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方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乡方言(杭嘉湖平原的吴侬音)中没有翘舌音,少有后鼻音,基本声调是平音第1声,少有仄音,有则一般为第2、4声,一般用在粗鲁、贬怨之气中,不如苏州方言那么软,不如上海咸话那么嗲。现在的孩子从小就受打着浓厚南方方言的桐乡家长给影响下,官化了,很多新生代已经不会自己家乡的方言了。

我们桐乡话属于吴方言,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到如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渊源流长的历史使桐乡话显得既丰富多彩又耐人寻味。在古语里面,白天就叫“昼”,所以有个词语叫昼夜不分,表示“昼”和“夜”是相对的。那时的人们为了区分上午和下午,就把中午之前叫“上昼”,中午之后叫“下昼”,这种叫法就一直延续到今天。由此可见,我们的桐乡话代代相传,不知已经延续了多少年。除了上昼、下昼,桐乡话里还有很多词保存了古语的风貌。火柴用桐乡话叫“洋火”。清朝末年的时候,中国没有火柴,火柴是从大洋彼岸的外国进口的,那时候人们把外国人叫“洋人”,所以外国进口的火柴就叫“洋火”了。由于当时中国是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从外国进口的东西还有很多,像柴油,我们就把他叫做“洋油”,肥皂就叫“洋皮皂”。原来桐乡话里还有不少的辛酸历史。从很多桐乡话里面,我们还可以了解桐乡的风俗习惯。“吃豆腐饭”是参加丧礼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把参加丧礼叫“吃豆腐饭”呢?因为以前我们江浙一带农民家里有了丧事,要把一具尸体从家里移到坟地去埋葬,是需要邀些村里的人、亲戚朋友来帮忙的。但是由于主人家都不富裕,所以办丧事的饭菜比较简拙,以豆腐为主,因为豆腐不仅价钱便宜,还是白色的。亲戚朋友忌讳说去参加丧礼,就说是去吃豆腐饭的。

我们的桐乡话是“土话”自然也融入了桐乡老百姓的智慧,很多词语还非常形象生动呢!缝衣针用桐乡话叫“引线”,膝盖用桐乡话叫“脚馒头”缝衣针的作用就是把线从这头引向那头,“引线”把针的功能说得再明了不过。再看,你的双腿上,哪里最像馒头,当然是膝盖了,“脚馒头”形象地说出了膝盖的外形特点。

别看桐乡话这么俗,好像不登大雅之堂,其实也挺高深的呢!“着火”“力气”“腐乳”用桐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火着”“气力”“乳腐”,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不就是倒装吗?有的时候我们还会把“我对不起你”说成“我对你不起”,把“我打不过你”说成“我打你不过”,这就是把一些话的顺序给颠倒过来了。

桐乡方言属吴语太湖片的苏沪嘉小片。

苏沪嘉小片中的“嘉”指嘉兴,包括嘉兴、嘉善、桐乡、平湖、海盐、海宁等县市的方言。嘉兴话是上海话的重要来源地之一。由于嘉兴在明清时期的重要地位,嘉兴话极大影响了吴语。桐乡在地理位置上介于嘉兴市与湖州市之间。目前虽然桐乡属于嘉兴市,但以前嘉兴与湖州是一个地区,即嘉兴地区。因此,桐乡方言的部分特点与嘉兴话接近,部分特点与湖州话一致。比如,卜院与嘉兴靠近,语言特点有许多地方与嘉兴类同;乌镇与湖州接壤,乌镇话也与湖州话比较相近。

语言是一种会变化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振兴,文化的传播,桐乡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无一不处于嬗变之中,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普通话全面普及,桐乡方言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章桐乡方言语音系统及其变化

一、桐乡方言声母系统及其变化

桐乡方言声母共29个。它们是:p、p‘、b、m、f、v、t、t‘、d、n、l、ts、ts‘、s、z、tþ、tþ‘、þ、dü、Ƥ、ü、j、N、k、k‘、g、h、ú、零声母。

近二十年来,桐乡方言的声母系统保持了基本稳定状态,经过新老桐乡方言声母的比较,发现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没有变化,发音方法有: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和边音五类;发音部位有:上唇下唇、上齿下唇、舌尖齿龈、舌面前颚、舌面中颚、舌根软颚和喉门七类。

桐乡方言近二十年来,声母的数量发生了一定变化。1996年出版的《桐乡县志·方言篇》中,桐乡方言声母有26个。现在桐乡声母的数量为29个,比《桐乡县志》所记载的多了三个:即[ü]、[j]、[N]。其中的声母[ü]是受普通话的影响而新产生的。《桐乡县志》认为桐乡音没有[N]声母,根据调查,桐乡方言中有声母[N],且可自成音节,如:儿子[N113][ts•44]、囡五[n•42][N22]、嗯娘[N22][Ƥia)22]。声母[j]在《桐乡县志》归入声母[ú]中,为了记音方便准确,我们把[j]作为一个声母。

二十年来桐乡方言保持了声母分为清浊两类的特点,其中有[b][d][g][v][z][ü][dü][m][n][Ƥ][N][j][ú][l]等14个为浊声母,保留了典型的吴方言特点。

《桐乡县志》所载,[m][n][Ƥ][l]4个声母阳调带浊流,即分为清浊两套。新方言中也有这个特点,如:

[m]马美敏[m]毛矛梅

[n]奶脑努[n]难南能

[Ƥ]女研尿[Ƥ]泥娘年

[l]老拉里[l]劳来疗

新老桐乡方言均没有普通话的翘舌音:[tƧ]、[tƧ‘]、[Ƨ],因此,“资”“知”不分,“私”“诗”同音。

二、桐乡方言韵母系统及其变化

桐乡方言韵母共有38个。它们是:

开口呼:a æ ε • o • «l «µ a) •) «n o) a/ o/ «/

齐齿呼:i ia i• i«µiæ iε ia) i•) in io) ia/ io/ i«/

合口呼:u ua uæ uε ui ua) un u•) ua/ u«/

《桐乡县志》记载的韵母数是37个,桐乡新方言中多了一个[u•)]。老桐乡话没有韵母[u•)],光框汪等字,在口语中分别读成:光[g•)22]、框[k•)44]、汪[•)44],[u]韵脱落。受普通话的影响,青年人中产生了[u•)]韵。《桐乡县志》中有[oN]、[ioN]二韵母,我们用鼻化韵[o)]、[io)]表示。

老桐乡方言没有摄口呼ü,故只有三呼而无四呼。普通话中的“举趣吕俱”等字的韵母[ü]在桐乡方言中都读成齐齿呼[i]。新桐乡方言保持了老方言的这一特点。

老桐乡方言前后鼻音不分,新桐乡方言保留这一特点,普通话中ing和eng在桐乡话中变为[in]和[«n]。因此,桐乡话中[in][iN]相混,“兵平明英”和“宾贫民引”不分。[«N][«n]相混,“生恒萌蹦”与“身恨门奔”不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