝结核的问题,只是考虑有没有充足的水汽和促使气流上升的机制就可以,归纳起来,形成降水的因素有以下几项 : 一海陆位置 一般来水,距海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比如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部向西降水逐渐减少等都是受到距海远近的影响。 二地形 山脉走向与降水。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如果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如北美大陆西部,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纵列,与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的西风气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它的影响了;而欧洲西部地区,阿尔卑斯山脉东西走向,与西风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降水的分布较广泛,海洋性特征明显。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山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使其更加干旱。 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海洋湿润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当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饱和水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就是因为山地有促使气流上升的条件,而平地没有,降水较少。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气候,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独特的沙漠气候;再如我国的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东部沿海地区多;台湾东部比西部多,海南岛东部比西部多。 地形类型与降水。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的几率较大,如我国的东部平原地区,欧洲中部,美国中东部;在山地则迎风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较多,背风坡较少,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如横断山区;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也较少,如塔里木盆地;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如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降水都不多。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操作演示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图画图画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2.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雨雪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 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单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 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个废饮瓶,剪开后,倒插在另一截上,就制成一个简易雨量计了。 3.比一比,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气温的单位用什么表示? 气候要素测量工具单位 气温温度计摄氏度(℃)

初中地理七年级《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秀教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降水柱状图,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课前准备】 1.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什么?——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的概念 活动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幺回事? (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教师: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接着讨论另一种现象。 活动2: 冬天的清晨,当你的父亲开车送你去上学的路上,车厢内必须开暖风,否则过一会儿,玻璃就模糊而看不清窗外了,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玻璃为什么会模糊了,这是怎幺回事呢? (学生的讨论结果有很多种,教师归纳:车厢内的水汽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就会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教师:如果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会凝结成小水滴吗?那就是雨吗? (学生讨论) 活动3: 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气温降低也会凝结产生降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资料,找出降水的概念及其降水的各种形式。 学生回答: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教师归纳: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如:雨)和固态水(如:雪、冰雹等),除了有雨、雪、冰雹外,还有霰等,一般把近地气层中水汽直接凝于物体上的霜(如:秋末冬初时草叶上有一层白色的物质)、露(如:夏季的清晨植物叶子上的小水滴)也作为降水物统计于降水量中。(强调加点字的内容) 教师:在一年中,我们通常感觉到北京市的降水以哪一种形式为主? 学生: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教师:肯定会有同学问这样的问题:云和雾是降水吗? 学生:(回答的结果不一致。)(略) 教师归纳:云和雾都是空气中水汽的凝结物,云悬浮在高空,不与地面接触,雾则与地面相连,悬浮在近地面的空中,没有降落到地面,所以它们不是降水。 教师补充资料进一步解释: 大气降水,如果温度在0℃以上即为雨;温度在0℃以下是雪;空气强烈抬升,则可以形成冰雹,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就要凝结为雾或云。 霰: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团体降水,直径约2—5毫米。由过冷水滴碰在冰晶(或雪花)上冻结所致,通常在温度近于0℃时降落,常见于下雨之前或与阵性雨雪同时降落。 雹:透明的球形或略成圆锥形的冰状降水现象。小冰雹直径约2—5毫米,冰雹直径大于5毫米。它是发展的特别快的积雨云的产物,持续时间不长,降落的范围也不大,但由于从几千米的高空降落,冲击力很大。因此往往损坏房屋、果树、庄稼,伤害人畜,是灾害性天气之一。 2.降雨的等级 教师:在炎热的夏季,我们经常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里经历不同的雨,你能根据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一.辅助(教师提示,时间1分钟左右) 1.板书课题 除了气温外,降水也是一个重要的天气因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板书: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 2.揭示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并说出其三个影响因素. (2)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3.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P58—61页的内容,8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 (1) 降水的形式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什么? (2) 降水量是怎样测量出来的需要用到什么基本仪器? (3) 读59页图3.22,比较A地和B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什么差异?阅读图3.23左边 黄色方框中的内容掌握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 (4)通常用什么样的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5) 读60页图3.24,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6)通过61页“阅读材料”了解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 二.先学(15分钟左右) 1.看书 重点: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难点:影响降水量分布的三个因素. 2.检测 (1)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根据表格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米) 月份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 3 4 33 62 93 103 米) ①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月,降水量为毫米,最少的月份是月,降水量为毫米 ②该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是 .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A、B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主要原因 是 . ②C、D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主要原因 是 . ③A、B、C、D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三.后教(14分钟左右) 1.更正 学生互相讨论更正当堂检测中的错误. 2.讨论 (1)检测题1:降水的形式除了降雨外还有哪些? (2)检测题2:同一个地方的降水量除了有季节差异外,不同的年份会有差异吗? (3)检测题3: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对其有什么影响? 拓展 请从地形因素分析为什么乞拉朋齐降水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四.训练(当堂训练,至少15分钟) 《自主学习与测评》第41页智能演练1—10题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公开课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七年级公开课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方案 江苏常州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蒋志强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课标要求: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 知识与技能 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①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③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②认识降水的复杂性。 ③认识人工降雨的必要性,并初步了解其方法。 2.学习任务 利用教材及课件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了解降水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分布,同时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以及世界上形态各异的雨雪,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 ①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②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2.学习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 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媒体提供的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景,归纳出降水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媒体阐述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学习情境类型 ①真实情境②问题性情境③师生交互情境 学习情境与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常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什么? ①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②学生小组讨论: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③学生小组讨论: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④学生个别探究:绘制降水柱状图; ⑤学生小组讨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学习的拓展 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雨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活动组织形式 1.合作讨论:分成小组,对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进行协作学习; 2.个别探究:利用媒体提供的数据资料,绘制降水的柱状图; 3.小组探究:根据地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七年级 作者:邢雪 单位:唐山七中

