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降水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章节)
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班级八(9)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空气湿度及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一起,学会测量空气湿度。

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了解降水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降水量,了解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科学技术与社会: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湿度的观测,空气湿度与气温、天气的关系,湿度与降水的关系,凝结和降水的形成。

难点:相对湿度的概念,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的关系。

教具:热水、烧杯、温度计、玻璃片、干湿球温度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的空气里有水么?若有水,你怎样证明?
教师初步归纳:
1.打开电冰箱的们会看到“白汽”。

2.在玻璃杯里放上冰棍,玻璃杯壁上会出现小水珠。

学习新知
大家在第七册中已经了解到雾、雨、雪及云都是水汽形成的。

水汽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物态现象以及是怎样形成的?想了解这些的话,我们一步一步来。

首先,我们来学习两个概念:湿度和相对湿度。

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由于空气中水汽的多少往往是相对的,气温的高低不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数量也不同。

就像冬天会比较干燥而夏天则要湿润一些。

那湿度和温度是不是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探讨一下。

实验:在3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调节水温,使3只烧杯中的水温分别为25℃、45℃、65℃。

拿一块玻璃靠近烧杯口。

观察现象。

小节实验: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也就是相对湿度越大。

在实际的测量中我们会借助一种实验工具来测量空气湿度,这种工具就是湿度计,常见的有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在这里我们着重讲一下干湿球温度计。

特点:这种温度计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组成。

一支的球部直接与空气接触,称干球。

另一支的球部裹着纱布,纱布末端浸在装有蒸馏水的容器里,称湿球。

水浸湿了纱布,并从纱布表面蒸发,从而带走了一部分热量,使湿球温度计的读数低于干球。

(2)方法:先读出干球湿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湿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计差。

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

得出相对湿度。

讨论: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越大时,湿度是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
在相同的干湿温度下,当干湿球湿度计值相差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小,湿纱布中的水蒸发的越快,带走的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的读书就越小,两温度计的差值就越大。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至雨的可能性就越大。

许多天气谚语就是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例如“蜻蜓低飞,不雨也阴”就是由于大雨前空气的湿度较大,蜻蜓的翅膀因沾上水分而不能高飞。

所以蜻蜓低飞,不下雨也是阴天。

空气中的水汽有了,要变成雨是不是要变成液体才能成为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我们现在就讲一下水气凝结的条件:
1.水汽凝结的条件:增加水汽或降低温度
当气温不变时,空气中容纳了最多的水汽,不能再容纳更多的水汽了,这种空气称为饱和空气。

(即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

)饱和空气中如果继续加入水汽,会出现水汽凝结现象。

如果不增加水汽,这种空气的水汽能凝结,但要降低空气的温度。

如果想让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有两种方法:增加水汽或降低温度。

实际上可行的是降低温度。

空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都很小,形成云以后漂浮在空中,并不一定形成降水。

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谁起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降水。

降水的过程:
微小的水蒸气向四周扩散并向高空运动→高空气温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云滴增大,形成降水。

3、降水的条件:空气饱和—气温下降—有凝结核—水滴增大—降落到地面
4、降水的形式: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固态和液态的水),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讲解一下云、雨、雪形成的不同之处。

我们常常听到天气预报播某某地小雨、中雨、暴雨等等,这些等级是如何让衡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衡量的标准——降雨量
降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1平方米)上雨水的体积。

(让同学们说出日降雨量的定义)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

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

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

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简单讲解雨量筒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小雨:(<10毫米)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洼地积水慢,屋上雨声微弱。

中雨:(10—25毫米)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上沙沙雨声。

大雨:(25—50毫米)雨滴下降模糊成片,落地四溅较高,洼地积水很快,雨声哗哗作响。

暴雨:(>50毫米)雨猛如倾盆,雨声震耳,积水特快,江河涨水。

其实雨量杯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大家课后可以查阅资料,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筒。

大家可能知道,最近几年我国有些地方闹旱灾,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有很大的损失,在这个时候呢政府往往会采取措施,那就是——人工降雨。

在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用干冰、碘化银等可以作为“催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人工促成雨的形成,那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形成性练习
1.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
A、空气中的水汽不足
B、气温不够高
C、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
D、云的上升运动太快
分析: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降水的形成过程。

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若此时气温降低(如气流作上升运动),空气中的水汽就会附着在微小的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或冰晶。

这种混合组成的悬浮体就是云。

但云形成之后不一定会降水,如这时水珠和冰晶随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则最终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答案:C
2.形成云、雾、雨、雪等天气的重要条件是()C
A、气压
B、气温
C、湿度
D、风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100%时,才会发生水汽凝结现象
板书设计:
2.6为什么会降水
一、空气的湿度
1.湿度计的构成:干球温度计、湿球温度计
2.原理: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3.特点:示数差大相对湿度小
示数差小相对湿度大
二、降水
1.水汽凝结的条件:
(1)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2)相对湿度达到百分之一百以上
(3)空气中有微笑灰尘颗粒
2.降水的形成
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水滴增大,降水形成。

3.降水量的测量
(1)单位:毫米
(2)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降水深度。

课后分析自我分析:
课上的较为顺利,体育课后,学生较沉闷,教学思路清晰,应当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气氛。

实习同学评议:
时间把握的很好,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有效提出,与生活联系紧密,思路清晰,总结和习题安插合理。

可适当减少全体回答,增加个体回答。

指导教师意见:
思路明确,悬念连接,整节课上的还是比较生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