课题《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2.能够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分析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二)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三教材 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并且“降水”这节课在本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之前学习的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之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四学情 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雨、雪、冰雹等这些自然现象颇为熟悉,并且他们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视频、图片等资料信息都非常感兴趣,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再者,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的。“降水”的教学与“气温”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具备有将学习方法迁移的潜在基础。

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地理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观测方法和降水形成的过程。 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认识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差异。 使用降水柱状图,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前一节的气温分布有类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节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降水的来源→降水量的测定→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成因,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大气降水是从空中降落下来的雨、雪、雹等总称。教材通过一段文字讲述了降水的来源到降落到地表的动态过程,水汽从这里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是在一刻不停运动着的,而运动是由一定规律可循的。 降水量的测定首先是学生形成年降水量的准确概念,其次在降水量的测定过程

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世界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教材体现了降水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数量概念的结合。在降水的空间分布中,教材通过提问对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作了定性的叙述,而在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偏重定量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另外,教材用提问、图像、小结的形式,反复说明一个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图像能够较直观地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课本提供的读图问答,引导学生读图思路,降低难度和训练思维;课文中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可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于“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的教法建议 对于降水的分布,同样也分为时间(季节)和空间(世界)的变化。某地降水的时间变化用降水柱状图,降水的空间分布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引导学生明确年降水量世界分布中“等降水量线”的含义,可以与等高线、等温线对比,知识迁移。 2、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按照提出问题→读图分析→ 总结规律→分析成因的步骤进行。提出问题可以参照课本商有关内容。最后总结归纳,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表格的“列”的排列是从低纬到高纬,如果画成半球图展示,更直观,效果可能更好。总之,是知识系统、条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中纬地区东西两岸先不填写内容。 3、对于降水柱状图,首先要识图,了解绘图方法,找到它与气温曲线图的不同之处。其次要读图: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等,充分利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最后归纳出世界降水季节分布五种类型。 4、将降水柱状图中涉及的几个城市,依照2表格中归纳的降水空间图中找到它们的大体位置。如新加坡在赤道附近,所以为全年多雨型。完成表格中中纬东西岸的内容。对降水时空分布形成的原因,本节教材涉及的.不多,都放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一起讲解了,教师提前在这里引导学生简单的分析、讲解,可以起到及时了解原因、分散难点的作用。这节内容不太难,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及课文中涉及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讨论,找出降水时空分布的规律。使学生在读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